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的幼小衔接问题及优化策略-基于幼小衔接的生活准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5300字_第1页
《幼儿园中的幼小衔接问题及优化策略-基于幼小衔接的生活准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5300字_第2页
《幼儿园中的幼小衔接问题及优化策略-基于幼小衔接的生活准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5300字_第3页
《幼儿园中的幼小衔接问题及优化策略-基于幼小衔接的生活准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5300字_第4页
《幼儿园中的幼小衔接问题及优化策略-基于幼小衔接的生活准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5300字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学院专业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职称合作导师职称论文题目幼儿园中的幼小衔接问题及优化策略—基于幼小衔接的生活准备一、选题背景和意义(一)选题背景2021年3月30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部署推进幼儿园与小学衔接工作。目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严重,主要表现在过于注重文化知识的学习和对幼儿行为的约束,忽略了常规习惯的养成。这种做法不仅不能使幼儿更好的接受小学生活和学习,对于家庭来说也是一种负担。一旦幼儿不能很好的适应小学生活和学习,家长就会不知所措。而大多数家长都是被动的接受幼小衔接,这也使家庭教育难以发挥它的作用。《指导意见》的颁布,从国家宏观政策层面为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适应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基础与保障,对于本研究而言同样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综上所述,如何进一步完善幼小衔接工作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必须重视幼小衔接并找到可行的解决策略。因此,本研究以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对幼儿园幼小衔接的生活准备工作展开调查和分析,了解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二)选题意义第一,理论意义。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整理并分析和归纳,不仅扩大了研究的范围,而且丰富和发展了相关理论,可以为幼小衔接的实施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第二,实践意义。首先,研究幼小衔接有助于提升幼儿园的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帮助教师更新工作理念,改变不当的教育行为。其次,幼小衔接研究结果可以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观念,采用正确的方法对儿童进行指导,为其身心健康成长奠定良好基础。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动态(文献综述)(一)国内相关研究1.幼小衔接现状研究关于幼小衔接过程中课程设置的研究:我国的幼小衔接更加重视课程和教学内容的衔接。周希冰(1997)认为优秀的衔接应当是知识结构、教学方式、学习环境等多方面的衔接,要实现更好的衔接应该加强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交流。我国幼小衔接对课程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课程的目标、内容和实施、评价等方面。秦振飙(2005)以衔接课程为切入点,对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方面展开调查,丰富了对幼小衔接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关于幼小衔接教育方法的研究:幼儿教师和小学教师都应该接受幼小衔接知识的培训,加强老师之间的衔接。幼儿园与小学之间应该打破封闭的状态,加强交流,更好地实现双向衔接。另外,幼小衔接工作要保持长期性、全面性以及各阶段的独立性,还要保持学习的连续性和发展性。徐珊璐(2021)调查发现目前部分幼儿园为了让幼儿平稳地进入小学,过多地将关注点放在学科知识上,有的幼儿园甚至将小学的教育内容提前教授。为了提高教学效率,课堂教学是主要教育方式,教室成为主要活动空间。对幼小衔接认识的研究:调查发现对于幼小阶段,国内家长的关注点主要在如何适应新环境、进入新学校的学习能力、安全问题等。大多数家长已经意识到幼小衔接的重要性,但也存在认识片面的问题,并且过度重视文化知识、增加特长教育,容易忽视幼儿的感受。教师对幼小衔接教育观念的落实有待加强。尚丽霜(2021)调查发现多数教师关注并认识到幼小衔接的重要性,但是对于什么时候开始幼小衔接的认识仍未统一。幼儿园与小学合作情况的研究: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阶段,因此双方应积极配合,共同努力。目前很多的幼儿园都将幼小衔接当作步入小学前的一项工作,并主动向小学靠拢,但衔接内容是片面的,没有针对幼儿的习惯和能力进行培养。朱晋曦(2020)认为幼小衔接过程中小学处于被动状态造成了幼小衔接教育的单一性。在缺乏沟通的情况下开展幼小衔接工作是无法提供全面客观的幼小衔接教育的,所以教师之间应该对教育有统一的认识要进行交流与合作,从而为教学方式找到共通之处。2.关于幼小衔接的问题及原因研究王燕(2015)认为从学前教育实践的角度看,我国幼儿教师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但教育行为滞后。这会导致教育行为与教育观念脱节,使教学形式化,不利于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重智育轻德育、教育内容小学化等陈旧教育观念,对幼儿的过度关心以及保护、拔苗助长等不良教育方法,这些错误的思想与做法都严重影响了孩子们身心的健康发展,也影响了幼小衔接教育的质量。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合作不够紧密。一方面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不联系、不配合、不沟通,加大了幼小衔接工作的难度;另一方面双方面对差异不能适时进行调整。王雅明(2013)认为在幼小衔接中小学始终处于被动状态造成幼小衔接教育的单一性。目前大多数家长已经意识到幼小衔接的重要性,但他们仍认为幼小衔接的重点仅仅是知识的衔接,对德育、美育等较为轻视,同时家长在幼小衔接中过于被动,很少主动采取行动。王后玉(2012)发现家庭教育主要有以下问题:过度重视文化知识;教育观念不科学,不能合理引导幼儿适应各种变化。3.关于幼小衔接的对策研究从幼儿园与家庭的角度出发,日常生活中应注重幼儿生活常规的训练,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设置合适的学习环境,为幼儿介绍小学使幼儿对小学产生好奇等。曹喜燕(2020)认为教育是学校和家长的共同“事业”,应该加强老师和家长的沟通,家长也要主动配合,双方共同努力,更好的帮助幼儿良好地跨越幼儿园到小学的阶段。幼儿教师也应该提高幼小衔接认识,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关注幼儿的需求,帮助幼儿更好的发展。张越认为培养好的行为习惯将有助于幼儿顺利进入小学。余玉茹认为家庭应该发挥好作用,为孩子做好心理和物质的全面准备。郭丽亚(2018)认为应该对幼儿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使幼儿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我国学者对国外进行研究以及借鉴如下:美国的幼小衔接认为要加强对社会课程的研究,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日本的幼小衔接关注家庭的作用,强调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交流。苏晓波(2017)对德国的幼小衔接展开研究发现应考虑到儿童的认识阶段,同时也应考虑儿童是否感兴趣。(二)国外相关研究1.关于幼小衔接的理论研究皮亚杰认为个体认知的发展具有阶段性和顺序性的特点,这就说明了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德国的哈克教授指出幼小衔接过程中会出现六个断层,此理论为幼小衔接工作提供了正确指导。为了解决和防止断层,日本将幼儿园和小学教育构建成一个共同体,这种合作有利于解决断层问题,兰俊(2000)提出我们应当借鉴这种做法,注重可持续发展。李岩等(2009)认为“幼小衔接”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所提倡的许多要求是不谋而合的。幼小衔接在统一的系统中完成,系统的各要素也相互联系。我们要用发展和联系的眼光看待幼小衔接,要重视家庭、幼儿园、小学、社区等之间的合作,构建一个全方位立体的研究体系。2.关于幼小衔接过程中的课程设置研究曹书楷(2014)研究发现日本注重课程的衔接的流畅性以及课程实施的同步[14]。崔方方等(2011)研究发现美国强调社会课程标准的连贯性、内容的可延续和可拓展,同时美国的幼儿园通常建立在小学附近。黄人颂(1991)研究发现瑞士日内瓦对于学前和小学的连接更为紧密,将两者设在一个机构中由学校进行统一管理,课程设置也更为紧密。3.对幼小衔接认识的研究科萨罗(2002)将儿童参加幼小衔接的方式视为重点,将幼小衔接构建为人与活动之间相互作用。罗戈夫(2003)认为发展是个体参与社会文化活动,并在活动中不断改变自己。美国研究者Sedal(2010)发现幼儿表现出的不稳定依恋是影响幼小衔接适应的重大因素。美国研究者Laura(2014)发现不同地区以及幼儿园规模会影响研究过程中是否参与幼小衔接活动。这些研究给我们提供了一定的启示。国外学者还总结了四种理论模型,其演变体现了幼小衔接理论模型中的“生态化”倾向。4.关于幼小衔接的实践研究王小英等(2013)发现日本受终身教育影响较大更注重培养学习能力,通过培养学习能力使幼儿更好的去适应小学的学习以及生活,为儿童日后的生活和发展奠定基础。法国出版《学校远景规划与发展政策》帮助孩子发展人际交往能力,迅速适应新环境。英国颁布了一系列政策,重点关注教育质量、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以及为进入小学做准备。(三)研究评述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来幼小衔接一直备受关注,国内外均展开了研究。国外对幼小衔接的研究起步较早,与我国幼儿园与小学的独立教学不同,大多发达国家都采用连贯的教学方式和课程。我国幼小衔接相关研究虽然为幼小衔接工作的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但研究方向较为零散,研究的点大都集中在课程、策略探析、幼小衔接与儿童发展等方面,缺乏创新性。本研究将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策略,以期望有效促进幼小衔接工作。三、研究的内容及可行性分析(一)研究内容本研究以问卷法为主要方式展开调查。通过调查与分析了解到以下几个方面问题:教师对幼小衔接的认识存在偏差;幼小衔接教育过于片面;幼小衔接相关课程少且效果较差;幼小衔接的开展主体单一;园内缺少幼小衔接方面的系统培训;幼、小、家关于幼小衔接缺乏有效沟通。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建议:1.正确认识幼小衔接工作2.优化幼小衔接教育内容、实施全面教育3.合理安排幼小衔接课程4.丰富幼小衔接工作的开展主体5.重视专业队伍建设6.促进家庭、幼儿园、小学互动,增强教育合力。(二)可行性1、所学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知识为开展本题目的研究奠定较好的专业基础;2、系统的资料文献的收集为本题目的撰写提供了较好的基础条件;3、认真学习最新的相关理论,为创新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四、论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难点(一)关键问题1.幼小衔接的生活准备的现状;2.幼小衔接的生活准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3.幼小衔接的生活准备工作的改进建议及对策。(二)难点1.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的文献资料查找;2.问卷数据的收集与统计五、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本文通过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查阅学位论文、期刊杂志以及中外文图书等相关研究成果,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整理与分析之后,使我对幼小衔接的相关理论概念及问题有了更多方面地认识。2.问卷调查法问卷法多用分发等方式发送问卷,按照调查者所问来填写答案,间接获得材料和信息。本研究参考王慧卉的调查问卷,针对幼儿园教师以及家长,分别进行调查,教师发放问卷150份,家长发放问卷100份。3.访谈法访谈法根据受访者的回答收集客观的事实材料,主要调查目的是了解幼儿园教育内容和方式。本研究的访谈对象为幼儿园教师家长,通过访谈对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一定程度的补充。六、论文的进度安排第1周:搜集大量相关资料,选好题并完成开题报告;第2周:在导师指导下进行论文的写作大纲的指定;第3周:在图书馆搜集相关的信息和资料;第4周:围绕论文论点在图书馆等处查找相关外文资料;第5-7周:论文写作全面展开,在导师指导下完成初稿,将初稿提交导师初审;第8-10周:接受指导老师毕业论文的中期检查,了解目前论文所存在的问题;第11-14周:针对中期检查表的问题进行论文修改,提交论文终稿。七、主要参考文献[1]李函威.解码幼小衔接,做好顺利过渡[J].教育家,2022(34):64-65.[2]王代芬,杨燕霞.幼小断层理论视域下幼小衔接的教材路径探究——以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为例[J].林区教学,2022(08):120-124.[3]卢茜茜.奏响学习准备“前奏”三方助力幼小衔接[J].家长,2022(23):177-179.[4]顾云媛.“幼小衔接”实践路径校本化探索[J].小学教学研究,2022(23):92-93+96.[5]尹俊峰.基于幼小衔接的幼儿学习品质培养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2(08):179-181.[6]张晓卉.基于家长视角对幼小衔接现实问题的思考[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2(08):185-187.[7]武敬洁.幼小衔接如何更科学?[J].陕西教育(综合版),2022(Z2):13.[8]叶榕.“双减”背景下幼小衔接的开展策略——以永修县涂埠幼儿园为例[J].教师博览,2022(21):73-74.[9]刘阳.幼小衔接的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J].吉林教育,2022(21):34-36.[10]王立美.幼小衔接与小幼衔接双向转化的问题研究[J].吉林教育,2022(21):40-42.[11]黄冬玲,韦柳莹.“双减”背景下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教育观察,2022,11(21):36-38.[12]栾素蓉,杨坤.“低坡度”幼小衔接教育的校本实践[J].中小学德育,2022(07):34-35.[13]宫宇姣.我国“幼小衔接”中的政府责任问题探析[D].黑龙江大学,2022.[14]赵颖.幼小衔接视域下幼儿园大班体育课程优化策略的实验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22.[15]巩莉.幼小衔接视域下小学新生入学适应性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22.[16]弓梦梦.当前幼小科学衔接政策背景下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初期适应现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22.[17]蒲彩红.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一年级识字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22.[18]牛润婷.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适应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D].宁夏师范学院,2022.[19]苏云迪.幼小衔接背景下大班幼儿学习习惯培养研究[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