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单元检测十五第十五单元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1页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单元检测十五第十五单元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2页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单元检测十五第十五单元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3页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单元检测十五第十五单元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4页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单元检测十五第十五单元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检测十五1.(2024·河北石家庄第三次质检)在西周的金文记载中已经有“戎”“夷”之称。“华夏”各国间存在纷争,但无论各国关系多么敌对,它们并不称呼对方为“戎”“夷”。这一现象反映了先秦时期()A.实现国家统一成为社会的共识B.民族和文化认同观念已经出现C.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冲突猛烈D.血缘成为维系政治认同的纽带解析:由“无论各国关系多么敌对,它们并不称呼对方为‘戎’‘夷’”可知,戎、夷是对少数民族的称呼,华夏民族并不通过称呼的差异区分少数民族,反映了先秦时期民族和文化认同观念已经出现,未反映实现国家统一成为社会的共识,A项错误,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华夏各国和“戎”“夷”之间具体的冲突冲突,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民族和文化认同,并非血缘政治,D项错误。答案:B2.(2024·辽宁沈阳二模)两汉之际,佛教传入中国,但关于“剃度”并无明确限制。但东晋高僧慧远却指出,凡是尚在朝廷效力的人,尤其是士兵,或者还没有征得父母同意的人都不能受戒剃度。这一变更表明当时()A.中外文化沟通频繁 B.儒家统治地位动摇C.佛教主动适应现实 D.三教合一起先出现解析:这一变更指的是两汉时期“剃度”无身份限制,而东晋时期在朝廷效力和未得父母同意者均不得受戒,体现了佛教汲取了儒学提倡的忠、孝思想,渐趋本土化,表明当时佛教主动适应现实,儒学地位并未动摇,B项错误,C项正确;材料旨在说明佛教传入中国后受戒者身份限制的变更,并没有体现中外文化沟通频繁,A项错误;隋朝时期出现“三教合一”,与材料时间“东晋”不符,D项错误。答案:C3.(2024·广东汕头质检)自隋朝开科取士以来,不断有周边藩国的质子来华学习。唐朝时期,出于“文德绥海内”,传播大唐文化的目的,允许国子监接收周边国家的质子留学生。这表明唐朝质子来华留学()A.扩大了理学对周边藩国的影响力B.确保了唐王朝对周边藩国的钳制C.有利于周边藩国国家制度的完善D.有利于唐与周边藩国的同等交往解析:理学产生于宋代,与材料“隋唐时期”不符,A项错误;“确保了唐王朝对周边藩国的钳制”的说法过于确定,B项错误;由“传播大唐文化的目的,允许国子监接收周边国家的质子留学生”,结合所学,质子留学生大都是王室贵族,学习大唐文化有利于完善其国家制度,C项正确;唐与周边藩国是宗藩关系,不是同等交往,D项错误。答案:C4.(2024·贵州毕节二模)鸦片斗争后,有人指责中医不懂人体结构,管理松散,确定西医考试录用医生,精于解剖。李鸿章认为中西医有别,希望“合中西之说而会其通”。这表明当时()A.中西医融合趋势加速 B.西学在华影响扩大C.旧观念影响社会进步 D.中体西用思想盛行解析:由“鸦片斗争后,有人指责中医……确定西医…李鸿章……希望‘合中西之说而会其通’”可知,鸦片斗争后国人相识到西医的优点,连李鸿章也主见中西医会通,表明当时西学在华影响扩大,李鸿章个人“希望”合中西之说,并不等于中西医融合趋势已经出现,A项错误,B项正确;材料中国人主见接受西医,说明其并不固守旧观念,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中学为体”的相关内容,无法表明中体西用思想盛行,D项错误。答案:B5.(2024·山东济宁月考)吴于廑评价古代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碰撞时说道:“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冲击,为历史之发展为世界史带来了不少有主动意义的影响。首先是两者之间扩大了通道,彼此都向对方学得自己所缺少的某些技术。”据此可知,民族迁徙()A.破坏了农耕地区经济发展B.打破了相对封闭并促进了发展C.变更了农耕世界政治格局D.激化了游牧和农耕世界的冲突解析:由“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冲击……带来了不少有主动意义的影响”可知,材料阐述了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碰撞的主动影响,A项“破坏”、D项“激化冲突”属于负面影响,错误;由“首先是两者之间扩大了通道,彼此都向对方学得自己所缺少的某些技术”可知,民族迁徙有利于游牧民族和农耕世界之间的技术沟通,打破了相对封闭并促进了发展,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技术的沟通,与政治格局变更无关,C项错误。答案:B6.(2024·湖北荆州质检)《十二铜表法》给予罗马社会的好处,主要是“使他们不受有特权的寡头政治的欺诈,使国家制度不致自发地腐化和败坏”。这说明《十二铜表法》()A.爱护了罗马平民的利益B.促进了罗马帝国的立法工作C.避开了人为因素的影响D.体现了平民获得立法主导权解析:由“使他们不受有特权的寡头政治的欺诈”可知,《十二铜表法》的颁布限制了贵族随意说明法律的特权,爱护了罗马平民的利益,A项正确;《十二铜表法》作为成文法是立法工作的产物,B项因果倒置,错误;法律是对社会关系的规范体现,在运行过程中势必会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C项错误;材料只涉及《十二铜表法》的内容,未体现立法者,无法说明平民获得立法主导权,D项错误。答案:A7.(2024·山东德州开学考试)阿拉伯文化在整个中世纪是一个强势文化,有人说:“阿拉伯人点燃了文明之火,照亮了欧洲黑暗的走廊。”这表明阿拉伯人()A.传播了东西方文化 B.限制了东西方的商路C.推动欧洲文艺复兴 D.孕育了近代欧洲文明解析:由“照亮了欧洲黑暗的走廊”可知,材料反映了阿拉伯人对欧洲的影响,未体现将西方文化传播到东方,A项错误;材料反映了“阿拉伯文化”的影响,与商业贸易有关的商路无关,B项错误;由“阿拉伯人点燃了文明之火,照亮了欧洲黑暗的走廊”可知,材料强调阿拉伯人对欧洲文明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结合阿拉伯人在保存古希腊罗马的文化并将其重新介绍给西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可知,阿拉伯人推动欧洲文艺复兴,C项正确;古希腊罗马孕育了近代欧洲文明,D项错误。答案:C8.(2002·山东济宁月考)印加在11世纪建立起君主制帝国,在帝国管理上实行土地、矿藏和牲畜归国家全部,编制具体的人口调查表,将折服地区的部分或全部居民迁移到新地区定居等措施。这些措施()A.出于军事折服的须要 B.巩固了帝国的统治C.有利于缓和民族冲突 D.颇具极权主义色调解析:由“将折服地区的部分或全部居民迁移到新地区定居”可知,该措施是针对完成军事折服地区而实行,危害被折服地区民族的利益,会激化民族冲突,A、C两项错误;帝国采纳“土地、矿藏和牲畜归国家全部;编制具体的人口调查表;将折服地区的部分或全部居民迁移到新地区定居”等措施均旨在加强对人民的限制,极度强化君主权力,颇具极权主义色调,人民的权利没有得到保障,易激化社会冲突,不利于帝国的统治,B项错误,D项正确。答案:D9.(2024·辽宁六校开学联考)1817—1960年,非洲学生很少有机会读到本土的历史、地理,也接触不到科学和技术的学问,他们读的是欧洲的历史,特殊是一度称霸欧洲的欧洲名人的历史。在法属非洲,书本告知他们,他们的祖先是高卢人,有着一双蓝色的眼睛,并详尽叙述了拿破仑的一生。这一现象()A.根源于欧洲对非洲的殖民扩张B.说明非洲缺乏民族文化土壤C.反映西方资本原始积累的血腥D.表明欧非文化沟通成果明显解析:由“非洲学生很少有机会读到本土的历史……读的是欧洲的历史……告知他们,他们的祖先是高卢人”可知,非洲学生接受欧化教化,且本民族历史受到扭曲,结合欧洲殖民扩张可知,其根源在于欧洲对非洲的殖民扩张,而非非洲缺乏民族文化土壤,A项正确,B项错误;15世纪末至19世纪初是西方资本原始积累阶段,与材料“1817—1960年”不符,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欧洲对非洲的文化殖民,而非正常的文化沟通,D项错误。答案:A10.(2024·福建泉州月考)其次次世界大战后,埃及、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国虽运用英语或法语,但都以本土语言为官方语言;新加坡、韩国等国具有儒家文化背景,重视发扬宽容和谐、吃苦耐劳等精神,同时也汲取西方文化精华。这些现象说明其次次世界大战后()A.第三世界发展壮大 B.区域一体化的不断加强C.各国发展道路一样 D.全球化和多样性的统一解析:材料未反映“埃及、肯尼亚、坦桑尼亚”“新加坡、韩国”等国的区域一体化合作,这些国家并非都是第三世界国家,A、B两项错误;由材料中非洲国家在“运用英语或法语”的同时“以本土语言为官方语言”,新加坡、韩国在发扬“儒家文化”的同时“汲取西方文化精华”可知,其次次世界大战后新兴国家在发展道路上既有面对世界的开放性,也立足于本国本民族传统,体现出全球化和多样性的统一,但各国发展道路并不一样,C项错误,D项正确。答案:D11.隋唐时期,很多日常用品都采纳纸制品或纸质代用品,如用纸糊灯笼、糊窗户,某一时期还曾出现纸衣、纸冠、纸被、纸帐、纸甲、纸屏风等制品。据此推想这一时期()A.造纸技术高度发达 B.社会重文风气盛行C.一般民众生活贫困 D.商品经济蓬勃发展解析:材料中指出“某一时期出现用纸代替衣服、帽子、被子、床帐、铠甲、屏风等生活用品的现象”,可见当时纸制品的应用比较广泛,一般民众生活贫困,C项正确;造纸技术高度发达在材料中无从体现,解除A项;社会重文风气盛行与材料内容关系不大,无法体现材料主旨,解除B项;商品经济蓬勃发展在材料中无法找到依据,解除D项,故选C项。答案:C12.(2024·佛山二模)20世纪初,很多晚清士人认为埃及文明发源于中国并传播至希腊、罗马,由是诞生了欧洲近代文明,我们只是“礼失求诸野”而已。这()A.推动了维新思潮形成 B.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C.意在否定向西方学习 D.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须要解析:“礼失求诸野”意思是丢失了传统的礼节、道德、文化等而不得不去民间找寻这种已在社会普遍丢失的东西,这主要是强调要向西方学习,救亡图存,D项正确;当时维新变法已经失败了,解除A项;这并不会提高国际地位,解除B项;材料主旨是主见学习西方,解除C项,故选D项。答案:D13.(2024·江西南昌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8世纪中后期,英国殖民者来到澳大利亚。最初,英国将澳大利亚作为流放罪犯的场所。19世纪,英国殖民者在澳大利亚掠夺原住民的土地,建立牧场。1851年,人们在澳大利亚发觉了金矿,采矿业快速发展起来。1788年英国库克船长在悉尼登陆时,居住在澳洲的土著有30万人,500个左右的部落,人们从事狩猎和采集,通过以群体的家族集团形式居住在一起。到了19世纪中叶,澳洲土著只剩下5万多人,白人已经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欧洲文化成为当地文化的主流。——摘编自《澳洲土著民族的历史与现状》等材料二19世纪中叶后,清政府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招募华工出国。葡萄牙、英国、美国等国的殖民者往往迫使华工签署契约,让华工以将来若干年工资支付运输费用。中国东南沿海的穷苦百姓,或是因为生活所迫,或是被诱骗、绑架成为苦力。据1939年版的《加州志》载:“今日位于南部的肥沃三角洲地区……在未开垦前,一些失意的淘金者集居于此,种植糊口。及1870年,中国工人建立了中心太平洋铁路后,又接受低工资担当开垦三角洲地区的工作。他们推着单轮车筑起堤防,四十二万五千英亩水草丛生的沼泽地渐渐被开拓了。”——摘编自杨国标、刘汉标、杨安尧《美国华侨史》等(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英国殖民澳大利亚的特点。(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说明晚清时期华工出国的历史背景。解析:(1)“英国殖民澳大利亚的特点”,可从时间、规模、方式等方面分析。时间,由“18世纪中后期,英国殖民者来到澳大利亚……19世纪中叶”,可知殖民持续时间长;规模,由“最初,英国将澳大利亚作为流放罪犯的场所……白人已经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可知规模不断扩大;方式,由“建立牧场……采矿业快速发展起来”可知经济掠夺和移植本国生产方式。(2)“晚清时期华工出国的历史背景”,可从国际国内两方面分析。国际,由“19世纪中叶后”并结合19世纪初英美等国起先接连颁布禁止奴隶贸易的法令,可知黑奴贸易受到限制;结合所学19世纪中期其次次工业革命兴起,可知西方国家工业革命的扩大对劳动力的需求增加。国内,由“清政府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招募华工出国”并结合所学《北京条约》允许列强在华招募华工可知,中国其次次鸦片斗争失败,被迫签订《北京条约》;由“中国东南沿海的穷苦百姓,或是因为生活所迫”可知,人民生活困难,难以维持生计。答案:(1)特点:①持续时间长;②规模不断扩大;③经济掠夺;④移植本国生产方式。(2)背景:①黑奴贸易受到限制;②西方国家工业革命扩大对劳动力的需求增加;③中国其次次鸦片斗争失败,被迫签订《北京条约》;④人民生活困苦,难以维持生计。14.(2024·河北邯郸检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文艺复兴以来,欧洲人起先了探究海外世界的热潮,将从全世界搜罗、掠夺的无价之宝带到了欧洲。大量私人保藏的发展,为博物馆的藏品积累做了打算。17世纪起先,在人人同等的思想影响之下,很多皇室和贵族的保藏品起先对部分公众开放参观。1683年,牛津高校通过接收英国贵族阿什莫林捐赠的各种器物和动植矿物标本建立了阿什莫林博物馆,这是世界上第一间永久向公众和学者开放的博物馆,并成为牛津高校的科学探讨中心。——摘编自池永梅《公共博物馆在欧洲的起源》材料二晚清人视“博物院”为“新物云集”之地,主要是展示器械枪炮、科学独创、水火电气等对图强御辱“有用”的东西,譬如京师同文馆下属的教学协助设施——科学博物馆。甲午战后,日本明治维新的显著成果给中国学问阶层沉重警示,博物馆被给予开启民智的历史使命。1905年,张謇创办我国第一个公共博物馆——南通博物苑,他认为,文物保藏的目的是“留存往迹,启发将来”。民国建立后,基于“文化之成就,本乎历史之传承,而历史之精神,端在文物之观感”宗旨开设的国立历史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院相继成立,藏品多来自清廷内府,以历史古物为主,参观人数众多。——摘编自李飞《由“集新”到“集旧”:中国近代博物馆的一个演进趋向》(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