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2-2023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联邦学校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一、第一部分选择题(23小题,每小题2分,共46分)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你选出正确选项写在后面的括号里。1.(2分)距今约1万多年前,中华大地先后进入新石器时代,与旧石器时代相比,新石器时代的进步性主要表现在()A.用火烹饪食物 B.贫富分化出现 C.原始农业产生 D.早期国家出现2.(2分)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是迄今发现的长江流域新石器时代最早的遗址。遗址中出土的农业生产工具和遗物有骨耜、木耜、稻谷和稻壳、稻秆的堆积物,该发现可用于验证这一时期()A.长江流域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 B.农业文明最早起源于长江流域 C.水稻的种植已经遍及中国南部 D.农业生产工具多为锋利的石器3.(2分)如表为河姆渡人与半坡人的生活状况对照表。据此可知()河姆渡人半坡人生活年代距今约7000年距今约6000年生活流域长江中下游黄河流域房屋类型干栏式房屋半地穴式圆形房屋生产方式原始农耕(种稻为主)原始农耕(种粟为主)A.中华文明有区域性特征 B.河姆渡人最早种植水稻 C.半坡人已进入文明社会 D.南方比北方文明水平高4.(2分)如图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示意图,图中空白方框中的内容最有可能是()A.原始农业 B.个体农耕 C.集体劳作 D.自然经济5.(2分)如图是1963年出土于陕西宝鸡的西周早期青铜器——何尊。尊内底铸有铭文122字,其中“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建都)兹中国,自兹乂(yì,治理、安定)民”一句中有“中国”一词首次出现于文字记载中。材料中的“中国”是指当时()A.统治的地域中心 B.诸侯受封的区域 C.地方诸侯的国名 D.中华民族的总称6.(2分)《淮南子•修务训》记载:“古者,民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食蠃蛖(螺蚌)之肉。时多疾病毒伤之害,于是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相土地宜,燥湿肥墝高下,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辟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材料说明()A.神农最早发现百谷 B.中国原始农业和医药学同时产生 C.中国农业历史悠久 D.神农是中华民族认同的人文初祖7.(2分)传说中的炎帝,其部落主要活动于陕西渭河流域,他曾教民制作陶器。考古工作者在西安半坡、河南仰韶等遗址发现了大量彩陶。这说明()A.陶器最早出现在中国陕西地区 B.考古是认识历史的唯一途径 C.历史传说是虚构,因而不可信 D.传说与考古成果可相互印证8.(2分)《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舜很贤能,精于农耕,善于制作陶器,有领导才能,可以托付重任,临终前就把权力正式移交给了,而没传给无德无才的儿子。材料反映出()A.半坡人已会烧制陶器 B.河姆渡人会种植水稻 C.尧舜时期出现世袭制 D.尧舜时期实行禅让制9.(2分)传说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陶器,还制作乐器琴瑟,黄帝能建造宫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制造船只,而考古学者在河南、山西、陕西、甘肃等地发掘出距今8000﹣6000年的独木舟、骨笛、蚕茧和丝织品等。这些发现说明远古传说()A.都是真实的 B.蕴含着一些可靠的历史信息 C.完全不可信 D.可以印证考古发现的真实性10.(2分)春秋时期,吴、越、楚、秦被视为蛮夷之国。《史记》认为这些蛮夷之国的诸侯王与黄帝有着血缘关系,都是黄帝的后代。据此可知,司马迁认为()A.诸侯纷争激烈 B.华夷观念有别 C.习俗礼仪各异 D.华夏同源共祖11.(2分)《礼记•礼运》认为,在“天下为公”的“大同”之世之后,社会进入“天下为家”的“小康”之世。从“大同”到“小康”之世的分界线是()A.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变 B.夏朝以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C.家天下向公天下的转变 D.世袭制向禅让制的转变12.(2分)夏朝筑有以城墙和护城河作为防护的城堡和大型宫殿,组建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商朝有各种职官、常备的武装、典章制度、刑法法规等,并将夏朝的奉“天”罚罪法制观发展到奉“神”观。从材料中可以得出的观点是夏商()A.传说时代文明产生 B.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阶段 C.多民族大交融时期 D.早期国家的形成阶段13.(2分)当甲骨文在19世纪末被重新发现时,中国的学者几乎立刻就能够辨识,他们通过甲骨文与金文、篆文互证的方式成功释读了大约600多个甲骨文字。如图是甲骨文、金文与篆文的“日”字,这说明甲骨文()A.是中国发现最早的文字雏形 B.对后世的造字方式产生重要影响 C.阻断了后世文字的创新发展 D.是研究先秦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14.(2分)有人估算,司母戊鼎这样的大型青铜器,至少需要70个红陶坩埚同时熔化铜液,每个坩埚旁需要三四个人工作,这样就需要约250人。如果加上制模翻范、磨光、运输等,要生产这个鼎总共需要三百人以上。由此可见,当时青铜器的生产()A.规模很大 B.技术水平很高 C.工艺非常复杂 D.浪费人力、物力15.(2分)商周时期,用于祭祀和宴饮的青铜器具有确立主人身份、显示尊卑关系、象征使用者的权力和地位等作用。因之有了特殊的意义,青铜器成为“明贵贱、辨等列”的主要器物。这段话旨在描述商周时期青铜器()A.用途广泛 B.能反映等级界限 C.种类丰富 D.冶炼技术高超16.(2分)如图是1976年出土的利簋及其铭文拓片。学者张政烺释其铭文曰:“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翻译:周武王征伐商纣王,在甲子日早上就将商灭亡了)对以上铭文包含的信息组合全部正确的是()①军事战争②天文历法③土地制度④商品经济⑤文字书法⑥民情风俗A.②④⑥ B.①④⑥ C.①②⑤ D.③④⑤17.(2分)列宁曾这样评价战争:“历史上常常有这样的战争,它们虽然像一切战争一样不可避免地带来种种惨祸、暴行、痛苦,但它们仍然是进步的战争,它们促进了人类的发展,加速破坏了极端有害和反动的制度。”下列选项属于春秋争霸战争的积极影响的是()A.给人民带来灾难 B.周王室衰落 C.促进民族交融 D.各霸主号令诸侯18.(2分)我国的刑法起源很早,但并无公开条文,由判决者临事决定惩罚标准,贵族阶层以此拥有家长式的生杀予夺权力。到了春秋后期,郑国“铸刑书”、晋国“铸刑鼎”,都将成文刑法铸在铜器上公之于众。成文刑法的出现()A.增加了法律的神秘色彩 B.体现了诸侯国蔑视法律的风气 C.是韩非治国理念的体现 D.是地主阶级打击旧贵族的体现19.(2分)《汉书•食货志》记载:“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这反映出商鞅变法()A.废井田,确立土地国有制 B.对后世政治制度影响深远 C.推动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D.促进了经济发展,提高了军队战斗力20.(2分)对如图所示秦国有关信息,理解正确的是()A.商鞅变法卓有成效 B.诸侯混战破坏生产 C.变法图强成为潮流 D.秦王嬴政开始统一21.(2分)孔子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及思想家。历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一书中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其中,“中国之教”主要指的是孔子()A.创立的儒家思想对后世产生影响深远 B.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张以德治国 C.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D.撰写《论语》,为后世留下典范22.(2分)我国古代儒家主张“仁”“信”、墨家主张“兼爱”、法家主张以“法”治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有“和谐”“诚信”“友善”“法治”等内容。这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A.照搬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 B.是现代中国建设的经验总结 C.植根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 D.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23.(2分)“史实”是对历史事件的客观陈述;“史论”是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下列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表述中,属于史论的是()A.孔子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墨子是墨家的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 C.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D.春秋战国时期,各家学派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二、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24分)24.(12分)识读下列地图,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图材料二:西周分封示意图(1)从材料一中可以归纳出哪些历史信息?(2)根据材料二并联系所学知识,从诸侯国数量、分封类别、地域分布方面归纳西周分封制的特点。(3)有学者称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请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论证此观点。25.(12分)从西周到战国,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思想领域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变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战国形势图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的农业发展材料三: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1)指出材料一中从图1到图2发生的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请用“一分为二”的唯物史观简要评价这一变化。(2)指出材料二中图3、图4所属的史料类型,并简要分析它们的史料价值。(3)依据材料二的图3、图4,说明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在社会上出现了什么新兴阶级?(4)材料三所示局面的形成与材料一、二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联邦学校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第一部分选择题(23小题,每小题2分,共46分)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你选出正确选项写在后面的括号里。1.(2分)距今约1万多年前,中华大地先后进入新石器时代,与旧石器时代相比,新石器时代的进步性主要表现在()A.用火烹饪食物 B.贫富分化出现 C.原始农业产生 D.早期国家出现【分析】本题考查原始农业的发展,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根据所学可知,中国是世界农业发源地之一,农业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中国进入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与旧石器时代相比最大的特点是使用磨制石器和出现原始农业,C项正确;旧石器时代已经使用火,排除A项;贫富分化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距今5000年左右的大汶口文化,排除B项;早期国家的出现在公元前21世纪的夏朝,排除D项。故选:C。2.(2分)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是迄今发现的长江流域新石器时代最早的遗址。遗址中出土的农业生产工具和遗物有骨耜、木耜、稻谷和稻壳、稻秆的堆积物,该发现可用于验证这一时期()A.长江流域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 B.农业文明最早起源于长江流域 C.水稻的种植已经遍及中国南部 D.农业生产工具多为锋利的石器【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有关内容。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相关知识。【解答】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种植水稻。他们还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用陶器装粮食,会挖水井,体现了长江流域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A是正确的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3.(2分)如表为河姆渡人与半坡人的生活状况对照表。据此可知()河姆渡人半坡人生活年代距今约7000年距今约6000年生活流域长江中下游黄河流域房屋类型干栏式房屋半地穴式圆形房屋生产方式原始农耕(种稻为主)原始农耕(种粟为主)A.中华文明有区域性特征 B.河姆渡人最早种植水稻 C.半坡人已进入文明社会 D.南方比北方文明水平高【分析】本题考查了河姆渡人与半坡人的生活状况,要掌握河姆渡人与半坡人的相关知识点,依据课本知识分析问题要求选择即可。【解答】表为河姆渡人与半坡人的生活状况对照表,分析图表可知,河姆渡人与半坡人都是我国原始农耕社会广东代表,他们的房屋类型和生产方式都适应其分别生活在长江中下游、黄河流域的环境和区域特点,表明中华文明有区域性特征。故选:A。4.(2分)如图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示意图,图中空白方框中的内容最有可能是()A.原始农业 B.个体农耕 C.集体劳作 D.自然经济【分析】本题考查原始农业的发展,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早期农业以刀耕火种和石器锄耕为生产形式,说明此时生产力极其落后,只有集体劳作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所以空缺处应为集体劳作,故C正确;原始农业属于生产部门,与方框中所填写的农业经营方式不一致,排除A;个体农耕即男耕女织的生产力发展,铁犁、牛耕推广后才出现,排除B;自然经济就是小农经济的特点之一,不是早期农业生产方式,排除D。故选:C。5.(2分)如图是1963年出土于陕西宝鸡的西周早期青铜器——何尊。尊内底铸有铭文122字,其中“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建都)兹中国,自兹乂(yì,治理、安定)民”一句中有“中国”一词首次出现于文字记载中。材料中的“中国”是指当时()A.统治的地域中心 B.诸侯受封的区域 C.地方诸侯的国名 D.中华民族的总称【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的概念,重点掌握西周时期的青铜器等知识。【解答】通过材料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的中国实质上是指西周的直接控制区,也就是统治的中心区域,A项正确;诸侯受封的区域和地方诸侯的国名与“中国”无关,排除BC项;中华民族是中国境内各民族的总称,其范围超过了材料中中国概念,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A。6.(2分)《淮南子•修务训》记载:“古者,民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食蠃蛖(螺蚌)之肉。时多疾病毒伤之害,于是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相土地宜,燥湿肥墝高下,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辟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材料说明()A.神农最早发现百谷 B.中国原始农业和医药学同时产生 C.中国农业历史悠久 D.神农是中华民族认同的人文初祖【分析】本题考查了炎帝和黄帝,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A.神农氏“尝百草之滋味”,但无法推测最早发现百谷,故A项错误;B.“百草”泛指农作物,因此材料不能体现医药学的产生,故B项错误;C.依据材料“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相土地宜”可知,反映的是原始社会晚期神农氏开始教导民众进行农耕生产,说明中国农业历史悠久,故C项正确;D.神农是中华民族认同的人文初祖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故选:C。7.(2分)传说中的炎帝,其部落主要活动于陕西渭河流域,他曾教民制作陶器。考古工作者在西安半坡、河南仰韶等遗址发现了大量彩陶。这说明()A.陶器最早出现在中国陕西地区 B.考古是认识历史的唯一途径 C.历史传说是虚构,因而不可信 D.传说与考古成果可相互印证【分析】本题考查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炎帝和黄帝,作答本题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的课本知识进行分析。【解答】根据题干“传说中的炎帝,其部落主要活动于陕西渭河流域,他曾教民制作陶器。考古工作者在西安半坡、河南仰韶等遗址发现有大量彩陶。”可知,传说中在陕西制作陶器,考古在西安、河南发现彩陶,体现了传说与考古成果可相互印证,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陶器最早出现在中国陕西地区信息,排除A项;考古是认识历史的唯一途径的说法太绝对,排除B项;远古传说中有某些比较可靠的历史资料,属于真实的历史,并都不是虚构的,排除C项。故选:D。8.(2分)《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舜很贤能,精于农耕,善于制作陶器,有领导才能,可以托付重任,临终前就把权力正式移交给了,而没传给无德无才的儿子。材料反映出()A.半坡人已会烧制陶器 B.河姆渡人会种植水稻 C.尧舜时期出现世袭制 D.尧舜时期实行禅让制【分析】本题考查禅让制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材料反映了禅让制。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还有尧、舜、禹。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与群众同甘共苦,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尧在年老时推举舜为继承人,舜年老后采用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尧舜禹之间采用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制”,D是正确的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9.(2分)传说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陶器,还制作乐器琴瑟,黄帝能建造宫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制造船只,而考古学者在河南、山西、陕西、甘肃等地发掘出距今8000﹣6000年的独木舟、骨笛、蚕茧和丝织品等。这些发现说明远古传说()A.都是真实的 B.蕴含着一些可靠的历史信息 C.完全不可信 D.可以印证考古发现的真实性【分析】本题考查了炎黄、黄帝。炎黄、黄帝是华夏族的始祖,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也就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解答】据材料传说的内容和“考古学者在河南、陕西、甘肃、浙江等地发掘出水井遗迹、蚕茧和丝织品、骨笛、船形彩陶壶等。”可知,考古学者的发掘印证了炎黄传说中的挖掘水井、制作衣裳、制作乐器、制作船只、制作陶器等内容,这些发现,印证了我国原始社会晚期的社会发展水平,表明远古传说蕴含着一些可靠的历史信息,B是正确的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10.(2分)春秋时期,吴、越、楚、秦被视为蛮夷之国。《史记》认为这些蛮夷之国的诸侯王与黄帝有着血缘关系,都是黄帝的后代。据此可知,司马迁认为()A.诸侯纷争激烈 B.华夷观念有别 C.习俗礼仪各异 D.华夏同源共祖【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考生可根据“《史记》认为这些蛮夷之国的诸侯王与黄帝有着血缘关系,都是黄帝的后代”分析。【解答】“《史记》认为这些蛮夷之国的诸侯王与黄帝有着血缘关系,都是黄帝的后代”体现的是华夏同源共祖的思想,D正确;ABC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D。11.(2分)《礼记•礼运》认为,在“天下为公”的“大同”之世之后,社会进入“天下为家”的“小康”之世。从“大同”到“小康”之世的分界线是()A.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变 B.夏朝以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C.家天下向公天下的转变 D.世袭制向禅让制的转变【分析】本题考查禅让制到世袭制的演变,知道从“大同”到“小康”之世的分界线是夏朝以世袭制代替禅让制。【解答】从“大同”到“小康”之世的分界线是夏朝以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故选:B。12.(2分)夏朝筑有以城墙和护城河作为防护的城堡和大型宫殿,组建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商朝有各种职官、常备的武装、典章制度、刑法法规等,并将夏朝的奉“天”罚罪法制观发展到奉“神”观。从材料中可以得出的观点是夏商()A.传说时代文明产生 B.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阶段 C.多民族大交融时期 D.早期国家的形成阶段【分析】本题考查夏商时期的相关知识,关键是对材料的分析与理解。【解答】据材料“夏朝筑有以城墙和护城河作为防护的城堡和大型宫殿,组建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商朝有各种职官、常备的武装、典章制度、刑法法规等,并将夏朝的奉‘天’罚罪法制观发展到奉‘神’观”可知,这反映了夏商是早期国家的形成阶段。ABC三项与夏商时期的阶段特征不符。故选:D。13.(2分)当甲骨文在19世纪末被重新发现时,中国的学者几乎立刻就能够辨识,他们通过甲骨文与金文、篆文互证的方式成功释读了大约600多个甲骨文字。如图是甲骨文、金文与篆文的“日”字,这说明甲骨文()A.是中国发现最早的文字雏形 B.对后世的造字方式产生重要影响 C.阻断了后世文字的创新发展 D.是研究先秦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分析】本题考查甲骨文,知道甲骨文对后世的造字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解答】根据题意可知,汉字的书写系统的基本结构原则自商朝以来就未曾改变,并且甲骨文、金文和篆文的“日”字写法有着相通之处,说明甲骨文奠定了后世汉字书写系统的基本结构原则,对后世的造字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故选:B。14.(2分)有人估算,司母戊鼎这样的大型青铜器,至少需要70个红陶坩埚同时熔化铜液,每个坩埚旁需要三四个人工作,这样就需要约250人。如果加上制模翻范、磨光、运输等,要生产这个鼎总共需要三百人以上。由此可见,当时青铜器的生产()A.规模很大 B.技术水平很高 C.工艺非常复杂 D.浪费人力、物力【分析】本题考查青铜器,知道题干材料说明当时青铜器的生产规模很大。【解答】题干材料说明当时青铜器的生产规模很大。到商代后期,青铜铸造业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组织严密,分工细致,能够铸造出大型器物。如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重达832.84千克。铸造这样硕大的器物,工艺十分复杂,需要许多人协同合作才能完成。故选:A。15.(2分)商周时期,用于祭祀和宴饮的青铜器具有确立主人身份、显示尊卑关系、象征使用者的权力和地位等作用。因之有了特殊的意义,青铜器成为“明贵贱、辨等列”的主要器物。这段话旨在描述商周时期青铜器()A.用途广泛 B.能反映等级界限 C.种类丰富 D.冶炼技术高超【分析】本题考查青铜器,知道商周时期青铜器能反映等级界限。【解答】商周时期,用于祭祀和宴饮的青铜器具有确立主人身份、显示尊卑关系、象征使用者的权力和地位等作用。因之有了特殊的意义,青铜器成为“明贵贱、辨等列”的主要器物。这段话旨在描述商周时期青铜器能反映等级界限。商朝以后,青铜器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更成为王公贵族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象征,其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故选:B。16.(2分)如图是1976年出土的利簋及其铭文拓片。学者张政烺释其铭文曰:“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翻译:周武王征伐商纣王,在甲子日早上就将商灭亡了)对以上铭文包含的信息组合全部正确的是()①军事战争②天文历法③土地制度④商品经济⑤文字书法⑥民情风俗A.②④⑥ B.①④⑥ C.①②⑤ D.③④⑤【分析】本题考查商朝的建立与灭亡,作答本题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的课本知识进行分析。【解答】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周武王征伐商国,在甲子日的早上举行岁祭并进行贞卜,克商后于辛未那天,在阑驻扎时论功行赏,右史利以铜、锡等物做檀公宝尊彝作为纪念。故材料有助于为研究牧野之战、商代占卜及商代铭文字等历史现象提供有力证据,故①②⑤正确,C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未体现商代土地制度、商业发展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与民情风俗无关,故③④⑥错误,排除ABD项。故选:C。17.(2分)列宁曾这样评价战争:“历史上常常有这样的战争,它们虽然像一切战争一样不可避免地带来种种惨祸、暴行、痛苦,但它们仍然是进步的战争,它们促进了人类的发展,加速破坏了极端有害和反动的制度。”下列选项属于春秋争霸战争的积极影响的是()A.给人民带来灾难 B.周王室衰落 C.促进民族交融 D.各霸主号令诸侯【分析】本题考查了春秋争霸的知识,掌握春秋争霸促进中原民族和周边民族不断交融的史实。【解答】根据所学可知,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彼此混战,给人民带来极大的痛苦,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灾难,在争霸过程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但是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奴隶主贵族集团势力,促进中原民族和周边民族不断交融,C符合题意;给人民带来灾难是消极影响,排除A;周王室衰落导致了诸侯争霸,而诸侯争霸进一步导致了周王室的衰落,排除B;各霸主号令诸侯不属于积极影响,排除D。故选:C。18.(2分)我国的刑法起源很早,但并无公开条文,由判决者临事决定惩罚标准,贵族阶层以此拥有家长式的生杀予夺权力。到了春秋后期,郑国“铸刑书”、晋国“铸刑鼎”,都将成文刑法铸在铜器上公之于众。成文刑法的出现()A.增加了法律的神秘色彩 B.体现了诸侯国蔑视法律的风气 C.是韩非治国理念的体现 D.是地主阶级打击旧贵族的体现【分析】本题考查夏商周的刑法,知道成文刑法的出现是地主阶级打击旧贵族的体现。【解答】成文刑法的出现是地主阶级打击旧贵族的体现。春秋战国社会发展,新兴地主阶级兴起,为确立封建统治,打击旧贵族,到了春秋后期,郑国“铸刑书”、晋国“铸刑鼎”,都将成文刑法铸在铜器上公之于众。故选:D。19.(2分)《汉书•食货志》记载:“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这反映出商鞅变法()A.废井田,确立土地国有制 B.对后世政治制度影响深远 C.推动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D.促进了经济发展,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商鞅变法以及作用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战国时期,秦孝公为了增强秦国的实力,在争雄战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公元前356年,秦国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进行变法。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故D符合题意;商鞅变法废井田,确立土地私有制,排除A;题干反映的是商鞅变法的经济措施,对后世政治制度影响深远,排除B;题干材料没有反应商鞅变法推动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排除C。故选:D。20.(2分)对如图所示秦国有关信息,理解正确的是()A.商鞅变法卓有成效 B.诸侯混战破坏生产 C.变法图强成为潮流 D.秦王嬴政开始统一【分析】本题以年代尺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商鞅变法以及影响,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根据所学可知可知,秦国的商鞅变法规定奖励军功,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使秦国在一系列战斗中获胜,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秦国的军事胜利,不是诸侯混战,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秦国的军事胜利,不是强调变法,排除C项;秦王嬴政统一战争是公元前230年到221年,排除D项。故选:A。21.(2分)孔子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及思想家。历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一书中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其中,“中国之教”主要指的是孔子()A.创立的儒家思想对后世产生影响深远 B.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张以德治国 C.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D.撰写《论语》,为后世留下典范【分析】本题考查孔子,知道“中国之教”主要指的是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对后世产生影响深远。【解答】“中国之教”主要指的是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对后世产生影响深远。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的精神支柱。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故选:A。22.(2分)我国古代儒家主张“仁”“信”、墨家主张“兼爱”、法家主张以“法”治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有“和谐”“诚信”“友善”“法治”等内容。这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A.照搬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 B.是现代中国建设的经验总结 C.植根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 D.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分析】本题结合材料考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识。考查学生理解能力。【解答】由材料:“我国古代儒家主张'仁''信'、墨家主张'兼爱'、法家主张以'法'治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有'和谐''诚信''友善''法治’等内容等内容可看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糅合了诸子百家思想,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之成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故选:C。23.(2分)“史实”是对历史事件的客观陈述;“史论”是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下列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表述中,属于史论的是()A.孔子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墨子是墨家的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 C.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D.春秋战国时期,各家学派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什么是史实,什么是史论的相关史实。注意掌握区别史实和史论的方法。【解答】“史实”是对历史事件的客观陈述;“史论”是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是对百家争鸣的评论,属于史论,C项正确;孔子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对历史史实的叙述,属于史实,排除A项;墨子是墨家的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是历史事实,属于史实,排除B项;春秋战国时期,各家学派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是对历史史实的叙述,属于史实,排除D项。故选:C。二、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24分)24.(12分)识读下列地图,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图材料二:西周分封示意图(1)从材料一中可以归纳出哪些历史信息?(2)根据材料二并联系所学知识,从诸侯国数量、分封类别、地域分布方面归纳西周分封制的特点。(3)有学者称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请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论证此观点。【分析】本题考查河姆渡的原始农耕、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西周的分封制等知识点,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解答】(1)历史信息:根据材料“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图”分析可以得出范围和主要区域,新石器时代的人类遗址分布广泛,黄河和长江流域相对集中。(2)特点:根据材料“西周分封示意图”得出分封的诸侯国数量众多。根据图示的“同姓封国”“异性封国”得出分封的诸侯国有同姓和异姓两种,以前者为主。根据图示的地域位置可以看出诸侯国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靠近国都镐京的主要是同姓诸侯国。(3)论证:根据材料“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从中华文明的多元性起源和形成过程的一体性进行分析,如中华文明的起源是多元的,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等不同区域出现了不同的原始文化,其发展水平也不平衡。同时,中华文明形成的过程中又呈现出一体化的格局。各区域的文化都建立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并且相互交流、整合,形成了一个文化共同体,最终到夏商西周时期发展成为以中原地区为中心的中华文明。故答案为:(1)历史信息:新石器时代的人类遗址分布广泛,黄河和长江流域相对集中。(2)从诸侯国数量看:分封的诸侯国数量众多。从类别看:分封的诸侯国有同姓和异姓两种,以前者为主。从地域分布看:诸侯国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靠近国都镐京的主要是同姓诸侯国。(3)论证:中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信息光学》课程教学大纲
- 《行政管理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 2024年低价小型租房合同范本大全
- 2024年出售二级钢坯合同范本
- 园林绿化员工安全培训
- 2型糖尿病的查房
- 一例剖宫产个案护理
- 2024政府设备采购合同
- 2024卷闸门安装合同
- 中国爱情服务行业独立市场研究报告
- 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与生态智慧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浙江农林大学
- HSE2015153附件一燃气常规工程监理记录表单旁站记录
- 最新版个人征信报告模板-2020年-word版-可编辑-带水印
- 齿轮参数计算(内啮合)-内齿圈-行星轮
- 案例思念休闲吧
- 《外国航空运输企业航线经营许可规定》(CCAR-287)
- (完整版)《运输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附命题意图说明
- 金属学与热处理课后习题答案(机械工业出版社)第二版
- 普通发票销售清单
- 测量复核记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