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8文言文对比阅读(课内外结合)50题(2023下·辽宁朝阳·八年级校考期中)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后面题目。【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选自《桃花源记》【乙】明日,宿旦子冈①。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注释】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②甫:刚。③洵(xún):确实。④浣:洗衣。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仿佛若有光()
(2)悉如外人()(3)其丈夫方担粪灌园()
(4)自恨不如远甚也()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屋舍俨然
见四野禾苗油油然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余顾而慕之C.具答之
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标一处)(1)其中往来种作(2)其丈夫方担粪灌园4.翻译下列句子。(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2)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5.【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答案】1.隐隐约约全正,正在遗憾2.A3.(1)其中/往来种作
(2)其丈夫/方担粪灌园4.(1)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的样子。(2)男女老幼一起在田间耕耘种作。5.和谐安宁
自得其乐【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洞子里面仿佛隐约透着点光亮。仿佛,隐隐约约。(2)句意:都和外面的人一样。悉,全,都。(3)句意:这家男主人正给担粪给园子施肥。方,正,正在。(4)句意:我遗憾自己远不如它们啊!恨,遗憾。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词缀,……的样子\词缀,……的样子;B.助词,的\代词,他们;C.副词,详细\副词,全,都;故选A。3.本题考查断句。(1)句意:人们在田间来来往往耕种劳动。“其中”是句首状语,其后应断开。(2)句意:这家男主人正给担粪给园子施肥。“其丈夫”是主语,其后应断开。4.本题考查译句。重点词语:(1)黄发垂髫,老人和小孩。并,都。怡然,愉快、高兴的样子。(2)俱,都。耘,耕耘。于,在。5.本题考查两文段内容的对比。要结合描写社会生活图景的相关语句进行分析。甲文“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写出了桃花源人们生活的安定和谐,幸福快乐,没有战乱、剥削和压迫;乙文“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衣”“儿女啼笑,鸡犬鸣吠”,写出了旦子冈人们生活的安定和谐,自得其乐。两文段所展示的社会图景的共同之处:没有战乱、剥削和压迫,生活安定富足,幸福快乐。【点睛】参考译文:甲:桃花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子里面仿佛隐约透着点光亮。渔人便下了船,从洞口走了进去。最开始非常狭窄,只能容得下一人通过。又行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明亮开阔了。渔人眼前这片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排列得非常整齐,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以及桑树、竹子这类的植物。田间小路四通八达,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人们在田间来来往往耕种劳动,男女的穿戴全都与桃花源以外的人一样。老年人和小孩儿,都怡然并自得其乐。这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觉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都详细地作了回答。这里的人便邀请他到家中做客,摆了酒、杀了鸡用来款待他。村里面的其他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全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先祖是为了躲避秦朝时期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从此他们再没有人出去了,所以和外面的人隔绝了一切往来。村里的人问渔人现如今是什么世道,他们居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所有事都一一说了出来,村民们听了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自己的美酒佳肴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日后,就向村里的人告辞。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乙:第二天我住在了旦子冈。刚走了几里地,看见田间禾苗非常浓密,男女老少在田间耕作。大概江北的习俗,女人也参加农业劳作;比起西北那些不从事农业劳作的懒惰男子,江北的习俗的确好多了。有时我放弃骑马开始步行,路过一农家,这家男主人正给担粪给园子施肥,女人从井里打水洗衣。园子中间有豆蓬瓜架,还有几株郁郁葱葱的树木,孩子们嬉戏欢笑,鸡鸣狗叫。我看着越来越羡慕他们,觉得这一家中的万物都怡然自得,我遗憾自己远不如它们啊!(2023下·湖北荆州·八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的诗文文段,完成后面题目。蒹葭《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桃花源记(节选)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满井游记(节选)袁宏道廿二日天稍和①,偕数友出东直②,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③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④。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⑤而冷光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⑦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泱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注释]①和:暖和。②东直:北京东直门。③土膏:肥沃的土地。④若脱笼之鹄:好像从笼中飞出去的天鹅。⑤镜之新开:镜子新打开。⑥靧(huì):洗脸。⑦掠:梳掠。6.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溯洄从之
[溯洄]逆流而上B.芳草鲜美
[鲜美]形容很美味C.白露未已
[未已]这里指还没有干D.便要还家
[要]同“邀”,邀请7.下列句子中“乃”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见渔人,乃大惊 B.太丘舍去,去后乃至C.乃重修岳阳楼 D.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8.下列对《蒹葭》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蒹葭》是一首抒情诗,写深秋露重霜浓,水边芦苇苍苍,诗人冒着严寒徘徊岸边,思慕的人儿却在水一方。B.“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描写了一幅秋苇苍苍、白露茫茫、寒霜浓重的清凉景色,暗衬出主人公此时此刻的心情。C.“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这几句是实写,描写的是一种痴迷的心境,使整首诗蒙上了一片迷惘与哀伤的情调。D.《蒹葭》这首诗把暮秋特有的景色与人物委婉惆怅的相思感情浇铸在一起,营造了一种朦胧、清新的意境。9.下列对《桃花源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借用小说的笔法,以一个捕鱼人的行踪为线索展开故事。B.选文第一段着眼于“异”字,为下文写令人惊异的桃花源作了铺垫。C.本文通过对桃花源安乐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憧憬,以及将梦想变为现实的决心。D.文章开端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为铺垫,引出一个质朴的世界。10.下列对《满井游记》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文表现了作者厌弃喧嚣的城市生活,寄意于山川草木的潇洒情怀。B.作者用拟人的手法写山,生动描绘了春临大地、山峰转翠的过程。C.郊田之外的春天还没有到来,居住在城里的人还不知道。D.作者在文中表现了早春将舒未舒的柳条和浅鬣寸许的麦苗。11.用“/”给《满井游记》中画线句子断句。(限三处)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答案】6.B7.A8.C9.C10.A11.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12.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解析】6.本题考查词语的含义。B.句意:花草新鲜美好。鲜美:新鲜美好。故选B。7.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用法。A.副词,竟然,居然;B.连词,才;C.连词,(于是)就;D.连词,(于是)就;故选A。8.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C.“‘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这几句是实写”有误。“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的“宛”字是“仿佛,好像”的意思,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这几句写的是主人公的幻觉,眼前总是浮动着一个迷离的人影,似真不真,似假不假,不管是陆行,还是水游,总无法接近她,仿佛在绕着圆心转圈子。因而他兀自在水边徘徊往复,神魂不安;故选C。9.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C.“以及将梦想变为现实的决心”有误,本文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故选C。10.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A.“此文表现了作者厌弃喧嚣的城市生活”有误,《满井游记》记叙了作者游历满井所看到的早春景色,写出了作者对春回大地的喜悦和对早春的欣赏和赞美,表达了作者渴望摆脱尘俗回归自然的思想感情;故选A。1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意:举凡(那些)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浮到水面上戏水的鱼,都悠然自得,一切动物都透出喜悦的气息。“凡曝沙之鸟”偏正结构,做主语,应在“鸟”后停顿;“呷浪之鳞”偏正结构,与“曝沙之鸟”一起做主语,应在“鳞”后停顿;“悠然自得”偏正结构,作谓语,应在“得”后停顿;因此,断句为: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1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注意重点词的解释:何世,什么朝代;乃,竟然;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点睛】参考译文:《蒹葭》: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桃花源记》: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的散在地上。渔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于是他下了船,从洞口进去了。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村里的人看到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村里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做客),设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尽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以后,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向村里人告辞离开。村里的人对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处处都做了标记。到了郡城,到太守那里去说,报告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结果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满井游记》:二十二日天气略微暖和,跟几个朋友一起出东直门,到满井。高大的柳树夹立堤旁,肥沃的土地有些湿润,一望空旷开阔,自己就好像是逃脱笼子的天鹅。这时河的冰面已经开始融化,波光才刚刚开始明亮,像鱼鳞似的浪纹一层一层,清澈得可以看到河底,光亮的样子,好像新打开的明镜,清冷的光辉突然从镜匣中射出来一样。山峦被晴天融化的积雪洗过,美好的样子,好像刚擦过一样;娇艳光亮,又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梳好的髻寰一样。柳条将要舒展却还没有舒展,柔软的梢头在风中散开,麦苗破土而出,短小如兽颈上的毛,才一寸左右。游人虽然还不是很多,但是汲泉水煮茶喝的,端着酒杯唱歌的,穿着艳装骑驴的,也时时能看到。虽然风依旧吹的猛烈,然而走路就汗流浃背。举凡那些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浮到水面上戏水的鱼,都悠然自得,动物都透出喜悦的气息。我这才知道郊外未尝没有春天,然而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2023下·辽宁铁岭·八年级统考期中)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乙】有范延贵者为殿直①,押兵过金陵。张忠定公咏②为守,因问曰:“天使③沿路来,还曾见好官员否?”贵曰:“昨过袁州萍乡,县邑宰④张希颜者,虽不识之,知其好官员也。”忠定曰:“何以言之?”延贵曰:“自入萍乡县境,驿传⑤桥道皆完葺,荒芜不耕之田垦辟,野无惰农。及至邑则鄽肆⑥无赌博市易不敢喧争。夜宿邸中,闻更鼓分明。以是知其必善政也。”忠定大笑曰:“希颜固善矣,天使亦好官员也。”即日同荐于朝。希颜后为发运使⑦,延贵亦阁门祗候,皆号能吏也。【注释】①殿直:皇帝的侍从官。②张忠定公咏:张咏,谥号忠定,北宋名臣。③天使:皇帝的使者。④邑宰:邑,县宰,泛指地方官吏。⑤驿传(zhuàn):驿站。⑥鄽(chán)肆:店铺。⑦发运使:与后面的“阁门祗候”都是官职名。13.解释加点的字。(1)才通人
(2)悉如外人14.选出加点的字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A.武陵人捕鱼为业
有范延贵者为殿直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荒芜不耕之田垦辟C.欲穷其林
知其好官员也D.并怡然自乐
自入萍乡县境1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2)夜宿邸中,闻更鼓分明。16.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及至邑则鄽肆无赌博市易不敢喧争。17.【甲】【乙】两文都有环境描写,但目的却不相同,说说它们的不同之处。【答案】13.仅仅,只全,都14.B15.(1)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都可以互相听到。(2)夜晚住在驿馆内,听到打更的鼓声分明。16.及至邑/则鄽肆无赌博/市易不敢喧争。17.甲写桃花源环境的优美,表现村中人生活的幸福,表达作者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乙写萍乡县境治理整洁有序,表现县邑宰是一个善治的好官。【解析】13.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为:只能容得下一人通过。才:仅仅,只;(2)句意为:完全如同世俗之外的人一样。悉:全,都。14.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动词,作为/动词,担任;B.均为代词,这;C.代词,他的/代词,他;D.代词,自己/介词,自从表示时间的起点;故选B。15.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1)句重点词语: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阡陌,田间小路,南北走向的叫阡,东西走向的叫陌。交通,交错相通。鸡犬相闻:(村落间)可以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相闻:可以互相听到。(2)句重点词语:夜:夜晚。宿:住宿。邸:驿馆。闻:听到。更鼓分明:打更的鼓声分明。16.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对于单句:句首关联词和语气词(如:夫、盖、若、而等)之后要作停顿;几个特殊的古今异义词朗读时必须分开;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作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也”用在句中时表停顿语气,朗读时应作停顿;省略句中句内省略的地方一般要作停顿;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如果是几个句子的组合,则要在句与句间要停顿。根据句意“等到了城里,店铺里没有赌博的人,交易的时候人们不喧哗争执”可知,“及至邑”是时间状语,放在句首应停顿,“则市肆无赌博”“市易不敢喧争”则从两方面介绍城里的情况,需要停顿。故可停顿为:及至邑/则市肆无赌博/市易不敢喧争。17.本题考查内容理解。甲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意思是(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描写了美丽的居住环境,结合“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意思是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乙文“驿传桥道皆完葺,荒芜不耕之田垦辟,野无惰农。及至邑则鄽肆无赌博市易不敢喧争”,意思是驿站桥道都修葺过,正在耕种及休耕的田地都得到开垦,野外没有懒惰的农民。等到了城里,店铺里没有赌博的人,交易的时候人们不喧哗争执。通过写萍乡县境治理整洁有序,侧面表现出县邑宰是一个善治的好官。【点睛】参考译文:甲东晋太元(公元376396)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捕鱼为生。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而行,忘记了路有多远。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在小溪两岸的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其它树木,花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渔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他继续向前行船,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桃花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面隐隐约约透着点光亮。渔人便下了船,从洞口走了进去。最开始非常狭窄,只能容得下一人通过。又向前行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渔人眼前这片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排列得非常整齐,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以及桑树、竹子这类的植物。田间小路四通八达,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人们在田间来来往往耕种劳动,男女的穿戴装束,完全如同世俗之外的人一样。老年人和小孩儿,都怡然并自得其乐。乙有个叫范延贵的人担任皇帝的侍从官,押兵经过金陵。张咏担任当地太守,于是问到:“使者沿路过来,曾见到好的官员吗?”范延贵说:“昨天路过袁州萍乡,县令张希颜,我虽然不认识他,但知道他是出色的官员。”忠定说:“为什么这么说呢?”延贵说:“自从进入萍乡县境,驿站桥道都修葺过,正在耕种及休耕的田地都得到开垦,野外没有懒惰的农民。等到了城里,店铺里没有赌博的人,交易的时候人们不喧哗争执。夜晚住在邮馆内,听到打更的鼓声分明。因此知道他一定擅长处理政务。”忠定大笑着说:“希颜本来就很好,使者您也是一位好官员。”忠定当天将两人一同举荐给朝廷。希颜后来担任发运使,延贵也做到了阁门祗候的职位,都被称作能干的官吏。(2023下·山东济宁·八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柳宗元《小石潭记》)【乙】雨中上韬光庵①,雾树相引,风烟披薄,木末飞流,江悬海挂。稍倦,时踞石而坐,时倚竹而息。大都山之姿态得树而妍山之骨格得石而苍山之营卫②得水而活,惟韬光道中能全有之。初到灵隐,求所谓“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者,竟无所有。至韬光,了了在吾目中矣。白太傅碑可读,雨中泉可听,恨僧少可语耳。枕上沸波,终夜不息,视听幽独,喧极反寂。益信声无哀乐也。(节选自明代萧士玮《韬光庵小记》)【注】①韬光庵,寺名,在杭州西湖。②营卫:原指由饮食中吸收的营养物质,这里指精气。18.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心乐之
乐:快乐B.佁然不动
佁然:静止不动的样子C.益信声无哀乐也
益:更加D.恨僧少可语耳
语:交谈19.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其境过清
卷石底以出B.潭西南而望
时踞石而坐C.乃记之而去
忘路之远近D.其岸势犬牙差互
其如土石何20.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大都山之姿态得树而妍山之骨格得石而苍山之营卫得水而活。21.翻译下面句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22.【甲】文最后柳宗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从中传达出了作者心情。【乙】文从“恨僧少可语耳”中流露了作者的情绪。【答案】18.A19.B20.大都山之姿态得树而妍/山之骨格得石而苍/山之营卫得水而活。21.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22.贬谪的悲凉(孤寂凄凉)知音难觅的惆怅【分析】18.本题考查文言实词。A.句意:心里感到高兴。乐:,意动用法,以……为乐;故选A。19.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连词,因为/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不译;B.都是连词,表修饰;C.代词,代指小石潭/助词,的;D.代词,代指小石潭/句首语气词,表示反问;故选B。20.本题考查文言断句。句意为:大致山的姿态因为有了树而美丽;山的结构因为有了石头而苍劲,山的精气因为有了水而生动。“山之……得……而”是并列结构,据此断句为:大都山之姿态得树而妍/山之骨格得石而苍/山之营卫得水而活。21.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西南:名词作状语,向西南。而:表修饰。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蛇:名词作状语,像蛇一样。明灭可见: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22.本题考查主旨情感。甲文“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意思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由“心乐之”“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等,可概括出:作者游览小石潭,触景生情,由乐转悲,表现被贬后孤寂、悲凉的思想感情。乙文“恨僧少可语耳”意思是:只遗憾没有和尚可以交谈。据此可知,文中流露了作者知音难觅的惆怅的情绪。【点睛】参考译文:[甲]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珮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乙]雨中上韬光庵,树丛雾气缭绕,如同轻纱,雨水从树梢滴落,好像江海倾覆。疲倦时可以蹲坐在石头上或靠着竹子休息。大致山的姿态因为有了树而美丽;山的结构因为有了石头而苍劲;山的精气因为有了水而生动;这些景象只有在上韬光庵的路上才能全都见到。刚到灵隐时,寻求所说的“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最终没有见到。到韬光庵才真正明明白白地见到这种景观。在韬光庵可以读白居易的碑丈,可以听雨中的泉水声,只遗憾没有和尚可以交谈。到了晚上,睡在枕上仍能听到不息的水声,在幽深而人迹罕至的环境中,大自然的各种声音传入耳中,愈发显出环境的幽静,更加确信声音本来不含有哀乐的感情。(2023下·辽宁葫芦岛·八年级统考期中)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小题。【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乙】翌日,饭于林虑①,亭午抵桃林村,乃山麓也。泉声夹道,怪石奇花,不可胜数。山回转,平地数寻,曰槐林,坐石弄泉,不觉日将晡②,憩环翠亭,四顾气象潇洒,忧然疑在物外,留连徐步。薄暮至明教院夜宿于连云阁。(节选自柳开《游天平山记》)[注]①林虑:今河南省林州市。②晡(bū):申时,午后三时至五时。2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意思。①闻水声
闻:
②心乐之
乐:③憩环翠亭
憩:
④留连徐步
徐:2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2)泉声夹道,怪石奇花,不可胜数。25.给下面句子节奏划分节奏,划两处。薄暮至明教院夜宿于连云阁26.【甲】文段中作者的情感经历了由“乐”到“忧”的变化,“乐”和“忧”的原因分别是什么?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27.游记一般采用“移步换景”和“定点观察”的写法。请根据两个文段的内容完成填空。【甲】文中以“定点观察”为主,作者立足小石潭,对潭中景物和①进行了描绘。【乙】文中以“移步换景”为主,作者的游踪是:早上从林里出发,②,后来途经槐林,③,④夜宿于连云阁。【答案】23.听高兴休息慢慢24.(1)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2)山泉叮咚作响,夹道而流,路边奇形怪状的石头和珍奇花草,数不胜数。25.薄暮/至明教院/夜宿于连云阁。26.①小石潭水声悦耳,游鱼灵动、可爱,让作者感到快乐。②小石潭周围凄清的环境触发了作者内心被贬谪的悲凉,让作者感到忧伤27.潭周边景物;中午到达桃林村;下午在环翠亭休息;傍晚到达明教院【解析】23.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①句意:可以听到流水的声音。闻:听。②句意:心里十分高兴。乐:高兴。③句意:在环翠亭上休息。憩:休息。④句意:我留连美景,慢慢前行。徐:慢慢。24.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有:(1)西南,向西南;斗折,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蛇行,像蛇爬行那样弯曲;明灭可见,若隐若现。(2)夹道,夹着道路;胜,完。25.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要根据句意及结构来分析划分停顿。句意:傍晚时,到了明教院,当晚住宿在连云阁。“薄暮”是时间状语,“至明教院”是到达的地点,“夜宿于连云阁”是晚上住宿的地点。故断为:薄暮/至明教院/夜宿于连云阁。2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根据甲文“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等景物描写可知,作者“乐”是因为小石潭的美景:水声清脆悦耳,游鱼灵动活泼;根据甲文“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等景物描写可知,作者“忧”的原因是:环境凄清,不能久留;结合作者经历可知,引发了作者的贬谪之忧。27.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根据“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可知,作者还写了小潭周围的环境,故此处可填:潭周围环境或潭周边景物;乙文按作者的游踪进行了描写,“亭午抵桃林村”,可提炼出游踪是:中午到达桃林村;根据“憩环翠亭”可提炼出游踪是:下午在环翠亭休息;根据“薄暮,至明教院”可提炼出游踪是:傍晚到达明教院。【点睛】参考译文:【甲】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流水的声音,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珮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十分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出来,露出水面,成为水中的高地,成为水中的小岛,成为水中的不平岩石,成为水中的悬崖。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一段明的看得见,一段暗的看不见。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我坐在潭边,四下里竹林和树木包围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乙】第二天,在林虑吃早饭,正午时抵达桃林村,原来这里才是山脚。山泉声在道路两旁叮咚作响,路边奇形怪状的石头和珍奇花草,数不胜数。山回路转,有一块几丈大的平地,叫槐林。我坐在石头上,摆弄着山泉,不知不觉到了下午申时,在环翠亭上休息,环顾四周,景色清新脱俗,忽然怀疑自己在人世之外,我留连美景,慢慢前行。傍晚时,到了明教院,当晚住宿在连云阁。(2023下·广西贵港·八年级统考期中)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乙】游大林寺序①(节选)白居易大林穷远,人迹罕到。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时盂夏②如正、二月天,山桃始华,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初到恍然,如至人间仙境。由驿路至山门,曾无半日程,自萧、魏、李,迄今二十年,寂寥无继来者。嗟乎!名利之诱人也如此!【注释】①此篇文章创作于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时,因无实权办实事,白居易在闲暇中漫游风景名胜之地。②孟夏:即阴历四月。孟,四季的第一个月。2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初到恍然
初极狭,才通人 B.时节绝晚
沿溯阻绝C.乃记之而去
乃不知有汉 D.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以调素琴29.下列对《小石潭记》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第1段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讲述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由小丘西行到看见篁竹、听闻水声,寻得小石潭,移动变化中景致不同,极具动态画面感。B.文中“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写出了作者为“石潭”命名的缘由及近岸石头的千态万状。C.第2段写游鱼的形神姿态,虚实结合,如“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属于虚写,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呈现的是游鱼的动态美,属于实写。D.作者以“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交代同游之人”为顺序来安排材料,移步换景,前后照应,结构紧凑。3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2)山桃始华,涧草犹短。31.【甲】文作者写小石潭的水“清”,笔法达到了超妙的艺术境界。请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写水“清”这一特点的?32.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你结合甲乙两文内容简要分析。【答案】28.A29.C30.(1)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2)山上桃树才刚刚开花,山涧中的青草还未长高。31.作者采用了正侧面相结合的方法。先从正面落笔,直言“水尤清冽”,然后通过写鱼、阳光、影子侧面烘托出水的清澈。32.“一切景语皆情语”即作者写景都是为了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小石潭记》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所写,小石潭凄清的环境,触发了作者被贬的悲伤;《游大林寺序》是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所写,大林寺的无人欣赏,正表现了作者怀才不遇、淡泊名利的情感。(意对即可)【解析】28.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都解释为“刚开始,起初”;B.极,非常/隔绝;C.于是/竟然;D.大约/可以;故选A。29.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C.“虚实结合”有误。第②段写游鱼的形神姿态,动静结合,如“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是从静态上描写;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呈现的是游鱼的动态美,都属于实写。故选C。30.本题考查翻译语句。注意关键词:(1)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犬牙:像狗的牙齿一样。差互,交相错杂。(2)始:才。华:开花。31.本题考查写法。根据【甲】文①段“下见小潭,水尤清冽”直接描写水的清冽,②段“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主要通过日光和鱼影,侧面烘托出小石潭水清澈见底、清洌可鉴的特点;可知采用了采用了正侧面相结合的方法。同时,采用动静结合,“佁然不动”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动静结合,尤能显出鱼的活泼,描写出鱼的自由自在。32.本题考查理解内容主旨。王国维“一切景语皆情语”指的是诗词中所有景物都寄托有情思,强调情思要通过写景表现出来。或对景物的描写其实旨在表达情感,而非单纯的写景。根据《小石潭记》中“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可知,柳宗元借小石潭凄清的环境,抒发了被贬到永州之后的悲伤之情;根据乙文“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初到恍然,如至人间仙境”“由驿路至山门,曾无半日程,自萧、魏、李,迄今二十年,寂寥无继来者”,结合“[注释]①此篇文章创作于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时,因无实权办实事,白居易在闲暇中漫游风景名胜之地”和文末议论“名利之诱人也如此”,可知,大林寺如人间仙境,却“寂寥无继来者”,蕴含着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后怀才不遇、淡泊名利的思想情感。【点睛】参考译文【甲】从小土丘往西走约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佩、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心里很是高兴。(于是)砍伐竹子,开出一条道路,下面显现出一个小小的水潭,潭水特别清凉。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像各种各样的石头和小岛。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潭中大约有一百来条鱼,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往下一直照到潭底,鱼儿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鱼儿)呆呆地静止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跟游人逗乐似的。向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溪流)像北斗七星那样的曲折,(又)像蛇爬行一样的蜿蜒,(有时)看得见,(有时)看不见。两岸的形状像犬牙似的参差不齐,看不出溪水的源头在哪里。坐在石潭旁边,四面被竹林树木包围着,静悄悄的,空无一人,(这气氛)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环境过于凄清,不能长时间地待下去,就记下这番景致离开了。一同去游览的有吴武陵、龚古和我的弟弟宗玄。跟着一同去的还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乙】大林寺路远又荒凉,(所以)人们很少到这里。寺院的周围多是清澈的溪流,青色的岩石,矮小的松树,清瘦的竹子。因山高地深,所以节气来得很迟。当时已是初夏四月,(而这里)还像正月、二月的天气,山上的桃树刚开花,涧中水草还很短小;人物风俗气候与平地村落都不相同。刚来十分惊讶,如同到人间仙境。由驿路到山门,也不到半天的路程,但是自从萧存、魏弘简、李渤游览后,到今天将近二十年,寂寞得竟无人问津。唉!可见名利诱惑人到了何等程度啊!(2023下·四川广安·八年级统考期中)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小题。【甲】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滕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滕,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滕,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核舟记》)【乙】东安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献之邑令①。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色②,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③举轴,则踉跄④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鼠画逼真》)【注释】①邑令:县令。②旦:早晨。③物色;察看。④逮:等到;及。⑤踉跄:形容猫跳跃捕捉的样子。33.解释句中加点的字。①佛印绝类弥勒()②卧右膝,诎右臂支船()③令怪之()④莫不然者()34.下列句中加点的“而”,同“而计其长曾不盈寸”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学而时习之(《〈论语〉十二章》) 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C.旦而过之(《鼠画逼真》) D.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3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1)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2)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36.甲乙两文同是表现艺术的精湛,但表现手法不同,说说乙文是怎样表现画作的逼真的?【答案】33.类似,像通“屈”弯曲认为……奇怪,感觉奇怪,此处形容词做动词,意动用法。这样34.B35.(1)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都被遮在手卷下边的衣褶中。(2)县令起初不懂得珍惜,随便把它悬挂在墙壁上。36.通过写猫的反应,从侧面表现画作的精美。如:县令把画卷拿起来,猫就蹦跳着追赶它,可见画卷上的老鼠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解析】33.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佛印极像弥勒佛。类:像;(2)句意:他平放右膝,曲着右臂支撑在船板上。诎:同“屈”,弯曲;(3)句意:县令认为这件事很奇怪,天色刚亮便探寻究竟。怪:以……为怪。(4)句意:没有不这样的。然:这样。34.本题考查文言虚词。“而计其长曾不盈寸”中的“而”,连词,表转折;A.连词,表承接;B.连词,表转折;C.连词,表修饰;D.连词,表承接;故选B。35.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1)比:靠近;隐:隐蔽、隐藏;(2)初:开始;爱:爱惜;漫:随意;悬:挂、悬挂。36.本题考查表现手法。根据【乙】文“逮举轴,则踉跄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等语句可知,在县令拿着画着老鼠的画作时,猫就会扑抓这幅画,侧面衬托出画作上的老鼠画的形象逼真,作者没有直接说作画技艺高超(画的逼真),而是借助猫的错觉来展现的,运用了烘托(衬托、侧面描写)的手法。【点睛】【甲】参考译文:船头上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浓密胡须的人是苏东坡,佛印在右边,鲁直在左边。苏东坡黄鲁直一同在看一轴字画手卷。东坡右手拿着画卷的右侧,左手搭在鲁直的肩背上。鲁直左手拿着手卷的末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什么。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着身子,他们两膝互相靠近,都隐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佛印极像弥勒佛,袒胸露乳抬头仰望,神情跟苏、黄不一样。他平放右膝,曲着右臂支撑在船板上,左腿曲膝竖起,左臂挂着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都能一粒粒清楚地数出来。【乙】参考译文:东安县有一文士喜欢绘画,作一幅鼠画,将它进献给县令。县令起初不懂得珍爱,随随便便地将它挂在墙上。早上经过那面墙,画轴总是坠落在地,多次挂好又多次坠落。县令认为这件事很奇怪,天色刚亮便探寻究竟,(发现)画轴落地,猫蹲在画的旁边,等到(他)举起画轴,(那猫)便冲撞着扑向画(中的老鼠)。用(这幅画)试验其它的猫,没有不这样的,由此才知道这幅画画得多么逼真。(2023下·福建泉州·八年级校联考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核舟记(节选)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糝之。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乙】核工记(节选)宋起凤季弟获桃坠一枚,长五分许,横广四分。全核向背皆山。山坳插一城,雉①历历可数。城巅具层楼,楼门洞敞,中有人,类司更卒②,执桴③鼓,若寒冻不胜者。枕山麓一寺,老松隐蔽三章。松下凿双户,可开阖。户内一僧,侧首倾听;户虚掩,如应门④;洞开,如延纳状——左右度⑤之无不宜。松外东来一衲,负卷帙⑥踉跄行,若为佛事夜归者。核侧出浮屠七级,距滩半黍。近滩维一小舟。篷窗短舷间,有客凭几假寐,形若渐寤然。山顶月晦半规杂疏星数点下则波纹涨起作潮来候。取诗“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之句。【注】①雉(zhì):城墙上的垛子。②司更卒:更夫。③桴:鼓槌。④应门:应声开门。⑤度:揣测。⑥卷帙(zhì):书卷,这里指佛经。3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尝贻余核舟一
(2)诎右臂支船(3)负卷帙踉跄行(4)有客凭几假寐38.下列对【乙】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山顶月晦半/规杂疏星数点/下则波纹/涨起作潮来候。B.山顶月晦半规/杂疏星数点下/则波纹涨起/作潮来候。C.山顶月晦半规/杂疏星数点/下则波纹涨起/作潮来候。D.山顶月晦/半规杂疏星/数点下则波纹/涨起作潮来候。3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①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②中有人,类司更卒,执桴鼓,若寒冻不胜者。40.甲、乙两篇短文都描述了一件微雕作品,请概括它们共同具有的妙处。【答案】37.赠通“屈”,弯曲背(着)靠着38.C39.①鲁直左手拿着卷的左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些什么似的。②其中有人,像是打更的更夫,手里拿着鼓槌,好像不能忍受这寒冷的天气一样。40.体型虽小,表现的事物却很多;都紧扣某一个典故,具体而形象地再现故事情境;人物和其他事物都栩栩如生,生动传神。【解析】37.本题考查文言实词。作答时可结合句意来分析加点字词的意思。(1)句意:他曾经赠送我一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贻:赠。(2)句意: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板上。诎:通“屈”,弯曲。(3)句意:背着佛经匆忙地前行。负:背(着)。(4)句意:有一个船客靠着茶几在假装睡觉。凭:靠着。38.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作答本题时可结合句意和语法结构来分析。“山顶月”在句子里做主语,“晦半规”在句子里做宾语和谓语,“山顶月晦半规”是完整的句子,其后应断开;“杂疏星数点”是动宾结构短语,其后应断开;“山顶”“下”相对,表明叙述对象发生变化,故“下”前应断开;句意:山顶月亮昏暗呈半圆形,夹杂着稀疏的星星有几点。山下面则是波纹涨起来了,显示出大潮要来的征兆。故正确的断句应为:山顶月晦半规/杂疏星数点/下则波纹涨起/作潮来候;故选C。39.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作答时应注意如下重点字词的意思:①执:拿着。卷末:卷的左端。如:好像。有所语:说些什么。②中:其中。类:像。司更卒:打更的更夫。执:拿着。桴鼓:鼓槌。若:像。不胜:不能忍受。“若寒冻不胜者”是宾语前置句,正确的语序是:若不胜寒冻者。40.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和对比阅读。甲文介绍的是一枚核舟,原材料是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详细介绍核舟所表现的苏东坡赤壁泛舟的故事和意境,从全舟到局部,从船头到船尾,从陈设到人物,从容写来,层次分明,丝毫不乱。尤其注重细部的描写,如雕栏上的对联,船头人物的姿势和神态,舟子的动作,都写得生动如见,令人既佩服王叔远雕刻之神,又赞赏魏学洢观察之细。桃坠形体之小与雕刻人、物、景、人事之多形成强烈对比,突出“奇巧”。乙文介绍的是一枚桃坠,文章描写了一个“长五分许,横广四分”的桃核上雕刻的人、物、风景,说明桃坠体积之小,体现了桃核雕刻工艺的传神、精细和复杂,以及工匠高超的刻技。综合以上可知,两者都是微雕作品,都人物众多,事物众多,且这些人物和事物都刻画的栩栩如生,生动传神;两者都与历史上的一个典故有关,甲文,生动地再现了宋代文坛上的一个著名典故——“大苏泛赤壁”。乙文,唐代诗人张继有一首饮誉古今的七绝《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此文所记桃核工艺品的微雕世界则是张继诗之意境的再现,是诗之意境的具体化、形象化,并赋予其以更丰富的内涵。【点睛】参考译文:【甲】明朝有个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叫王叔远,他能用直径一寸左右的木头雕刻成宫室、器皿、人物,以及飞鸟走兽、树木石头,而且无不按着木头的原形来雕饰模拟物态,因而雕刻得各有各的情趣神态。他曾经赠送我一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东坡泛舟游览赤壁的情景。核舟从头到尾大约有八分多长,高二分左右。中部高起而宽敞的地方是船舱,上面覆盖着箬竹船篷。船舱两旁开有小窗,左边和右边各四扇,总共八扇。打开窗子看,可见雕花的船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子,可欣赏到右边窗上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八字,左边窗上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八字,都涂了石青颜色。船头上坐着三个人,当中戴高帽满腮胡须的是苏东坡,右边是佛印和尚,左边是黄鲁直。苏、黄两人正在共看一幅手卷。东坡右手拿着手卷的右端,左手搭在鲁直的背上。鲁直左手拿着手卷的末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讲什么话。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各微侧着身体,他们紧靠着的两膝,各隐现在手卷底下的衣服皱褶中。佛印像极了弥勒佛,敞开胸怀,裸露双乳,抬头仰望着天空,神态表情与苏、黄二人不一样。他平方右膝,曲着右臂支撑在船板上,左腿曲膝竖起,左臂挂着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可以一粒一粒清楚地数出来。船尾横放着一支桨。桨两旁各有一个船夫。右边那个梳着椎形发髻,仰面朝天,左手靠在一根横木上,右手扳住右脚趾头,象嘬着嘴唇在吹口哨的样子。左边那个右手拿着一柄蒲葵扇,左手摸着炉子,炉子上放一把水壶,那个人目光注视茶炉,脸色平静,好像在凝神倾听茶水烧煮的声音。【乙】我最小的弟弟得到了一枚桃核坠子,它长五分左右,横宽四分。整个桃核正面和背面全是山。在山的低洼处插出一座城来,城墙垛子分明,可以计算数目,城顶有高楼,楼门大开,其中有人,像是打更的更夫,拿着鼓槌打鼓,好像不能忍受这寒冷的天气一样。靠近山脚有一座寺院,隐蔽着三棵古老的松树。松树下面开了两扇门,可以打开和闭合。门里面有一个和尚,侧着耳朵专心致志地听着外面的声音,门半掩着,好像是等着谁应声开门。把门打开,好像在请谁进去的样子,以上两种情况反复揣测没有不合适的。松树东面来了一个和尚,背着佛经匆忙地前行,好像是刚参加完佛教活动晚归的人。桃核旁边露出七级宝塔,距离河滩有半分远。靠近河滩系着一条小船,在篷窗短船之间,有一个船客靠着茶几在假装睡觉,样子好像快要睡醒了。山顶月亮昏暗呈半圆形,夹杂着稀疏的星星有几点。山下面则是波纹涨起来了,显示出大潮要来的征兆。整个桃坠的创意取自于唐朝张继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句子。(2023下·云南昆明·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问题。【材料一】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选自《庄子集释》)【材料二】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①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选自《庄子译注)【注】①斥鴳(yàn):生活在沼泽中的小雀。【材料三】上李邕①唐·李白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②沧溟水。世人见我恒殊调,见余大言皆冷笑。宣父③犹能畏后生④,丈夫未可轻年少。【注】①李邕,唐玄宗开元年间渝州刺史。②黛却,激起。③宣父,指孔子。④畏后生,语出《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材料四】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41.阅读材料一、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①怒而飞②志怪者也③未有知其修者④负青天4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①其翼若垂天之云。②且适南冥也。43.请阅读材料一、二,用自己的语言将下面文段的空白处补充完整。在庄子笔下,“鹏”与“斥鴳”的形象具有相对性。“鹏”的外形,而“斥鴳”的外形渺小;“鹏”志存高远,而“斥鴳”,“斥鴳笑之曰”可以看出,斥鴳对大鹏远飞持有的态度。44.阅读材料一、三,在下面表中的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内容。“大鹏”这个意象,出自庄子《逍遥游》,文中这样描写大鹏展翅的场景: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传承↓创新李白在《上李邕》中对以上两个场景进行再创作,写下了诗句: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a,。水击三千里:b,。45.材料三、四都是诗人呈给当朝权贵的诗,两首诗分别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进行简要分析。【答案】41.奋起的样子,这里指鼓起翅膀。记载长承载42.①那展开的双翅就好像悬挂在天空中的云。②将要飞到南海去。43.硕大伟岸目光短浅否定44.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45.《上李邕》是唐代大诗人李白青年时期的作品。此诗通过对大鹏形象的刻画与颂扬,表达了李白的凌云壮志和强烈的用世之心,对李邕瞧不起年轻人的态度非常不满,表现了李白勇于追求而且自信、自负、不畏流俗的精神。全诗语气直率不谦,充满了初出犊儿不怕虎的锐气。《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通过描述面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湖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羡鱼的情怀而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希望张九龄予以援引之意。【解析】4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为: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怒:奋起的样子,这里指鼓起翅膀;(2)句意为:记载怪异事物的书。志:记载;(3)句意为:没有人能够知道它有多长。修:长;(4)句意为:背负青天。负:承载。42.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1)句重点词语:翼:翅膀;若:像;垂天之云:悬挂在天空中的云。(2)句重点词语:且:将要;适:往,到;南冥:南海。4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第一空,结合“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鹏的脊背,不知道有几千里)”可概括为:硕大伟岸;第二、三空,结合“斥鴳笑之曰(斥鴳讥笑它说)”“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它打算飞到哪儿去?我奋力跳起来往上飞,不过几丈高就落了下来,盘旋于蓬蒿丛中,这也是我飞翔的极限了。而它还打算飞到什么地方去呢?)”可知,大鹏有崇高理想,追求广大、高远、自由,而斥鷃不能理解大鹏展翅高飞的理想境界,结合“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可知它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对大鹏远飞持否定(讥笑)的态度。4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水击三千里”:激起的浪花有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上李邕》中“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意思是大鹏总有一天会和风飞起,凭借风力直上九霄云外。对应“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意思是即使待到风停下来,其力量之大仿似能将沧海之水簸干。对应“水击三千里”。45.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和情感把握。《上李邕》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青年时期的作品。大鹏是李白诗赋中常常借以自况的意象,它既是自由的象征,又是惊世骇俗的理想和志趣的象征。前四句中李白以大鹏自比。诗的后四句,是对李邕怠慢态度的回答:“世人”指当时的凡夫俗子,显然也包括李邕在内,因为此诗是直接给李邕的,所以措词较为婉转,表面上只是指斥“世人”。“殊调”指不同凡响的言论。李白的宏大抱负,常常不被世人所理解,被当做“大言”来耻笑。李白显然没有料到,李邕这样的名人竟与凡夫俗子一般见识,于是,就抬出圣人识拔后生的故事反唇相讥。《论语·子罕》中说:“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这两句意为孔老夫子尚且觉得后生可畏,你李邕难道比圣人还要高明?男子汉大丈夫千万不可轻视年轻人呀!后两句对李邕既是揄揶,又是讽刺,也是对李邕轻慢态度的回敬,态度相当桀骜,显示出少年锐气。“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写出了年轻的李白敢于向大人物挑战,充满了初出犊儿不怕虎的锐气。《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前四句“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意思是:八月湖水盛涨几乎与岸平,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烟波浩淼的洞庭湖,表现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然而却没有舟楫,为下边“言志”做铺垫;“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将想渡过烟波浩淼的洞庭湖找不到船与桨类比成自己想做官而无人引荐,运用比喻的修辞,诗人含蓄委婉的向张丞相表明心志,表明自己出仕的志愿;后句写自己因不能为国效力而苦恼,写自己希望得到张丞相的引荐;“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意思是: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别人得鱼成功。“垂钓者”暗指当朝执政的人物,在此指张丞相;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暗喻自己有出来做一番事业的愿望,只怕没有人引荐,表现了诗人想得到张丞相的帮助和引荐,一展才华,成就一番事业,实现自己的宏伟抱负。【点睛】参考译文:材料一: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体积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鲲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叫做鹏,鹏的脊背,不知道有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好像悬挂在天空中的云。这只鹏鸟啊,在海水运动的时候将要飞到南海去。南海是个天然形成的水池。《齐谐》是一本专门记载怪异事物的书。《齐谐》记载说:“大鹏迁徙到南海的时候,翅膀击水而行,激起的浪花有三千里,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而离开”。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相吹拂的结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煤炭矿山翻斗车租赁合同2篇
- 艺校聘用合同模板
- 看小孩保姆合同范例
- 布匹纺织购销合同范例
- 企业之间借款简单合同范本
- 2024二手房买卖过程中贷款办理合同3篇
- 年度知识产权许可及技术服务合同
- 手车居间服务合同范本版
- 手房购房合同协议书范文2篇
- 二零二四年度可再生能源项目投资与建设合同
- 3.1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用
- 工程结算审核服务方案技术标
- 四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解决问题)
- 武田人才留享计划
- 火龙罐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失眠个案护理
- 英语词汇教学法系列讲座-Vocabulary-Teaching-in-Primary-School课件
- 精装修验房最全表格
- 2023年基层卫生岗位练兵和技能竞赛试题及答案全科医疗组
- 爬虫高级忘仙python课件pyspider
- 新版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
- 前厅服务与管理电子课件 项目四 任务五 受理宾客退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