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诗词鉴赏练习 课件_第1页
高考语文复习:诗词鉴赏练习 课件_第2页
高考语文复习:诗词鉴赏练习 课件_第3页
高考语文复习:诗词鉴赏练习 课件_第4页
高考语文复习:诗词鉴赏练习 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物形象鉴赏习题【随堂练习】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寻陆鸿渐①不遇〔唐〕皎然

移家虽带郭②,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注】①陆鸿渐:即茶圣陆羽。②带郭:靠近外城。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步骤一)。前四句通过对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步骤二)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步骤三)。

(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访隐者(宋)郭祥正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①坞wù:山坳。②山翁:此处指隐者。问: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1.本诗三四句塑造了一个远离尘嚣、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率性自适的隐士形象。2.诗中描写了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洒扫的生活。3.表现了其隐逸、随性的情怀。(意思对即可)

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①月,湖山应梦武林②春。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典例1

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典例1

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解题指津]◎第一步,明确形象。根据题干,本题考查的是诗人自己的形象特点。◎第二步,分析诗句。分析诗人的性格,除知人论世外,须从理解诗句传达的情感入手。首联诗人明显是化用王勃的名句抒情,所以了解王勃的名句,理解其传达的情感是关键。王勃原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慰勉友人不要像青年男女一样,为离别泪湿衣巾,而要心胸豁达,坦然面对。苏轼化用这两句,显然也有此意。根据以上分析,可以概括诗人性格。◎第三步,分析形象特点。[答案]首联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苏氏兄弟情谊深重,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各一方,这次虽是远别,诗人表示也不会作儿女之态,悲伤落泪。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江苏省如皋中学2025届高三期初测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赠秋浦柳少府李白秋浦旧萧索,公庭人吏稀。因君树桃李[注],此地忽芳菲。摇笔望白云,开帘当翠微。时来引山月,纵酒酣清晖。而我爱夫子,淹留未忍归。[注]树桃李:《韩诗外传》中简主说,栽种桃李可获果实,栽种蒺藜只得利刺,因此要慎选培养对象。后世遂以“树桃李”比喻培养人才。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写给柳少府的赠诗,先突出其为官之才能,又进一步表现其文人的风度。B.诗人善于炼字,比如以“忽”字表现转变之迅速,以“摇”字表现运笔之流转。C.“白云”“翠微”“山月”等景物,被诗人赋予特定内涵以衬托柳少府的形象。D.最后一联直抒胸臆,诗人不忍让柳少府为自己离开而伤心,足见彼此情感深厚。15.诗人说“而我爱夫子”,柳少府有哪些值得诗人喜爱之处?请结合诗歌分析。原诗回顾赠秋浦柳少府李白秋浦旧萧索,公庭人吏稀。因君树桃李,此地忽芳菲。摇笔望白云,开帘当翠微。时来引山月,纵酒酣清晖。而我爱夫子,淹留未忍归。[注]树桃李:《韩诗外传》中简主说,栽种桃李可获果实,栽种蒺藜只得利刺,因此要慎选培养对象。后世遂以“树桃李”比喻培养人才。

旧萧索:过去荒凉冷清。公庭:指县衙门。人吏稀:官吏人员稀少。因君树桃李:因为你种植了桃李(比喻培养人才)。此地忽芳菲:这里忽然变得芳香繁盛(比喻人才济济)。摇笔望白云:挥动笔墨,眺望天上的白云。开帘当翠微:打开窗帘,面对青翠的山色。时来引山月:有时引来山上的月亮。纵酒酣清晖:尽情饮酒,陶醉在月光的清辉中。而我爱夫子:然而我敬爱您这位先生。淹留未忍归:久久停留,不忍心离开。原诗回顾赠秋浦柳少府李白秋浦旧萧索,公庭人吏稀。因君树桃李,此地忽芳菲。摇笔望白云,开帘当翠微。时来引山月,纵酒酣清晖。而我爱夫子,淹留未忍归。[注]树桃李:《韩诗外传》中简主说,栽种桃李可获果实,栽种蒺藜只得利刺,因此要慎选培养对象。后世遂以“树桃李”比喻培养人才。

《赠秋浦柳少府》通过描绘秋浦县的景象来赞扬柳少府的贤能。秋浦:地名,位于今安徽省池州市。秋浦以前非常萧索,县衙门官吏人员稀少。你来此地以后,普施惠政,广植桃李,此地忽然芳菲遍地,人才济济。望白云而欣然摇笔,打开窗帘,满目翠微山色。夜晚引来山月,纵酒醉酣月亮的清晖。而我真喜爱夫子你,想淹留在此,不忍心回家。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柳少府的敬佩和喜爱,以及因为柳少府的到来,秋浦县从荒凉变得繁荣昌盛的情景。原诗回顾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写给柳少府的赠诗,先突出其为官之才能,又进一步表现其文人的风度。B.诗人善于炼字,比如以“忽”字表现转变之迅速,以“摇”字表现运笔之流转。C.“白云”“翠微”“山月”等景物,被诗人赋予特定内涵以衬托柳少府的形象。D.最后一联直抒胸臆,诗人不忍让柳少府为自己离开而伤心,足见彼此情感深厚。D最后一联表达的意思是,诗人对柳少府十分敬仰爱慕,所以舍不得离开,一旦离开必然留下遗憾。整首诗表达情感是单方面的。柳少府会为诗人离开伤心、“彼此感情深厚”,在诗中并无根据。赠秋浦柳少府李白秋浦旧萧索,公庭人吏稀。因君树桃李,此地忽芳菲。摇笔望白云,开帘当翠微。时来引山月,纵酒酣清晖。而我爱夫子,淹留未忍归。[注]树桃李:《韩诗外传》中简主说,栽种桃李可获果实,栽种蒺藜只得利刺,因此要慎选培养对象。后世遂以“树桃李”比喻培养人才。原诗回顾

15.诗人说“而我爱夫子”,柳少府有哪些值得诗人喜爱之处?请结合诗歌分析。①身为少府,教化一方,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②善写文章,才思敏捷;闲观山景,志趣高雅。③时常对月,纵酒吟诗,率真豪放,不拘小节。(每点2分,共6分)赠秋浦柳少府李白秋浦旧萧索,公庭人吏稀。因君树桃李,此地忽芳菲。摇笔望白云,开帘当翠微。时来引山月,纵酒酣清晖。而我爱夫子,淹留未忍归。[注]树桃李:《韩诗外传》中简主说,栽种桃李可获果实,栽种蒺藜只得利刺,因此要慎选培养对象。后世遂以“树桃李”比喻培养人才。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古意李颀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杀人莫敢前,须如蝟毛①磔②。黄云陇底白云飞,未得报恩不得归。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能歌舞。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诗歌运用多种手法刻画“男儿”形象,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答案:①外貌描写。“须如蝟毛磔”描写“男儿”须发又短又多又硬,显出“男儿”勇猛刚烈的气概。②心理描写。“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描写“男儿”不看重七尺之躯而在意战马上比试胜负的心理,表现出“男儿”刚勇犷悍的本色。③环境渲染。“黄云陇底白云飞”这句诗通过描写雄伟莽苍的边塞环境,烘托出“男儿”志在报国的硬汉豪士形象。④对比衬托。“使我三军泪如雨”,一曲出塞声,三军尽落泪,从侧面表现了铮铮男儿亦心怀柔情。(每点2分,答出手法1分,分析1分)【2018年高考课标全国II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文后题目。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韩

愈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1.本诗前六句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的?请简要分析。2.诗歌后六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1.本诗前六句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的?请简要分析。1.“终年”与“寸诚”对比,表现了决心之坚;细石与大海对比,表现了抱负之大;任务重与性命轻对比,表现了命运之悲。2.诗歌后六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2.独抒己见,不随大流;但求尽力,不计结果;贵在实干,无意显名。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江上曲①(节选)李嘉祐江上淡淡芙蓉花,江口蛾眉独浣纱。可怜应是阳台②女,坐对鸬鹚娇不语。掩面羞看北地人,回首忽作空山雨。苍梧秋色不堪论,千载依依帝子③魂。【注】①诗歌写于诗人被贬谪江南时期。②阳台:指富贵人家。③帝子:帝王的子女。这里指尧的女儿娥皇、女英,二人嫁给舜。舜南巡苍梧而死,二人千里奔丧,抱竹痛哭,泪尽而死。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用“芙蓉花”映衬浣纱女的美丽素洁,“独”写出浣纱女的孤独又引发读者联想。B.“可怜”的意思是可惜,表现出诗人对浣纱女不幸遭遇的同情,带有浓郁的感情色彩。C.尾联中用“不堪论”“苍梧秋色”来表现秋色的悲凉,用“帝子魂”表现浣纱女的高贵身份。D.与白居易借琵琶女表达自己命运悲凉一样,这首诗中的浣纱女也可看作是诗人的化身。13.

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C.“用‘帝子魂’表现浣纱女的高贵身份”错误。尾联用“帝子”的典故主要表现浣纱女悲凉的命运,不是写其高贵身份。14.“掩面羞看北地人,回首忽作空山雨”两句诗体现了浣纱女怎样复杂、矛盾的心理?是如何体现的?14.(1)心理。①想见故乡之人又羞于对望。面对家乡的人,浣纱女掩面羞愧,无颜见家乡父老。②思念故乡又尽力掩饰。为了掩饰自己的情感,浣纱女回头流泪。(2)手法。①动作描写。用“掩面”“回首”等动作表现羞愧、掩饰自己的心理。②情态描写。用“羞看”表现羞愧。③比喻修辞。用“空山雨”比喻浣纱女思乡的悲伤。事物形象鉴赏习题北陂杏花王安石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诗中的杏花是怎样的形象?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诗中杏花是妖娆美丽,高洁坚贞的形象(步骤一)。诗人赋予杏花以象征意义,并以“作雪”和“成尘”为喻,形成对比,用“纵被”和“绝胜”来强调(步骤二),深沉而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宁愿为理想而献身也不愿同流合污的悲壮感情(步骤三)。围绕着杏花的是满塘的春水,岸上的花,水中的花影,都是那么地鲜艳动人。即使被无情的东风吹落,飘飘似雪,也应飞入清澈的水中,胜过那路旁的花,落了,还被车马碾作灰尘。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咏萍

刘绘可怜池内萍,葐蒀①紫复青。巧随浪开合,能逐水低平。微根无所缀,细叶讵②须茎?飘泊终难测,留连如有情。【注释】①葐蒀:指烟气纷纭之貌。②讵:岂,难道。全诗表现了池萍的哪些特点?诗人对池萍表达了什么情感?答案:池萍的特点:①美丽可人;②细小纤弱;③漂泊不定。诗人对池萍的情感:①喜爱赞美之情。诗人喜爱并赞美池萍的美好。②怜惜怜悯之情。诗人对池萍生出爱怜,希望池萍莫要过那漂泊难测的生活。

解析:“可怜池内萍,葐蒀紫复青”中“可怜”即“可爱”,池萍在“可爱”之中,似乎还含有几分惹人怜顾的柔弱之态。“微根无所缀,细叶讵须茎?”意思是说:浮萍看似“无根”,其实还是有根的,只是因为太微小,你叫它怎样连缀池底?萍之无茎,好像是一种缺憾;但对它自身来说,那萍叶本就细小,又何须非得有茎?楚楚可人的绿萍让诗人油然生出深切的爱怜。末尾两句诗人发出深切的呼唤:可爱又可怜的浮萍,再莫要过那漂泊难测的生涯!请就在这清波绿池之中,寄托你风姿美好的青春。译文;

那惹人怜爱的池中的浮萍,生长茂盛而背紫又面青。

巧妙地在波浪中开开合合,从容地在追逐水中沉升。

微小的根须无法连缀水底,叶片小得不用茎来支撑。

转徙无定而不知飘向何方,在水上留连如对人有情。

萍:浮萍,又称青萍。可怜:可爱。葐蒀(pényūn):同“氛氲”,形容池中之萍繁盛。浪:指水波。开合:聚散。低平:犹言沉浮。讵(jù):岂。金络脑:给马带的金子做的辔头属贵重鞍具。房星:星名,二十八宿之一。本是星:一作“是本星”,《瑞应图》说:“马为房星之精。”古人迷信,认为地下非凡的人或物与天上的星宿相应,称马对应的星宿为房星,故言“房星是本星”。★阅读此诗,简析这首诗塑造了骏马什么样的形象?抒写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马诗李贺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明确】步骤1:这首诗描绘了一匹威武雄健,渴望驰骋疆场、大显身手的骏马形象。(概括物象的基本特征)步骤2:边境战场,一片肃杀悲凉景色,烘托了战马;那骏马却企盼着披上威武的鞍具,在战场上迅捷地奔驰,“何当”表现心理,“踏”显出轻捷矫健的风姿。(结合诗句分析内在特征)步骤3:抒写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激愤之情。

(点出形象的意义)马诗李贺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蝉虞世南垂緌①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咏蝉②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③客思深。不堪玄鬓④影,来对白头吟⑤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注】①垂緌:帽带系结后的下垂部分;蝉腹下的针喙。②本诗作于高宗仪凤三年。当时骆宾王任侍御史,因上疏论事触忤武后,遭诬,以贪赃罪名下狱。③南冠:指囚徒。④玄鬓:指蝉。⑤白头吟:乐府曲名。相传西汉时司马相如对卓文君爱情不专后,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伤。15.下列对这两首唐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蝉》为五言绝句前两句从外形、食性、声音、所处位置描写蝉的特点;后两句由此发出议论,为全诗点睛之笔。B.《咏蝉》为五言律诗,二、四句对仗工稳,由蝉及人,颜色对比中触发老大之伤;巧用典故,暗含被诬获罪之怨。C.这两首诗均写秋蝉,都写了蝉声,一为远播流响,一为易沉之响,特点不同;都撷取了露、风等意象入诗,但兴寄各殊。D.这两首咏物诗均托物言志,即运用象征等手法,寄意于物,以物抒怀。王磬《朝天子•咏喇叭》、骆宾王的《咏鹅》均采用了此写法。16.这两首诗中蝉的艺术形象有何不同之处?请简要分析。词语解释蝉虞世南垂緌①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①垂緌:帽带系结后的下垂部分;蝉腹下的针喙。首句“垂緌饮清露”:描绘了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须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这里的“垂緌”指的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而蝉的头部伸出的触须形状与其相似,故说“垂緌”。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因此用“饮清露”来象征其品格高洁。这一句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处处含比兴象征。次句“流响出疏桐”:写蝉声远传,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梧桐是高树,着一“疏”字,更见其枝干的高挺清拔,且与末句“秋风”相应。“流响”状蝉声的长鸣不已,悦耳动听,着一“出”字,把蝉声传送的意态形象化了,仿佛使人感受到蝉声的响度与力度。第三句“居高声自远”:这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它是在上两句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诗的议论。蝉声远传,一般人往往以为是藉助于秋风的传送,诗人却别有会心,强调这是由于“居高”而自能致远。这种独特的感受蕴含一个真理: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最后一句“非是藉秋风”:进一步强调了蝉声远传并非凭借秋风的力量,而是因为它本身就处在高处。这里所突出强调的是人格的美,人格的力量。整首诗通过描写蝉的生活习性和声音传播的特点,隐喻了诗人自己高洁傲世的品格和不需要借助外力就能声名远扬的自信。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诗歌赏析西陆:指秋天。古人认为太阳运行到西方的天空时,秋季就开始了。南冠:古代楚地的帽子样式,这里代指囚徒。骆宾王用“南冠”自指,表示自己身陷囹圄。玄鬓影:玄鬓,指蝉的黑色翅膀,这里比喻自己正当盛年。影,形容蝉翼的轻盈与美丽。白头吟:乐府曲名,相传为西汉司马相如的妻子卓文君所作。诗中表达对爱情不专的哀怨。骆宾王借用此曲名,进一步比喻自己虽正值盛年却已满头白发,并抒发了对当权者辜负自己一片忠心的不满。露重:秋露浓重,暗示环境艰难,使蝉难以飞翔。这里也隐喻诗人自身处境的艰难。风多响易沉:寒风瑟瑟,轻易地把蝉的鸣唱淹没。这句既写蝉在风中的困境,也暗喻诗人的言论被压制、不被理解的处境。高洁:清高洁白。古人认为蝉栖高饮露,是高洁之物。骆宾王以蝉的高洁品行自喻,表明自己的清白无辜。予心:我的心。表达了诗人想要昭雪冤屈、辨明无辜的强烈愿望。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咏物抒怀的方式,将诗人自身的遭遇与蝉的形象紧密结合,借蝉的高洁品行自喻,抒发了诗人品行高洁却“遭时徽纆”的哀怨悲伤之情,表达了辨明无辜、昭雪沉冤的愿望。咏蝉②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③客思深。不堪玄鬓④影,来对白头吟⑤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②本诗作于高宗仪凤三年。当时骆宾王任侍御史,因上疏论事触忤武后,遭诬,以贪赃罪名下狱。③南冠:指囚徒。④玄鬓:指蝉。⑤白头吟:乐府曲名。相传西汉时司马相如对卓文君爱情不专后,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伤。诗歌赏析

秋天蝉儿在哀婉地鸣叫,作为囚徒的我,不由得生出了阵阵悲伤。怎能忍受正当玄鬓盛年的好时光,独自吟诵白头吟这么哀怨的诗句。秋露浓重,蝉儿纵使展开双翼也难以高飞,寒风瑟瑟,轻易地把它的鸣唱淹没。有谁能相信秋蝉是这样的清廉高洁呢?又有谁能为我这个无辜而清正的人申冤昭雪呢?这首诗通过描写深秋季节蝉的鸣叫声,表达了诗人在狱中思念家乡的愁绪和对自己命运的感慨。诗人以蝉的高洁品行自喻,抒发了品行高洁却“遭时徽纆”的哀怨悲伤之情,表达了辨明无辜、昭雪沉冤的愿望。咏蝉②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③客思深。不堪玄鬓④影,来对白头吟⑤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②本诗作于高宗仪凤三年。当时骆宾王任侍御史,因上疏论事触忤武后,遭诬,以贪赃罪名下狱。③南冠:指囚徒。④玄鬓:指蝉。⑤白头吟:乐府曲名。相传西汉时司马相如对卓文君爱情不专后,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伤。诗歌赏析15.下列对这两首唐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蝉》为五言绝句前两句从外形、食性、声音、所处位置描写蝉的特点;后两句由此发出议论,为全诗点睛之笔。B.《咏蝉》为五言律诗,二、四句对仗工稳,由蝉及人,颜色对比中触发老大之伤;巧用典故,暗含被诬获罪之怨。C.这两首诗均写秋蝉,都写了蝉声,一为远播流响,一为易沉之响,特点不同;都撷取了露、风等意象入诗,但兴寄各殊。D.这两首咏物诗均托物言志,即运用象征等手法,寄意于物,以物抒怀。王磬《朝天子•咏喇叭》、骆宾王的《咏鹅》均采用了此写法。蝉虞世南垂緌①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咏蝉②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③客思深。不堪玄鬓④影,来对白头吟⑤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D.“王磐石《朝天子•咏喇叭》、骆宾王的《咏鹅》均采用了此写法”说法错误,骆宾王的《咏鹅》虽为咏物诗,但未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这首千古流传的诗歌,没有什么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哲理,而是以清新欢快的语言,抓住事物(鹅)的突出特征来进行描写。写得自然、真切、传神。表现的就是鹅本身的可爱。诗歌赏析16.这两首诗中蝉的艺术形象有何不同之处?请简要分析。蝉虞世南垂緌①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咏蝉②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③客思深。不堪玄鬓④影,来对白头吟⑤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蝉》中的蝉喙如冠缨,饮露栖桐,居高鸣声远扬。身份高贵,声名远播;是以高洁品格立身的清华之人的写照。《咏蝉》中的蝉露重难飞,风多声沉,高洁无人相信。处境艰难,无人赏识;是含冤莫白、政治失意的诗人的自况。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鹧鸪天·十里楼台倚翠微晏几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经典题,4分)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全诗借杜鹃的啼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案:因为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极易勾起游子的思乡之情。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更适合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2分)词人运用拟人的手法修辞,用杜鹃殷勤的叫声,与“行人归期未可期”的无奈形成对比,表面上是对喋喋不休的杜鹃的埋怨,实际上委婉含蓄地表达了游子对于生活不由自己主宰、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无奈、郁闷之情。(2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水调歌头·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①辛弃疾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②。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注】①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②“余既”三句出自《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经典题,2分)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答案:兰、蕙、菊都是花草,在词中都用来象征词人高尚、纯洁的品格和节操。(答出“象征”得1分;答出“高尚、纯洁”得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吴松①道中二首(其二)晁补之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注】①吴松:即吴淞,江名。(经典题,5分)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

答案:诗中的“孤舟”联结着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2分)作者借舟之“孤”,来写人之“孤”,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3分)景物形象鉴赏习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金陵望汉江李白汉江回万里,派①作九龙盘。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六帝②沦亡后,三吴③不足观。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经典题,6分)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答案:这四句描写了江水万流横溃、水势浩瀚、气势宏大的景象。(3分)作者这样写,是为下文颂扬盛唐天下一家、国运兴盛积蓄气势,有利于突出诗的主旨。(3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诗歌的意象,鉴赏诗歌的意境。分析时要抓住“万里”“九龙盘”等表现其水势浩瀚、气势博大的词。第三句中的“豁”指割裂,写出了江水泛滥的情景,第四句中的“崔嵬”指高大雄伟,“飞迅湍”表现江水之波涛汹涌迅疾奔流。第一、二句宏观联想江流的宏大分布,第三、四句具体描绘江水之浩瀚与奔腾,这种宏大的景象暗示当时的盛唐气象,其主要目的是为后四句的议论、抒情铺垫与蓄势。【2017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太湖恬亭【宋】王安石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更待夜深同徙倚[注],秋风斜月钓舟归。【注】徙倚:徘徊,流连不去。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人景相融的宁静画面:断桥边夕阳西下,树影倒映水中,鸟雀在枝头相互依偎,诗人独自欣赏美景。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题干要求描绘第二联的画面,从关键词(名词:日、断桥、人、水、幽树、鸟)入手分析即可。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吴松[注]道中二首(其二)晁补之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注释:吴松,即吴淞,江名。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答案: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雨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晚秋夜白居易碧空溶溶月华静,月里愁人吊孤影。花开残菊傍疏篱,叶下衰桐落寒井。塞鸿飞急觉秋尽,邻鸡鸣迟知夜永。凝情不语空所思,风吹白露衣裳冷。(1)首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2)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1)首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答案:首联描绘了一幅在明月高悬、碧空如洗、宁静安谧的环境中,月下人形单影只、愁思萦怀的画面。(2)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答案:意象:溶溶的月光、凋残的菊花、疏篱、飘零的桐叶、寒井、急飞的塞鸿、迟鸣的鸡。(写出四个即可)营造了一种清冷、寂寥的意境。(2020·天津·部分区县一模)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巽公院五咏·苦竹桥①柳宗元危桥属幽径,缭绕穿疏林。迸箨分苦节,轻筠抱虚心。俯瞰涓涓流,仰聆萧萧吟。差池下烟日,嘲哳鸣山禽。谅②无要津用,栖息有余阴。【注】①诗人初贬永州,住龙兴寺,作组诗《巽公院五咏》,此为其一。②谅:料想,实在。(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两句直陈眼前之景,远远的桥与幽幽的小路相连接,它缭绕地穿过稀疏的竹林。以写实手法将桥、径、林贯穿起来。B.三、四两句诗人运用视听结合,特写竹子的拔节,仿佛看见竹子从笋箨中迸发出的苦节,听到轻轻的筠皮环抱着空虚的竹心声。C.全诗结构清晰,第一层为前四句写实,第二层写桥上观景所得,第三层是最后两句抒发感慨。D.本诗更像一首咏物诗,它描写的是苦竹间的桥,而且表面上是写桥,实则重点是写竹,桥只不过是陪衬而已。(1)B。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能力。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B项,“三、四两句诗人运用视听结合……听到轻轻的筠皮环抱着空虚的竹心声”错误,三、四两句“迸箨分苦节,轻筠抱虚心”,特写竹子的拔节,充分运用诗的想象,似乎看见竹子从笋箨中迸发出苦节,轻轻的筠皮环抱着空虚的竹心。故选B。(2)“俯瞰涓涓流,仰聆萧萧吟。差池下烟日,嘲哳鸣山禽”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清幽的寺院图。俯身可以看到涓涓细流,抬头可以听到萧萧的竹声。烟雾蒸腾中阳光西下,山里的鸟儿啁鸣归巢。

本题考查诗歌鉴赏中的景物形象的能力。高考对景物形象的考查有单个景物的,也有多个景物的,有的还会考查多个意象组成的画面或意境。在筛选出景物形象的基础上,命题者常常考查考生对景物形象特点的整体把握能力,或者对某种意境特点的概括能力。翻译:高高的桥与幽幽的小路相连,它曲曲折折穿过稀疏的竹林。翻译:竹子从笋箨中迸发苦节,青皮环抱空虚的竹心。俯身看桥下细细的溪流,抬头听山间萧萧的竹韵。烟雾蒸腾中阳光西下,山里的鸟儿在嘲哳乱鸣。料想苦竹不可能作为渡口的竹伐,正好给我们的休憩提供了绿荫。诗的结构与组诗一致,分三层。第二层“俯瞰涓涓流,仰聆萧萧吟。差池下烟日,嘲哳鸣山禽”,写桥上观景所得:俯身可以看到绢绢细流,抬头可以听到萧萧的竹声。烟雾蒸腾中阳光西下,山里的鸟儿啁鸣归巢。既俯看,又仰视,还运用听觉。天边的太阳,近处的鸟鸣,一一入画,充满了生机。眼中的景物往往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外在展示。大自然是美好的,然而胸怀大志的诗人不能象鸟一样自由飞翔,投入她的怀抱,只能与“囚徒为朋”,在寺院的木鱼声中难以入眠,这强烈的反差不能不使人产生共鸣,伤感之情溢于言表。(3)诗人以竹自喻蕴含了怎样的情感。(3)诗人将自己身世遭遇与苦竹有机联系起来,都有美好的品质,但苦竹不会被用在重要渡口,而诗人却同样被贬偏地,不受重用,抒发了诗人对自身怀才不遇的伤感无奈;苦竹尚能为人们栖息提供绿荫,则暗含着诗人的自我安慰之情。(2021·天津·部分区县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按要求作答。暮泊鼠山闻明朝有石塘之险①杨万里下水船逢上水船,夕阳仍更涩②沙滩。雁来野鸭却惊起,我与舟人俱仰看。回望雪边山已远,如何蓬底暮犹寒?今宵莫说明朝路,万石堆心一急湍。注:①宋孝宗淳熙十年(1184年)冬,杨万里“丁母忧”服满,奉诏回临安。行舟途中,一次暮泊鼠山,写作此诗。②涩:不光滑,这里引申为停留。(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照应标题,正是有了两船相遇的交谈,才闻听到前路之险。B.作者将自己与舟人一同置身于画面之中,增加了画面的真实感。C.雪山已远去,但薄暮犹寒,表明写作此诗的时间是寒冷的冬季。D.末句写作者在途中看到水石相击产生的激流,“一”字见其少也。(1)D。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D.“写作者在途中看到水石相击产生的激流”错误,尾联意思是,今宵不必过于挂念明朝的路程,险滩不过是水石相激形成的一股急流而已。可见水石相击产生的激流是虚写,不是途中所见。故选D。(2)简要描述作者“暮泊鼠山”看到的景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