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神卫生法》第二章
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1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目录第一章总则(1-12)第二章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
(第13-24条)第三章精神障碍的诊断和治疗
(25-53)第四章精神障碍的康复(54-59)第五章保障措施(60-71)第六章法律责任(72-82)第七章附则(83-85)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第二章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第十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加强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工作,提高公众心理健康水平。第十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应当包括心理援助的内容。发生突发事件,履行统一领导职责或者组织处置突发事件的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突发事件的具体情况,按照应急预案的规定,组织开展心理援助工作。第十五条用人单位应当创造有益于职工身心健康的工作环境,关注职工的心理健康;对处于职业发展特定时期或者在特殊岗位工作的职工,应当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3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第二章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第十六条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对学生进行精神卫生知识教育;配备或者聘请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辅导人员,并可以设立心理健康辅导室,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学前教育机构应当对幼儿开展符合其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发生自然灾害、意外伤害、公共安全事件等可能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事件,学校应当及时组织专业人员对学生进行心理援助。教师应当学习和了解相关的精神卫生知识,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正确引导、激励学生。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重视教师心理健康。学校和教师应当与学生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近亲属沟通学生心理健康情况。4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第二章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第十七条医务人员开展疾病诊疗服务,应当按照诊断标准和治疗规范的要求,对就诊者进行心理健康指导;发现就诊者可能患有精神障碍的,应当建议其到符合本法规定的医疗机构就诊。第十八条监狱、看守所、拘留所、强制隔离戒毒所等场所,应当对服刑人员,被依法拘留、逮捕、强制隔离戒毒的人员等,开展精神卫生知识宣传,关注其心理健康状况,必要时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第十九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教育、卫生、司法行政、公安等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分别对本法第十五条至第十八条规定的单位履行精神障碍预防义务的情况进行督促和指导。5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第二章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第二十条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协助所在地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开展社区心理健康指导、精神卫生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创建有益于居民身心健康的社区环境。乡镇卫生院或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当为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开展社区心理健康指导、精神卫生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提供技术指导。第二十一条家庭成员之间应当相互关爱,创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提高精神障碍预防意识;发现家庭成员可能患有精神障碍的,应当帮助其及时就诊,照顾其生活,做好看护管理。第二十二条国家鼓励和支持新闻媒体、社会组织开展精神卫生的公益性宣传,普及精神卫生知识,引导公众关注心理健康,预防精神障碍的发生。6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第二章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第二十三条心理咨询人员应当提高业务素质,遵守执业规范,为社会公众提供专业化的心理咨询服务。心理咨询人员不得从事心理治疗或者精神障碍的诊断、治疗。心理咨询人员发现接受咨询的人员可能患有精神障碍的,应当建议其到符合本法规定的医疗机构就诊。心理咨询人员应当尊重接受咨询人员的隐私,并为其保守秘密。第二十四条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建立精神卫生监测网络,实行严重精神障碍发病报告制度,组织开展精神障碍发生状况、发展趋势等的监测和专题调查工作。精神卫生监测和严重精神障碍发病报告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建立精神卫生工作信息共享机制,实现信息互联互通、交流共享。7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内容提纲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政府、司法系统、社区及居
委会的职责与作用第三节:社会机构、用人单位及家庭
的职责与任务第四节: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的健康
发展与规范化管理8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第一节概述9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主要内容一、立法背景二、焦点问题10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心理健康促进指的是国家、社会要从正面强调,心理健康是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所必不可少的重要的条件与组成内容;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全面提高全体人民的心理健康水平。一、立法背景(概念)11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概念心理的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过程和内容彼此之间,或者各部分与整体之间保持动态的均衡、完整、协调一致的自在轻松状态,以及认知、情绪情感、意志和行为以及人格的完整与协调,同时能够与外界环境进行有效的沟通,较少内部或外部冲突。12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破题
心理健康指标个体层面认识自我,感受安全。自我学习,生活自立。情绪稳定,反应适度。社会层面人际和谐,接纳他人。适应环境,应对挫折。13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概念精神障碍预防旨在对精神障碍的有关影响因素进行主动的改善、防护,在社区中防止或减少精神障碍的发生,实现一级预防;对已经发生的精神障碍及早发现、及早干预,以减轻病情、缩短病程、减少复发和病程迁延,实现二级预防;做好患者的社会安排,施行有针对性的康复措施,减少因病所致的功能残疾、症状残留和精神衰退,实现三级预防。14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精神卫生工作的价值取向与工作重心病理心理学→积极心理学矫治病态→提前预防关注缺陷→资源、适应、弹性专注于个体→生态-社会-文化15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二、焦点问题社会文化变迁带来的挑战我国精神卫生事业起步晚、水平较低,而不同年龄、阶层、行业人群的精神卫生问题日益突出。16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社会文化变迁带来的挑战数量不足近10年左右,我国的重性精神病患者约有1600万我国目前精神科医生不到2万人,每十万人中精神科医生约1.46人,显著低于4.15/10万世界平均水平(美国约为20/10万)。17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质量不佳
二、焦点问题18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供需矛盾医疗机构外的心理咨询人员社会需求巨大助人者问题多
二、焦点问题19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必须动员整个社会开展心理健康促进减少防止精神障碍发生
二、焦点问题20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
心理卫生问题为何增加?
中国人害上心理不和谐的“文明病”了?研究背景主观性变化
——老问题——知识与态度常模与标准帮助-支持系统帮助行为与求助行为实质性变化
——新问题——人口结构改变期望寿命应激生活方式环境污染生物医学副作用实质性精神卫生问题日益突出21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预防为主预防、治疗和康复相结合单靠临床医学能解决主观性问题和实质性问题吗?22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第二节政府、司法系统、社区及居委会的职责与作用23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主要内容一、政府在心理健康促进方面的主导作用二、突发事件应急心理援助和灾后精神卫生工作焦点问题三、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的作用四、监狱、看守所、拘留所、强制隔离戒毒所等场所的精神卫生工作24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我国精神卫生工作的综合管理体制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家庭和单位尽力尽责、全社会共同参与。一、政府在心理健康促进方面的主导作用25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精神卫生受许多宏观社会因素和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而这些都不属于传统的卫生部门,各国政府能够并且确实从政策水平上影响着这些因素。政府的政策、行动和项目的导向作用对人们精神卫生的影响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各国政府、政策制定者和计划者经常不考虑或不能意识到社会和经济政策的变动对精神卫生的影响。精神障碍患者的需求跨越了传统的部门界限。贫穷是精神障碍最强的预测因素之一。相对贫困和绝对贫困都对精神健康有不良影响。许多全球潮流,如城市化,对各人群的精神健康有消极意义。社会经济因素是彼此相关的,一个部门的政策改变对其他部门有连锁效应,而这对精神健康的影响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各国政府应当引入各种机制,以监测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的改变对精神健康的各种影响。世卫组织提到的有关部门包括教育、劳动、法律、交通、环境、住房、福利等部门的合作,制定相关政策和计划。是促进精神健康的关键为何需要政府有关部门的参与?(摘录自世卫组织精神卫生背景报告)26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我国政府各部门在贯彻执行应起到的作用卫生部门负责制定精神卫生工作的规划、规范、技术标准;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实施精神卫生专业机构、精神卫生专业人员的准入和管理;组织精神疾病预防、治疗和康复工作的监督、检查、评估和技术指导;开展精神疾病调查和信息收集;指导医疗卫生机构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开展精神卫生工作。宣传部门负责协调宣传单位和新闻媒体,通过大众化的信息手段,开展多种形式的公益性、群众性精神卫生知识宣传教育,倡导体质健康、心理健全的生活方式。27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我国政府各部门在贯彻执行应起到的作用发展改革部门负责将精神卫生的相关内容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根据需要与可能,按照建设程序安排精神卫生发展所需的建设投资;制定精神卫生服务价格政策。教育部门负责精神卫生人才培养有关工作;结合实施素质教育,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预防学生心理和行为问题工作纳入学校日常工作计划。28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我国政府各部门在贯彻执行应起到的作用民政部门负责城市、农村贫困精神疾病患者医疗救助和生活救助有关工作;依照有关规定做好城市“三无人员”中精神疾病患者的救治工作;依法做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中的精神疾病患者的救助工作,对救助期间突发精神疾病的受助对象,及时联系医疗卫生机构,按照相关规定做好救治工作;负责服役期间患精神疾病的复员退伍军人的安置和救治工作;开展精神残疾者生活、职业技能康复工作。29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我国政府各部门在贯彻执行应起到的作用司法行政部门与卫生部门共同制定和完善精神疾病司法鉴定规范性文件;结合监狱、劳教场所的精神医疗卫生工作的特殊性要求,加强在押服刑人员、劳教人员的精神卫生工作,与卫生部门共同研究制定监狱、劳教场所精神卫生工作政策,将在押服刑人员、劳教人员的精神卫生工作纳入监狱、劳教所所在地精神卫生工作规划,在当地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做好服刑人员、劳教人员精神疾病的预防、治疗与康复工作。30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我国政府各部门在贯彻执行应起到的作用财政部门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研究制定相关财政补助政策并安排有关经费,加强资金管理和监督;研究促进精神残疾康复机构健康发展的相关税收政策人事部门会同卫生部门及有关部门,制定从事精神卫生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有关政策措施。31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我国政府各部门在贯彻执行应起到的作用劳动保障部门促进职工中精神疾病患者平等就业,防止针对精神疾病患者的就业歧视,维护其合法的劳动权益,保证就业的精神疾病患者平等参加各项社会保险并享受相应的待遇;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中精神疾病患者的就医管理,切实保障参保人员的合理医疗需求。32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我国政府各部门在贯彻执行应起到的作用政府法制机构协助有关部门研究起草与精神卫生工作有关的法律(草案)、法规(草案)。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精神疾病治疗药品生产流通的监管。科学研究机构负责有关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的基础研究工作,为有关部门制定政策法规提供科学依据。33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我国政府各部门在贯彻执行应起到的作用文化部门负责加强和谐文化建设,发挥文化滋润心灵、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独特作用,体现人文关怀,以健康多彩的精神文化产品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引导人们健康地进行文化消费;配合卫生、教育等部门做好预防、干预、控制网络成瘾的有关工作,加强对网络文化产品的管理,对容易导致成瘾的网络文化产品采取内容审查、技术监管等必要的措施。34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我国政府各部门在贯彻执行应起到的作用各级工会组织针对不同类别职工、农民工的具体情况制定计划,开展职工心理健康教育、心理问题预防和疏导,缓解职工因工作、竞争、失业、家庭生活等带来的压力,切实维护患有精神疾病职工的合法权益。各级老龄组织研究提出开展老年精神卫生工作的措施,因地制宜采取各种有效形式,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在中老年人群及其家庭成员和看护者中开展老年心理问题预防和疏导工作,宣传普及老年性痴呆、抑郁等老年期精神疾病和常见心理问题的有关知识。35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我国政府各部门在贯彻执行应起到的作用各级共青团组织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开展青少年精神卫生状况调查,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提供有效服务,帮助青少年养成健康的生活品质,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各级妇联组织代表妇女参与国家精神卫生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推动实施,开展面向妇女的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提供相关的咨询和维权服务。36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我国政府各部门在贯彻执行应起到的作用各级残联组织贯彻落实国家残疾人事业发展纲要,协调推动“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精神疾病康复工作;开展精神残疾康复工作,推动精神疾病康复机构和社区康复设施建设,促进精神残疾者平等参与社会生活;依法维护精神残疾者权益,协助相关部门做好贫困精神疾病患者救助工作;宣传普及精神卫生知识,提高公众精神健康意识。公安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严重危害公共安全或他人人身安全的精神疾病患者的监控管理政策,依法做好对严重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他人人身安全的精神疾病患者的强制收治工作。37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参考:为何特别提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县政府是我国国家管理体制中历史最悠久、结构最完备,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基层政权。自秦朝设郡县以来历史进程中最稳定、变动最小的行政单位。根据《地方政府组织法》的规定,地方政府所有的权力都来自于中央政府的转让、授予或委托,除了外交、军事、国防,在其他领域他们几乎都拥有相当的自主决策权。县级政府的职能几乎无所不包,其职能涉及社会安全、福利、经济、科教文卫、交通、民政等各个领域。县级政府既是国家政策最重要的执行者,也是地方政府中最小的决策者。县作为城市与农村的结合点,作为上级与基层的连接纽带,承担着执行上级的政策法令并将其传到基层的任务。各项方针政策只有通过县政过程,才能转化为实际的行动指南。(孙广厦
县级政府自主性决策研究意义与视角《人民论坛》
2012年08期)38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二、突发事件应急心理援助和灾后精神卫生工作政府与突发事件事前制定心理应急预案事后组织心理援助39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二、突发事件应急心理援助和灾后精神卫生工作探索的历程事前2002年4月由卫生部、民政部、公安部和中国残联联合印发的《中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02年-2010年)》中提出:“要逐步将精神卫生救援工作纳入救灾防病和灾后重建工作中。加快制定《灾后精神卫生救援预案》,从人员、组织和措施上提供保证,降低灾后精神疾病发生率。积极开展重大灾难后的受灾人群心理应激救援工作,评估受灾人群的精神卫生需求,确定灾后卫生干预的重点人群,提供电话咨询和门诊医疗等危机干预服务”。建立国家重大灾害后精神卫生干预试点,开展受灾人群心理应激救援工作,是我国首次在政府文件中明确提到灾后心理干预相关工作的要求和目标。其使用的名词是“精神卫生救援”“心理应激救援”。40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二、突发事件应急心理援助和灾后精神卫生工作探索的历程2004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精神卫生工作的指导意见》,对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和网络,人才培养和教育工作提出明确的建议。2005年,国务院颁布实施《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成立了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之后各地方政府也相继成立应急办,并陆续出台一系列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规定:“对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伤亡人员、应急处置工作人员,要按照规定给予抚恤、补助或补偿,并提供心理及司法援助”。2007年8月30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尚未提及心理援助工作。41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二、突发事件应急心理援助和灾后精神卫生工作探索的历程2008年6月8日发布的第526号国务院令《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的第二条、第十七条、第三十五条都涉及到心理援助工作,尝试将心理援助整合到灾后的重建工作总体中。2012年6月25日,国家减灾委员会印发《关于加强自然灾害社会心理援助工作的指导意见》,将社会心理援助作为自然灾害救援和灾后重建工作的一部分,旨在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对灾区群众和救援人员造成的心理伤害,帮助灾区群众树立重建家园的信心,逐步探索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自然灾害社会心理援助模式。42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参考:国家突发公共事件预案体系国家总体应急预案为了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依据宪法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预案。
本预案所称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四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
本预案适用于涉及跨省级行政区划的,或超出事发地省级人民政府处置能力的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
本预案指导全国的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
43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参考:国家突发公共事件预案体系国家专项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主要是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为应对某一类型或某几种类型突发公共事件而制定的应急预案。
已发布的国家专项应急预案包括(陆续更新中):
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
国家地震应急预案
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国家处置重、特大森林火灾应急预案
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
国家处置铁路行车事故应急预案
国家处置民用航空器飞行事故应急预案
国家海上搜救应急预案
国家处置城市地铁事故灾难应急预案
国家处置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预案
国家核应急预案
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国家通信保障应急预案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
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
国家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44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参考:国家突发公共事件预案体系国务院部门应急预案
部门应急预案是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职责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制定的预案。
地方应急预案突发公共事件地方应急预案具体包括:省级人民政府的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应急预案;各市(地)、县(市)人民政府及其基层政权组织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上述预案在省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由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分别制定。45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竞争文化我国的城镇、乡村有非常完整的基层政权组织网络。是真正的“基层”、“前线”三、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的作用46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具体运用协助本地政府及相关部门进行心理健康指导和宣教是村委会、居委会的义务。一级卫生机构有义务帮助所在地基层政权对居民进行心理健康指导、精神卫生知识宣传教育活动。三、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的作用47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创建有益于居民身心健康的社区环境,主要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环境整洁、安静、安全、有序;
生活设施完善、便利;有适宜于成年人、老年人、儿童进行社会交往、体育锻炼和娱乐的设施;邻里和睦,友爱互助;有适当的医疗急救、灾难救援的预案和条件;有适当的信息沟通渠道、宣传教育窗口,传播科学、文明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能够结合乡镇卫生院或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通过医学心理咨询、社会工作等手段,向需要心理卫生服务的人群提供临时的紧急帮助或持续的服务适宜心身环境48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建立心理档案心理评估问题记入档案定期评估追踪随访反馈意见改进工作高危个体分诊疑似精神障碍者应送或请有精神障碍诊断和治疗资质的机构、医师进行诊断。对于诊断为精神障碍(品行障碍、人格障碍除外)发作期的服刑人员,继续在监区服刑起不到改造的目的,也会增加监管难度,影响其他服刑人员。对于筛查出的非精神障碍(品行障碍、人格障碍除外)发作期的高危个体应进行团体/个体心理咨询/辅导。新入服刑出监监狱、看守所、拘留所、强制隔离戒毒所提供心理卫生服务流程四、监狱、看守所、拘留所、强制隔离戒毒所等场所的精神卫生工作49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监狱、监区应努力创建独立的、安全的适宜服刑人员进行文体活动的空间,开展多种有利于服刑人员心理健康的文体活动。监狱、监区干警应向服刑人员家属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家属应对服刑人员提供心理支持及尽量避免不良信息的刺激。预防措施50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司法部门的具有精神病学知识的心理咨询师的管理问题目前多数监狱、看守所、拘留所、强制隔离戒毒所等场所已培养了一批心理咨询师,但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对精神障碍的筛查、甄别、处置存在很大难度。专业的心理矫治教材、读物等匮乏,继续教育体制尚待完善。管理体系不一,有的监狱设立了心理矫治科,有的单位挂靠在教育处之下。各级司法行政部门应强化加强心理矫治的理念,将心理矫治工作应纳入日常工作,应建立专业的、功能独立的管理部门进行统一管理、督促和指导。51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司法干警的心理健康问题目前监狱干警心理健康状况堪忧,监狱干警工作高负荷、高压力、高强度,干警、服刑人员比例配置有待提高,福利待遇普遍低于其它警种。在保障服刑人员心理健康、保障服刑人员人权的同时,各级司法行政部门应创造有益于监狱干警身心健康的工作环境,关注其心理健康;加强对监狱干警的关心、支持,定期对监狱干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52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第三节社会机构、用人单位及家庭的职责与任务53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主要内容一、工作场所的心理健康促进二、教育机构、学校的任务与职责三、医务人员的任务与职责四、家庭在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中的作用54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一、工作场所的心理健康促进55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不利心理健康的职场因素工作制度方式落后,程序复杂拖拉;规章制度不明确或太灵活,员工工作角色不清、冲突;物理环境、设施差;掌握新知识、新技术带来的学习压力过大;工作团队中文化价值差异大,团队精神缺乏;竞争环境缺乏公平、公正、公开性,人际关系复杂;工作不被理解、认可,奖赏、提拔与期望有差距;惩罚过于严酷,因工作差错、失误怕受罚。56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几类岗位的职业性应激特点工作负荷过大、杂乱;涉及对别人评价、惩罚;责任大、风险大;遵从陈规陋习、礼仪;缺乏私密空间与时间:下级角色。57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压力因素压力因素职场压力的一般后果58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职业倦怠长期慢性的职业场所应激导致的心身疲惫和消耗状态。职业倦怠不是一个单独的疾病单元,而是许多心理和躯体疾病——包括致死性的严重疾病,如肿瘤、心脑血管病等——的基本症状或前奏。最常见的表现是:疲乏感、厌倦感、力不从心感、无能感、淡漠、敌意、易激惹、抑郁、焦虑、注意涣散、工作动机削弱、工作效能下降、睡眠障碍、饮食及体重改变。慢性职业应激的后果——职业倦怠59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情绪疲惫感缺乏活力,有一种情绪资源被耗尽的感觉,对工作压力源(如工作负荷、角色问题等)出现疲惫、情绪低落、焦虑等压力反应,并伴有与“逃跑反应”相似的态度和行为结果(如离职意向、旷工等)。职业倦怠的三方面因素60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工作冷漠感也可称为“去人性化”,即工作人员将其服务对象视为“物”,而非“人”,所以工作时持一种冷漠的心态。有人认为冷漠感具有防御性行为的性质,其实质是试图避免无法达到服务对象要求的工作,或者为了减少过度紧张和耗竭。职业倦怠的三方面因素61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工作成就感降低是对自己工作产生负面的评价、自尊下降和感觉无助的倾向。工作人员感到能力衰退和无力感增加,工作满意度降低。职业倦怠的三方面因素62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有利于心理健康的管理制度与策略设计、执行合理的精神-物质激励机制,以及和科学理性的工作、休假制度,如排班制度、轮岗制度、休假及疗养制度、定期体检制度;创造注重工效学和心理学效应的工作环境,减少应激源。如注意工作场所的光线、噪音、温度、湿度、气味、清洁度、人员密度、行走路径、排班计划、工间休息等方面存在的不利的物理、化学环境因素;63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有计划地实施减压干预,提高员工的应对能力。例如,通过专业机构人员或本单位兼职人员,运用员工辅助计划(EAP)、团体或个体减压督导、应激处理训练、应激转移技巧、放松技术、社会技能和体能训练等,能增加员工在工作中的应对能力,预防不利的心理健康后果;对中高层管理人员可以提供心理健康教练(客卿,Coach);创造注重工效学和心理学效应的工作环境,减少应激源。如注意工作场所的光线、噪音、温度、湿度、气味、清洁度、人员密度、行走路径、排班计划、工间休息等方面存在的不利的物理、化学环境因素;有利于心理健康的管理制度与策略64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领导人及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明确各种角色职责,因材施管;制定政策要避免追逐短期效益而埋下后遗症隐患;亲善对待员工,处理冲突,协调关系;把单位的现实需求、发展愿景,与员工个人的发展定向结合起来。有利于心理健康的管理制度与策略65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管理层、干部也需要心理健康——心理健康促进涉及各个层级、各种岗位,领导层既是实施者,也应该是受益者。对管理者而言,心理健康的管理可谓是“让别人好过,让自己健康”。有利于心理健康的管理制度与策略66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二、教育机构、学校的任务与职责(一)任务艰巨2009年初中学校6.56万所,在校生6687.43万人。2009年高中阶段教育共有学校3.28万所,在校学生2908.14万人。2009年,我国有2009年,我国有高等院校1900余
所,在校大学生人数接近1900万,是10年前的6倍。67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30年学校心理健康研究的发现较突出的问题有:儿童少年期的情绪及品行障碍、
适应障碍、抑郁障碍、焦虑障碍、人格障碍、冲
动控制障碍及成瘾行为(如过度使用网络),以
及常常容易引起社会反响的重性精神病、自杀等严重问题。二、教育机构、学校的任务与职责68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2002年,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探索的历程20022001200519992001年国务院教教育部发文(《教社政〔2001〕1号》):《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2005年9月28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成立。69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目前,大多数高校建立了心理健康促进或心理咨询
中心,以少量精干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
业互补、相对稳定的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工作队伍。(二)大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工作70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
知识,开展辅导或咨询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
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
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帮助他
们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
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
方面的困惑,提高健康水平,促进德智体美等全面
发展。71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使大学生认识自身,了解心理健康对成才的重要意义,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介绍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使大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觉地开发智力潜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传授心理调适的方法,使大学生学会自我心理调适,有效消除心理困惑,自觉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提高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以及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解析心理异常现象,使大学生了解常见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主要表现,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各种心理问题。72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10年后的修订和完善2002年,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12月,为进一步科学指导和规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深入发展和全面普及,在认真总结各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发布了经过修订和完善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工作73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74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纲要的总目标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75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具体目标使学生学会学习和生活,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主自助和自我教育能力,增强调控情绪、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及时给予必要的危机干预,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76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主要内容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和技能。其重点是认识自我、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内容。77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特别指出幼儿教育中的心理健康促进也非常重要,但目前还没有得到足够多的重视。很多人过于看重提高智力,把幼儿园当作了提前进行知识灌输的学校,另一些人则是把幼儿园简单地视为父母亲抚养功能的替代,以致于幼儿园在促进儿童早期心理发展方面应该起到的作用没有被很好发挥,甚至频频发生安全事件、虐童事件,成为社会之痛。78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问题与展望从上述这些进展中不难看出,在教育机构中开展心理健康促进工作已经形成全国上下的共识。但我国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对心理健康不利的问题,例如单纯追求升学率所致学业负担沉重、农村地区教育资源配置不足、异地高考、留守儿童教育等等问题,还需要随着教育领域及其它相关的深化改革才能逐步得到解决。79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心身非智力统一均衡切记80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三、医务人员的任务与职责既往单纯强调躯体疾病诊治的年代,人们把看病纯粹当作处理身体上的病理问题,没有注意到心理的问题。81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一)医疗机构内心理健康问题的普遍性、严重性医疗机构内心理健康问题的普遍性、严重性临床上精神医学问题无处不在所有医务人员均负有精神卫生工作责任82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1.多数有心理问题的患者是在非精神科诊治。抑郁症患者消耗医疗资源多2倍,费用多1倍,曾被送往急诊科的次数高出7倍有惊恐发作症状的患者,在急诊科看病的次数是其他人的10倍;他们当中有70%的人在得到正确的诊断之前,已经看过10个以上的医生伴有焦虑症状的哮喘患者,短期住院的次数比无焦虑者高3倍酒滥用或依赖者的总体医疗费用比其他人高2倍,但1/4–1/2的患者在收治在急诊内科或外科时未被识别83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Friederich,Hartmann,Bergmann,Herzog(2002)PsychotherPsych)内科病人精神科疾病共病情况(N=511)2.躯体疾病与精神障碍的“共病”非常普遍84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文化因素及生物医学模式影响求医行为、诊疗行为,患者不表达心理体验,主诉强调躯体不适,医生多注意生物学问题,较少考虑精神、心理疾患;医师的教育、培训中缺少相关内容,故在技术层面对抑郁、焦虑等状态的识别、诊断不熟悉。原因分析85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医疗资源的高使用者”“安慰剂效应”“惊吓作用”严重后果86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二)医务人员“应知应会”的心理健康指导技能精神卫生法规定的医务人员应该进行的心理健康指导,涉及到所有临床专业领域的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的交流、互动过程,体现在医务人员随时随地表现出来的基本素质、专业精神与态度之中。87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医务人员“应知应会”1.常见心理问题的识别敏锐感知患者的情绪痛苦、不良的认知活动、低下的或过强的求助动机、过高的期望等等。表现出同情心和共情的能力,以迅速建立相互之间信任、理解的关系。非精神卫生专科医生用简单适宜的筛查技术就可较快识别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情绪障碍。88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医务人员“应知应会”2.体现于日常诊疗活动中的心理健康指导广义的“心理学治疗”或“心理学干预”概念:任何应用心理学原理的工作技术,包括但不限于只有少数人经过大量培训后才能掌握、使用的专门心理治疗。89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广义的心理学治疗举例(1)医学咨询医生接诊每个患者的过程,必然就是接受询问、给予解答的过程。面对无法沟通的严重疾病患者,要对相关人员进行解答;即便是对于较轻的躯体不适或异常,医生也切不可以为简单而轻率敷衍了事,而要耐心听取陈述,进行分析、解释,提出进一步诊疗,或预防保健、康复方面的建议。不一定直接涉及精神障碍的问题,临床各科的躯体病患者、医生双方都不是有意做心理学的干预。但传达有关知识、医嘱时,医生话语的语用学效果,即患者对信息真正理解、采纳的程度,却受到心理学因素的影响。有经验的医生,能使用适应于患者认知水平、情感状态、价值观、意志力和期待的语言,简明扼要地传达专业信息,并让患者有恰当的心理准备、依从性,增强应对疾病的能力。。90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广义的心理学治疗举例(2)医生谈话对于诊断明确的疾病或是需要继续诊查的不明情况,在进行重要的检查、治疗前,医生需要经常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关病情及诊疗措施的沟通,谈话时有针对性地小结迄今为止的相关发现、存在的问题,疾病的诊断、性质及程度、预后,介绍、讨论下一步诊疗措施,探询并澄清对方的不解、疑惑、犹豫、阻抗等认知性屏障,减轻其恐惧、焦虑、忧郁等负性情绪,争取合作。。91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广义的心理学治疗举例(3)病人健康教育与培训在许多慢性疾病的长期治疗和康复计划中,患者行为、心理上的改变或适应与躯体治疗同等重要,所以,有意识地融合了医学、心理学和教育学原理的病人健康教育非常关键。例如,高血压病、糖尿病、肿瘤、支气管哮喘、骨质疏松症等都有比较成熟的健康教育培训课程包。是医务人员有意地在治疗、康复工作中运用了医学心理学、精神医学知识,有针对性地向患者提供服务;。92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广义的心理学治疗举例(4)医学心理咨询求助者一定程度上意识到心理方面的困扰,多数出于自愿而来寻求服务,但程度较轻,未达到临床诊断某种障碍的程度。这项工作属于比较简单的心理卫生服务,可由所有经过适当训练的各科临床医生来进行。通过提供信息、支持,激发自助的信心,以解决情绪问题,帮助人们适应紧张的环境或做出困难的决定。如果求助者问题较复杂、严重,一般性的解释、支持干预不能起效,应转诊给精神科医生或心理治疗师,进行专门的心理治疗。医务人员有意地在治疗、康复工作中运用了医学心理学、精神医学知识,有针对性地向患者提供服务。。93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广义的心理学治疗举例(5)专门心理治疗指中等复杂或较复杂的心理学治疗,是需要专门、系统培训方能掌握、运用的治疗技术,由获得资质的专科医师、心理治疗师实施。是更加专业的心理治疗。。94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非精神科的临床领域实际上是一个筛查和处理心理、行为问题,缓解患者心理痛苦的重要场所。对于大多数与躯体疾病共病的较轻的心理问题,非精神科医生应当可以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加以解决。对于较严重的精神科问题,应该及时向精神科提出会诊请求,联合处理,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给予精神科的相应治疗,必要时转入专科治疗。对于没有躯体基础的精神障碍,应该及时识别并向专科医生转诊。提高医务人员心理健康意识及技能的策略95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非精神科医生应当可以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加以解决。及时向精神科提出会诊请求,联合处理,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给予精神科的相应治疗,必要时转入专科治疗。及时识别并向专科医生转诊。图例精神心理问题躯体问题非精神科处理精神、心理问题的临床路径96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必须加强的工作在医学教育、医生培训中显著增加医学心理学、精神病学与精神卫生内容;对非精神科医生重点进行心身医学、会诊联络精神病学业务及基本心理治疗技术的培训长期以来,我国医学院校中,这些课程的课程数较少,以致医务人员普遍缺乏精神医学相关知识和技能。精神卫生法注意到了这一问题,所以在第六十六条、第六十七条中有相关规定在医疗机构开设精神科、临床心理科,开展会诊联络精神病学业务,加强精神科人员与非精神科人员的合作缩短住院天数,提高病床周转率。(2)预防、杜绝事故和纠纷隐患,如自杀、外逃、伤人毁物和医患冲突等;(3)大量吸引既往无处就医的患者,及时接诊、转诊和处理有关患者,减轻友科困难;(4)传播新医学模式的理论和操作方法,影响友科在服务态度、发展建设性人际关系方面的观念和做法;(5)精神科医生友科提高处理躯体疾病的水平对医疗机构人员提供心理卫生服务,提高应对职业应激、压力的意识与能力,预防职业倦怠例如,开展针对医务人员的心理辅导、跨科案例讨论与督导、Balint小组活动等97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哈佛医学院麻省总医院精神科:24张病床,500多名精神科医生,100多名心理学家,为全院1/8的住院病人提供会诊联络精神医学服务。美国将心身医学列为精神病学下的亚专科,几乎等同于“会诊联络精神病学”,或“综合医院精神病学”。平均住院日4.8-6.0天,10%-13%的住院患者接受了精神科医生的会诊,每年大约有3500位患者接受精神科的初次会诊。以精神科医生和管理人员为主的工作小组,在患者入院之时便进行筛查、评估,以便及早提前介入心理干预。2007年,使得被筛查出的“高使用者”中有1/3的住院天数少于20天,并增加了200人次住院机会。98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四、家庭在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中的作用从家庭角度看精神卫生什么是正常家庭?“正常”的定义是社会性的建构,受到主观的世界
观和文化的影响。(Hoffman)99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4种观点(Offer&Sabshin)没有麻烦问题、没有症状-医学观点,负性排除性标准;处于平均水平-统计学观点,平常即正常,见怪不怪;健康-理想观点,具备美好/应该的特质、功能;系统中的基本互动过程顺畅—系统观点,兼顾平常与理想
功能,重视系统成员间,以及各物、心理、社会变量间的
互动。从家庭角度看精神卫生
——什么是正常家庭?100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Allhappyfamiliesarealike;everyunhappyfamilyisunhappyinitsownway.----托尔斯泰
Tolstoy幸福的家庭多少会有不同,而不幸的家庭却总是类似。Allhappyfamiliesaremoreorlessdissimilar;allunhappyonesaremoreorlessalike.----纳伯科夫
Nabokov关于家庭幸福,有两种对立的观点101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GrantStudy
—哈佛精英人生历程研究启示人生无常,无法规划。早期家庭养育环境比家庭财富、权势重要心理发展均衡比智商重要心理防卫机制比学业成绩、职业地位/社会阶层重要小时候做对什么比做错什么重要爱劳动、会劳动比被动求生式的勤劳重要————总之,没有意识到的“不重要”的事情比我们自以为聪明追逐的事情重要——系统里没有无用的东西。InnerCityBoysStudy—波士顿内城普通男孩研究
家庭对人的终身影响——70余年人生全程研究的启示102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常见的家庭问题有:经济拮据、贫困;子女养育、老人赡养方面的困难;夫妻关系、婆媳关系及其它人际关系不良;家庭成员生病、残疾;夫妻间的性问题,包括各种原因造成的分居;婚姻破裂、解体,或父母亲丧亡,形成单亲家庭;住房拥挤;建购房屋、搬迁、移民,等等。(二)中国家庭中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103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不一定是美德,但却是一种不辨自明的行为模式,一种义务,一种在家庭、家族中扮演的角色。家庭成员必须扮演这个角色,以延续父母及先辈的生命:1.生物学生命
2.具有社会、文化意义的高级生命3.最高形式的生命
–去满足父母亲未完成的任务或未实现的愿望,去补偿父母亲错失了的自我实现。很像家庭治疗跨代理论中H.Stierlin提出的“派遣论”。孝道依然是家庭中最重要的伦理原则104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
中国家庭中国家庭中常见的病理性“派遣”现象子女受到过分期待、催迫。接到互相矛盾的使命,无所适从。父母争斗、分居、离异,忠诚、孝心冲突。满足父母本我需要,长不大、离不开家的“宅男、宅女”、“啃老族”。家庭情感联结松弛,无教养、无使命感、无生活意义感,困惑、浪荡,或因绝望而自我奋斗。105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
强调对于家庭及“自家人”的利他主义太在意其他人的见解、评价、兴趣在满足自己的需要与实现别人的利益之间感到矛盾甚至就在要区别“自家人”和“外人”时也深陷两难境地。卡尔·雅斯贝尔斯(K.Jaspers)的自我意识五要素:我在我自在我全在我常在我与非我有边界个性化过程受阻碍106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阶段特点1紧密的亲子联结,与源家庭高度认同;社会交往受到严密控制;催促求偶;有限的自由恋爱;受“关系”、“面子”、“实用理性”影响的就业观、社交观及工作伦理;解离及适应困难。2鼓励成婚;生活应激突然增多,角色转换、多重角色压力急剧增大;夫妻关系轴暂时优先,但生育孩子后母子关系优先,父母深度介入家庭生活;中国家庭周期的有关特点107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阶段特点3家庭共同体意识强,但分工明晰,尽心尽力,多见“男主内,女主外”;较多受到源家庭、亲戚、外界影响;父母强力卷入子女的核心家庭生活。经由参与养育孙辈而实施“跨代操纵”。纵向亲子轴关系(与父母、与子女)常优先于横向的夫妻轴,并持续强化。4父母及子女家庭外、学校外社交活动有限,子女教育压倒一切;过度保护与苛求并存——“过度教育”;开始承担“反哺”父母的责任;家务繁重——体力、精神及财务负担达顶点。中国家庭周期的有关特点108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阶段特点5感受“空巢综合征”;重新关注自身、婚姻质量;权威式亲子关系,敬畏>亲密;仍将子女当“孩子”,高度粘结,但交流贫乏;婆媳关系可能缓和,但无实质性改善;孙辈继续受溺爱,自我中心。社会责任感重新增强,补偿性地忘我工作,工作岗位上倚老卖老。中国家庭周期的有关特点109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阶段特点6对子女依恋;注重尊严和权威,仍不服老,倚老卖老;强调子女的孝顺义务,喜欢操纵、干预子女家庭事务;夫妻关系轴空前紧密,“老来作伴”;享受晚年,社交活跃;缺乏安全感,对社会事务、时局变幻敏感。以儒、释、道、唯物主义为指导,归于“积极的宿命论”,乐天知命,对衰老、死亡较达观,子孙满堂便心满意足;多数为无神论者,不怕“最后审判”,但重视“养生”。与孙辈亲近。中国家庭周期的有关特点110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三)以家庭为对象的心理健康促进、精神障碍预防举措从十多年以来,欧美国家已开始在精神障碍的一
级预防中,将个体的障碍与家庭密切结合起来。111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1)普遍性预防干预:不论存不存在高危因素,针对人群中所有的亚群、家庭和个人进行教育。(2)选择性预防干预:对具有某些特征的人群提供帮助。(3)指征性预防干预:针对已经有某种障碍的症状,但尚未达到诊断水平的个体。例如,产前检查、儿童定期检查、夫妻婚前及生育前培训,即属于此类。例如:单亲家庭,离婚、寡居母亲及其子女。这些人群与一般人群相比,发生精神障碍的风险较高。例如有多动或书写障碍的儿童。以上干预不应该仅仅作用于消极、病理的因素,而应该结合促进保护性因素来实施。其中,最核心的一个原则,是要在家庭中营造良好的关系,尤其是处理好依恋关系。针对家庭逆境和不良条件的基本干预内容112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1)改善基本生活条件,如衣食住行、安全;(2)支持儿童就学、成人就业;(3)为父母、孩子营造身体上、社会-心理上及经济
上的安全感;(4)提供基本医疗条件,保障身体健康及心理健康
方面的照顾;(5)改善家庭成员间、同伴间及邻里间的社会交往;(6)提高自尊心、自我价值感;(7)提高社会能力、沟通能力和学业动机;(8)训练基本的智力性本领。针对家庭逆境和不良条件的基本干预内容113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家庭与婚姻治疗(Familyandmaritaltherapy)是以家庭为干预单位,通过会谈、行为作业及其它非言语技术消除心理病理现象,促进个体和家庭系统功能的一类心理治疗方法。这个领域里的多种关于家庭动力学、家庭结构、家庭功能的理论与技术,能够提供系统整体的看法与做法,较好地体现了新医学模式。所以,其用途并不仅限于对明显的临床病理问题进行干预,也可以用在心理健康促进及精神障碍预防方面。以家庭为单位的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114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如果家庭成员中出现疑似精神障碍的,其他家庭成员应当帮助其及时就诊。此与本法第28条的有关规定相对应。对于疑似和确诊的患者,尤其是居家治疗和康复的患者,家庭成员应当负责照顾其生活,做好看护管理。此与本法第59条规定的监护人职责相对应。(四)家庭成员履行帮助就诊与看护患者的职责和义务115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第四节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的健康发展与规范化管理116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主要内容一、概述二、重点问题三、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与精神科医师的
分工与合作117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各章当中涉及“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的相关内容检索词“心理治疗”or“心理咨询”118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第二十三条心理咨询人员应当提高业务素质,遵守执业规范,为社会公众提供专业化的心理咨询服务。
心理咨询人员不得从事心理治疗或者精神障碍的诊断、治疗。
心理咨询人员发现接受咨询的人员可能患有精神障碍的,应当建议其到符合本法规定的医疗机构就诊。
心理咨询人员应当尊重接受咨询人员的隐私,并为其保守秘密。第二章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119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第二十五条开展精神障碍诊断、治疗活动,应当具备下列条件,并依照医疗机构的管理规定办理有关手续:
(一)有与从事的精神障碍诊断、治疗相适应的精神科执业医师、护士;
(二)有满足开展精神障碍诊断、治疗需要的设施和设备;
(三)有完善的精神障碍诊断、治疗管理制度和质量监控制度。
从事精神障碍诊断、治疗的专科医疗机构还应当配备从事心理治疗的人员。第三章精神障碍的诊断和治疗120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第五十一条心理治疗活动应当在医疗机构内开展。专门从事心理治疗的人员不得从事精神障碍的诊断,不得为精神障碍患者开具处方或者提供外科治疗。心理治疗的技术规范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第三章精神障碍的诊断和治疗121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第六十五条
综合性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开设精神科门诊或者心理治疗门诊,提高精神障碍预防、诊断、治疗能力。第五章保障措施122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第七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据各自职责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造成严重后果的,责令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直至吊销执业证书或者营业执照:(一)心理咨询人员从事心理治疗或者精神障碍的诊断、治疗的;(二)从事心理治疗的人员在医疗机构以外开展心理治疗活动的;(三)专门从事心理治疗的人员从事精神障碍的诊断的;(四)专门从事心理治疗的人员为精神障碍患者开具处方或者提供外科治疗的。心理咨询人员、专门从事心理治疗的人员在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活动中造成他人人身、财产或者其他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第六章法律责任123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一、概述概念、定义“心理治疗”是指在医疗机构中实施的专门心理治疗。“心理咨询”则是指在医疗机构以外的各种机构、组织、社区中对普通人(而非患者)开展的心理健康促进活动。124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辨析“心理治疗”针对的是可以下精神障碍诊断的临床患者,对病理心理现象进行矫治性的帮助;“心理咨询”主要为来自普通人群的咨询顾客服务,针对他们在生活、学习、工作、婚恋、家庭、人际关系等方面产生的困惑、冲突、压力、痛苦等问题,通过提供信息、支持,激发自助的信心,以解决较轻的情绪问题,帮助人们适应紧张的环境或做出困难的决定。概念辨析125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精神卫生法中的“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一种以助人、治病为目的,由专业人员有计划地实施的人际互动过程。心理治疗师通过言语和非言语的方式积极影响患者,达到改变行为、减轻痛苦、健全人格、适应社会、治疗疾病、促进康复的目的。概念126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精神卫生法中的“心理治疗人员”“心理治疗人员”是指接受过医学或心理学系统学习,通过培训、考试取得国家特定资质,从事心理治疗的专业人员。目前在我国,医疗机构的医生、临床心理学工作者可以成为心理治疗师。概念127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现代科学心理治疗的基本要素由具有社会认可身份、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员,如医师、临床心理学工作者实施;在专门的医疗机构、场所实施;以助人、促进健康为目的,不损害患者身心健康和社会的利益;遵守技术规范和伦理原则,并符合法律的要求;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不滥用、误用;对治疗过程及其后果能够控制、查验,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副作用,能进行合理解释,不使用超自然理论。128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二、重点问题(一)立法背景核心问题心理学在我国曾长期不受重视,改革开放后才重新起步,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学科发展严重滞后,妨碍了其在社会服务中,尤其是在医疗卫生相关领域中的运用。近30多年以来,虽然社会对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需求十分旺盛,市场巨大,党和政府也越来越重视,但目前尚未建立满意的执业准入制度。129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三类人员1.医疗机构的精神科医师、心理治疗师和专职的心理咨询、心理热线服务人员;2.各类学校、单位的专职或兼职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人员;3.社会上的各类心理咨询人员和心理咨询机构从业人员。
总体上看,医疗机构、高校对心理咨询人员的管理较严格、规范。大多数在各行各业本职工作岗位上开展心理咨询工作的专兼职人员也容易规范管理。第三部分人员当中,大多对心理咨询有兴趣、有热情,是精神卫生工作中的活跃力量,对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存在的问题是,因为心理咨询服务门槛低、没有执业准入,以致在这个本来需要较高专业水准和法律、伦理规范的领域的人员资质和水平参差不齐,服务质量无法保障,尤其是在有偿服务中频频发生纠纷、意外事故,法律责任不清晰,饱受社会诟病。130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心理治疗/咨询专业人员培训途径2001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颁发了《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2005年9月进行了修订2002年卫生部制定卫生专业技术新职称《心理治疗师》2000年开始教育部设立培训中心为期一个月的心理健康骨干教师培训,五门课共100小时时至今日,全国已有27个省市成立了心理咨询师职业技能培训机构131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心理咨询/治疗现有专业资格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心理咨询师卫生部心理治疗师教育部
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工作人员注册系统132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心理治疗师卫生部(2002年)新职称“心理治疗师”——中级职称人事部、卫生部《预防医学、全科医学、药学、护理、其他卫生技术等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暂行规定》2002年10月19-20日首次考试报考条件:获得医学、心理学相关专业学历,在医疗机构内从事相关工作达到相应年限。多地执行时只让已经拥有医师资格者报考!工作:在医疗系统从事心理治疗工作实施:卫生部国家医学考试中心培训:全国三个专业培训机构:北京;上海;武汉考试:每年一次133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第一条为规范心理卫生服务工作,引导心理卫生服务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准则。第二条本准则中的心理卫生服务,是指心理咨询服务(以下简称“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服务(以下简称“心理治疗”)。本准则中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服务人员,是指经过专业教育和系统培训,具备专门知识和技能,取得专业资质,在主管部门许可的服务场所为服务对象提供心理卫生服务的专业人员。(二)有关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服务规范的基本共识134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第三条服务对象:(一)心理咨询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有心理问题困扰、需要接受专业性心理帮助的人员。(二)心理治疗的服务对象是心理问题严重、需要系统性心理治疗的人员,以及符合精神障碍诊断标准的患者。(二)有关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服务规范的基本共识135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第四条服务目标:(一)心理咨询是帮助服务对象消除或者缓解心理问题困扰,学习新的应对方式,提高社会和环境适应能力。服务特征是发展性、教育性、指导性和支持性。通常为短程服务。(二)心理治疗主要是帮助服务对象消除或缓解精神症状和心理痛苦,促进心理康复和人格成熟。服务特征是治疗性。可以单独或者与专科医师的药物等治疗相结合进行。包括短程和长程服务。(二)有关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服务规范的基本共识136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第五条服务内容:(一)心理咨询包括心理和行为的评估、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大咖阅读心得体会
- 员工下班活动免责协议
- 二零二四年建筑工地吊车租赁合同3篇
- 2024年二手房产中介与销售合同
- 基于AI智能灌溉的2024年度苹果树苗木种植承包合同
- 煤矸石购销合同-二零二四年度
- 2024年度钢管扣件设计研发合同3篇
- 2024二手小产权购房合同范本中交易双方的责任与义务明细
- 委托房屋买卖合同
- 生猪销售合同范本
- 系列melsec通讯协议参考手册新
- 完整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总复习》课件
- 八年级上册数学-分类讨论
-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10课《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优质课件
- 送达地址确认书(样本)
- 红楼梦第五回课件
- 《水浒传》导读4杨志课件
- 施工升降机维修保养检查记录
-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穿井得一人说课稿
- 3.3.1幂函数的概念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
- 生药采收加工贮藏和养护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