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教材重难点06河湖水文特征(解析版)_第1页
回归教材重难点06河湖水文特征(解析版)_第2页
回归教材重难点06河湖水文特征(解析版)_第3页
回归教材重难点06河湖水文特征(解析版)_第4页
回归教材重难点06河湖水文特征(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回归教材重难点06河湖水文特征水体规律来自于必修一课本和选择性必修一课本,是课本的重难点。考查方向一般是结合区域图文材料,分析区域河流与湖泊的分布特征,提升区域认知能力。分析具体区域的河流、湖泊的水文特征,综合考查不同自然因素及人类活动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等内容,培养综合思维能力。结合具体的案例分析,探究区域自然环境要素对河流、湖泊的发展变化间的关系,从因地制宜的角度审视人地协调的途径。01河流的水文特征要素特征因素或条件流量(水位)大或小(高或低)由位置、气候、补给类型、流域面积、植被等方面决定。一般外流河流量大,内流河流量小。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水位)的日变化、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季风气候区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水位)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均大时间变化(日、季节、年际)流速快或慢由地形(河床纵剖面坡度)、水位差决定含沙量(水质)高或低(好或差)降雨强度大、坡度大、土质疏松、植被覆盖率差,则含沙量高,如流经黄土高原地区的河流;反之,则含沙量低结冰期(水温)有或无最冷月均温>0℃,无结冰期。最冷月均温<0℃,有结冰期;冬季越漫长,结冰期越长长或短凌汛有或无发生凌汛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有结冰期;②有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河段02明晰不同类型的湖泊的演化特点(1)外流湖(吞吐湖)变成内流湖的条件①地壳运动:青海湖原来是外流湖,后因地壳运动形成内流湖。②河道变迁:乌裕尔河下游河道泥沙淤塞,形成内流区。③山区由于冰川运动,如冰蚀或冰碛物的堵塞形成的冰川湖——纳木错湖;滑坡、泥石流、山体崩塌致使河道堵塞形成的堰塞湖——羊卓雍措湖。④入湖径流量减少,蒸发量逐渐增大,湖泊水位下降,无径流排出,形成内流湖。(2)盐湖的形成过程及盐湖的主要特征①形成过程:地壳运动导致岩层断裂下陷,地势下降,形成地势低洼的盆地→盆地积水成湖→河流径流挟带盐分不断汇入积累,且湖泊无径流流出排泄盐分→随着全球变暖,气候干旱,蒸发量增大→盐度进一步增大,形成咸水湖,最终形成盐湖。②主要特征:封闭、蒸发量大、盐度大、面积小、降水少、湖水较浅、地势较平坦等。(3)分析湖泊咸、淡相互转化的条件①淡水湖→咸水湖→盐湖:内陆地区,气候干旱,降水量减少,蒸发量增大;人类活动用水量增加,入湖径流量减少;湖泊水位不断下降,外流湖变成内流湖,径流挟带盐分不断汇入积累,盐度不断增加,逐渐变成咸水湖,最终形成盐湖。②咸水湖→淡水湖:沿海地区,古海洋遗迹湖(如潟湖);后来由于沙坝、沙洲、沙岛的形成或人工河口坝的建设,导致湖泊与海洋分离;由于径流不断汇入,盐度不断降低,逐渐变成淡水湖。(2022·湖南·统考高考真题)某地(下左图)位于太行山南段东麓,该地山势险峻,多暴雨,易发山洪。为适应当地地理环境,该地形成了西北—东南向的“山—林—田—村—水”空间格局(下右图),体现了当地居民的生存智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该地易发山洪,主要是因为(

)A.水流汇集快 B.年降水量丰富 C.河道较弯曲 D.地质条件复杂2.从防洪和方便取水的角度,推测该地早期民居主要布局在(

)A.a处 B.b处 C.c处 D.d处3.该地形成的“山—林—田—村—水”空间格局有利于当地(

)①降低暴雨的频率②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③抑制土壤盐碱化④减轻山洪带来的危害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1.A

2.A

3.C【解析】1.山洪是指山区溪沟中发生的暴涨洪水,山洪具有突发性,水量集中流速大、冲刷破坏力强,水流中挟带泥沙甚至石块等,常造成局部性洪灾,该地山势险峻,多暴雨,暴雨时地表径流汇集快,在山谷中水量集中流速大,从而形成山洪,A符合题意;该地位于北方地区太行山麓,降水量并不大,如果降水大但不集中,也不引发山洪,排除B;该地河流为山区河流,河道弯曲不是其突出特征,不是易发山洪的主要原因,排除C;地质条件复杂与易发山洪直接关系不大,排除D。故选A。2.从方便取水的角度来看,聚落应接近河流,图中d区离河流较远,不应是该早期民居主要布局地,排除D;在a、b、c三个地点中,均接近河流,因此区分应从防洪角度分析,b、c两地临近河谷底部,容易受山洪影响,a地位于山脊之上,受山洪影响较小,因此a地应是该早期民居主要布局地,排除BC,A符合题意。故选A。3.该地形成的“山—林—田—村—水”空间格局,可以有效涵养水源,防治水土流失,有利于当地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且减轻山洪带来的危害,②、④正确;暴雨主要由大气环流和天气系统决定,该空间格局不会降低暴雨的频率,①错误;该地起伏大,地下水更新快,地下水位很难接近地表,因此当地土壤盐碱化并不明显,因此该空间格局对抑制土壤盐碱化作用不明显,③错误。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点睛】一般形成山洪泥石流的地形特征是中高山区,相对高差大,河谷坡度陡峻。表层为植皮覆盖有较厚的土体,土体下面为中深断裂及其派生级断裂切割的破碎岩石层。降雨激发山洪的现象,一是前期降雨和一次连续降雨共同作用;二是前期降雨和最大一小时降雨量起主导激发作用。(2022·广东·统考高考真题)河床纵剖面是指由河源至河口的河床最低点的连线剖面。青藏高原东南部的帕隆藏布江某段河床纵剖面呈阶梯状形态;近几十年来,在该河段有湖泊发育。下图示意该段河床纵剖面形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第I段河床纵剖面阶梯状形态形成的自然原因是(

)A.地质构造差异抬升 B.河流的阶段性下切C.原始河床地形差异 D.滑坡、泥石流作用5.在第II段河床,纵剖面①→②→③的发育过程反映该段河床(

)A.淤积大于侵蚀 B.侵蚀大于淤积 C.侵蚀-淤积平衡 D.持续不断侵蚀【答案】4.D

5.A【解析】4.该河段的地质构造情况应该相差不大,A错误;河流的阶段性下切会加深河床,但不会使河床抬升,B错误;由图可知:推测的原始河床纵剖面变化较为均匀,地形差异不大,C错误;该河段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地势落差大,且受到西南季风影响,降水较为丰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多发。由材料可知:该河段近几十年来,有湖泊发育,推断应当为滑坡、泥石流搬运的物质堵塞河道形成的多个堰塞湖,堰塞湖的存在导致不同河段河床泥沙淤积变多,河床抬升,形成阶梯状的形态,D正确。故选D。5.由图可知:在第II段河床,纵剖面①→②→③河床的海拔不断升高,河床不断变浅,说明从2007年到未来,河床泥沙淤积的速度大于河床被侵蚀的速度,导致河床堆积物变多,河床变浅,A正确;侵蚀大于淤积,会导致河床加深,B错误;侵蚀-淤积平衡河床的深度应该维持不变,C错误;持续不断侵蚀会导致河床加深,D错误。故选A。【点睛】特别提醒:河流横剖面和纵剖面的区别:河流纵断面是沿着河流的延伸方向中心线方向平距为横轴,河床底高程为纵轴,按一定比例尺绘制成的剖面图。河流横断面是在河流流向的某一个地点,按一定比例尺横着切一条剖面,原理与剖面图原理一样,具体图面要素有河流的宽,深等。(2022秋·广东茂名·高三统考期中)2万年以来,恒河流域地壳相对稳定,但由于气候变暖,海平面发生变化。恒河年入海输沙量在距今约1.1万年时达到顶峰(约25亿吨,当今约10亿吨)。当今恒河河口(下图)原为下切河谷,2万年以来经历了下切河谷→河口湾→三角洲的演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曾经恒河河口地貌是河口湾,当时主要影响因素是(

)A.海平面上升 B.地壳上升 C.河流堆积 D.冰川侵蚀7.推测1.1万年以来恒河流域西南季风强弱的变化趋势是(

)A.变强 B.先变强后变弱 C.变弱 D.先变弱后变强【答案】6.A

7.C【解析】6.全球气候变暖,两极及高山地区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将使下切河谷演变成河口湾,A正确;地壳上升,将使下切河谷出露地表,而不是演变成河口湾,且由材料可知,2万年以来,恒河流域地壳相对稳定,B错误;河流堆积将使下切河谷演变成三角洲,而不是演变成河口湾,C错误;恒河河口地处低纬,没有冰川分布,D错误。故选A。7.由题干可知,恒河年入海输沙量在距今约1.1万年时达到顶峰,说明1.1万年以来,恒河年入海输沙量减少。入海输沙量减少,说明河流侵蚀、搬运能力减弱,说明河流流量减小,说明影响恒河流域降水量的西南季风变弱,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河流的沉积物颗粒大小与河流流速呈正相关:流速越快,沉积物的颗粒越大;流速越慢,沉积物的颗粒越小。河流的沉积物数量与河流流量呈正相关:流量越大,沉积物数量越多;流量越小,沉积物数量越少。(2023·辽宁大连·统考一模)地质工作者在流经青藏高原东部的澜沧江某干流河段附近发现一处古河道(图-a),古河道上存在一处堆积物高地,主要由棱角状碎石及砂土构成。为研究古河道的演化过程,工作者在达德沟口附近某处(海拔3244m)开挖人工剖面(图-b)。河流中沉积物的粒径大小受水动力制约,水动力减弱沉积物为黏土。据此完成14一16题。8.堆积物高地中的碎石及砂土主要来源于(

)A.古河道 B.澜沧江 C.达德沟 D.软流层9.推断该剖面形成过程中大致经历了(

)A.12次洪水 B.2~3次洪水C.3~4次洪水 D.1~2次干旱10.以下地理事象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①河流改道②高地初步形成③弯曲河道形成④河湖相沉积交替出现A.②③④① B.①②④③ C.②④①③ D.③②④①【答案】8.C

9.B

10.D【解析】8.由于古河道上存在一处堆积物高地,主要由棱角状碎石及砂土构成,因此可以判断出堆积物高地中的碎石以及沙土磨圆度相对较差,说明其不是来源于河流,因为河流的沉积物磨圆度很好,AB错误。软流层为岩浆,软流层不是堆积物高地中的碎石及砂土主要来源,D错误。由于达德沟海拔较高,所以达德沟的固体碎屑物可能会移动到古河道上进行堆积,因此堆积物高地中的碎石及砂土主要来源于达德沟,C正确,故选C。9.当出现洪水时,水量较大,流速较快,因此洪水会带来大量的砾石,砾石在地层沉积会产生河流相砾石,所以河流相砾石的数目能够代表洪水次数,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该剖面有2~3个河流相砾石层,因此该剖面形成过程中大致经历了2~3次洪水,所以B正确。ACD错误。故选B。10.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图中古河道为弯曲的,因此可以判断出弯曲河道先形成,弯曲河道形成后导致高地初步的形成,由于高地的初步形成,河湖向沉积交替出现,并且最终河流发生改道,形成现如今的澜沧江干流,所以以下地理事象形成的先后顺序是③②④①,所以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堆积物是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通过快速侵蚀、搬运形成的产物,它包含着大量地质条件的形成、运动和堆积过程的信息。(2023春·湖南长沙·高三长沙一中校考阶段练习)老虎沟流域(39°05'N-39°40'N,96°07'E-97°04'E)位于祁连山西段北坡、疏勒河上游,常年低温,降水丰富,冰川广布。冰川区的表面径流称为冰川径流,与冰川径流的影响因素相同,冰川径流时滞(日内气温达到最大值与径流量达到最大值的时间间距)也受气温、降水形式、积雪、冰川表面水系发育程度等因素的影响。下图示意老虎沟流域冰川消融季降水量、降雪量与气温的相关数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影响老虎沟流域降水量的主要因素是(

)A.海陆位置和地形 B.盛行西风和地形C.海陆位置和植被 D.季风环流和地形12.相较于8月,6月老虎沟流域冰川径流量较小,其主要原因是(

)A.降雪量大,流域蒸发较旺盛 B.低温高寒,下垫面冰雪覆盖C.冰川融化,水系发育程度高 D.气温较低,降水以降雪为主13.推测老虎沟流域冰川径流时滞最显著的月份是(

)A.3-4月 B.5-6月 C.7-8月 D.9-10月【答案】11.B

12.D

13.B【解析】11.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老虎沟流域位于祁连山西段北坡、疏勒河上游,结合所学知识,老虎沟流域降水主要来自于盛行西风携带的水汽,且老虎沟流域位于西坡,盛行西风迎风坡,地形抬升,降水丰富,因此B正确;本区域位于内陆地区,受海洋和季风环流影响较小,理论上降水较少,排除ACD。故选B。12.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老虎沟流域月降水量大,主要以降雪的形式发生,6月对比8月降水量较大,但气温比8月低,流域蒸发量少,冰川融化量少,水系发育程度低,排除AC;老虎沟流域常年低温,下垫面冰雪覆盖,6月和8月相差不大,排除B;6月对比8月降水量较大,气温低,主要为降雪为主,故冰川径流量较8月小,D正确。故选D。13.根据材料可知,冰川径流时滞指的是日内气温达到最大值与径流量达到最大值的时间间距,5—8月,一日内气温达到最大值的时间大致相同,约为14时,但径流达到最大的时间差异显著。5—6月产生的径流容易受到积雪的拦截,另外,冰雪融雪初期冰川表面水系不发达,所以冰川径流达到最大值的时间会被延长,时滞最显著。7—8月降雪量减少,降雨量较大,气温较高,冰川表面水系发达,时间会缩短,时滞差异缩小。因此B正确,排除ACD。故选B。【点睛】区域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植被五个方面,自然要素共同作用于本地,影响本地区自然环境以及人文要素。当某一要素发生变动时,其他要素也会相应的发生改变,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14.(2022秋·广东茂名·高三统考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粤港澳大湾区所在的珠江河口三角洲,年均降水量为1600-2200mm,年入海流量约3200亿立方米,洪涝是本区发生最频繁、影响最严重的自然灾害。近30年来珠江三角洲腹地河道洪峰水位异常增高,未来将面临更严峻的形势。种植深水稻和浮水稻是珠江三角洲北部洪潦区主要的农业开发模式。浮水稻茎秆浮生于深水中,长达3~4.5m,植株可随水面上涨而生长。当雨季来临时,浮水稻的幼苗已长成,叶尖伸长露于水面外。大部分植株于10月下旬抽穗,11月开始收获,一般到12月才全部收获完毕。下图为珠江三角洲水文分区示意图。(1)分析与其它水稻种植区对比,珠江三角洲北部适合种植浮水稻的自然区位。(2)从水量平衡的角度考虑,分析近30年来珠江三角洲腹地河道洪峰水位异常增高的原因。(3)分析珠江三角洲的洪水对浮水稻种植带来的有利影响。(4)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说明种植浮水稻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影响。【答案】(1)①年均降水量多,雨季长,适合浮水稻生长;②地处亚热带地区,温暖期长,适合种植生长期长的浮水稻;③三角洲地势低洼,易积水,洪涝灾害频发。(2)①全球气候变暖,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降水量增多;②海平面上升,潮流顶托阻水;③大规模的人类活动使河口淤积加剧,排水受阻,水位抬升。(3)①洪水带来的泥沙加速滩涂的淤积,利于形成种稻的沙田;②洪水带来大量淡水,为浮水稻种植提供了大面积水域;③洪水带来大量淡水,可以减轻沙田区的咸害,带来水稻的丰收。(4)①扩大粮食种植面积,提高粮食产量,缓解粮食不足的矛盾;②增加北部居民的收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③种植浮水稻可减轻洪涝灾害,保护环境。【分析】本题以粤港澳大湾区气候水文状况和水稻种植的相关材料为背景设置题目,涉及农业区位因素,全球变暖的影响,陆地间水体补给关系,农业发展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区域认知能力,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详解】(1)由材料可知“浮水稻茎秆浮生于深水中,植株随水面上涨而生长,雨季来临时,浮水稻的幼苗已长成,大部分植株于10月下旬抽穗,11月开始收获,一般到12月才全部收获完毕”,珠江三角洲北部地区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热量充足,温暖期长,年均降水量大,雨季长,满足了浮水稻生长期较长和对水量的需求;珠三角地势低洼,由图可见,珠江三角洲北部地区易积水,出现洪涝,浮水稻茎秆浮生于深水中,长达3~4.5m,积水环境适宜其生长。(2)近几十年,全球变暖,气温增高,大气降水量会增加,全球水循环会继续加强,导致湿润区降水量增大。气温升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珠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属于湿润区,季风气候带来的降水增加,导致河道水位上涨,洪峰水位升高;海平面上升,对珠江入海口的顶托作用增强,导致珠江入海受阻,河水堆积,在汛期出现洪峰升高;改革开放后,随珠江流域经济发展,人类活动导致珠江流域出现生态破坏,河流含沙量增大,河口淤积加剧,河流排水受阻,水位升高。(3)洪水携带大量泥沙,沉积后形成大面积淤积,加速了滩涂发育,有利于形成稻田;由材料可知,浮水稻需水量较大,生长环境要求水深较深,洪水带来大量淡水,形成的积水区,浮水稻提供了大面积种植水域;珠三角地区距离海洋较进,受海水倒灌等因素影响,沿海土壤盐碱化较严重,洪水带来的大量淡水,可有效缓解盐碱化,增加水稻产量。(4)珠江三角洲人口数量大,人口稠密,土地资源紧张。种植浮水稻,利用了积水土地,扩大了粮食种植面积,提高粮食产量,缓解了粮食供给压力,同时增加了北部居民的收入来源,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对于积水土地和洪涝区的利用,减轻了洪涝灾害,保护了环境,实现了资源环境、社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15.(2023·内蒙古通辽·校考模拟预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纳木错位于青藏高原中南部,以大气降水和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湖区蒸发量年内差异大,2月份最小。近年来,受气候变化影响,纳木错水域面积变化明显,且存在较大的湖岸差异;流域内土壤侵蚀强度呈上升趋势,其中南部最为显著,下图示意纳木错流域。(1)分析纳木错湖区2月份蒸发量最小的原因(2)指出纳木错水域面积变化最明显的湖岸,并说明理由(3)分析纳木错流域南部土壤侵蚀显著的原因【答案】(1)正值冬季,太阳高度角小,气温低;补给量少,湖区水域面积小;湖面封冻,冰雪反射率高等。(2)西岸。原因:西岸河流流程较长,地形较为平坦;水量增加导致湖泊向西侧扩张明显。(3)冰碛物分布广泛,地表物质疏松;冻土消融,地表稳定性降低;植被稀少,保持水土能力较弱;山岳冰川广布,融水量大;地势起伏大,径流流速快等。【分析】本题以纳木错为资料,涉及了纳木错湖区2月份蒸发量最小的原因、纳木错流域南部土壤侵蚀显著的原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识水平和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的核心素养。【详解】(1)2月份北半球冬季,气温较低,太阳高度角小,湖面此时冰封且冰雪反射率高,到达湖面的太阳辐射少,蒸发条件不足,蒸发量小;由材料可知,纳木错一大气降水和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冬季大气降水少,气温低导致冰雪融水少,总体上纳木错湖水补给少,湖泊面积小,可蒸发的的水量小。(2)由图可知,西岸河流流程比较长,在丰水期为纳木错湖泊补给的水量大,东岸流程短,地势高,限制湖泊扩张,西岸流程长地形较为平坦,为湖泊扩张提供了地形条件,由此可得西岸水域变化最明显。(3)由材料可知纳木错位于青藏高原上,海拔高,气温低,分布有冰川、冻土等物质,冬季时气温低,冰碛物分布广泛,地表物质疏松,冰川侵蚀土壤;夏季时气温高冻土融化,冻土融化后变得松软,地表稳定性降低;冰川大量融化,流水侵蚀土壤,加之地势起伏大,径流流速快,流水侵蚀能力强;海拔高气温低,可生长植被少,水土保持能力弱,易被侵蚀。16.(2023春·湖北武汉·高三统考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冰冻圈是指地球表层水以固态形式存在的圈层,包括冰川、冻土、积雪、浮冰等。车尔臣河发源于昆仑山北坡,注入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台特玛湖,河长超过800km。流域内冰川、冻土广泛分布,冻土活动层在每年4月下旬开始融化。下图示意车尔臣河中游某水文站1957—1997年、1998—2019年各月平均径流量(单位:m3/s,已剔除人类活动导致的流量变化)。(1)分别指出车尔臣河冰冻圈积雪、冰川冻土对河流径流量影响明显的季节。(2)比较车尔臣河1957—1997年与1998—2019年平均径流量在2月和5月的变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