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陕西师范大学学业水平考试研究中心 策划特邀陕西省市级教研命题研究专家和名校名师 命制·一举多得2010年陕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集训生物必修1
分子与细胞第一单元
细胞的分子组成考情预测考点指要专家导航能力层次1、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本单元介绍了蛋白质、核酸、糖类、脂质等有机物的结构和功能,水和无机盐的作用,其中蛋白质、核酸等是考试的重要内容。需要加强对本单元知识的识记和理解。理解2、核酸的结构和功能识记3、糖类的种类和作用理解4、脂质的种类和作用识记5、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理解6、水和无机盐的作用识记考点1 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考点诠解】1.氨基酸的结构与脱水缩合蛋白质的组成元素:C.H、O、N等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约20种)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氨基酸的结构特点:①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②有一个氨基和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不同的氨基酸的区别在于R基脱水缩合:N个氨基酸分子形成M条肽链,则脱去(N—M)个水分子,同时形成(N—M)个肽键。2、蛋白质的结构:蛋白质结构多样性原因: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以及多肽链的折叠方式和空间结构不同3.蛋白质的功能:①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重要物质,如羽毛、肌肉、头发、丝②催化,如绝大多数的酶④调节,如胰岛素等激素③运输,如血红蛋白、载体⑤免疫,如抗体4.蛋白质的检测:①、用鸡蛋蛋白时,一定要加以稀释,如果稀释不够,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后会粘固在试管内壁上,使反应不彻底,且试管不易洗净。②、双缩脲使用时,应先加A造成碱环境,再加B。【精题选粹】1、假设一个蛋白质分子是由两条肽链共500个氨基酸分子组成,则此蛋白质分子中的羧基数目至少为()A.2个B.501个C.502个D.1个【一举多得】氨基酸在缩合形成蛋白质过程中,每一个氨基酸的羧基都和下一个氨基酸的氨基连接形成肽键,因此一条肽链的一端含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另一端含有一个游离的羧基,两条肽链就至少含有两个游离的羧基。答案:A【精题选粹】2、下面是某蛋白质的末端部分:据此图回答下面问题:(1)此图解中含有 个氨基酸(残基), 个氨基, 个羧基。(2)用“”在图解中标出肽键结构。(3)写出该图解中的各个R基 。(4)写出最左端的肽键水解而形成的氨基酸的结构简式 。【一举多得】:根据掌握的肽键结构式知识,我们可以看出此图解中含有三个肽键,用“”表示如下:明确了多肽中肽键的数目,依据氨基酸形成多肽的知识,我们就能得出一个多肽中的氨基酸(残基)数目(氨基酸数目=肽键数+1),所以本图解中共有四个氨基酸(残基)。同样我们可以依据氨基酸形成多肽的有关知识,得出该多肽图解中含一个氨基,无游离的羧基,图解中的R基有CH3—、CH3—CH2—、H—。答案:(1)410(2)如解析中图。(3)—CH3;CH3—CH2—;—H考点2核酸的结构和功能【考点诠解】核酸的组成元素:C.H、O、N、P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8种)含氮碱基磷酸五碳糖3.DNA与RNA的区别类别DNARNA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碱基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胸腺嘧啶(T)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尿嘧啶(U)五碳糖脱氧核糖核糖分布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4、核酸的功能:核酸能够携带遗传信息,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而只有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精题选粹】人体内的核酸彻底水解后,可得到( )A.8种核苷酸 B.5种含氮碱基 C.1种五碳糖 D.4种脱氧核苷酸【一举多得】人体内的遗传物质是DNA,人体内的核酸有两类:DNA和RNA。DNA水解时先形成四种脱氧核苷酸,再进一步水解,最终形成四种碱基(A、T、C.G)、一种五碳糖(脱氧核糖)、一种磷酸。核酸(包括DNA和RNA)水解形成八种核苷酸,再进一步水解,最终形成五种碱基(A、T、C.G、U)、两种核糖(脱氧核糖和核糖)和一种磷酸。答案:B考点3糖类的种类和作用【考点诠解】1、元素组成:C.H、O,符合Cm(H2O)n2、糖类的种类①单糖:五碳糖:核糖、脱氧核糖六碳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②二糖:蔗糖:果糖+葡萄糖麦芽糖:葡萄糖+葡萄糖乳糖:葡萄糖+半乳糖③多糖:淀粉、糖原:储存能量纤维素:支持保护细胞3、糖类的功能:糖类是生物体内的主要能源物质。4、糖类的检测:①、选材要用含糖较高、颜色为白色或近于白色的植物组织。②、斐林试剂不稳定,一般配成甲液(NaOH:0.1g/mL)乙液(CuSO4:0.05g/mL)来保存,使用时必须将甲、乙两液混合均匀后使用,切勿分别加入组织样液中进行检测。③、还原性糖的鉴定还可以使用班氏(Benedict)糖定性试剂。【精题选粹】肝糖原经过酶的催化作用,最后水解成 ( )A、麦芽糖 B、乳糖 C、葡萄糖 D.CO2和H2O【一举多得】肝糖原是动物体内储能的物质,属于多糖。多糖在酶的作用下进行水解,形成的最后产物是单糖,由于构成糖原的单糖是葡萄糖,因此最后水解产生的是葡萄糖。答案:C分类:考点4脂质的种类和作用【考点诠解】1、化学组成:C.H、O、(P、N)通常不溶于水,脂溶性脂肪:作用:储存能量的物质、保温、保护。分布:主要在皮下、肠系膜处磷脂:作用:构成细胞膜和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分布:人和动物的脑、卵细胞、肝脏以及大豆种子2.分类:胆固醇: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参与脂质的运输固醇:性激素: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维生素D:协助钙、磷的吸收。3、脂肪的检测:①、切片要尽可能的薄。②、染色后一定要用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③、观察时找最薄处,最好只有1—2层细胞。④、苏丹ⅲ染色后为橘黄色。苏丹ⅳ染色后为红色【精题选粹】种子萌发的需氧量与种子所贮藏有机物的元素组成和元素比例有关,在相同条件下,消耗同质量的有机物,油料作物种子(如花生)萌发时所需氧量比含淀粉多的种子(如水稻)萌发时的需氧量 ()A、少B、多C、相等D.无规律【一举多得】油料作物种子含脂肪较多,水稻等谷类种子含淀粉多。脂肪和淀粉都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它们被氧化分解都产生CO2和H2O。由于脂肪中H的含量比淀粉高得多,所以氧化时需氧量就大。因此,油料作物种子(如花生)萌发时所需氧量比含淀粉多的种子(如水稻)萌发时的需氧量多。答案:B考点5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考点诠解】1、组成细胞的元素有20多种:大量元素:C.H、O、N、S、P、Ca、Mg、K等;微量元素:Fe、Mn、B、Zn、Mo、Cu;基本元素:C;细胞含量最多4种元素:C.O、H、N;主要元素:C.H、O、N、S、P;2、碳链是生物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单体.:是指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单位。多聚体:每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C原子构成的C链为基本骨架,经脱水缩合而成的结构。生物大分子:蛋白质(以氨基酸为单体构成的多聚体)、多糖(以葡萄糖为单体构成的多聚体)、脱氧核糖核酸(以脱氧核糖核苷酸为单体构成的多聚体)、核糖核酸(以核糖核苷酸为单体构成的多聚体)。【精题选粹】生物体的组成元素中,最基本的元素和大量元素是 ( )A.H和Mg B.C和Fe C.O和K D.C和Ca【一举多得】在细胞中C.O、H、N含量最多,细胞的干重C的含量达到48.4%,而且是有机物的基本骨架,所以C是细胞的基本元素;C.O、H、N、P、S、K、Ca、Mg含量多,被称为大量元素。答案为D。考点6水和无机盐的作用【考点诠解】1.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结合水、自由水存在形式含量功能联系水自由水约95%1、良好溶剂2、参与多种化学反应3、运送养料和代谢废物它们可相互转化;代谢旺盛时自由水含量增多,反之,含量减少。结合水约4.5%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2、无机盐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绝大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3.无机盐的作用:①构成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②维持细胞和生物体正常的生命活动③维持细胞的形态和酸碱平衡【精题选粹】小儿患佝偻病,发烧时就会抽搐,医生建议他平时要补充( )A.新鲜水果和蔬菜 B.钙片和维生素D C.谷物种皮和胡萝卜 D.蛋白质和糖类【一举多得】小儿患佝偻病以及发烧出现抽搐现象,都是由于缺钙造成的,应补钙。但是单纯吃钙片不能解决问题,因为小肠对钙片中的钙盐难以吸收,需要在吃钙片的同时注射维生素D,因为,维生素D能促进钙的吸收。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含钙和维生素D较少,谷物种皮主要是补充维生素B1,胡萝卜含有胡萝卜素在人体内能转化成维生素A。答案:B第二单元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考点指要专家导航能力层次1、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学习本章内容要从系统的观点出发,不仅要关注细胞各个结构特点和功能,还要了解各个部分间的分工和合作。简单运用2、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理解3、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识记4、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识记5、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理解6、建立真核细胞的模型识记考情预测考点1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考点诠解】1.建立者:施莱登、施旺2、建立过程:①、1665英国人罗伯特﹒虎克(RobertHooke)用自己设计与制造的显微镜(放大倍数为40-140倍)观察了软木的薄片,第一次描述了植物细胞的构造,并首次用拉丁文cella(小室)这个词来对细胞命名。②、1680荷兰人列文﹒虎克,首次观察到活细胞,观察过原生动物、人类精子、鲑鱼的红细胞、牙垢中的细菌等。③、19世纪30年代德国人植物学家施莱登、动物学家施旺提出:一切植物、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这一学说即“细胞学说”,它揭示了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3、内容: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内物质构成。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4.意义:揭示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统一性【精题选粹】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内或在细胞参与下完成的B.SARS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也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C.除病毒外,一切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构成有机体的基本单位D.单细胞生物依靠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一举多得】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命活动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其生命活动的完成必须依赖于细胞,离开了细胞就不能生存,更谈不上完成生命活动。答案:B考点2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考点诠解】1、显微镜视野中的物像移动方向与装片移动方向相反。如要使视野物像往左移,操作方法是将装片向右移。2、物镜越长、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物像的放大倍数为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3、在低倍镜下使用粗准焦螺旋调清楚后,将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转到高倍镜下光线会变暗,调节光圈或凹面镜增加光亮,再用细准焦螺旋上下微调至清晰。4.低倍镜下看到的细胞小,数量多,视野亮;高倍镜下看到的细胞大,数量少,视野暗【精题选粹】使用高倍镜的观察顺序是()①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调清物像为止②转动转换器,调至高倍镜③在低倍镜下看清物像要把目标移至视野中央4转动反光镜使视野明亮A.④①②③ B.④③②①C.②③①④ D.③①②④【一举多得】本题考查的是高倍镜的使用步骤。首先应将视野调亮,在低倍镜下移动装片至视野中央,然后转动转换器使高倍镜正对通光孔,再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因此正确选项应该是B。答案:B考点3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考点诠解】1、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基本骨架:磷脂双分子层特点: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多数是可以运动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2、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成分:脂质(主要是磷脂)、蛋白质和少量的糖类功能:①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②控制物质进出细胞③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3、细胞膜系统(生物膜系统)的结构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线粒体膜等)和核膜4.细胞膜系统的功能:【精题选粹】根据细胞膜的成分及功能特点,分析简答下列问题:1985年Overton在研究各种未受精卵细胞的透性时,发现脂溶性物质易透过细胞膜,不溶脂类的物质透过细胞膜十分困难。这表明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中有 。【一举多得】根据化学上的“相似相溶”原理,及“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而得到答案。答案:磷脂考点4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考点诠解】只存在于植物细胞中的细胞器:叶绿体;动、植物细胞中形态相同、功能可能不同的细胞器:高尔基体;根尖分生区没有的细胞器:叶绿体、中心体、液泡(注根尖细胞应该说没有大液泡,但有许多小液泡)。原核细胞中具有的细胞器:核糖体;真核细胞中细胞器的质量大小: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有关膜结构的细胞器:双层膜、线粒体、叶绿体(核膜);无膜结构:核糖体、中心体,其余为单层膜结构。具有核酸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能自我复制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中心体(染色体)有“能量转换器之称”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产生ATP的场所: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能形成水的细胞器: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与主动运输有关的细胞器:核糖体(载体合成)、线粒体(提供能量)。参与细胞分裂的细胞器:核糖体(间期蛋白质的合成)、中心体(动物)、高尔基体(植物)、线粒体。将质膜与核膜连成一体的细胞器:内质网。泪腺细胞分泌泪液,泪液中有溶菌酶,与此生理功能有关的细胞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含有色素的细胞器:叶绿体、有色体、液泡。有色体和叶绿体中均含有叶黄素和胡萝卜素,液泡的细胞液中含有花青素等色素。与脂类及多糖合成有关的细胞器:内质网【精题选粹】在一定时间内使某种动物细胞吸收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氨基酸,经检查发现放射性依次先后出现在图中①②③④⑤部位。请据图写出标号,及其所代表的结构、名称以及所要求的内容。[5]部位的物质(图上方的黑圆点)首先是由附着在[]上的[] 合成的 物质。它是由[] 加工形成的。此动物细胞对该物质还具有 功能。【一举多得】该题主要考查蛋白质的合成与运输途径、细胞器的功能等基础知识,以及学生对图形的识别能力。答题时,首先要认真识图,辨认图中各细胞器的结构名称,充分利用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分析作答。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氨基酸最先出现的部位是图中标号①,据图可知①的结构名称是核糖体,它是细胞内将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场所,由此可确定处在图中⑤部位的物质是蛋白质。据题意和图示说明了蛋白质的合成与运输途径是按下列步骤进行的:a.蛋白质的合成是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进行的;b.合成后随即转移到内质网腔中;c.从内质网再运输到高尔基体中加工;d.加工后再转移到细胞顶端,释放出去。以上过程题目限定在动物细胞中,因此该细胞具有分泌功能。答案:(1):2内质网1核糖体蛋白质(2)3高尔基体(3)分泌考点5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考点诠解】1、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①细胞核的结构核膜:双层膜,有核孔染色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核仁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表现形式②细胞核的功能细胞核是储存和复制DNA的主要场所。细胞核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2、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与联系最主要的区别:有无核膜3、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正常地完成各种生命活动。4.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①、区别与联系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细胞壁原核细胞无核膜、无核仁,无成形的细胞核(拟核);拟核中分布一个环状DNA分子,无染色体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菌一般为肽聚糖真核细胞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细胞核;细胞核中分布一定数目的染色体(DNA与蛋白质结合而成)一般有多种细胞器有植物一般为纤维素、果胶②、常见的原核生物:蓝藻、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放线菌、支原体等。③、常见的真核生物:动物(草履虫、变形虫)、植物、真菌(酵母菌、霉菌、粘菌)等。【精题选粹】对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共同特征的下列描述中,有错误的是()A以质膜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传递B以DNA和RNA作为遗传物质C核糖体是其不可缺少的合成蛋白质的场所D线粒体作为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一举多得】本题考察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原核细胞无具有膜的细胞器,如高尔基体、叶绿体、线粒体等复杂的结构,且不具有真正的细胞核,因此选D。答案:D考点6建立真核细胞的模型【考点诠解】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构建: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有的借助于具体的实物或其他形象化的手段,有的则通过抽象的形式来表达。①制作要点:科学性和准确性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模型的美观。②模型种类: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精题选粹】下列关于制作三维结构模型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在制作模型时,为了使各部分的结构特点明确,可以用不同的颜色区分不同的结构,因此模型的美观最重要。在制作模型时,科学性、准确性应该是第一位的。模型是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D.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形象而概括地反映了所有DNA结构的共同特征。【一举多得】模型的制作,应是科学性和准确性放在第一位,其次才是美观性。答案A第三单元
细胞的代谢考点指要专家导航能力层次1、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本单元是必修一的核心内容是,也命题的热点。学生在复习各节内容时不仅对基础知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还要有对知识发展领域的探究意识。理解2、酶在代谢中的作用理解3、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理解4、光合作用及认识过程理解5、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综合应用6、呼吸作用及其原理的应用理解考情预测考点1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考点诠解】1.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类型及特点方式运输方向(浓度)是否需要载体是否需要能量实例自由扩散高→低否否O2、CO2、水、甘油、乙醇等进出细胞协助扩散高→低是否葡萄糖进入红细胞主动运输低→高是是植物细胞对矿质离子的吸收;葡萄糖、氨基酸进入动物的小肠绒毛上皮细胞注:(1)影响各种运输方式的因素:①自由扩散:物质运输的动力就是膜内外的物质浓度差,浓度差越大,自由扩散的速率越大。②协助扩散:不仅受浓度差影响,还受着载体的数量限制,可以说在一定限度内运输速率同物质浓度成正比。如超过一定限度,浓度再增加,运输也不再增加,因膜上载体蛋白的结合位点已达饱和。③主动运输:主动运输与这个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有关,能够影响细胞呼吸有关的因素,例如温度、氧气等都可以影响到主动运输过程。另外,主动运输还与运载该物质的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有关,一般来说,载体数量越多,运输的这种物质越多;但是膜上载体的数量有限,因此主动运输也会存在最大速率。:(2)主动运输对于细胞重要意义:主动运输保证了活细胞能够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选择吸收所需的营养物质,主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对活细胞完成各项生命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2、细胞膜(活细胞)是选择透过性膜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可以通过,细胞不需要的离子和小分子以及大分子都不能通过。3、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胞吞(内吞)、胞吐(外排)4.渗透作用:水分子(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作用。原生质层: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①具有半透膜②膜两侧有浓度差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内溶液浓度→细胞失水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内溶液浓度→细胞吸水【精题选粹】下图为物质出入细胞膜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A代表 分子;B代表 ;D代表 ;(2)细胞膜从功能上来说,它是一层 膜;(3)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B的厚度变小,这说明B具有 ;(4)在a~e的五种过程中,代表被动转运的是 ;可能代表氧气转运过程的是图中编号 ;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过程是图中编号 ;如果此为神经细胞膜,则当其受刺激后发生兴奋时,Na+的流动过程是编号 。【一举多得】本题考查细胞膜的结构及其功能,考察学生理解、分析应用能力。(1)细胞膜主要由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表面还有链状的多糖分子,大多和蛋白质结合成为糖蛋白,也可和脂类分子结合成糖脂。(2)细胞膜从功能上来说最重要的特性是选择透过性。(3)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厚度变小,说明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分子均处于动态变化之中。这种现象证明磷脂双分子层具有一定的流动性。(4)a~e五个过程中,b、c、d穿膜无需细胞供能,故是被动转运。(5)氧气穿膜是自由扩散,所以选b,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是主动运输,所以选a。(6)如该细胞膜为神经细胞膜,未受刺激时,Na+由细胞膜内侧,通过Na+泵(实际上是一种镶嵌在膜的磷脂双分子层中具有ATP酶活性的特殊蛋白质)的作用,移至细胞外侧。有两个显著特点:①逆Na+浓度差由内向外;②是要消耗ATP。当神经细胞膜受刺激兴奋时,由亲水蛋白质分子构成的Na+管道张开,膜外大量Na+顺浓度梯度从Na+管道流入膜内,Na+流入量猛增20倍。答案(1)蛋白质磷脂双分子层多糖(2)选择透过性(3)一定的流动性(4)b、c、d(5a (6)c考点2 酶在代谢中的作用【考点诠解】1、相关概念: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化学反应的总称,是生物与非生物最根本的区别,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细胞代谢: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的许多化学反应。酶:是活细胞(来源)所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功能: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提高化学反应速率)的一类有机物。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2、酶的发现:①、178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巴兰让尼用实验证明:胃具有化学性消化的作用;②、1836年,德国科学家施旺从胃液中提取了胃蛋白酶;③、1926年,美国科学家萨姆纳通过化学实验证明脲酶是一种蛋白质;④、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作用。3、酶的本质: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合成酶的场所主要是核糖体,水解酶的酶是蛋白酶),也有少数是RNA。4.酶的特性:①、高效性: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高许多。②、专一性:每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③、酶需要较温和的作用条件: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和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精题选粹】下表是为了认识酶作用的特性,以20%的过氧化氢溶液为反应底物的一组实验方法及结果,通过分析实验不能得出的结论是步骤方法观察结果1常温下自然分解氧气泡少而小2常温下加铁离子氧气泡稍多而小3常温下加入鲜肝提取液氧气泡极多而大4加入煮沸后冷却的鲜肝提取液同自然分解一样A.酶的催化效率有高效性B.酶的催化条件有温和性C.酶的催化对象有专一性D.高温会使酶失去活性【一举多得】本题是以实验现象来分析酶的特征,在考试中比较常见。实验1是其它实验的对照,实验3与1比较可得出酶具有高效性的特点,实验4分析可得出酶发挥作用需要一定的条件,即必须是在常温下有效。实验3与实验2比较说明酶的催化效率比普通的化学催化剂要强。但整个实验不能得出酶有专一性的特点。答案:C考点3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1.ATP分子中具有高能磷酸键ATP是三磷酸腺苷的英文名称缩写。ATP分子的结构简式: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一种特殊的化学键,叫做高能磷酸键,ATP分子中大量的化学能就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ATP可以水解,这实际上是指ATP分子中高能磷酸键的水解。注:每酶一个ATP分子有两个高能磷酸键,位于磷酸基团与磷酸基团之间,腺苷A与磷酸基团之间的“—”不是高能磷酸键,而是一个普通的磷酸键。2.ATP和ADP可以相互转化。如图所示:ATP与ADP的相互转变伴随着能量的释放和储存,可用下式表示两者的循环过程。酶ATPADP+Pi+能量酶ATP与ADP相互转变的反应并不是可逆的,或者说物质可逆,能量不可逆。在ADP转化成ATP的过程中,所需要能量来源:对于动物、真菌和大多数细菌来说,均来自细胞进行呼吸作用时释放的能量;对于绿色植物来说,除了依赖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外,在叶绿体内进行光合作用时,ADP转化为ATP还利用了光能。【精题选粹】ATP在细胞中能够释放能量和储存能量,从其化学结构看,原因是( )①腺苷很容易吸收能量和释放能量②第三个高能磷酸键很容易断裂和再结合③第三个磷酸基团很容易从ATP上脱离(即第二个高能磷酸键断裂),使ATP转变成ADP,同时释放能量④ADP可以在酶的作用下迅速与一分子磷酸结合,吸收能量形成第二个高能磷酸键,使ADP转变成ATP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④【一举多得】解该题,需熟悉ATP结构简式A—P~P~P,其中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并非三个;在酶的作用下,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断裂,形成ADP和Pi,该键又可接受能量,加上一分子磷酸重新形成ATP。在这里,高能磷酸键的断裂和再形成,保证了能量的释放和储存。答案:C考点4光合作用及认识过程【考点诠解】1.光合作用的认识过程①1864年萨克斯采用碘液检测淀粉的方法,确定叶片在光下能产生淀粉②1880年,德国科学家思吉尔曼用水绵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证明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氧是叶绿体释放出来的。③1940年鲁宾和卡门运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通过小球藻的实验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2.光合作用的过程①色素:叶绿素和叶绿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分布:叶绿体的类囊体的薄膜上②光合作用的过程3.比较光反应和暗反应光反应阶段暗反应阶段进行场所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叶绿体基质所需条件光、色素、酶酶、[H]、ATP物质变化水的光解:H2O→[H]+02ATP的合成:ADP+Pi→ATPCO2的固定:CO2+C5→2C3C3的还原:C3+[H]+ATP→(CH2O)+C5ATP的水解:ATP→ADP+Pi能量转换光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联系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ATP【精题选粹】如下图为光反应、暗反应联系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填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物质:a b c d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了[ ]和[ ]。光合作用中的能量转变是;光能→ → 。如小麦在适宜条件下栽培,突然将d降至极低水平,则小麦叶片中的三碳化合物含量会突然减少,其原因是 ;若降低d的同时,又停止光照,则不会出现上述现象,其原因是 。【一举多得】此图表示光合作用过程中的光反应与暗反应的主要变化及其相互联系,由光合作用整个过程可知,a表示O2.b表示ATP、c表示[H]、d表示CO2;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了b和c,即ATP和[H];在光合作用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是光能转变成ATP中的化学能,再转变成有机物中的化学能,有机物主要是指糖类中的葡萄糖;如小麦在适宜条件下栽培,突然将d降至极低水平,则小麦叶片中的三碳化合物含量会突然减少,其原因是缺少形成三碳化合物的原料CO2。若降低d的同时,又停止光照,则不会出现上述现象,其原因是CO2减少,固定过程受阻,三碳化合物合成减少,同时又由于光照停止,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减少,使还原过程也受阻,这样三碳化合物的含量就相对稳定。答案:(1)O2ATP[H]CO2(2)[H]ATPATP中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缺乏形成三碳化合物的原料光反应受阻,缺乏[H]和ATP还原三碳化合物。考点5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①光照强度②CO2的浓度③温度:光合作用中的生化反应离不开酶的催化,而温度直接影响酶的活性,进一步影响光合速率。另外,水以及矿质元素也会影响光合速率。农业生产以及温室中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方法:延长光照时间、增加光照强度、增加CO2的浓度,适当提高温度等例如:①农业上采用套种、合理密植等措施使农作物充分吸收阳光以达到增产的目的②利用大棚适当延长光照时间、提高CO2浓度和温度,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精题选粹】将植物栽培在适宜的光照、温度和充足的CO2条件下。如果将环境中CO2含量突然降至极低水平,此时叶肉细胞内的C3化合物、C5化合物和ATP含量的变化情况依次是( )A.上升;下降;上升C.下降;上升;上升B.下降;上升;下降D.上升;下降;下降【一举多得】从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进行分析:在光合作用过程中,CO2参与暗反应,CO2与C5化合物结合,生成两个C3化合物,当CO2突然减少时,这个过程必然受阻,因而导致C5化合物的含量上升和C3化合物含量下降。而C3化合物的减少,又使暗反应中C3化合物还原成葡萄糖的过程受阻,消耗光反应提供的ATP量也减少,使细胞中ATP含量上升。答案:C考点6 呼吸作用及其原理的应用【考点诠解】1.相关概念:呼吸作用(也叫细胞呼吸):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 二氧化碳或其它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根据是否有氧参与,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指细胞在有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下,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大量能量,生成ATP的过程。无氧呼吸:一般是指细胞在无氧的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酒精、CO2或乳酸),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发酵:微生物(如:酵母菌、乳酸菌)的无氧呼吸。2、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C6H12O6+6O2 酶6CO2+6H2O+能量3.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C6H12O6C6H12O6酶2C
H
OH(酒精)+
2CO +
少量能量
或2
5
2酶2C3H6O3(乳酸)+少量能量4.有氧呼吸过程(主要在线粒体中进行):场所发生反应产物第一阶段细胞质基质葡萄糖
酶
2丙酮酸+
[H]+少量能量→丙酮酸、[H]、释放少量能量,形成少量ATP第二阶段线粒体基质酶
少量2丙酮酸+6H2O
→
6CO2+
[H]+
能量CO2、[H]、释放少量能量,形成少量ATP第三阶段线粒体内膜[H]+
O2
酶
H
O+
大量能量→
2生成H2O、释放大量能量,形成大量ATP5.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呼吸方式有氧呼吸无氧呼吸不同点场所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内膜细胞质基质条件氧气、多种酶无氧气参与、多种酶物质变化葡萄糖彻底分解,产生CO2和H2O葡萄糖分解不彻底,生成乳酸或酒精等能量变化释放大量能量(1161kJ被利用,其余以热能散失),形成大量ATP释放少量能量,形成少量
ATP6.影响呼吸速率的外界因素:温度:温度通过影响细胞内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的活性来影响细胞的呼吸作用。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细胞正常的呼吸作用。氧气:氧气充足,则无氧呼吸将受抑制;氧气不足,则有氧呼吸将会减弱或受抑制。(30水分:一般来说,细胞水分充足,呼吸作用将增强。但陆生植物根部如长时间受水浸没,根部缺氧,进行无氧呼吸,产生过多酒精,可使根部细胞坏死。(4)CO2:环境CO2浓度提高,将抑制细胞呼吸,可用此原理来贮藏水果和蔬菜。7、呼吸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作物栽培时,要有适当措施保证根的正常呼吸,如疏松土壤等。粮油种子贮藏时,要风干、降温,降低氧气含量,则能抑制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消耗。水果、蔬菜保鲜时,要低温或降低氧气含量及增加二氧化碳浓度,抑制呼吸作用。【精题选粹】1、下列关于植物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呼吸作用的中间产物丙酮酸可以通过线粒体双层膜B.是否产生二氧化碳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主要区别C.高等植物进行有氧呼吸,不能进行无氧呼吸D.种子库中贮存的风干种子不进行呼吸作用【一举多得】此题考查植物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及有关的结构问题。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步是相同的。有氧呼吸的第二步过程是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线粒体是双层膜;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主要区别是是否需要氧气,而与能否产生二氧化碳无关。任何活的细胞或生物体,都要进行呼吸作用,如种子是具有活性的,只是呼吸的速度很慢仍要进行呼吸作用。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基本原理和过程,明确其区别点。答案:A【精题选粹】2.用酵母菌酿酒时,向原料中通入足够的空气,酵母菌与酒精的数量分别会A.死亡、增多 B.增多、增多C.死亡、不再产生 D.增多、不再产生【一举多得】上述条件下,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生成CO2和H2O,并在此过程中大量繁殖,不再产生酒精,这也是酿酒厂在发酵制酒时,先向发酵罐内通气,让酵母菌大量繁殖,再进行密封,产生酒精的原理所在。答案:D第四单元
细胞的增殖考点指要专家导航能力层次1、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有丝分裂是常考点,特别要注意有丝分裂过程中各时期的图像,染色体的变化规律。识记2、细胞的无丝分裂识记3、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理解考情预测考点1 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考点诠解】1、细胞不能无限长大一方面,生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当细胞的体积逐步增加时,表面积和体积的比例即相对表面积就越来越小,细胞与周围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运输所需要的时间就越长,使细胞内部和外界的物质交换适应不了细胞生命活动的需要而引起细胞分裂。另一方面,当细胞质的体积太大时,细胞核对其控制作用就减弱,结果就造成核质不平衡,细胞核的“负担”就会过重。从而引起细胞分裂。2.细胞周期细胞以细胞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细胞分裂方式包括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三种。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进行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细胞有丝分裂具有周期性。概念:从一次细胞分裂结束开始,直到下一次分裂结束为止的过程。时期:分为分裂间期(约占90%~95%)和分裂期(约占5%~10%)。注:不是所有有丝分裂的细胞都有细胞周期,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根据细胞形态和结构的变化,人们把有丝分裂过程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期又人为地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四个时期,这其中包括细胞核分裂和细胞质分裂两个方面。【精题选粹】连续分裂的细胞的生长即体积增大,发生在细胞周期的()A.分裂间期B.分裂前期C.分裂中期D.分裂后期【一举多得】本题考查了细胞分裂的有关知识。连续分裂的细胞的生长发生在分裂间期,为细胞分裂期做准备,在此期间还进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和DNA的复制。答案:A考点2 细胞的无丝分裂【考点诠解】无丝分裂中的“无丝”,即在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此过程首先是细胞核先延长,核从中部向内凹进,缢裂成两个细胞核,接着,整个细胞从中部缢裂成两部分,形成两个子细胞。实例列举:蛙的红细胞增殖,原生动物(草履虫,变形虫)的细胞增殖等。【精题选粹】下列各项中,属于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共有的选项是( )A.纺锤体形成 B.着丝点分裂 C.联会 D.DNA复制【一举多得】本题对三种分裂方式的区别比较,是将细胞的分裂、减数分裂有关知识结合在一起进行的。无丝分裂没有染色体的出现和染色体的复制,也就不存在纺锤体的形成和着丝点的分裂,但有DNA的复制。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都有纺锤体的形成和着丝点的分裂以及DNA的复制。联会是减数分裂的特征。故正确答案为D。答案:D。考点3 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考点诠解】1.有丝分裂的过程各时期的特点(1).分裂间期:是细胞增殖的物质准备和积累阶段。DNA合成前期(G1期):是从上次细胞增殖完成以后开始的。在这一时期主要进行RNA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为下一阶段DNA的合成做准备,特别是合成DNA聚合酶和DNA复制过程不可少的其他酶系,以及储备能量。DNA合成期(S期):DNA分子的复制在这个时期进行。因此,DNA的含量逐渐增加一倍。DNA合成后期(G2期):DNA合成终止,但还有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不过合成量逐渐减少。特别是微管蛋白的合成,为分裂期(M期)纺锤体的形成提供原料(2)前期这个时期核膜解体核仁逐渐消失。染色体的着丝点还没有与纺锤丝相连,因此,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纺锤体的中央。(3)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整齐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这是细胞分裂已进入中期的标志。这个时期细胞中的染色体的形态比较固定,数目比较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相互分离,标志着后期的开始。每条染色体中的两条染色单体从着丝点处分开,形成两组均等的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细胞两极,使细胞的两极各有一套染色体,这两套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是完全相同的。(5)末期染色体到达细胞两极即进入了末期。到达细胞两极的染色体逐渐解开螺旋,变细变长成为丝状染色质形态;核膜、核仁重新出现。对于植物细胞,在赤道板位置形成一个细胞板,向四周扩展形成细胞壁。对于动物细胞来说,赤道板处细胞膜向内凹陷,细胞质一分为二,一个细胞缢裂成为两个体积基本相等的子细胞。末期胞质分裂:开始于细胞分裂后期,完成于细胞分裂末期。对于动物细胞来说,胞质分裂开始时,在赤道板周围,细胞表面下陷形成分裂沟,随细胞由后期向末期转化,分裂沟逐渐加深,最后缢裂成两部分。分裂沟定位与纺锤体的位置相关,人为改变纺锤体的位置可以使分裂沟的位置改变。注:对细胞分裂各时期特点的记忆可编成口诀帮助记忆膜仁消失现两体(前期)形定数晰赤道板(中期)点裂数加均两极(后期)两体消失膜仁现(末期)2.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不同点: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不同前期细胞两极产生纺锤丝,形成纺锤体由中心体发出的星射线形成纺锤体末期细胞中部形成细胞板,扩展形成细胞壁,形成两个子细胞细胞膜从中部内陷,细胞质缢裂成两部分,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子细胞相同分裂过程基本相同;染色体变化规律相同;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分裂期实现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3.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变化:有丝分裂过程中,DNA.染色体、染色单体的变化规律:(假定正常体细胞的细胞核中染色体含量为2N,DNA含量为2a)见下表:分裂时期比较项目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DNA含量2a→4a4a4a4a4a→2a染色体数目2N2N2N4N4N→2N染色单体数目0→4N4N4N004.有丝分裂的特征和意义特征:在有丝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分裂结果是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意义: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复制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因而在细胞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精题选粹】某同学观察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发现从细胞的两极逐渐发出纺锤丝,纵行排列于细胞的中央,形成纺锤体,而染色体散乱分布在细胞的中央,可推测他观察的是( )A.植物细胞分裂前期C.动物细胞分裂前期B.植物细胞分裂中期D.动物细胞分裂中期【一举多得】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说明是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染色体散乱排列,说明细胞处于分裂前期答案:A第五单元
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考情预测考点指要专家导航能力层次1、细胞分化细胞分化是复习中要注意的重要内容,明确衰老特征和凋亡机理理解2、细胞的全能性理解3、考点3细胞衰老和凋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识记4、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及防治识记考点1 细胞分化【考点诠解】1、概念: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2、特点: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一般来说,分化了的细胞将一直保持分化后的状态,直到死亡。在生物个体发育的过程中,都可能发生细胞分化在细胞分化的过程中,细胞内遗传物质一般不会发生改变,但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会发生变化3、意义多细胞生物经过细胞分化形成各种不同的细胞和组织,多细胞生物的个体发育起点——受精卵,通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各种组织、器官和系统,进一步构成多细胞生物个体。4、实例:受精卵是一个细胞,受精卵的分裂是有丝分裂,因此受精卵分裂产生的各种细胞核遗传物质完全相同,但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不同细胞中的遗传信息在不同化学环境变化的影响下,进行了选择性的表达,结果分化产生的细胞就具有了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不同。细胞分化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但在胚胎发育期最旺盛、最频繁,达到最大程度。细胞分化是稳定有序的,一般是不可逆的。5.细胞分化原因: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6.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的关系细胞分裂使细胞增多,是个体发育过程中的“量变”,是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基础,也是细胞分化的基础;细胞分化则使细胞种类多样化,是个体发育过程中的“质变”。没有细胞分化,生物体就不能正常发育。【精题选粹】下列关于细胞分化的说法错误的是:细胞分化与生物发育有密切关系细胞分化是生物界的一种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细胞分化发生在胚胎时期细胞分化是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一举多得】细胞分化是生命个体的一种持久性的变化过程,细胞分化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随时都有发生。细胞分化在胚胎时期达到最大限度。答案:C考点2 细胞全能性【考点诠解】1、细胞全能性概念: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在构成生物体的细胞中,受精卵的全能性最容易表达出来(全能性最高)。2、细胞全能性实例:植物的组织培养——证明了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科学实验普遍证明:植物体上几乎所有的组织细胞,包括根、茎、叶、花药、子房和幼胚等均可通过诱导出来的培养细胞再生新植株。这说明植物体的每个生活细胞都具有全能性。但是,至今尚无实验证明分化的动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只是能够证明已分化的动物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精题选粹】下列实例中能体现细胞全能性的是①用悬浮培养的胡萝卜单个细胞也培养成了可育的植株 ②植物用种子进行繁殖后代 ③烟草组织培养的单个组织培养出了可育的完整植物。(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一举多得】细胞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的潜能。其中①和③都属于由分化的细胞经过培养形成可育的植物,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植物用种子进行繁殖后代,实际上就是由一个受精卵,通过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发育成新个体,所以是由未经分化的细胞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因此,不是细胞的全能性。答案:B考点3 细胞衰老和凋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考点诠解】细胞的衰老和死亡是一种常见的生命现象,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1、细胞衰老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单细胞生物,细胞衰老或死亡就是个体的衰老或死亡;多细胞生物,体内的细胞总是在不断更新。也就是说,多细胞生物的细胞每时每刻都有细胞在衰老、死亡,同时又有新增的细胞来补充它们。因此多细胞生物的细胞衰老、死亡与个体的衰老死亡不是一回事。细胞衰老的特征①细胞内水分减少②酶的活性降低 ③色素积累④细胞核膨大,核膜内折,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细胞呼吸速率减慢⑤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衰老与人类健康①细胞的正常衰老对于实现有机体的自我更新非常有利。如,红细胞的快速更新,使血液中始终有足够量的新生红细胞来运输氧气。②.细胞异常衰老会给人类带来健康上的威胁。如儿童早衰症就是细胞过早衰老产生的一种疾病。③人体衰老是生理功能下降和紊乱的综合表现,是不可逆转的生命过程。其基本特征为:皮肤干燥、皱缩;代谢减缓;细胞数目减少;器官功能下降等。④对人类来说,合理的饮食结构、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宜的体育锻炼和乐观的人生态度等都有益于延缓衰老。2.细胞凋亡细胞凋亡的概念: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称为细胞凋亡。在成熟的生物体中,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都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细胞凋亡对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细胞凋亡的意义:①有利于消除多余细胞。在胚胎发育至某阶段,特定区域的细胞(群)就发生自然凋亡,清除这些“多余”的细胞有利于器官的发生。人的肢体发育中,早期的手和足形似浆板,只有当某些多余细胞凋亡后,才能形成正常的指或趾。②有利于清除无用细胞。如蝌蚪变成青蛙时,尾的细胞凋亡退化。③有利于清除发育不正常的细胞。④有利于清除有害细胞。如某些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和一些肿瘤细胞可以通过细胞凋亡的方式消除,作为自身的一种保护机制。⑤有利于清楚已完成正常使命的衰老细胞。⑥维持器官、组织、细胞数目相对平衡。细胞凋亡是细胞增殖相反的过程,两者既对立又统一,相互协调,有条不紊,细胞增生低下或凋亡过盛,引起器官萎缩,肿瘤发生既与细胞增殖过度有关,又与细胞凋亡不足有关。(3)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区别:细胞坏死是极端的物理、化学因素或严重的病理性刺激引起的细胞损伤或死亡。在细胞坏死时,细胞内容物释放到细胞外,对周围细胞产生伤害,引发炎症反应。细胞凋亡是细胞一种正常的重要的生命活动,是一个主动的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凋亡的细胞内容物没有逸散到胞外环境中,不会导致炎症反应。【精题选粹】香烟中含有大量的有毒物质,如尼古丁等,会造成吸烟者肺部细胞的死亡。这种细胞死亡过程属于细胞的( )A.生理性死亡 B.病理性死亡 C.正常性衰亡 D.程序性死亡【一举多得】细胞凋亡是指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属于正常性衰亡,正常生理性死亡。由于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所以又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也叫细胞程序性死亡。香烟中的有害物质造成的细胞死亡,是由于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属于病理性死亡。答案:B考点4 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及防治【考点诠解】1、癌细胞的概念:机体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就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这种细胞就是癌细胞。2、癌细胞的主要特征能够无限增殖,如海拉细胞系。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主要表现在细胞表面微绒毛等结构缩回,细胞表面圆沧增加,细胞外形变圆。癌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癌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使细胞间粘着性下降,易于扩散到周围健康组织,或随血液循环转移到其他部位。能无休止生长,癌细胞无接触抑制现象,在培养条件下,能生长成多层细胞。3、致癌因子根据致癌剂本身的性质分三类物理致癌因子:主要是辐射致癌、电离辐射、X射线、紫外线等。化学致癌因子:无机物如砷、石棉、铬化合物等,有机物如苯、亚硝胺、二恶英、尼古丁等。病毒致癌因子:如劳氏肉瘤病毒等。4..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正常细胞中,原癌基因实际上是一些参与细胞生长、分裂和分化的基因。这些基因在正常情况下以非激活形式存在。当受到多种因素作用时其结构发生改变,便激活成为癌基因。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地增殖。癌症就是一系列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致癌突变逐渐积累的结果。5.癌症的预防和治疗为了防止细胞癌变,应远离烟草,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少食肥肉和油炸食品,多吃水果蔬菜和谷物。另外还要尽量避免接触物理的、化学的和病毒的各种致癌因素,同时,要注意增强体质,这样就能大大降低患某些癌症的机会。当癌症被发现但还未扩散时,及早实施外科手术,切除肿瘤。如果癌细胞已扩散或不能彻底切除肿瘤,应采取放疗或化疗。放疗就是通过射线破坏癌细胞,化疗就是通过药物杀死癌细胞。【精题选粹】下列关于原癌基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细胞中不正常的基因B.和抑癌基因共同调控细胞周期C.原癌基因被激活导致细胞癌变D.可被内外因子激活的正常基因【一举多得】原癌基因是细胞中的正常基因,它对细胞增殖和分化起着重要调控作用。由于受到多种因素作用,使其发生结构改变,便被激活成为癌基因,这种激活需要一些外界因素作用于内部结构,即内外因子作用才能被激活。抑癌基因能够阻止细胞不正常地增殖,因此抑癌基因和原癌基因共同调控细胞周期。答案:A必修2
遗传与进化第一单元遗传的细胞基础考情预测考点指要专家导航能力层次1、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减数分裂是难点,也是考试的重点,学习时要注意区别细胞处于的分裂状态及对应图像,细胞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和DNA分子数目变化的曲线图。理解2、配子的形成过程理解3、受精过程理解考点1 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及配子的形成过程【考点诠解】1、减数分裂的概念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减少一半。(注:体细胞主要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新产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2.减数分裂的过程(1)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①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包括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称联会),形成四分体。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发生对等片段的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上(两侧)。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2个子细胞。②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前期:染色体排列散乱。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末期:细胞质分裂,每个细胞形成2个子细胞,最终共形成4个子细胞。(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卵巢(3)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比较项目精子形成过程卵细胞形成过程不同点生殖细胞的数目4个精子1个卵细胞细胞质是否均分均等分裂不均等分裂有无变形过程有无相同点染色体复制1次,细胞连续分裂2次,染色体数目减半注:(1)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①减数分裂的间期:染色体复制,细胞体积增大②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③减数第二次分裂:着丝点分离,姐妹染色单体分开。(2)区分以下概念:①同源染色体: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形状大小一般相同的两条染色体。其本质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能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如1和2,3和4。②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不配对的染色体,往往形状大小不相同,如1和3(或4),2和3(或4)。③姐妹染色单体:在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后,附着于同一个着丝点上的完全相同的两条染色单体,如a与a’、b与b’、c与c’、d与d’。④非姐妹染色单体:附着不同着丝点的染色单体,如a与b、b’、c、c’、d、d’。⑤联会: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同源染色体配对的行为。⑥四分体:联会后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个染色单体的状态,如1和2为一个四分体。⑦1个四分体=1对同源染色体=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3)减数分裂形成子细胞种类:假设某生物的体细胞中含n对同源染色体,则:它的精(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可能形成2n种精子(卵细胞);它的1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2种精子(两两相同)。它的1个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1种卵细胞。3.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1)细胞分裂图形的辨析比较内容减数分裂有丝分裂相同点染色体复制次数一次一次有无纺锤丝的出现有有不同点细胞分裂次数两次一次是否出现联会四分体出现不出现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有无交叉互换有无分裂中期染色体着丝点排列的位置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两侧;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同源染色体分离有无非同源染色体随机组合有无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后期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不变子细胞的名称和数目精细胞4个或卵细胞1个(极体3个)体细胞2个染色体及DNA数量变化(2)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DNA数目的比较比较项目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有丝分裂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染色体数2NNN2NN2N4N2N染色单体数0→4N4N2N2N00→4N4N0DNA分子数2a→4a4a2a2aa2a→4a4a2a同源染色体对数N00N2NN(3)曲线表示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DNA数目的变化4.识别细胞分裂图形(区分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1)、方法(点数目、找同源、看行为)第1步:如果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为奇数,则该细胞为减数第二次分裂某时期的细胞。第2步:看细胞内有无同源染色体,若无则为减数第二次分裂某时期的细胞分裂图;若有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或有丝分裂某时期的细胞分裂图。第3步:在有同源染色体的情况下,若有联会、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等行为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某时期的细胞分裂图;若无以上行为,则为有丝分裂的某一时期的细胞分裂图。【精题选粹】下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某种生物(假定只含有两对染色体)的三个正在分裂的细胞,请据图回答:(1)甲表示时期 ;(2)乙表示时期 ;(3)丙表示时期 ;乙细胞产生的子细胞是 细胞;丙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是 细胞。【一举多得】甲是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随机组合。乙和丙均发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但是乙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每一极都有二对同源染色体。丙不含同源染色体,每一极只有两条染色体。答案 (1)减数第一次分裂 (2)有丝分裂后期 (3)减数第二次分裂 (4)体 (5)精子。考点2 受精过程【考点诠解】1.概念:精子与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2.受精作用的特点和意义特点: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来自精子,另一半来自卵细胞。意义: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具有重要的作用。【精题选粹】下图为高等生物的生殖发育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成熟生物体精子卵细胞受精卵8条ABC请在图示下面的圆圈内填出所对应细胞的染色体数。图中字母A.B分别表示的生理过程是 和 。这两个过程的意义是 。C过程进行的细胞增殖方式是 。A过程中的初级精母细胞中有 条染色体, 个NDA分子,形成四分体 个。【一举多得】成熟的生物体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有性生殖细胞,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减半。经受精作用形成的受精卵中染色体数又恢复原来的数目。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主要有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正常情况下,该过程中遗传物质不改变,因为此过程进行的是有丝分裂。答案:(1)精子:4条;卵细胞:4条;受精卵:8条。减数分裂;受精作用;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有丝分裂。(4)8;16;4。第二单元
遗传的分子基础考情预测考点指要专家导航能力层次1、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是必考内容之一,要关注DNA的基本单位、平面结构、空间结构,复制的过程、特点,并与转录、翻译等过程进行比较,理解基因与遗传性息的关系。综合应用2、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理解3、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理解4、DNA分子的复制理解5、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理解考点1 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考点诠解】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肺炎双球菌的类型:①R型:菌落粗糙,菌体无多糖荚膜,无毒。②S型:菌落光滑,菌体有多糖荚膜,有毒。格里菲思实验。①实验过程:注射R型活细菌→小鼠不死亡;注射S型活细菌→小鼠死亡,并从小鼠中分离出S型活细菌;注射加热后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不死亡。将R型活细菌与加热后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小鼠死亡,并从小鼠中分离出S型活细菌。②实验结论:推测细菌内有一种“转化因子”。艾弗里实验。①实验过程:将S型细菌中的多糖、蛋白质、脂类和DNA等提取出来,分别与R型细菌进行混合;结果只有DNA与R型细菌进行混合,才能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并且的含量越高,转化越有效。②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关键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直接地观察DNA的作用。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过程: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吸附→侵入→复制→组装→释放一般情况下,32P标记DNA,35S标记蛋白质。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噬菌体的DNA进入细菌体内,结果能复制出大量的和亲代噬菌体相同的后代。实验结论:进入细菌的物质,只有DNA,并没有蛋白质,就能形成新的噬菌体。新的噬菌体中的蛋白质不是从亲代连续下来的,而是在噬菌体DNA的作用下合成的。说明了遗传物质是DNA,不是蛋白质。3.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只有少数病毒(如烟草花叶病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因此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注:⑴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只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而没有证明它是主要遗传物质)⑵遗传物质应具备的特点:①具有相对稳定性②能自我复制③可以指导蛋白质的合成④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⑶①遗传物质的载体有:染色体、线绿体、叶绿体。②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精题选粹】遗传物质的载体是()A.染色体和核糖体 B.蛋白质、叶绿体、线粒体C.染色体和叶绿体、线粒体 D.细胞和中心体【一举多得】根据现代细胞学和遗传学的研究得知,遗传的物质基础是核酸,而且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此外,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也有遗传物质,所以遗传物质的载体是染色体,叶绿体和线粒体。 答案:C考点2 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考点诠解】1、DNA分子的结构基本组成元素:C.H、O、N、P基本组成物质:脱氧核糖、磷酸、含氮碱基基本组成单位:脱氧核苷酸(4种)即腺嘌呤脱氧核苷酸(A)、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T)、鸟嘌呤脱氧核苷酸(G)、胞嘧啶脱氧核苷酸(C)。化学结构:四种脱氧核苷酸聚合而成的脱氧核苷酸链空间结构(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特点)①DNA分子由2条脱氧核苷酸链组成,2条链反向平行排列盘旋成规则的双螺旋结构。②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主链),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侧链)。③2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碱基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与T配对,G与C配对。注:DNA分子中数量关系1个DNA中有2条脱氧核苷酸链1个脱氧核苷酸分子中有1个磷酸、1个脱氧核糖、1个含氮碱基,即:脱氧核苷酸数目=脱氧核糖数目=磷酸数目=含氮碱基数目1个碱基对中有2个脱氧核苷酸、2个脱氧核糖、2个磷酸、2个含氮碱基2、DNA分子的特性(1)稳定性:是指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相对稳定性。与稳定性有关的因素有:①从位置上看:主链在外,侧链在内。②从连接方式上看:主链中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的方式不变;两条链间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不变。多样性:DNA分子在碱基比率(A+T/G+C)和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存在的差异。注:DNA分子中碱基对(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代表的是遗传信息特异性:每种生物的DNA分子都有特定碱基比率和碱基序列,具有特定的功能。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从分子水平上解释了生物体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的原因。3、DNA分子中碱基数量计算在双链DNA分子中①互补的两碱基数量相等,即A=T、G=C②两不互补的碱基和的比值相等(嘌呤碱之和等于所有的嘧啶碱之和),即A+G/C+T=A+C/G+T=1。可鉴定DNA分子是单链还是双链。若在一个DNA分子中,A+G/C+T≠1,且A≠T、C≠G,说明此DNA为单链。若在一个DNA分子中,A+G/C+T=1,且A=T、C=G,说明此DNA为双链。③任意两不互补碱基和占总碱基数的50%,A+G=T+C.A+C=T+G在单链DNA分子中①一条链中的配对碱基不一定相等,即A1≠T1、G1≠C1、A2≠T2、G2≠C2(1、2代表DNA分子的两条链)②若一条链中A1+T1/C1+G1=a,则另一条链中A2+T2/C2+G2=a(对等关系)若一条链中A1+G1/C1+T1=b,则另一条链中A2+G2/C2+T2=1/b(倒数关系)在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上的A+T的和占该链碱基比率等于另一链上的A+T的和占该链碱基比率,还等于双链DNA分子中A+T的和占整个DNA分子的碱基比率。即(A1+T1)%=(A2+T2)%=(A+T)%,同理(G1+C1)%=(G2+C2)%=(G+C)%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代表的是遗传信息,若一DNA分子由n个碱基对构成,则可代表的遗传信息有4n(n代表碱基对的对数)【精题选粹】假设一个DNA分子片段中含碱基T共312个,占全部碱基的26%,则此DNA片段中碱基G所占百分比和数目分别是 。【一举多得】DNA的碱基数目和比例严格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DNA中有一个A必须有一个和其互补的T,有一个C,必有一个G,据这个原理可知G=(1-26%*2)/2=24%,又知T共312个,占26%,则可知DNA中共有碱基312/26%=1200,前面已计算出G占24%,则G的数目是1200*24%=288个解此类题关键在于充分运用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运用A=T,G=C的原理,只要告知任何一种碱基的比例,就可求出任意一种或几种碱基的比例。答案:24%288个考点3 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考点诠解】1..基因的相关关系(1)与DNA的关系①基因的实质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无遗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橡胶制品的市场分析与策略研究考核试卷
- 开店做生意写合同范例
- 殡葬行业销售合同范例
- 合股服装合同模板
- 环卫车租赁合同范例
- 民房维修施工合同范例
- 机房设计服务合同模板
- 熟食求购合同范例
- 房屋装修合同范例首
- 店铺包干装修合同模板
- 儿科临床-疳证的诊疗
- 定语从句简单版
- 初二年级家长会完整课件
- 急性有机磷中毒的临床治疗指南
-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学期数学-应用题综合训练50题-后面带详细答案
- 三维地震技术在城市质工作中地应用
- 提高住院病人对病房服务满意度品管圈PDCA成果汇报
- 互联网医院医疗合作共建协议书
- 2023届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讲评资料+课件
- 环己烯水合制备环己醇催化反应过程的研究
- 影响中药制剂质量的因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