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五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16讲美苏争锋时空坐标知识主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极格局形成,世界处于“冷战”阴影之中。随着世界各种力量的不断较量、分化和组合,世界格局呈现出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趋势;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线索1两极格局的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两分天下,“冷战”对峙,两极格局形成。线索2多极化趋势的出现: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欧、日本迅速崛起,第三世界登上政治舞台,中国崛起,冲击了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线索3多极化趋势的加强: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欧洲进一步走向联合,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中国国力迅速增强,俄罗斯国力得到恢复,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2.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3.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考纲要求落实主干知识研析考情考向突破核心考点课时作业内容索引落实主干知识一、历史背景1.雅尔塔体制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等国际会议确立了雅尔塔体制,它勾画出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2.美苏同盟关系破裂二战后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剧。3.美苏实力均衡二战后初期美国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而苏联是唯一能与美国相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雅尔塔特别提示“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美苏两国由二战时期的同盟走向对抗,根本原因是国家利益的冲突。二、美苏“冷战”的表现1.序幕:1946年3月,丘吉尔在美国发表“铁幕”演说。2.政治上(1)美国:1947年3月,杜鲁门提出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__________”,成为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2)苏联:1947年9月,苏联、波兰等九国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杜鲁门主义3.经济上(1)美国:1947年6月,美国提出马歇尔计划,利用手段控制西欧。(2)苏联:1949年1月,苏联、保加利亚等六国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旨在建立一个社会主义世界市场。4.军事上(1)美国:1949年,美国、加拿大等12个国家建立了以美国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即 。(2)苏联:1955年,苏联和东欧七国建立了以苏联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即华沙条约组织。经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3)影响: 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疑难问答问:雅尔塔体制就是两极格局吗?为什么?答:不是。雅尔塔体制奠定了二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制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从属于雅尔塔体制。北约和华约三、美苏“冷战”的影响1.导致一些国家分裂(1)德国分裂:1949年,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2)朝鲜分裂:年,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先后建立了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19482.导致国际局势紧张(1)1950~1953年,美国参与朝鲜战争,是二战后以美苏冷战为背景的第一次大规模局部战争。(2)1962年,出现了 事件。(3)1961~1973年,美国在越南发动战争,是二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大规模局部战争。古巴导弹危机概念阐释冷战和“热战”(1)冷战:是一种体制,是美国对苏联建立的经济上封锁、政治上对抗、军事上遏制的整套体制,但其活动不包括战争。(2)“热战”:是针对冷战中的不包括战争而言的,即“热战”是在冷战大环境下采取的军事行动,是冷战的一种扩大。3.积极影响(1)在冷战的大环境下,美苏双方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2)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相互借鉴经验,并用于内部的调整和改革,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3)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兴起运动,逐步发展壮大,第三世界由此崛起。不结盟归纳总结教材断点补遗1.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加勒比海地区发生了一场震惊世界的古巴导弹危机。它是由于1959年美国在意大利和土耳其部署了中程弹道导弹雷神导弹和朱比特导弹引起的。苏联为了扳回战略劣势,而在古巴部署导弹。这是“冷战”期间美苏两大国之间最激烈的一次对抗。这次危机仅仅持续了13天,美苏双方在核弹按钮旁徘徊,使人类空前地接近毁灭的边缘,世界处于千钧一发之际。最后以双方的妥协而告终,其中有不少值得总结和反思的经验教训。2.柏林墙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民主德国”或“东德”)在己方领土上建立环绕西柏林边境的边防系统,目的是阻止民主德国(含首都东柏林)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联邦德国”或“西德”)所属的西柏林之间人员的自由往来。柏林墙始建于1961年8月13日,全长155公里。最初是以铁丝网和砖石为材料的边防围墙,后期加固为由瞭望塔、混凝土墙、开放地带以及反车辆壕沟组成的边防设施。柏林墙是德国分裂的象征,也是“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突破核心考点考点一冷战的起源和发展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对抗以冷战为主要形式的原因(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和苏联势均力敌,战争的结果很难预料。(2)战后军事格局、核武器及其他军事技术的发展导致战争更加具有破坏力,美苏两国都不敢贸然开战。(3)世界人民刚刚经历残酷的世界大战,厌战情绪明显。(4)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和平趋势的增强。2.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关系(1)联系:杜鲁门主义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它标志着美国对外政策已由局部扩张转向全球扩张。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延续和扩大,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它既是冷战政策在经济上的具体表现,又以经济手段为美国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是更隐蔽更精巧的杜鲁门主义。(2)实质: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力量,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确立和巩固美国的霸权地位。(3)区别:杜鲁门主义表现为公开、赤祼祼地反共反苏,而马歇尔计划则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西欧,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共反苏。直通高考·
学会审选择题(2016·课标全国Ⅰ,35)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复兴计划,并敦促欧洲方面首先拟定一项联合性质的计划,要求该计划即使不能得到所有欧洲国家的同意,也应征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马歇尔计划体现出来的美国对欧政策A.有利于煤钢联营的建立B.促成了欧美平等伙伴关系C.导致欧洲出现对峙D.成为德国分裂的根源弄清题意题干材料的主要内容是美国提出马歇尔计划时敦促欧洲联合。相关知识点是马歇尔计划和欧共体的建立。要求解答的问题是美国的这一政策对欧洲走向联合有何影响。技巧运用先排除干扰选项,再辨析疑难选项。联系所学知识,马歇尔计划实施时,西欧是受制于美国的,欧美不是平等伙伴关系,排除B项。美苏冷战,分区占领德国,造成了德国分裂,排除D项。难点辨析本题C项有较大迷惑性。题干材料中“征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考生据此可能判断此政策会导致欧洲国家的意见分歧,进而出现西欧与东欧国家的对峙。其实,二战后结束不久,欧洲就出现了两大阵营对垒。题干材料中的政策主要针对西欧国家而言,故排除C项。答案正解选A项。煤钢联营建立于1951年,西欧六国把煤、钢等战略物资捆绑在一起,这符合马歇尔计划“欧洲一部分国家联合”的意图,A项正确。命题材料源1.冷战的起源在欧洲和亚洲,战后领土划分反映了战后严峻的现实和苏联、美国间的新裂痕。……苏联接管了德国东部地区,美国、英国和法国占领了德国的西部地区。处于苏联控制区内的首都柏林继续由四大国控制。……到20世纪40年代末,战后的领土安排造成了德国的分裂。正如丘吉尔在1946年所说的那样,“一条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发现问题材料反映出二战后美苏的国家利益之争是导致冷战的根源。命题角度冷战的开端与成因;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特征。2.二战后初期的美苏关系及美欧关系与苏联关系的破裂始于1947年(1950年之后进一步加剧),它在塑造美国对欧洲安全承诺的性质和范畴上发挥了关键性作用。……1944~1951年间,美国与其他先进的工业化民主国家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建设。战后秩序的制度化因之在范围上大大超过了以往,涵盖战后联盟间的经济稳定、贸易、金融、货币和政治、安全等关系。——[美]约翰·伊肯伯里《大战胜利之后》发现问题材料反映出美苏的敌对促进了西欧与美国的紧密合作。命题角度二战后初期的美苏及美欧关系;冷战对美欧关系的影响。考点二两极格局1.两极对峙格局的特点(1)阵线分明:美苏及其盟国互相争夺和对抗,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2)主导力量: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着主导作用。(3)斗争方式: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4)体现矛盾:体现着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其内部也有分歧和矛盾,但最终仍要服从美、苏战略利益的大局。(5)对峙地区:欧洲是美苏双方最重要的争夺地区;亚洲是各自势力范围的交界地区。2.雅尔塔体制、两极格局及冷战之间的关系(1)雅尔塔体制的建立是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即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2)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制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从属于雅尔塔体制。(3)雅尔塔体制下两极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冷战,冷战的加剧又促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4)两极格局的瓦解,意味着冷战局面的结束和雅尔塔体制的瓦解。要求:依据史料,说明冷战时期国际关系格局凸显的主要特点。史料冷战时期,全球政治成为两极化的,世界被分裂成三个部分。一个是由美国领导的最富有的社会集团,同一个与苏联联合和受它领导的略贫穷一些的集团展开了竞争。这是一个无所不在的意识形态的、政治的、经济的,有时是军事的竞争。许多这样的冲突发生在这两个阵营以外的由下述国家组成的第三世界里:它们常常是比较贫穷的、缺少政治稳定性的、新近独立的、宣称是不结盟的。——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论证: 史由证来答案答案世界被分成三大部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以苏联为首的东欧国家、第三世界;美苏大国主导;两极全面对抗;第三世界局部冲突不断。命题材料源1.冷战时期的军事对抗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如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发现问题冷战时期的军事对峙有双重影响。命题角度如何评价冷战时期的军事对峙;两极格局的影响。2.美苏冷战格局下的欧亚战略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冷战风云》发现问题材料反映出美苏冷战的特点,即对抗与缓和交替;冷战和“热战”并存。命题角度如何认识美苏冷战的特点;美苏冷战格局中的欧亚战略的不同。研析考情考向全国卷5年考题统计时间题号时间题号2017全国Ⅰ,342016全国Ⅰ,35全国Ⅱ,35已考视角1.命题点:西方的遏制政策与苏联经济的发展(2017·课标全国Ⅰ,34)右图是苏联时期的一幅漫画《又是斯大林格勒》。该漫画表明A.外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彻底失败B.苏联在帝国主义包围中仍实现工业化C.二战期间苏联经济建设并未停滞D.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123答案√解析解析漫画《又是斯大林格勒》的寓意是:斯大林格勒曾经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要战役发生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座被毁的城市得以重建,引起西方国家的恐慌,说明了西方国家的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故D项正确。A项错在“苏俄”;20世纪30年代苏联通过两个五年计划已经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故排除B项;C项与漫画反映的时间信息不符。1232.命题点:爵士乐巡演中的美苏争夺因素(2016·课标全国Ⅱ,35)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一位著名黑人爵士乐演唱家,在美国新闻署的资助和安排下,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赢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他的演唱知道了美国。美国政府机构支持该演唱家海外巡演的主要目的是A.争取国内黑人选民支持B.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C.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D.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答案解析√123解析材料信息“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赢得了大量歌迷”说明不是为了争取国内黑人选民的支持,故A项错误;材料“在美国新闻署的资助和安排下……很多人通过他的演唱知道了美国”说明其目的重在宣传美国,而不是为了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故B项错误;材料时间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不结盟运动是在1961年兴起,且包括亚非拉三大洲的国家,故C项错误;当时美苏处于冷战对峙状态下,美国的宣传是为了让更多人知道美国,实际是借助文化手段与苏联在世界范围内争夺所谓的“中间地带”,故D项正确。1233.命题点:外交官报告对美苏冷战局势形成的影响(2016·江苏单科,23)1946年,美国和苏联两国外交官向各自政府提交了研究报告,对政府的外交政策以及两国间的“冷战”产生了影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美国驻苏大使馆代办凯南向美国政府提交了8000字的“长电报”。电文中认为,克里姆林宫对世界事务的认知根源于苏联传统的不安全感。为了求得安全,他们从未考虑与对手达成妥协,而是要将对手置于死地。凯南还将苏联描绘为一个专制传统早已与意识形态强制相整合的国家,因而它认为外部世界是敌对的。美国必须把对付苏联放在美国对外政策的首位。——摘编自周建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基本逻辑》等123材料二苏联驻美大使诺维科夫写了一篇名为《战后美国的外交政策》的报告。报告认为,战后美国争霸世界的动因是垄断资本的帝国主义扩张。美国利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其竞争对手被削弱的时机,其资本已渗透到世界的许多国家,加强了在世界的经济地位。美国正在从国外和国内两个方向,集中反动力量对苏联进行包围。美国已成为苏联的对手。美国正运用着资本和军事这两种武器妄图达到其称霸世界的目的。——摘编自刘子奎《二十世纪东西方关系》123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凯南“长电报”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长电报”中提到的美苏已由战时盟友变为“对手”这一变化产生的原因。答案内容:苏联的外交政策根源于其文化传统;苏联外交具有不妥协的特点;苏联是美国最主要的对手。原因: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的对立;国家利益的冲突;美苏成为最强大的国家。答案解析123解析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苏联传统的不安全感”“从未考虑与对手达成妥协”“把对付苏联放在美国对外政策的首位”的信息概括;第二小问,依据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从意识形态、国家利益、社会制度等角度分析。123(2)据材料二,概括诺维科夫报告的主要内容。答案内容:美国加强对世界各地的经济渗透;美国企图全方位包围苏联;美国的战略目标是称霸世界。解析依据材料二中“其资本已渗透到世界的许多国家”“集中反动力量对苏联进行包围”“达到其称霸世界的目的”的信息归纳。答案解析123(3)据上述材料,归纳凯南“长电报”和诺维科夫报告核心内容的共同之处,指出这两个报告形成各自认识的依据。答案共同之处:美苏必然走向对抗;夸大对手的威胁。依据:“长电报”:苏联的专制传统和意识形态。诺维科夫报告:美国的帝国主义本质。解析第一小问,依据美国称霸世界的目的以及结果来回答“共同之处”;第二小问,“凯南的‘长电报’”依据材料一中“苏联传统的不安全感”以及美苏意识形态的不同来回答,“诺维科夫报告”依据材料二中美国称霸世界的目的,从美国国家性质角度分析回答。答案解析123待考视角1.命题点:二战后世界形势与国际格局的变化(2017·广东七校联合体高三第三次联考,35)二战后期,英国首相丘吉尔和苏联领导人斯大林曾在某次国际会议上划分了对某些国家的战后控制权。此表透露的正确信息是1234567
罗马尼亚希腊南斯拉夫匈牙利保加利亚苏联90%10%50%50%75%英国10%90%50%50%25%A.苏联与英国企图避开美国瓜分东欧B.冷战事实上在二战后期已经开始C.苏联与英国势力相当D.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色彩答案解析1234567√解析希腊不是东欧国家,故A项错误;据材料可知英国和苏联划分势力范围,不涉及双方冷战,故B项错误;苏联与英国势力相当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C项错误;据材料可知英国和苏联划分对某些欧洲国家的战后控制权,践踏了这些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色彩,故D项正确。2.命题点:“冷战”对欧洲的影响(2017·全国卷高考模拟调研三,34)1947年苏联谴责美国某政策时说,“(它)真正目的是要把欧洲分裂成两个国家集团,为某些谋求霸权的强国的利益,利用一些欧洲国家去反对另一些欧洲国家。”这说明此政策A.引发了美苏两国军事冲突B.迫使苏联与美国争夺霸权C.导致欧洲走向了分裂对抗D.使欧洲划分成了两大阵营答案解析√1234567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此政策是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是美苏冷战的表现,两国之间没有发生直接的军事冲突,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苏联对这一政策的反应,故B项错误;美国实施的马歇尔计划“利用一些欧洲国家去反对另一些欧洲国家”,导致欧洲走向了分裂对抗,故C项正确;在马歇尔计划之前,欧洲已经划分成了两大阵营,故D项错误。12345673.命题点:高科技与美苏“冷战”(2017·重庆八中高考适应性月考八,34)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消息传出,在美国引起轩然大波,主流媒体普遍将这一事件作为“紧急突发事件”进行报道,并且认为“美国遭受了一次重大挫折”。这表明A.苏联科技水平已超越美国B.意识形态决定科技的发展C.苏联国内不重视空间技术D.美苏争霸已进入新的领域答案解析√1234567解析材料只是说明苏联空间科技的发达,但不能说明美苏两国科技实力具有高下之分,故A项错误;材料中苏联空间科技的发展与意识形态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说明苏联空间技术发达,表明苏联重视空间技术,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苏联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消息传出,在美国引起轩然大波”“美国遭受了一次重大挫折”可知,美苏争霸已进入新的领域,故D项正确。12345674.命题点:“冷战”时期美国战略的调整(2018·河南高考诊断B卷,35)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奉行“两场半战争”的战略,即能够同时应付与苏联、中国外加另一个国家的重大战争,到70年代尼克松时期调整为“一场半战争”。美国做出这一战略调整的主要原因是A.美国霸权地位不复存在B.苏联军事实力迅速崛起C.美国军事实力严重衰退D.美国综合实力相对下降1234567答案解析√1234567解析20世纪70年代,世界国际形势为美苏两极对峙时期,美国依然属于霸主,故A项错误;70年代苏联军事实力迅速崛起,改变美苏争霸态势,但这是美国做出战略调整的外因,并非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70年代美国军事实力并未严重衰退,只是相对苏联有所衰弱,故C项错误;70年代美国面临经济“滞胀”,西欧、日本的经济崛起,苏联的军备竞赛,美国综合实力相对下降,这种情况下美国进行战略收缩,改善同中国的关系,因而出现材料中“两场半战争”的战略调整为“一场半战争”,故D项正确。5.命题点:朝鲜战争期间的美苏关系(2017·黑龙江哈三中三模,35)朝鲜战争期间,苏联空军先后出动了12个空军师,直接与美国空军空战1872次,共击落1097架美国飞机;派出高射炮兵进入朝鲜作战,共击落212架敌机。对此华盛顿与莫斯科达成默契,共同保守苏联空军参战的秘密。这种默契A.体现苏攻美守的态势B.旨在维护各自的国家利益C.说明美苏冷战的缓和D.推动朝鲜问题的和平解决答案解析√1234567解析材料主要说明了苏联空军的战果,未涉及美国空军,不能体现苏攻美守的态势,且与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据材料“对此华盛顿与莫斯科达成默契,共同保守苏联空军参战的秘密”可知美苏双方旨在维护各自的国家利益,故B项正确;材料中美苏呈现战争态势,与美苏冷战的缓和不符,故C项错误;美苏的默契是出于维护各自的国家利益,对战争中的朝鲜而言并不能说是推动朝鲜问题的和平解决,故D项错误。12345676.命题点:美苏“冷战”对峙中的合作(2017·宁德二模,35)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苏在核军备控制领域达成了包括《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1963)、《防止核扩散条约》(1968)以及《美苏第一阶段限制战略武器协议》(1972)等重要协议。这主要反映了A.古巴导弹危机对美苏关系的影响B.苏联最终确立了超级大国地位C.美苏放弃核威慑以维持均势局面D.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成为主流答案解析√1234567解析二战结束后苏联已经确立了超级大国的地位,故B项错误;美苏达成战略武器的协议,本身是建立在美苏以核威慑维持均势的基础之上的,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到多极化趋势,故D项错误。12345677.命题点:美苏“冷战”对峙中的紧张与缓和(2017·河南天一大联考高三阶段性测试五B卷,34)“当柏林墙竖立之后,华盛顿感到‘舒了口气’。虽然肯尼迪公开谴责这是对边界的野蛮封锁,但‘实际上认为柏林墙是结束柏林危机的转折点’。”这是因为“柏林墙”的修建A.减少了美苏直接冲突的可能B.遏制了苏联势力进一步扩张C.便利了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D.为美国组建北约提供了借口答案解析√1234567解析“柏林墙”的修建作为缓冲,减少了美苏直接冲突的可能,故A项正确;“柏林墙”不能遏制苏联势力在其他地区的进一步扩张,故B项错误;马歇尔计划于1951年结束,而柏林墙开始修建于1961年,此时马歇尔计划早已结束,故C项错误;1949年北约建立,故D项错误。1234567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2018·河南高考诊断A卷,35)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提出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这一指导思想A.推动了美国战略重心的转移B.重申了美国对外政策理论C.加速了美苏冷战格局的扩展D.巩固了欧美平等伙伴关系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二战结束后美国的战略重心是争夺世界霸权,遏制共产主义是实现美国世界霸权的重要手段,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战后美苏在意识形态上的对立,推动了战后美苏冷战格局的形成,故C项正确;战后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二战期间欧洲普遍衰落,欧美之间的关系不平等,故D项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2.1946年底,欧洲遭遇严寒,经济面临崩溃。次年6月,美国国务卿指出:“必须考虑给(欧洲)以额外的、大量的和无偿的援助。”该援助A.直接推动东欧经济发展B.为美国控制西欧铺平道路C.标志着冷战的正式开始D.为欧洲统一奠定政治基础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解析据“必须考虑给(欧洲)以额外的、大量的和无偿的援助”可以判断为马歇尔计划,东欧不在此计划之列,故A项错误;马歇尔计划的实质是通过对西欧的援助,控制西欧的经济乃至政治,实现美国称霸的目的,故B项正确;冷战开始的标志是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12345678910111213143.(2017·青岛二模,35)下图是1947年苏联某杂志刊载的《美国最新式战车》漫画,图中俄文“3AEM”意为“财政贷款”。该漫画A.说明了作者站在美国人立场上谋求世界霸权B.反映了冷战初期大国经济对抗和意识形态之争C.体现了战后苏联加入欧洲的联合D.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根据材料漫画不难看出,作者是站在反美而非美国的立场上,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1947年”的时间信息和“财政贷款”的字眼,可以推知漫画讲的是美国在战后推行的意识形态色彩极强的马歇尔计划,故B项正确;根据史实可知,苏联在战后并没有加入欧洲的联合,故C项错误;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于1955年以苏联为首的华约组织的成立,而非材料中1947年的马歇尔计划,故D项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4.(2017·安徽皖南八校高三第三次联考,35)1947年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时,要求欧洲各受援国必须以政府项目的形式签约和履行。这一规定A.反映了美国的霸权意识 B.加剧了欧洲各国的矛盾C.推动了各国国有化发展 D.旨在遏制苏联势力扩张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解析国有化与材料中“必须以政府项目的形式”相符,故C项正确。5.下图是赫鲁晓夫拥抱肯尼迪的漫画,下面的小人物是卡斯特罗。这一事件说明A.大国之间的博弈就此消失 B.紧张的国际局势得以缓解C.美苏超级大国影响力削弱 D.苏联争霸的优势明显体现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通过图中的三个人物,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美国总统肯尼迪、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可以判断题中所指的事件是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古巴导弹危机是大国之间的博弈,并且古巴导弹危机的结束也不能表明大国之间的博弈就此消失,故A项错误;古巴导弹危机是以苏联最终从古巴撤走导弹而结束,苏联的妥协使紧张的国际局势得以缓解,故B项正确;美苏超级大国影响力并没有削弱,故C项错误;古巴导弹危机以苏联的妥协而告结束,表明当时的战略优势在美国一方,故D项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6.(2017·玉林、柳州二模,35)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不久,日本在美国的默许下秘密派出了扫雷部队,这是日本在二战以后第一次派兵出国。这说明日本A.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B.二战罪责得以逃脱C.试图挑战美国霸权D.充当美国军事工具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是在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崛起时期,故A项错误;材料中日本派兵出国逃脱不掉二战罪责,故B项错误;日本挑战美国霸权是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发展之后,故C项错误;二战后日本受美国控制,成为美国控制亚太地区的工具,故D项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7.(2018·银川一模,35)古巴导弹危机期间,肯尼迪和赫鲁晓夫信件来往就达25件,另外还有其他秘密渠道交流,两国最终就古巴导弹问题达成谅解。这说明了美苏两国A.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B.通过对峙展示各自实力C.各自的势力范围不同D.对峙中蕴含对话的趋势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古巴导弹危机期间,美苏两国最终就古巴导弹问题达成谅解,A项与题意不符,故A项错误;美苏两国对峙的目的是遏制对方争夺世界霸权,而不是展示各自实力,故B项错误;古巴导弹危机体现美苏两国在美洲地区的争夺,故C项错误;古巴导弹危机体现美苏两国对峙,但最终两者通过信件来往达成谅解说明在对峙中蕴含对话的趋势,故D项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8.(2018·玉林、贵港一模,34)下表反映了二战后美国与欧洲之间贸易“经常项目”(商品和劳务项目)的变化情况。这一现象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时间1946年1947年美国顺差77.79亿美元59.22亿美元A.与杜鲁门主义的援助有关
B.催生了欧洲复兴计划出台C.使欧洲清偿能力日渐增强
D.有利于美国扩大欧洲市场√解析材料反映出美国经常项目顺差由1946年到1947年有所下降,可知美国顺差下降的原因是欧洲实力衰弱,缺少购买力,不利于美国扩大欧洲市场,故美国制定了扶植欧洲的马歇尔计划,以恢复与发展欧洲市场,提升购买能力,故B项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苏联从提出西柏林撤军要求,到在东柏林筑起柏林墙,体现了苏联在东德的控制力加强,故A项正确;题干只涉及苏联一方的行为,不能说明两极格局态势,故B项错误;柏林墙的修建能体现冷战的加剧,但与题干主题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涉及第三次“柏林危机”,是美苏冷战的表现,而柏林危机最终使德国分裂,无法体现美国对西欧的控制,故D项错误。9.(2017·内江五模,34)1961年,第三次“柏林危机”出现:苏联重新提出西柏林撤军要求,事件以苏联在东柏林筑起柏林墙作结。这体现了A.苏联对东欧的控制加强 B.两极格局的态势C.冷战的紧张情形 D.美国对西欧的控制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10.(2018·深圳一模,35)1963年,为避免误解或相互矛盾的信息造成“战略迷雾”,一条连通白宫和克里姆林宫的“危机控制直拨通讯线路”投入使用。这条热线A.导致中苏关系的进一步恶化B.有利于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C.改变了美苏两极对峙的格局D.体现出核危机笼罩下的一种相对平衡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苏联的霸权政策导致中苏关系的进一步恶化,与材料中“白宫和克里姆林宫”“为避免误解或相互矛盾”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联合国,故B项错误;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苏联的解体,两极格局瓦解,与材料中“1963年”不符,故C项错误;在长期的“冷战”过程中,美苏两国没有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与材料中“1963年,为避免误解或相互矛盾”相符,故D项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1.(2018·石家庄一模,34)1971年,美国有学者指出:“外交已开始付出红利,苏联因怕美国与中共过分亲善,愿意在反弹道导弹条约的坚定立场上让步。”其背景是A.尼克松主义推行B.苏联在争霸中处于守势C.欧洲联盟的建立D.中苏关系实现了正常化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1971年,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尼克松主义推行,实行战略收缩,材料反映出美国与中国改善关系对抗苏联,故A项正确,B项错误;欧洲联盟建立于1993年,不符合材料时间限制,故C项错误;中苏关系正常化的实现发生在1979年中美建交后,故D项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2.(2017·肇庆二模,35)“二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由盟友成为对手;到了80年代之后又谋求合作,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世界多极化的发展B.经济全球化的推动C.两国意识形态的矛盾D.两国国家利益的需要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世界多极化有力地冲击着美苏两极格局,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两者走向合作,但不能成为二者合作的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经济全球化是一种发展趋势,可以成为双方合作的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两国间的意识形态尖锐对立,是成为对手的主要原因,不能成为双方合作的理由,故C项错误;美苏间合作也好,对立也罢,都是出于自身利益而作的政策调整,国家利益是外交的根本出发点,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3.(2017·天津河北区二模,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战后初期,随着美苏冷战的愈演愈烈,一向被美国政府视为“边远地区”的东亚也逐渐被纳入冷战体制,成为美苏较量的重要战场。美国总统杜鲁门宣称:“我们必须完全控制日本和太平洋;必须复兴中国,在那里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在朝鲜我们也应当这样做。”这实际上确立了二战后初期美国东亚政策的基调。——赵学功《冷战时期美国东亚政策的演变》1234567891011121314材料二侵越战争表明美国的全球干涉政策走到了极点,也使美国陷入内外交困的境地,给美国的政治、经济、军事以及国际地位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影响。在国内,通货膨胀加剧,反战运动不断高涨,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整个国家处于分裂的边缘。在越南,虽有装备精良的50万美军,但仍取胜无望。由于深陷越战泥潭,美国与苏联和盟国的力量对比正在发生不利于美国的变化。……1970年2月18日,尼克松向国会提交了关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外交政策的长篇报告,强调:“美国将参加各盟国和朋友的防务和发展活动,但是美国不能而且也不会制定全部方案,拟定全部计划,执行全部决定,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赵学功《冷战时期美国东亚政策的演变》1234567891011121314材料三1953年1月,艾森豪威尔出任新一届美国总统,出于从遏制共产主义发展的战略出发,美国政府决定进一步密切美台关系……1955年1月28日,美国策动新西兰出面,在联合国安理会提出讨论台湾海峡(金门、马祖等沿海岛屿)“停火问题”,目的是使台湾问题国际化。2月14日,蒋介石答中外记者时说:“在四千余年的中国历史上,虽间有卖国贼勾结敌寇叛乱之事,但中华民族不久终归于一统。……”——邓小河《蒋介石三次抗拒美国图谋分裂中国内幕》12345678910111213141234567891011121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自愿离婚协议书2024年度版:北京地区使用
- 《阻碍中国当前科技》课件
- 《中国粮油市场分析》课件
- 2024年度物流公司品牌宣传视频制作合同3篇
- 《防雷接地基础知识》课件
- 课件的类型教学课件
- 中班礼仪教学课件
- 食品购销合同
- 《报告请示批复写作》课件
- 优翼课件回延安
- 主副食品质量验收参考标准
- 班主任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 SCR反应中NOx吸附的原位红外数据分析总结
- 线路检测报告
- Unit6UnderstandingideasLongjiRiceTerraces公开课赛课课件-高中英语
- 工程变更管理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
- 收费站冬季安全注意事项
- 行政执法有关知识讲座
- 房建施工测量培训课件
- 《领导者的沟通技巧》课件
- 【公开课】Unit+1Reading+for+writing+课件-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