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高中历史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第9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_第1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高中历史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第9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_第2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高中历史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第9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_第3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高中历史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第9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_第4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高中历史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第9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6课时作业9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一、选择题1.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制定,当时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随后一系列法律、法令相继出台。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同时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国务院组织法》《人民法院组织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委员会组织法》。这些法制工作的开展(A)A.表明依法治国成为国家意识B.完善了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C.有利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D.保障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完成解析:依据材料和所学学问可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一系列法律的制定,表明依法治国成为国家意识,故A项正确;B项“完善了”过于肯定,解除;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非材料主旨,解除C项;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的标记是新中国的成立,故解除D项。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伊始,国家刚好制定了《土地改革法》《惩治反革命条例》《婚姻法》《工会法》《惩治贪污条例》《人民法院暂行组织条例》等一系列重要法律。1954年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并依据宪法通过了《人民法院组织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等基本法律。这表明,这一时期(B)A.首要任务是通过立法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B.初步形成了新中国法律法规体系C.突出落实“依法治国”理念D.法制建设适应了工业化步伐解析:由题干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颁布的系列法律法规涉及政治、经济、会组织、国家机构、社会生活等众多领域,由此可知,此时我国初步形成了法律法规体系,故B项正确。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是1949年到1952年的任务,故A项错误。“依法治国”理念是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故C项错误。题干中的法律法规并未详细涉及法制建设与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关系,故D项解除。3.下表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结构变更。这一变更表明(D)时间结构1954年序言总纲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旗、国徽、首都1982年序言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徽、首都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B.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确立C.社会主要冲突发生根本变更D.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完善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反映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发展,体现了民主法制的完善,故选D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应当是在20世纪90年头以后,解除A项。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确立是在1954年,但没有全面涵盖题意,解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社会主义冲突的变更,解除C项。4.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当时这两部宪法的颁布和修订(A)A.都适应了当时经济建设的须要B.分别标记着社会主要冲突的变更C.都变更了国家的基本法律架构D.总结了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解析:1953年我国起先三大改造,向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过渡;1982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已有三年多的时间,新宪法的颁布为经济建设明确了方向并供应保障。因此当时这两部宪法的颁布和修订都适应了当时经济建设的须要,故答案为A项。1982年我国社会主要冲突没有发生变更,解除B项;1982年宪法没有变更国家的基本法律架构,解除C项;两部宪法均没有总结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解除D项。5.“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需加强法制,必需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新中国成立初期,为“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奠定基础的是(C)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解析:依据所学学问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于1912年,不符合材料的时间信息,故A项错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颁布于1949年9月,不符合材料的时间信息,故B项错误;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奠定了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基础,故C项正确;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属于生产关系的变革,和“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奠定基础无关,故D项错误。6.下表中三部法律文献的制定(D)时间文献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A.表明我国法律体系完备 B.确立了“依法治国”理念C.宣告人大立法工作完成 D.推动了民主法制建设解析:从1949年的《共同纲领》到1982年宪法的修改,中国在一步一步地推动民主法制的完善,故答案为D项。A项,“完备”说法肯定,解除;B项,依法治国理念是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的并于1999年3月15日正式写入宪法,解除;C项,人大通过宪法并不意味着立法工作完成,法律须要不断进行修订和完善,解除。7.李明査阅了以下材料: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据此推想,李明探讨的最有可能是(C)A.新时期民主与法制建设成就B.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与法制建设C.新中国成立以来宪法发展历程D.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历程解析: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在1954年宪法颁布之前,属于代行宪法作用,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在1954年基础上修订宪法,说明他探讨的主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宪法发展历程,故C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民主信息,故A项和B项错误;民主革命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故D错误。8.1997年中共十五大指出,广阔人民群众应当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变更而变更,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留意力的变更而变更。与此同时,我国的民主政治发展的详细表现是(B)A.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B.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C.全面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邓小平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解析: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符合题意,故选B项;1999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1980年邓小平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A、D项时间不符合题意,解除;改革开放后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进行修改和完善,并非全面修改,C项错误。9.下表反映了1978年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的法律和有关法律文件的确定状况(单位:件)。这反映了我国(C)时间法律有关法律文件的确定合计第五届人大(1978年3月—1983年6月)411960第六届人大(1983年6月—1988年4月)471663第七届人大(1988年4月—1993年3月)602787第八届人大(1993年3月—1998年3月)8532117第九届人大(1998年3月—2003年3月)201232总计253106359A.法律法规的实行还不到位B.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还不完整C.社会主义法制不断地健全完善D.将依法治国方略正式写进宪法解析:依据图表并结合所学可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有关法律文件越来越多,体现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不断完善,故C项正确。法律法规实行状况在图表中无法体现,故A项解除。90年头后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较为完善,故B项解除。D项是在1999年九届人大二次会议实行,不能完全体现图表主旨,故解除。10.改革开放后,全国人大加紧全面立法。截至2024年6月底,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新制定法律20件,通过修改法律的确定39件,涉及修改法律100件,废止法律1件,作出法律说明9件。这表明中国(A)A.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更加完善B.全国人大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C.依法治国的理念已经全面落实D.民主与法制关系是相辅相成的解析:据材料“改革开放后,全国人大加紧全面立法”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材料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断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全国人大的地位,故B项解除;材料没有涉及依法治国的全面落实,故C项解除;材料没有体现出法制与民主之间的关系,故D项解除。11.2024年3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这次宪法修改把党的十九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特殊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体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成就、新阅历、新要求。可见,我国宪法修订具有(D)A.革命性B.和平性C.曲折性D.时代性解析:依据“这次宪法修改把党的十九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特殊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体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成就、新阅历、新要求”可知,我国宪法修订体现与时俱进的特点,具有很强的时代性,故D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宪法修订具有革命性的特点,解除A项;“体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成就、新阅历、新要求”体现的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时代性,无法体现和平性,解除B项;“体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成就、新阅历、新要求”体现的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时代性,无法体现曲折性,解除C项。12.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涌现出大批英雄模范集体和个人,全国劳动模范孟泰,“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科学家李四光、邓稼先等是杰出代表。这些英雄模范人物所体现出来的最突出的共同时代精神是(B)A.擅长改革B.无私奉献C.崇尚节俭D.勇于创新解析:依据所学学问可知,这些英雄模范人物都体现了关切集体、无私奉献的精神,故答案为B项。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改革开放开启时,邓小平同志就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需加强法制。”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后,依法治国的要求更加迫切。顺应这一历史潮流,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慎重提出,并把过去“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提法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极其显明地突出了法治的理念。1999年,全国人大修改宪法,明确规定“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012年党的十八大进一步强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更加留意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作用,全面推动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法治中国必需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动,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202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心关于全面推动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确定》,对全面推动依法治国作出重大部署,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法治前所未有的重视和推动。——摘编自高尚全《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阅历和启示》(1)依据材料,概括中国依法治国理念发展演化的特点。(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依法治国理念发展演化的历史背景。答案:(1)特点:与改革开放进程基本同步;从保障民主建设发展到为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服务;从“法制”发展到“法治”,突出法治理念;依法治国理念受到宪法的保障;依法治国理念与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动;依法治国成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党和国家对法治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2)背景:改革开放的启动与不断深化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提出和基本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不断推动;党和政府的正确决策和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不断深化和完善。解析:(1)从材料“改革开放开启时……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需加强法制。’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后,依法治国的要求更加迫切”“把过去‘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提法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999年,全国人大修改宪法,明确规定‘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法治中国必需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动,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党和国家对法治前所未有的重视和推动”中可以概括出答案。(2)从材料“改革开放开启”“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并结合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等方面来分析出答案。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需加强法制。必需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变更而变更,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留意力的变更而变更。——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样向前看》(1978年12月13日)材料二这次受到表彰的改革先锋,为推动改革开放作出了杰出贡献,发挥了突出的示范引领作用,是人民群众的优秀代表。他们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拥护改革开放,坚持正确改革方向;他们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国化的藩篱,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奋斗在改革开放一线,引领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变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