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红色文化思政教育与沉浸式学习的关系析论_第1页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红色文化思政教育与沉浸式学习的关系析论_第2页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红色文化思政教育与沉浸式学习的关系析论_第3页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红色文化思政教育与沉浸式学习的关系析论_第4页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红色文化思政教育与沉浸式学习的关系析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名称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红色文化思政教育与沉浸式学习的关系析论一、本课题研究现状及意义一、研究背景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其中第十四条强调,大力推进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提升思政课教师信息化能力素养,推动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思政课教学中应用,建设一批国家级虚拟仿真思政课基地。2021年6月25日,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一定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2022年7月25日,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的通知教社科〔2022〕3号,通知指出,善用社会大课堂,构建实践教学工作体系,落实思政课实践教学学时学分,组织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建好用好实践教学基地。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在2023年工作要点中强调,围绕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等主题建设大型体验基地,鼓励高校结合专业特色分类型与有关部门、有关单位联合共建沉浸式、交互式的教育实践基地,将优质实践资源有机纳入教学安排。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加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数字教育。二、国内外研究现状随着数媒时代的来临,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带来了全新的机遇。1.国内研究现状截至2024年3月,课题组以“数字媒体”为主题在中国知网检索,相关科研成果11296项,以“红色文化”为主题在中国知网检索,出现22192篇相关文章,以“剧本杀”为主题检索,找到335个结果,以“数字媒体”与“红色文化”为关键词检索,成果仅出现22项。以上研究成果大多集中于研究地方红色文化如何融入思政课教学、数字技术如何助推各行业各专业领域的发展,将数媒技术和红色文化教育相结合的内容研究较少。课题组以“大思政课”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上检索,相关科研成果2609项,出现“大思政课”“思政课”“思政教育”“课程思政”和“协同育人”等研究热点。许多学者对“大思政课”进行了深入研究,或注重分析“大思政课”的基本内涵、价值意蕴,或探索研究“大思政课”的实施路径,或从“大思政课”视域下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发展机理进行研究。这足以说明有关“大思政课”的研究较为完善。课题组以“数字媒体”“红色文化”“大思政课”为主题检索,相关成果仅有1项,赣南师范大学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的徐功献老师和王兴平老师在《高校思政课推进红色文化育人数字化转型的价值意蕴、原则机制与实践遵循》中指出,红色文化育人数字化是在数字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形成的一种新范式,为开辟红色文化育人新路径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的视角。红色文化育人数字化转型呈现的育人新形态,对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建设和主流网络价值观的培育有着深刻的价值意蕴。课题组以“数字媒体”“红色文化”“沉浸式教育”为主题检索,无相关成果。2.国外研究现状在国外,关于数媒时代大学生红色文化沉浸式教育的研究逐渐受到关注。目前,国外学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1)数媒技术对红色文化教育的影响:许多学者深入探讨了数字媒体技术如何改变红色文化教育的传统模式,为教育内容的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2)红色文化在国际教育中的地位:部分学者对比了不同国家的红色文化教育,分析了其在国际教育中的独特地位和价值,为红色文化教育的国际化提供了理论支持。(3)数媒时代红色文化教育的创新实践:许多高校在实践中尝试将数媒技术与红色文化教育相结合,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这些实践为国外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案例和经验。(4)面临的挑战与对策:虽然数媒时代为红色文化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比如,如何确保教育内容的真实性、如何有效地与学生互动等。针对这些问题,国外学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由此可见,国外对于“数媒时代高校红色文化教育”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由于社会意识形态方面的差异,国外学者研究的侧重点是从宏观层面阐述红色文化及其教育价值、数媒技术对红色文化教育的影响等,而对微观层面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涉猎不多,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从多种角度对数媒时代、红色文化、思政课改革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的研究成果为我们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宝贵经验。但是,有关数媒时代大学生红色文化沉浸式教育实施路径的相关研究很少,能够结合地方实际、凸显地域特色的“大思政课”路径研究几乎没有,这些方面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善用“大思政课”这一重大命题,这既是新时代语境下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次守正创新,也进一步对新时代“大思政课”的实施路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界对“大思政课”建设的问题需要重新探讨、重新审视、重新建构。三、研究意义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红色文化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在数媒时代背景下,深入研究大学生红色文化沉浸式教育,不仅有助于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培养新时代青年的历史责任感和文化自信,而且对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1.传承红色基因。红色文化承载着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和伟大精神。在数媒时代,红色文化沉浸式教育通过VR、AR、全息投影以及知识建模等数字化技术,可以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示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使青年学生深刻理解革命精神的内涵,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2.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在数媒时代,通过数字技术展示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可以增强青年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提升文化自信心。3.促进教学改革。随着信息技术发展,移动互联、数字化资源、虚拟仿真技术以及大数据应用等也在教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成为大势所趋。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内容也需要与时俱进。通过VR、AR、全息投影以及知识建模等数字化技术,让学生理解相关理论和历史,更好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作用。二、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主要思想或主要观点,研究重点及难点分析一、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课题组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以大善大学大水学院思政教育基地建设为着力点,以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提升思政育人实效为目的,运用“互联网+”思维,推进数字技术与大善红色文化的优势聚合,从汇聚红色资源、创设虚拟情境、构建传播矩阵等层面统筹谋划,创新数媒时代大学生红色文化沉浸式教育的实践路径,以充分发挥大善特色“大思政课”的大价值、大作用、大效能。具体内容如下:(一)技术赋能,汇聚大善特色红色文化资源库大善市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红色精神、红色文物是传播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培育家国情怀的重要载体。红色文化育人功能的发挥,离不开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与开发。数字技术的发展,为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新的契机。将红色文化数据化、智慧化、可视化,是新时代红色文化教育的应有之义。课题组利用大善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强化技术赋能,推进大善红色文化数字化转型。1.数据汇聚,整合大善红色文化资源课题组立足大善实际,探寻建党以来大善百年奋斗历史,记录大善地区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深入档案馆、博物馆、革命烈士纪念馆,挖掘本地红色文化资源;通过数据检索分析,强化对大善各种类型红色文化资源的全面普查,系统梳理修复具有代表性的红色文献、红色器物和革命历史遗迹等物化资源;深入收集挖掘红色事迹、红色精神、革命艺术创作等精神文化资源,通过VR、AR、全息投影、知识建模等数字化技术手段对其进行动态、立体的记录,建立大善红色文化资源数据库,实现红色资源跨层级、跨地域的互联互通与共建共享。2.“内核”解读,突出精神传承红色文物、事迹、人物等,是红色文化的“表层”,蕴含在其中的精神品质和价值追求才是红色文化经久不衰的“内核”。为此,需要高度重视对红色文化“内核”的解读,强化其沉浸式教育的正确价值导向。要精准把握其时代背景、人文特征及背后所蕴含的历史记忆、革命精神和坚定信仰,既有体验氛围,又能精准解析,突出精神传承,增强红色文化的生命力与感染力。3.内容创新,赋予时代价值红色文化内容的数字化创新及其创造性转化,需要因事、因时、因势而变。要紧扣时代脉搏,紧跟国家大政方针和主流意识形态要求,将民族复兴、乡村振兴、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等时代主题与红色文化相融合,赋予红色文化时代气息,提升红色文化影响力、吸引力。(二)平台助力,创建“红色”虚拟实践教学体系为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政策、夯实学校思想政治和党政建设,充分发挥红色文化教育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主渠道作用,提升党建与思政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大善大学大水学院申报的“大善大学大水学院思政教育基地”获批大善市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思政教育基地是组织开展理论与实践教育的重要平台。思政教育基地将沉浸式教学、体验式教学、虚拟式教学、网络教学等新形态新理念融入新媒体新技术,是学校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活动的创新性方案。课题组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与课堂理论教学相融合、与现实红色资源的开发相一致的原则,依托大善大学大水学院思政教育基地,运用现代化教育和多媒体等技术,创建科学高效、具有实际操作性的“红色”虚拟实践教学体系。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展厅运用虚拟现实技术技术、全息投影技术、三维动画技术等前沿高新科技,以展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优良作风和核心理念为主线,突出“趣味”性,让观看者在轻轻松松的气氛里接受主题教育。展示内容(结构思维导图)如下图:2.红色大善教育厅红色大善教育厅有效地整合各种传播要素,将数字多媒体技术融入展厅,借助图文展板、实物展陈、互动投影、互动信息查询系统等多种形式,配合色彩、音乐等营造出红色氛围,让参观者在思想上受到共鸣、在心灵上产生震撼。展厅分成“革命老区·红色记忆”、“星火燎原·红旗飘飘”、“惊天动地·英雄赞歌”、“凤凰涅槃·古城新生”、“时代楷模·追光前行”五个篇章,介绍中国共产党创立之后,大善作为大土省较早传播马列主义和建立党组织的地区之一,在革命战争年代的光辉历程,弘扬大善革命老区精神,激励后人致力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工作大局。3.红色“剧本杀”游戏厅将红色“剧本杀”与思政课实践教学融合,能够使学生从个人视角对历史发展进行推演,以互动游戏方式创新教学内容传递形式,改变传统的灌输式、说教式的教学模式,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红色文化输出,极大提升学生的参与感和获得感。红色“剧本杀”的核心是剧本,即通过文学叙事融入游戏设计的方式,借助角色扮演进行剧情还原,提升参与者活跃度。课题组或选取大善特色红色文化资源库中的红色故事,或选取利用人们耳熟能详的普适性红色文化教育资源,或选取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时代楷模、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感动中国人物等典型事迹,结合剧情所处的社会环境进行装修布景,辅之以为角色量身定制的服装道具、为整个剧本打造的音乐灯光,构建沉浸式剧本情境。在参与红色“剧本杀”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剧本场景与情节推动,重现革命先辈的人生轨迹,体会英雄先烈的坚定信仰,既享受娱乐体验又接受思政教育。(三)多方联动,搭建红色文化数字化传播矩阵红色文化教育数字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各方力量协同,将多方力量整合成一个大的红色文化育人“同心圆”,共同搭建红色文化数字化传播矩阵。1.校地协同,凸显红色文化资源大善特色。课题组深入搜集整理、系统凝练大善红色文化的历史渊源和革命故事,构建蕴含光荣革命传统、凸显时代特征、引领价值导向的课程体系,并依托大善大学大水学院思政教育基地,让学生在场景沉浸中增强对红色文化的体验、感知、认同。大善市政府及有关单位要建立健全以市政府牵头,市文旅局、孔繁森同志纪念馆、运河文化博物馆等域内文化单位、企事业单位多边介入的模式,实现域内各类红色教育基地协同共建,搭建红色文化资源智慧共享平台,推动红色文化教育数字化走深走实。2.校企合作,打通数媒技术与红色文化教育接口。学校与信发集团、中通客车、东阿阿胶等本地优秀企业和社会组织建立合作关系,共同研发红色文化资源,利益共享,逐步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标准、人才配套等相关措施,加快推进数字化教育场景建设,保证教育活动的专业性与可行性,创新发展数字技术赋能红色文化资源的新业态、新模式。3.校际联盟,共建共享数字化红色文化资源。与大善大学、大善职业技术学院、本地中小学等结成校际联盟,守好红色根脉,建立共享机制,搭建红色文化资源云平台,实现全国范围内的红色文化资源与数字化课程融合的辐射效应。(二)研究重点及难点分析1.研究重点(1)运用数字技术汇聚大善特色红色文化资源库。(2)完善大善大学大水学院思政教育基地建设,运用现代化教育和多媒体等技术,创建科学高效、具有实际操作性的“红色”虚拟实践教学体系。(3)汇聚多方力量,搭建红色文化数字化传播矩阵。2.研究难点如何运用数字技术汇聚大善特色红色文化资源库、创建科学高效、具有实际操作性的“红色”虚拟实践教学体系,是本课题的研究难点。三、本课题研究的具体方法以及研究的实施计划一、研究方法1.文献综述法。课题组检索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以“数字媒体”、“红色文化”、“沉浸式教育”、“大思政课”、“剧本杀”为关键词,收集和分析各种文献,准确把握课题研究现状,并立足大善实际,探究数媒时代大学生红色文化沉浸式教育的实践路径。2.调查研究法。课题组立足大善实际,进行访谈、问卷调查。具体步骤如下:确定调查题目—制定调查计划—实地调查,收集材料—整理材料—总结研究。3.实证研究法。在探索创新思政课堂教学模式阶段,课题组拟采用实证研究法,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运用“互联网+”思维,推进数字技术与大善红色文化的优势聚合,从汇聚红色资源、创设虚拟情境、构建传播矩阵等层面统筹谋划,创新数媒时代大学生红色文化沉浸式教育的实践路径。二、研究实施计划本课题研究计划分五个阶段:1.前期准备阶段(2024年3月)确定课题研究内容,组建课题团队,制定工作计划,明确分工,建立健全学习交流制度。2.实施研究阶段(2024年4月-6月)(1)进行大善特色红色文化资源库建设,课题组成员对大善建党以来的百年奋斗历史、本地红色文化资源等进行深度挖掘,整合梳理。(2)校内完善大善大学大水学院思政教育基地建设,运用现代化教育和多媒体等技术,创建科学高效、具有实际操作性的“红色”虚拟实践教学体系。(3)校外多方联动,与政府、学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各方力量协同,共同搭建红色文化数字化传播矩阵。3.课题研究阶段(2024年7月-8月)针对课题完成情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