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业食品安全管理操作手册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8/08/20/wKhkGWdUxLmAafW9AALet7UUQaA585.jpg)
![餐饮业食品安全管理操作手册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8/08/20/wKhkGWdUxLmAafW9AALet7UUQaA5852.jpg)
![餐饮业食品安全管理操作手册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8/08/20/wKhkGWdUxLmAafW9AALet7UUQaA5853.jpg)
![餐饮业食品安全管理操作手册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8/08/20/wKhkGWdUxLmAafW9AALet7UUQaA5854.jpg)
![餐饮业食品安全管理操作手册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8/08/20/wKhkGWdUxLmAafW9AALet7UUQaA585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餐饮业食品安全管理操作手册TOC\o"1-2"\h\u3686第1章食品安全管理概述 445231.1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4110201.2食品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 52681.3餐饮业食品安全管理要求 513716第2章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立 5239542.1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 664712.1.1制定食品安全方针 6322092.1.2确立食品安全组织架构 6125822.1.3制定食品安全管理程序 6154812.1.4设立食品安全监控和改进措施 646012.2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制定 6135092.2.1原料采购管理制度 613892.2.2食品加工管理制度 6162562.2.3储存管理制度 6183252.2.4食品运输管理制度 674562.2.5食品销售管理制度 6248462.2.6废弃物处理管理制度 6240062.3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职责 629562.3.1负责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 7240942.3.2监督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 7152712.3.3组织食品安全培训与教育 7103662.3.4开展食品安全自查 75312.3.5负责食品安全的处理 717329第3章食品采购与验收 7183573.1食品采购管理 713503.1.1采购原则 7171923.1.2采购流程 7275063.1.3采购要求 7152853.2食品验收标准 8252693.2.1外观检查 832793.2.2感官检查 8158383.2.3温度检查 8139613.2.4数量、质量验收 869633.3供应商管理与评估 8272983.3.1供应商档案管理 819833.3.2供应商评价 8171823.3.3供应商考核 8312463.3.4供应商发展 830344第4章食品储存与保管 8184084.1食品储存条件 8162044.1.1温度控制:根据不同食品类别,应将食品储存于适宜的温度环境中。冷藏食品储存温度应保持在0℃至8℃之间,冷冻食品储存温度应低于18℃,常温食品储存温度不宜超过25℃。 958344.1.2湿度控制:食品储存环境的相对湿度应控制在40%70%之间,以防止食品受潮、发霉。 958294.1.3通风:储存食品的环境应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避免食品受到异味、霉菌的污染。 913174.1.4避光:部分食品对光线敏感,应将其储存于避光的环境中,以防止食品褪色、氧化。 9107494.1.5防潮:食品应远离水源,防止因受潮导致食品变质。 9314164.1.6防虫害:食品储存区域应定期清洁、消毒,防止虫害滋生。 9238594.2食品分类储存 9164984.2.1生食与熟食分开:生食和熟食应分别储存,避免交叉污染。 973144.2.2肉类与蔬菜分开:肉类和蔬菜应分开储存,防止细菌传播。 9176104.2.3易腐食品与长期储存食品分开:易腐食品(如水果、蔬菜、肉类等)与长期储存食品(如罐头、干货等)应分开储存,以便于管理。 9275984.2.4不同食品类别分层存放:不同食品类别应按照储存条件、食品特性进行分层存放,避免相互影响。 9223794.3食品保质期管理 9295704.3.1标识清晰:食品包装上应清晰标注生产日期、保质期,便于管理人员识别。 9162934.3.2先进先出:食品储存时,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保证食品在保质期内使用完毕。 96304.3.3定期检查:定期对食品进行检查,发觉临近保质期的食品,应及时使用或处理。 9273964.3.4储存期限:食品在储存过程中,应严格按照保质期要求进行储存,不得超期使用。 9272044.3.5特殊食品管理:对于特殊食品(如冷藏、冷冻、易腐食品等),应加强监控,保证其在适宜的储存条件下保存,防止食品变质。 107672第5章食品加工与制作 1066415.1食品加工流程 1078025.1.1原料验收 10118885.1.2原料预处理 10207485.1.3切割、加工 10123365.1.4调制 10170345.1.5烹饪 10118095.1.6装盘、包装 10116775.1.7储存 10107075.2食品加工卫生要求 10166085.2.1员工卫生 1096295.2.2设备与工具卫生 10212255.2.3环境卫生 11278875.3食品制作规范 11235065.3.1食品配方 11123445.3.2烹饪方法 1120545.3.3食品温度 1164145.3.4食品储存 1157105.3.5食品配送 1124693第6章食品质量控制 118886.1食品质量检验 111196.1.1检验目的 11225456.1.2检验范围 1190716.1.3检验内容 11207396.1.4检验方法 12180966.1.5检验频率 1287306.1.6检验结果处理 12295596.2食品卫生监测 12188786.2.1监测目的 12184986.2.2监测内容 12264636.2.3监测方法 1276796.2.4监测频率 12210976.2.5监测结果处理 12122206.3食品质量控制措施 12239986.3.1原辅材料控制 1283756.3.2生产过程控制 12215046.3.3储存环节控制 12235466.3.4销售环节控制 12233506.3.5人员培训与考核 13250776.3.6应急预案 138848第7章餐饮服务与配送 13316557.1餐饮服务卫生管理 1349517.1.1服务场所卫生 13185227.1.2食品卫生 13179947.1.3人员卫生 135137.2餐饮服务人员培训 13186797.2.1培训内容 13301317.2.2培训方式 13232547.2.3培训考核 14227487.3食品配送安全管理 14184717.3.1配送环节卫生管理 14105257.3.2配送过程食品安全管理 14309547.3.3配送服务质量控制 1429674第8章食品安全处理 14154628.1食品安全的分类与报告 1431818.1.1食品安全的分类 14240908.1.2食品安全的报告 15105538.2食品安全的应急处理 15141008.2.1现场处置 15288788.2.2应急预案启动 15181628.3食品安全的预防与追溯 15294378.3.1预防措施 15312738.3.2追溯体系 1516044第9章员工培训与健康管理 16120989.1员工培训制度 16324009.1.1培训目的 16233349.1.2培训内容 1673779.1.3培训对象 16278339.1.4培训方式 16114479.1.5培训时间 16210689.1.6培训效果评估 1748149.2员工健康管理 17224539.2.1健康检查 17264079.2.2健康要求 1725729.2.3健康管理 17109099.3员工食品安全意识培养 17302989.3.1意识培养目标 17284889.3.2培养措施 177049.3.3持续改进 1721892第10章食品安全管理持续改进 182403410.1食品安全管理自评与改进 18261610.1.1自我评估体系的建立 18783210.1.2自评流程与方法 18620410.1.3改进措施的制定与实施 181592310.2食品安全信息反馈与处理 181179510.2.1信息收集与整理 181071110.2.2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预警 181697910.2.3食品安全问题的处理 181938310.3食品安全管理创新与发展 18523410.3.1创新管理理念与方法 191311910.3.2技术研发与应用 191351910.3.3合作与交流 19第1章食品安全管理概述1.1食品安全的重要性食品安全是关乎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社会公共卫生,以及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对于餐饮业而言,食品安全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基石。餐饮业作为食品供应链的最后一环,直接面对消费者,食品安全管理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和企业的声誉。因此,加强食品安全管理,保证食品从原料采购、加工制作到餐桌的每一个环节都符合卫生要求,对于餐饮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1.2食品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食品安全管理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预防为主原则:食品安全管理应从源头抓起,通过科学规范的操作流程和管理制度,预防食品安全的发生。(2)全程控制原则:食品安全管理应涵盖食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保证食品在整个供应链中的安全。(3)责任明确原则:餐饮企业应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职责,保证食品安全管理的有效实施。(4)依法依规原则:食品安全管理应严格遵守国家有关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保证企业合法经营。1.3餐饮业食品安全管理要求餐饮业食品安全管理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餐饮企业应制定食品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明确食品安全管理目标、职责、流程等内容。(2)加强原料采购和验收管理:餐饮企业应从合格供应商处采购原料,并对原料进行严格验收,保证原料符合食品安全标准。(3)规范加工制作过程:餐饮企业应按照食品安全操作规范进行加工制作,严格控制食品加工过程中的温度、时间等关键因素。(4)强化食品储存和运输管理:餐饮企业应保证食品在储存、运输过程中的安全,防止食品受到污染、变质。(5)提高员工食品安全意识和技能:餐饮企业应加强员工食品安全培训,提高员工食品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6)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追溯体系:餐饮企业应建立食品追溯体系,记录食品来源、加工、销售等信息,以便在食品安全发生时能够迅速采取措施。(7)加强卫生管理:餐饮企业应做好环境卫生、设备设施卫生、个人卫生等方面的管理,保证食品安全。(8)积极应对食品安全:餐饮企业应制定食品安全应急预案,提高应对食品安全的能力,保证在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理。第2章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立2.1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餐饮业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构建是保证食品安全的基础,主要包括以下环节:2.1.1制定食品安全方针明确食品安全目标,制定食品安全方针,保证餐饮业在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中,食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2.1.2确立食品安全组织架构建立食品安全组织架构,明确各部门职责,保证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有序进行。2.1.3制定食品安全管理程序根据食品安全方针,制定食品安全管理程序,包括原料采购、加工、储存、运输、销售、废弃物处理等环节的具体操作规程。2.1.4设立食品安全监控和改进措施建立食品安全监控体系,对关键环节进行监控,及时发觉并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同时持续改进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提高食品安全水平。2.2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制定为保障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需制定以下制度:2.2.1原料采购管理制度明确原料采购的标准、流程和验收要求,保证原料来源合法、质量可靠。2.2.2食品加工管理制度制定食品加工的操作规程、卫生要求和质量控制措施,保证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安全与卫生。2.2.3储存管理制度规定食品储存的条件、方法和期限,防止食品变质、交叉污染等问题。2.2.4食品运输管理制度明确食品运输的要求和措施,保证运输过程中食品不受污染。2.2.5食品销售管理制度制定食品销售的操作规程、卫生要求和陈列规范,保证销售环节的食品安全。2.2.6废弃物处理管理制度规定废弃物处理的流程和方法,防止废弃物对食品安全造成影响。2.3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职责食品安全管理人员是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职责如下:2.3.1负责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组织制定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文件,保证体系的有效运行。2.3.2监督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对各部门执行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情况进行监督,发觉问题及时整改。2.3.3组织食品安全培训与教育定期组织食品安全培训,提高员工食品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2.3.4开展食品安全自查定期开展食品安全自查,发觉潜在风险,及时采取措施消除。2.3.5负责食品安全的处理一旦发生食品安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调查处理,并及时报告相关部门。第3章食品采购与验收3.1食品采购管理3.1.1采购原则食品采购应遵循安全、健康、合格、经济、稳定的原则,保证所采购的食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食品安全标准。3.1.2采购流程(1)编制采购计划:根据餐饮业需求,合理编制食品采购计划,明确采购品种、数量、质量要求等。(2)选择供应商: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方式,选择具备合法资质、信誉良好、质量稳定的供应商。(3)签订合同:与供应商签订书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保证食品质量和安全。(4)采购实施:按照合同约定,按时、保质、保量完成食品采购。3.1.3采购要求(1)查验资质:采购前应查验供应商的营业执照、食品生产许可证、食品流通许可证等资质证明。(2)查验合格证明:采购时应要求供应商提供食品的合格证明,如检验报告、检疫证明等。(3)查验食品标签:采购时应检查食品标签,保证标签内容齐全、真实、合法。3.2食品验收标准3.2.1外观检查验收时应检查食品的外观,保证无变形、变色、变味、霉变、虫蛀等现象。3.2.2感官检查验收时应通过嗅觉、味觉、视觉等感官检查,保证食品无异味、无杂质、无异物。3.2.3温度检查对需冷藏、冷冻的食品,验收时应检查其温度是否符合要求,保证食品在适宜的温度下运输和储存。3.2.4数量、质量验收验收时应核对采购订单,检查食品的数量、规格、包装等是否符合合同约定。3.3供应商管理与评估3.3.1供应商档案管理建立健全供应商档案,包括供应商资质、合同、检验报告等资料,便于追溯和管理。3.3.2供应商评价定期对供应商进行评价,包括质量、服务、价格、交货期等方面,根据评价结果调整采购策略。3.3.3供应商考核对供应商进行定期考核,考核内容包括食品安全管理、产品质量、企业信誉等,保证供应商的稳定性和可靠性。3.3.4供应商发展与优质供应商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共同提高食品安全水平,促进双方业务发展。第4章食品储存与保管4.1食品储存条件为保证食品安全,各类食品在储存过程中应严格遵守以下条件:4.1.1温度控制:根据不同食品类别,应将食品储存于适宜的温度环境中。冷藏食品储存温度应保持在0℃至8℃之间,冷冻食品储存温度应低于18℃,常温食品储存温度不宜超过25℃。4.1.2湿度控制:食品储存环境的相对湿度应控制在40%70%之间,以防止食品受潮、发霉。4.1.3通风:储存食品的环境应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避免食品受到异味、霉菌的污染。4.1.4避光:部分食品对光线敏感,应将其储存于避光的环境中,以防止食品褪色、氧化。4.1.5防潮:食品应远离水源,防止因受潮导致食品变质。4.1.6防虫害:食品储存区域应定期清洁、消毒,防止虫害滋生。4.2食品分类储存为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食品应按照不同类别进行分类储存:4.2.1生食与熟食分开:生食和熟食应分别储存,避免交叉污染。4.2.2肉类与蔬菜分开:肉类和蔬菜应分开储存,防止细菌传播。4.2.3易腐食品与长期储存食品分开:易腐食品(如水果、蔬菜、肉类等)与长期储存食品(如罐头、干货等)应分开储存,以便于管理。4.2.4不同食品类别分层存放:不同食品类别应按照储存条件、食品特性进行分层存放,避免相互影响。4.3食品保质期管理食品保质期管理是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遵循以下原则:4.3.1标识清晰:食品包装上应清晰标注生产日期、保质期,便于管理人员识别。4.3.2先进先出:食品储存时,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保证食品在保质期内使用完毕。4.3.3定期检查:定期对食品进行检查,发觉临近保质期的食品,应及时使用或处理。4.3.4储存期限:食品在储存过程中,应严格按照保质期要求进行储存,不得超期使用。4.3.5特殊食品管理:对于特殊食品(如冷藏、冷冻、易腐食品等),应加强监控,保证其在适宜的储存条件下保存,防止食品变质。第5章食品加工与制作5.1食品加工流程5.1.1原料验收餐饮业在食品加工前,应对原料进行严格验收,保证原料新鲜、无污染、无异味、无霉变,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5.1.2原料预处理对验收合格的原料进行预处理,包括清洗、去皮、去鳞、去内脏等,保证原料干净卫生。5.1.3切割、加工按照菜品制作要求,将原料切割成适当大小和形状,注意刀具的清洁和消毒。5.1.4调制根据菜品口味和制作工艺,对原料进行腌制、调味等加工过程。5.1.5烹饪采用适当的烹饪方法,如炒、炖、烤、蒸等,保证食品熟透、口感鲜美。5.1.6装盘、包装将烹饪好的食品进行装盘或包装,注意卫生和美观。5.1.7储存将加工好的食品储存于合适的温度和环境中,防止交叉污染。5.2食品加工卫生要求5.2.1员工卫生(1)员工须持有效健康证明,定期进行体检。(2)员工在加工食品前,应洗手、消毒,穿戴清洁的工作服、帽、口罩等。(3)员工不得在加工场所吸烟、进食、随地吐痰等。5.2.2设备与工具卫生(1)设备与工具应定期进行清洗、消毒,保持清洁。(2)刀具、砧板等应分类使用,防止交叉污染。(3)食品加工设备应定期维护、检修,保证正常运行。5.2.3环境卫生(1)加工场所应保持干净、整洁,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2)垃圾应及时清理,不得堆放在加工场所。(3)防鼠、防虫设施应齐全,防止害虫侵入。5.3食品制作规范5.3.1食品配方(1)严格按照规定配方进行食品制作,不得随意更改。(2)食品添加剂应合法、合规使用,不得超范围、超限量使用。5.3.2烹饪方法(1)根据菜品特点选择合适的烹饪方法,保证食品熟透、营养保留。(2)避免使用重复油、过期的烹饪油。5.3.3食品温度(1)生熟食品应分开加工、储存,防止交叉污染。(2)熟食品应保持适宜的温度,不得在常温下长时间放置。5.3.4食品储存(1)食品应按照不同类别、性质进行储存,防止交叉污染。(2)储存容器应清洁、无毒、无害,密封良好,防止食品变质。5.3.5食品配送(1)食品配送过程中,应保持清洁、卫生,防止食品受到污染。(2)配送容器应保温、隔热,保证食品温度适宜。第6章食品质量控制6.1食品质量检验6.1.1检验目的食品质量检验旨在保证餐饮业所提供的食品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和规定,保障消费者的饮食安全。6.1.2检验范围食品质量检验应涵盖所有原辅材料、半成品、成品及餐饮具等。6.1.3检验内容检验内容包括食品感官、理化、微生物等指标,具体参照国家相关食品安全标准。6.1.4检验方法采用国家规定的检验方法,结合餐饮业实际情况,选用适宜的检验技术和设备。6.1.5检验频率根据食品种类、生产工艺、储存条件等因素,制定合理的检验频率。6.1.6检验结果处理对检验不合格的食品,应立即采取措施,追查原因,及时整改,保证食品安全。6.2食品卫生监测6.2.1监测目的食品卫生监测旨在评估餐饮业的卫生状况,预防食品污染,保障消费者健康。6.2.2监测内容监测内容包括环境卫生、设施设备卫生、人员卫生、操作卫生等方面。6.2.3监测方法参照国家相关卫生标准,采用现场检查、采样检测等方法进行监测。6.2.4监测频率根据餐饮业的经营规模、卫生状况等因素,制定合理的监测频率。6.2.5监测结果处理对监测发觉的问题,应及时整改,保证餐饮业卫生状况符合国家相关标准。6.3食品质量控制措施6.3.1原辅材料控制建立严格的供应商管理制度,保证原辅材料的质量安全。6.3.2生产过程控制加强生产过程管理,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防止食品污染。6.3.3储存环节控制合理储存食品,保证储存条件符合要求,防止食品变质。6.3.4销售环节控制加强销售环节的管理,保证食品在适宜的温度、湿度等条件下销售。6.3.5人员培训与考核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培训,提高其食品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6.3.6应急预案制定食品安全应急预案,提高应对食品安全的能力。第7章餐饮服务与配送7.1餐饮服务卫生管理7.1.1服务场所卫生(1)保持餐厅内环境整洁,地面、桌面、餐具等物品应定期清洁和消毒。(2)设立专门的卫生检查制度,定期对餐厅卫生状况进行自查和整改。(3)加强餐厅内通风换气,保证空气质量。7.1.2食品卫生(1)严格遵循食品安全法规,保证食品来源合法、新鲜、无污染。(2)食品加工制作过程中,严格执行卫生操作规程,防止交叉污染。(3)加强对食品的储存管理,保证食品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保存。7.1.3人员卫生(1)餐饮服务人员应持有健康证明,定期进行健康检查。(2)服务人员应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剪指甲,工作期间穿戴整洁的工作服、帽子和口罩。(3)加强服务人员的卫生意识,提高其卫生素养。7.2餐饮服务人员培训7.2.1培训内容(1)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及餐饮业相关标准。(2)食品加工制作、餐饮服务操作规程。(3)食品卫生知识及卫生操作技能。(4)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应急处置。7.2.2培训方式(1)定期组织集中培训,保证每位员工都能接受培训。(2)采用多种培训形式,如授课、实操、案例分析等,提高培训效果。(3)鼓励员工参加外部培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7.2.3培训考核(1)设立培训考核制度,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2)考核合格者颁发证书,作为上岗的依据。(3)对考核不合格者进行补训,直至合格。7.3食品配送安全管理7.3.1配送环节卫生管理(1)配送车辆应定期进行清洗、消毒,保持清洁卫生。(2)配送过程中,保证食品包装完好,防止外界污染。(3)配送人员应遵守卫生规范,保持个人卫生。7.3.2配送过程食品安全管理(1)建立食品配送质量监控系统,保证食品在配送过程中的安全。(2)合理规划配送路线,缩短配送时间,降低食品在途中的风险。(3)对配送的食品进行全程温度监控,保证食品在适宜的温度下保存。7.3.3配送服务质量控制(1)建立完善的客户服务系统,及时解决客户问题。(2)对配送服务进行满意度调查,收集客户反馈,持续改进服务。(3)加强配送人员的职业素养培训,提高服务质量。第8章食品安全处理8.1食品安全的分类与报告8.1.1食品安全的分类食品安全根据其性质和影响程度,可分为以下几类:(1)食物中毒:由于食品中含有有害物质或微生物污染导致的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2)食品污染:食品在生产、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等环节受到污染导致的;(3)食品掺假: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或使用不合格原料生产食品导致的;(4)食品标签标识:食品标签标识不符合国家规定,导致消费者误食或不适的。8.1.2食品安全的报告一旦发生食品安全,应立即按照以下程序报告:(1)现场负责人应在第一时间向企业负责人报告;(2)企业负责人应在接到报告后1小时内向当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报告;(3)在报告过程中,应详细说明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涉及食品种类、受害人数及初步处理措施等信息。8.2食品安全的应急处理8.2.1现场处置(1)立即停止销售、使用疑似问题食品;(2)对现场进行隔离,保护现场证据,防止事态扩大;(3)对受害者进行紧急救治,并记录救治过程;(4)对疑似问题食品进行封存、采样,并及时送检。8.2.2应急预案启动根据食品安全的类别和影响程度,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包括:(1)成立应急指挥部,负责协调、指挥处理工作;(2)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参与处理;(3)加强与部门、医疗机构、媒体等的沟通协调,及时发布信息;(4)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公众自我保护意识。8.3食品安全的预防与追溯8.3.1预防措施(1)加强食品安全培训,提高员工食品安全意识;(2)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保证食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等环节的安全;(3)加强原辅材料采购管理,严格验收、检验、索证索票制度;(4)定期对生产设备、设施进行清洗、消毒,防止交叉污染;(5)加强食品标签标识管理,保证标签标识符合国家规定。8.3.2追溯体系建立完善的食品追溯体系,包括:(1)建立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相关信息的记录和档案管理制度;(2)采用信息化手段,实现食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3)积极配合部门开展食品安全追溯工作,保证在发生时能够迅速、准确地追溯到问题食品来源。第9章员工培训与健康管理9.1员工培训制度9.1.1培训目的为提高餐饮业员工食品安全意识,规范操作行为,降低食品安全风险,制定本培训制度。9.1.2培训内容(1)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及相关知识;(2)餐饮业食品安全操作规范;(3)食品加工、储存、运输、销售过程中的卫生要求;(4)食品添加剂的正确使用;(5)食品中毒预防及应急处理;(6)其他与食品安全相关的内容。9.1.3培训对象(1)新入职员工;(2)在岗员工;(3)管理人员;(4)临时工、实习生等。9.1.4培训方式(1)集中培训;(2)分岗位培训;(3)实操演练;(4)网络培训;(5)定期考核。9.1.5培训时间(1)新入职员工需在入职前完成培训;(2)在岗员工每年至少参加一次培训;(3)管理人员每半年至少参加一次培训。9.1.6培训效果评估通过培训考核,评估员工对食品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培训效果进行持续改进。9.2员工健康管理9.2.1健康检查(1)新入职员工需提供近期的健康证明;(2)在岗员工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3)临时工、实习生等在入职前需进行健康检查。9.2.2健康要求(1)患有传染性疾病、皮肤病等可能影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食品加工、销售等工作;(2)员工上岗前需洗手、消毒;(3)员工需保持个人卫生,不得携带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文学社组社方案及招生简章范文
-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全球化视角
- 全钢爬架施工方案
- 汽车行业的品牌竞争战略分析
- 国庆节小吃店铺活动方案
- 国庆节手工干货活动方案
- 12《富起来到强起来》第一课时说课稿-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统编版001
- 2023六年级英语上册 Unit 3 Winter in canada Lesson 14 Snow!It's Winter说课稿 冀教版(三起)
-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物理 第三章 恒定电流 第3节 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说课稿 粤教版必修3
- 2024秋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3章 一次方程与方程组3.4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2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实际应用(一)说课稿(新版)沪科版
- 2025-2030年中国电动高尔夫球车市场运行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 河南省濮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 2024年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安全事故案例图片(76张)课件
- 预应力锚索施工方案
- 豇豆生产技术规程
- 奢侈品管理概论完整版教学课件全书电子讲义(最新)
- 文艺美学课件
- 中药炮制学教材
- 常见肿瘤AJCC分期手册第八版(中文版)
- 电气第一种第二种工作票讲解pptx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