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漂泊心系家国-杜甫诗歌专题探析 课件 2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1页
平生漂泊心系家国-杜甫诗歌专题探析 课件 2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2页
平生漂泊心系家国-杜甫诗歌专题探析 课件 2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3页
平生漂泊心系家国-杜甫诗歌专题探析 课件 2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4页
平生漂泊心系家国-杜甫诗歌专题探析 课件 2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平生漂泊,心系家国

——杜甫诗歌专题探析悲情杜甫杜甫的一生是写满“悲”字的一生,一生穷困潦倒,一生志不得伸,一生颠沛流离,一生忧国忧民。但他又有充满“伟大”精神的一生,一生满腹经纶,一生志向远大,一生积极入世,一生坚守使命,他实现了一个文人最极致的责任担当。《客至》杜甫解题:这首诗大约写于上元二年(761)。这时杜甫住在成都西郊外浣花溪畔的草堂里,生活比较安定。诗题下原有作者自注:“喜崔明府(县令)相过(拜访)。理解内容屋南屋北都萦绕着漫漫的春水,只看见成群的鸥鸟天天飞来。花间的小路不曾因为客人而清扫,茅草的院门今天才为您的光临而敞开。离城太远,盘中的菜肴没有多样,杯中的酒水因为家境贫穷只有旧醅。要是肯和邻家的老翁相对饮酒,就隔着篱笆叫他来尽最后几杯。鉴赏要点

诗中的情致理趣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写的是草堂外的景象:春天到了,春水遍地,溪面初平,鸥鸟飞来.或翔于水面,或集于溪边。这是地道的南国水乡风光。为什么一开篇诗人就写景呢?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意思是既无人来,也就懒得去扫门前的花径,由它凌乱下去,表现了诗人失望的情绪,,只好甘守寂寞了。这其实正是为下句作铺垫,因为下句说的就是“客至”,它给我们呈现出一幅动人的画面:诗人已多日不闻敲门声了,颇有冷落之感,这天忽闻有人敲门,急忙跑去,开门一看,惊喜万分,竟然是自己的老朋友来了,顿时觉得眼前一片光明,生气盎然。盘飨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这不是客套话,句句都是实情。老朋友来得突然,草堂距市镇又远,备办来不及了,只拿家里现成的酒菜来招待,更显出主客之间的深厚友情。这跟《有客》中写的“自锄稀菜甲,小摘为情亲”一样,都是彼此相亲不见外之意。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从“尽余杯”一语可以看出,这时酒宴已到高潮,诗人欲呼邻翁与客人对饮,更增加了欢快的气氛。至此结束全诗,余味无穷——邻翁来了没有呢?这用不着交代。《旅夜书怀》杜甫背景介绍杜甫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春携家人自阆州折回成都,入严武幕。本来,有这位好友的帮助,他可以在成都住下去,却不料严武在第二年四月忽然死去。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乘舟东下,经嘉州(乐山)、戎州(宜宾)、渝州(重庆)、忠州(忠县),于九月到达云安(今四川云阳)。《旅夜书怀》就是在这次旅行中写的。感知并体悟微风吹拂着岸上的小草,夜晚,岸边停着孤零零的小舟。星空低垂,原野显得格外广阔,大江奔流,水面上月光涌动。我有点名声,哪里是因为我的文章好呢?官倒是因为年老多病而罢退。飘然一身究竟像是什么?就像茫茫天地之间一只小小的沙鸥。1、该诗可分为几层?并概括层意。——律诗一般可分为两层,前后四句各一层。旅夜所见——旅夜所感2、第一二联写景有何差别?

第一联,所写—的景有:风中细草,月下孤舟,是近景。景物细小。第二联,所写之景有:辽阔的原野,低垂的星空,奔流的大江,涌动的月光,是远景。景物阔大。3、一二联之景协调吗,怎样理解?“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辽阔的原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与风中的细草、月下的孤舟形成鲜明的对比。暮年飘泊无依的作者,不正像江岸的细小一样渺小,像江中孤舟一样寂寞吗?后者有力地反衬出作者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惨心情。4、怎样理解第三联“反其意而写”?

诗人素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长期受压抑而不能施展,因此,名声因文章而著,这虽可喜但却非其心愿。此时的作者,确实是既老又病,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因为老和病,而是由于被排挤,这里表现出诗人的不平,同时也提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飘泊、孤寂的根本原因。5、本诗的最大特点是什么?旅夜所见寓情于景渺小孤寂阔大雄浑旅夜书怀直抒胸臆叹未老而休悲飘零如鸥《登岳阳楼》杜甫知人论世

大历三年(768)冬,杜甫从公安(今湖北公安)到达岳阳。从“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泊岳阳城下》)看,到达之时正是深冬。杜甫曾两次登岳阳楼,这首诗所记当是第一次,时间大约是到达岳阳之初;另一次是跟岳州太守一同去的,也写了诗,诗题是《陪裴使君登岳阳楼》。理解内容从前听说过洞庭湖的盛名,今天登上了岳阳城楼。吴楚被洞庭湖分裂在东、南两方,日月星辰就像在洞庭湖上飘浮。亲人朋友没有一个字的音讯,年老多病,只有孤零零的一只船(伴随自己),戎马战乱仍然在关山的北面。倚着栏杆我止不住泪水奔流。对本诗的层次内容进行分析赏读前一层先叙登楼,后写洞庭湖景观,一起一承,章法分明。起句以“昔闻”与“今上”对应,看似平常,却颇有深意在。“昔”,当指诗人的青年时代,又值“开元盛世”,到处都是歌舞升平的景象,诗人既闻洞庭之名,必有向往之意,可惜未能一游;如今呢,祖国山河残破,疮痍满目,而诗人也到了暮年,且历尽人生坎坷,却有幸登楼,怎能不百感交集呢?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这是诗人心中的画面,仅凭肉眼是看不到的,它使人联想到曹操咏海的名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自然,诗人此刻的心情跟曹操有所不同。后一层先说个人景况,后说国事艰难,使人担忧,一转一合,显而易见。本诗的“雄浑阔大”的意境,一直为人们所称道。1、阅读比较

前人认为:杜诗“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比孟诗“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要高出一筹,试加分析。

杜诗的境界比孟诗要宽广得多,孟诗的视野仅及于云梦泽,而杜诗则扩大到了吴楚两地,甚至整个宇宙。杜诗气象雄浑,内涵丰富,远非孟诗所及。分析时注意“坼”“浮”两字。2、情感研究

(1)“昔闻”“今上”道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凭轩涕泗流”,你知道作者为何而流泪吗?(1)“昔闻”“今上”道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昔闻”“今上”,表达了作者从过去到现在的数十年的心路历程,山水风景虽佳,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赏景人的一路坎坷就决定了他悲凉的心境。“坼”和“浮”两个字无限地拓展了想象的空间,也表现了诗人的心事。(2)“凭轩涕泗流”,你知道作者为何而流泪吗?

《登岳阳楼》写于杜甫生命的最后几年。登上岳阳楼,是他年轻时就有的梦想,今天终于如愿了。可这次却不是专为游玩而来,而是漂泊到此,流浪经过;诗人已经不是年轻小伙子了,而是拖着贫病衰老的残躯——“今”非“昔”比啊!想到这里,我们就能体会到“昔闯洞庭水,今上岳阳楼”用语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