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秋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_第1页
2023秋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_第2页
2023秋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_第3页
2023秋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_第4页
2023秋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一、单元主题

本单元是一个阅读策略单元,主要学习提问,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和一篇略

读课文。其中《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是童话大王安徒生的作品,充满童趣,可

读性很强;《夜间飞行的秘密》是一篇生动形象的说明文,文章通过浅显易懂的

语言向我们揭示了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呼风唤雨的世纪》这篇文章介绍了

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带给人类的变化;《蝴蝶的家》是我国著名作家燕志俊

的作品,以问题贯穿全文,能够不断引发学生的思考。

二、语文要素

1.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这是本单元的阅读要素,

旨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提出问题既可以从部分着手,

也可以从整体着手;既可以从写作的角度提问,也可以从内容的角度提问,还可

以从内容的启示方面来提问。

2.写一个人,注意把印象最深的地方写出来。本单元安排了习作《小小“动

物园”况这次习作需要换一种思路,把家人和某种动物联系起来,找出他们之间

的相似之处,比如形体特点、性格特征等,从而用更有趣的方式写出印象最深的

地方来。

要素分解

分类内容/人文主题语文要素

边读边思考,大胆提出自己

5.一个豆英里的五粒豆(寻找生

的问题(针对部分或整体提

命价值)

问)

课文边读边思考,学会从多角度

6.夜间飞行的秘密(探索与发现)

提出问题

筛选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

7.呼风唤雨的世纪(发展与创新)

的问题

8*.蝴蝶的家(发明发现的前提一

不断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

—好奇心)

抓住家人与动物的相似之

习作小小“动物园”

处,写出特点

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积极思考,敢于从不同角度

语文园地

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提问,梳理出有价值的问题

教法建议

1.本单元主要是学习提问,因此教学时要从每一课的表达特点出发,充分领

会编者的意图,设计出有效的教学环节和学生活动,从而让教学效果更明显。从

本单元的课文来看,前面几课重在学习方法,后面则重在运用学到的提问方法进

行提问,让这些方法通过具体的实践转化为一种能力,从而使学生受益。

2.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写一写每个家庭成员像什么动物,哪里像,其实

并不难,学生也很有兴趣。他们的困难在于:一是思路上很容易受到限制,二是

习作表达不够具体。对此,教师要在习作内容、习作表达、习作评价上下功夫,

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快乐表达。

3.引导学生关注和阅读单元篇章页,形成对单元的整体认识。

5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豌、按”等9个生字,会写“豌、按”等14个字,会写“豌豆、

按照”等17个词语。

2.阅读时能积极思考,针对课文局部和整体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学重点)

3,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豌、按”等9个生字,会写“豌、按”等14个字,会写“豌豆、

按照”等17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提出问题,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小学课件资源。

教学过程

I借助篇章页,导入新课

1.了解单元篇章页。

(1)师:打开语文书,读第二单元的篇章页,你有什么发现?

生:很多本五彩斑斓的书摆成了一个问号,图上还有几个孩子。

师:宋代陆九渊曾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大家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

(指名回答)是的,学习就要有疑问,带着疑问学习必有长进。我们第二单元的

学习主题就是提问。

(2)明晰语文要素。

①齐读语文要素: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

②过渡:阅读时,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问,能发散思维,带来更多的阅

读收获。本单元我们要用提问的方法来学习课文。今天我们先来学习本单元的第

一篇课文《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板书课题: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设计意图】本单元篇章页中的插图、单元导语和语文要素都指向了''提问”。

通过观察篇章页的图文,明确本单元的学习任务,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2.探究课题。

思考:(1)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

(2)这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经历了什么呢?

3,过渡:在提问时,要能抓住题目中的关键信息进行提问。在童话作家安徒

生笔下发生了怎样有趣的故事呢?让我们跟着安徒生一起去体验一下五粒豌豆

的生活,看看它们别样的人生吧!

4.认识作者。课件出示作者介绍。

5.学生回忆、交流读过的安徒生的童话作品。

II大胆提问,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朗读视频,引导学生边听边思考,记录下自己的问题。

2.学生默读课文,教师巡视。

3.组织交流。

(1)交流内容:①故事大意。②初读感受。

(2)提问:你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提示:主要是内容的理解方面)

预设1:“水宽”是什么?

预设2:“她的脸上洋溢着健康的光彩”中的“洋溢”是什么意思?

预逡3:为什么豌豆一开始认为这个世界是绿的,后面又觉得世界变黄了?

(3)结合学生的交流内容,相机学习生字、词语。

①识字正音。强调容易读错的字:“僵”是后鼻音,''框"读四声,“宽”

是一个生僻字,读”谟n个

②指导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如,借助图片理解“豆荚”“水宽”;

联系上下文理解“揭晓";查字典理解“洋溢”。

4.再读课文,尝试解决自己的问题,并将解决不了或发现的新问题记录下

来。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提问,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交流感

受和梳理问题的过程中,随机识字正音,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III再读课文,整理问题

1.课题质疑。

(1)朗读课题,大胆提问。思考:第一次读课题的时候,你有什么疑问?

(2)交流讨论,梳理问题。老师搜集了一些同学的问题:

①豆荚里为什么只有五粒豆呢?五粒豆有什么样的经历呢?它们最后怎

么样了?

②这是怎样的五粒豆?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提示:同学们对五粒豆的经历最感兴趣,这些问题能帮助我们深入了解课文

内容。

2.自读解疑。

(1)朗读课文,记录新问题。

(2)小组内交流,梳理这些新问题。

(3)组内尝试解决问题。

(4)汇总问题,以表格的形式梳理文章内容。

豌豆理想结果

第一粒飞到广阔的世界里去被鸽子吃掉了

第二粒飞进太阳里去掉进水沟,涨得大大的

到了哪儿,就在哪儿住

第三、四粒被鸽子吃掉了

下来

第五粒该怎么样就怎么样长大开花

3.总结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豆荚成熟;憧憬未来;飞射出去;经历不

同生活)

4.总结方法:同学们,你们太棒了,仅仅只是通过对课文进行提问,就将篇

幅这么长的一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概括了出来,太了不起了。难怪人们常说“提问,

是一切学习的开始”。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学习,一边读一边想,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批注

问题,这都是在有意识地养成学生在读中思考、大胆提问的习惯,并为后面小组

整理问题、形成问题清单做了铺垫。

IV学习生字,积累词语

1.课件出示带生字的新词,引导学生认读。

2,选择部分生字进行指导。

(1)“豌”的写法,左窄右宽,豆字旁的最后一笔横变提,“也”的笔顺是

横折钩、竖弯钩。

(2)“舒、硬、枪、耐、探、愉”都是左右结构。书写时,“硬、枪、探、

愉”要注意左窄右宽。“适”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先写“舌”,再写“1_”。

(3)学生练写。

3.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4.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边读边想,

学会了提出自己的问题的方法,还掌握了学习生字的方法。

5.课后作业:建议完成第1课时的练习题。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针对课文局部和整体提出自己的问题。

2.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小学课件资源。

教学过程

I回顾所学,复习导入

1.引导学生快速默读全文,回顾课文内容。

2.交流上节课的收获。

预设:学习过程中要尝试提问,养成提问的习惯,要能积极地思考,并且

学会提问的方法。

3.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有

时候,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让我们带着问题,去看看这五粒豆

的经历吧!

II深入质疑,学会提问

1.朗读课文,提出问题。

2.组内交流,整理问题。

(1)把问题写在自己的“问题清单”上。

(2)依次交流各自的问题,在自己的问题清单上划去与他人相同或相似的

问题。

(3)组内尝试解决这些问题。将解决不了的或发现的新问题,记录在清单

上。

3.全班交流,填写小组问题清单。

4.结合课后练习题第2题,学习提问的角度。

(1)课件出示小组问题清单,小组交流,仿照问题清单整理大家提出的问

题,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小组问题清单

◊课文说被青苔包裹的豌豆像“一个囚犯”,但它却长得很

好,为什么?

◊母亲为什么要把一株豌豆苗称为“一个小花园”呢?

◊掉到水沟里的那粒豌豆真的是最了不起的吗?

(2)同桌讨论。

(3)全班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

预设1:清单里有省略号,表示还可以提出更多问题。

预设2:有的问题是针对课文的一部分内容提的,有的问题是针对全文

提的。

(4)引导学生思考:清单上的三个问题是针对课文的哪些内容提出的?

预设:第一个问题是针对第五粒豆的生长这一部分内容提出的;第二个

问题是针对母亲说的一句话提出的;第三个问题是对比五粒豌豆的经历

提出的。

总结:前两个问题是针对课文的部分内容提出的;第三个问题是针对全文提

出的,是读完故事之后,联系前后故事情节提出的。

点拨: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既可以针对课文的部分内容提问,也可以针对全

文提问。(板书:提问角度部分全文)

5.仿照课后练习题第2题整理全班的问题清单,发现提问的角度。

(1)小组交流,从部分、全文两个角度整理问题。

(2)指名汇报交流,其余学生补充。

[设计意图】从学习范例到仿照范例整理全班的问题清单,通过对比分析,

初步分辨针对部分和全文两个不同角度提出的问题,为进一步学习运用提问策略

进行阅读打下基础。

m认识提问角度,有针对性地提问

1.引导学生议一议针对课文的部分或全文提问的区别。

小结:针对部分内容提出的问题,是基于故事的某个语句、某个情节、某些

段落提出的;针对全文提出的问题,多为读完故事后,联系前后故事情节,结合

全文内容提出的。

2.强化训练。

学生再次阅读课文,思考针对部分或全文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组内交流后

汇报。

3.全班交流。

预设1:我们小组提出的问题是:五粒豌豆最初的愿望是什么?结局又是

怎样的?

预设2:读完故事后,对比内容和课题,我们小组提出的问题是:题目是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为什么文中主要写了第五粒豆和小女孩之间的

故事呢?

预设3:根据故事结尾,我们小组提出的问题是:小女孩为什么会“注视

着豌豆花,快乐地微笑着”呢?

预设4:结合前后的故事情节,我们小组提出的问题是:伴随着豌豆苗的

成长,为什么小女孩的病就慢慢好了呢?

【设计意图】有针对性地提问恰恰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借助问题清单巩固对

提问策略的认识,引导学生再次在阅读中提问,有利于强化提问策略的运用。

IV迁移运用,整理清单

1.小组合作,二次提问并整理问题清单。

(1)梳理本组的问题清单,看清要求,填在相应的表格里。

(2)统计问题总数,并整理出组内没有解决的问题,梳理问题清单。

2.交流小组问题清单。

(1)小组代表展示问题清单,其他小组成员认真倾听。

(2)简要说说自己所在的小组是怎样进一步梳理小组问题清单的。

(3)评选“提问优胜小组”。

3.整理形成班级问题清单。

全班集体商议归并、舍去、补充问题,完成班级问题清单。

班级问题清单

针对部分提问针对全文提问

①为什么一开始豌豆认为整个世界①五粒豌豆最初的愿望是什么?结

都是绿的?局又怎样?

②课文说被青苔包裹的豌豆像“一②题目是“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个囚犯”,但它却长得很好,为什么?为什么文中主要写了第五粒豆和小女

孩之间的故事呢?

③母亲为什么要把一株豌豆苗称为③小女孩为什么会“注视着豌豆花,

“一个小花园”呢?快乐地微笑着”呢?

④豌豆开花了,为什么说“这一天④伴随着豌豆苗的成长,为什么小女

简直像一个节日”?孩的病就慢慢好了呢?

⑤掉到水沟里的那粒豌豆真的是最

了不起的吗?

V依托问题清单,理解课文内容

1.回顾问题清单。

2.师:在形成全班问题清单的基础上,大家又进一步补充、完善了问题。在

这些问题中,有哪些问题是大家都没有弄懂,需要共同来学习的?

3.梳理问题,找出答案。

预设1:掉到水沟里的那粒豌豆真的是最了不起的吗?

预设2:伴随着豌豆苗的成长,为什么小女孩的病就慢慢好了呢?

4.齐读问题。

5.集体研讨。

(1)问题1:掉到水沟里的那粒豌豆真的是最了不起的吗?

①学生朗读第10、22、23自然段。

②画出描写这粒豌豆语言的句子。

③思考:从第二粒豌豆说飞进太阳里去才与它的身份“非常相称”、躺在

脏水沟里仍觉得自己“最了不起”,你体会到了什么?(体会到第二粒豌豆的自

负、不切合实际)

(2)问题2:伴随着豌豆苗的成长,为什么小女孩的病就慢慢好了呢?

①学生默读第12~21自然段。

②勾画出描写第五粒豌豆成长和小女孩变化的语句。

③交流整理:学生交流勾画出的语句,教师相机整理在表格中。

第五粒豌豆小女孩

钻进一个长满了青苔的裂缝里整天在家里躺着

生了根,还长出小叶子来了感到愉快,觉得好了一些

每天都在生长,要开花了能自己爬起来,坐在床上

豌豆花盛开了第一次能够坐一整个钟头

(板书:第五粒豌豆小女孩钻进裂缝T躺生长T坐开花T坐一整个钟

头)

④引导对比豌豆苗的变化和小女孩逐渐恢复健康的关系。

⑤组织讨论小女孩逐渐康复的原因。

点拨:豌豆苗和小女孩有着相似的经历,它不怕任何艰难险阻,克服困难努

力生长着。伴随着豌豆苗的每一次变化,小女孩的身体状况也越来越好,她从中

得到了信心,逐渐康复。

⑥课件出示教材中的插图,学生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⑦引发想象:透过文字和图画中小女孩的表情,想象人物内心的想法,感

受小女孩对豌豆的喜爱和感激之情。

6.课堂小结:阅读中提问,能让我们感受到更多的阅读乐趣;带着问题去阅

读,有助于我们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板书:理解)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带着提出的问题与文本对话,把握人物与事物之间的

关系,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体验到

生命的美好与顽强,对生命的价值有所思考。

VI回顾总结,巩固方法

1.引导学生交流:如何用提问的方法来阅读?你有怎样的学习感受?

2.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学到了提问的新方法:读课文时,既可以针对课

文的部分内容提问,也可以针对全文提问。不断提问,不断解决问题,学习就有

了收获,有了进步,这真的是“疑则有进”。

3.总结课文内容,拓展延伸。

(1)引导想象:此时,看着这朵给自己带来希望和勇气的豌豆花,小女孩

会对它说些什么呢?

(2)读了这篇童话,你有什么收获呢?

(3)总结:生活中,希望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能像第五粒豌豆一样,遇到困

难不气馁、不放弃,做一个积极向上、顽强拼搏的人。

4.当堂检测:建议使用小册子“随堂练”的练习题。

5.课后作业:

(1)推荐阅读“读书阁”中的相关内容。

(2)建议完成第2课时的练习题。

板书设计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第五粒豌豆小女孩

钻进裂缝>躺

提问角度理解

生长坐

开花>坐一整个钟头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紧紧抓住阅读要素,引导学生在阅读时,尝试从不同

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的过程中学习提问,初读课

文并学习字词后,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自己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然后我组织

小组交流解决能解决的问题,又通过反复读再提出问题,并整理小组问题清单来

学习课文。教学中,我鼓励学生质疑并重视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保护学生提

问的积极性,增强学生提问的信心。学生在“提出问题——整理问题——解决问

题”的过程中进行阅读实践,培养了勤思善思的阅读习惯,也掌握了基本的阅读

出台0

不足之处:

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将整理问题清单与传统的课文内容的教学这两者的关系

处理好,好像把两者分开来进行教学了。以后我会积极地和同事研讨,及时解决

此类问题。

6夜间飞行的秘密(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蝙、蝠”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系”,会写“蚊、即”等14个

字,会写“蚊子、即使”等12个词语。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简练、详略得当的表

达特点。(教学重点)

3.体会关联词语的妙用,尝试运用关联词语让表达更加清楚。

4.通过对旁批和课后习题的学习,明确从“内容”“写法”“启示”三个角度

提出问题的策略,并尝试运用这些策略一边读一边对文本提出问题,借助问题理

解课文内容。(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蝙、蝠”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系”,会写“蚊、即”等14个

字,会写“蚊子、即使”等12个词语。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明确从内容、写法、启示三个角度提出问题

的策略。

教具准备小学课件资源。

教学过程

I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1.播放视频,激趣导入。

课件出示蝙蝠、雷达的视频,激趣交流。

师:你们认识它们吗?说说你们对它们的了解。

学生交流,教师补充:

(1)蝙蝠:生活在屋檐下或山洞里,用耳朵和嘴巴探路,吃蚊、蛾等昆虫。

因为它们在屋檐下生活,所以农民伯伯称它们为“檐老鼠:它们是人类的朋友。

(2)雷达:是用来探测和定位的装置。飞机上装有雷达,雷达是根据蝙蝠

探路的方法发明的。

(3)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和蝙蝠、雷达有关。(板书课题)

2.探究课题。

(1)齐读课题。

(2)引导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预设1:为什么要在夜间飞行呢?

预设2:“秘密”到底是什么?

3.小结:你们真是爱动脑筋、爱思考、会提问的孩子!接下来,就让我们一

起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以蝙蝠、雷达的视频引入新课,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兴趣。

通过质疑课题,让学生自主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II学认字词,扫清障碍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

多读几遍。

2.检查初读情况。

(1)课件出示带生字的新词,引导学生认读。

蝙蝠即使敏锐系铃铛苍蝇证明障碍荧光屏

这些词语中你认为哪一个生字最难记?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呢?(指名回

答)

(2)重点指导生字。

“蝙”的读音是“bi&n”,不读“piWn”;“即”的读音是“ji”,不读“ji”;“系”

在本课读“j『。

(3)对这些词语我们如何理解?

①联系上下文理解“敏锐、障碍”等词语的意思。

②结合生活经验或资料理解词语“荧光屏”的意思。

O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自主提问。

(1)回顾《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中的提问方法:针对课文的部分内容或

全文提问。

(2)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并记下自己的问题。

(3)学生交流自己的问题。

(4)全体讨论,给问题分类。

预设1:第1自然段中的“清朗”是“晴朗”的意思吗?

预设2:第7自然段中的“超声波”是什么呢?

预设3:从文中科学家的身上,我们可以学到什么精神?

(5)教师总结:前两个问题是针对课文的部分内容提问的;第三个问题是

针对全文提问的。

2.借助课后习题,学习多角度提问。

(1)课件出示课后习题中的小组问题清单。

(2)指名读问题:请三名学生各读一个问题。

(3)小组交流:先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发现,再讨论。

(4)小组汇报。

(5)教师总结:这三个问题的提问角度是不一样的,第1个问题是针对课

文内容来提问的;第2个问题是从课文的写法上来提问的;第3个问题是从课

文中得到启示,联系生活经验提出的。

(6)教师拓展:所以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对课文的语言表达、

写法以及其他方面都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

【设计意图】以课后问题清单为例,帮助学生发现不同的提问角度,从而学

习从内容、写法、启示等不同的角度提问。借助小组合作的形式分类整理问题,

进一步明确几种不同的提问角度,也为后面的学习做了铺垫。

IV指导书写,分类积累

1.课件出示会写字,按结构分类。

2.选择部分会写字进行指导。

(1)课件出示会写字的笔顺动画,提示易错笔画。

(2)教师范写,重点指导。

“横”右侧下部的竖与上部的横是相连的。可以巧记:一根黄色的木头横在

中间。“达”要先写“大”,再写“L”,“大”的最后一笔捺变成了点。“系”第

一个撇折短小,第二个撇折稍长。

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4.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自由读、指名读,读熟了课文,掌握了字音,

学习了本课生字,掌握了理解词语的方法。另外,在初读课文的同时,我们又学

会了三种不同的提问角度。

5.课后作业:

(1)从内容、写法和启示三个角度各提出几个问题。

(2)建议完成第1课时的练习题。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对文中三次实验的理解,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简练、详略得当的表

达特点。

2.体会关联词语的妙用,尝试运用关联词语让表达更加清楚。

3.通过对旁批和课后习题的学习,明确从内容、写法、启示三个角度提出问

题的策略,并尝试运用这些策略一边读一边对文本提出问题,借助问题理解课文

内容。

教具准备小学课件资源。

教学过程

I复习方法,再度提问

1.复习上一节课所学的几种提问角度。

(板书:从不同的角度提问内容写法启示)

2.针对写法,探究方法。

(1)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师:这一句话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预设:反问。

师:所以可以这样去提问:作者在此处运用反问的方式表达有什么好处?(这

是针对课文运用到的修辞手法提问)

(2)课件出示课文开头和结尾的句子。

点拨:①“荧”的读音是ying,不读yin。(结尾部分)

②“驾”字中的“马”与“驶”字中的“马”位置不同,写法也有区别:“驾”

是上下结构,“马”字要在下面,得托起上部的“加”;“驶”是左右结构,左窄

右宽,“马”要写得细长些。(结尾部分)

师:读了开头和结尾,同学们有什么发现吗?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呢?

预设:我发现了,这里采用了首尾呼应的手法。可以提出问题:文章采用

首尾呼应的手法有何好处?

3.方法小结:首先,找到课文中写得特别的地方(修辞手法、写作手法、说

明方法等);接下来,提问为什么这样写;最后,把问题清楚地写下来就可以了。

【设计意图】这一板块重点帮助学生解决如何从写法这一角度提出问题。学

生从写法角度提问存在困难,利用这样的方式直接有效地突破了这一难点。

II借助问题,深入理解

1.聚焦实验,梳理内容。

(1)课件出示第4〜5自然段。

(2)大声朗读。

(3)老师讲解多音字“系二

①指明读音:系(jixi)o

②在语言环境中去运用。

上幼儿园时我就学会了系(ji)鞋带。

这件事关系(xi)重大,你可不要意气用事。

(4)再读课文第4〜5自然段,梳理、填写三次实验的相关内容。

三次实验实验准备实验方式实验结果

蒙上蝙蝠的眼睛,铃铛一个没响,

第一次实验拉绳子、系铃铛

让它在屋子里飞绳子一根没碰着

塞上蝙蝠的耳朵,蝙蝠到处乱撞,

第二次实验拉绳子、系铃铛

让它在屋子里飞铃铛响个不停

封住蝙蝠的嘴巴,蝙蝠到处乱撞,

第三次实验拉绳子、系铃铛

让它在屋子里飞铃铛响个不停

2.对比阅读。

(1)老师范讲第一次实验的过程。

(2)根据表格,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第二、三次实验的过程。教师点拨

总结。

(3)作者为什么详写第一次实验,略写后两次实验?

点拨:因为后两次实验的某些环节与第一次相同,不必再详细描述,而且这

样写能使文章的语言准确精练、详略得当。

过渡:从这三次实验中,科学家发现了什么?

3.情景模拟,揭开秘密。

默读第6〜8自然段,思考: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究竟是什么?

(1)学生交流。

(2)请三名学生分别饰演障碍物、蝙蝠、超声波,模拟“蝙蝠探路”的过

程。

“蝙蝠探路”的过程:蝙蝠从嘴里发出超声波,超声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

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

发出遇到反射

(板书:蝙蝠嘴------A超声波-------►障碍物----------►耳朵)

传到

(3)雷达的工作原理。

发出也

天线一►无线电波弋

障碍物

荧光屏--雷达接收啖

显示快

发出遇到反射显示

(板书:雷达天线一►无线电波一►障碍物一►雷达接收一►荧光屏)

4.资料介入,畅谈启示。

(1)相互讨论:回顾一下,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

(2)重点解决:有的问题通过读课文不一定能解决,需要查阅资料等,比

如:从动植物身上,人类还得到了哪些启示?

(3)引入资料,全班交流。

预设:人类从鱼的身上受到启发,发明了潜水艇;从野猪身上获得启发,

发明了防毒面具;从鸟类身上获得启发,发明了飞机。

小结:“处处留心皆学问”,大自然中有无穷的奥秘,等着大家去探索。

【设计意图】本单元的教学是要让学生在学习中习得提问的策略方法,绝不

只是简单知晓课文内容。学习提问策略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在具体文本的学

习中,训练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提问的质量,提升学生的

语文素养。

m迁移方法,拓展阅读

i.回顾全文,说说你的收获。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教师适时引导。

预设:可以从不同角度提问,如:从课文内容、写法、得到的启示等角度

提问。

2.拓展阅读,尝试多角度提问。

(1)课件出示课后练习最后一题。

(2)学生自由读片段,试着从多个角度提出问题并写下来。

(3)学生完成问题清单。

内容角度写法角度启示角度(联系生活经验)

(4)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问题和提问角度。

预设:

内容角度:什么是变态茎?变态茎分为哪几种?分别包括哪些植物?

写法角度:片段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启示角度:除了片段中提到的植物,生活中还有哪些植物也是变态茎?另

夕卜,既然有变态茎,是不是还有变态根、变态叶呢?

3.教师小结,补充升华。

师总结:“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希望大家不管是在学习中,还是在生活

中,都能多思考,多提问,不断取得进步。

【设计意图】有效提问讲究方法,会提问是一种能力,只有在具体的文本中

不断训练,才能真正学会提问,使自己的能力获得提升。

4.当堂检测:建议使用小册子“随堂练”的练习题。

5.课后作业:

(1)写一写本课带有虫字旁的生字。

(2)和爸爸妈妈说一说蝙蝠和雷达的联系。

(3)推荐阅读“读书阁”中的相关内容。

(4)建议完成第2课时的练习题。

板书设计

夜间飞行的秘密

从不同的角度提问内容写法启示

发出遇到反射

螂蝠嘴----►超声波-----修畤物------►耳桑

传到

发出遇刎反射51示

雷达天线---------------除呼物——►宝达挟收-------英先屏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在学习本课之前我就让学生在预习课文时提出问题,在之后的课堂上进行了

问题分类,并利用课后习题感知提问的不同角度,让学生掌握了从内容、写法、

启示等角度来提问的方法。

不足之处:

在本节课中,我觉得课前查找资料方面准备不够充分,有待改进。教学中各

个板块所用的时间也需要调整。

7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

教学目标

L认识“唤、获”等11个生字,会写“唤、纪”等15个字,会写“呼风

唤雨、世纪”等17个词语。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受科技发展给人类生活带

来的巨大变化。(教学重点)

3.能给问题分类,抓住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探索,从而深入思考,理解课文内

容。(教学重点)

4.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文内容相关的补充资料、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唤、获”等11个生字,会写“唤、纪”等15个字,会写“呼风

唤雨、世纪”等17个词语。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

3.感受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具准备小学课件资源。

教学过程

I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有关科技产品的图片,大家想不想看?

课件出示数字电视、手机、电脑、高速列车、民航飞机的图片。

师:大家来说说,这些科技产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好处?(指名回答)

想了解科学技术创造的一个个奇迹吗?让我们走进《呼风唤雨的世纪》,一同去

感受科技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吧!(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探究课题。

(1)“呼风唤雨”是什么意思?

点拨:“呼风唤雨”比喻能够支配自然或左右某种局面;

(2)“呼风唤雨”在课题中是什么意思?

点拨:“呼风唤雨”在课题中是指人类借助科学技术来实现发展。

(3)一个世纪有多少年?(一百年)

(4)“呼风唤雨的世纪”指的是哪个世纪?(20世纪)

【设计意图】用学生身边常见的事物引入新课,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兴趣。

II学认生字,初识“呼风唤雨”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想一想,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2.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课件出示带生字的新词,学生认读。

(2)重点指导“赖、哲”的读音:“赖”不要读成“丽”;“哲”和“折”是

形近字,都读“zh6”。

(3)思考:呼风唤雨是什么样的状态?

【设计意图】教师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检查学生自学字词的情况,既充

分肯定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习惯,为理解课文内容奠定基础。

m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交流梳理,引导学生划分课文层次。

第1自然段:总起,指出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板书:总起一

—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

第2自然段:连续运用两个设问句,指出现代科学技术对改变人类生活的现

实意义。(板书:回答——人类利用科技呼风唤雨)

第3〜4自然段:列举具体事例进行对比,展现出现代科学技术给人类生活带

来的巨大变化。(板书:对比——科技使人类生活发生巨变)

第5自然段:进一步阐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将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板

书:阐明——科技将不断改善人们生活)

2.运用学过的方法提问:读完这篇课文,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预设1:

(1)作者为什么要引用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未来,现代科学技术将怎样改善我们的生活?

(3)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课文为什么还要写20世纪以前人们的

生活情景?

预设2:

(1)文中第2自然段为什么写了两个设问句?作用是什么?

(2)为什么新的交通工具能把地球变成“地球村”?

(3)未来生活还会有什么发明或发现?

小结:这两位同学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问题。现在请大家帮这两位同学整

理、合并,大家还可以在这基础上提出更多问题,并填写一份问题清单。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运用已学的提问方法从多个角度提问,训练学生提出

问题的能力。

IV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课件出示会写字,引导学生观察。

2.教学会写字。

(1)识记会写字。

“纪、技、改、超、亿”等字可以用形近字对比的方法学习;“唤、善”等

字可以通过展示图片的方法学习。

课件出示形近字对比示例。

(2)对难写易错字进行书写指导。

唤:“口”略小,“奂”最后两笔要舒展。

纪:左边起笔稍高,右边竖弯钩要圆润舒展。

改:右部“攵”的第一笔要高于左上部,最后两笔要舒展。

超:“起”末笔平捺要舒展平稳,托住被包部分。

奥:下框不封闭,里面“米”要小,“大”字扁宽。

善:不要漏写中间的点和撇。

【设计意图】重点指导难写易错的字,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V课堂小结及作业

1.课堂小结:通过对课文的初步学习,我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感知了

科技带来的巨大变化,课后同学们可以互相交流讨论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2.当堂检测:建议使用小册子“随堂练”中基础练习的内容。

3.课后作业:建议完成第1课时的练习题。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给问题分类,抓住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探索,从而深入思考,理解课文内

容。

2.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教具准备小学课件资源。

教学过程

I复习巩固,以旧引新

1.认读词语。

教师指名认读上节课学习的词语。

2.回顾方法,自主提问。

(1)引导:学习了《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和《夜间飞行的秘密》,我们知

道了可以从哪些角度提出自己的问题。(内容写法启示)

(2)导入新课:同时,在上一节课中,我们也根据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提

出了一些问题,这节课我们就对问题进行整理和筛选。

【设计意图】回忆问题分类的方法,也就是引导学生关注从不同角度提问。

指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使接下来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

II整理问题清单,筛选问题

1.整理小组问题清单。

(1)课件出示小组成员的问题。

(2)去掉重复的问题,整理、合并同类问题。

(3)在互相学习的基础上提出更多问题,填写小组问题清单。

(4)展示一至两个小组的问题清单。

2.筛选重要问题。

课件出示课后练习第2题。

(1)什么是“程控电话”?

点拨:阅读中会产生很多问题,像“程控电话”这样的科技术语、专有名词

是什么意思的问题不影响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什么意思?20世纪的科学成

就为什么可以用这句诗来形容?

点拨:关注引用诗句的好处,这句诗能够帮助我们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感

受到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变化之快、之大,是人们始料未及的,给人们带来了意

想不到的惊喜。

(3)现代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的全是好处吗?

点拨:这个问题的提出可以引发我们深入思考,在联系生活实际、查找资料

的过程中,我们将更全面、深入地去认识现代科学技术。

3.引导: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预设:有的问题不影响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的问题可以帮助理解课文的

内容,有的问题可以引发深入思考。因此,在阅读中要注意筛选出对理解

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

4.小组合作学习,筛选出组内提出的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

5.全班交流,对小组筛选出的问题进行再次筛选,确定最终研究的问题。

预设:(1)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2)作者为什么要写在现代科学技术出现之前人类的生活情况?

(3)为什么说“在新的世纪里,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

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

6.小结:通过学习筛选问题,我们明白了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往往需

要联系课文相关段落,反复品读课文才能解决。

【设计意图】借助课后习题认识到阅读中不仅要勤于思考和大胆提问,还要

学会寻找关键问题。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找出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

学习筛选问题的方法,明白什么样的问题才是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

III借助问题,理解课文

1.问题引领,自学突破。

课件出示全班筛选出的问题:

(1)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2)作者为什么要写在现代科学技术出现之前人类的生活情况?

(3)为什么说“在新的世纪里,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

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

2.集体研讨全班筛选出的第1个问题。默读课文,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①在20世纪100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了那么多奇迹

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

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②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

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

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1)读文段①,思考:“发现”和“发明”有什么区别?

点拨:发现: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或找到的事物或

规律。发明:创造出的新事物或新方法。

(2)在文段②中找出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的“发现和发明”,并引导

学生交流。

预设1:“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

核世界的奥秘”,这些属于人类利用科学技术进行的发现。

预设2:“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

等”,这些属于人类利用科学技术进行的发明。

(3)学生默读文段②,圈出文中的动词。(登上、潜入、洞察、探索、变成)

①引导:你从这些动词中感受到了什么?(感受到了科学技术力量的强大)

②引导:什么是“地球村”?为什么说人类居住的星球是联系紧密的“地

球村”?请举例说明。课件出示举例内容。

(4)引导学生借助下面的句式,回答全班筛选出的第1个问题。

在20世纪100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科学技术获得了(那么多奇迹般的、

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20世纪,人类(生活的改变

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所以说20世纪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

世纪,是人类生活发生巨大改变的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

3.集体研讨全班筛选出的第2、3个问题。

(1)学生默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汇报交流。

(2)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相机出示文段: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很依赖自然,生活在一个慢吞吞、静悄悄、一

到夜里就黑暗无光的世界。那时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没有汽车,也没有飞机。

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

好愿望。

①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一到夜里就黑暗无光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②引导学生抓住文中“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的句式,

说说自己的感受。(感受以前的种种不便)

③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写不同时代人类的生活情况?

预设: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通过不同时代人类生活情况的对比,

让我们强烈感受到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科学技术改变着人

类的生活。(板书:20世纪以前20世纪作比较)

(3)追问:课文最后一句话说“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

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①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现代科学技术创造了哪些奇迹。(板书:

科技创造奇迹)

②发挥想象,畅想未来:相信科技还会创造更多奇迹,我们会享受更加美

好的生活,请尽情畅想未来生活并与同伴分享。

4.课堂小结:同学们,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使我们享受到了科技带来的

便利。我们是这个时代的获益者,也是未来的创造者,让我们努力学习知识,掌

握更先进的技术,创造更大、更多的奇迹,造福人类。请记住——

科学是永无止境的,它是一个永恒之谜。——爱因斯坦

科学研究的进展及其日益扩充的领域,将唤起我们的希望。——诺贝尔

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真理的长河中有无数礁石险滩。只有不畏攀登的采

药者,只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儿,才能登上高峰采得仙草,深入水底觅得骊珠。

——华罗庚

【设计意图】阅读时提出问题是为了更深入地理解文本。这一板块着重探究

三个重要的问题,这三个问题统领了全文内容及主旨。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科技

创造的奇迹,既补充了文中的空白,又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训练了学生的综合

能力。科技名言不仅扩充了语言积累,也激起学生对未来科技的畅想。

IV引发思考,推荐阅读

1.教师小结: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不仅要敢于提问,善于提问,还要学会

梳理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