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甘肃省华池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2024.10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主观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3.本试卷命题范围:选择性必修上册。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语言文字是文化的基础要素和鲜明标志,是促进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不久前,位于河南省安阳市的中国文字博物馆推出“语贯古今字载中华——教育部、国家语委重大语言文化工程建设成果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语言文字工作,一批重大语言文化工程取得标志性成果。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语言资源库,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中华经典诵读工程、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等出版一批重要著作,中华精品字库、中国语言文字数字博物馆等数字化建设迅速推进……这些宝贵成果,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语言文化筑牢根基。探源中华文明,从历史深处延续而来的语言是珍贵符码。正如有学者说,“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殷墟甲骨文距离现在3000多年,其间汉字结构没有变,这种传承中蕴藏着中华文明的基因,让人们得以从汉字原初构型中破解文明起源的奥秘。西周早期青铜器何尊铭文“宅兹中国”,留下“中国”最早的文字记载。沉淀在中华典籍里的人文思想,蕴含着跨越时空的魅力,成为代代相传的集体记忆。得益于重大语言文化工程建设,中国话、方块字的文化名片更为亮丽,我们引以为傲的文化资源更为丰厚。“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这两句诗曾扣动无数游子的心弦。方言是地方文化的坐标,沉淀生活记忆,凝结深厚情感。作为一项国家工程,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一期已完成全国所有省份1700多个调查点的调查保护,覆盖国内120余种语言和方言。只要登录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采录展示平台,就可以随时随地聆听“来自家乡的声音”。一个个词条,内容涉及房屋建筑、日常用具、服饰饮食、农工百艺、婚育丧葬、节日活动、说唱表演等,如同一枚枚生动的文化切片,为地方特色文化留下珍贵的记录。被小心翼翼保存下来的语言文化,留住了文化乡愁。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加速演进、自然语言处理成为热门应用领域的背景下,语言文化工程的成果开发有着更重要的现实意义。比如,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以数字技术赋能古文字传播应用,让冷门绝学走近大众;精选历代书法名家的代表作品开发成“中华精品字库”,实现书法艺术和信息技术、汉字应用的高度融合;中国语言文字数字博物馆开发甲骨文互动展区,让观众能够深入了解甲骨文的文化内涵、艺术价值以及在现代社会的创新应用。创新是语言的活力所在,当记录在甲骨、金石、简牍、绢帛、纸页上的古文字化身数字比特,插上大数据的翅膀,我们的语言文化必将在数字时代焕发更为独特的魅力。语言是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身处全球化时代,彰显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塑造中国形象,记录着厚重历史和多样文化的语言是资源宝库。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沿着文明的脉络,从古文字里探究文明源头的奥秘,从各地方言里感知文化的多样,从数字化创新中触摸时代的脉动,让中国语言文化的长河生生不息。(摘编自智春丽《让语言的长河生生不息》)材料二:生活中,无论是日常攀谈还是正式发言,语言都可谓交流的工具、思维的载体。重视语言,善用语言,让语言释放智慧与力量,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语言的力量,首在言之成理。“言贵于有物,无物,非言也”。就拿开会发言来说,一个人的讲话之所以能振奋人心,引起共鸣,关键在于相关语言都找到了恰当的支点,在事实和逻辑层面无懈可击,有说服力。语言的力量,贵在言之有德。同样一句话,不同的人讲往往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纵观历史长河,誓言“舍身为国”、发出惊人之语者不在少数,他们终能流芳千古,为民族精神注入生动元素,反观那些“两面人”、投机者,纵然信誓旦旦、巧舌如簧,但由于没有人格的光亮、缺少修养的支撑,说出来的话自然无法令人信服。语言的力量,亦在言之共情。《文心雕龙》有言,“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这是行文的典范,又何尝不是语言的真义?话语真情充沛,逻辑严谨,自然能生发出直抵人心的力量。穆青采访焦裕禄事迹时情动于衷,挥洒热泪,多年后,其采访日记上仍依稀可见斑斑泪痕。有了真情的贯注,那么语言和作品就都有了永不枯竭的活力,可以抵御时光而历久弥新。轻视语言的力量、忽视沟通的艺术,往往容易言不由衷、表意不明,甚至造成误解、触发矛盾。现实中,有的干部一讲话,群众便皱眉摇头,原因何在?问题就在于这些讲话内容干瘪,细咂无味,要么是脱离实践的空话套话,要么是违背情理的废话假话。譬如,有的乡村动员植树,长篇累牍都是绿化的道理,对大家最关心的树苗供应等现实议题只字不提。再如,发生安全事故,人们最关切的是伤亡情况和救援进展动态,个别地方的新闻发布却大篇幅着墨于“地方领导重视”,缺少事件本身的信息。凡此种种,消解的都是群众的信任。“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语言是行动的影子,行动是语言的土壤。挖掘语言的宝藏,品味语言的艺术,有助于更好传递信息,交流意见,沟通情感,也必将推动行之有恒,行之有格,行之有效。从这个角度来说,从真理中汲取营养,在信仰中涵养定力,于情感中激发共鸣,有利于激发语言的力量,最终做到知行合一、言行并举。(摘编自何冠军《语言的力量》)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语言资源库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语言文化贡献了重要力量,这引起了党中央对语言文字工作的高度重视。B.中国语言资源库使中国话、方块字的文化名片更为亮丽,丰厚了文化资源,也终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语言资源库。C.甲骨、金石等上面的古文字与大数据技术的创新融合,能使我们的语言文化有机会在数字时代焕发出独特的魅力。D.语言和行动相辅相成,知行合一、言行并举离不开我们对语言力量的重视,以及行动上的“有恒”“有格”“有效”。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的见解提示我们可以从古文字里探究中华文明起源的奥秘。B.方言是地方文化的坐标,它沉淀生活记忆,凝结深厚情感,可以使人们感知语言文化的多样性。C.从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采录展示平台中可以了解各地的方言、房屋建筑、服饰饮食等文化特色。D.脱离实践的空话套话或是违背情理的废话假话都会导致语言的力量被轻视、沟通的艺术被忽视。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相关内容及其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结尾运用排比和比喻的手法,使得语言于整齐有序中见变化,严谨深刻中显生动。B.材料二第二段综合运用了引用、对比和举例论证的方法,使得论证逻辑严密,具体有力,C.材料二整体上采用总分式的论证结构,其中第二、三两段采用了并列式的论证结构。D.材料一与材料二都以语言为核心论题展开论述,不过二者论述的重心并不相同。4.我们为什么要重视语言文字的保存与研究?请结合材料一简要说明。5.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下面的演讲是如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的。我们的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这种全国人民大团结会议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我们战胜了美国帝国主义所援助的国民党反动政府。在三年多的时间内,英勇的世界上少有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胜了美国援助的国民党反动政府所有的数百万军队的进攻,并使自己转入反攻和进攻。数百万人民解放军的野战军已经打到接近台湾,广东,广西,贵州,四川和新疆的地区去了,中国人民的大多数已经获得了解放。在三年多的时间内,全国人民团结起来,援助人民解放军,反对了自己的敌人,取得了基本的胜利。在这个基础上,召开了今天的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选自毛泽东《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答案】1.D2.D3.C4.①语言文字是文化的基础要素和鲜明标志﹐是促进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②语言文字蕴含源远流长的文化资源,有助于我们探源中华文明。③语言文字能够记录地方文化特色﹐留住文化乡愁。④语言文字与数字技术的融合创新,有利于我们当下的发展,把握时代的脉动。⑤语言文字有助于彰显文化自信,能够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5.①演讲内容言之有理,具有说服力。演讲先说明此次会议召开的原因,即我们战胜了美国帝国主义所援助的国民党反动政府,再以事实简要概括战争情况并说明取得基本胜利的原因。②演讲人的德行高尚,值得我们信赖,具有说服力。此次的演讲人是带领我们取得战争胜利的革命领导人毛泽东,他舍身为国,为民族精神注入生动元素。③演讲内容真情充沛,逻辑严密,具有直抵人心的力量。演讲中的“战胜了”“英勇的”“世界上少有的”“大多数已经获得了解放”等词语的运用,具有振奋人心的作用,能够引起人们的共情,且演讲内容环环相扣。【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A.“这引起了党中央对语言文字工作的高度重视”错,因果倒置。根据原文“党的十八大以来……一批重大语言文化工程取得标志性成果”可知,应是党中央对语言文字工作高度重视之后,中国资源库才建成。B.“也终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语言资源库”错,已然变未然。根据原文“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语言资源库”可知,中国语言资源库已经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语言资源库。C.“能使我们的语言文化有机会在数字时代焕发出独特的魅力”错,曲解文意。原文是说“我们的语言文化必将在数字时代焕发更为独特的魅力”,不是“有机会”。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脱离实践的空话套话或是违背情理的废话假话都会导致语言的力量被轻视、沟通的艺术被忽视”错,因果倒置。原文为“轻视语言的力量、忽视沟通的艺术,往往容易言不由衷、表意不明,甚至造成误解、触发矛盾”,应该是轻视语言的力量、忽视沟通的艺术导致语言成为脱离实践的空话套话或是违背情理的废话假话。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C.“第二、三两段采用了并列式的论证结构”错,材料二第二段“语言的力量,首在言之成理”,是从正面阐述语言的力量所在;第三段“轻视语言的力量、忽视沟通的艺术,往往容易言不由衷、表意不明,甚至造成误解、触发矛盾”,则从反面论述语言缺乏力量的表现及原因,两段文字采用的是对照式论证结构。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结合“语言文字是文化的基础要素和鲜明标志,是促进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可概括出,语言文字是文化的基础要素和鲜明标志﹐是促进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结合“探源中华文明,从历史深处延续而来的语言是珍贵符码”“中国话、方块字的文化名片更为亮丽,我们引以为傲的文化资源更为丰厚”可概括出,语言文字蕴含源远流长的文化资源,有助于我们探源中华文明。结合“一个个词条,内容涉及房屋建筑……为地方特色文化留下珍贵的记录。被小心翼翼保存下来的语言文化,留住了文化乡愁”可概括出,语言文字能够记录地方文化特色﹐留住文化乡愁。结合“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以数字技术赋能古文字传播应用,让冷门绝学走近大众”“从数字化创新中触摸时代脉动”可概括出,语言文字与数字技术的融合创新,有利于我们当下的发展,把握时代的脉动。结合“语言是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身处全球化时代,彰显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塑造中国形象,记录着厚重历史和多样文化的语言是资源宝库”可概括出,语言文字有助于彰显文化自信,能够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结合“语言的力量,首在言之成理”“一个人的讲话之所以能振奋人心,引起共鸣,关键在于相关语言都找到了恰当的支点,在事实和逻辑层面无懈可击,有说服力”可知,演讲内容言之有理,具有说服力。“我们的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这种全国人民大团结会议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我们战胜了美国帝国主义所援助的国民党反动政府”“在三年多的时间内,英勇的世界上少有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演讲先说明此次会议召开的原因,即我们战胜了美国帝国主义所援助的国民党反动政府,再以事实简要概括战争情况并说明取得基本胜利的原因。结合“语言的力量,贵在言之有德。同样一句话,不同的人讲往往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纵观历史长河,誓言‘舍身为国’、发出惊人之语者不在少数,他们终能流芳千古,为民族精神注入生动元素”可知,演讲人的德行高尚,值得我们信赖,具有说服力。此次的演讲人是带领我们取得战争胜利的革命领导人毛泽东,他舍身为国,为民族精神注入生动元素。结合“话语真情充沛,逻辑严谨,自然能生发出直抵人心的力量”“英勇的世界上少有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胜了美国援助的国民党反动政府所有的数百万军队的进攻,并使自己转入反攻和进攻”“中国人民的大多数已经获得了解放。在三年多的时间内,全国人民团结起来,援助人民解放军,反对了自己的敌人,取得了基本的胜利”可知,演讲内容真情充沛,逻辑严密,具有直抵人心的力量。演讲中的“战胜了”“英勇的”“世界上少有的”“大多数已经获得了解放”等词语的运用,具有振奋人心的作用,能够引起人们的共情,且演讲内容环环相扣。(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鱼王[俄罗斯]阿斯塔菲耶夫“摸鱼人”的日子并不好过,全靠冒险侥幸:偷渔的时候要全神贯注,又要十分警觉,因为渔场稽查员随时可能出现。现在伊格纳齐依奇在拖鱼,排钩上一条分量很重的大鱼在挪动,它间或用身子磕打几下绳索,一副动必有方的样子,不作无谓的挣扎,不惊慌失措地左冲右突。“这条蝗鱼至少能挖两桶鱼籽,绝不能白白放掉,鱼王一辈子只能碰上一次,而且还不是每个人都碰得到的……”伊格纳齐依奇虽然很想抓到它——但他听到过许许多多有关鱼王的传说,又有点胆战心惊。爷爷常说:这可是伤天害理,最最犯忌的。最好把它放掉,然后画个十字,照常过你的日子,并且常常想着它,求它保佑。可是他想到两桶鱼籽!别去管什么禁忌,横下一条心来干——老辈里的人,那些各式各样的巫师,胡说八道的还少吗,爷爷也是一个样:住在森林里,见了车轮也要磕头求拜……“嗨!豁出去了!”伊格纳齐依奇蛮悍地竭尽全力用斧背猛击鱼王的脑门,根据击下去那种清脆而不是重浊的声响,以及击后毫无反应的情况来看,他猜到是打偏了。可是再击第二下已经来不及了,现在一切都在一瞬间决定了。他用钩子把鲣鱼钩个正着,差不多已经要把它拖进小船了。这时,他再次吸足一口气,加一把劲儿,把脚在船帮上抵得更着实些,靠得更稳些。但是原先愣着不动的鱼却猛一转身,一下子甩着了船身,轰隆一声,像是一次爆炸把他向上抛去,摔进沉寂的虚空,一股寒气透进因搏斗而还在激动的心底。水!他喝了一大口水!他正往下沉!好像有什么人抓住他的脚往下拽。“挂在钩子上了!钩住了!完了!”他感到小腿上轻轻的刺痛——鱼还在挣扎,搅得排钩既扎进它自己的身体,也扎进了捕鱼人的身体。伊格纳齐依奇头脑里忧伤而顺从地,而且是完全顺从地冒出了一种无能为力的听天由命的念头,一种一闪而过的念头:“有什么办法呢,完了……”——但捕鱼人毕竟是身强力壮的男子汉,鱼却已精疲力竭,奄奄一息。他要制服的不是这条鱼。而首先是这种盘踞在心底的听天由命、甘心死亡的念头。有了这种念头就等于死亡。就等于转动了通往地狱之门的钥匙,在那里。谁都知道,一切有罪的人的牢狱是安排在另一边的:“再敲天堂的大门也是徒然……”“上帝啊!你就分开我们吧!放这个畜生自由吧!我可消受不起!”捕鱼人微弱地、无望地祷告起来。他试着让开一点,双手攀着倾侧的船帮移动,但大鱼尾随不舍,执拗地探找着,触摸着,冰冷的鼻子软骨一旦戳到他暖和的腰部,就不再动弹,并紧挨着他的胸口吱吱嘶叫,这简直像是一把钝锯子在锯他的肋骨,他的内脏好像被吸进了那湿漉漉的、张得大大的鱼嘴,就像落入了绞肉机的进料口一样。鱼和人都筋疲力尽,鲜血流淌。河流之王和整个自然界之王一起陷身绝境。“怎么办?断气吗?挺尸吗?不!没那么容易,没……那么……容易!”捕鱼人更使劲地按住结实的船帮,猛地从水里往上一冲。他想耍个花招骗过这条鱼,突如其来地用足狠劲引体向上,想翻过这近在咫尺的、不高的船舷!鱼被惊动了,激怒地把嘴一咂,弓起身子,尾巴一扫,渔夫立刻感到腿上一阵刺灼的疼痛,但几乎完全没有声音,像蚊子咬人一样。“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呀!”伊格纳齐依奇抽搐了一下,身体耷拉下来。鱼也立刻安静了下来,挨近他,似醒非醒的样子。伊格纳齐依奇不再动弹,默默地等待着,感到连自己也昏昏欲睡。他动了一下,感觉到蝗鱼就在身旁,感觉到它的身体在半睡半醒地、懒洋洋地移动——大鱼把胖鼓鼓的、柔软的肚子紧紧地、小心翼翼地贴着他。这种小心翼翼,这种想暖和一下并保护身上孕育着的生命的愿望含有某种女性的意味。“难道这是会变形的精怪?!”爷爷当了一辈子渔夫,他常说:“孩子们,如果你们灵魂上有什么沉重的罪孽,你们就跟鱼王没有缘分,要是碰上了——就赶快放掉它。放掉,放掉……这可是伤天害理,最最犯忌的。”爷爷的音容笑貌,哪怕是最小的特征,他都记不得了。上面这些话突然在今天记起来了,真叫人毛骨悚然!他想起了他曾侮辱和伤害过的姑娘——格拉哈·库克林娜。这件往事清晰地、原原本本地浮现在他眼前,他几乎一生都回避这件事,刚才他被排钩挂住时就立刻想起来了,但他驱走了这魔影,故意把往事置之脑后,可是现在他却无力抗拒最终的判决了。赎罪的时刻来临了,忏悔的钟声已经敲响!尽管他口齿也不清了,但仍希望有人能听到他的声音,他断断续续、嘶哑地喊道:“永……别……了,格拉……哈,别……了……”鱼儿一撞,一挣,翻了个身,腹部朝下,它用竖直的脊鳍试探水流,用尾巴掀起浪头,迎着水冲撞,差一点把人从船舷上硬扯下来,差一点连指甲和皮全扯掉,好几个钩子一下子就折断了。鱼儿接二连三地用尾巴翻打,终于挣脱了排钩,身上的肉被钩子一块块撕了下来,身体里还扎着几十个致命的钩子游走了。“去吧,鱼儿,去吧!我不向任何人说起你的行踪,尽情地活下去吧!”捕鱼人说道,感到如释重负。身体感到轻松是因为鱼不再把他往下拖,不再像铅块那样吊在他身上了,内心感到轻松则是由于一种非理智所能透悟的解脱的感觉。(夏仲翼等译,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用斧背猛击鱼王的脑门”“用钩子把鲤鱼钩个正着”“把脚在船帮上抵得更着实些”等细节体现了捕鱼人丰富的捕猎经验。B.文本中的“河流之王”指大鲤鱼及其象征的自然,“整个自然界之王”指的是伊格纳齐依奇和其所代表的贪婪人类。C.蝗鱼把肚子紧紧地小心翼翼地贴着偷渔者,是想用身上孕育着的生命,唤醒偷渔者的良知,使其放弃对自己的猎杀。D.捕鱼人最后的“如释重负”,是身体和心灵的双重解放,这种救赎有托尔斯泰笔下“人的精神的‘复活’”的意味。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标题暗示作品的象征内涵:人要敬畏自然,人与鱼王的争斗,人对自然的无限索取,注定是一场悲剧。B.爷爷告诫在小说情节转折的关键处两次出现,强调了作者对老一辈人虔诚的宗教思想和迷信思想的批判。C.大蝗鱼在刚开始时“不作无谓的挣扎”,并不是放弃,而是在积累力量,这和后文中的大蝗鱼“一下子甩着了船身”相照应。D.《老人与海》和本文都是讲人和鱼的故事,都呈现了外部冲突,叙写的重点都放在人物的内心,但是二者的主旨侧重不同。8.请依照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结合伊格纳齐依奇的内心独白,分析其性格的复杂性。9.小说在“现在时”的叙事中,穿插回顾过去,这种叙述方式有什么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答案】6.C7.B8.①用排钩拖鱼时,他的贪婪与对自然的(谦卑)恐惧进行着搏斗,贪婪最后占据了上风;②落水后,他曾一度听天由命,表现出性格的软弱,但他又鼓起勇气竭力制服这种绝望感,努力战胜软弱摆脱困境;③在与鱼王斗争后,身强力壮的他内心竟然接受了死亡的结局,发出忏悔,这种真诚与以往莽悍、贪婪、邪恶形成反差;④鱼王挣脱了排钩而去,他对鱼王祝福,内心获得解脱,变得平和,这与之前捕杀鱼王的贪婪欲望,形成了巨大反差。9.①“现在时”的叙事展现了人与鱼的搏斗与和解,构成故事的主轴,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冲突与融合;②“回顾过去”是回忆爷爷的告诫和曾伤害过的姑娘,这是人物内心所潜藏的拯救和赎罪的需求;③二者的交织展现了人鱼斗争中伊格纳齐依奇内心的冲突、变化和解脱,从而丰富了人物形象,凸显了小说的主题。【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C.“唤醒偷渔者的良知”错,鳇鱼把肚子紧紧地、小心翼翼地贴着偷渔者,是出于母性本能,要保护身上孕育着的生命,也是积蓄体能为挣脱排钩做准备。“唤醒偷渔者的良知,使其放弃对自己的猎杀”是过度解读。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B.“强调了作者对老一辈人虔诚的宗教思想和迷信思想的批判”错,爷爷的告诫,在小说中两次出现,的确起到强调的作用,但爷爷的告诫在小说中不是迷信,也不是作者批判的对象,而是以宗教般的虔诚敬畏自然的神性,将自然置于神的地位去赞颂生命的永恒价值和万物不朽的灵魂。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情节发展和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题干有明显的导向性,要求能够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来分阶段概括,同时人物性格的复杂性是依据心理描写分析,注重情节概括和形象赏析的不同能力点融合。根据“现在伊格纳齐依奇在拖鱼,排钩上一条分量很重的大鱼在挪动”“水!他喝了一大口水!他正往下沉!”“他要制服的不是这条鱼”“鱼儿接二连三地用尾巴翻打,终于挣脱了排钩”,可以理顺出本文的故事情节:用排钩拖鱼——落水——与鱼王斗争——鱼王挣脱了排钩而去,他也逃脱。根据“伊格纳齐依奇虽然很想抓到它——但他听到过许许多多有关鱼王的传说,又有点胆战心惊”“可是他想到两桶鱼籽!别去管什么禁忌,横下一条心来干”“完全顺从地冒出了一种无能为力的听天由命的念头”“有了这种念头就等于死亡”“放这个畜生自由吧!我可消受不起”“去吧,鱼儿,去吧!我不向任何人说起你的行踪,尽情地活下去吧”,可以发现人物心理的变化:贪婪战胜谦卑——陷入绝望努力摆脱绝望——接受死亡发出忏悔——祝福鱼王内心解脱。主人公的心理是随着情节的发展而变化的,在这变化中可以看出主人公性格的复杂多变。【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的构思技巧的能力。本题聚焦小说独特的叙事手法,题干部分已经对这种叙述方式做了提示。学生只要能够表述“现实”和“过去”在小说中具体的内容,并说明穿插使用的效果,从这三个点着手,结合文本分析成理都是可以的。在“现在时”的叙事中,人与鱼的搏斗与和解成为故事的主轴,生动地描绘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冲突与融合。每一次搏斗,都是伊格纳齐依奇与命运的较量,也是他内心深处的挣扎与抗争。鱼儿成为他生活中的一部分,既是挑战也是救赎。在这个过程中,他逐渐领悟到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真谛,从而实现了内心的蜕变。而在“回顾过去”的叙述中,爷爷的告诫和曾伤害过的姑娘成为伊格纳齐依奇内心深处的隐痛。这些回忆不仅揭示了他内心的拯救和赎罪的需求,也反映出他对于过去的愧疚和对于未来的迷茫。这些回忆如同暗流涌动,不断冲击着他的心灵,促使他去寻找内心的平静与救赎。当“现在时”与“回顾过去”交织在一起,伊格纳齐依奇的内心冲突、变化和解脱得以全面展现。这种交织不仅丰富了人物形象,使他更加立体饱满;同时也凸显了小说的主题,引导读者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内心深处的挣扎与救赎。这种叙事方式使得故事更具深度和层次感,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产生共鸣与思考。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材料一曾子弊衣而耕于鲁,鲁君闻之而致邑焉,曾子固辞不受。或曰:“非子之求,君自致之,奚固辞也?”曾子曰:“吾闻受人施者常畏人,与人者常骄人,纵君有赐,不我骄也,吾岂能勿畏乎?”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孔子厄于陈蔡,从者七日不食。子贡以所赍货,窃犯围而出,告籴于野人,得米一石焉。颜回、仲由炊之于壤屋之下,有埃墨①堕饭中,颜回取而食之,子贡自井望见之,不悦,以为窃食也。入问孔子曰:“仁人廉士,穷改节乎?”孔子曰:“改节即何称于仁义哉?”子贡曰:“若回也,其不改节乎?”子曰:“然。”子贡以所饭告孔子。子曰:“吾信回之为仁久矣,虽汝有云,弗以疑也,其或者必有故乎。汝止,吾将问之。”召颜回曰:“畴昔予梦见先人,岂或启佑我哉?子炊而进饭,吾将进焉。”对曰:“向有埃墨堕饭中,欲置之则不洁,欲弃之则可惜,回即食之,不可祭也。”孔子曰:“然乎,吾亦食之。”颜回出,孔子顾谓二三子曰:“吾之信回也,非待今日也。”二三子由此乃服之。(节选自《孔子家语·在厄》)材料二澹台子羽,君子之容也,仲尼几而取之,与处久而行不称其貌。宰予之辞,雅而文也,仲尼几而取之,与处久而智不充其辩。故孔子曰:“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人乎,失之宰予。”故以仲尼之智而有失实之声。今之新辩滥乎宰予,而世主之听眩乎仲尼为悦其言因任其身则焉得无失乎?是以魏任孟卯之辩,而有华下之患;赵任马服之辩,而有长平之祸。此二者,任辩之失也。夫视锻锡②而察青黄,区冶③不能以必剑;水击鹄雁,陆断驹马,则臧获不疑钝利。发齿形容,伯乐不能以必④马;授车就驾,而观其末涂,则臧获不疑驽良。观容服,听辞言,仲尼不能以必士;试之官职,课其功伐,则庸人不疑于愚智。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迁官袭级,则官职大而愈治。夫爵禄大而官职治,王之道也。(节选自《韩非子·显学篇》)[注]①埃墨:烟灰。②锻锡:古人锻炼金属时掺的锡。青黄:蓝黄色,冶炼金属时的火色。③区冶:区冶子,春秋时善于铸剑的人。④必:判断。10.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加句读处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卡的横线上。而世主之听眩乎A仲尼B为悦C其言D因任E其身F则焉得G无失乎?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与,给予,与《五石之瓠》“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中的“与”含义不同。B.其,代词,与《论语十二章》“其恕乎”中的“其”用法不相同。C.顾,回头看,泛指看,与成语“三顾茅庐”中的“顾”含义不同。D.涂,通“途”,与《齐桓晋文之事》“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中的“涂”含义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曾子生活贫困,面对鲁君的赏赐做了出人意料的选择,孔子对其所言大加赞赏,认为他可以保全名节。B.孔子信任颜回,子贡告诉孔子颜回偷吃米饭后,孔子直接向颜回询问事情的原委,证实了自己的判断。C.材料二认为华阳之战的惨败、长平之战的大祸,是由魏、赵两国任用能言善辩的孟卯与马服造成的。D.材料二运用比喻说理,通过如何识别剑器的钝锈与锋利、马匹的低劣与优良,形象地阐释了识人之道。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曾子弊衣而耕于鲁,鲁君闻之而致邑焉,曾子固辞不受。(2)试之官职,课其功伐,则庸人不疑于愚智。14.材料二写孔子识人之失有何用意?【答案】10.BDF11.A12.B13.(1)曾子穿着破旧的衣服在鲁国种地,鲁国国君知道(听说)了这件事,送给他封地,曾子坚决推辞不接受。(2)用官职来试用他,考核他的功绩(工作成绩),那么平常(一般)的人也不会对他是愚蠢还是聪明感到疑惑了。14.材料二写孔子识人之失,是为了证明认识事物或人,不能只看表面,要用实践来验证;进而提出选拔官员的见解。【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而当代君主听起话来又比孔子还要眩惑;因为喜欢他的言论,就去任用他这个人,这怎么能不出差错呢?“乎”相当于介词“于”,比的意思,“乎仲尼”是后置状语,所以中间不应断开,应在“尼”后面断开,即在B处断开;“悦”的宾语为“其言”,所以应在“言”后面断开,即在D处断开;“任”的宾语为“其身”,所以应在“身”后面断开,即在F处断开;并且“焉得……乎”为固定结构,中间不应断开。故选BDF处断开。【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错误。含义相同,都是“给予”。句意:给人家东西的人免不了会骄横。/如今一下子就可卖得百金,还是把药方卖给他吧。B.正确。代词,他。/语气副词,大概。句意:像颜回这样的人,他不会改变节操吧?/那大概就是“宽恕”啊!C.正确。回头看,泛指看。/访问,拜访。句意:孔子看着弟子们说。/三次到茅庐拜访诸葛亮。D.正确。涂,道路。句意:看马究竟能跑多远。/旅行的人都想在大王的道路上出入。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孔子直接向颜回询问事情的原委”错误。由原文“召颜回曰:‘畴昔予梦见先人,岂或启佑我哉?子炊而进饭,吾将进焉。’”可知,孔子并不是直接询问颜回,而是借用自己的梦境。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弊”,破旧的,“弊衣”活用为动词,穿着破旧的衣服;“耕于鲁”,介词结构后置句,应为“于鲁耕”,在鲁国耕种;“致”,送给;“固”,坚决。(2)“试之官职”,省略句,“试之(以)官职”,用官职来试用他;“课”,考核;“不疑于愚智”,介词结构后置句,不会对他是愚蠢还是聪明感到疑惑了。【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信息的能力。由原文“故以仲尼之智而有失实之声”“是以魏任孟卯之辩,而有华下之患;赵任马服之辩,而有长平之祸。此二者,任辩之失也。夫视锻锡而察青黄,区冶不能以必剑;水击鹄雁,陆断驹马,则臧获不疑钝利。发齿形容,伯乐不能以必马;授车就驾,而观其末涂,则臧获不疑驽良。观容服,听辞言,仲尼不能以必士;试之官职,课其功伐,则庸人不疑于愚智”可知,材料二写孔子识人之失,是为了证明认识事物或人,不能只看表面,要用实践来验证。由原文“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迁官袭级,则官职大而愈治。夫爵禄大而官职治,王之道也”可知,进而提出选拔官员的见解。参考译文:材料一曾子穿着破旧的衣服在鲁国种地,鲁国国君知道(听说)了这件事,送给他封地,曾子坚决推辞不接受。有人说:“先生不是有求于国君,完全是国君自己封赠给你的,为什么不肯接受呢?”曾子说:“我听说过,接受了人家赠送的东西,就怕得罪人家,给人家东西的人免不了会骄横。纵然鲁君赠送我采邑,没有对我表现出骄横,我能不怕他吗?”孔子知道了这件事,说:“曾参的话足以保全他的气节。”孔子受困于陈、蔡之地,跟随的人七天吃不上饭。子贡拿着携带的货物,偷偷跑出包围,请求村民让他换些米,得到一石米。颜回、仲由在一间土屋下煮饭,有块熏黑的灰土掉到饭中,颜回把弄脏的饭取出来吃了。子贡在井边望见了,很不高兴,以为颜回在偷吃。他进屋问孔子:“仁人廉士在困穷时也会改变节操吗?”孔子说:“改变节操还称得上仁人廉士吗?”子贡问:“像颜回这样的人,他不会改变节操吧?”孔子说:“是的。”子贡把颜回吃饭的事告诉了孔子。孔子说:“我相信颜回是仁德之人已经很久了,虽然你这样说,我还是不怀疑他,那样做或者一定有原因吧。你待在这里,我来问问他。”孔子把颜回叫进来说:“前几天我梦见了祖先,这难道是祖先在启发我们保佑我们吗?你做好饭赶快端上来,我要进献给祖先。”颜回说:“刚才有灰尘掉入饭中,如果留在饭中则不干净;假如扔掉,又很可惜。我就把它吃了,这饭不能用来祭祖了。”孔子说:“这样的话,我也会吃掉。”颜回出去后,孔子看着弟子们说:“我相信颜回,不是等到今天啊!”弟子们由此叹服颜回。材料二澹台子羽有着君子的仪表,孔子信以为真君子,就收他为徒;同他相处时间长了,却发现他的品行和他的容貌很不相称。宰予说起话来非常文雅,孔子相信他是真文雅,同他相处时间一长,却发现他的智力远不及他的口才。因此孔子说:“按照容貌取人吧,在子羽身上行不通;按照言谈取人吧,在宰予身上行不通。”看来,即使凭借孔子那样的聪明,也还有看人失实的结论。现在流行起来的巧辩大大超过了宰予,而当代君主听起话来又比孔子还要眩惑;因为喜欢他的言论,就去任用他这个人,这怎么能不出差错呢?因此,魏国听信孟卯的花言巧语,结果带来了华阳之战的惨败;赵国听信赵括的纸上谈兵,结果造成了长平之战的大祸。这两件事,都是任用能说会道的人而铸成了大错。如果炼铜造剑时只看所掺的锡和火色,就是区冶也不能断定剑的好坏;可是用这把剑到水上砍死鹄雁,在陆上劈杀驹马,那么,就是臧获也不会把剑的利钝搞错。如果只是打开马口看牙齿,以及观察外形,就是伯乐也不能判断马的好坏;可是让马套上车,看马究竟能跑多远,就是臧获也不会把马的优劣搞错。如果只看一个人的相貌、服饰,只听他说话议论,就是孔子也不能断定这个人能力怎样;用官职来试用他,考核他的功绩(工作成绩),那么平常(一般)的人也不会对他是愚蠢还是聪明感到疑惑了。所以,明主手下的官吏,宰相一定是从地方官中选拔上来的,猛将一定是从士兵队伍中挑选出来的。有功劳的人必定给予奖赏,那么俸禄越优厚他们就越受鼓励;不断地升官晋级,那么官职越高他们就越能办事;高官厚禄,公务大治,是称王天下的正道。(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蝶恋花·京口得乡书苏轼雨后春容清更丽,只有离人,幽恨终难洗。北固山前三面水,碧琼梳拥青螺髻。一纸乡书来万里,问我何年,真个成归计?回首送春拚一醉,东风吹破千行泪。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描写春天雨后清丽的美景,然“幽恨”使景物蒙愁;“洗”使“幽恨”具体可感。B.词人巧用比喻,将山峰比作“碧琼梳”、江面喻为“青螺髻”,生动形象且充满美感。C.词的上片运用以乐景衬哀情的写法,在物我对照中寄寓山水虽美、终非故乡的喟叹。D.下片首句照应标题;“吹破”一词运用拟人化手法写出东风的多情,为词人抹去眼泪。16.下片是如何表现词人的思乡之情的?请结合具体语句简要赏析。【答案】15.B16.①对面落笔,以虚衬实:前三句中,词人不说自己如何思乡,而是写收到一封乡书,书中家人询问自己何时真的回乡,以此表现难耐思乡之情。②问而不答,借酒浇愁:后两句中,词人没有直接问答乡书中的问题,而是借拼命喝酒、对东风洒泪表现身不由己、归乡无计的痛苦,巧妙抒发了难以言状的思乡之情。【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B.“将山峰比作‘碧琼梳’、江面喻为‘青螺髻’”错,由诗句“北固山前三面水,碧琼梳拥青螺髻”可知,北固山被水三面围拥,那么,被围拥的“青螺髻”就是山峰,把山峰比作“青螺髻”,把江面比作“碧琼梳”。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一纸乡书来万里,问我何年,真个成归计?”这几句词中,苏轼并未直接抒发自己对家乡的思念有多深,而是通过万里之外的家人寄来的书信,询问他何时能够真正归家。这种从家人的角度来表达对他归期的关切,侧面烘托出他内心深处对家乡的强烈眷恋。因为如果不是他思乡心切,家人也不会如此急切地询问归期。这种通过他人的询问来展现自己思乡之情的手法,比直接诉说更加含蓄,也更能让读者感受到那种深深的眷恋和无奈。“回首送春拚一醉,东风吹破千行泪。”面对乡书中关于归期的询问,苏轼没有给出明确的回答。他选择回首送春,拼命饮酒来麻醉自己,试图逃避这个难以回答的问题。因为他深知自己归乡无计,身不由己,无法给家人一个确切的归期。这种借酒消愁的行为,恰恰反映出他内心的痛苦和无奈。而“东风吹破千行泪”,东风无情地吹落他的泪水,更增添了一种凄凉和悲伤的氛围。(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拿破仑曾讲:“一个人如果能征服自己,他就能征服整个世界。”这与《〈老子〉四章》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有相似之处,一个人面临的最大“敌人”往往不是别人,而是自己。(2)要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人们就应该按照《论语·卫灵公》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的教导去做,以己度人,不能强人所难。(3)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女子见月怀人,想驱赶月光却不能做到。【答案】①.胜人者有力②.自胜者强③.己所不欲④.勿施于人⑤.玉户帘中卷不去⑥.捣衣砧上拂还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勿、捣、砧。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春和夏似乎着意在色彩上铺陈,堆红叠绿,难免流于形式的浅。秋更多的时候是属于听觉的,那些声音,或清越或铿锵,从色彩深处突兀出来,有破静为动之妙,凸显的是内核之美。倚灯夜读时,常有唧唧虫声自院墙根下穿庭入户而来,惯来人们形容它的叫声是“唧唧,唧唧”,其实不是这样断句的。它的每一个句子里恐怕有十来个“唧”字,不紧不缓地连成一气,最后一个“唧”字尾音悠长,像两个省略号后面还接了一个破折号。那虫声清亮,从墙根下传来,浸染着秋的夜气的潮凉和湿润,仿佛一粒粒的露珠,滚落在青石铺就的光滑路面上。“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诗经·七月》)却原来,这蛐蛐儿是这样一路婉转轻吟着自己长长短短的句子,于幕后走向台前,去抚摸烟火尘民的听觉。蛐蛐的叫声是小美,细碎、悠扬、轻柔,像风过桂花落,覆盖一秋的夜枕。万物的形色和声貌上,从来都附着生命个体的灵魂温度。秋天,总归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丰盈、华美、沉甸甸。穿过浮华的视觉盛宴,且去听听秋声吧。18.文中画横线语句,如果改写成“秋天总归是一个丰盈、华美、沉甸甸的收获季节。穿过浮华的视觉盛宴,去聆听秋声。”,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1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答案】18.①文中将“丰盈”“华美”“沉甸甸”等词定语后置,成为独立语,突出强调了秋天的特点;②在形式上,在“秋天”后加逗号,使其独立成句,增加停顿,节奏更轻快,音节更和谐。③“且”和“吧”二字将听听秋声的心情表达得更为迫切。④“聆听”太庄重,“听听”较为口语化,比“聆听”更为随意,表达更轻松自如,与其他部分更为和谐。19.通感(比喻)。作者化听觉形象为视觉形象,将悠扬、轻柔的“虫声”比作风过桂花落,使抽象的声音清晰可感,使“虫声”的特点更为具体、形象,能给读者留下新颖、生动的印象。【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秋天,总归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丰盈、华美、沉甸甸”,将“丰盈”“华美”“沉甸甸”等词定语后置,成为独立语,突出强调了秋天的特点,启人联想想象,意蕴更生动而有意味;“秋天,总归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在形式上,在“秋天”后加逗号,使其独立成句,增加停顿,读来抑扬顿挫,节奏更轻快,音节更和谐,情感更充沛;“且”,暂且,暗示放下其它做现在的事;“吧”,表示请求的语气。二字将听听秋声的心情表达得更为深情和迫切;“聆听”为书面语,显得太庄重,读来略显生硬;“听听”则较为口语化,比“聆听”更为随意,语气更舒缓,表达更轻松自如,与其他部分更为和谐。【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及赏析其表达效果的能力。“像风过桂花落”,本体为虫声,喻体为桂花,比喻词为“像”,作者以视觉写听觉,化听觉形象为视觉形象,为通感(比喻)修辞。将悠扬、轻柔的“虫声”比作风过桂花落,化抽象为具体,使抽象的声音清晰可感,并能启发读者想象,使“虫声”的特点更为具体、形象,给读者留下新颖、生动的印象,表达效果更佳。(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绿豆营养丰富。它不仅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闪光品质,还富含膳食纤维,可以增强饱腹感、预防便秘。此外,绿豆中钙的含量在杂豆中也算优秀,分别是红豆和白扁豆的1.1倍和1.2倍;绿豆的铁含量是鹰嘴豆的近2倍,素食主义者①。绿豆如此受欢迎,还要归功于它含有丰富的多酚类物质,这导致它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能够抑制淀粉酶活性,对餐后血糖的上升速度和预防糖尿病都有帮助。特别是绿豆皮中的类黄酮物质,对心血管健康有好处,还具有一定的抗癌活性。绿豆常被人称作“夏季解署小能手”,闷热的三伏天儿,喝上一碗绿豆汤,不仅能“带走”热气,②。绿豆中的钾和维生素B族营养都不错,正好可以弥补高温出汗导致的这部分营养流失。所以,绿豆汤“解暑”的说法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22.下列句子中的“要”与文中加点的“要”,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B.等枣树叶落了,枣子落完的时候,西北风就要起来了。C.失意时,我们会问问自己:你究竟要活出怎样的人生?D.遇到恶劣天气,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首先不能慌乱。【答案】20.这让它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能够抑制淀粉酶活性,对减缓(降低)餐后血糖的上升速度和预防糖尿病都有帮助。21.①可以常吃来补一补铁
②还能补充水分和营养22.A【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语病有:一是搭配不当,“导致它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中“导致”一词使用不当,“导致”往往指不好的结果,此处是说好的结果,故应把“导致”改为“让”;二是成分残缺,“餐后血糖的上升速度”缺动词,在前面加上“减缓(降低)”。故改为:这让它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能够抑制淀粉酶活性,对减缓(降低)餐后血糖的上升速度和预防糖尿病都有帮助。【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①空,前句说“绿豆的铁含量是鹰嘴豆的近2倍”,所以素食主义者可以用绿豆来补铁。这里可填“可以常吃来补一补铁”一类的句子;第②空,语境在说三伏天喝上一碗绿豆汤的作用,根据下文“弥补高温出汗导致的这部分营养流失”,可见强调解暑功能之外还能补充营养,故可填“还能补充水分和营养”一类的句子。【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词语语境义的能力。原文中的“要”意思是“必须,需要”。A.必须,需要。B.将要。C.想。D.如果。故选A。四、作文(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真话可能逆耳,但利于行;真情或许难得,但可给人希望和力量;真相也许残酷,但只有面对才能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四年度租赁合同租金调整及续约条款3篇
- 2024年度影视版权购买合同:电视剧版权交易与播放
- 饮料代加工合同
- 钢结构大棚租赁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建筑工程合同:某商业大楼建筑工程施工合同2篇
- 二零二四年度某电子公司与某零售商电子产品销售合同2篇
- 充电桩工程安装施工合同
- 2024年度商业地产经营权租赁合同2篇
- 二零二四年度技术咨询与服务合同的服务内容2篇
- 2024年度二手房买卖及贷款服务合同:标的物为某市某小区一套住宅乙方通过银行贷款购买贷款期限为5年2篇
- 稀有气体行业发展趋势
- 临床医生如何开展科学研究
- 关于夏商周法律性质的几点思考以曾宪义教授的《中国法制史》为主要参照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求职心理调适与职业适应
- 三《活动策划》(课件)-【中职专用】高二语文同步课件(高教版2023·职业模块)
- 安全员面试题及答案
- 大学生村委会实习报告
- 煤矿建设项目竣工验收
- 2024年中国华电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课件
- 2023木托盘购销合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