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带答案)_第1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带答案)_第2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带答案)_第3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带答案)_第4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综合测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蝉则千转不穷 B.回清倒影C.窥谷忘反 D.略无阙处2.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B.沿溯阻绝哀转久绝C.回清倒影清荣峻茂D.不见曦月隐天蔽日3.下列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春冬之时 B.实是欲界之仙都C.康肃笑而遣之 D.水陆草木之花4.下列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至/于夏水襄陵B.急湍∕甚箭,猛浪∕若奔C.青林/翠竹,四时/俱备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三峡》选自郦道元的《水经注》,《水经注》是我国古代的一部游记名著。B.《答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南朝齐梁时思想家。C.苏轼是宋代文学家,《记承天寺夜游》写于被贬黄州期间。D.《使至塞上》是王维的一首边塞诗,其晚年多写山水诗,成就很高。6.诗文默写。(1)牧人驱犊返,_____。(王绩《野望》)(2)相顾无相识,____。(王绩《野望》)(3)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4)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5)月下飞天镜,____。(李白《渡荆门送别》)(6)晓雾将歇,_____。(陶弘景《答谢中书书》)(7)李白《渡荆门送别》中“____,_____”两句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8)王维《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描绘了古丝绸之路上大漠雄奇壮丽的风光。(9)《记承天寺夜游》中苏轼与友共赏中庭月色,“____,____”两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月光澄碧中竹影斑驳的幽静迷人夜景。(10)落日受到诗人的青睐。王绩在《野望》用“____,____”写山中落日;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用“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写旅途落日。二、阅读品悟阅读《三峡》,完成下列小题。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7.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1)略无阙处()(2)则素湍绿潭()(3)至于夏水襄陵()(4)虽乘奔御风()8.翻译下列句子。(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三峡的山”和“夏季的水”的特点。10.文章最后的渔者歌谣体现了三峡秋景怎样的特点?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与朱元思书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1)负势竞上,互相轩邈()(2)猿则百叫无绝()(3)经纶世务者()(4)在昼犹昏()12.翻译下列句子。(1)负势竞上,互相轩邈。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作者写“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作用是什么?14.选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范石湖①使北淳熙中,范至能使北,孝宗令口奏金主,谓河南乃宋朝陵寝所在,愿反侵地。至能奏曰:“兹事至重,须与宰相商量,臣乞以圣意谕之,议定乃行。”上首肯,既而宰相力以为未可,而圣意坚不回。至能遂自为一书,述圣语。至虏庭,纳之袖中。既跪进国书,伏地不起。时金主乃葛王也,性宽慈,传宣问使人何故不起。至能徐出袖中书,奏曰:“臣来时,大宋皇帝别有圣旨,难载国书,令臣口奏。臣今谨以书述,乞赐圣览。”书既上,殿上观者皆失色。至能犹伏地。再传宣曰:“书词已见,使人可就馆。”至能再拜而退。虏中群臣咸不平议羁留使人而虏主不可。至能将回,又奏曰:“口奏之事,乞于国书中明报,仍先宣示,庶使臣不堕欺罔之罪。”虏主许之。报书云:“口奏之说,殊骇观听,事须审处,邦乃孚休。”既还,上甚嘉其不辱命。由是超擢,以至大用。(选自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注]①范石湖:即范成大(1126—1193),字至能(致能),自号此山居士,又号石湖居士,世称范石湖。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意思。(1)愿反侵地()(2)议定乃行()(3)至能徐出袖中书()(4)虏主许之()16.用“/”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虏中群臣咸不平议羁留使人而虏主不可。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至能遂自为一书,述圣语。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既还,上甚嘉其不辱命。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同样是出使,范成大使北,始终“伏地不起”;唐雎使秦,最终“挺剑而起”。你怎样看待他们的行为?请简要分析。三、写作19.请以“这里,也是我的舞台”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地名、校名和人名;④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蝉则千转不穷 B.回清倒影C.窥谷忘反 D.略无阙处[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通假字的理解能力。通假字,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A项“转”通“啭”;C项“反”通“返”;D项“阙”通“缺”。2.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B.沿溯阻绝哀转久绝C.回清倒影清荣峻茂D.不见曦月隐天蔽日[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实词一词多义这一考点的掌握情况。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A项“自”分别译为“在”“如果”;B项“绝”分别译为“断绝”“消失”;C项“清”分别译为“清波”和“(水)清澈”;D项都译为“太阳”。故选D。3.下列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春冬之时 B.实是欲界之仙都C.康肃笑而遣之 D.水陆草木之花[答案]C[解析][详解]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辨析,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要在平时的文言文学习中经常积累、对比,从而掌握虚词的用法。C项中“之”意思是“代词,他”,其他三项都是“结构助词,的”。4.下列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至/于夏水襄陵B.急湍∕甚箭,猛浪∕若奔C.青林/翠竹,四时/俱备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给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A项划分错误,正确的停顿应为:至于/夏水襄陵。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三峡》选自郦道元的《水经注》,《水经注》是我国古代的一部游记名著。B.《答谢中书书》作者是陶弘景,南朝齐梁时思想家。C.苏轼是宋代文学家,《记承天寺夜游》写于被贬黄州期间。D.《使至塞上》是王维的一首边塞诗,其晚年多写山水诗,成就很高。[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水经注》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地理名著。点睛:文学常识考核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名著导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6.诗文默写。(1)牧人驱犊返,_____。(王绩《野望》)(2)相顾无相识,____。(王绩《野望》)(3)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4)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5)月下飞天镜,____。(李白《渡荆门送别》)(6)晓雾将歇,_____。(陶弘景《答谢中书书》)(7)李白《渡荆门送别》中“____,_____”两句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8)王维《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描绘了古丝绸之路上大漠雄奇壮丽的风光。(9)《记承天寺夜游》中苏轼与友共赏中庭月色,“____,____”两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月光澄碧中竹影斑驳的幽静迷人夜景。(10)落日受到诗人的青睐。王绩在《野望》用“____,____”写山中落日;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用“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写旅途落日。[答案](1).猎马带禽归(2).长歌怀采薇。(3).乱花渐欲迷人眼(4).)晴川历历汉阳树(5).云生结海楼(6).猿鸟乱鸣。(7).山随平野尽,(8).江入大荒流(9).大漠孤烟直,(10).长河落日圆”(11).庭下如积水空明,(12).水中藻、荇交横(13).树树皆秋色,(14).山山唯落晖[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古诗文的能力。此类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古诗文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禽”“薇”“圆”“庭“晖””都是易错字,注意和形似字、同音字的辨析。[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要求学生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学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避免作答时出现错别字。二、阅读品悟阅读《三峡》,完成下列小题。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7.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1)略无阙处()(2)则素湍绿潭()(3)至于夏水襄陵()(4)虽乘奔御风()8.翻译下列句子。(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三峡的山”和“夏季的水”的特点。10.文章最后的渔者歌谣体现了三峡秋景怎样的特点?[答案]7.(1).丝毫(2).白色的(3).升到高处(4).即使8.(1).如果不是在正午和半夜的时候,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2).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9.三峡山的特点是连绵不断、高耸峻拔。夏季江水的特点是江水盛大、水流湍急。10.寂静凄清。[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其中“虽”是“即使”的意思。[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自:如果;曦:日光;素:白色。点睛:翻译语句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具体的方法是:首先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然后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章信息、归纳文章内容的能力。选文中有关的山的描写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可见山之连绵不断,高耸峻拔;描写水的句子有“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可见水势盛大,水流湍急。[10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引用歌谣的作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引用的内容来分析作用即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一句,通过写猿悲凉的叫声,从侧面写出三峡秋季景色的寂静凄清,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长,秋天萧瑟凄清的特点。选自《水经注》作者:郦道元年代:北魏参考译文: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不能通航。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与朱元思书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1)负势竞上,互相轩邈()(2)猿则百叫无绝()(3)经纶世务者()(4)在昼犹昏()12.翻译下列句子。(1)负势竞上,互相轩邈。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作者写“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作用是什么?14.选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1.(1).凭借、依仗(2).停止、消失(3).筹划、治理(4).白天12.(1).(山峦)凭依(高峻的)地势竞相向上,(好像在)相互(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2).(那些)治理社会事务的人,看到(这些优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13.表达出作者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和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表达对朋友婉言相劝);从侧面衬托了山水的奇异之美。14.作者触景生情,自然流露出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隐退的高洁志趣。(意思对即可)[解析][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其中“经纶”意思是“筹划、治理”。[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负:凭借;轩邈:向高处和远处伸展;窥:看;反:通“返”。[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句子作用的分析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相关的语句,分析其作用。作者设想“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来到这里会引发的感受,这样写的目的是作者设想追逐名利、热衷于官场的人看到富春江景色后产生“望峰息心”和“窥谷忘反”的感受,以此烘托出山水的奇异之美,表达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首先要仔细阅读文章,在正确理解字词意思的基础上通译全文,结合写作背景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描写了富春江美丽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热爱和赞美,也表达了作者鄙弃功名利禄、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选自《艺文类聚》作者:吴均年代:南朝梁参考译文:风停了,烟雾都消散尽净,天空和远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我乘着船)随水流漂浮移动,随心所欲,任船所致观赏景物。从富阳到桐庐大约(相距)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水,是天下绝无仅有的。江水都呈青绿色,深深的水流清澈的千丈也能见底。游鱼和细石可以看得清清楚楚,一直看下去,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浪猛似奔马。两岸的高山,都长着耐寒常绿的树,(高山)凭依山势,争着向上,仿佛竞相向高处和远处伸展;(它们)争相比高远,笔直地向上指向(天空),形成了成千成百的山峰。泉水冲激着石头,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相向鸣叫,鸣声谐而动听。(树上的)蝉儿长久不断地鸣唱,(山中的)猿猴也时刻不住地啼叫。像老鹰飞到天上那样追逐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平静下来;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可以见到阳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范石湖①使北淳熙中,范至能使北,孝宗令口奏金主,谓河南乃宋朝陵寝所在,愿反侵地。至能奏曰:“兹事至重,须与宰相商量,臣乞以圣意谕之,议定乃行。”上首肯,既而宰相力以为未可,而圣意坚不回。至能遂自为一书,述圣语。至虏庭,纳之袖中。既跪进国书,伏地不起。时金主乃葛王也,性宽慈,传宣问使人何故不起。至能徐出袖中书,奏曰:“臣来时,大宋皇帝别有圣旨,难载国书,令臣口奏。臣今谨以书述,乞赐圣览。”书既上,殿上观者皆失色。至能犹伏地。再传宣曰:“书词已见,使人可就馆。”至能再拜而退。虏中群臣咸不平议羁留使人而虏主不可。至能将回,又奏曰:“口奏之事,乞于国书中明报,仍先宣示,庶使臣不堕欺罔之罪。”虏主许之。报书云:“口奏之说,殊骇观听,事须审处,邦乃孚休。”既还,上甚嘉其不辱命。由是超擢,以至大用。(选自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注]①范石湖:即范成大(1126—1193),字至能(致能),自号此山居士,又号石湖居士,世称范石湖。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1)愿反侵地()(2)议定乃行()(3)至能徐出袖中书()(4)虏主许之()16.用“/”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虏中群臣咸不平议羁留使人而虏主不可。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至能遂自为一书,述圣语。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既还,上甚嘉其不辱命。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同样是出使,范成大使北,始终“伏地不起”;唐雎使秦,最终“挺剑而起”。你怎样看待他们的行为?请简要分析。[答案]15.(1).通“返”,归还(2).才(3).慢慢地(4).答应、应允16.虏中群臣咸不平/议羁留使人/而虏主不可。17.(1).范至能于是自己写了一封信,把皇上的话写在上面。(2).(范至能)回来以后,皇上对他不辱使命大加赞赏。18.示例:两人都具有勇敢、镇定和自信的性格,都是忠肝义胆(具有爱国情怀),都是英雄,都不辱使命。只是因为时势不同,任务各异,所以采取的方式方法不同而已。[解析]选自《鹤林玉露》作者:罗大经年代:南宋[15题详解]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①句意:希望能把略去的地方归还。反:通“返”,归还;②句意:商议好了我才动身。乃:才。③句意:范成大慢慢从袖子里拿出了国书。徐:慢慢地;④句意:金主答应了他。许:答应。[16题详解]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根据句意来划分。句意:金国的群臣都愤愤不平,议论着扣留范成大,而金主没有允许。故断为:虏中群臣咸不平/议羁留使人/而虏主不可。[17题详解]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①重点词有:为:写。②重点词有:嘉:赞赏。[18题详解]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根据具体内容分析。范成大是冒着欺罔之罪替皇帝传口谕,而唐雎是在国家存亡的危急关头出使秦国的,他们出使时的情况时局不同,任务和目的也不相同,所以采取了不同的方法,但都展示了两个人强烈的爱国情怀,以及勇敢、镇定、不畏强权的性格。参考译文:隆兴年间,范成大出使金国,宋孝宗命令他口头奏请金主。说河南是宋朝埋葬先帝的地方,希望能把侵略的地方归还。范成大上奏说:“这件事很重大,必须与宰相商量,我请求将皇帝的意思一起写在国书中,商议好了我才动身。”皇帝开始答应了,不久宰相坚决认为不可,而皇帝的意思坚决不写。到金国燕山行宫后,范成大秘密地草拟奏章,具体论述接受国书的仪式,把它放入怀中。范成大跪着进献国书,伏在地上不起来。当时金主是葛王,性情宽厚仁慈,问他为什么不起来。范成大慢慢从袖子里拿出了国书,奏说:“我来时,大宋的皇帝另有圣旨,难以写进国书,让我口奏。我现在用书面来讲述,请求金主看一看。”国书呈上,宫殿上的大臣们都失了色。范成大仍然伏地不起。金主再次说:“国书已经看过了,可以到馆驿休息。”范成大拜了两拜退下了。金国的群臣都愤愤不平,议论着扣留范成大,而金主没有允许。范成大将要回去,又奏说:“口奏的事情,在国书中已经很明确,仍要先宣告,希望自己没有欺瞒之罪。”金主答应了他。回信说:“口奏之说,看了听了特别让人震惊,事情必须审慎处理,国家才能信誉美好。”(范成大)回来以后,皇上对他不辱使命大加赞赏。因此重用了他。三、写作19.请以“这里,也是我的舞台”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④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答案]这里,也是我的舞台舞台,不在乎大不大,不在乎有多少人关注,只在乎台上主角的我是否热爱它,是否享受它,是否可以通过它看到最本质的美好。不知是因为快要临近大考,还是怎的,我的心里时常有朵灰色的云在飘来飘去。再加上一次意外,我的脸被大地狠狠地吻了几下,终日带着个有着消毒水味道的蓝色口罩,我整个人快成了忧郁的蓝色。小区旁,依着小河那条柏油大路已基本完工。妈妈见我心情不佳,催我出去走走。我贴着路边走边看,空气清新极了。仰头看天,那迷人的月亮披着一层淡淡的薄纱在空中跳跃着前行。多么美好的舞台啊!我好想在这样的舞台里,大声唱唱歌。在这路上漫步的,不仅我一人,还有些乘着凉意出来的人。不出意外地,人们看着我戴个大口罩,都忍不住看几眼。我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去,回避别人惊奇的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