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模拟试卷(二)(教师版+学生版)
吉林省2024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模拟试卷(二)
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请在下面相应的横线上端正地书写正确答案或填写相应选项。(第1—4题每句1分,第5题按要求赋分)
1.牧人驱犊返,。(王绩《野望》)
2.,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3.刘桢在《赠从弟(其二)》中用冰霜的严酷,集中赞颂松柏能够经严寒而不凋零的诗句是:?。
4.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然览物之情,各有不同。面对奇山幽谷,吴均产生了鄙弃尘俗之念:“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与朱元思书》);漫步西湖边,白居易直接抒发了对早春美景的喜爱之情:___,___(《钱塘湖春行》)。
【答案】(1)猎马带禽归
(2)老骥伏枥
(3)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4)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龟虽寿;钱塘湖春行;与朱元思书;赠从弟(其二)
【解析】此题第一二题,第四题一二空属于直接性默写,注意“禽”“骥"枥”“纶"窥”等词语的书写,第三四题属于间接性默写。从提示语“刘桢在《赠从弟(其二)》中用冰霜的严酷,集中赞颂松柏能够经严寒而不凋零的诗句"可知第三题应填“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__________________,从提示语”漫步西湖边,白居易直接抒发了对早春美景的喜爱之情“可知第四题三四空应填"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__________________,注意”罹“"凝“”堤“等词语的书写。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5.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题目。(7分)
清晨我漫步在山坡谷地,
晨光宣泄着永恒的秘密,
山涧里流倘出一条小溪,
她在歌、在唤、在吐露心曲:
生活并非安逸,
它是思念和希冀。
死亡并非哀歌,
它是失望与憔悴。
智者不在言词,
其秘密在言词背后藏nì。
伟人不在高位,
不屑权位者才配享荣誉。
(节选自纪伯伦《小溪,你说什么》)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1分)
安逸()藏nì()不屑()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2分)
(3)“宣泄"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下面三个义项。请根据诗歌语境,选择恰当的一项()(2分)
A.使积水流出去B.舒散C.泄露
(4)诗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和的修辞手法。(2分)
【答案】(1)yì;匿;xiè(2)流倘;流淌(3)C(4)拟人;排比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同音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拟人;排比
【解析】(1)安逸(yì):安心舒适。藏匿:隐藏起来,不让别人发现。不屑(xiè):表示轻视。注意不要把“匿”写作“泥"等字,“屑”不要读作“肖"的音。
(2)流淌:液体流动。
(3)宣泄:泄露、泄漏。
(4)这里的她指的是小溪,这句话赋予小溪以人的动作、情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在歌、在唤、在吐露心曲”把三个内容相关、句式相似的句子排列在一起,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排比
故答案为:(1)yì;匿;xiè
(2)流倘
流淌
(3)C
(4)拟人
排比
【点评】(1)本题考查汉字字音和字形。给汉字注音,要注意字母的拼写、声调符号及标注位置、多音字的区别等。根据拼音写汉字,要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避免混淆。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对于形似字、同音字、多音字、易错字,要勤于积累,加强记忆。
(2)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字形的能力。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写好每个汉字,注意形声字、形近字、音近字等,还要注意根据语言环境选择合适的字。
(3)本题考查理解词义的能力。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多积累、运用词语,提高自己理解词语的能力。做题时,一定要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义。
(4)本题考查辨析常用修辞手法的能力。学生要掌握常用修辞手法的种类及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常用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偶、对比、反语等,答题时要结合语言环境判断使用的修辞手法
二、阅读(45分)
(一)文言文阅读(15分)
(甲)阅读下面文章,完成6—10题。(10分)
【甲】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乙】方山子传(节选)
苏轼
方山子①,光、黄②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③为人,闾里之侠皆宗④之。稍壮,折节⑤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惜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婴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注释】①方山子;苏轼的老朋友,姓陈名慌(zào),字季常。②光、黄;光州(今河南潢川)、黄州(今湖北黄冈)。③朱家、郭解;都是西汉时的游侠。④宗;尊崇,敬仰。⑤折节;强自克制,改变初衷。⑥矍(jué)然:惊奇注视的样子。
6.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①遂至承天寺
②相与步于中庭
③余告之故
7.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
A.过岐亭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B.适见焉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
C.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亭记》)
D.问余所以至此者所以动心忍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8.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①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②此吾故人陈懂季常也,何为而在此?
9.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10.比较阅读【甲【乙】两文,苏轼和方山子的人生际遇有何不同?他们自我排遣的方式分别是什么?(2分)
【答案】6.于是,就;一同,共同;缘故,原因
7.B
8.①(我)脱了衣服想要睡觉,(只见)月光照入门内,高兴地动身出门。②这是我的老朋友陈季常(或陈慥),为什么在这里
9.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10.苏轼被贬官之后,他选择了寻友、赏景来排解心中的寂寥;方山子有志于用世,却不得赏识任用,仕进无门,于是退隐以明志。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记承天寺夜游;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一词多义;常用文言实词
(乙)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1—12题。(5分)
秋夜山居
[唐]施肩吾
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①织新雪。
秋山野客②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注:①素机:织布机。②野客:离乡在外的游客。
11.诗歌首句中“"一词点明了当时的时令是“秋”。(2分)
12.最后一句中的“衔"字向来为人称道,请说说它好在哪里。(3分)
【答案】11.去雁
12.“衔”字把空中的一轮明月被松梢遮掩的情形描绘得活灵活现。
【知识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体味古诗词曲的意象
【解析】1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这种类型的题目考查的知识点有:体味字词的妙用,描绘诗词情景,感知诗词中的艺术形象,理解诗词中的思想感情,鉴赏表达技巧等方面,学生只要读懂诗词大意,结合作者、写作背景等一般都能解答。
12.本题考查句子赏析。首先要把握诗句大意,然后从遣词、深刻含义、修辞手法、描写角度、写作方法、表达情感、蕴含哲理和启发等方面进行赏析,赏析时一定要扣住主旨,还要结合作者经历和文章的写作背景才能准确把握,这类题相对有点难度。
【点评】1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首句“去雁声遥人语绝"中的“去雁”意思是大雁离开了,只有秋天大雁离开往南方去,春天大雁归回北方,所以“去雁"一词点明了当时的时令是“秋”。
故答案为:去雁
12.本题考查句子赏析。“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意思是“我这山野之人一醉醒来之时,百尺高的老松树正衔着半轮明月;“衔半月”中的“衔"用了拟人手法,将老松比作人,用口衔住新月;野客酒醒之初,仍沉浸在先前喝酒的情绪之中,所以看到松树遮住半边明月,自然而然地感受到松树正”衔“住了一部分明月。
故答案为:“衔"字把空中的一轮明月被松梢遮掩的情形描绘得活灵活现。
(二)现代文阅读(25分)
(甲)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6题。(14分)
漓江情韵
丛维熙
雨霏霏,雾茫茫。雨雾好像是漓江的纱巾,笼罩在它美丽的面颊之上。江里的渔舟、游船以及江边的垂钓者,都成了一个个逗点,在雨雾漓江的诗章中,挑逗着你手中的笔,把大自然中的绝美编织成篇。
我漫步江边,向这一个个黑色标点走去。最近的一个标点圆圆的,像是句号。等我走近了,才看见那是一把雨伞,但伞下空无一人。转身刚要离去。伞下忽然有稚嫩的童音向我问候:“你好——你好——”我顿时愣在那儿了。还没等我醒过神儿来,那细嫩的童声又飞了出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哎呀,他在背诵韩愈描写桂林山水的佳句!我弓下身,寻觅与我开玩笑的伞下顽童。一看吓了一跳,与我逗趣的竟是一只伏在鸟笼里的鹦鹉。鹦鹉见我俯视它,又对我来了一句欢迎词:“要知漓江美,请你登木舟。”我不禁笑出声来,猜想它的主人一定是个十分风趣的摇船人。
于是,我耐心地等待他的出现。终于,在漓江朦胧诗中,又出现了一个标点,那是一个破折号,顺着江心渐渐向江边移动过来。我从木桨击水的声音中悟出,那破折号是一只小舟。我猜想这叶木舟上的摇桨人,一定是这只神奇鹦鹉的主人;这只鹦鹉,是他有意安排在这儿吸引游客的。妙!这个超人的奇思妙想,等于给这首朦胧诗又增添了一个惊叹号。
果然,一叶木舟从雨雾中现身。一个低沉苍劲的男低音传入我的耳中:“你是过江,还是想游漓江?上船来吧!"
上了船,我才看清,他的脸清癯瘦削,身体和那张脸一样瘦削,让我吃惊的是,他竟是个一走一歪的残疾人。我的兴致顿时跌落了下来。他却不知我心态上的变化,依然兴致勃勃地对我说:“看你这身行头,不像是本地的过江人。你想去哪儿看景?不要看我的船小,它可以从漓江摇到桃花江。先生如果有远游的野兴,我还可以送你到阳朔。”
我摇摇头,告诉他昨天我已经乘坐游艇去过那些景区了。
“那么,你登船的意思是……"他不解地望着我。
我只好言明只是想看一看调教鹦鹉读诗的摇船人。仅此而已。
他大声地笑了起来。那朗朗的笑声,惊飞了江边的水鸟,像是标点中的一串黑色省略号,消失在漓江茫茫的雨雾深处。
他告诉我,他先天残疾,一出生就被父母抛在江边,是一对在江上摆船的夫妇把他养大成人的。待收养他的两个老人走后,他不甘心靠吃“社会低保”打发日子,便开始了摇船生涯。有一天,他到鸟市去买鱼鹰,看见这只仅有一条腿的鹦鹉,便把它买了下来。从此,这只鸟儿与他朝夕相伴。
“那韩愈赞美漓江的诗,是你教它的?"我问。
“不是。桂林人都会背诵这两句诗,它听多了,就会学舌了。”
“那么请客人登船的两句话呢?"
“两个残疾之间,心灵相通,我一点拨它也就会了。”说这话时,他似乎十分开心,又爽朗地笑了起来。
我沉默了。我不知这个腿部残疾的摇船人和他那少了一条腿的鸟,在雨雾漓江上苦心经营一天,能有多少收入。我想问问他,但嘴唇像被贴了封条一般,怎么也张不开。我不愿再耽误这个摇船人的宝贵时间,从衣兜里掏出一张五十元的钞票,塞到他的手里,匆匆下船。他从船上跳了下来,急切地对我喊道:“不可以——不可以——老先生,我没为你做什么,不能收你的钱……"
回到江边公寓,隔窗而望,那船那伞已不再是朦胧诗中的标点,阴柔情致的漓江和充满阳刚的人,编织成了漓江一首美丽的人文诗章……
(有改动)
13.文章题为《漓江情韵》,全文写了哪些“情韵”?请分条概括。(3分)
14.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刻画摇船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3分)
15.文中画线的句子“我想问问他,但嘴唇像被贴了封条一般,怎么也张不开"中,为什么“我”想问却又张不开嘴?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4分)
16.最后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4分)
【答案】13.①“我"对漓江美景的喜爱之情。②“我”对摇船人自强自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的敬佩之情。③摇船人买下一条腿的鹦鹉并与之相依相伴、和谐共处的友爱之情。④摆船夫妇收养先天残疾婴儿的养育之情。(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14.①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摇船人的乐观阳刚、热爱生活。②设置悬念。由会背唐诗的鹦鹉引出对鹦鹉主人的好奇,由等待摇船人时的期盼到发现摇船人残疾时的失落,由摇船人的残疾引出摇船人的身世。步步设悬,吸引读者。③欲扬先抑(或:铺垫)。摇船人其貌不扬且有残疾,与“我"想象的差别很大,“我”很失望;摇船人的精神品质却让“我"感动、赞美。④烘托(或:对比、映衬)。用漓江的阴柔情致烘托摇船人的阳刚之美。(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15.①“我”同情摇船人,担心他没有多少收入,真诚地想帮助他,所以想问他。②摇船人阳刚、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让“我"觉得在他面前谈困难和帮助都是多余的,所以张不开嘴。
16.①总结全文,点明中心,升华主题。②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③言虽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无穷的想象空间。
【知识点】文章结尾及其作用;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描写;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13.本题内容概括,做题时可以根据所写的事件运用用分层归并法,首先根据事情的发展顺序确定答题范围,然后根据情节梳理的基本答题公式:人+事+结果的方法,概括时可以根据做题需要删掉不重要的要素。
14.本题考查描写人物的手法,首先要知道人物描写有“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人物描写会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形传神,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展示人物精神面貌,折射出人物所处时代的特点,揭示人物内心等,做题时要通过分析具体的内容得出所用的手法,清楚手法的作用。
15.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原因题一般答案就在上下文中,答题时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前后联系。
16.考查最后一段的作用,难度较小,只要掌握句段的作用答题时结合结构的作用和内容的作用就行。
【点评】1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由原文“阴柔情致的漓江和充满阳刚的人,编织成了漓江一首美丽的人文诗章"可知“情韵”包含很多,包括作者在漓江的所见所闻所感。首先“雨霏霏,雾茫茫"美丽的面颊”“绝美"借景抒情,写出对漓江美景的喜爱;“先天残疾”“把他养大成人"写出漓江人的美,摆船夫妇收养先天残疾婴儿的养育之情;“仅有一条腿的鹦鹉”“朝夕相伴"写出摇船人买下一条腿的鹦鹉并与之相依相伴、和谐共处的友爱之情;“郎朗的笑声”“不甘心"爽朗的笑”“没为你做什么,不能收你的钱"写出摇船人自强自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最后“沉默”“张不开"不愿再耽误”表现“我"对摇船人的敬佩之情。
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人物描写方法的能力。描写人物的方法有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烘托。文章对摇船人的刻画①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摇船人的乐观阳刚、热爱生活。②设置悬念。由会背唐诗的鹦鹉引出对鹦鹉主人的好奇,由等待摇船人时的期盼到发现摇船人残疾时的失落,由摇船人的残疾引出摇船人的身世。步步设悬,吸引读者。③欲扬先抑(或:铺垫)。摇船人其貌不扬且有残疾,与“我”想象的差别很大,“我"很失望;摇船人的精神品质却让“我”感动、赞美。④烘托(或:对比、映衬)。用漓江的阴柔情致烘托摇船人的阳刚之美。
1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要注意题干中“为什么想问"为什么张不开嘴”两个问题,要结合上下文依次进行分析。回答第一个问题,结合上文的内容,抓关键语句“沉默"腿部残疾”“少了一条腿"苦心经营”等,表现“我"同情摇船人,担心他没有多少收入,真诚地想帮助他,所以想问他;回答“张不开嘴”的原因,要结合上下文中摇船人的性格特点进行回答“郎朗的笑声"不甘心”“爽朗的笑"没为你做什么,不能收你的钱”表现摇船人阳刚、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让“我"觉得在他面前谈困难和帮助都是多余的,所以张不开嘴。
16.本题考查散文文段作用的理解。解答时要先熟知最后一段的作用:1、内容上,总结全文,画龙点睛,点明主旨,深化中心,升华主题。文段中“阴柔情致的漓江和充满阳刚的人”是对全文内容的总结,“阴柔情致"充满阳刚”“美丽的人文诗章"表现作者对漓江美景的喜爱和对摇船人自强自立、积极乐观生活态度的敬佩,点明主旨,由“标点”到“人文诗章"是对中心的升华;结构上: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结尾使用省略号,有修辞手法,则意味深长,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
(乙)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1题。(11分)
评语
①那年我上小学三年级。寒假前到学校拿学期成绩单。回家时我和六七个没带书包的好友同行。刚领的成绩单拿在手上,已经被我们折得皱巴巴了。
②“老师给你们什么评语?”阿益问。“还没看,不知道。"包括我,好几个人都这么说。反正不会是什么好话,我心想。
③“来猜我的是什么。”阿益掀开成绩单一角,露出老师的评语的最后一个字:“马"。
④“害群之马?”我说。
⑤“没那么糟!"阿益掀开成绩单。
⑥我刚刚看错了,是“焉”。“心不在焉"的确比“害群之马”好多了。
⑦“你的呢?"他们问。我也翻开一小角,露出评语最后两字:“用功”。“上一个字是‘不’吧!"大家起哄说,“不用功。”
⑧我再翻开一些,看到的字出乎意料,是“又"。聪明又用功?礼貌又用功?乖巧又用功?不管前面是什么,总之,是个好评语。我高兴又害羞,便把成绩单压着,不让同学看。直到走到家门口,才翻开看整句评语:活泼又用功。
⑨活泼,我当之无愧,但实在想不起自己哪里用功了?我上课时玩磁铁、涂鸦……老师看到我们,总是皱着眉头,怎么觉得我用功?难道老师在开玩笑?
⑩整个寒假期间,那句“活泼又用功”的评语,却在脑海中挥之不去,还自动变成歌词,配的是《无敌铁金刚》的旋律。我也就手舞足蹈、心甘情愿地收拾玩心写作业。
开学后,即使成绩单缴回给了老师,那句评语还是经常出现在脑海中。我开始专心上课、写作业,从进步奖领到前五名、前三名的奖状、还参加作文、朗读比赛……
一学期过去了。放暑假的前一天,从老师手中接过成绩单时,也多了些期待。我翻开成绩单内页,右边是交错的“优"和“甲”,左边则是这学期的评语“努力进取”,就在上学期评语“活泼又用功”的旁边。
回家的路上,阿益接过我的成绩单,说:“我这学期的评语跟你上学期的一样!"
“活泼又用功?”我有点惊讶。他挑起一边的眉毛,说:“活泼欠用功啦!"他厌恶我无意的挖苦,丢还我成绩单。
我这才仔细看清楚,原来墨渍下那个“又”字其实是“欠"字。突然,脑海里伴着我整学期旋律变得荒腔走板。
十多年后,我自己当了老师,在给学生写评语时,我用快干墨水工整书写,学生不必透过误解或猜测,就能直接感受善意和鼓励。
学生也把对我的“评语”,写成节日小卡。我仔细读过以后,把它们收集在纪念品盒子里,也收藏在心里。跟我小学三年级的成绩单一起。
17.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两部分内容,请概括。(2分)
①小学三年级时,___;
②十多年后,_________。
18.第⑧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句式?该句反映了我当时和心理。(2分)
19第段画线句富有语言表现力。请选择一点简要分析。(2分)
20本文给我们多方面的启示,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写字端正清楚很重要。B.误会往往能助人进步。
C.经历是一笔人生财富。D.鼓励欣赏会给人力量。
21.本文标题“评语"不可以改为“误读”,请简述理由。(3分)
【答案】17.由于我误读了老师的评语,给了我努力的动力,让我提高了成绩。一学期后,我才突然得知是误读。我当了老师,尽量书写工整,不引起学生误读。并且收到了学生给我的评价。
18.排比;急切;疑惑
19.略
20.B
21.“评语"这个标题也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从内容角度来看,“误读”带有不积极的语言色彩,看似在批评老师的字迹不清。而作者想要表达的是,通过老师的评语让作者获得了鼓励和进步,并在以后的人生中引以为戒,其中也不乏对老师的感谢之情。
【知识点】文章标题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
【解析】17.根据文章故事内容,要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梳理情节,根据主要人物的活动,从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这个方面概括,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本题根据题目中的“按照时间顺序"提示,抓住“小学三年级时”“十多年后”,从“我”与老师之间发生的事情方面来概括事件即可。
18.“聪明又用功?礼貌又用功?乖巧又用功?"三个句子结构、内容、语气相同,所以是排比句式。结合上文具体情节即“我也翻开一小角,露出评语最后两字:‘用功’”“上一个字是‘不’吧!"大家起哄说,‘不用功’。”再根据三个疑问句即可体会此时“我"的心情。
19.本题是赏析句子题,首先要了解句子是描写人物的,根据描写人物四种方法来判断此句属于神态(外貌)描写,再根据具体的情节内容即同学挖苦“我”““活泼欠用功啦!"体会此时同学得意的心态,说明此描写表现了孩子的玩皮活泼的性格,运用“生动”“突出"等评价语评价句子的描写效果。
20.“启示”一般要从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来思考。本题要结合第一题解答的内容了解本文的中心内容,再比较选项内容。显然,本文是写了一个学生误读了老师的评语而有所努力终有进步并对自己今后的事业有良好的影响这样一件事,一切都缘于“误会”,所以本题答案为C。
21.答案思路同上。文章标题是概括文章内容或点明中心的,理解标题的作用,首先了解文章写了什么内容,从文题与文章内容的关系这一点来思考解答。结合第一题的解答即可了解本文写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我”儿时误会老师的评语,二是“我"当教师后注意给学生的评语。“误会”只是指前半内容,没有概括性,而“评语"则概括了两部分的内容。
【点评】理解句子的含意,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建立起“六看”思维模式。所谓“六看”,指句内三看,句外三看。句内三看:一看句子关键词语,二看句子内部结构关系,三看句子本身表达特点。句外三看:一看该句位置特点(或在段首、开头,或在段尾、文末等),二看相邻句,三看段、章的中心。答题时应注意概括抽象的句子具体化,先分析句子本身修饰语的意义,然后抓住文段中解释说明或者论证这些句子的支撑句,探讨其具体含意;生动具体的句子概括化,即把形象生动具体的关键词语作抽象化处理。
(三)名著阅读(5分)
22.阅读下面选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有一个农村少年是在四川参加红军的,我问他为什么参加。他告诉我说,他的父母是贫农,只有四亩田(不到一英亩),不够养活他和两个姊妹。他说,红军到他村子来时,全体农民都欢迎他们,给他们喝热茶,做糖给他们吃。红军剧团演了戏。大家很快活。只有地主逃跑了。分配土地后,他的父母也分到了地。因此他参加穷人的军队时,他们并不难过,反而很高兴。
另一个少年大约十九岁,在湖南当过铁匠学徒,外号叫“铁老虎”。红军到他县里时,他放下风箱、锅盘,不再当学徒了,只穿了一双草鞋、一条裤子就赶紧去参军。为什么?因为他要同那些不让学徒吃饱的师傅打仗,同剥削他的父母的地主打仗。他是为革命打仗,革命要解放穷人。红军对人民很好,不抢不打,不像白军。他拉起裤腿,给我看一条长长的白色伤疤,那是战斗的纪念。
还有一个少年是福建来的,一个是浙江来的,还有几个是江西和四川来的,但是大多数是陕西和甘肃本地人。有的已从少年先锋队“毕业”,虽然看上去还像孩子,却已当了几年红军了。有的参加红军是为了打日本,有两个是为了要逃脱奴役,三个是从国民党军队中逃过来的,但是他们大多数人参加红军“因为红军是革命的军队,打地主和帝国主义”。
(1)这里节选的内容选自《西行漫记》,它的另一个名字是什么?这另一个名字有什么深刻含义?(1分)
(2)从选文可知,少年参加红军的原因有哪些?(2分)
(3)联系作品,在这样动荡的背景下,红军为什么能得民心?(2分)
【答案】(1)《红星照耀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终将取得胜利。
(2)①分得了土地。②为革命打仗,解放穷人。③打日本和帝国主义。
(3)①他们尊重百姓、纪律严明、乐于帮忙。②他们给予农民土地。③他们抗日。
【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经典情节;《红星照耀中国》
【解析】⑴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为《西行漫记》,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所著的纪实文学作品。该作品真实记录了埃德加斯诺自1936年6月至1936年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红星照耀中国"这-题目运用比喻的修辞,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甚至照耀世界。
⑵本题考查筛选信息根据第一段中的“分配土地后,他的父母也分到了地"可得:分到了土地。根据第二段中的“他是为革命打仗,革命要解放穷人"可得:为革命打仗,解放穷人。根据第本段中的“有的参加红军是为了打日本和“因为红军是革命的军队,打地主和帝国主义"可得:打日本和帝国主义。
⑶本题筛选信息。根据第一段中的“分配土地后,他的父母也分到了地和第二段中的“红军对人民很好,不枪不打,不像白军”可得:他们尊重百姓、纪律严明、乐于帮忙。根据第一段中的“分配土地后,他的父母也分到了地"可得:他们给予农民土地。根据第三段中的“有的参加红军是为了打日本”可得:他们抗日。
【点评】⑴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
⑵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⑶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综合性学习与写作(60分)
(一)综合性学习(10分)
23.你们班学了《记承天寺夜游》后,决定开展一次“‘踩’访苏轼的足迹"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连线苏轼】下面列举了我国的一些重点风景名胜区,都与苏轼有关系。请仿照示例,选择你最熟悉的两个景点,写出与之有关的诗文、传说或故事名称。(4分)
①赤壁②永州③承天寺
④黄楼⑤杭州西湖
示例:承天寺——苏轼: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拟写广告】承天寺入围“文化名人苏轼十大旅游名片”的候选名单,请你根据课文中的描写,拟一条广告语以吸引游客。(4分)
(3)【巧联妙对】有人根据本文意蕴,拟写了一副对联,上联已给出,请你对出下联。(2分)
上联:月色懂人心潜窗入户
下联:___
【答案】(1)示例一:杭州西湖——苏轼: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示例二:赤壁一—苏轼:人生如梦,一梅还酚江月。
(2)示例:承载天地之灵气,品味苏轼之底蕴。
(3)谪人共婵娟遣忧排愁
【知识点】创新题型;诗歌对联;拟定标语、宣传语等;记承天寺夜游;名人事迹
【解析】(1)要求学生仔细阅读例句,可得出要求学生选择一处景点,然后写出苏轼所写的有关这处景点的诗文名句即可。如:黄楼——苏轼:朝来白露如细雨,南山不见干寻刹。
(2)拟写标语应注意:一要紧扣主题;二是要注意文字简洁,字数不能太多(标语特点),可以适当使用修辞,一般宜用对偶、比喻、对比等,要注意控制字数,句式整齐,修辞得体。据此可拟写为:走进承天寺,品苏轼文化。
(3)要求学生从对联的特点考虑,一是字数要相等;二是词性相当;三是结构相称;四是节奏相应;五是平仄相谐;六是内容相关。根据“月色懂人心潜窗入户"可拟写下联:闲人赏婵娟步入中庭。
故答案为:(1)示例一:杭州西湖——苏轼: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示例二:赤壁一—苏轼:人生如梦,一梅还酚江月。
(2)示例:承载天地之灵气,品味苏轼之底蕴。
(3)谪人共婵娟遣忧排愁
【点评】(1)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历史文人的积累与理解能力,要求学生在日常读书与写作中,注意多积累,多背诵,这样才能轻松应对此种题型。
(2)本道题考查广告标语的拟写。拟写标语应注意:一要紧扣主题;二是要注意文字简洁,字数不能太多(标语特点),可以适当使用修辞,一般宜用对偶、比喻、对比等,要注意控制字数,句式整齐,修辞得体。
(3)本道题考查对联。需要注意:①上下联的字数要相同;②对联的词性要相同,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③上下联的声调要讲究平仄。
(二)写作(50分)
24.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文题(一)请以“那些幸福的日子”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立意新颖;②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文题(二)处于青春期的我们,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时我们的观点得不到长辈的认可,但我们要主动与长辈沟通,请记录下你的喜好。
请以“没错,我很喜欢"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不少于600字,书写规范工整。(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一)【答案】【参考例文】
那些幸福的日子
记忆中最幸福的事情,就是躺在奶奶怀里,坐在院子里的那棵大树下听蝉鸣,听奶奶讲着古老的神话传说。
奶奶家住在乡下,那里的天是蓝色的,夜晚是宁静的,星空是明亮的,空气是清新的。我住在大城市,天是灰蓝色的,夜晚是繁华的,星空像是蒙上了一层沙,空气中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残疾人移位专用吊索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2024年度合作协议:线上线下融合营销合作合同
- 2024年度物业管理合同:物业安保与服务质量
- 2024年度光伏项目EPC合同包含设计、采购、施工
- 氨吸入剂项目评价分析报告
- 2024年度技术服务担保合同
- 2024年度城市道路标志涂装承包合同
- 2024年度成都物业服务费用结算合同
- 载客电梯用马达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运载工具座椅用儿童安全带市场发展预测和趋势分析
-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章
- 普外科一科一品一特色科室活动方案
- 11.20世界慢阻肺日认识你的肺功能预防控制和消除慢阻肺课件
- 外研版英语2024七年级上册全册单元知识清单(默写版)
- 国开2024年秋《机电控制工程基础》形考任务4答案
- 沂蒙红色文化与沂蒙精神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国开一体化平台01588《西方行政学说》章节自测(1-23)试题及答案
- 航天禁(限)用工艺目录(2021版)-发文稿(公开)
- 2024年极兔速递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TCALC 003-2023 手术室患者人文关怀管理规范
- 收费站冬季安全注意事项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