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亚夫军细柳》教学设计-八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_第1页
《周亚夫军细柳》教学设计-八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_第2页
《周亚夫军细柳》教学设计-八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_第3页
《周亚夫军细柳》教学设计-八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_第4页
《周亚夫军细柳》教学设计-八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周亚夫军细柳》教学设计学科:语文年级:八年级上册课题名称《周亚夫军细柳》课时一课时课标要求1.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2.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人生有益的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内容与学情分析内容分析《周亚夫军细柳》是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5课的一篇自读课文,本单元以品格志趣为主题,课文选取我国古代经典名篇,都与人的品格、志趣、情操抱负有关。本课选自《史记》选段,讲述了汉文帝在霸上、棘门、细柳三处军营劳军的故事,勾勒出一个治军严明、刚正不阿、不媚权贵的“真将军”形象。教学本文,要注意这是一篇自读课,首先让学生运用教读课中所学的方法,勾连学过的翻译、积累方法预习,根据课下注解和《古代汉语词典》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其次应引导学生自学课文,勾连《愚公移山》中所学习的分析人物的方法,分析周亚夫这一人物形象,更进一步体会对比、衬托写法的表达效果。在分析人物形象的基础上,探究文章的时代意义,时代需要周亚夫这种恪尽职守、刚正不阿、不媚权贵的精神。学习重点1.疏通文意,理解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的精神。2.积累文言词语,关注一词多义的现象。3.把握本文写人叙事的写作技巧。学习难点对文章语言进行品析鉴赏,层层深入地体会周亚夫的“真”,从而理解周亚夫精神的现实意义。学情分析就知识结构而言,学生可能缺乏相关年代的历史知识,对汉文帝时期的社会状况未必有清晰的认识,对文中所出现的军礼,如“持节”“揖”“拜”等,可能较为陌生。这些会对学生在文本内容的把握和主旨的理解方面造成一定干扰。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相关资料的拓展补充,并可以让学生做好课前的预习。从语文经验分析,本文语言大多粗浅易懂,故事性较强,叙事多起波澜,整体而言,学生学习本文有一定的兴趣,难度应不大。八年级学生未在教材中学习过司马迁的作品,对于司马迁的创作风格、《史记》的特点等,亦是知之甚少。这些都可能会制约学生品味本文在语言调遣和人物塑造方面的一些考究精妙之处,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勾连《愚公移山》中所学到的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进行品析周亚夫这一形象。学习目标1.通过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古代汉语词典》自主疏通文意,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准确地翻译课文,并能边读边复述文中故事。2.运用分类积累法和同义勾连、异义勾连的方法,积累文言文词语。3.对文章语言进行品析鉴赏,层层深入地体会周亚夫的“真”,从而理解周亚夫精神的现实意义。学生课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司马迁及《史记》相关文学常识。2.熟读课文,运用“五字诀”翻译方法,根据课下注解和《古代汉语词典》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并将自学时无法理解的词句用红色笔做上记号。学习策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小组交流。学习环节学习任务设计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自主学习、小组活动、课堂展示)设计意图落实目标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自读课《周亚夫军细柳》,请同学们阅读课下注解=1\*GB3①,并根据课下注解=1\*GB3①理解题目,从题目上你获取了哪,些信息?也就是说,题目的意思是周亚夫驻军细柳营。军队驻守本事一件很平常的事,却被载入史册,名垂千古,为什么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了解其原因。2.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阅读课下注解,理解题目。预设:题目中有人物、地点、事件。齐读学习目标。学会利用课下注解,自主理解题目意思,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活动一知作者,了解作品活动二预习检测请同学们阅读“阅读提示”和课下注解=1\*GB3①,知作者,了解作品,勾画出课作者司马迁介绍及《史记》相关文学常识。(一)去句读朗读1.自主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去掉全文标点,请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跟读并纠错。3.勾连《孟子三章》里的朗读技巧,组内齐读课文,注意读出重音、节奏、停连。(二)复述故事1.再读课文,对照注释,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复述文中所讲的故事。复述要求:运用自己的语言,抓住人物、事情起因、经过、结果简要复述。2.找出文中写慰问细柳营的内容,分角色朗读课文,老师指导读出重音、节奏、停连、语气、情感。提示:=1\*GB3①读文言文要读准字音,读准停顿,读出语气,=2\*GB3②圈点标注出难点障碍并交流。3.老师点拨解决疑难。“揖”和“拜”的差别“改容式车”表示敬意的行为4.小组展示分角色朗读,教师适时指导朗读。5.师生齐读课文。预习与交流:小组内交流自己所勾画的作者介绍和所查资料,进行简单的整理归纳,并推选一名同学展示,其他同学做补充。预设补充:司马迁元封三年(前108)继父职,任太史令。后因替李辩解,得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继续完成所著史籍。《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开创了纪传体和书表的编写体例。《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鲁迅赞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按要求自主朗读课文。一名学生去掉全文标点读课文,其他同学用笔批注字音,并纠错。预设:将以下骑送迎(jiàng)军士吏被甲(pī)彀弓弩(gòu)诏将军(zhào)曩者霸(nǎng)上持兵揖(yī)揖:拱手行礼介胄之士不拜(zhòu)小组按照要求组内齐读课文。朗读课文,两名学生按照要求复述课文中的故事。组内分角色读课文,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读出不同人物的情感。预设: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周亚夫: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文帝:文帝曰:“嗟呼,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预设交流难点障碍:将以下骑送迎。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其将固可袭而虏也。两组同学分角色朗读展示,其他组进行点评。齐读课文学生通过阅读“阅读提示”和课下注解=1\*GB3①及自主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史记》的文学常识,加深对人物的最初印象,进而提高学习本文的兴趣,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本环节针对课前预习而设,旨在检测学生预习的效果,对课文内容做整体上的梳理。在纠正字音时,可以分析错误的原因,深究字词背后的语言依据,扩充语文知识,以进一步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了解程度。自学的基础上学会合作学习,学会倾听、交流,取长补短。本环节意在整体感知,把握课文内容,梳理故事的来龙去脉。活动三小组合作,质疑解难(一)合作学习,互助释疑组内交流预习时做了记号的疑难词句,互助质疑解难,老师巡视并适时给予帮助。(二)班级交流,质疑问难结合预习成果,以组为单位提出仍无法理解的问题,全班共同解决或教师指导解决。(三)评价设计下面检查大家对文意的理解。课件出示:(1)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2)天子为动,改容式车。(3)既出军门,群臣皆惊。(四)归纳总结按照本单元前几课文言文所学的积累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五)教师补遗1.“吾欲入劳军”中的“欲”如何翻译?2.“亚夫乃传言开壁门”中的“乃”翻译为“于是”还是“才”比较好?3.“军中不得驱驰”中的“不得”如何翻译?(六)总结除了分类积累法,我们还可以对词语进行勾连,具体可以分为同义勾连和异义勾连,请同学们结合本单元前几课,运用勾连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小组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质疑解难,扫清词句障碍。全班交流小组有疑难的词句。预设: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既出军门将以下骑送迎。其将固可袭而虏也。指名发翻译句子,其他同学补充。按照分类积累法归纳总结文言文词汇并积累在自己的积累本上。预设:分类积累法通假字:(1)军士吏被甲(“被”同“披”,穿着)(2)改容式车(“式”同“轼”,车前横木。这里用作动词,指扶轼)一词多义:上自劳军(名词,军队)至霸上及棘门军(名词,军营)军霸上(动词,驻军)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动词,派;名词,使者)使人称谢(动词,向人致意,表示问候)学生自主思考,然后小组合作探究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明确:“欲”这里常翻译为“想”或“要”,皆属同一义项。但翻译成“想”比翻译成“要”更为合理。就语境来看,文帝是尊重与配合周亚夫的,翻译为“要”则稍显强势了。2.“乃”翻译成“才”为好。文帝劳军,先至霸上、棘门,周亚夫身为大将,消息灵通,且细柳与前两营不远,故他不可能不知文帝将至。然而他始终未有通融,直至文帝按正规程序请示。可见用“才”方能贴合此语境。3.“得”可翻译为“能够”、“可以”等,表示情况允许。但结合语境,“将军约”和“军中”皆在强调这里是军营,军营有军营的规矩,规矩就得遵循。故而“不得”翻译成“不准”远比“不能够”更能彰显军令的权威。预设:同义勾连:被:=1\*GB3①军士吏被甲=2\*GB3②将军被坚执锐异义勾连:劳:=1\*GB3①上自劳军慰问=2\*GB3②劳其筋骨使……劳累且:=1\*GB3①年且九十将近=2\*GB3②且焉置土石况且=3\*GB3③天子且至将要其它新学的常用词语:已而(不久)无何(不久)揖(拱手行礼)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扫除疑难,互帮互学。其中,对重点字词的积累是学习的重点,了解学生疏通的情况,扫除疑难,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文意。该环节渗透了本课教学的核心理念“以学定教”,即教学的起点是基于“学生需要的”而非“教师能教的”。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并梳理出重点文言字词。在指导过程中,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字词,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勾连所学知识,提高其知识迁移能力。本环节是对上一环节的补充与深化,并为下一课时人物形象的把握做铺垫。该环节是本课的收束环节,旨在让学生明晰、学会勾连本单元其他几课所学的方法,通过分类积累、勾连的方法积累文言词语,落实单元目标的要求。达标检测一、解释下列画横线词的含义。1.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军中不得驱驰2.上自劳军劳其筋骨3.已而之细柳军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4.居无何居天下之广居二、翻译句子。1.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教弓弩,持满。2.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作业布置1.查阅对文中所出现的军礼,如“持节”“揖”“拜”等。2.查阅《史记》中自己感兴趣的历史人物故事,了解生平事迹。板书设计

周亚夫军细柳分类积累法同义勾连词义勾连法异义勾连《周亚夫军细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科:语文年级:八年级上册备课教师:阿拉善左旗第九中学赵惠课题名称《周亚夫军细柳》课时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细读课文,在文中勾画出描写与周亚夫有关的语句,进行自主、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勾连《愚公移山》中所学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赏析周亚夫的人物形象。2.对文章语言进行品析鉴赏,层层深入地体会周亚夫的“真”,从而理解周亚夫精神的现实意义。3.在学习分析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所积累的常见文言文词语,能够大致读懂课外文言文《良将李牧》,完成练习题。学习重点1.有感情朗读课文,分析理解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的精神。2.把握本文写人叙事的写作技巧。学习难点对文章语言进行品析鉴赏,层层深入地体会周亚夫的“真”,从而理解周亚夫精神的现实意义。学生课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查阅《史记》中自己感兴趣的历史人物故事,了解生平事迹。学习策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小组交流。学习环节学习任务设计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自主学习、小组活动、课堂展示)设计意图落实目标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大家通过自主、合作的方式疏通了文意,复述了课文。汉文帝到周亚夫的细柳营慰问,周亚夫没有迎接天子,可汉文帝还对其赞赏有加,不由得说“此真将军矣”。这节课大家勾连本单元所学习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来学习本文,一起去细细品味司马迁笔下真将军的形象。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兴趣。活动一深入文本,合作探究(一)知人论世根据自己所查阅资料介绍周亚夫和汉文帝。(二)品析人物形象这是一篇自读课,大家勾连《愚公移山》中所学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阅读本课课后思考探究二,自己提问题,小组交流明确。出示背景资料:汉文帝即位之后,与匈奴贵族继续采取“和亲”的政策,双方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争。但是后来匈奴的单于听信了汉朝奸细的挑拨,跟汉朝绝交了。公元前158年,匈奴单于起兵六万,袭扰上郡和云中。为了加强防卫,汉文帝委派刘礼、徐厉、周亚夫三位将军分别驻扎在霸上、棘门、细柳。这三处地方离长安较近,为了鼓舞士气,汉文帝亲自入营慰劳将士。本文讲的就是这次劳军的事情。师生一起交流小组提出的问题。明确:1.细读课文,用横线勾画出相关语句,进行圈点勾画并批注。回答句式:我从“”这句中,看到了一支/一位的军队/周亚夫将军。”温馨提示:(1)复习《愚公移山》中所学习到的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对比、衬托)。(2)用波浪线勾画出文中相关语段,并应用《愚公移山》中所学到的赏析人物形象的方法进行赏析批注。2.学生组内交流展示,并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对学生的赏析、朗读适时进行引导点拨。3.小结:司马迁用最精简的笔墨,给我们讲述了周亚夫驻扎在细柳时,汉文帝去慰问军队的事,通过正、侧面描写相结合以及对比、衬托的手法,表现了周亚夫将军治军严明、忠于职守的形象特点。同学们在刚才展示中,有没有发现文章在塑造周亚夫时,只有两处抓住周亚夫的动作和语言描写,其他语句并没有直接描写周亚夫,作者是如何刻画周亚夫将军的形象呢?(小组讨论交流,教师适时引导)要求:勾画出直接描写周亚夫的语句和间接描写周亚的语句进行朗读,体会人物的语气、情感,组内交流。4.小结:文中虽只有两处对周亚夫的正面描写,尽管着墨不多,却如画龙点睛,鲜明地展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5.全班齐读课文。一名学生介绍周亚夫和汉文帝,其他人补充。预设:周亚夫(?-前143),西汉名将,绛侯周勃之子,封条侯,历仕汉文帝、汉景帝两以善于治军领兵,刚正不阿著称。军事才华卓越,在吴楚七国之乱中,他统帅汉军,一多月便平定了叛军,拯救了汉室江山。文帝,即刘恒(前202-前157),西汉第五位皇帝。他励精图治,兴修水利,施行“与民休息”的政策,发展经济,巩固中央集权,开启了“文景之治”。学生结合教师所出示的背景资料和课后思考探究二,提出问题。预设:匈奴入侵北部边境,文帝派三支军队到长安附近抵御守卫,汉文帝为鼓舞士气,亲自到三支军队里去犒劳慰问,他看到了几支怎样的军队和一位怎样的周亚夫将军?细课文内容,用横线勾画出描写三支军队的语句和描写有关周亚夫的语句,并在书中相应的地方做好批注,有感情地朗读自己赏析的语段,然后完成表格。军队军事戒备状态军纪遵守情况霸上棘门军细柳军比较鉴赏预设:军队军事戒备状态军纪遵守情况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军规松垮,守备松懈细柳军军士吏被甲常备不懈,严阵以待比较鉴赏“耳”极写文帝的不屑,加之“儿戏”比较鉴赏说明棘门、霸上的军士丝毫没有战况紧急的意识,戒备松散。而细柳军士穿着军甲显然已做好了战斗准备。学生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并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文中人物的语气、情感,然后小组展示赏析、朗读,其他同学质疑补充,评价小组点评。小组展示时,其他人运用双色(红色、蓝色)笔做好笔记。预设:霸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军规松垮,守备松懈)细柳军--常备不懈,严阵以待。军队训练有素,周亚夫治军有方。(1)“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2)“天子先驱至,不得入。上至,又不得入。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细柳军军纪严明,令行禁止。(3)“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周亚夫刚正不阿,忠于职守,不阿谀奉承,不趋炎附势(不媚权贵)。汉文帝在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与在细柳军的两次入营受阻、在营中不得驱驰“按辔徐行”形成对比,体现出周亚夫的治军严明。这可以说是“情势”的对比。在霸上及棘门军“将以下骑送迎”与在细柳军时周亚夫“持兵揖”“不拜”形成对比,体现出周亚夫的刚正不阿、恪尽职守、不媚权贵。这可以说是“性格”的对比。出营门后,群臣的“惊”和汉文帝的“称善者久之”也形成对比,表现出汉文帝的贤明、识大体。这可以说是“结果”的对比。对比的手法给出了反面的参照物,使得正面形象更加鲜明。小组内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讨论交流,然后全班交流。预设:文中还有大量侧面描写,如写细柳军士吏全副武装,写军门都尉、壁门士吏严格传达将军的指示,写汉文帝及群臣的反应,都是从侧面衬托周亚夫的形象。侧面衬托的写法避免了单一从正面来写的直露,提供了更多观察人物的视角,也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齐读课文,再次理解人物性格,感受人物形象。勾连《<孟子>三章》中所学知人论世的方法,通过学生所查阅资料,介绍周亚夫和汉文帝,为分析人物形象做铺垫。引导学生找出文中关键语句,分析人物形象。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复习,通过勾连《愚公移山》赏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对比、衬托),着重突出周亚夫的刚正不阿、治军严谨的形象的写作手法。此问题是重点也是难点,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讨论和发言,使学生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通过学生对三军和周亚夫的赏析,引导学生说出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特别是运用对比和衬托的手法突出人物的特点,对刻画人物起到的作用,从而加深对周亚夫人物的理解,为目标一打下基础。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方式,引导学生抓住文中重点语句进行深入的挖掘赏析,教师点拔,最终达成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得到了情感教育。这一环节是对本课的拓展延伸,有助于学生学以致用,加深对本文的理解,巩固所学知识。

活动二拓展延伸沟通古今1.用我们现在的眼光再来看看,你认为周亚夫的这种精神在我们现今社会还需要吗?明确:他们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他们严谨、刚正、恪尽职守、不媚权贵的品质与永远需要我们学习。2.课外阅读良将李牧司马迁李牧者,赵之良将也。常居雁门,备匈奴。以便宜①“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②”,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③士,习射骑,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④,急入收保⑤,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起,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⑥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岁余,匈奴每来,出战,数不利,失亡多。复请李牧。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⑦五万人,教者十万人,悉勒习战。李牧多为奇阵,大破杀匈奴十余骑。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有删改)【注释】①便(biàn)宜:依照实际情况灵活掌握。②莫府:即幕府。③飨(xiǎng):用酒食招待。④入盗:入侵。⑤收保:收拢人马物资退入营堡。“保”通“堡”。⑥让:责备。⑦百金之士:能冲锋陷阵的勇士。(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A.军细柳

上自劳军B.居无何

常居雁门C.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使他人代将D.已而之细柳军赵之良将也(2)从以上两文中看,李牧在治军方面与周亚夫有什么共同点?李牧又有什么独特之处?共同点:①治军严谨(恪尽职守、令出如山)②坚持原则(刚正不阿、不媚权贵)独特之处:李牧做到了厚遇战士(在战略战术上以退为进,蓄势以待)3.结束语:古往今来,像周亚夫、李牧这样保持初心、坚守本真的人数不胜数,“精忠报国”的岳飞,“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他们才是我们真正应该崇拜的偶像。自主思考,全班交流。预设:当今时代,袁隆平、钟南山、戍守边疆的战士、杨利伟......以及每一位领导干部、国家公务员,医护人员、一线工作人员等,他们的工作岗位就是一道“防线”,我们的民族正是因为有许许多多像周亚夫这种恪尽职守、刚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