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三课:日食和月食一、目的要求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日食和月食,明白日食和月食的成因。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做日食成因的模拟实验),推理能力(根据日食现象推想日食的成因,根据日食的成因推想月食的成因)。3、通过认识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的关系,使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天体)是相互联系的、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二、重点、难点重点:认识日食和月食的过程及其成因。难点:认识日食和月食的成因。三、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分组实验材料——电灯(瓦数大的)、皮球。2、挂图——日偏食、日全食、日全食过程、月食、日食成因示意图、月食成因示意图。四、教学过程㈠导入新课1、提问:⑴昼夜现象是怎样形成的?⑵月相变化是怎样形成的?⑶地球、月球、太阳三个天体是怎样相互运动的?2、谈话:⑴月球的圆缺变化是在一个月内发生的,可是有时在一个晚上就能看到月球圆缺变化的全过程。你们看过吗?这叫什么现象?(板书“月食”)⑵太阳是否有时也会有圆缺现象?(出示日偏食图)这叫什么现象?(板书“日食”)⑶你见过日食或月食吗?说说当时的情景。3、出示日全食过程图,讲解日全食过程,使学生知道日全食要经过“偏食→全食→偏食→复圆”这样一个过程。4、谈话:关于日食和月食你有什么问题?5、讲述: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日食和月食的成因。㈡学习新课1、指导学生认识日食的成因⑴讲述:我们先来研究日食的成因。⑵谈话:①你认为日食可能是怎么回事?②日食成因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太阳本身在一段时间内变黑了,另一种是太阳的光辉被某种天体挡住了。你认为哪种可能性大?③如果是某种天体挡住了太阳的光辉,可能是哪个天体?⑶讲述:下面,我们来集中研究一下,到底是哪个天体挡住了太阳的光辉。要弄清这个问题,还必须从日食的现象来分析。⑷讨论(出示挂图或投影片——日偏食。)①日食时,太阳被遮挡的部分边缘是什么样的?(弧形的)这说明什么?(如果学生思考不出,再问“这说明挡光的天体是什么样的?”从而启发学生想到挡光的天体是球形的。)(出示挂图或投影片——日全食。)②在日食过程中,有时太阳的整个球面都被挡住了,成为黑色,这说明什么?为什么?(如果学生思考不出,再问“这说明挡住太阳光的那个天体,从地球上看有多大?)哪个天体从地球上看有这样大?(从地球上看,只有月球与太阳大小差不多。)(出示挂图或投影片——日全食过程。)③日食时,太阳被遮挡的部分从哪边开始,向哪边移动?(总是从西边开始,向东边移动。)这说明什么?(如果学生思考不出,再问“这说明挡光的天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运动方向是怎样的?”)哪个天体是这样运动的?(学生只知地球、月球是自西向东运动的。其他行星也是自西向东运动的,但看起来很小,不会挡住太阳。)④综合以上分析,你认为可能是哪个天体挡住了太阳的光辉?你是怎样想的?⑸讲述: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知道,与日食现象有关系的几个因素都与月球有关系,因此可以推想日食时是月球挡住了太阳的光辉。是不是这样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看一下。⑹学生分组实验:①用这盏圆形的电灯当作太阳,用皮球当作月球,以甲同学的头当作地球。甲同学看着太阳,另外一个同学举着“月球”围着“地球”自西向东转动,能看到“月球”的影子吗?②让“月球”的影子正好落在甲同学眼睛上,请甲同学说说还能看到“太阳”吗?当“月球”影子离开他的眼睛时,是否重新看到了“太阳”?③再做一次,让月球的影子自西向东慢慢掠过甲同学的眼睛,请甲同学说说在这个过程中,他看到“太阳”有什么变化?(会看到“太阳”由圆→缺→黑→缺→圆)(这个实验适合分步进行,分步汇报。在小组内,几个同学轮流充当甲,每人都体验一次。如果没有圆形的灯,第③步骤可以省略,也可以改用其他方法,例如在黑板上贴一个画的太阳,自己拿着皮球在眼前自右向左慢慢移动,观察“太阳”的形状有什么变化。)⑺讨论:(出示挂图或投影片——日食成因示意图。)根据以上研究,参考日食成因示意图,说说日食是怎样形成的?⑻讲解:月球围绕地球转,地球围绕太阳转。当月球转到地球和太阳中间,三个天体大致成一条直线的时候,月球的影子就会投在地球上。处在月影里的人,由于被月球挡住了视线,就看不见太阳或只能看见一部分太阳,这就是日食。⑼指导学生填写课文中这个问题的空白。⑽提问:①日食时是哪个天体挡住了太阳的光辉?此时,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②地球上所有的人同时都能看到日食吗?(不能)哪个地方的人能看到日食?(只有处在月球影子里的人才能看到日食。)③日食为什么总是从太阳的西部开始?为什么过一段时间太阳又复明了?④用你自己的话说说,日食是怎样形成的?2、指导学生认识月食的成因⑴讲述:下面,我们来研究月食的成因。⑵谈话:你看过月食吗?说说月食时的情景。⑶出示挂图或投影片——月全食。⑷讲述:月食要经过“偏食→全食→偏食→复圆”这样一个过程,图中是月全食的情景。⑸讨论:请你根据日食的成因,推想月食是怎么形成的?⑹让学生画出月食时,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的相互位置图。⑺出示挂图或投影片——月食成因示意图。⑻讲解:月球围绕地球转,地球围绕太阳转。当月球转到地球背着太阳的一面,三个天体大致成一条直线时,月球就处在地球的影子里,太阳照在月球上的光被地球挡住了,这时就会发生月食。⑼指导学生填写课文中这个问题的空白。⑽提问:①月食时,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②当月球走到什么位置时开始发生月食?(走进地球的影子时。)③月食时,是哪个天体挡住了太阳照到月球上的光?④用你自己的话说说月食是怎样形成的。3、指导学生认识人类对日食和月食的探索三、讲解:日食和月食现象,自古以来就吸引着人们去研究,我国远在三千年前,就有观测日食的记录,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日食的记录。以前,由于人们不了解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对于日食和月食有各种猜测,其中有不少错误的、迷信的说法;经过多年的探索,人们才认识到日食和月食是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相对运动的结果。现在,人们不仅知道日食、月食的原因,而且已经掌握了日食和月食的规律,能够准确地计算出日食、月食发生的时间和地区。四、巩固应用1、讲述:这节课,我们研究了日食和月食的成因。2、提问:⑴日食是怎样形成的?⑵月食是怎样形成的?3、练习:分别画出日食和月食时,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的相互位置图。五、布置作业在墙上贴一个画的太阳,手里拿一个圆形纸片当作月球,做日食实验。研究:当“月球”离眼远近不同时,看到的日食现象是否有什么不同?六、板书设计13、日食和月食日食——月球居于地球和太阳之间,三者恰好或者几乎成一条直线月食——地球居于月球和太阳之间,三者恰好或者几乎成一条直线第十五课:太阳系一、目的要求1、通过本课教学,要求学生知道太阳系的构成,知道九大行星的名字及排列顺序,明确恒星、行星、卫星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2、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运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认识太阳系的构成;通过对九大行星的有关数据的分析,了解一些关于九大行星及太阳系的情况。3、通过对太阳系的认识,使学生体会到宇宙中的天体是相互联系的、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二、重点、难点重点:知道太阳系的构成。难点:知道太阳系的组成及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三、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挂图──太阳系的构成,火星、木星、土星等行星的照片,流星,彗星。四、教学过程㈠导入新课1、提问:⑴地球在宇宙中怎样运动?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分别产生什么现象?⑵月球在宇宙中怎样运动?在月球围绕地球转动的过程中,我们会看到什么现象?⑶太阳、地球、月球是怎样相互运动的?它们的相互运动会产生什么现象?⑷在什么情况下发生日食?在什么情况下发生月食?2、谈话:太阳与地球、月球有什么不同?(主要是太阳能发光,地球、月球不能发光。)㈡学习新课1、指导学生认识三类天体的名称⑴讲解:像太阳这样自己能发光的星叫做恒星。(板书“恒星”)像地球这样自己不发光、围绕恒星转动的星叫做行星。(板书“行星”)像月球这样自己不发光、围绕行星转动的星叫做卫星。(板书“卫星”)⑵提问:①什么是恒星、行星、卫星?②这三种天体有什么关系?2、指导学生认识太阳系的组成⑴认识九大行星①谈话:我们已经知道地球是围绕太阳转动的一颗行星,你们知道在太阳周围还有其他的行星吗?②出示挂图──太阳系。③观察:(学生观察课本中的插图,教师利用挂图或投影片指导。)这是一张围绕太阳转动的行星图。说一说,你从图中都看到了什么?在太阳周围、围绕太阳转动的有哪些行星?(九颗大行星和无数小行星)按顺序说出九颗大行星的名称。在九颗大行星中,哪颗离太阳最近?哪颗离太阳最远?地球在什么位置?从图上看,哪几颗行星比较大?哪几颗行星比较小?它们的形状有什么相同点?(都是球形)它们公转的轨道有什么相同点?(都是椭圆的)④教师小结:通过以上观察可以知道,在太阳周围、围着太阳转动的有九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此外还有很多小行星。这些行星都是沿着同一方向——自西向东公转着。在九大行星中,除水星、金星外,其他的行星都有卫星,卫星的数目不同,例如火星有2个卫星,土星有10个卫星,木星有13个卫星。⑵认识彗星①出示挂图──哈雷彗星。②讲述:围绕太阳转动的还有这样一种形状特殊的星。你知道这是什么星吗?(彗星)③观察:彗星的形状有什么特点?它公转的轨道有什么特点?④讲解:彗星是围绕太阳转动的形状如扫帚一样的星,它们公转的轨道又扁又长,绕太阳一周要很长时间。例如有一颗名叫哈雷的彗星,绕太阳一周要76年,上次看到它是1986年,下次再看到它要到2062年。在太阳周围除了哈雷彗星外还有其他彗星。⑶认识流星体及流星①出示挂图──流星。②谈话:有时,在夜空中看到一颗星一掠而过,很快就消失了。这是什么星?(流星)③讲解:在太阳周围广阔的空间中,除了大行星、小行星、彗星、卫星外,还有很多比较小的天体,叫做流星体。流星体不断运动着,当它们接近地球的时候,受到地球强大的吸引力,就会掉向地球;这些流星体闯入地球的大气层时,由于它们的速度很快,与大气摩擦得很厉害,温度升得很高,以至发出光芒,从天空中一划而过,因此人们把它们叫做流星。绝大部分流星在穿过大气层时燃烧完了,瞬息便消失了,只有少数流星能落在地上。落在地上的流星,冷却后,看上去就是一块大石头,所以人们又把它们叫做陨石──从天上落下来的石头。(有的陨石主要成分是铁镍金属,称为铁陨石。)⑷综合太阳系的组成①提问:现在你知道在太阳周围有哪些天体?这些天体以什么为中心?哪些天体围绕太阳转动?哪些天体围绕行星转动?②讲解: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行星及其卫星、彗星、流星体等组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的天体系统。由于这个天体系统是以太阳为中心的,人们便把它叫做太阳系。③指导学生填写课文中这个问题的空白。④提问:什么是太阳系?太阳系以什么为中心?在太阳系中有几类星?(恒星、行星、彗星、卫星)从它们的相互运动关系看,哪类星在中心?哪类星在第二层?哪类星在第三层?3、指导学生了解有关九大行星的一些情况⑴讲述:以前,人们对太阳系的情况了解得不多。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太阳系的情况、特别是太阳系中九大行星的情况了解得越来越多,拍摄了很多关于九大行星的照片(出示挂图或投影片──部分行星的照片),观测了很多关于九大行星的情况。⑵阅读:课本第52页中关于九大行星的数据表。(为了帮助学生看懂,教师需对“表头”做简要说明,并说明表中的时间都是以地球上的时间为标准的。)⑶讨论:从这些观测数据中,你有什么发现?根据这些观测数据,你能推想出什么事情?(鼓励学生深入思考,大胆想像,广泛联想,积极发言。根据学生发言情况,教师再参考课文说明的内容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使学生对太阳系及九大行星有更多的了解,并使他们初步体会到怎样使用数据分析问题。)⑷教师小结: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了关于太阳系和九大行星的很多事情。如果我们有更多的数学知识,我们还能发现更多的秘密。㈢巩固应用1、讲述: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太阳系。2、提问:⑴太阳系是由哪些天体组成的?⑵按顺序说出九大行星的名字。㈣布置作业阅读:有关太阳系和宇宙的一些书籍五、板书设计:15、太阳系太阳的九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太阳系: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运行的行星及其卫星、彗星、流星体组成的天体系的统称。第十二课: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学目标知识:1、认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以及自转和公转的方向、经过的时间。2、认识昼夜现象是地球自转形成的。3、了解四季现象是地球公转形成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空间想像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严谨的科学态度、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科学价值观的教育。教学重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学难点:昼夜及四季的成因教学准备:1、乒乓球、铁丝、小纸人、蜡烛2、动画、视频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入1、谈话:同学们,为什么白天和黑夜会交替出现,从不间断?(利用问题直接引入)2、学生质疑、分析、发表意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多数学生会提出是由于地球围绕太阳转动形成的。(在此,教师不作解释正确与否)3、设疑:地球究竟是怎样转动的呢?我们这节课来研究。过渡语?(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1、认识地球的自转⑴问:你能感觉地球在动吗?⑵思考一:当你坐在行驶的船上,如果不看外面的物体,只靠观察船内的物体,你能知道船是否在行驶吗?(无法知道)为什么?(因为船内的物体是和船一起运动的)⑶从轮船行驶推想:地球是静止不动的吗?(不是)⑷问:地球是怎样运动的?⑸思考二:我们坐在快速向前行驶的汽车中里,看路旁的树、房屋等物体是怎样运动的?而实际上真是树、房屋等物体在运动吗?这说明什么?⑹从汽车行驶推想:①我们观察到,地球以外的太阳、月球、星星都在自东向西运动,说明地球是怎样运动的?②我们看到太阳东升西落总是循环出现的,你又有什么发现?③从看到太阳正南到再次看到太阳正南,相隔的时间大约是多少?这说明什么?⑺学生汇报讨论结果⑻播放地球自转的动画或视频。⑼师生共同小结:地球每时每刻都在自转,自转方向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2、认识昼夜的成因⑴谈话: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假设它是静止的,地球表面向着太阳的一面和背着太阳的一面各有什么现象?而地球自转又会产生什么现象呢?⑵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①在教师指导下设计模拟实验。(用乒乓球和铁丝制作一个小地球仪,在它上面粘一个小纸人。用蜡烛的光代替太阳光,让“太阳光”照射在“地球”上)②观察讨论:“地球”的哪个部分被“太阳光”照亮?这部分相当于一天中的什么时候?“地球”的哪个部分照不到“太阳光”?这部分相当于一天中的什么时候?③学生回答讨论结果。④问:地球自西向东不停地转动,在地球上的同一地点,会出现昼夜交替的现象吗?⑶播放视频(地球的自转和昼夜更替)⑷师生小结: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对着太阳的那面是白昼,背着太阳的那面是黑夜。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现象就会交替形成。3、认识地球的公转及四季成因⑴问:地球除了自转以外,还发生有什么运动?⑵播放视频(地球的公转)⑶说一说地球是怎样转动的,请两位同学表演地球的自转和公转。⑷小结: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转动。地球的这种运动叫做公转,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⑸播放动画(地球的公转)问:地球绕太阳转动时,地轴的方向是怎样的?(地轴的方向是倾斜的)⑹教师边播放动画边讲述:由于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总是倾斜并且倾斜角度不变,这样就造成在地球公转过程中,地球上同一地点受到太阳的照射情况是不断变化的:有时太阳高度大,有时太阳高度小,有时太阳高度居中(也就是太阳直射点在发生变化)。而太阳高度的变化会直接影响气温的变化,这样,在地球公转过程中,在地球上同一地点就会出现冷热变化。这就是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变化的原因。三、巩固应用1、教师概述本课2、回答问题⑴请你说一说地球在怎样运动?⑵昼夜现象是怎样形成的?⑶四季更替是怎样形成的?板书:第五课:眼睛的科学教学目标知识:1、让学生认识眼球的构造;2、使学生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3、了解近视的成因,以及保护视力的方法。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想象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向学生进行眼的卫生保健教育,培养其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教学重点:认识眼球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教学难点:了解近视(假性近视)成因教学准备:1、分组实验材料:蜡烛及烛台、2块凸度大小不同的凸透镜及支架、纸屏、2、挂图或模型:眼球的构造。3、动画及视频。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入播放一段录像。问:人是靠什么看见物体的?(学生讨论回答)谈话:健康的眼睛才能看清楚物体,那么眼睛的结构是怎样的?它又是怎样看见物体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眼睛的科学。(板书课题:眼睛的科学)下载二、学习新课1、认识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⑴认识眼球的构造。播放眼球的构造动画①谈话:首先要了解眼睛的构造。你认为眼睛由哪几个部分构成?其中哪部分最重要?(学生讨论)②讲解:眼睛外部是眼睑,眼睑边长有睫毛,眼睑内是眼球。眼球是眼睛最重要的部分,眼睑、睫毛都是保护眼球的。③下面,我们来观察眼球的构造。(播放眼球的构造的录像)④出示眼球模型、动画或挂图,分别请几名学生指出眼球各部分的名称。⑤教师分别讲述眼球各部分的名称与作用。瞳孔:眼球的前部有一个小孔,叫做瞳孔,瞳孔是外界光进入眼球的通道。晶状体:瞳孔后面是晶状体,晶状体是透明的,外形很像凸透镜。视网膜:眼球的外部叫眼球壁,眼球壁有三层,内层是视网膜。视网膜含有很多感光细胞,既能感知光的强弱,又能感知光的色彩。视神经:视神经是连接视网膜和大脑的通道,起着传递信息的作用。⑵认识晶状体的作用。①讨论:外界物体发出的光或反射的光,通过晶状体进入眼球后,会怎么样?(成倒立的像)②演示:凸透镜成像与眼球成像的对比动画③问:晶状体相当于什么?(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什么?(纸屏)④讲述:外界物体通过晶状体成像到视网膜,人眼才能看见周围的物体。⑶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①讨论:在一间漆黑的屋子里,你能看见周围的物体吗?这说明要看得见物体,需要什么?(光)②播放录像(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③哪位同学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④教师小结:我们周围的物体,有的自己发光,有的能反射别的物体的光。当它们发射或反射的光通过瞳孔、晶状体进入眼球后,会在视网膜上形成这些物体的像;连接视网膜的视神经立即把这些光信号报告给大脑,我们就看到了这些物体。2、认识近视的成因及预防近视的方法。⑴眼球成像模拟实验。①讲述: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一双健康的眼睛,健康的眼睛才能看清周围的物体。如果眼睛受了伤或有了病,特别是晶状体、视网膜、视神经有了病,人就看不清、甚至完全看不见周围的物体。例如少年儿童的多发病——近视,就是由于晶状体有了病。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近视的成因。②教师讲解实验过程:a先用凸度较大的凸透镜实验:让蜡烛通过凸透镜,在纸屏上形成清晰的像。(想一想:在这个实验中,哪几个部分相当于眼睛?它们分别相当于眼睛的哪个部分?哪个部分相当于眼睛看到的物体?)b将蜡烛离“眼睛”远一些,在“视网膜”上还能形成清晰的像吗?c换用凸度较小的凸透镜,观察“视网膜”上的像怎样?(变清晰了)③学生分组实验。④讨论:通过实验,凸透镜凸度的变化比作晶状体,晶状体是怎样变化的呢?(晶状体变厚或变薄)⑤讲解:凸度较大的凸透镜成像时蜡烛离凸透镜较近,凸度较小的凸透镜成像时蜡烛离凸透镜较远。实验中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当我们的眼睛看近处的物体时,晶状体的凸度要大一些才能看清楚物体,而当我们看远处的物体时,晶状体的凸度要小一些才能看清楚。⑵认识近视的成因以及近视的预防。①讨论:人的眼睛是怎样调节晶状体的凸度看清远近不同物体的呢?②讲解:人眼可以自动调节晶状体的凸度,所以远近不同的物体都可以看清楚,晶状体的凸度是靠牵引晶状体的肌肉来调节的,肌肉收缩,晶状体的凸度变大,眼睛就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肌肉舒张,晶状体的凸度变小,眼睛就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健康的眼睛晶状体调节力强,远近物体都能看得清。③问:近视是怎样形成的呢?(播放录像:近视的形成)④讲解:近距离的看书时,晶状体的凸度较大,牵引晶状的肌肉总处于紧张状态,时间长了,肌肉就会疲劳,久而久之,就会失去调节能力,再看远处的物体时,肌肉就不能放松,晶状体的凸度就不能变小了,在视网膜上就不能形成清晰的像,这就是近视。⑤讨论:怎样预防近视呢?⑥请你说一说:怎样预防近视?a看书写字不要离书本太近,时间不要太长,休息注意远眺。b躺着、走路、吃饭、坐车时不要看书。c不要在强光下或太暗的地方看书。d认真做眼保健操。⑦播放录像:近视的预防三、巩固1、教师概述全课。2、问:⑴眼球的构造是怎样的?⑵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⑶怎样预防近视?3、扩展学习:远视眼是怎么回事?板书:第八课:矿产(二)教学目标知识:1、了解矿产的形成过程以及矿产的开采方法。2、了解我国的矿产资源和开采历史。能力: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想象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初步建立保护矿产资源的意识。教学重点:了解矿产的形成过程以及矿产的开采方法教学难点:了解矿产的形成过程教学准备:煤的形成动画、矿产开采的图片、古代炼铁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谈话: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能源矿产和金属矿产,知道了矿产的一些用途。这节课,我们进一步学习矿产的知识。板书:矿产(二)二、学习新课1、指导学生认识煤的形成讲解:各种矿产都是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有的是在岩浆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例如铁矿、铜矿等;有的是在岩石风化、沉积等地质变化过程中形成的,例如煤、石油等。下面我们来认识煤的形成。出示煤层图。讲解:据观察,煤在地下的分布是一层一层的,大多夹在砂岩、页岩等岩层中;煤层中还含有大量的植物化石,有的煤层中还有完整的树干形状的煤。请你根据以上事实,推想煤是怎样形成的?学生讨论,并汇报。(提出假设:可能是由古代的植物变成的)进一步设问:为什么植物会跑到地下去了呢?演示动画:煤的形成问:现在请你来说一说:煤是怎样形成的?小结:煤是古代的植物变成的。二三亿年前,地球上的气候温暖潮湿,植物生长茂盛。在湖泊和海边有大量的植物堆积,并被沉积的泥砂覆盖起来,时间久了,泥砂越积越厚,植物越埋越深;这些植物在地下与空气隔绝,同时受到高温高压的作用,经过亿万年,就变成了煤。覆盖在植物上面的泥砂则变成了砂岩和页岩。煤层大多埋在很深的地下;但是由于地壳的变动,地层有升有降,使得有些煤层埋得较浅,甚至暴露在地表。2、指导学生认识矿产的开采问:你知道矿产是怎样开采的吗?教师听取学生汇报后小结。(演示相应图片)①露天开采:矿产埋藏得比较浅的,可以露天开采。②地下开采:埋藏得比较深的矿产,需要开凿矿井,在地下开采。③钻井开采:用于石油、天然气等的开采。3、了解我国的矿产资源讲解:我国矿产资源丰富,世界上已知的一百多种矿产在我国都已找到,其中钨、锡、铁、铜、锰、煤、石油等的储量居世界前列。联系你们在社会课学习的知识,说说我国什么地方有大的钨矿、锡矿、铜矿、铁矿和石油矿。4、了解我国的矿业历史和发展出示投影片——古代炼铁。讲解:我国开采、利用矿产有悠久的历史,早在两千多年前,就知道利用煤作燃料冶炼铜铁。本世纪50年代以后,我国在勘探、开采、利用矿产方面发展迅速,特别是石油方面。我国以前一直是个缺少石油的国家,石油产品依赖进口;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地质学家李四光提出的理论指导下,相继开发了一个又一个大油田,使我国由一个缺少石油的国家变成了能出口石油的国家。5、进行保护矿产资源的教育问:矿产资源会被开采完吗?讨论:矿产用途很多,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而地球上的矿产资源是有限的,短时间内不可再生。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小结:我们必须有计划地开采、利用矿产资源,决不能乱采乱用。为此,国家还专门制定了矿产资源保护法,对破坏矿产资源者要绳之以法。三、巩固应用1、请你说一说:煤是怎样形成的?2、矿产的开采有哪些方法?3、你应该怎样来保护地球上的有限的矿产资源?第十课:动物的驯化教学目标知识:了解生物是怎样被驯化为家禽家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和推理能力,以及搜集资料和归纳概括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给学生形成,人不仅能利用自然,还能改造自然这一思想观念。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生物是怎样被驯化为家禽家畜的。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推理能力。教学准备投影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演示家养猪的图片。问: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动物吗?很早以前,家养的猪是这个样子吗?2、谈话:那么,现在家养的猪是怎样来的呢?野兽怎么会变成家畜呢?让我们来看看野猪是怎样变成家猪的过程。二、学习新课,自行探究、解决问题:1、认识野兽驯化为家禽⑴播放录像《猪的驯化》⑵学生讨论:①家猪与野猪的样子有什么不同?②野猪和家猪生活的环境有什么特点?③野猪和家猪的性情怎样?④野猪是怎样变成家猪的?⑶讲解:像这样按照人类的需要,把野生动物培育成家养动物的过程,叫做动物的驯化。⑷想一想:野猪变成家猪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人工饲养)⑸巩固: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野猪是怎样变成家猪的?⑹学生讨论回答:根据野猪的驯化过程,推想马是怎样驯化来的。⑺师生小结:家畜都是由野兽驯化而来的。2、认识野鸟驯化为家禽⑴讲述:我们知道家畜是由野兽驯化来的,除了家畜之外,还有很多家禽,对于家禽的形成你有什么想法吗?⑵想一想:家禽的成因(可能是由野鸟变化而来)⑶出示投影片——家鸡与原鸡、家鸭与野鸭⑷观察、讨论:①家鸡与原鸡、家鸭与野鸭有什么相同与不同?②说明什么?⑸师生小结:家禽都是由野鸟驯化而来的。3、认识驯化野生动物的意义和我国在驯化野生动物方面的成就⑴演示投影⑵思考:人工驯养野生动物有什么好处?⑶师生小结:①可以挽救濒危野生动物。②取得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③在一些特殊行业发挥作用:如警犬的驯养、大熊猫的驯养等。三、巩固应用1、教师概述本课。2、问:人工驯养有什么积极的作用?板书设计第九课:动物的进化教学目标知识:了解动物进化的历程以及动物进化的条件。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比较能力,以及分析综合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重点探索动物进化的规律教学难点让学生分析抽象出动物进化的规律教学准备动物进化各个时间段的动画、投影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入1、演示投影(恐龙、鸭嘴兽、三叶虫、蜥螈、始祖鸟)。问:同学们,你们见过这些动物吗?哪些动物是现存的?哪些动物现在已经灭绝了2、谈话:你想知道远古时候的生物是什么样的吗?今天,我们就到远古时代去看一看。二、学习新课1、认识动物从古至今的发展变化⑴指导学生认识6亿年前自然界的动物①演示动画(6亿年前的海洋生物)②问:6亿年前地球的环境是怎样的?那时候的海洋里有一些什么样的生物?③观察三叶虫。问:三叶虫的身体外形有什么特征?④三叶虫的身体构造比较简单,有坚硬的外壳,背上有两条沟,把身体分为三叶,因此叫作三叶虫。⑵指导学生认识5亿年前自然界的动物①演示动画(5亿年前的海洋鱼类)②问:这是什么动物?它的样子像什么?它与现代的鱼有什么不同?(演示现代鱼)③讲解:5亿年前,海洋里出现了最早的鱼类,叫做甲胄鱼。甲胄鱼外形与现代鱼相似,有头、躯干、尾;它的头部和躯干部包着坚硬的骨板,像古代战士的盔甲一样,所以称作甲胄鱼。甲胄鱼是鱼的祖先,早已绝灭。⑶指导学生认识3亿年前地球上最早的两栖动物①演示动画(总鳍鱼-鱼石螈-蜥螈)②观察:总鳍鱼的外形有什么特点?坚头类哪些地方像鱼,哪些地方不像鱼?蜥螈的外形有什么特征?③讲述:总鳍鱼的胸鳍和腹鳍宽大有力,依靠这两对鳍可以支持身体在地上缓缓移动。总鳍鱼是从鱼类发展到两栖类的中间类型的动物;坚头类是古老的两栖动物,它的外形有些像鱼,有似鱼的尾鳍,体表有鳞片,与鱼的不同是没有鳍,有四肢,这是两栖动物的特征;蜥螈是从两栖动物发展到爬行动物的过渡性的动物。⑷指导学生认识1亿年前的地球霸主—恐龙①演示动画(恐龙)②问:恐龙的外形有什么特征?③讲解:恐龙的种类很多。有的身体比较小,有的身体很高大;有的是食草的,有的是食肉的。⑸指导学生认识7000万年前的地球动物①演示动画(始祖鸟与鸭嘴兽)②始祖鸟的外形有什么特征?它的哪些地方像现代的鸟?哪些地方像爬行动物?③讲述:始祖鸟是鸟的祖先。它身体覆盖羽毛,前肢像翼,足有四趾,三趾向前,一趾向后,有现代鸟的特征;始祖鸟的口中有牙,前肢有爪,还有爬行动物的特征。④问:鸭嘴兽的外形有什么特征?⑤讲解:鸭嘴兽是现存的古老的哺乳动物。鸭嘴兽体表长毛,用乳汁哺育后代,这些是哺乳动物的特征;但它不是胎生,而是卵生,这是爬行动物的特征。2、指导学生分析动物进化的情况⑴讨论:①现在的动物是地球上原来就有的吗?②在动物的历史上,先有什么动物,后有什么动物?③问:总鳍鱼为什么要爬到陆地上来生活呢?(地壳运动,海水退去,干旱少雨)④问:恐龙为什么灭绝了?(地壳运动,气候变冷,植物死亡,动物的食物减少,不适应环境的变化)⑤讨论:促进动物发展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地球自然环境的变化)⑶师生小结:动物的发展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水生到陆生,是经过不断发展变化来的。动物的这种发展变化叫做进化。动物进化的主要原因是地球自然环境的变化,随着地球自然环境的变化,逐渐演化出适应各种环境的动物。三、巩固应用1、教师概述本课2、问:⑴现在的动物是地球上原来就有的吗?⑵现在的动物将来还会变化吗?还会出现新的动物吗?为什么?⑶现在地球上的植物是原来就有的吗?你是怎样想的?板书设计第十一课:生物的启示教学目标知识: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人们在生物启示下,进行发明创造,并自己尝试着运用生物的特点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形成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了解人们在生物启示下进行的发明创造。教学难点:根据某种生物的特点,提出一个小发明的构思。教学准备:动画:船与鱼、锯与茅草、飞机与鸟、薄壳建筑与蛋壳、筒形叶桥与植物的卷叶、蝇眼照相机与昆虫复眼、雷达与蝙蝠。投影片:机器人、变色龙、壁虎。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入1、教师激趣:老师这里有一个图,两个半圆与一条直线,请你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它像什么?2、比一比那个组联想到得最多。学生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小组派代表汇报。(两条彩虹、两个馒头、爬行的蜗牛、隧道进出口、骆驼的驼峰、乌蓬船、两个弯腰插秧人等)3、教师讲述:同学们刚才应用了丰富的想象,联想出很多事物。下面请同学们继续发挥自己的想象,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二、学习新课1、指导学生看物联想⑴鱼的启示①演示鱼的动画②教师引导:图中出现的是什么生物?鱼有什么本领或特点?你由此联想到什么?③小组讨论,记下讨论结果,写出自己联想到的事物。④学生汇报,汇报内容:由鱼联想到什么?你是根据鱼的那个特点联想到的?⑤演示动画:⑵茅草的启示①边演示动画边讲述:传说在两千多年前,我国著名工匠鲁班上山砍树,被茅草划破手指,他通过观察发现叶子的边缘有许多锋利小齿,鲁班由此受到启发,发明了锯。下载②讨论:茅草的什么特征使鲁班产生联想,发明了锯。⑶鸟的启示①演示鸟的动画②问:鸟有什么本领或特点?你由此联想到什么?③分组讨论、汇报:你是根据鸟的什么特点联想到的?④演示动画:⑷小结:在生活生产中,经常会产生一些需求。很多像鲁班这样的有心人通过观察发现了一些生物的特点,从中得到启示,进而发明创造,满足人类的需求。人们产生这些联想都是源于生物的启示。⑸讲述:今天,我们研究的就是生物的启示,刚才只举了几个例子,生活中还有很多生物启示的实例,下面我们通过录像再来了解一些。(播放录像、动画或投影片。介绍五十年代以来在生物启示下发明的新技术。其中有在蛋壳启示下发明的薄壳建筑结构,在蝙蝠利用回声发现目标启示下发明的雷达,在植物卷曲的长叶启示下发明的筒形叶桥,在昆虫复眼启示下发明的蝇眼照相机,以及模仿人的器官及其作用的机器人)下载⑹问:你还知道有哪些有关生物启示的发明创造?2、指导学生创造想象(这部分教学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想像力和创造力,具有很好的作用,教学时能出现很热烈的教学场面,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⑴教师激趣:看了录像与动画,你有什么想法?想不想构思一件小发明?下面就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在某种生物的启示下,构思一件小发明。⑵在生物启示下的发明创造,通常要经过以下过程:①明确需要:在生产或生活中,为了完成某种工作,需要具有什么功能的工具或设备。②寻求启示:通过观察或在无意中发现,某种生物的构造或功能与我们需要的工具或设备很相似,在这种生物的启示下提出发明的设想。③设计制作:根据发明的设想精心设计,根据设计试制出我们需要的工具或设备。④实验定型:经过反复实验、修改,完成发明。⑶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小发明的构思。(思考二)⑷汇报结果。三、巩固应用1、教师概述本课。2、继续完善自己的构思,使其具有可操作性。3、在生活中仔细观察,在生物的启示下进行创造。第四课:凸透镜教学目标:知识: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凸透镜有成像的作用;2、在探究活动中,认识成像大小的规律;3、了解凸透镜的应用。能力:1、培养学生对凸透镜成像现象的观察能力和研究凸透镜成像大小的规律的实验能力以及归纳概括能力;2、培养学生动手制作的能力(学习制作土照相机)。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在分析观察的过程中,教育学生敢于质疑,乐于探究、乐于合作与交流的科学态度。教学重难点:认识凸透镜成像大小的规律。课前准备:分组准备:凸透镜、蜡烛、火柴、毛玻璃、夹子(固定毛玻璃、凸透镜)、水彩笔、软尺、学生观察实验记录表、纸制的凸透镜模型。教师准备:同上、实物投影仪、教师观察实验记录表、课件、土照相机、变焦镜头照相机。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用土照相机照相的活动导入新课。师:出示一架土照相机,给同学照相引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倒像清晰的映在毛玻璃上,请全班学生观察)问:①毛玻璃上看到什么?(像)。②这是土照相机的哪部分起了关键的作用?(掀起毛玻璃,使学生看见内装的凸透镜)。③有无放大镜结果会相同吗?(做有无凸透镜的对比实验)④这个事实说明放大镜有什么作用?(成像的作用)⑤放大镜的镜片是什么样子?学生分组观察后汇报。教师小结:象放大镜这样中间厚、边缘薄的镜片,我们把它叫做凸透镜。(板书:凸透镜)二、学习新课㈠复习凸透镜的作用提出本节课研究的问题问:一年级我们学习了凸透镜的哪两个作用?(放大、聚光),凸透镜还有什么性质呢?㈡指导学生自主的活动研究凸透镜成像大小的规律。1、实验一⑴介绍再现土照相机成像的实验材料及观察要求。师:介绍实验材料名称,请学生读出观察实验要求。观察实验要求:①用毛玻璃、凸透镜、蜡烛、夹子等物体再现土照相机成像。②烛火成像要清楚。③用彩色笔把烛火像的范围描在毛玻璃上。⑵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分组实验,选择成像大小不同的两块毛玻璃备用。⑶学生组内思考研讨:①实验中用的材料相当于土照相机的哪一部分?②实验中你还发现了什么现象?2、探究凸透镜成像大小的规律⑴出示成像大小不同的两块毛玻璃。讲述:这是两个小组描在毛玻璃片上的烛火倒像,你发现了什么?(烛火像有大有小)为什么烛火的像有大有小?⑵学生讨论:①成放大的像或缩小的像可能与什么有关?(成像大小可能是凸透镜与烛火的距离或凸透镜与毛玻璃的距离有关)②怎样设计实验来证实你们的设想?(用软尺测量凸透镜到毛玻璃的距离和凸透镜到烛火的距离)⑶学生实验验证,教师巡视,加强指导。⑷学生讨论分析收集到的数据,得出凸透镜成像大小规律。3、教师演示凸透镜成像大小规律的课件。4、小结:凸透镜成像规律。三、巩固应用,解决实际问题。1、(出示变焦距镜头照相机)请一名学生指出照相机的哪一部分使用凸透镜?有什么作用?(镜头,成像)2、请一名学生给另一名学生照相,以人物为主。问:景物要小一点应该怎样做?景物要大一些呢?为什么?3、指出教室里还有那些地方应用了凸透镜。(投影仪)4、在投影仪上演示一张幻灯片。问:投影仪成的像与刚才实验中成的像有什么不同?(实验中烛火是倒像,投影片是正像)为什么投影仪成的像是正像?5、探究活动:投影仪屏幕上成的像为什么是正像?四、课后观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了凸透镜,是成放大的像还是缩小的像?板书设计:第二课:光的反射和折射教学目标知识:1、使学生认识光的反射现象。2、让学生知道不同颜色的物体反射光的颜色不同;白色的物体比黑色的物体反光能力强。3、使学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能力:1、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推理能力。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探究的精神和合作的精神。教学重点:认识光的反射现象;了解颜色不同光的反射不同的性质。教学难点:认识光的折射现象教学准备:1、封底是白色的书,红、黄、蓝、绿、黑、白色的电光纸;玻璃杯,一半白一半黑的纸,电筒,水,铅笔。2、图片(光的反射与光的折射)、动画。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谈话:同学们,我们在低年级曾经研究过镜子,知道了镜子能反光。这节课,我们进一步学习光的一些知识。揭示课题:光的反射和折射二、学习新课㈠指导学生认识光的反射1、课件演示光的反射示意图2、讲述:光照到物体表面,被物体挡住,改变了原来传播的方向,反回去了。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3、问:除了镜子能反光以外,还有哪些物体能反光?反光情况与镜子反光一样吗?4、学生讨论,进行实验。5、小结光的反射。㈡认识不同颜色的物体反光不同1、问:不同颜色的物体反光相同吗?2、演示动画3、学生分组实验,汇报实验结果。4、小结:不同颜色的物体反射的光颜色不同,红颜色的物体反射红光,蓝颜色的物体反射蓝光,绿颜色的物体反射绿光。㈢认识白色的物体比黑色的物体反光能力强1、问:为什么教室的墙壁多粉刷成白色?(学生讨论,不作回答)2、让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讲述:找两张表面光滑的白纸,将其中一张涂黑;把书打开立在桌上,使有字的书页背光。试一试,能否借助白纸反射的光把书照亮?再换用黑纸做实验,结果又怎样?(可进行动画演示)3、学生分组实验,汇报实验结果。4、小结:白色的物体比黑色的物体反光能力强。5、应用:①为什么教室的墙壁多粉刷成白色?②为什么医院的墙壁多粉刷成浅蓝色?(浅蓝色的墙壁会反射浅蓝色的光,使病房内光线柔和,病人会觉得比较舒服)㈣认识光的折射演示图片、课件或录像下载,问:将吸管或铅笔放在盛水的杯子里,看到什么现象?学生观察,分组讨论: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讲解: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来做个实验。实验方法:①取一个透明玻璃杯,在杯子外壁贴一张一半是白色一半是黑色的纸,在纸的黑色部分划一条竖的窄缝。让阳光或电筒光通过直缝射入杯内,从缝的对面观察,光射在杯壁的什么位置?在杯壁的白纸上作个记号。②在杯内倒入水,不改变光射入的方向,观察光射在杯壁的位置是否有变化。分组实验,汇报实验结果。讨论:为什么倒入水后,光没照在对面杯壁原来的位置上?你怎样解释这种现象?出示光的折射示意图。讲解: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从空气进入水后,传播的方向会发生偏折,当往杯中加水后,光照在对面杯壁的位置就移动了。小结光的折射:光从一个透明物体进入另一个透明物体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8、学生讨论回答:水中的吸管为什么看上去好象要折了?三、巩固应用1、小结:光的反射和折射。2、图片演示,解释现象:①水中筷子;②光透过玻璃砖;③水中的鱼。板书:第七课:矿产(一)教学目标知识: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知道矿产分为能源和金属两大种类,认识几种金属矿产,了解能源矿产和金属矿产的用途。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想象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探究的精神。教学重点:知道矿产分为能源和金属两大种类,了解能源矿产和金属矿产的用途。教学准备:岩石及矿物标本(花岗岩、无烟煤、烟煤、石油、赤铁矿、黄铜矿,以及当地常见的金属矿物标本)能源矿产用途的图片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矿物标本盒⑴观察:通过观察你认识了哪一种矿产?(板书课题)这节课的目的是学习一些关于矿产的知识。⑵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坐在一起观察矿物标本盒里的各种矿产。读盒子里面的矿产介绍查阅有关的资料⑶讲述:矿物的种类很多,做铅笔心的石墨、做粉笔用的石膏、制炸药用的硫磺……都是矿物。矿物大多埋藏在地下,也有的露在地表。通常人们把聚集在一起的具有开采利用价值的矿物叫做矿产。板书课题:矿产(一)二、学习新课1、学生讨论思考:煤有什么特征?它是由几种矿物构成的?能有什么用途?2、汇报与交流(学生交流自己认识的矿产,小组集体进行汇报)3、了解能源矿产的种类和性质⑴讲解:矿产的种类很多,人们为了更好地认识矿产,需要将矿产进行分类。矿产分类有不同的方法,可以按形态(固体、液体、气体)分类,可以按颜色特征分类,也可以按用途分类。在自然课里,我们根据矿产的用途,给大家介绍两类矿产。⑵有些矿产可以做燃料,供给人们热能。煤、石油、天然气都可以做燃料,供给人们热能——取暖、做饭、发电等,人们把这类矿产叫做燃料矿产或能源矿产。①无烟煤是深黑色的,表面光泽强,很硬,燃烧时无烟,火力很强,多为家用。②烟煤是漆黑色的,表面光泽较弱,比无烟煤软,燃烧时有黄烟,火力也很强,多用作取暖、锅炉、发电、蒸汽机车的燃料。③石油是深褐色或青褐色(根据标本实际颜色描述)的油状液体,有明显的特有的气味,遇火能猛烈燃烧。④天然气是蕴藏在地下的一种无色透明的气体,遇火能猛烈燃烧。有的家庭用的管道燃气就是天然气。⑶你们还知道有哪些能源矿产?4、煤和石油的用途⑴问:煤、石油、天然气不仅是燃料,还有多种用途。你知道它们还有什么用途吗?(出示挂图或投影片——煤和石油的用途)⑵讲述:把煤提炼后,可以得到煤气、煤焦油和焦炭。①煤气是无色透明的气体,能猛烈燃烧。用煤气做燃料,温度高,火力猛,污染少。目前,家庭和工厂用的管道燃气有的就是煤气。煤气还是多种化工原料,用它来合成橡胶、化肥等工业品。②煤焦油是一种黑褐色的很臭的油,但用途很多,可以用来合成塑料、合成纤维、杀虫剂、糖精、染料、药品、炸药等多种工业品。③焦炭是灰黑色的、有小孔的固体,与煤相比杂质少,是冶炼钢铁不可缺少的燃料。由于煤有这么多的用途,被人们称为黑色的金子。⑶讲述:石油一般不直接用作燃料,首先要送到炼油厂去提炼。经过提炼,可以得到石油气、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凡士林、沥青等多种产品。石油气加压后可以成为液化石油气,装在金属罐内,作为家庭和工厂用的燃料。石油气还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用它来合成塑料、化肥、人造纤维等多种工业品。由于石油有这么多用途,被人们称为工业的血液。5、学生认识金属矿产⑴讲述:有些矿产可以提炼出金属,叫金属矿产。下面,我们来介绍几种金属矿石,观察它们在颜色、光泽、硬度、结构等方面是有特征的?⑵汇报观察结果。(根据教学实际观察的对象讲解,以下内容是举例,说明如何讲)①铁矿石有多种,我们观察的是赤铁矿石。赤铁矿石是赤红色,表面光泽较暗;多呈块状,表面有鱼子状或豆状颗粒;比较硬,用小刀一般刻不动。②铜矿石也有多种,我们观察的是黄铜矿石。黄铜矿石是暗黄色的,表面有深色斑点,有金属光泽;多呈块状;不太硬,用小刀能刻动。⑶金属矿产的用途①问:金属矿产的主要用途是什么?(学生讨论汇报)②讲解:金属矿产的主要用途是用来提炼金属。将金属矿石放进高温炉中冶炼,除去杂质,就可以得到金属。金属是生产和生活不可缺少的材料。三、巩固应用1、教师概述本课。2、问:能给人们提供热能的矿产是什么矿产?能提炼出金属的矿产叫什么矿产?3、请你讲一讲,矿产与人类有什么关系。板书:矿产(一)第一课:光的传播教学目标知识:1.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认识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2、认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3、会制作小孔成像实验盒进行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归纳推理能力和动手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积极探究的精神。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1、认识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2、认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教学难点:会制作小孔成像实验盒进行实验。教学准备:纸卷成的管、白炽灯;两个大小差不多能套在一起的小纸盒、半透明的白纸、胶水、蜡烛、火柴、剪刀、针;图片、动画、视频、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同学们,假如我们生活中没有光,会是怎么样一个世界?2、讲述: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光的知识——什么物体能发光?光是怎样传播的?板书课题:光的传播二、学习新课㈠指导学生认识光源1、谈话:请你想一想,哪些物体能发光?(学生会说出很多物体,学生在回答的时候,教师要因势利导,让学生说出自己会发光的物体)2、演示图片、课件或播放录像——各种光源。3、讲述:在我们周围,有很多物体能发光:有的是靠电能发光,例如手电筒、各种各样的电灯;有的是燃烧发光,例如蜡烛、火把、火柴、煤等;有的是靠生物体内部变化发光,如萤火虫发出的荧光;有的是靠天体内部变化发光,例如太阳光,星光。4、光源定义: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5、问:你还知道有哪些光源?镜子是不是光源?月球是不是光源?为什么?㈡指导学生认识光的传播1、播放动画(阳光透过门窗或森林,手电筒、汽车灯射出的光)2、以上现象说明光是沿什么方向传播的?提出假设:光是沿直线传播的。3、实验:①讲解:为了证明光是否沿直线传播,我们来做个实验。(实验器材:纸卷的直筒、发光的白炽灯)②讨论:通过直管能看见灯光吗?如果将直管弄弯,还能看见灯光吗?为什么?③学生分组实验。④汇报实验,讨论:以上现象证明什么?4、教师小结:通过对比实验,我们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并且,光源发出的光,是沿着直线向四面八方传播的。㈢指导学生做小孔成像实验1、谈话:下面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证明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2、教师边讲述边演示:选两个能套在一起的盒;在大盒底部正中用针扎一个小孔;去掉小盒的底,在底口粘一张半透明的白纸作屏幕;把两个纸盒套在一起。3、学生分组制作。(教师巡视指导)4、讲解实验过程:将蜡烛点燃,立在桌上,将盒子扎有小孔的那面对着蜡烛,推或拉小纸盒,调整屏幕和小孔的距离,在屏幕上能看到蜡烛的像吗?像是什么样的?5、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加强巡视指导)6、汇报实验,看到了什么现象?7、问:你怎样解释这种现象?这与光的直线传播有什么样关系?8、教师边播放录像边讲解。9、教师小结:用纸盒的小孔对着点燃的蜡烛,蜡烛光会通过小孔射入盒内,照在纸屏上。因为孔很小,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所以蜡烛火焰上部的光通过小孔后照到纸屏的下部,蜡烛火焰下部的光通过小孔后照到纸屏的上部。这样,在纸屏上就出现与蜡烛火焰形状相似、倒立的像。三、巩固应用1、讲述:什么是光源和光的传播方向(扩展:无影灯应用)2、提问:①什么是光源?举例说明。②光是沿什么方向传播的?板书:第六课:彩虹的秘密教学目标知识:通过认识彩虹的成因,让学生知道太阳光是七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实验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探索大自然秘密的兴趣。教学重点:彩虹是怎样形成的。教学难点:知道太阳光是由七种色光形成的。教学准备:三棱镜、喷雾器、彩虹投影片、动画,厚纸板、白纸、细线、针、颜料。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入1、问:同学们,你们看见过彩虹吗?播放投影片。(彩虹的图片)2、谈话:为什么天空会挂着美丽的彩虹呢?这节课,我们来研究彩虹。二、学习新课1、指导学生认识彩虹⑴带问题观察彩虹。①彩虹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②彩虹发生在什么时候?(出示“彩虹”投影片)⑵讨论:①彩虹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②彩虹发生在什么时候?⑶讲述:彩虹有七种颜色,它的形状是弯弯的,象拱桥。你想知道彩虹是怎样形成的吗?(板书课题:彩虹的秘密)2、了解太阳光是由七种色光构成的。⑴讲解实验1:为了弄清彩虹的成因,我们来做个实验。(出示三棱镜)这是三棱镜,它有三个棱,把三棱镜放在阳光下,让阳光照射在三棱镜上,慢慢转动三棱镜,仔细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演示光的色散课件⑵学生分组实验,汇报。(你看到了什么?它是什么样的?)⑶演示光的色散动画⑷讲解: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形成了一条彩带,这条彩带一共有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组成。⑸讨论: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⑹教师小结:这个实验说明:太阳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2、指导学生认识彩虹的形成。⑴讲述:三棱镜可以把阳光分散成七种色光,天空中没有三棱镜,怎么会出现七种颜色的彩虹呢?⑵实验2:下面我们再做一个实验。用喷雾器装满水,在室外背着阳光向天空连续喷水,其它几个同学在旁边仔细观察,看到什么现象?停止喷水后,又会怎样?⑶学生到室外分组实验。⑷汇报实验:①喷水时看到什么现象?②停止喷水,还能看到吗?⑸讨论:①喷水时看到的现象与彩带、彩虹的现象,有什么相同和不同?②你认为彩虹的形成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阳光、小水滴)⑹小结:阳光是由七种色光混合成的;下雨时(或雨后),空中悬浮着很多小水滴,它们会像三棱镜一样,将阳光分散成七种色光,形成彩虹。3、应用彩虹的成因,解释现象。⑴出示图片。(瀑布前的彩虹与喷泉上空的彩虹)⑵问:瀑布前的彩虹与喷泉上空的彩虹是怎样形成的呢?(在瀑布前和喷泉上空弥散着许多小水滴,它们也会象三棱镜一样将阳光分散成七种色光,从而形成彩虹)⑶问:下雨后在空中形成的彩虹,能长时间在空中出现吗?为什么?(当天空中的小水滴慢慢蒸发了,天空中没有“三棱镜”了,所以,彩虹也就消失了)三、探究活动:七色板四、巩固1、教师概述本课。2、问:⑴阳光是一种单色的光吗?是由哪几种色光组成的?⑵彩虹是怎样形成的?⑶一般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能看到彩虹?板书:第十六课:无限宇宙教学目标知识:1、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2、了解银河系、河外星系及无限宇宙的构成。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不断学习、不断探究的精神。教学重点:认识银河系、河外星系及无限宇宙的构成。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教学准备:1、人类探索宇宙的相关图片2、银河系、仙女座星系、猎犬座星系等一些河外星系的图片。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入1、谈话: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太阳系》一课,有谁知道,组成太阳系的有哪些天体?2、问:太阳系大吗?但是太阳系和宇宙比较起来,就好比是一堆沙中的一颗沙粒。宇宙究竟有多大呢?这节课我们来了解宇宙的知识。揭示课题。二、学习新课1、指导学生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过程。⑴谈话:很早以前,人们就很想知道地到底有多大,天到底有多大,以及宇宙的构成。因此,人们一直在努力地探索宇宙的奥秘,那么,人类是怎样认识宇宙的呢?演示课件“无限宇宙”⑵以故事的形式结合投影讲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过程。①古代的人们根据肉眼直接观察,认为地是平的,天空像一个圆壳,覆盖在地面上;后后,看到日月星辰等天体东升西落的现象,又认为地球处在宇宙的中心,宇宙是一个透明的大圆球,所有的天体在这个圆球内,围绕地球旋转。这就是“地心说”。②450多年前,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根据长期的观测,提出地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太阳才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只是一颗行星,一切行星都在围绕太阳动转。这就是“日心说”。这种学说威胁到了教会的神权统治,因此“日心说”受到当时教会的迫害。③哥白尼死后,意大利的科学家布鲁诺提出:在宇宙中,像太阳一样的恒星有无数颗,它们也和太阳一样,庞大且发光发热,在它们的周围有行星绕其运转。宇宙中,这样的恒星和行星无穷无尽,太阳系只是无限宇宙中的一个天体系统。由于布鲁诺揭示的是真理与教会的神权统治思想格格不入,因此,也受到教会的迫害,1600年被活活烧死。④380多年前,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制成了天文望远镜,并用它来观测天体,证实了哥白尼与布鲁诺的学说;后来,德国科学家开普勒发现了行星运动的规律,英国科学家牛顿进一步证明行星围绕太阳运行是受到“万有引力”的作用,从而进一步揭示了宇宙的秘密。⑤19世纪50年代,人们利用巨大的天文望远镜和先进的射电望远镜,对宇宙中遥远的天体进行观察;60年代以后,人们利用人造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把仪器和人送到宇宙空间或其它星球上,探索更多的宇宙秘密。⑶问:①根据以上情况,请你思考,人们对宇宙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过程?(由错误到正确,由少到多,由近到远,由现象到规律)②人们对宇宙的认识为什么不会停滞不前?(人们不断地探索,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2、指导学生认识宇宙的构成⑴谈话:下面,我们来认识人们现在了解到的宇宙的构成⑵阅读教材P55、P56内容。⑶问:太阳是一颗什么星?宇宙中只有太阳会发光吗?⑷讲解:太阳并不是宇宙中唯一的恒星。天空中闪烁着的群星,都是像太阳一样能发光的恒星。它们距离地球很远很远,其中最近的一颗叫比邻星,但也有4.22光年。⑸什么是光年?(光年是计量天体距离的单位。光每秒传播约30万千米,1光年等于光1年所走的距离,即1光年≈9.5万亿千米⑹谈话:在晴朗的夜空,常常能看见天空有一条银色的长带,想一想,那是什么?(银河)横贯天空的银河,是许许多多的恒星构成的,大约有1000亿——2000亿颗恒星,构成“铁饼”形,直径约10万光年。我们的太阳系是银河系的一员,距银河系中心约3万光年,这些恒星系都在围绕银河系中心运动着。太阳系同银河系相比,非常渺小,好比是一堆沙中的一颗沙粒。⑺问:银河系是不是整个的宇宙?为什么?(在银河系外面还有很多庞大的恒星集团,人们把银河系以外的恒星集团叫河外星系)你知道有哪些河外星外星系?(仙女座星系、猎犬座星系等)⑻讲解:银河系和我们现在所能观测到的所有河外星系,被称作总星系。现在,用射电望远镜能观测到100亿光年外的宇宙空间情况,但是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品牌推广服务费用协议范例大全版B版
- 2024年度企业咨询服务与业绩改进合同2篇
- 2024年大型企业定制版劳动协议样本版
- 2024专业印刷服务协议模板版B版
- 2024企业股权转让合同参考文本版B版
- 2024年度企业品牌推广与营销策划合同带眉脚
- 小学数学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 2024年典当物品交易合同标准文本版
- 2024定制生产加工代理协议版
- 2024年全面安全防控合同标准格式版B版
- 技术研发工程师招聘面试题及回答建议(某大型央企)
- 工业厂房外架施工协议
- 冲突管理与处理技巧培训考核试卷
-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名校联考高一(上)期中地理试卷
- 国开(河北)2024年秋《宣传工作实务》形考任务1-4答案
- 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副省级)及答案解析
- 英语-2025届江苏省南通市高三11月期中考试卷和答案
- 2024年5S培训:从规划到执行
- 2024年我国医疗改革政策解读
- 客户沟通技巧有效倾听与回应考核试卷
- JGJT46-2024《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标准》知识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