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第二课时)_第1页
第一课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第二课时)_第2页
第一课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第二课时)_第3页
第一课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第二课时)_第4页
第一课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第二课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抒情与写意

—中国花鸟画色彩:整幅画色彩艳丽,典雅高贵。构图:锦鸡形体斜穿画面,成为画面的主体。锦鸡的视线又把我们引向了右上角的蝴蝶。左下角斜出几枝菊花,妙趣横生,既破了左下角空白,又渲染出金秋的气氛,还可作为芙蓉花的参照,点出其高下位置,使它的出现不致显得突兀。寓意:赵佶将自己比作“五德”俱全的锦鸡,想要安逸太平,却怎知会有“靖康之难”!古人称鸡有“五德”:“头上有冠是文,脚下雄健是武;临敌敢斗是勇;见食呼友是仁;按时报晓是信。”

写生珍禽图是黄筌传世的重要作品。画家用细密的线条和浓丽的色彩描绘了大自然中的众多生灵,在尺幅不大的绢素上画了昆虫、鸟雀及龟类共24只,均以细劲的线条画出轮廓,然后赋以色彩。这些动物造型准确、严谨,特征鲜明。本幅描绘两只山喜鹊,向一只野兔鸣叫示警。山喜鹊属鸦科鸟类,有卫护领域的习性。一只腾空飞来助阵,一只据枝俯向鸣叫,并向闯入者张翅示威,野兔知道这是威胁性不太大的鸟类,无需像遇到鹰隼那样紧张,故伫足回首张望。三者动态与呼应之关系,恰构成似有「S」型之律动感。还有树木的枝叶、竹、草均受风而有倾俯之姿,更增添了活泼生动的声势与神韵。崔白是开始发挥写生精神的画家,靠前人的观察研究、及描绘能力,探索花木鸟兽的「生」意,摆脱花鸟属装饰图案的遗影,开创新的发展方向。《双喜图》宋崔白

徐黄二体是什么?在唐人卓越成就的基础上,五代时期花鸟画科逐渐发展壮大,技法也日益成熟。出现了以徐熙、黄筌为代表的两种绘画风格,被后人称为“徐黄二体”。徐黄二体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花鸟画的成熟。

北宋中期一批著名文学家纷纷参加绘画活动主张绘画要:1.文学化;2.重表达观念和情感;3.重墨轻色,重笔墨情趣;4.人格化,以此寄托情感和精神。《枯木竹石图》宋苏轼

干扭枝曲挣扎伸展孤傲险怪之气

抒写了胸中的磊落不平

文人画——诗的境界

文人画——寄托画家的情感和精神《墨竹图》宋文同绢本水墨131.6厘米×105.4厘米茎多新枝,生机勃勃横空之势着叶不多,疏密有致

文人画——多借物寓意

《岁寒三友图》宋赵孟坚

纸32.2厘米×53.4厘米

取松、竹、梅都可傲凌风雪,不畏霜寒之性,表现人格品质和气节。文人画——题跋、印章入画

画面清雅秀美,神足韵高,自有一股劲挺拔俗的清高之气。竹叶以书法之()笔法写之,沉着劲挺。圆劲浑厚,具有空间及体积感。“清秘阁”是倪瓒的斋号《清密阁墨竹图》元柯九思纸本132.8厘米×58.5厘米

倪瓒性情敦厚,慷慨助人。清高绝俗,胸襟淡泊。寄托情感

中国古代花鸟画——群峰竞秀《螃蟹》明徐渭泼墨晕渗——壳的质感廖廖几笔——毛茸茸爪子

中国古代花鸟画——群峰竞秀《墨葡萄图》明徐渭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中国古代花鸟画——群峰竞秀《墨葡萄图》明徐渭

茂盛的叶子以大块水墨点成。表现手法别出心裁,水墨酣畅。风格疏放,不求形似但无处不神似,代表徐渭大写意花鸟的风格。

这两张画与前面的作品有什么不同?朱耷清《荷花小鸟》画家生平:朱耷,寡身孤居,绝交于世。二十三岁时,不甘心明朝的灭亡,抱着愤世嫉俗的心情,装聋作哑,装疯卖傻,出家为僧。朱耷后来蓄发还俗,常游山涉水,七十五岁时,身体健康,登山如飞,年八十而终。其绘画艺术对后世影响巨大,一批大家巨匠,莫不受其熏陶。朱耷作品多署“八大山人”,笔形似“哭之”或“笑之”。作品赏析《荷花小鸟》画中荷叶呈即将衰败之势,荷花也将凋谢,两只小鸟则鼓着一双惑眼,四目对注,流露出几多对未来的惶惑和不解……整个画面,墨荷生动,各有姿态,意趣盎然。八大山人描绘荷塘,多是浅水露泥,荷柄修长,扶摇直上,亭亭玉立,具有君子之风。“白眼向天”:是指清初画家朱耷多将鸟、鱼画成翻白眼状,以此表达画家本人愤世嫉俗的心情。此图表现螃蟹的形态,活泼、灵敏、有生命力,表现出一种动感。墨色的深浅浓淡,变化多端。硬壳透明,由深到浅。笔的变化,使螃蟹的腿部呈现各种异态,看似容易,实则极难中国花鸟画是以植物,动物,昆虫等自然界中各种生物为题材的一种绘画形式。按技法可分为工笔花鸟画和写意花鸟画和没骨法的表现技法工笔画特点:勾线,填色,染色为主,造型严谨,工整艳丽写意特点:重水墨,重意境,超脱淡逸没骨法特点:直接用彩色作画,不用墨笔立骨的技法叫没骨法。特点:清新飘逸,洁静淡雅没骨法是介于工笔和写意之间的一种表现技法。在南朝和北宋时已出现,真正开始的是清代的恽寿平。直接用彩笔取代墨笔,从而产生了一种全新的风格《松龄鹤寿图》是陈之佛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献礼,表达了作者激动和喜悦的心情。此画高148厘米,宽298厘米,这是他作品中最大的一幅,堪称是极品。隋唐——形成(韩滉《五牛图》)五代——风格初定(黄筌《写生珍禽图》)宋代——注重写生(苏轼《枯木竹石图》)元代——清淡自然(柯九思《清秘阁墨竹图》)明代——注重写意(徐渭《墨葡萄图》)清代——一派生机(朱耷《荷花小鸟》)课堂小结

唐宋——工笔明清——写意小结和思考

中国花鸟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适应中国人的社会审美需要,形成了以写生为基础,以工笔和写意为主的花鸟画传统。在摹刻客观对象的过程中,画家们移注了自己的审美理想和情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