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中国近代史
时限: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新中国成立
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一个主题:民族独立、国家富强
两对主要矛盾:
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
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矛盾
两个阶段: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
两条线索:外国资本主义侵华史
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史
封建君主专制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落后的自然经济财政拮据完成了工业革命号称“世界工厂”装备陈旧,国防废弛船坚炮利闭关自守,愚昧无知殖民扩张封建统治危机四伏资本主义迅速崛起鸦片战争前中英基本情况对比(1640-1840年)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综合中国英国
一、外国资本主义侵华史一、外国资本主义侵华史(一)鸦片战争根本原因:英国在工业革命完成后,为了(),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直接原因:为(),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引起了中国的()英国政府决定借端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发动者:英国,强签《南京条约》时间:1840年6月——1842年8月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资料扭转贸易逆差虎门销烟(二)、第二次鸦片战争根本原因:鸦片战争以后,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发动者:英国、法国,强签《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时间:1856年——1860年,一度占领北京(三)甲午中日战争根本原因:明治维新后的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对外侵略扩张野心膨胀,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大陆政策经过:1894年7月——1895年4月黄海海战中,英勇牺牲中,舰队全军覆没。结果签订《马关条约》。(四)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根本原因:列强为了进一步侵略和瓜分中国直接原因:借口镇压()发动者:英、美、俄、日、法、德、意、奥时间:1900年6月——1901年9月结果: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强签《辛丑条约》邓世昌威海卫之战义和团运动5.日本大举侵略中国1931年制造九一八事变,占领东北
1932年制造一二八事变1935年制造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1937制造七七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937制造八一三事变南京大屠杀、潘家峪惨案、七三一细菌战二、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及危害(重点)1、《南京条约》:割地、赔款、开口、商税2、《天津条约》:一种人、两种船、三种权、十口岸3、《北京条约》:承认天津割地800万4、《马关条约》:台澎免税二亿两,沙重苏杭开工厂5.《辛丑条约》:巨额赔款关盐抵,使馆炮台驻要地,惩办官民外务部《中英南京条约》2.赔款2100万元1.割香港岛给英国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4.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
增加了人民的负担有利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输出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天津条约》主要内容:外国公使进驻北京(一种人)外国军舰、商船可在长江口岸航行(两种船)外国人可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三种权)增开10处通商口岸赔偿英法巨额白银一、二、三、十《北京条约》主要内容: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给英国;对英、法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马关条约》主要内容:割地: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赔款:2亿两白银开四口:沙市、重庆、苏州、杭州设厂: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割赔开设1.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9.8亿两2.在东交民巷设使馆界,各国派兵保护,禁止中国人居住3.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的要地4.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组织5.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辛丑条约》的内容《辛丑条约》的危害列强通过外交途径加强对清政府的控制加重了人民的负担,税收受列强控制列强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京津地区置于列强控制之下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洋人的朝廷”)内容影响赔款设使馆界拆炮台惩反帝官民设外务部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三、列强侵华战争对中国的影响(重点)1、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屈辱和深重的灾难。从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开始沦为国家。2.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大片领土,主权受到更加严重的侵害。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中国的程度加深了。封建国家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外反动势力半殖民地半封建化3.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新通商口岸的开辟,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拓展了列强对华的途径,严重阻碍了中国的发展。在《马关条约》的刺激下,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掀起的狂潮。中国社会了。巨额赔款中国内地资本输出民族资本主义“势力范围”瓜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4.《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又一个不平等条约。列强除了穷凶极恶地对中国敲诈勒索外,还迫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清廷堕落为。《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中国的工具“洋人的朝廷”完全沦为四、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一)农民阶级的抗争与探索——太平天国运动背景: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的和空前激化。经过:初步建立政权正式建立政权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革命纲领:性质:反侵略反封建的农民革命战争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永安建制定都天京天京变乱天京陷落《天朝田亩制度》A.承担双重革命任务(反封建反侵略)B.农民战争最高峰(建国纲领是体现)C.提出了第一个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即《资政新篇》)新特点难点解析:《天》代表了农民阶级的愿望,《资》代表了中国的发展方向,两者都没能实现。因为前者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的思想,在当时的条件下,无法调动农民的劳动积极性,是空想,无法实现。后者没有反映农民当时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而且缺乏必要的社会条件,再加上当时紧迫的形势,也无法实现。(二)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
——义和团运动背景: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随着的加深,义和团运动兴起,打着“”旗号,在京津地区形成高潮。意义: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企图,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局限性:混淆外来侵略与外来文明的区别,盲目排外,愚昧迷信性质:是一场以农民为主体的反帝爱国运动民族危机扶清灭洋(三)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高潮——辛亥革命背景与条件:1、《辛丑条约》签订以后,清政府变成“洋人的朝廷”,推翻清朝统治成为大势所趋2、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改革客观上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条件3、经济和阶级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4、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5.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革命政党的建立6.军事和群众条件: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黄花岗起义最壮烈),并深入新军中做了扎实的宣传组织工作7、有利时机:保路风潮经过:爆发: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义高潮: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以五色旗为国旗。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结果: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意义:课本第65页第二段局限: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也没有根本改变。友情提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和意义、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之处是本课重点(四)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1.五四运动根本原因: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导致阶级矛盾激化直接原因: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外交失败性质: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最能体现其性质的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意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因为在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五四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本课重点)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组织基础: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外部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成立:1921年7月,决定党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意义: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1.工人阶级队伍壮大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新”型的政党?
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奋斗目标—共产主义
代表的利益—广大人民的利益
政党性质—工人阶级政党新3.幼年时期的中国共产党(1)领导工人运动,掀起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2)与国民党实现第一次合作,掀起国民革命运动(3)开始单独探索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4)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认识:由于中共的诞生,中国革命揭开了新的篇章。但是由于这一时期的中共处于幼年时期,自身缺乏经验,在共产国际指导下走的是苏联模式的革命道路,结果遭受到一次次的失败。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在当时不被共产国际重视,不占主流地位,但却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即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和全国胜利的道路)。4.成熟时期的中共(1)召开遵义会议,实现生死转折(2)领导长征胜利,开创革命新局面(3)提出、建立、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国民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4)争取民主的斗争(5)领导解放战争获得胜利(6)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认识:这一时期的中共能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依据中国国情,根据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来制定、调整自己的方针政策,领导中国人民走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不断地从胜利走向胜利。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四、问题探究
1.列强侵华战争的阶段特征及其影响特征(1)战争的发生与世界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和程度紧密相连,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两次鸦片战争发生在工业革命的过程中,处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各国无一例外地推行殖民扩张政策,在全世界范围内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以满足商品输出的需要。两次鸦片战争就是基于这种需要发生的;(2)中法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发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世界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的阶段,资本输出成为帝国主义各国经济侵略的主要手段。为建立独占的投资场所和取得特殊有利的投资范围,帝国主义加紧瓜分殖民地。这两次战争所签订的条约都涉及资本输出的内容(3)抗日战争发生在国际法西斯势力猖獗时期,日本侵华战争从开始到失败都与世界法西斯势力兴亡有密切关系。影响:发动战争是西方列强的重要手段,其目的是通过武力征服中国的反动政府达到政治控制、经济掠夺、压迫剥削中国人民、变中国为其殖民地的目的。这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极大的灾难,使中国丧失了各种主权,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造成近代中国长期落后的根源之一。2.通商口岸的分布及影响鸦片战争后开放的五口(广厦福宁上)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开放的十口则扩展到沿海各省并深入到长江中游,甲午战争开放的口岸(沙重苏杭)表明列强的侵略深入到长江上游和中国内地。这一切表明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不断深入,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在不断加深。3.请结合中国近代前期(1840-1919年)列强发动的四次侵华战争,谈谈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在这四次战争中,中国广大爱国军民的反侵略态度如何?请各举一例。这四次反侵略战争最后都失败了,中国战败的共同原因有哪些?从这四次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中你有哪些启示?共同原因:主观:清政府腐败落后客观:资本主义列强实力强大根本原因:腐朽落后的封建主义对抗不了新兴的资本主义启示:落后就要挨打,腐败必然亡国4.中、日间两次战争结局不同的原因战争名称甲午战争抗日战争战争结局清朝失败,随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日本投降,中国取得全面胜利组织领导清政府腐败无能,难以动员全国力量国共两党合作,共同对敌民众动员压制民众抗日,阻挠反割台斗争实现了全民族的抗战战略战术避战自保、消极应战、坐失良机正面战场敌后战场持久战游击战国际环境帝国主义列强企图侵略中国,支持日本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相互支援配合5.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可决弹劾之。
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产生,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临时大总统受参议院弹劾后,由最高法院全院审判官互选九人组织特别法庭审判之。
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国务员辅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以上材料摘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2年3月11日颁布)(1)《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实行哪种政体形式?《临时约法》体现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哪些基本原则?(2)《临时约法》对临时大总统的权力作了哪些限定?其目的是什么?(1)政体形式:责任内阁制。
基本原则:主权在民,民族平等,三权分立。(2)限定:参议院有权弹劾总统;最高法院有权审判总统;总统颁布命令须由国务总理副署。
目的:限制袁世凯的权力,维护共和制度。6.近代前期中国人民抗争与探索的阶段性特点及成因从鸦片战争到《辛丑条约》的签订,反侵略与反封建基本上是分开进行的,以反侵略为主,而且是直接与外国侵略者进行斗争。原因在于这一时期中外反对势力时战时和,以战为主,外国侵华的重要方式是直接的公开的武装侵略。《辛丑条约》签订以后,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是结合在一起的,突出表现为中国人民反对本国反动统治者的斗争。因为《辛丑条约》签订后,反动政府成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帝国主义采取“以华制华”的政策,利用其代理人进行侵略,中国社会的两大矛盾趋于汇流。7.毛泽东怎样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答:(1)中国共产党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里,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先后发动了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2)在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秋收起义军进攻长沙受挫后,毛泽东认识到以城市为中心的武装起义并不符合当时的中国国情,决定放弃攻取中心城市的计划,改向敌人防守较为薄弱的山区进军,于1927年10月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毛泽东在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领导经济建设,进行武装斗争使根据地不断巩固和扩大,并且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在“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指引下,红军和根据地迅速发展壮大。(3)毛泽东终于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正确道路。 8、2006年是北伐战争开始80周年和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阅读下面两幅历史地图,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一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 图二红军长征路线图 (1)图一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区域中心发生了怎样的转移,分析说明其转移的背景和所取得的重要革命成果。由珠江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武汉成为全国革命的中心。背景:1924年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进行北伐,北伐胜利进军。成果: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2)图二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区域中心又发生了怎样的转移,简要说明这次转移和完成的主要原因。这次转移的完成有何意义?从南方转移到西北。转移的主要原因:王明“左”倾错误造成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中失利。完成的主要原因: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和红军。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围剿”红军、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保存了党和红军的精华和骨干;宣传了党的政治主张,播下了革命火种。 (3)依据图二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红军在转移中遇到和克服了哪些方面的艰难险阻。党内的“左”倾错误;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恶劣的自然条件。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1.大革命时期(1924——1927):2.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5):3.抗日战争时期:(1935——1945):4.人民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以国共为代表的国内阶级矛盾中国人民——北洋军阀中日民族矛盾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与中国人民之间的矛盾抗战胜利后中共为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所做的努力政治:经济:军事: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北平和平谈判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进行土地改革粉碎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进行全国性战略反攻进行与国民党主力的战略决战向全国进军,结束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政治上:中国共产党努力争取和平民主①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要求和平民主。中国共产党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力图避免内战,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②与国民党举行重庆谈判,签署了《双十协定》,使民主力量取得了主动权。③按照《双十协定》,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中共联合各民主党派,使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决议。协议较多地吸收了中间人士的意见,它所体现的党派平等协商的精神,在人民心目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④全面内战爆发后,中共领导国统区人民掀起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人民民主运动。⑤在解放战争后期,为迅速结束战争,减轻人民痛苦,实现国内和平,中共与国民政府代表在北平举行和平谈判,达成《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但国民政府拒绝签字。这是中共为尽快实现国内和平作出的新的努力,进一步赢得了政治上的主动①为支援人民解放战争和完成民主革命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于1946年决定改变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实行土地改革。②1947年,中共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和土地改革总路线。土地改革的进行,成为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一个可靠保证在经济上:思考:不同时期中共土地政策的内容和作用军事上:①全面内战爆发前,面对美蒋反动派的内战阴谋,积极作好自卫战争的准备。②解放战争初期,面对敌我力量对比悬殊的现实,解放区军民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方法。③解放战争第二年,及时作出举行全国性战略反攻,以主力打到外线去的决策。④解放战争第三年,又抓住战机,与敌主力进行决战。⑤三大战役即将胜利之时,毛泽东又发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号召。⑥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开始渡江战役,最后终于取得人民解放战争的彻底胜利。问题视角: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的两次转移
大革命失败后从以城市为中心到以农村为中心的转移建国前夕由农村为中心向城市为中心的转移
(背景、意义、认识)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发生过哪些变化?土地政策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试分析中国共产党处理土地问题时所持哲学依据和思想路线是什么?(1)变化及原因:第一、第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毛泽东于1931年制定了土地革命路线,即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因为第~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中国人民同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为了调动农民阶级革命积极性,必须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第二,抗日战争时期,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因为在这一时期,中华民族同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必须调动农民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第三,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制订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并且,提出了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的土地改革总路线。因为抗战结束后,人民群众与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又上升为主要矛盾。只有解决解放区农民土地问题,才能保证解放战争的胜利。(2)哲学依据:根据矛盾的变化,依据主要矛盾制定政策。思想路线: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19世纪末20世纪初,先进的中国人各是怎样“走日本人的路”和“走美国人的路”的?结果怎样?后来中国共产党又是怎样由“走俄国人的路”发展到“走自己的路”的?结果怎样?说明了什么?①康有为、梁启超主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运载工具用光反射镜市场环境与对策分析
- 西装外套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小型双眼望远镜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2024年度广告投放委托合同
- 2024年度物业承包合同文本
- 藤手杖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2024年度原料供应与质量保证合同
- 2024年度农家乐停车场建设及管理合同
- 皮旅行箱市场发展预测和趋势分析
- 2024年度安居客与大连房产中介佣金分配合同
- 舆情应急演练桌面推演
- 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卷
- 2024官方兽医考试更新题库及答案
- 2024年消防宣传月知识竞赛考试题库200题(含答案)
- 2024年江西省高考化学试卷(真题+答案)
- 报价单(报价单模板)
- 期中考试表彰大会成功无捷径不比聪明比进步学习当奋斗动态PPT
- 化学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聚丁二烯生产设计
- 环境化学复习题库(含答案)
- 部队保密工作心得体会最新三篇
- 气象信息网络传输应急预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