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曹刿论战》教案《曹刿论战》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部分文言词语的含义,能正确翻译课文。2、巧妙地安排材料,有详有略地叙写。3、重点人物曹刿,鲁庄公的形象分析。教学重点:1、文言虚词、实词的用法;2、曹刿、庄公的人物形象;3、曹刿的“远谋”和庄公的“鄙”。教学难点:1、巧妙安排材料、详略得当;2、“论”战的意义。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了解背景,把握把握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2、分析字词,理解课文大意。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导语:大家也许会想到三国时众多的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役,比如:“赤壁之战”、“官渡之战”、“淝水之战”为什么弱者反而可以在战争中取胜呢?也许是人心所向吧?正义永远会战胜邪恶的。但是有这么一场战役比这几场还要早,曾受到毛泽东同志的称赞的战争,也许同学们已经知道了,那就是长勺之战。鲁国一个弱小的国家,为什么可以战胜如此强大的齐国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险个究竟吧!请看课文《曹刿论战》。2、解题:《左传》: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解说《春秋》的一部著作。其中记载着春秋时代各国的内政、外交、军事等方面的活动。原书名为《左氏春秋》,汉以后称为《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这部书既是一部比较完整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相当精彩的散文著作。3、背景:齐襄公在国内做了一些坏事,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恐怕被连累,离开齐国避祸。公元前685年刘国发生内乱,国君被杀,住在鲁国的公子纠和住在莒国的公子小白都抢着先赶回齐国,想做国君。鲁庄公派兵护送公子纠回去,哪知公子小白抢先赶回了齐国,做了国君,就是齐桓公。齐桓公起兵迎击。当时齐强鲁弱,鲁军大败,齐桓公胁迫鲁庄公杀了公子纠。从此两国结下深仇大恨。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再次兴兵攻鲁,战于长勺。二、默读课文,(亦可分角色朗读)理清文意。1、对照课文注释,疏通文句,并勾画出难词难句,待交流。2、交流难词难句,并翻译课文。3、师归纳:重点实词:间、信、孚、福通假字:偏古今异义词:鄙、牺牲、狱、可以三、整体感知。1、概括故事情节:提示:以人物活动为线索概括,也可以以事件发展过程为线索概括。明确:事件发展的线索:迎战──备战──胜战──评战;人物活动的线索:请见──请问──参战──释疑3、生复述课文(建议改编成课本剧演一演)。四、作业布置:1、朗读并背诵课文。2、思考曹刿、鲁庄公是怎样的人?试简要地分析。3、收集历史上以弱胜强的战例。第二课时教学要点:1、研读课文,分析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2、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人物形象。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生复述课文导入)二、探究,交流。1、组织学生讨论:给课文换一个题目,并谈谈原因。2、生给课文换题目。3、分析详略安排与题目的关系。(与中心有关系,联系比较大的则详写,反之则略写。)4、找出文中详写略写的部分。三、品读课文,赏析人物形象1、小组讨论:曹刿、鲁庄公是怎样的人?(用“从……中可以看出……”的句式说话。)2、分析人物曹刿作为一名军事家的“远谋”。曹刿请见,表现他的爱国热情;曹刿问战,表现他的政治远见;曹刿参战,表现他卓越的军事才能;曹刿论战,表现他过人的谋略。鲁庄公作为国君见识“鄙”: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无能;他急于求战,急于攻击,说明他军事上的无知。但他又并非昏君,而是一位缺乏军事才能的明君:备战见刿,三问三答,实事求是,虚心听意见;庄公作战用刿,亲自参与打仗,表现他礼贤下士,任人唯贤;庄公战后问刿,不因胜而白喜,表现他为求真知而不耻下问。四、迁移积累:1、理解词义,找出、理出相应的成语。齐人三鼓——一鼓作气望其旗靡——所向披靡彼竭我盈——恶贯满盈小信未孚——不孚众望惧有伏焉——危机四伏故克之——克敌制胜攻无不克三而竭——弹精竭虑精疲力竭观其辙——南辕北辙重蹈覆辙故逐之一——逐鹿中原追亡逐北难测也——莫测高深心怀叵测未能远谋——足智多谋深谋远虑2、谈谈历史上以弱胜强的战例,试简要分析弱者取胜的原因。五、作业:1、朗读并背诵课文。2、整理本课的古汉语常识:字词及句式等。3、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阅读《左传》,进一步了解课文的背景。《曹刿论战》教案「篇二」【教材分析】《曹刿论战》是单元中的一个重点篇目。它通过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生动地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战机,是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2、掌握曹刿的战略、战术和民本思想。3、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理解课文的主旨,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4、学习曹刿的爱国精神。【教学重点】理清行文思路。背诵课文。【教学难点】掌握曹刿的战略、战术和民本思想。【教学方法】诵读法。【课时布置】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主要任务〗指导朗读,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和句式。〖教学步骤〗一、简介《左传》和长勺之战1、关于《左传》,在书下注释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做如下补充介绍:《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2、长勺之战背景简介:公元前682年,齐国国君公孙无知被杀,公子纠和公子小白都争相赶回齐国争夺君位。鲁庄公支持公子纠,但最后却是公子小白取得了君位,他就是后来的齐桓公。齐桓公对鲁庄公怀恨在心,即位后便两次发兵攻鲁,本文所记述的便是齐鲁两国间的第二次战争──长勺之战。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掌握字音。刿(guì)鄙(bǐ)孚(fú)间(jiàn)夫(fú)靡(mǐ)2、同学齐读课文,教师指导朗读。教师可依照以下几个梯度指导朗读:⑴读准字音;⑵掌握节奏;⑶注意语调。节奏举例: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语调举例: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读出反对的意味)小惠未《曹刿论战》教案「篇三」曹刿论战学科:语文
班级:九(
)
日期:2010-12-8教者:
课时数:2类型:新授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2.了解《左传》及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把握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理解鲁军以弱
胜强的原因。教学重点1.理清行文思路,背诵课文。2.体会课文剪裁得当的叙事特点。教学难点理解曹刿关于战争问题的论述。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中国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战争,其中有许多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光辉战例。今天我们学习《曹刿论战》这篇课文就是谈论长勺之战的。通过学习,我们可以理解在长勺之战中,弱小的鲁国为什么能战胜强大的齐国,曹刿的战略思想是什么,它对我们有哪些启发。二、解题1.《左传》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化等情况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孔子写的鲁国历史《春秋》所编。2.关于历史散文体例。历史散文也称史传文,它有国别、编年、纪传三体。3.课文谈论的是古代战争故事。这次战争发生的时间是春秋初期,交战双方是强大的齐国和弱小的鲁国。交战地点是鲁国的长勺,所以史称长勺之战。三、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2.引导学生对照注释疏通,提出问题。理清课文大意,复述课文内容。(1)这篇文章有几条线索?(2)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3.重点词句(1)解释加点词的古今义:肉食者鄙又何间焉牺牲玉帛大小之狱(2)判断句式:有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译为“……是什么”和“……不是什么”。例如:忠之属也(3)省略句式:有的省略主语,有的省略宾语,有的省略介词等等,翻译时要补出来。例如:可以一战(4)倒装句式:按照现代汉语的常式是主-谓-宾顺序,但有的文言句有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等情况,翻译时要按现代汉语的顺序。例如:何以战?战于长勺(倒装)4.重点句子:①肉食者谋,未能远谋。②小信未孚,神弗福也。③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④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四、分角色朗读五、布置作业熟读全文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一、分析课文第一段1.“齐师伐我”的“伐”是什么意思?齐国军队为什么要“伐”鲁国呢?2.曹刿的身分怎样?明确:从“其乡人曰”句中我们能推知曹刿的身分为普通老百姓,没有官位,属爱国君子吧,“位卑未敢忘忧国”。3.“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句中的“肉食者”指什么?4.“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中的“远谋”二字是此文的关键,贯穿全文。从曹刿的这句话里可见他具有什么样的品质?明确:从曹刿的对答中反映曹刿关心国家大事和深谋远虑的品质。5.“何以战”这三个字唤起下文分析战争的条件,突出了曹刿重视战前的政治准备。鲁庄公认为要作哪几方面的准备呢?明确:三方面: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③“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6.对于这三方面的准备,曹刿是如何回答的?为什么第三个准备“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第二段1.作战地点选在哪里?明确:长勺(“战于长勺”是个状语后置句),在鲁国境内,地理条件对鲁国有利。2.曹刿是怎样帮助庄公选择时机的呢?明确:战斗刚开始,不待齐军疲倦,庄公就急于出战(“公将鼓之”;“鼓”,名词作动词,“击鼓”);当鲁军刚获胜,庄公又急于去追击(“公将驰之”),曹刿又阻止了庄公的过急行动。他懂得攻击和追击都必须把握有利的时机,要根据双方的士气和实力的变化作出正确判断。曹刿的两个“可矣”,使得战争出现“齐师败绩”和“遂逐齐师”的大好形势。小结:第2段叙述的是曹刿指挥作战的情况,作战的过程写得非常简略,突出写了曹刿“谋”的作用,为下文“论战”打下伏笔。曹刿临阵从容,胸有成竹,善于掌握时机,所以才击败敌人,获得战争胜利。第三段1.鲁国获胜后(“既克”),“公问其故”的“故”是什么意思?2.曹刿是如何回答的?3.小结:第3段写曹刿论述战胜齐国的原因。二、归纳总结全文1.归纳中心思想。学生讨论后明确:本文论述了必须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2.题目为“曹刿论战”,这是一篇记叙文还是议论文?明确:这是一篇记叙文,但全文以“论”为中心。第1段记叙论战前政治准备的内容;第2段记叙战斗经过;第3段通过“叙”来“论”战争胜利的原因。三、写作特色1.详略得当,中心突出。2.结构严谨,层次清楚。3.运用对话,文字简洁。四、布置作业完成学案教学后记:
《曹刿论战》教案「篇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正确翻译课文。2、了解背景,把握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能力目标:1、掌握本文围绕“论战”为中心选择、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2、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德育目标:1、学习曹刿为国家着想、忠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2、学习在岗位上“忠于职守”的良好品德。教学重点:1、文言虚词、实词的用法;2、曹刿、庄公的人物形象;3、曹刿的“远谋”和庄公的“鄙”。教学难点:1、巧妙安排材料、详略得当;2、“论”战的意义。教学设想:针对学生的情况及本文的翻译难度看,让学生课外翻译课文后再到课堂上来交流,然后按记叙文的六要素来进行阅读,读后来概括主要内容。第二课时,则安排学生完成“论战”为题的原因,以及鲁庄公和曹刿的人物形象的分析。主要以启发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来完成。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先在课前翻译课文,划出自己或小组合作后仍无法解决的问题:字词解释、句子翻译、课文理解等。2、诵读课文,为鲁曹二人对话加上神态、动作。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了解背景,把握把握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2、分析字词,理解课文大意。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导语:大家也许会想到三国时众多的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役,比如:“赤壁之战”、“官渡之战”、“淝水之战”为什么弱者反而可以在战争中取胜呢?也许是人心所向吧?正义永远会战胜邪恶的。但是有这么一场战役比这几场还要早,曾受到毛泽东同志的称赞的战争,也许同学们已经知道了,那就是长勺之战。鲁国一个弱小的国家,为什么可以战胜如此强大的齐国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险个究竟吧!请看课文《曹刿论战》。2、解题:《左传》: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解说《春秋》的一部著作。其中记载着春秋时代各国的内政、外交、军事等方面的活动。原书名为《左氏春秋》,汉以后称为《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这部书既是一部比较完整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相当精彩的散文著作。3、背景:齐襄公在国内做了一些坏事,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恐怕被连累,离开齐国避祸。公元前685年刘国发生内乱,国君被杀,住在鲁国的公子纠和住在莒国的公子小白都抢着先赶回齐国,想做国君。鲁庄公派兵护送公子纠回去,哪知公子小白抢先赶回了齐国,做了国君,就是齐桓公。齐桓公起兵迎击。当时齐强鲁弱,鲁军大败,齐桓公胁迫鲁庄公杀了公子纠。从此两国结下深仇大恨。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再次兴兵攻鲁,战于长勺。二、默读课文,(亦可分角色朗读)理清文意。1、对照课文注释,疏通文句,并勾画出难词难句,待交流。2、交流难词难句,并翻译课文。3、师归纳:重点实词:间、信、孚、福通假字:偏古今异义词:鄙、牺牲、狱、可以三、整体感知。1、概括故事情节:提示:以人物活动为线索概括,也可以以事件发展过程为线索概括。明确:事件发展的线索:迎战──备战──胜战──评战;人物活动的线索:请见──请问──参战──释疑3、生复述课文(建议改编成课本剧演一演)。四、作业布置:1、朗读并背诵课文。2、思考曹刿、鲁庄公是怎样的人?试简要地分析。3、收集历史上以弱胜强的战例。第二课时教学要点:1、研读课文,分析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2、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人物形象。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生复述课文导入)二、探究,交流。1、组织学生讨论:给课文换一个题目,并谈谈原因。2、生给课文换题目。3、分析详略安排与题目的关系。(与中心有关系,联系比较大的则详写,反之则略写。)4、找出文中详写略写的部分。三、品读课文,赏析人物形象1、小组讨论:曹刿、鲁庄公是怎样的人?(用“从……中可以看出……”的句式说话。)2、分析人物曹刿作为一名军事家的“远谋”。曹刿请见,表现他的爱国热情;曹刿问战,表现他的政治远见;曹刿参战,表现他卓越的军事才能;曹刿论战,表现他过人的谋略。鲁庄公作为国君见识“鄙”: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无能;他急于求战,急于攻击,说明他军事上的无知。但他又并非昏君,而是一位缺乏军事才能的明君:备战见刿,三问三答,实事求是,虚心听意见;庄公作战用刿,亲自参与打仗,表现他礼贤下士,任人唯贤;庄公战后问刿,不因胜而白喜,表现他为求真知而不耻下问。四、迁移积累:1、理解词义,找出、理出相应的成语。齐人三鼓——一鼓作气望其旗靡——所向披靡彼竭我盈——恶贯满盈小信未孚——不孚众望惧有伏焉——危机四伏故克之——克敌制胜攻无不克三而竭——弹精竭虑精疲力竭观其辙——南辕北辙重蹈覆辙故逐之一——逐鹿中原追亡逐北难测也——莫测高深心怀叵测未能远谋——足智多谋深谋远虑2、谈谈历史上以弱胜强的战例,试简要分析弱者取胜的原因。五、作业:1、朗读并背诵课文。2、整理本课的古汉语常识:字词及句式等。3、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阅读《左传》,进一步了解课文的背景。《曹刿论战》教案「篇五」教学目标:1、部分文言词语的含义,能正确翻译课文。2、巧妙地安排材料,有详有略地叙写。3、重点人物曹刿,鲁庄公的形象分析。知识目标: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正确翻译课文。2、了解背景,把握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能力目标:1、掌握本文围绕“论战”为中心选择、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2、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德育目标:1、学习曹刿为国家着想、忠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2、学习在岗位上“忠于职守”的良好品德。教学重点:1、文言虚词、实词的用法;2、曹刿、庄公的人物形象;3、曹刿的“远谋”和庄公的“鄙”。教学难点:1、巧妙安排材料、详略得当;2、“论”战的意义。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了解背景,把握把握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2、分析字词,理解课文大意。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导语:大家也许会想到三国时众多的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役,比如:“赤壁之战”、“官渡之战”、“淝水之战”为什么弱者反而可以在战争中取胜呢?也许是人心所向吧?正义永远会战胜邪恶的。但是有这么一场战役比这几场还要早,曾受到毛泽东同志的称赞的战争,也许同学们已经知道了,那就是长勺之战。鲁国一个弱小的国家,为什么可以战胜如此强大的齐国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险个究竟吧!请看课文《曹刿论战》。2、解题:《左传》: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解说《春秋》的一部著作。其中记载着春秋时代各国的内政、外交、军事等方面的活动。原书名为《左氏春秋》,汉以后称为《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这部书既是一部比较完整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相当精彩的散文著作。3、背景:齐襄公在国内做了一些坏事,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恐怕被连累,离开齐国避祸。公元前685年刘国发生内乱,国君被杀,住在鲁国的公子纠和住在莒国的公子小白都抢着先赶回齐国,想做国君。鲁庄公派兵护送公子纠回去,哪知公子小白抢先赶回了齐国,做了国君,就是齐桓公。齐桓公起兵迎击。当时齐强鲁弱,鲁军大败,齐桓公胁迫鲁庄公杀了公子纠。从此两国结下深仇大恨。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再次兴兵攻鲁,战于长勺。二、默读课文,(亦可分角色朗读)理清文意。1、对照课文注释,疏通文句,并勾画出难词难句,待交流。2、交流难词难句,并翻译课文。3、师归纳:重点实词:间、信、孚、福通假字:偏古今异义词:鄙、牺牲、狱、可以三、整体感知。1、概括故事情节:提示:以人物活动为线索概括,也可以以事件发展过程为线索概括。明确:事件发展的线索:迎战──备战──胜战──评战;人物活动的线索:请见──请问──参战──释疑3、生复述课文(建议改编成课本剧演一演)。四、作业布置:1、朗读并背诵课文。2、思考曹刿、鲁庄公是怎样的人?试简要地分析。3、收集历史上以弱胜强的战例。第二课时教学要点:1、研读课文,分析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2、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人物形象。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生复述课文导入)二、探究,交流。1、组织学生讨论:给课文换一个题目,并谈谈原因。2、生给课文换题目。3、分析详略安排与题目的关系。(与中心有关系,联系比较大的则详写,反之则略写。)4、找出文中详写略写的部分。三、品读课文,赏析人物形象1、小组讨论:曹刿、鲁庄公是怎样的人?(用“从……中可以看出……”的句式说话。)2、分析人物曹刿作为一名军事家的“远谋”。曹刿请见,表现他的爱国热情;曹刿问战,表现他的政治远见;曹刿参战,表现他卓越的军事才能;曹刿论战,表现他过人的谋略。鲁庄公作为国君见识“鄙”: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无能;他急于求战,急于攻击,说明他军事上的无知。但他又并非昏君,而是一位缺乏军事才能的明君:备战见刿,三问三答,实事求是,虚心听意见;庄公作战用刿,亲自参与打仗,表现他礼贤下士,任人唯贤;庄公战后问刿,不因胜而白喜,表现他为求真知而不耻下问。四、迁移积累:1、理解词义,找出、理出相应的成语。齐人三鼓——一鼓作气望其旗靡——所向披靡彼竭我盈——恶贯满盈小信未孚——不孚众望惧有伏焉——危机四伏故克之——克敌制胜攻无不克三而竭——弹精竭虑精疲力竭观其辙——南辕北辙重蹈覆辙故逐之一——逐鹿中原追亡逐北难测也——莫测高深心怀叵测未能远谋——足智多谋深谋远虑2、谈谈历史上以弱胜强的战例,试简要分析弱者取胜的原因。五、作业:1、朗读并背诵课文。2、整理本课的古汉语常识:字词及句式等。3、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阅读《左传》,进一步了解课文的背景。《曹刿论战》教案「篇六」曹刿论战教学目的:1,分析文章内容,学习详略得当的写法。2.分析人物对比的方法。3.认识要想取得战争的胜利,战前必须作好政治准备-----取信于民的道理。4.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教学重点:1,分析人物对比的方法。2.认识要想取得战争的胜利,战前必须作好政治准备-----取信于民的道理。3.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教学难点:1,分析文章内容,学习详略得当的写法。2.分析人物对比的方法。3.认识要想取得战争的胜利,战前必须作好政治准备-----取信于民的道理。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
简介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同学们听说过"长勺之战"吧,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曹刿论战>就是论述这次战争的。齐与鲁是春秋时期的邻国,都在今山东省,齐在乐北部,鲁在西南部,公元前697年,齐襄公即位,政令无常,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分别逃到莒国和鲁国避难次年齐襄公为公孙无知所杀,第三年春天,齐人杀死公孙无知,公子小白抢先回到齐国夺得君位(这就是后来的齐桓公),稍后,鲁庄公也亲自领兵护送公子纠回国夺君位,八月鲁及齐师战于乾时,鲁军大败,齐桓公逼鲁庄公杀死公子纠,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借口鲁国曾帮助公子纠争夺齐国君位,再次举兵攻鲁,两军战于长勺,这就是课文所记叙的齐鲁长勺之战。二、检查预习作业1.给下面黑体的字注音:曹刿(guì)又何间焉(jiàn)肉食者鄙(bǐ)牺牲玉帛(bó)小信未孚(fú)登轼而望之(shì)吾视其辙乱(zhé)夫战,勇气也(fū)望其旗靡(mǐ)2.比较下面各组中加点字的意思。三、研习新课1.解题。指导学生读课文注释。题目是个主谓短语,点明曹刿谈论长勺之战,即论作战前要取信于民,作战时要掌握战机。2.引导学生对照注释自读课文,复述课文大意。明确:鲁庄公十年春,齐国出兵进攻鲁国。当时,齐强鲁弱。鲁国人曹刿见国难当头,挺身而出,建议鲁庄公要取信于民。鲁庄公听取了他的建议,采取了得民心的一些措施,并在曹刿的协助下选择了利于打仗的地点长勺,有利于攻击的时机--彼竭我盈之时,有利于追击齐军开始的时机--辙乱旗靡之时,结果鲁军大获全胜,鲁庄公问曹刿其中的奥妙,曹刿雄辩地论述了鲁胜齐败的原因。3.理清线索,给课文分段。(1)本文有几条线索?学生讨论后明确:有两条线索,一条是事件发展的线索(迎战--备战--胜战--评战);一条是人物活动的线索(请见--请问--参战--释疑)。(2)本文可分几部分?学生讨论后明确:本文虽短,但能紧扣题旨“论战”,运用对话的形式,有条不紊,逐层展开,阐明曹刿是怎样论战的。全文共三段,每段为一部分。4.研读第一部分(第1段)。(1)“十年春”指哪一年?明确:指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2)“齐师伐我”的“伐”是什么意思?齐国军队为什么要“伐”鲁国呢?补充介绍历史背景:齐襄公在国内做了一些坏事,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恐怕被连累,离开齐国避祸。公元前685年,齐国发生内乱,国君被杀,住在鲁国的公子纠和住在莒国的公子小白都抢着赶先回国,想做国君。鲁庄公派兵护送公子纠回去,哪知公子小白抢先赶回齐国,做了国君,就是齐桓公。齐桓公起兵迎击。当时齐强鲁弱,鲁军大败,齐桓公胁迫鲁庄公杀了公子纠。从此两国结下深仇大恨。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再次兴兵攻鲁,战于长勺。从历史背景得知齐师兴兵完全属于侵略行为,所以“伐”应译为“侵犯”。(3)曹刿的身分怎样?讨论明确:从“其乡人曰”句中我们能推知曹刿的身分为普通老百姓,没有官位,属爱国君子吧,“位卑未敢忘国忧”。(4)“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句中的“肉食者”指什么?明确:“肉食者”,吃肉的人。“肉食”在当时与公膳制有关。公膳是对某种品位的官员在办公时间免费供给的一种膳食。按规定“大夫以上,食乃有肉”。因此,“肉食者”,是指古代享受公膳食肉待遇的大夫以上官员,一般称为“肉食者”,用以借指有权位的人。(5)“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中的“远谋”二字是此文的关键,贯穿全文。从曹刿的这句话里可见他具有什么样的品质?明确:从曹刿的对答中反映曹刿关心国家大事和深谋远虑的品质。(6)“乃入见”是个省略句,省略了什么成分?明确:在具体的语境中,省略了主语“曹刿”和宾语“之”(代鲁庄公)。(7)“何以战”是个介宾前置的句子。这三个字唤起下文分析战争的条件,突出了曹刿重视战前的政治准备。鲁庄公认为要作哪几方面的准备呢?明确:三方面: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③“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8)对于这三方面的准备,曹刿又是如何评价的?讨论后明确:对于第一个准备,曹刿的评价是“小惠未蹋民弗从也”;对于第二个准备,曹刿的评价是“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对于第三个准备,曹刿认为“忠之属也,可以一战”。请同学注意:“福”是名词,在这里作动词用,“保佑”的意思;“可以”应译为“可以凭借”,和今义“可以”用法不同。(9)为什么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明确:因为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这就突出表现了曹刿重视人民力量的政治远见。(10)本段末句“战则请从”,不仅写出了曹刿重视战前的政治准备,而且注意实际作战中的战略战术。文章也以此作为过渡,转入下文写他临阵参战指挥。(11)小结:第1段,写的是曹刿请见,论战前准备,显示了曹刿热爱自己国家、深谋远虑的品质以及鲁庄公“勇于纳谏”的胸怀。四、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第1段。2.预习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背诵第1段二、研读第二部分(第2段)1.这次战争是由谁指挥的?根据何在?明确:由鲁庄公指挥,曹刿协助。这从“公与之乘”可以看出。“乘”有两义:(1)为共乘一车,“乘”读chéng;(2)为另给一车相随,“乘”读shèng。课文从“乘”(1)义说,这样比较好理解,因曹刿与庄公同乘一车论战才方便。2.作战地点选在哪里?明确:长勺(“战于长勺”是个状语后置句),在鲁国境内,地理条件对鲁国有利。3.反攻的时机选在什么时候?曹刿是怎样帮助庄公选择时机的呢?明确:在“彼竭我盈”之时。战斗刚开始,不待齐军疲倦,庄公就急于出战(“公将鼓之”;“鼓”,名词作动词,“击鼓”);当鲁军刚获胜,庄公又急于去追击(“公将驰之”),曹刿又阻止了庄公的过急行动。他懂得攻击和追击都必须把握有利的时机,要根据双方的士气和实力的变化作出正确判断。曹刿的两个“可矣”,使得战争出现“齐师败绩”和“遂逐齐师”的大好形势。4.小结:第2段叙述的是曹刿指挥作战的情况,作战的过程写得非常简略,突出写了曹刿“谋”的作用,为下文“论战”打下伏笔。曹刿临阵从容,胸有成竹,善于掌握时机,所以才击败敌人,获得战争胜利。三、研读第三部分(第3段)1.鲁国获胜后(“既克”),“公问其故”的“故”是什么意思?明确:缘故,“攻击”的缘故和“追击”的缘故。2.曹刿是如何回答的?明确:有两层意思:一层说明为什么要选择“齐人三鼓”(“彼竭”)的时机进行攻击。“夫战,勇气也”(这是个判断句,“也”表示判断),“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和“三”后面省略“鼓”),“彼竭我盈,故克之”(敌方的勇气已经消失而我方的勇气正盛,所以我们打败了敌人)。“彼竭我盈”四个字高度概括了进攻时的最佳战机。一层解释他“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看到敌人“辙乱”“旗靡”才追击的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夫”,发语词,议论或说明时,用在句子开头,没有实在意义)。可见曹刿考虑问题周到,行动谨慎,观察仔细,善于抓住时机,故而夺取了战争胜利。3.小结:第3段写曹刿论述战胜齐国的原因。4.指导背诵课文2、3段。四、归纳总结全文1.归纳中心思想。学生讨论后明确:本文论述了必须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2.题目为“曹刿论战”,这是一篇记叙文还是议论文?明确:这是一篇记叙文,但全文以“论”为中心。第1段记叙论战前政治准备的内容;第2段记叙战斗经过;第3段通过“叙”来“论”战争胜利的原因。3.归纳写作特点。讨论后明确:文章围绕“论战”来进行选材与组织材料,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此文虽然写战争,但战争的过程写得十分简略,中心始终扣住曹刿这一人物,运用对话来写论作战前的政治准备(第1段)及战胜齐国的原因(第3段),重点突出,中心明确,详略得当。五、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全文。六、板书:曹刿论战曹刿(远谋)
鲁庄公(鄙)公将战(匆忙应战)否定
衣食分人(对官僚贵族)----小惠祭物弗加(对天地神灵)----小信肯定:断狱以情(为民办事)----取信于民课后反思:课文内容并不难,大多数同学均能结合课文注释完成自译的任务,但归纳政治准备及作战策略时则难度较大。《曹刿论战》教案「篇七」【创新设计】一训练重点1.了解词的古今义差异。2.背诵这篇课文。二创新视点无提问式教学设计。三教学蓝图1.正读2.点读3.译读4.品读5.理读6.背读四教学主要过程教学步骤一:一:正读。(所谓“正读”,就是在课文教学之初、学生朗读课文之后,教师纠正读音,纠正语调。)1.导入。2.同学们朗读课文。3.教师根据朗读实况正音。如“间、帛、孚、勺、辙、靡”等可能在正音之列。4.同学们再读课文。5.教师根据朗读实况纠正语调。如: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应读出“反对”的语气。②小惠未蹋民弗从也。应读出“否定”的语气。③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应读出“肯定”的语气。④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应读出“议论”的语气。⑤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应读出“解说”的语气。6.同学们再读课文。教学步骤二:点读。所谓“点读”,就是从课文朗读转向阅读课文注释,要求学生“点”着课文注释,一个一个地读。)1.要求同学们认真点读课文注释。2.学生质疑问难,老师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3.教师点出应该重点理解的10个词:鄙
安
加
信
孚
狱
绩
轼
焉
靡4.学生边读课文边温习对课文注释的理解。5.再朗读课文。教学步骤三:译读。(所谓“译读”,就是同学们自读课文,自译课文,读读译译,译译读读。)1.各人自读自译。2.男生读课文,女生译课文,读一句译一句。3.女生读课文,男生译课文,方法同上。教师听学生的读与译,指出译得不当之处。再请同学们质疑。教学步骤四:品读。(所谓“品读”,就是在整体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对课文进行分析、品味、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家中植物养护与收纳让绿植更有序地生长
- 上海房屋租赁标准化合同(2024)版
- 家庭饮食与疾病控制策略
- 2024年食品企业核心员工商业秘密保护协议版
- 专用陶瓷杯供应商2024年度采购协议版A版
- 2025写土地转卖合同范文
- 心理健康教育在预防学生心理问题中的作用
- 七台河职业学院《医药代表实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体育设备供货安装合同
- 2025房屋买卖合同常见问题
- 代收实收资本三方协议范本
-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作文主题训练人文情怀
- 炊事员个人卫生习惯养成-课件
- 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下册全册课件【完整版】
- 商务接待表格
- 肠梗阻导管治疗
- word小报模板:优美企业报刊报纸排版设计
- 哈工大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产品包装生产线(方案1)含运动简图
- 中建施工项目管理手册
- 缝纫工(三级)技能理论考试题库及答案
- 汉语教学 《成功之路+进步篇+2》第17课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