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北京各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汇编《古诗阅读》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1/32/03/wKhkGWdXh4aAYN8NAAHZ-xCnJkQ221.jpg)
![2023北京各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汇编《古诗阅读》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1/32/03/wKhkGWdXh4aAYN8NAAHZ-xCnJkQ2212.jpg)
![2023北京各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汇编《古诗阅读》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1/32/03/wKhkGWdXh4aAYN8NAAHZ-xCnJkQ2213.jpg)
![2023北京各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汇编《古诗阅读》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1/32/03/wKhkGWdXh4aAYN8NAAHZ-xCnJkQ2214.jpg)
![2023北京各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汇编《古诗阅读》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1/32/03/wKhkGWdXh4aAYN8NAAHZ-xCnJkQ221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
2022-2023学年度北京各区初三语文一模古代诗歌阅读汇编
大兴区
(二)阅读《渔家傲•秋思》,完成第10〜11题。(共6分)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0.这首词上片着重写景:首先“(1)字统领景物特点,又通过“雁去无留意”
侧面烘托出边塞⑵的特点。(2分)
11.范仲淹的“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和苏轼的“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都是借典故抒发情感,请结合诗句内容,分析这两首词借典故分别抒发了怎样的情感。(4分)
答:
答案
(二)(共6分)
10.(1)异(2)答案示例:荒凉(寂寥)
(共2分。每空1分。后一空意思对即可)
11.答案示例:范仲淹借“燕然勒石”的典故,写出词人以及将士们还没有像西汉的窦宪
一样建立功勋,表达他们既思念家乡又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情感。苏轼借“冯唐出使”的典
故,写出词人希望朝廷能派遣冯唐式的人物将他召回,表达他渴望被重用,为国效力的情感。
(共4分。“内容”2分,“情感”2分)
房山区
(-)阅读《渔家傲•秋思》,完成970题。(共5分)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9.这首词抒发了戍边将士复杂的情感。其中,用“①”直接表达思乡之情,又
以“燕然勒功”的典故写出了②之志。(2分)
10.作者以“异”字总领塞下秋景。依据这首诗的内容,你认为“异”的景色是怎样的?请
用自己的话描述。(3分)
答:
初中1
初中
生案
(二)(共5分)
9.答案示例:①浊酒一杯家万里②建功立业/报效国家
评分标准:共2分。每空1分。
10.答案示例:塞下的秋天极其寒冷,大雁过早地向衡阳飞去,毫无稍事逗留之意。/风吼、
马嘶,同不断起伏的号角声混杂在一起,构成了塞下奇特的声音。/坐落在崇山峻岭中的孤城,
当暮霭生成、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关闭了城门。
评分标准:共3分。每个要点1分。
东城区
(-)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第8〜9题。(共6分)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胃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
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
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
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
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8.下面对两首诗词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先记叙描写,再议论抒情,既写了诗人的窘状,也表达了他的济
世情怀,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B.《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处处扣“壮词”来写:开篇壮怀激烈,梦中情景豪
情万丈,结尾感叹壮志难酬,更添悲凉。
C.《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句式长短不齐,韵脚多次变换,有曲折跌宕之感,这更能表现诗
人命运悲苦和对个人前途的绝望。
D.《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醉”“挑”“看”,写作者醉时拨灯看剑,表明他
醉了也不忘上战场杀敌报国之志。
初中2
初中
9.两首诗词的场景(或环境)描写,都有精彩之处,请分别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赏析。(4分)
答案
(-)古诗词理解与欣赏(6分)
8.答案:C
评分:2分。
9.示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先借声音“怒号”、拟人化的动作“卷”写风势之盛、威力之
大,再借“飞”“洒”“挂胃”“飘转”等动词呈现茅草的漫天飞舞、无处不在,写狂
风肆虐,导致屋破,暗示了作者因天气变化而产生的焦虑心情。《破阵子•为陈同甫
赋壮词以寄之》则借战斗生活(饮食、娱乐)和战前点兵、激烈的战争场面(追逐、
射杀),用听觉、视觉、心理,以及联想想象进行了综合描绘,让人如临其境,由此
令人体会到作者词尾喟叹的深沉与无奈。
评分:4分。每首诗各2分,即结合诗歌内容1分,赏析1分。
丰台区
(-)阅读《渔家傲•秋思》,完成12-13题。(共5分)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2.这首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词的上片以“①”统领,写出了边塞的独
特景象;下片的“羌管悠悠”呼应了上片的“边声”,与“霜满地”一起,渲染了一种
②的气氛。(2分)
13.《十五从军征》中“八十始得归”和本词“燕然未勒归无计”都有“归”字,简要说说这
两个“归”字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3分)
答:
答案
(-)(5分)
12.(2分)①异(或“风景异”);②凄凉(或悲凉,意思对即可)
13.(3分)相同点:思乡、无奈之情。
不同点:《渔家傲•秋思》的“归”字还表达了建功立业的渴望与壮志难酬的悲伤;《十
五从军征》的“归”字还表达了归乡的急切与期待。(评分说明:相同点1分,不同点各
1分)
门头沟区
初中3
初中
(二)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0T4题。(共13分)
材料一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0.诗歌颔联从①和②两方面,写出面对荒凉冷落的战争环境时自己内心的悲愤和担忧
之情。(2分)
11.依据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3分)
诗歌颈联“丁与“W”两词,既是真实的地名,也是作者悲苦、绝望的内心
写照。本联中的动词“W”更让我们感受到诗人为国奔走的艰难无助。
材料二
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
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
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
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
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
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
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
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
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是非曲直
B.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屋舍俨然
C.故不为苟得也温故知新
初中4
初中
D.得之则生妙手偶得
13.对“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
有所不辟也”一句的理解,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孟子认为选取生而恐惧死是人的“本心”,因为心中有大义,所以贤者选取生逃避死。
B.面对生死抉择,“舍生取义”的人认为,“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为生存不择手段。
C.这句话作者从“所欲”和“所恶”两方面论述了在道义面前不苟且偷生,不躲避灾祸。
D.本句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从“生和死”两方面进一步阐释前文“舍生取义”的观点。
材料三
梅岭三章(末章)
陈毅
投身革命即为家,
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
人间遍种自由花。
14.根据上面三则材料,在下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4分)
生与死的抉择,是人面对的最严峻的考验。文天祥的“应”诗句写出了他的宁
死不屈;在生与义不可兼得的情况下,孟子提出了著名的②观点:《梅岭三章》中
的诗句抒写了陈毅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的崇高理想。古往今来,无数志士仁人
为正义而献身,体现了他们的W和伟大人格。
答案
(二)(共13分)
10.答案要点:
①国家②个人
(共2分。共2空,每空1分。有其他答法,视其合理程度给分)
11.答案:①惶恐(1分)②零丁(1分)③叹(1分)
(共3分。共3空,每空1分)
12.答案:D
(2分)
初中5
初中
13.答案:C
(2分)
14.答案要点:
①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②舍生取义
③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④坚定信念
(共4分。共2空,每空2分。有其他答法,视其合理程度给分)
平谷区
(二)古诗欣赏。(共5分)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2.“一切景语皆情语”情为主,景为宾。当望岳的视线越来越近时,诗人杜甫
情随景动,并逐渐达到了顶峰。远望郁郁葱葱的泰山横亘于齐鲁大地,诗人内
心;近观泰山的(特点),诗人偏爱和惊叹之情喷薄而出;
从远从近看景略显粗放,于是他凝神细看那“归鸟”,直至眼眶要裂开,他被泰
山景色__________的神态也就跃然纸上。诗人望岳,由远而近,由朝至暮;远看
见势,近看生情,细看则摹景入神。(3分)
1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化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句子。下列
诗句中与其所用手法一致的是(2分)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D.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答案
(二)阅读《望岳》(共5分)
12.答案示例:
初中6
初中
①激荡
②灵秀和巍峨
③陶醉痴迷迷恋(共3分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13.答案:D(共2分)
石景山区
(-)阅读《野望》,完成10-11题。(共5分)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徒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0.依据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在下面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内容。(2分)
诗歌首联交代了时间“①”和地点“东皋”,此时此地的诗人满腹心事,无可
诉说。尾联呼应首联,以“相顾无相识”的处境,表达②的心境。
11.元末明初文学家宋濂认为“诗缘情而托物”,即诗歌借助景物来寄托情感。请你从《野望》
的颔联和颈联中任选一联,简要分析诗人是如何缘情托物的。(3分)
答案
(二)共5分
10.答案:①薄暮②孤独失意(2分。每空1分)
11.答案示例:诗人举目四望,满眼秋色,山间草木在夕阳的余晖中显得越发萧瑟,别有一
种凄清落寞之感。(3分)
顺义区
(-)阅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完成8-9题。(共5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8.《破阵子》是一首壮词,既有梦境中麾下分炙、①、②等豪壮场面的描写,
也有现实中“③”的悲壮的感叹。(3分)
9.“梦”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李白《行路难》(其一)中“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
初中7
初中
梦日边”,与本词“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都写到了梦。简要说说两位诗人借
“梦”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分)
答案
8.示例:塞外听声沙场点兵激烈作战可怜白发生
评分:本题共3分,每空1分,根据内容酌情给分
9.示例:李白借用典故中的“梦”,表达期望有朝一日能够得到明主赏识、施展
才能抱负的强烈愿望;辛弃疾借“梦”抒发了报效国家、壮志难酬的痛
苦和愤慨之情。
评分:本题共2分,每点1分
西城区
(-)阅读《山坡羊•潼关怀古》,完成9T0题。(共6分)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
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9.下列对这首散曲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山坡羊”是曲牌名,“潼关怀古”是题目。整首曲开篇写景,而后怀古抒情,最
后生发议论。
B.曲中“聚”字化静为动,表现峰峦的众多和动感;“怒”字把河水人格化,写出波
涛的汹涌澎湃。
C.“山河表里潼关路”一句写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表现出潼关一带山河雄伟、
地势险要的特点。
D.作者在曲中表达出一种深沉的情感,使他产生这种情感的最主要原因是“宫阙万间
都做了土”。
10.咏史怀古类诗歌常以历史事件或人物为题材表达思想情感。请结合本曲和杜牧的《赤壁》,
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借历史事件或人物来表达思想情感的。(4分)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答案
初中8
初中
(-)(共6分)
9.答案:D
评分标准:2分。选错不得分。
10.示例:张养浩借秦汉王朝的兴衰更替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人民的同情,杜牧借周瑜赤
壁之战的历史事件表达了对战争胜利条件的思考和英雄无用武之地的不平。
评分标准:共4分。曲诗各2分,其中历史事件或人物1分,思想情感1分。有其他答
法,视其合理程度给分。
朝阳区
(-)阅读《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完成11T2题。(共5分)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婺,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1.依据你对这首词的理解,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2分)
这是一首登高怀古之作。词人登上“①”远望神州大地,触景生情,
“②”一词传达了词人对千古兴亡的无穷思绪;下阕词人怀古咏志,巧妙化用曹
操的话表达自己的感慨,气魄极其宏大雄壮。
12.杜牧《赤壁》“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与本词“生子当如孙仲谋”都写到了历
史上的英雄人物。请结合内容,简要说明作者分别借英雄人物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分)
答:
答案
(-)(共5分)
11.答案:①北固楼(北固亭)②悠悠
(共2分。共2空,每空1分)
12.答案示例:
杜牧借周瑜表达了自己空有抱负却生不逢时、无从施展的无奈;辛弃疾借孙权
表达了对英雄的仰慕,对屈辱求和的南宋朝廷的失望与愤慨。
(共3分。结合内容,1分;两首诗的情感,各1分)
海淀区
(-)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完成12、13题。(共4分)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
初中9
初中
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
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2.这首词上片描写出猎场面,写得狂放豪迈;下片由实而虚,“①”运用典故,表达了
词人②的渴望。(2分)
13.“鬓微霜”以一“微”字,写出词人对年老的不在意,更表明自己壮心犹在。下面这首
《定风波》中“微冷”的“微”字有何妙处?请你简要分析。(2分)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①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①沙湖:在黄州(苏轼被贬谪之地)东南。
答:_______
答案
(二)
12.①(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②得到朝廷重用/报效国家/建功立业/杀敌报国/为国尽忠……
(共2分,每空1分)
13.答案示例:写出了词人对春寒料峭的不在乎,更表明词人笑对人生风雨(或“贬谪”“人
生波折”“人生困境”等)的豁达态度。
(共2分。自然春寒1分,人生态度1分)
通州区
(二)阅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完成8—9题。(共6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南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
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
发生!
8.这是辛弃疾写给好友陈同甫的一首词,《破阵子》是这首词的①。词中上片描述军
旅生活,以“醉里挑灯看剑”发端,接踵而来的是这些极雄豪、壮美的情景:听号角,
②—,听塞外声,沙场点兵。下片描写激烈的战斗场面,词人③,拉满霹雳作响的雕弓。
“④”使得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4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5章一元一次方程5.4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第1课时基本数量与行程问题听评课记录(新版浙教版)
- 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听评课记录5.4.4 追及、方案问题
-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6.1.2《二次函数的图象》听评课记录
- 生态产品供应合同(2篇)
- 环境监测系统招标合同(2篇)
-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听课评课记录
-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1 海陆分布》听课评课记录4
- 首师大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2.1《青春悄悄来》听课评课记录
-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听课评课记录
- 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课《西亚和北非的古代文明》听课评课记录
- 2024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中考数学试卷(真题+答案)
- 抖音房产直播敏感词汇表
-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与活动指导第4版全套教学课件
- 标杆门店打造方案
- 2022-2023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完整)
-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件专家版2第二讲 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
- 食品安全公益诉讼
- 中学生低碳生活调查报告
- 游泳池经营合作方案
- 弱电项目经理工作总结
- 擘画未来技术蓝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