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教学策略_第1页
小学语文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教学策略_第2页
小学语文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教学策略_第3页
小学语文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教学策略_第4页
小学语文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教学策略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革命文化题材课文的教学,对传承革命文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起着重要作用。革命文化题材的课文离学生生活的年代较远,难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大大削弱了育人功能。因此,教学中可以依托课文资源,也可以整合课外多种资源,开展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教学。这样既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又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关键词:革命文化

课文

探索

策略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离不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继承和弘扬。革命文化的继承和弘扬离不开革命文化题材的课文学习,革命文化题材的课文是指围绕伟大的建党精神,反映理想信念、爱国情怀、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顽强斗争和英勇无畏等精神的课文。随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修订,统编版语文教材中革命文化题材的课文大幅度增加,约占全部课文的10%。课文的编排紧扣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运用分散与集中两种形式,呈现出螺旋交替上升的编排特色。低年级主要以单篇形式分散在不同单元中;中高年级以主题单元的形式集中编排。课文的表现形式也是丰富多样,包括小说、散文、诗歌、故事、书信等体裁,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人文主题,内部形成一个连贯的精神谱系。一、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教学现状笔者在革命文化题材课文的教学实践中发现,由于距离学生生活的时代较远、学生认知存在局限和教师缺少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学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1)年代较远,难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难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现实中,学生更愿意阅读贴近生活、生动有趣的课文,这样就大大降低了革命文化题材课文的育人功能。(2)情怀之大,难以引起学生的认知。革命文化题材课文表现出来的革命领袖、仁人志士的大仁大义、大气度、大情怀,与小学生的心理认知有很大的距离,导致学生对革命者思想、情怀的理解不够深入。(3)浅尝辄止,难以深入感悟革命精神。革命文化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教师缺少合适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浅尝辄止,致使学生学习此类课文时比较吃力,从而影响学生对课文中革命精神的感悟。二、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教学策略(一)依托课文资源1.品读文本语言,感受人物风貌革命文化题材课文中人物的精神风貌和博大的情怀,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文字描述、感人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表现出来的,因而教学中应紧扣文本,把对文本中关键语句的品读融入课文的整体学习之中,在反复品读中感受人物的精神风貌,让躺着的文字站起来,让冰冷的文字有温度。如在六年级上册《狼牙山五壮士》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抓住关键词句,品味文本的语言魅力,感受人物的崇高形象。在教学“引上绝路”这一情节时,笔者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朗读这句话可以抓住“斩钉截铁”“走”这两个关键词,感受班长马宝玉在生死抉择面前果断坚决、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在“顶峰歼敌”和“英勇跳崖”这两个情节中都出现了“砸”这个字:一次是“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大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另一次是“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过来的枪砸碎了”。笔者引导学生关注动词“砸”,思考两句话中“用石头砸”和“把枪砸碎”表达的感情是否一致。学生经过反复对比品读,发现第一个“砸”砸出了战士们的决心,砸出了对敌人的强烈仇恨;第二个“砸”的感情更加强烈,砸出了战士枪在人在、枪亡人亡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砸出了战士宁愿把枪砸得粉碎,也不留给敌人的愤慨。通过对文本中关键词句的品读,静止的文字有了鲜活的画面感,五壮士的英雄形象鲜明起来,学生真正走进了革命先烈的内心世界,深深地感受到了革命先烈的精神风貌。2.填充文本空白,走进人物内心教材选用的革命题材文本离现实生活较远,学生在理解文本时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老师给予相应的指导。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文本的留白处,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补白,走进人物内心,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又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如五年级下册《军神》一文中,刘伯承不打麻药、忍受剧痛接受手术这一情节是文本的重点,可以引导学生抓住“一声不吭”这一细节,对比“紧紧抓住”“青筋暴起”“汗如雨下”及抓破床单等描写,再联系“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想象手术中刘伯承的心理活动。笔者适时引导学生思考:此时无声胜有声,虽然刘伯承一声不吭,但是此时,他心里在想什么呢?学生思维的阀门一下打开了。有的说:我千万不能出声,因为我一出声,沃克医生就会给我打麻药。有的说:我一定不能吭声,不能影响沃克医生做手术。还有的说:我哪能出声呢?比起战场上牺牲的战友,这点伤算什么……通过补白,学生走进了刘伯承的内心世界,感受到刘伯承惊人的毅力和钢铁般的意志,对“军神”二字有了更深的感悟。这样既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为单元习作打下基础。3.巧用阅读链接,落实语文要素很多革命文化题材的课文后面都提供了“阅读链接”,这些阅读链接有其独特的价值,有的是把学到的方法用于实践,有的是拓展阅读视野,有的是加深了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把握好尺度,发挥阅读链接应有的功效。如教学《军神》时,将阅读链接——《丰碑》与文本教学融合在一起,把“通过课文中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的方法运用到课堂实践,学生体会到军长的内心,感受到军需处长那舍己为人的崇高人格,同时他的形象犹如一座高耸的丰碑屹立在大家的心里。《为人民服务》的阅读链接是《十里长街送总理》,这两篇文章虽然文体不同,但主题却是一致的,通过阅读链接,学生了解到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挤满了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为周总理送行,深刻地理解了“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的含义,也加深了对“为人民服务”的理解。《十六年前的回忆》的阅读链接是《董存瑞舍身炸碉堡》,一位是共产党的创始人,为保守党的秘密而牺牲,一位是在解放战争中牺牲的普通战士,通过阅读文本学生感受到不同时期的革命者为了后辈能生活在一个和平安宁的环境中,他们不顾个人安危,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在革命的道路上谱写一首首可歌可泣的赞歌。教学中把阅读链接与文本有效整合,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语言实践,既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又落实了语文要素。(二)整合多种资源1.善用课文插图,助力文本教学课文的插图是教材重要的组成部分,与课文内容联系紧密,是非常重要的教育资源。在日常教学中,大部分教师注重赏析文本,却忽略了一幅幅独具匠心的插图,忽视了编者的设计意图。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助力文本的教学。如《狼牙山五壮士》课文插图是著名画家詹建俊的一幅作品,图中五位壮士在完成掩护群众的任务后,毅然决然地把敌人引上绝路,在扔完最后一颗手榴弹后,砸碎手中的枪,英勇跳崖。这幅插图中的五位壮士神情凝然,脸上流露出对敌人无尽的愤慨,五位壮士犹如一座巍峨的高山、一座雄伟的纪念碑。插图与文本在一起相得益彰,使读者感受到五壮士那视死如归的爱国主义精神。又如《青山处处埋忠骨》一文的插图:连绵起伏的群山,山上是郁郁葱葱的苍松翠柏。在读到“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时,笔者引导学生观看插图并思考:这连绵起伏的青山让你想到什么?学生联想到毛主席那博大、宽广的胸襟就像这长满郁郁松柏的青山。课堂小结时,笔者再次引导学生观看插图,继续追问:这连绵青山里埋葬的只有毛岸英一个人吗?它在中朝两国之间起到什么作用?经过点拨,学生思维得到拓展,自然地联想到黄继光、邱少云等千千万万牺牲在朝鲜的志愿军烈士,他们正像那一棵棵苍松翠柏,永远守护着朝鲜的青山,这座青山正是中朝友谊的象征。用一幅插图贯穿全文,巧妙地设置疑问,帮助学生入情入境地理解课文,更好地体会毛主席的内心世界。插图是课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急需重视的教学资源。教师应该匠心独运地将其运用到阅读教学中,使之收到画龙点睛的效果。2.借助影视资料,缩短时空距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第三学段中建议通过欣赏影视资料的方式,缩短时空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使其感受革命领袖、革命先烈伟大的精神世界和人格力量,认识生命的价值。如《我的战友邱少云》是六年级上册的一篇略读课文。在抗美援朝战争中,邱少云在距敌人前沿阵地60米的草丛中潜伏时,燃烧弹落在他潜伏的附近的草丛,借着风势,一团烈火把他包围了。为了不被敌人的哨兵发现,为了整个潜伏部队的安全,他咬紧牙关,像千斤巨石一样纹丝不动,直至英勇牺牲。课文通过对“我”心理活动的细腻描绘,烘托了邱少云同志坚如磐石的革命意志和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为了让学生对邱少云的形象有更深入的了解,笔者播放了《跨过鸭绿江》中邱少云在烈火中纹丝不动的视频片段,这样学生由单一的文字阅读上升到多感官地感知人物形象,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丰满。看完视频后,笔者组织学生再次品读课文,使学生对邱少云的形象有了清晰直观的认识。《刘胡兰》《黄继光》《小英雄雨来(节选)》等课文都有与之相关的影视资料,将其融入课堂教学中不仅能降低学生的认知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缩短学生与文本的时空距离。3.巧用红色资源,拉近认知距离在革命文化题材课文的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可以融合身边的红色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展教育活动。借助这些红色资源让学生感知先辈不怕牺牲、坚贞不屈的革命精神,既传承了先辈的红色基因,又将家国情怀厚植学生心中。如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介绍了在李大钊被捕前形势已经非常危急,但是他却坚持不离开北京的事迹。文中这样描述:局势越来越严峻,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们说吗?……我哪能离开呢?”笔者顺势追问:“李大钊能离开北京吗?”一个学生回答道:“能。”笔者又追问:“他为什么不离开北京去躲一躲?”“为了革命,为了保护更多的同志。”“是呀!许多革命者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同志,把死亡的危险留给了自己!我们临泉就长眠着一位这样的革命者——魏野畴。”接着笔者出示了魏野畴革命烈士的事迹,通过这段史料的引入和清明节前夕组织学生参观魏野畴烈士陵园,拉近了学生和革命先烈的距离。学生深深地感受到以李大钊、魏野畴为代表的无数革命者,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和威逼利诱,展现出不屈不挠的革命信念和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这种忠贞的信仰力量、无畏的牺牲精神也将在学生的心中开花结果。4.借助课文片段,引导读整本书统编教材在选编时,出于教学篇幅的考虑,对于英雄人物的故事只截取了一部分,使学生对人物形象有了初步的认识,仅仅做到窥一斑而非知全貌。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借助课文片段,引导学生对整本书进行阅读,全面了解英雄人物、革命先烈的事迹。如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小英雄雨来(节选)》,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小英雄雨来为了掩护交通员李大叔被敌人抓住,敌人对他威逼利诱,他依然守口如瓶的故事,刻画了一位机智、勇敢、爱国的小英雄形象。选文旨在引导学生利用小标题的方法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为以后阅读长文作铺垫。笔者这样引导:“课文中小英雄雨来依靠自己的机智成功脱险,后来雨来又被敌人抓住了,他还能脱险吗?在雨来身上还会发生哪些动人的故事呢?请大家阅读《小英雄雨来》这本书吧!”又如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人物描写一组”节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