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表问题研究章末综合测试卷及答案)_第1页
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表问题研究章末综合测试卷及答案)_第2页
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表问题研究章末综合测试卷及答案)_第3页
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表问题研究章末综合测试卷及答案)_第4页
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表问题研究章末综合测试卷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统编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目录

2019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教学计划

第1章《宇宙中的地球》

1.1《地球的宇宙环境》优秀教案

1.2《太阳队地球的影响》优秀教案

1.3《地球的历史》优秀教案

1.4《地球的圈层结构》

问题研究:火星基地应该是什么样子

本章综合测试米及叠朝析

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

2.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优秀教案

2.2《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优秀教案

第二章问题研究:何时蓝天常在

本章综合测试卷及答案解析

第3章《地球上的水》

3.1《水循环》优秀教案

3.2《海水的性质》优秀教案

3.3《海水的运动》优秀教案

第三章问题研究:能否淡化海冰解决环渤海地区淡水短缺问题

本章综合测试卷及答案解析

第4章《地貌》

4.1《常见地貌类型》优秀教案

4.2《地貌的观察》优秀教案

第四章问题研究:如何提升我国西南喀斯特峰丛山地的经济发展水平

本章综合测试卷及答案解析

第5章《植被与土壤》

5.1《植被》优秀教案

5.2《土壤》优秀教案

第五章问题研究:如何让城市不再“看海”

本章综合测试卷及答案解析

第6章《自然灾害》

6.1《气象与水文灾害》优秀教案

6.2《地质灾害》优秀教案

6.3《防灾减灾》优秀教案

6.4《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优秀教案

第六章问题研究:救灾物资储备库应该建在哪里

本章综合测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9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教学计划

高一年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差,问题很多。有些学生初中地

理基础薄弱。这给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要想在这个基础上把

教学搞好,任务很艰巨。所以特制定如下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准确把握《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各项基本要求,立足于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注重渗透地理思想和方法。针对学生实

际,不断研究地理教学,改进教法,指导学法,奠定立足社会所需要

的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

神,运用地理的意识和能力,奠定他们终身学习的基础。以地理课本

为蓝本,以课程标准为理念,以考试说明为指导,教学中,应该关注

学习过程中如何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探

究、归纳总结得出地理规律的能力,把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及创新精

神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教学的活动中心放在使学生自我获得知识,

完善知识,弥补不足,以真正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

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二、教学目标

1、深入钻研新教材。以教材为核心,深入研究教材中章节知识

的内外结构,熟练把握知识的逻辑体系,细致领悟教材改革的精髓,

逐步明确教材对教学形式、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影响。

2、准确把握新大纲。新大纲修改了部分内容的教学要求层次,

准确把握新大纲对知识点的基本要求,防止自觉不自觉地对教材加深

加宽。同时、在整体上,要重视地理应用;重视地理思想方法的渗透。

如增加阅读材料(开阔学生的视野),以拓宽知识的广度来求得知识

的深度。

3、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学生的发展是课程实施的出

发点和归宿,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主体,构建

新的认识体系,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

4、发挥教材的多种教学功能。用好章头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发挥阅读材料的功能,培养学生用地理的意识;组织好研究性课

题的教学,让学生感受社会生活之所需;小结和复习是培养学生自学

的好材料。

5、落实课外活动的内容。组织和加强地理兴趣小组的活动内容。

三、学情分析

经过初中的学习,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

特别是感性方面有了一定的认知,具备了初步的读图、分析、判断的

能力,初步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以及学习地理的方法,对地

理的学习有了一定的经验,对世界概况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该级学

生基础奇差,学习习惯一直未养成,加之学习动力欠缺,很大一部分

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不够重视,没有掌握应掌握的知识,没有按照

课标的要求完成学习任务。这是本学期教学工作必须面对的实际情况。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地球在宇宙中的地位及地球上的资源和自然现象;读图分

析能力和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掌握区域

地理的学习方法。

难点: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五、教学措施

1、提高课堂效率,向45分钟要效益。首先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

导,充分备课,做到备教材、备课标、备教法、备学情、备教情。尤

其要深刻理解课标,吃透课标。其次,注重体现和强化课堂教学过程

中学生主体地位,关注课堂教学中每位学生,充分培育和发挥学生自

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意识。在落实课标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意

识和合作意识,进一步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打造学生终生学

习、自主学习、创新发展的能力打下基础。

2、要注重必要的地理基础知识的储备,强化学生的基本技能,

如学会读图、填图。注重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进行分析解决

问题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学法指导,充分利用网络,不断拓宽知识

面。

4、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校本资源,开展一些活动为课堂教学注

入新鲜的血液。加强与各科任教师及班主任的沟通与合作,教师形成

合力。

5、深入了解学生,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做好后进生的辅导

与转化。

6、继续实践地理学习兴趣小的教学活动,进一步提高兴趣小组

的学习效果。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不断丰富地理教学评价的方式方法。

做好地理特长生的辅导工作。

7、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重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环境

保护意识、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以及人文精神的培养。

六、培优补差

为了提高优生的自主和自觉学习能力,进一步巩固并提高中等生

的学习成绩,帮助差生取得适当进步,让差生在教师的辅导和优生的

帮助下,逐步提高学习成绩,并培养较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基本能力。

培养优秀计划要落到实处,发掘并培养一批尖子,挖掘他们的潜能,

从培养能力入手,训练良好学习习惯,从而形成较扎实的基础和缜密

的思维,并能协助老师进行辅导后进生活动,提高整个班级的素养和

成绩。

工作目标:

在这个学期的培优补差活动中,坚持“抓两头、带中间、整体推

进”的方针,培优对象能按照计划提高学生历史思维、历史思想方法

的应用以及合作能力,学习成绩好的同学,能积极主动协助老师实施

补差工作,帮助后进生取得进步。补差对象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做好,

成绩有一定的提高。特别是做题、考试这一基本的能力。并在课堂教

学中不断引导学生熟悉并应用各种基本的历史思想方法,使学生形成

缜密的逻辑思维,并喜欢上历史学习。

工作内容:

(一)优等生:拓展高考知识,拓宽知识面,促进其能力持续发展。

鼓励参与班级管理,自发组成各种兴趣小组,指导其他同学学习。鼓

励多作历史笔记及错题集,并和同学分享学习方法。

(二)学困生:补差的工作内容是教会学生敢于做题,会做题,安排

比较基础的内容让他们掌握,鼓励他们大胆问问题,虚心向别人请教。

多关心学困生的学习,老师对他们做到有耐心、有信心,同时也要多

给他们布置任务,比如初中没学习懂的东西或者在新课学习中遗留下

来的问题,要督促他们用更多的时间来完成这部分内容。除老师的版

主外,还应调动起优等生辅助他们学习,让他们一起合作学习的效果

更加明显。

(三)中等生:鼓励他们向优等生靠齐,多对学习方法和他们做一些

交流。对该部分同学布置问题时应循序渐进,有易到难。在讲解题时、

多他们灌输学学思想方法和解题技巧。

主要措施:

I.课外辅导,利用课余时间。

2.采用一优生带一差生的一帮一行动。

3.请优生介绍学习经验,差生加以学习。

4.课堂上创造机会,用优生学习思维、方法来影响差生。

5.对差生实施多做多练措施。优生适当增加题目难度,并安排课

外作品阅读,不断提高做题和写作能力。

6.采用激励机制,对差生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肯定,并鼓励其继

续进取,在优生中树立榜样,给机会表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

成功感。

7.充分了解差生现行学习方法,给予正确引导,朝正确方向发展,

保证差生改善目前学习差的状况,提高学习成绩。

8.重视中等成绩学生,保持其成绩稳定和提高。

9.必要时与家长联系,协助解决差生的学习问题。

七、教学进度及课时安排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课时分配(9课时)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1课时9月1-5日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2课时9月7-10日

弟二下地球的历史1课时9月11-12日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2课时-9月13-15日

问题研究火星基地应该是什么样子1课时9月16日

章末综合与测试2课时9月17-19日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课时分配(5课时)

第一下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1课时9月20-21日

第二节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1课时9月21-23日

问题研究何时蓝天常在1课时9月24-26日

章末综合与测试2课时9月27-30日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课时分配(6课时)

第一节水循环1课时10月8-9日

第二节海水的性质1课时10月10T1日

第三节海水的运动1课时10月12-14日

问题研究能否淡化海冰解决环渤海地区1课时10月1576日

淡水短缺问题

章末综合与测试2课时10月17-1019日

第四章《地貌》课时分配(5课时)

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1课时10月22-24日

第二节地貌的观察1课时10月25-26日

问题研究如何提升我国西南喀斯特峰丛1课时10月27-31日

山地的经济发展水平

章末综合与测试2课时11月1-5日

第五章《植被与土壤》课时分配(7课时)

第一节植被2课时11月7-10日

弟一-*-下+4-土壤1课时11月11-13日

问题研究如何让城市不再“看海”2课时11月14-19日

章末综合与测试2课时11月20-25日

第六章《自然灾害》课时分配(11课时)

第一节气象与水文灾害2课时12月1-5日

第A/r一—■下T七地质灾害2课时12月8-11日

第三节防灾减灾2课时12月15-20日

第四节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2课时12月22-26日

应用

问题研究教灾物资储备库应该建在哪里1课时12月27-29日

章末综合与测试2课时12月30-1月8日

期末综合复习与测试(10课时)

第一章综合复习1课时1月9日

第二章综合复习1课时1月11日

第三章综合复习1课时1月12日

第四章综合复习1课时1月13日

第五章综合复习1课时1月15日

第六章综合复习1课时1月17日

整册综合复习4课时1月19-22日

期末考试

1.1《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1.1课标:运用资料,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说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本课时课标:运用资料,描述地球所处的天体系统;

课标解读与教材分析:教材将视点放在与地理环境紧密相关的“地球所处的

宇宙环境”上,首先介绍了宇宙的概念,天体的主要类型,重点介绍了恒星和星

云这两种最基本天体的组成和特征;教材涉及各类天体及其特点、天体系统成因、

行星类型等内容,这些只需引导学生一般性了解。

学情分析:

每个人从童年时代就对神秘浩瀚的宇宙有无限向往,对宇宙、天体、太阳系、

外星人等怀有极大的好奇心,这对完成本节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极为有利。但本节

知识较为抽象,视野宏大广博,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具有极大的挑战性。教师需要

通过影像等直观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尽可能运用图表和数据资料训练学生

观察、思维、获取信息的技能,创设情境问题进行探究学习,使学生感受和体验

地理新高考下的学习方式。学生能够从各种媒体了解宇宙与地球的相关知识,但

多数不系统,更不能聚焦于地球的宇宙环境这个核心上,发散度高。另外学生对

宇宙的一些概念常常含糊不清,教学中有必要进行适当的纠正。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1、地理实践力:

运用资料,用图表和文字的形式说明天体的概念,了解主要的天体类型,树

立宇宙是物质的观念

绘制地球所处的天体系统示意图,树立宇宙是运动的观念

针对某一个问题,进行资料查阅,PPT制作进行展示

2、区域认知:

地球所处的天体系统

3、综合思维:

天体及天体系统的关系,地球和其它天体和天体系统的关系

4、人地协调观:

认识人类活动所在的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培养学生认识人类活动要遵

循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资料,用图表和文字的形式说明天体的概念,了解主要的天体类

型,树立宇宙是物质的观念。

难点:天体及天体系统的关系,地球和其它天体和天体系统的关系。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学生自主学习、协作探究、交流展示归纳。自制课件和相关影

像资料:宇宙无限、宇宙探索、大宇宙探索、了解宇宙如何运行等(可以下载或

者直接通过网络播放)

课前准备:

PPT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每个人从童年时代就对神秘浩瀚的宇宙有无限向往。茫茫宇宙,渺无边际。

仰望星空,你肉眼看到了什么?肉眼看不到的还有什么?

你对宇宙有哪些了解、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请列举在学案上。

二、认识天体:

归类学生的回答及列举的问题,重点处理跟天体概念及特征相关的问题,观

看选取的视频资料,结合课本材料

并进一步提出一些问题,如:

1、天体就是星星吗?

2、落到表面上的陨星是天体吗?

3、酒泉卫星发射架上的火箭和卫星是天体吗?

4、通过射电望远镜发现的丫射线源是天体吗?

指导学生在学案上写:

(1)你能列举一些常见天体,并说出他们的区别吗?

(2)用表格和文字的形式展示天体概念

归纳天体概念及分类

课堂延伸生活中的天体问题,也可以结合学生列举感兴趣的问题,如:1、

北京晴朗夜空与月齐辉是哪颗星?2、寻找夜空中的北斗七星,秋季勺柄指向哪

个方位?3、讲述中国历史上记载的特殊天体。4、列举几种较特别的天体,说明

其特征?

三、认识天体系统:

指导学生对天体系统的认识,树立宇宙是运动的观念

参照教材图和表,设计不一样的天体系统层次简图

下面是一张外星人从某河外星系发往我们学校的电报,请你在上面写出我们

学校的“地址”。

星际电报

发往|系||系||系||(行星)||洲

国||省||市||区||学校

归纳地球所处的天体系统,说明人类对已知宇宙的认识

延展:人类探测宇宙技术的发展过程或者中国宇航技术发展过程

板书设计:

r常见天体类型

地球宇宙环境-

j■河外星系

L天体系统一总星系其他恒星系

1银河系]

太阳系{其他行星系

J月球

地月系〔地球

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阐述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主

要是从太阳为地球提供能量这个方面来阐述,通过图片的形式从四个方面来分析,

可归纳为:(1)直接或间接(化石燃料)为地球提供能量。(2)维持四大圈层物

质循环和能量交换,决定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则以案例分析进行阐述。对太阳大气层的外部结构及

太阳活动现象对应关系要弱化。运用了实例说明太阳活动对地球产生影响,并从

地球磁场、地球电离层和气候异常等方面归纳。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1.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环境及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2.太阳活动的类型及对地球电离层、磁场和气候的影响。

3.理解:太阳辐射的基本规律、太阳活动的特征。

4.运用: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综合思维:

通过各种类型的地理图像和多媒体动画,采用比较综合分析的思维方式,引

导学生从时空的角度归纳太阳辐射的纬度变化规律、时间变化规律和全球太阳辐

射时空分布特点。提高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地理实践力:

1.通过从具体生活、生产实例的讨论入手,分析太阳辐射、太阳活动对人类

的影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通过组织学生模拟太阳黑子耀斑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人地协调观:

通过认识日、地、月三者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培养学生

辩证的思维观和科学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太阳辐射、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2.教学难点:太阳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课前准备:

通过《宇宙中的地球》前一节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明确了:地球在宇宙中

的位置,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本框题的教学内容对学生所学知识起到了一

个承上启下的作用,要求学生能够由对事物、现象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对学生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所以对本框

题的学习学生难度不大。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做个实验,同学们闭上眼,能看到东西吗?设想:睁开眼蒙上黑布,又

能看到什么?为什么?光从何来?可见太阳的重要性,我们这节学习太阳对地球

的影响。

学生分析回答问题

交流讨论:

1.设想:如果没有了太阳,地球会怎样?

归纳:太阳与地球休憩相关,正因为有了太阳,才有了各种自然景观。

2.太阳通过什么影响地球的?

其实就是一一太阳辐射(解释概念,并介绍太阳的成分,能量来源等)

归纳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后,引出太阳辐射概念,并通过活动让学生归纳太阳

辐射的分布规律以及太阳辐射对地球景观的影响

探究活动:

完成教材第9页活动,探讨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

学生阅读“图1.8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分布”和“图1.9热带雨林

和亚寒带针叶林生物量的差异”学生分组活动,并回答活动的问题,得出规律讨

论分析问题。

通过活动让学生归纳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以及太阳辐射对地球景观的影响,

加强。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1.自学整理:要了解个中原因,我们先了解太阳的结构(太阳结构图)分成

日冕、色球、光球层。

太阳的大气层是作为背景知识出现的,只要求知道即可。

点评指导:展出太阳黑子图,仔细观察太阳表面,由太阳黑子图引出太阳活

动、黑子和耀斑的定义,以及黑子和耀斑的特点,并说明耀斑与黑子同步发生,

带来大量粒子流。根据这些解释上面的案例:埃及受到什么干扰?我们把影响埃

及的干扰称为磁暴现象,由太阳活动带来大量电子引起的,并有可能引起极光、

通信中断等。这都是带电粒子闯进电离层引起的。

学生看教材总结归纳

太阳大气的变化或激烈变化通称为太阳活动

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黑子和耀斑

黑子:概念一一太阳光球层出现的暗黑的斑点

原因一一温度比周围低(黑子不黑)

活动周期一一11年,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耀斑:现象一一太阳色球层有时出现的突然增大增亮的斑块耀斑爆发是太阳

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借助太阳黑子图,让同学们观察、发现暗的地方一一黑子(图示),然后点

出太阳活动的定义,再补充另一种太阳活动一一耀斑,并说明耀斑是太阳活动最

剧烈的表现一一带来大量带电粒子。

承转:据了解这些影响并非经常发生,似乎有规律可寻,那太阳活动规律是

怎样?并且除了上述影响外还有没别的影响?下面请根据活动“图L13太阳黑

子相对数与年降水量平均超额量的相关性”分析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学生根据太阳黑子活动与降水关系图讨论太阳黑子对降水的影响。并总结归

纳:

(1)对地球气候的影响:黑子与降水的相关性

(2)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使短波无线电通信衰减甚至中断

(3)对地球磁场的影响:产生“磁爆”的现象

这个活动中的问题,采取了比较开放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观察曲线图,提

供有效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新课标教材必修I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在设计这节课时,注重学

生能力的培养,在第一部分:太阳对地球的活动中,课本加了许多插图,希望学

生更直观了解太阳对我们的影响。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养成良好的学习方

法,通过活动来让学生自己归纳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并讨论、对比得出自然景

观的变化与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成正相关的结论。在讲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中,

教材简单介绍太阳结构和太阳活动,重点放在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上。这部分

适宜结合案例来分析。并且教材把这个问题安排成开放式的问题,也就是除了课

本提到的影响以外,还有许多有赖于学生来探讨,设计课后活动来激发同学们的

求知欲。

1.3《地球的历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地层、化石和地质年代表的概念,理解地层和化石的地理意义。

2、比较地球不同地质时代的距今时间、地表演化、生物演化和矿产形成等

方面的情况。

教学重难点:

地球的演化历程。

课前准备:

PPT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问题导入法。教师展示梁龙化石图片,由此提出问题:“这么庞大的动物为

什么能够在地球上生存?又为什么突然灭绝?地球到底经历了一个怎样的演化过

程?"(1分)

K学习新课】

一、地层、化石和地质年代表

1、地层:(A识记)、(略讲)、(3分、累计4分)

教学活动1:引导学生看几幅地层图片,创设学习地层的情境,并据图讲解

地层的概念及沉积岩的特点。要点如下:

(1)概念:地层是具有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

(2)沉积岩地层特点:①具有层理构造;②常含有化石;③岩层上新下老。

2、化石:(B识记)、(详讲)、(5分、累计9分)。

教学活动1:教师根据化石形成示意图,讲解化石的形成过程,给学生创设

学习化石的情境,并讲解化石的概念和分布特点。要点如下:

(1)概念:存留在沉积岩中的古生物遗体或遗迹;

(2)分布规律:①同一时代的地层,含有相同或相似的化石;②越古老的

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的生物化石。

教学活动2:指导学生完成P15“思考”中的相关要求。

教学活动3:引导学生思考研究地层和化石的地理意义,并作课堂交流。要

点如下:

(3)研究地层和化石的意义

①了解地球的生命历史;②推知古地理环境;③可作为划分地质年代的依据。

3、地质年代表:(A识记)、(略讲)、(3分、累计H分)。

教学活动1:依据地质年代表,说明地质年代表的划分依据、时间单位等相

关知识。要点如下:

(1)划分依据:地层

顺序、生物演化阶段、岩

石年龄等。

(2)时间单位:宙>距今时间用万年

代〉纪。

(3)地质年代表:(如下表)。

教学活动2:引导学生自学教材中的“案例“,明确为什么把寒武纪为显生

宙的开始?(要点略)

二、地球的演化历程

(一)前寒武纪(A识记)、(详讲)、(6分、累计17分)。

教学活动1:引导学生自学教材相关内容,并依据教材内容的描述,想象一

下前寒武纪地球的样子,形成脑图。并依据脑图,说明前寒武纪的距今时间及海

陆、生物、矿产的演化情况。要点如下:

时间:自地球诞生到距今5.41亿年。属于隐生宙,包括冥古宙、太古宙、

元古宙,时间跨度约40亿年,约占地球历史的90队

海陆演化:地球的陆地、海洋和大气层逐渐形成。

生物演化:

冥古宙一一无氧,只有有机质,无生命迹象;太古宙一一蓝藻等原核生物出

现,蓝藻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氧气;元古宙一一蓝藻大爆发,大气成分开始改变,

进化出多细胞生物和真核生物。

形成的矿产:重要的成矿时期。(铁、金、银、格)。

教学活动2:让学生填写下表,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地质时代时间地表演化生物演化矿产形成

前寒武纪

(-)古生代(A识记)、(详讲)、(8分、累计25分)。

教学活动1:教师依据相关图像资料,讲述古生代的距今时间和海陆演化、

生物演化及矿产形成等情况。要点如下:

时间:距今5.41-2.52亿年。分早古生代晚古生代,各包括3个纪。

海陆演化:地壳运动剧烈,许多地方反复上升和下沉,最终形成联合古陆。

生物演化:

(1)早古生代:海洋无脊椎动物发展的时代。早期,海洋无脊椎动物繁盛,

如三叶虫、笔石、鹦鹉螺等;后期,陆地上开始出现低等植物。

(2)晚古生代:晚古生代:脊椎动物发展的时代。早期:鱼类大量繁衍;

中期:一些鱼类逐渐演化成能适应陆地环境的两栖类;晚期:两栖动物慢慢进化

成更能适应干燥气候的爬行类动物,裸子植物开始出现,蕨类植物繁盛。

(3)古生代末期:发生地球史上最大的物种灭绝事件,几乎95%的物种从地

球上消失。

矿产形成:晚古生代是重要的成煤期。

教学活动2:让学生填写下表,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地质时代时间地表演化生物演化矿产形成

古生代

(三)中生代(A识记)、(详讲)、(8分、累计33分)。

教学活动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文字和图像,并描述中生代在海陆变迁、

生物演化和矿产形成方面的情况。要点如下:

时间:距今2.52亿年-6600万年

海陆演化:板块运动剧烈、联合古陆解体、各大陆向现在的位置漂移。

生物演化:(1)动物:爬行动物的时代。爬行动物盛行,尤其是恐龙。中后

期,向鸟类发展;出现小型哺乳动物。(2)植物:裸子植物占主要地位。(3)古

生代末期,发生物种大灭绝事件,绝大多数物种从地球上消失,恐龙灭绝。

矿产形成:是主要的成煤期。

教学活动2:引导学生填写下表,巩固所学知识。

地质时代时间地表演化生物演化矿产形成

中生代

(四)新生代(A识记)、(详讲)、(6分、累计39分)。

教学活动1:教师借助图像材料,讲解新生代的地球演化情况。要点如下:

时间:6600万年前至今。

海陆演化:联合古陆解体,形成现代海陆分布格局。地壳运动(造山运动)

剧烈,形成了现代地势起伏的基本面貌。

生物演化:被子植物繁盛,草原面积扩大,哺乳动物快速发展,生物界逐渐

呈现现代面貌。第四纪出现了人类,这是生物史上的重大飞跃。

气候演化:出现数次冷暖交替变化(冰期和间冰期交替),目前处于温暖期。

教学活动2:指导学生填写下表。

地质时代时间地表演化生物演化气候演化

新生代

教学活动3:指导学生完成P19“活动”的相关要求。(答案略)

K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完成统计表内容。

1.4《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运用示意图,说出述地震波的类型、特点及意义。

2、运用示意图,比较地球内部圈层的不同特点。

3、运用示意图,比较地球外部圈层的特征及地理意义。

核心素养:

1、人地协调观:认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的构成(四大圈层)及各个

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2、综合思维:从位置、组成、特点、意义等方面,比较地球内部圈层和外

部圈层的不同特点。

3、区域认知:在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示意图上正确标记岩石圈和软流圈,

说出各圈层的主要范围与特征。

4.、地理实践力:绘制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和地球外部圈层关系图,培

养学生地理读图、绘图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一一地球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的划分和特点;难点一一在地球内部的传

播特点及与地球结构特点的关系。

教学策略:

分层教学。

教学方法:

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主。

课前准备:

PPT课件

课时安排:

1-2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由科幻小说《地心游记》中的故事情节引入,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新课: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1、划分依据:(B理解)

教学活动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文字,观看地震波传播动画,说出地震

波的类型及传播特点。要点如下:

地震波分为横波(S波)和纵波(P波)两种,其中,横波传播速度较慢且只

能在固体中传播,纵波传播较快且能在固、液、气体中传播如下表。

名称传播速度通过介质波速变化

纵波(P)快固体、液体、气体

在不同介

质中速度

不同

横波(S)慢固体

2、地球内部圈层划分:(B理解)

教学活动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文字和P22图1.34(下图),完成下列

要求:(1)据图说出地震波在地球

内部传播特点,(2)解释:莫霍面、

古登堡面,(3)说明地球内部圈层

的划分情况。要点如下:

(1)传播特点:地震波(包

括横波和纵波)在地下平均33Km

处传播速度明显增加,形成不连续面(莫霍面),在地下约2900KM处,纵波传播

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形成不连续面(古登堡面)。

(2)圈层划分

依据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

教学活动2:阅读教材相关文字,比较地球内部圈层的名称、界面、深度、

波速变化、主要特点等内容。要点如下:

(3)结构特点

深度地震波的速

名称不连续面特征

(km)度变化

固体外壳;厚度最小,其中大

地壳陆地33km

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

33处纵波和横

上地幔莫霍面固态: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

地波速度明显

流层,物质处于熔融状态;温

幔下地幔加快,

度、压力、密度增大

29002900km处

古登堡

是呈熔融状态的金属物质(与

外核纵波速度突

地地球磁场形成的有关)

然下降,横

核呈固态,压力、密度很大,铁

内核波消失

锲原子紧紧挤压在一起。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B理解)

教学活动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文字和P23图11.35,说出地球外部各圈

层的名称、概念、组成及其地理环境中所起主要作用。要点如下:

外部圈层概念组成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笼罩地球,使地球上的温度变化和

是由气体和悬由气体和

缓;为生物提供必需的氨气;大气

大气圈浮物组成的复

悬浮物组成,主要成分是氮和中的风、云、雨雪等天气现象,与

杂系统

氧人类息息相关

是最活跃的自然要素之一,在地球

水圈是由地表和近由各种水体组成,主体是海洋,

表面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中起着十

地表各种水体陆地上有河流、湖泊、沼泽、

分重要的作用,是人类和其它生物

的总称。冰川地下水等。

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

由生物组成,它占有大气圈的

生物圈生物从环境中获取物质与能量,同

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

是地球表层生时也在促进太阳能转化、改变大气

上部,但多数生物集中分布在

物的总称。圈和水圈组成、改造地表形态等方

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很薄的

面起着重要作用。

接触带中。

教学活动2:完成P24“活动”中相关要求。先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进行

交流展示。

课堂小结:本节知识结构

纵波

划分依据一

横波

地壳

分层莫霍界面

地幔

古登堡界面

岩石圈

大气圈

重?占・

八、、•

水圈一■波两面

三层四圈

生物圈

第一章问题研究《火星基地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火星表面的自然状况,探究人类定居火星的条件与风险,增强科学精

神和创新意识。

2.应用“地球的宇宙环境”等所学知识,结合“知识拓展”提供的资料,加

深对“行星地球的特殊性”理解,强化环境保护意识。

3.通过“设计”火星基地,提高查找、收集、分析资料的能力,增强合作意

识,激发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火星表面的自然状况,探究人类定居火星的条件与风险,增强科

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难点:通过“设计”火星基地,提高查找、收集、分析资料的能力,增强合

作意识,激发想象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播放影片)

影片讲述的是人类实现了首次在火星上登陆,马克与五位宇航员遭遇风暴,

马克与团队失联,被认为无法生还,而被留在火星,成了太空鲁滨逊。短暂绝望

后,马克决定利用有限的食物在空无一人的星球上种植植物,出人意料的是,马

克活了下来。

在太阳系中火星被认为是除地球外最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从20世纪60

年代开始,人类向火星发射探测器,开启火星探测之旅。人类能否在火星生存以

及怎样才可能在火星生存?

【讨论】讨论“建立一个火星基地需要满足哪些条件”问题的研究思路

收集资料,了解火星表面的自然状况。

分析火星基地应具备的基本的生命保障条件。

收集资料,了解人类目前在生物圈研究领域的成就。

分析火星基地的基本功能,绘制构想图

一、收集资料,了解火星表面的自然状况。

【教师】收集课本资料1火星资料及网络资料

【学生】略。

【活动】指导学生结合课本资料1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可按如下步骤

进行。

1.回顾“行星地球的特殊性”,列举地球上存在高级智慧生命的条件。

2.从“火星在太阳系中的位置”、“火星体积与质量”、“火星大气”、“火

星水”、“火星土壤”等维度对火星资料进行归类。

3.以“好奇号”火星探测的相关报道为例,对火星资料的来源及其科学性做

出评价。

4.从四大圈层的角度,对火星与地球的自然状况做出对比。

二、分析人类在火星生存的条件

【教师】分组研究并讨论。

第一组分析火星适宜人类生存的条件。

第二组分析火星不适宜人类生存的条件。

第三组讨论是否适宜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共同探讨如何“改造”火星,使得人类可以在火星生存。提示学生可以从整

体上改造火星,而非仅仅建设“火星基地”。可以适当介绍“外星环境地球化”

等火星改造计划。

【学生】展示成果

【小结】适宜的条件,如火星也是围绕太阳运行、绕轴自转的行星,火星到

太阳的距离与地球接近,宇宙环境安全,有大气层,有大量的水等。

不适宜的条件:

大气:火星的大气层极薄,这就意味着航天器在火星表面下降的过程中,空

气阻力在减速上不会起到多大作用,这也意味着火星上缺乏供人类呼吸的氧气。

温度:火星上的平均气温华氏零下52度,冬天两极的温度,更是低到华氏

零下225度,所以火星大部分地区都是四季严寒的状态。

液态水:严寒的气温无法存在液态水。

恶劣的环境:火星上还经常有非常严重的超级大沙尘暴,大风也不是人类能

直接抵抗的。火星上没有食物来源,还需要承受住强烈的宇宙射线。

【过渡】尽管目前人类要在火星上无法生存,但随着技术的进步,也并非不

能实现。如何改造火星不利人类生存的条件以及是否可行,看我国对这一问题的

研究。

三、阅读资料2“绿航星际”

【提问】L“绿航星际”实验平台为什么要在封闭环境进行?

2.“绿航星际”实验平台在模拟什么?

3.“绿航星际实验对火星基地的建设能提供哪些参考?

【讲解】火星表面环境恶劣,人类很难生存,或许可以尝试在密闭的人造环

境张生存。封闭环境内的大气、水和食物的循环再生,恰好就是在模拟地球表层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如火星并不具备人类生存的条件,可以尝试制造人造可

循环的封闭环境,“绿航星际”基于生态学原理实现封闭环境内的大气、水和食

物的循环再生,建立适合人类长期驻留的生命和健康保障体系,减少地面物资补

给需求,为人类走向火星打开了新局面。

四、分工设计

假设火星基地分为登陆区、居住区、科研区、能源区等几个站区。选择你感

兴趣的一个站区,从形态、功能、防护等方面提出一个设计方案。最后画示意图,

把不同站区对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火星基地。

要求:课堂分组,讨论并记录小组可能面临的问题;课下分小组搜集资料,

请教老师、专家等形成完成任务要求,并形成设计方案;课堂成果展示。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单元测试卷及答案解析

(本练习分第I卷和第n卷两部分。第I卷为选择题,共60分;第H卷为

非选择题,共40分。)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意要求的。

1.下列因素与地球上存在生命无关的是()

A.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B.地球自西向东绕日公转

C.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中D.地球附近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2.下列关于太阳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黑子数目最多的地方和时期,耀斑等其他形式的太阳活动就很少出现

B.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C.太阳黑子多少的周期变化大约为11年,耀斑多少的变化周期大约分若干

分钟

D.太阳大气层从里向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黑子和耀斑就出现在

光球层

3.下图中,正确表示北半球“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的是(虚线表示

物体运动原方向,实线表示物体偏转方向)()

A.1和3B.2和3C.1和2D.2和4

北京时间2007年10月24日18点05分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

-“嫦娥一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

4.“嫦娥一号”升空时,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是()

5.东经121°比东经120°的地方()

A.区时早B.地方时早C.一定先看到日出D.地方时晚

6.下列四幅图中,正确表示北半球夏至日的是()

7.对北京时间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东八区的区时B.东八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C.东经120°地方时D.北京(116°E)的地方时

C.N点正处于黄昏时间D.N地太阳正午高度大于M地

下图是位于120°E经线上不同纬度三地冬至日的太阳高度角。读图回答9〜

10题。

①②③

9.三地的纬度从低到高的排序是()

A.①②③B.①③②C.③②①D.③①②

10.此日昼长时间从长到短的排序是()

A.①②③B.②①③C.③②①D.③①②

读下列经纬网图,完成11〜12题。

11.若a点比b点的时间早10小时,则()

A.a点在d的东北方B.a点在d的西北方

C.bd的经度为90°WD.bd的经度为30°W

12.在ac经线上,由c至a,各地日出时刻越来越早,则()

A.北京昼短夜长

B.北极地区有极夜现象出现

C.天安门广场的升旗时间早于6点

D.此时是9月23目至次年的3月21日

13.一架飞机于“北京时间”9月17018时30分从北京起飞,飞往夏威夷

某岛(西十区),飞行时间为18小时,到达时当地时间是()

A.9月17日18时30分B.9月17日0时30分

C.9月18日18时30分D.9月16日18时30分

14.天安门广场上的国旗与太阳同时升起,下列日期中升旗仪式最早的是()

A.5月1日B.7月1日

C.8月1日D.10月1日

15.地震发生时,在水中游泳的人会感到()

A.左右摇晃B.先摇晃后颠簸

C.先颠簸后援晃D.上下颠簸

16.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

A.地面辐射B.太阳辐射C.大气辐射D.大气逆辐射

17.下列气温日较差的比较,正确的是()

A.地球大于月球B.阴天大于晴天

C.森林大于裸地D.陆地大于海洋

18.在“四幅热力环流示意图”中,判断其中符合热力学原理的是()

19.下图是形成北半球近地面风的各种力的示意图,据图,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①a是使空气水平运动的水平气压梯度力

②b使风同偏转的地面摩擦力

③c是使风向发生变化的水平气压梯度力

④c是使风向向右偏转的地转偏向力

A.②③B.①③C.①④D.③④

20.下图为南半球三圈环流的中纬度环流侧视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④②

甲乙

A.甲地纬度60°,乙地纬度30°

B.箭头②是赤道低气压带

C.箭头①是西风带

D.箭头④所指地区是副热带高气压带

右图为“某月沿0°经线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图”读图回答21〜22题。

D.10月

22.该月份甲地盛行()

A.东南风B.东北风C.西南风D.西北风

读下列四幅降水和气温年配置图,回答23〜24题。

①②③④

23.关于四种气候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

A.①为温带海洋性气候B.②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C.③为热带季风气候D.④为地中海气候

24.气候类型③的成因是()

A.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B.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C.常年受西风影响D.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

我国东部的锋面移动异常,往往给人们的生成和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联系

我国东部锋面移动图,回答25〜26题。

25.入冬以后,A锋面往往会使我国北方普降大雪,而后带来“雪后寒”,

则下列原因中不属于产生“雪后寒”的是()

A.积雪融化吸热

B.新雪反射率高

C.地形平坦,有利于冷空气停留

D.雪后受冷空团气控制

26.当B锋面出现时,下列情景描述正确的是()

A.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B.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D.一场春雨一场暖,田间农夫忙种田

下图是“我国某天气系统在某地过境时的气压与风速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示意

图”,分析判断27〜28题。

气压(hPa)风速(m/s)

c.华北地区沙尘暴天气D.长江流域伏早天气

28.该天气系统是()

A.快行冷锋B.反气旋C.热带气旋D.准静止锋

29.有关下面气压(百帕)分布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1010990

985

A.甲地的气温日较差比乙地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