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宋元时期茶业的繁荣-茶文化的繁盛(上)_第1页
003宋元时期茶业的繁荣-茶文化的繁盛(上)_第2页
003宋元时期茶业的繁荣-茶文化的繁盛(上)_第3页
003宋元时期茶业的繁荣-茶文化的繁盛(上)_第4页
003宋元时期茶业的繁荣-茶文化的繁盛(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茶文化简史2021/6/271宋元时期茶业的繁荣

——茶文化的繁盛(上)2021/6/272水器境

艺(人)茶饮茶艺术美的启迪,思想的升华2021/6/273茶艺茶俗

茶戏曲、音乐茶书法、绘画茶史学(茶书)茶文学茶文化2021/6/274茶学茶叶生产技术——栽培、加工茶叶经济——茶区、茶市场、茶叶贸易、茶行、茶馆茶文化2021/6/275一、宋代茶叶生产技术二、宋代茶叶经济的发展三、宋代的饮茶艺术目录2021/6/276宋代的茶叶生产技术比唐代有哪些进步?宋朝茶叶生产中心已向南移。茶树栽培技术也有了较大的提高。宋代对茶树与环境的关系的认识较唐代进一步深化。茶园管理上注意精耕细作。宋代重视茶树品种的研究和选择,推动了茶树良种的种植。2021/6/277问题:1、适合茶树生长的自然环境是怎样的?2、作者认为怎样能让茶树理想生长?2021/6/278(一)茶树的生态环境

植产之地,崖必阳,圃必阴。盖石之性寒,其叶抑以瘠,其味疏以薄,必资阳和以发之;土之性敷,其叶疏以暴,其味强以肆,必资阴以节之。阴阳相济,则茶之滋长得其宜。

——《大观茶论》2021/6/279(二)茶树的品种资源茶之名有七:一曰白叶茶,民间大重,出于近岁,园焙时有之;地不以山川远近,发不以社之先后,芽叶如纸,民间以为茶瑞,取其第一者为斗茶,而气味殊薄,非食茶之比,……次有柑叶茶,树高丈余,径头七八寸,叶厚而圆,状类柑橘之叶,其芽发即肥乳,长二寸许。为食茶之上品。三曰早茶,亦类柑叶,发常先春,民间采制,为试焙者。四曰细叶茶,叶比柑叶细薄,树高者五六尺,芽短而不乳,今生沙溪山中,盖土薄而不茂也,五曰稽茶,叶细而厚密。芽晚而青黄,六曰晚茶,盖鸡茶之类,发比诸茶晚,生于社后,七曰丛茶,亦曰糱茶,丛生高不数尺,一岁之间,发者数四,贫民取以为利。2021/6/2710(三)茶叶采摘凡芽如雀舌谷粒者为斗品,一枪一旗为拣芽,一枪二旗为次之,余斯为下茶。茶始芽萌,则有白合,既撷则有乌蒂,白合不去害茶味,乌蒂不去害茶色。

——《大观茶论》2021/6/2711问题:宋代加工出来的基本形态是怎样的?(与唐代比较)团饼茶与散茶均有生产,散茶的质量比唐代更讲究。仍以团饼茶为主。2021/6/2712(四)蒸青绿茶(团茶)的加工技术采茶——讲究时间、天气拣芽——精选茶芽,以提高等级蒸芽——要求恰到好处压榨(黄)——要求彻夜反复榨出茶膏(这是区别唐代蒸青饼茶的最主要工艺)研茶——加水研细(即今天意义上的揉捻)造茶——以茶模造型过黄——即干燥2021/6/27132021/6/2714宋代的散茶臘茶出於劍、建,草茶盛於兩浙,兩浙之品,日注為第一。自景祐已後,洪州雙井白芽漸盛,近歲製作尤精,囊以紅紗,不過一二兩,以常茶十數斤養之,用辟暑濕之氣,其品遠出日注上,遂為草茶第一。

——欧阳修《归田录》2021/6/2715(五)宋代名茶据《宋史食货志》、宋徽宗赵佶《大观茶论》、宋熊蕃《宣和北苑贡茶录》和宋代赵汝砺《北苑别录》等记载,宋代名茶计有90余种。

2021/6/2716建茶又称北苑茶、建安茶,产于建州,宋代贡茶主产地。著名的贡茶有龙凤茶、京铤、石乳、的乳、白乳、龙团胜雪、白茶、贡新夸(原字加金旁)、试新夸(原字加金旁)、北苑先春等40余种(详见“宋代贡茶”)。2021/6/2717北苑贡焙遗址2021/6/2718贡茶园之今日景象2021/6/2719顾渚紫笋产于湖州(现浙江长兴)。阳羡茶产于常州义兴(现江苏宜兴)。日铸茶又名日注茶,产于浙江绍兴。瑞龙茶产于浙江绍兴。谢源茶产于歙州婺源(现江西婺源)。双井茶又名洪州双井、黄隆双井、双井白芽等,产于分宁(现江西修水)、洪州(现江西南昌)。属芽茶(即散茶)。2021/6/2720雅安露芽、蒙顶茶产于四川蒙山顶(现四川雅安)。临江玉津产于江西清江。哀州金片又名金观音茶,产于江西宜春。青凤髓产于建安(现福建建瓯)。纳溪梅岭产于泸州(现四川泸县)。2021/6/2721二、宋代茶叶经济的发展(一)茶区的扩大,产量的增加(二)茶叶市场体系发展:产区初级市场、中转集散市场、茶叶销地市场(三)茶行会组织出现(四)茶叶贸易兴盛——榷场贸易(少数民族),茶马互市,海外贸易(海上丝绸之路)2021/6/27222021/6/27232021/6/27242021/6/2725三、宋代的饮茶艺术(一)主流的饮茶方式——点茶法(二)独特的饮茶风气——斗茶2021/6/2726(一)主流的饮茶方式——点茶法点茶的基本流程:1、备器:风炉、茶钤、茶臼、茶碾、茶罗、(茶磨)、茶杓、汤瓶(水注)、茶筅、茶盏、盏托、茶帚、茶巾2、备茶:炙茶、碎茶、碾茶、罗茶、(磨茶)——茶粉3、备水、候汤4、燲盏5、点茶6、品饮7、清洁2021/6/2727宋代饮茶艺术的表现形式(茶美、水美、器美、技艺美、境美、人美)刘松年《撵茶图》2021/6/2728宋人在为皇室制造的龙、凤团茶上翻新出奇,花样迭出。宋代大书法家蔡襄在建安做茶官时主持监制了“小龙团”。这种茶选料精细,茶饼表面光洁润泽,更精于一般的龙、风团茶,深得皇帝喜爱。据欧阳修《归田录》记载:“茶之品无有贵于龙凤者,小龙团茶,凡二十饼重一斤,值黄金二两,然金可有而茶不易得也”。1、茶美2021/6/2729后来的福建转运使又先后创制了更为精细的“密云龙”和“瑞云龙”。到了徽宗宣和年间,在建安为官的郑可简,又别出心裁地用“银丝水芽”制造成“龙团胜雪”饼茶。即用极嫩的茶芽尖,“只取其心一缕;用珍器贮清泉渍之,光明莹洁,若银线然,以制方寸新”。这种小茶饼制成后,“有小龙蜿蜒其上”。此茶“每片计工值四万”。2021/6/27302021/6/2731宋代饮茶以饼茶为主,同时也有一些有名的散茶,如日铸茶、双井茶和径山茶,散茶尤为文人所喜爱。

2021/6/2732《次韵寄壑源试焙新茶》

苏轼

仙山灵草湿行云,洗尽香肌粉未匀。明月来投玉川子,春风吹破武林春。要知玉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东坡饮茶,喜其天然的真味和内在的美质。2021/6/27332、水美赵佶在《大观茶论》中表达了他的品水观:“水以清轻甘洁为美,轻甘乃水之自然,独为难得。2021/6/2734古人品水,虽日中零、惠山为上,然人相去之远近,似不常得,但当取山泉之清洁者,甘次则井水之常汲者为可用;若江河知水,则鱼鳖之腥,泥泞之污,虽轻甘无取”。2021/6/2735《惠山谒钱道人烹小龙团,登绝顶,望太湖》

苏轼踏遍江南南岸山,逢山未免更流连。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石路萦回九龙脊,水光翻动五湖天。孙登无语空归去,半岭松声万壑传。2021/6/27363、器美承袭唐代的功能艺术并重原则,有时代特性,重视金银器,另有点茶时代特有的器具如茶盏、茶筅、汤瓶等。2021/6/2737宋人对茶瓶是十分讲究的,因为它不仅要用来煎水,而且还要在“斗茶”时用来注汤。注汤时,水柱要有力,落水点要准确。与此相应,对瓶嘴的要求就很细致。宋徽宗的《大观茶论》说“觜之口”应“差大而苑直”,这样注汤时,茶面的汤花就会保持很好。关于茶瓶的质地,宋徽宗说“宜用金、银”,蔡襄也说“黄金为上,人间以银、铁或瓷、石为之”。不同质地的茶瓶所煎的水,味道是不一样的。苏虞认为用金、银质地茶瓶煎出的水味道最好,这种汤叫“富贵汤”,并且说“汤器之不可舍金、银,犹琴之不可舍桐,墨之不可舍胶”。苏东坡在《试院煎茶》中也有“银瓶泻汤夸第二”的诗句,来盛赞银瓶煎水的好处。2021/6/2738

宋代饮茶所用茶盏以通体施黑釉的建盏为上品,主要产于建洲(今福建建阳)。建盏流行于宋代,是与宋代的斗茶密不可分的。斗茶时,茶汤呈白色,茶面泛出的汤花更是纯白色,而建盏通体黑亮,与雪白的汤花相配,黑白分明,十分醒目可观。而且,用黑色建盏还可以比较清楚地查看水痕。2021/6/27392021/6/2740斗茶是以“水痕先退者为负,耐久者为胜”,“茶色白,入黑盏,其痕易验”,这是建盏得以流行于宋的一个重要原因。2021/6/27414、技艺美宋人煎水多用细颈的铜瓶煎水,难以看到水的沸腾情况,已无法“形辨”,多用“声辨”。南宋李金南认为水开的程度当“用背二涉三为合量”,也就是水煎过第二沸,刚到第三沸时,瀹茶最宜。他还写了一首诗形象地形容了“背二涉三时”水的声音:“砌虫唧唧万蝉催,忽有千车捆载;听得松风并涧水,急呼缥色绿瓷杯”。

2021/6/2742《汲江煎茶》

苏轼活水还须活水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勺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2021/6/2743对点茶和击拂记述最详细的是宋徽宗的《大观茶论》,他记述了斗茶时的“七汤”点茶法。在注水点茶时,要适时变化注水的缓急、多少、落水点以及击拂的力度,这种变化共有7次,每一次变化产生的效果不一样。2021/6/2744诉衷情

张抡闲中一盏建溪茶,香嫩雨前芽,砖炉最宜石铫,装点野人家。三昧手,不须夸。满瓯花。睡魔何处,两腋清风,兴满烟霞。2021/6/27455、境美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受“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影响很深,追求与大自然的统一。他们常常把山水景物当作感情的载体,借自然风光来抒发自己的感情,与自然情景交融,因而产生对自然美的爱慕和追求。所以古人都喜欢到大自然的环境中去品茶。2021/6/27462021/6/2747唐代茶人对大自然的倾慕为宋代的文人们所继承,他们同样喜欢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去寻找诗情画意。为了取得好水烹煎名茶,他们最喜欢到山泉旁边,拾取柴薪,敲石取火,煮茶寻趣,以求正味,以活高人。苏东坡就曾吟咏“敲火发山泉,烹茶避林樾。明窗倾茶盏,色味两奇绝”(《游惠山))。2021/6/27486、人美欧阳修《尝新茶》诗说:“泉甘器洁天色好,坐中拣择客亦佳”。苏东坡在扬州做官时,曾经到西塔寺品过茶,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后来写诗记道:“禅窗丽午景,蜀井出冰雪。坐客皆可人,鼎器手自洁。”2021/6/2749(二)独特的饮茶风气——斗茶2021/6/2750斗茶最初见于以出产贡茶而闻名的建州茶乡,是一项在新茶制成后,茶农评比新茶的比赛活动,具有比技巧、斗输赢的特点,颇有趣味性。斗茶胜负的决定标准,一是汤色,二是汤花。汤色即茶水的颜色,标准是以纯白为上,青白、灰白、黄白者则稍逊。汤花是指汤面泛起的泡沫。决定汤花的色泽与汤色密切相关,因此汤花的色泽也以鲜白为上;二是汤花泛起后,水痕出现的早晚。早者为负,晚者为胜。2021/6/2751北宋的大哲学家李觏说:“茶非古也,源于江左,流于天下,浸淫于近代,君子小人靡不嗜也,富贵贫贱靡不用也。”可见,宋代已是一个全民皆饮茶,茶文化极兴盛的时代,皇帝宋徽宗的爱好成为了子民的爱好。2021/6/2752我喜欢那样的一个时代,痴迷于那个时代多样的饮茶方式,尤其是受文人墨客喜爱,宋代盛行的点茶。2021/6/2753生炉、起火、烤茶、候汤......2021/6/27542021/6/2755宋人点茶,主要是用经过蒸压成饼的蒸青绿茶,每次饮茶都是先焙茶,然后碎茶,再碾茶和罗茶,最后点茶。今天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