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秦腔》练习(含答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1页
2《秦腔》练习(含答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2页
2《秦腔》练习(含答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3页
2《秦腔》练习(含答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4页
2《秦腔》练习(含答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秦腔》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7.2《秦腔》练习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文本一:

吼秦腔

徐海滨

说来也怪,赤条条从黄土高原生出来的我,最厌秦腔。一听人唱,耳内便如凶汉捉了木筷乱捅,喉头也紧出丝丝苦味。读到大学,厌中又添了几许鄙意,视板胡边鼓如笑料。脑海里萦绕的是卡鲁索、帕瓦罗蒂、邓丽君的歌声。待毕业去了江南,五官七窍被温柔柔娇滴滴的越剧浸得半酥,更恶秦腔的硬亢。再后来飞去美国,每日苦读打工之余,哼几句祖国歌曲,心暖如春,倒也快意。唱来唱去有了点小名气。

忽一日,乔治相求于我,为他危在旦夕的祖父一唱。乔治乃中美混血儿,素喜嘲讽中国留学生,自视甚高。我因囊中羞涩,常被他取笑。此时他神色凄然,苦态可掬。我心肠一热,便斗胆跟了去他家。便见那老者,双眸暴出,皱纹如铁针铸成,又似西北边塞的深沟大川,须发如雪,透出人生终点的悲哀。族人子弟蜡像般伫立在病榻旁。

乔治父亲福眉福眼,对我连道“感激、抱歉"之类的话。我点点头,张口便唱,将记忆中的中国民歌一曲曲吊出来。全部抖尽,老者纹丝不动,似喘非喘,一脚阴间,一脚阳间。我见此当下心中惶惶,硬着头皮又甩出催眠曲、语录歌、知青歌……唱得满屋眉毛皱起,乔治喉结直跳,恨不得生吞了我。

乔治父亲突然问:“会唱秦腔吗?”

秦腔?心中一急,瞬间膝软。

乔治父亲道,家父是关中人,四九年去台湾,后来到美国,苦了几十年。儿时最喜秦腔,前几天我寄信到陕西买录音带,只怕来不及了……

四下目光视我。牙一咬,豁出去了,嘴唇颤几颤,将那年月不想听不爱听又不得不听硬着头皮听的秦腔移植“样板戏"从肚底翻将出来:“小常宝控诉了土匪罪状,字字血,声声泪,激起我仇恨满腔。普天下……”一曲吼尽,喉已半哑,却见老者眼珠一动,一亮,笑纹骤聚,齿间依稀有声。乔治父亲急忙将耳贴在老人嘴旁,频频颔首,潸然泪下。在场医生惊诧万分,连连嘀咕:不可思议,不可思议。

须臾,老者长出一口气,撒手去了西天。乔治两道目光盯在我嘴上,百思不解:一曲很难让他接受的旋律,竟延长了医生也无法延长的生命。从父亲的神色可以看出,爷爷肯定留下了临终遗言。神秘的、咒语般的秦腔!乔治将一张钞票塞过来,被其父一声喝住:“荒唐!"

乔治父亲掸掸双袖,领着乔治,垂手向我恭恭敬敬地鞠了一躬。

我从此声名大振,到处有人来邀我唱秦腔。却也怪,过去恨也恨到顶点,厌也厌到极处,更无意去学。此时竟能开口便唱。除了移植“样板戏”唱段,还能来几下《火焰驹》《三滴血》。莫非梦中学来,娘胎带来?奇也。那黄土高原酿了千年的秦腔,含着大喜大悲、大凶大吉的秦腔,唱得我骨也铮铮,血也滔滔,满喉满口黄土味。

从此专唱秦腔,入迷之余,去翻资料,吓了一跳,才知秦腔源于古时陕甘民谣,向东发展,演变出晋剧、豫剧、京剧;向南发展,极大地影响了川剧、汉剧、徽剧、绍剧。秦腔可谓是中华民族襁褓时期的摇篮曲。隔着万里大洋,唯有秦腔能载我心,能抗游子的精神饥渴。更料不及,在C大学外国音乐节上,我上台一吼,吼出个头彩。

好容易熬到回国探亲,急忙跑到西安访旧。友人情切,为我开个联欢会。其间笙歌管弦,婆娑舞姿,妙不可言。最后举座邀我唱一支在美国最拿手的歌。我不加思索,开口便是秦腔。众人始是惊异,继而窃语,终于哄堂大笑,将我最后一句齐茬茬卡在了喉管深处。

有说我风趣,有怨我戏弄人,有讥我摆架子,有斥我啃了几天洋鸡腿竟敢取笑祖宗……

夜深人静,胸闷难寐。终于耐不住了,我冲出被子,恨恨地躲在房间里,把卡住的那最后一句秦腔热乎乎地吼了出来……

好多年不流泪了,脸上有两道奇怪的热流。

(选自《人民文学》1987年06期,有删改)

文本二:

一出戏排成了,一人传出,全村振奋,扳着指头盼那上演日期。一年十二个月,正月元宵日,二月龙抬头,三月三,四月四,五月五日过端午,六月六日晒丝绸,七月过半,八月中秋,九月初九,十月一日,再是那腊月五豆,腊八,二十三……月月有节,三月一会,那戏必是上演的。戏台是全村人的共同的事业,宁肯少吃少穿也要筹资积款,买上好的木石,请高强的工匠来修筑。村子富不富,就比这戏台阔不阔。一演出,半下午人就扛凳子去占地位了,未等戏开,台下坐的、站的人头攒拥,台两边阶上立的卧的是一群顽童。那锣鼓就叮叮咣咣地闹台,似乎整个世界要天翻地覆了。各类小吃趁机摆开,一个食摊上一盏马灯,花生,瓜子,糖果,烟卷,油茶,麻花,烧鸡,煎饼,长一声短一声叫卖不绝。锣鼓还在一声儿敲打,大幕只是不拉,演员偶尔从幕边往下望望,下边就喊:开演呀,场子都满了!幕布放下,只说就要出场了,却又叮叮咣咣不停。

(节选自贾平凹《秦腔》)

1.下列对两个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讲述了“我"在美国和中国唱秦腔的故事,寄寓了深刻的感悟,耐人寻味。

B.文本二描写了三秦大地的风土人情及当地的人们对秦腔的热衷程度,表现了秦腔在当地的巨大且无处不在的影响力。

C.文本一中乔治父亲问“我”会唱秦腔吗,“我"顿时心急膝软,是因为“我”此前一直不喜欢秦腔,不愿当众演唱。

D.文本一最后写“我"脸上有两道奇怪的热流”,实际是表达“我"对“我”和朋友的认识差异与情感隔阂的痛心和伤感。

2.下列对两则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欲扬先抑,极写“我"厌恶、鄙视秦腔”,与下文对秦腔的痴迷形成对比,为小说增添波澜。

B.文本一以“我"学唱秦腔为线索,写出秦腔这种民族文化是海外游子的精神寄托,承载着海外游子对祖国的眷恋。

C.文本二运用场景描写、细节描写,“扬”“日"甩”“踩"叫”“挤”,连用动词和拟声词,来刻画秦川百姓对秦腔的热爱。

D.文本二中“秦腔可谓是中华民族襁褓时期的摇篮曲”,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秦腔的悠久历史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两篇文章均写于20世纪80年代,反映出不同的生活环境中的人们对秦腔的不同态度,请结合文本做简要概括。

4.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为:文化的传承与理解,秦腔是我国传统文化典型代表,请结合文本谈谈对以秦腔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以及如何进行传承。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秦腔(节选)

贾平凹

①秦腔是秦川农民大苦中的大乐。当老牛木犁疙瘩绳,在田野已经累得筋疲力尽,立在犁沟里大喊大叫来一段秦腔,那心胸肺腑、关关节节的困乏便一尽儿涤荡净了。秦腔与他们,要和“西凤"白酒、长线辣子、大叶卷烟、牛肉泡馍一样成为生命的五大要素。他们大都不识字,但却出奇地能一本一本整套背诵出剧本,虽然那常常是之乎者也的字眼从那一圈胡子的嘴里吐出来十分别扭。有了秦腔,生活便有了乐趣,高兴了,唱“快板”,高兴得像被烈性炸药炸了一样,要把整个身心粉碎在天空!痛苦了,唱“慢板”,揪心裂肠的唱腔却表现了多么有情有味的美来。美给了别人享受,美也熨平了自己心中愁苦的皱纹。当他们在收获时节的土场上,在月在中天的庄院里大吼大叫唱起来的时候,那种难以想象的狂喜,激动,雄壮,与那些献身于诗歌的文人,与那些有吃有穿却总感空虚的都市人相比,常说的什么伟大的永恒的爱情是多么渺小、有限和虚弱啊!

②我曾经在西府走动了两个秋冬,所到之处,村村都有戏班,人人都会清唱。在黎明或者黄昏的时分,一个人独独地到田野里去,远远看着天幕下一个一个山包一样隆起的十三个朝代帝王的陵墓,细细辨认着田埂上、荒草中那一截一截汉唐时期石碑上的残字,高高的土屋上的窗口里就飘出一阵冗长的二胡声,几声雄壮的秦腔叫板,我就痴呆了,感觉到那村口的土尘里,一头叫驴的打滚是那么有力,感觉自己心胸中一股强硬的气魄喷薄而出。

③每到农闲的夜里,村里常听到几声锣响:戏班排演开始了。排演到什么时候,什么时候都有观众,有抱着二尺长的烟袋的老者,有凳子高、桌子高趴满窗台的孩子,更有殷勤的,跑回来偷拿了红薯、土豆,在火堆里煨熟给演员作夜餐,赚得进屋里有一个安全位置。排演到三更鸡叫,月儿偏西,演员们散了,孩子们还围了火堆弯腰踢腿,学那一招一式。

④一出戏排成了,一人传出,全村振奋,扳着指头盼那上演日期。一年十二个月,正月元宵日,二月龙抬头,三月三,四月四,五月五日过端午,六月六日晒丝绸,七月过半,八月中秋,九月初九,十月一日,再是那腊月五豆,腊八,二十三……月月有节,三月一会,那戏必是上演的。一到演出,半下午人就扛凳子去占地位了,未等戏开,台下坐的、站的人头攒拥,台两边阶上立的卧的是一群顽童。那锣鼓就叮叮咣咣地闹台,似乎整个世界要天翻地覆了。

⑤终于台上锣鼓停了,大幕拉开,角色出场。但不管男的女的,出来偏不面对观众,一律背身掩面,女的就碎步后移,水上漂一样,台下就叫:瞧那腰身,那肩头,一身的戏哟!是男的就摇那帽翎,一会双摇,一会单摇,一边上下飞闪,一边纹丝不动,台下便叫:绝了!绝了!等到那角色儿猛一转身,头一高扬,一声高叫,声如炸雷哗啷啷直从人们头顶碾过,全场一个冷战。从头到脚,每一个手指尖儿,每一根头发梢儿都麻酥酥的了。如果是演《救裴生》,那慧娘站在台中往下蹲,慢慢地,慢慢地,慧娘蹲下去了,全场人头也矮下去了半尺,等那慧娘往起站,慢慢地,慢慢地,慧娘站起来了,全场人的脖子也全拉长了起来。他们不喜欢看生戏,最欢迎看熟戏,那一腔一调都晓得,哪个演员唱得好,就摇头晃脑跟着唱,哪个演员走了调,台下就有人要纠正。说穿了,看秦腔不为求新鲜,他们只图过过瘾。

⑥秦腔在这块土地上,有着神圣的不可动摇的基础。凡是到这些村庄去下乡,到这些人家去做客,他们最高级的接待是陪着看一场秦腔,实在不逄年过节,他们就会要合家唱一会乱弹,你只能点头称好,不能耻笑,甚至不能有一点不入神的表示。他们一生最崇敬的只有两种人:一是国家领导人,一是当地的秦腔名角。即是在任何地方,这些名角没有在场,只要发现了名角的父母,去商店买油是不必排队的,进饭馆吃饭是会有座位的,就是在半路上挡车,只要喊一声我是某某的什么,司机也便要嘎嘎地停车。但是,谁要侮辱一下秦腔,他们要争死争活地和你论理,以至大打出手,使你永远记住教训。每每村里过红白丧喜之事,那必是要包一台秦腔的,生儿以秦腔迎接,送葬以秦腔致哀,似乎这个人生的世界,就是秦腔的舞台,人只要在舞台上,生,旦,净,丑,才各显了真性,恶的夸张其丑,善的凸现其美,善的使他们获得了美的教育,恶的也使丑里化作了美的艺术。

⑦广漠旷远的八百里秦川,只有这秦腔,也只能有这秦腔,八百里秦川的劳作农民只有也只能有这秦腔使他们喜怒哀乐。秦人自古是大苦大乐之民众,他们的家乡交响乐除了大喊大叫的秦腔还能有别的吗?

(有删改)

5.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腔是八百里秦川农民的精神食粮,能消解大苦的秦川农民身体和心灵上的困乏。

B.在西府走动时,独自在田野听到秦腔,“我”感受到了浓重的悲凉和强大的力量。

C.“全场人头矮下去"全场人的脖子也全拉长”,可见当时上演的是一场“熟戏"。

D.秦川农民对“秦腔名角”的崇敬,不只表现在观看演出时,还表现在生活各方面。

6.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首段用一个长句将秦川农民与某些文人和都市人作比,鲜明表达了作者对农民的深厚感情。

B.选文多处运用细节描写,描摹观众完全沉浸在秦腔表演中的情态,着力突显了表演者技艺高超。

C.选文末段,采用反复与设问,气势迭起,将秦腔这一艺术形式和秦川人民的生活紧紧合为一体。

D.选文语言具有地域特征,散发着质朴的泥土气息,同时长句短句错落,读起来利落又有节奏感。

7.选文第⑥段在叙述中采用了第二人称,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8.选文前五个语段从哪几个方面表现了秦人对秦腔的痴迷?请简要分析。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秦腔(节选)

(1)秦腔是他们大苦中的大乐,当老牛木犁疙瘩绳,在田野已经累得筋疲力尽,立在犁沟里大喊大叫来一段秦腔,那心胸肺腑,关关节节的困乏便一尽儿涤荡净了。秦腔与他们,要和“西凤"白酒,长线辣子,大叶卷烟,牛肉泡馍一样成为生命的五大要素。若与那些年长的农民聊起来,他们想象的伟大的共产主义生活,首先便是这五大要素。

(2)每到农闲的夜里,村里就常听到几声锣响:戏班排演开始了。演员们都集合起来,到那古寺庙里去。吹,拉,弹,奏,翻,打,念,唱,提袍甩袖,吹胡瞪眼,古寺庙成了古今真乐府,天地大梨园。导演是老一辈演员,享有绝对权威,演员是一定几口,夫妻同台,父子同台,公公儿媳也同台。按秦川的风俗:父和子不能不有其序,爷和孙却可以无道,弟与哥嫂可以嬉闹无常,兄与弟媳则无正事不能多言。但是,一到台上,秦腔面前人人平等,兄可以拜弟媳为帅为将,子可以将老父绳绑索捆。寺庙里有窗无扇,屋梁上蛛丝结网,夏天蚊虫飞来,成团成团在头上旋转,薰蚊草就墙角燃起,一声唱腔一声咳嗽。冬天里四面透风,柳木疙瘩火当中架起,一出场一脸正经,一下场凑近火堆,热了前怀,凉了后背。排演到什么时候,什么时候都有观众,有抱着二尺长的烟袋的老者,有凳子高、桌子高趴满窗台的孩子。庙里一个跟头未翻起,窗外就哇地一声叫倒好,演员出来骂一声:谁说不好的滚蛋!他们抓住窗台死不滚去,倒要连声讨好:翻得好!翻得好!更有殷勤的,跑回来偷拿了红薯、土豆、在火堆里煨熟给演员作夜餐,赚得进屋里有一个安全位置。排演到三更鸡叫,月儿偏西,演员们散了,孩子们还围了火堆弯腰踢腿,学那一招一式。

(3)一出戏排成了,一人传出,全村振奋,扳着指头盼那上演日期。一年十二个月,正月元宵日,二月龙抬头,三月三,四月四,五月五日过端午,六月六日晒丝绸,七月过半,八月中秋,九月初九,十月一日,再是那腊月五豆,腊八,二十三……月月有节,三月一会,那戏必是上演的。戏台是全村人的共同的事业,宁肯少吃少穿也要筹资集款,买上好的木石,请高强的工匠来修筑。村子富不富,就比这戏台阔不阔。一演出,半下午人就找凳子去占地位了,未等戏开,台下坐的、站的人头攒拥,台两边阶上立的卧的是一群顽童。那锣鼓就叮叮咣咣地闹台,似乎整个世界要天翻地覆了。各类小吃趁机摆开,一个食摊上一盏马灯,花生,瓜子,糖果,烟卷,油茶,麻花,烧鸡,煎饼,长一声短一声叫卖不绝。锣鼓还在一声儿敲打,大幕只是不拉,演员偶尔从幕边往下望望,下边就喊:开演呀,场子都满了!幕布放下,只说就要出场了,却又叮叮咣咣不停。台下就乱了,后边的喊前边的坐下,前边的喊后边的为什么不说最前边的立着;场外的大声叫着亲朋子女名字,问有坐处没有,场内的锐声回应快进来;有要吃煎饼的喊熟人去买一个,熟人买了站在场外一扬手,“日”地一声隔人头甩去,不偏不倚目标正好;左边的喊右边的踩了他的脚,右边的叫左边的挤了他的腰,一个说:狗年快完了,你还叫啥哩?一个说:猪年还没到,你便拱开了!言语伤人,动了手脚;外边的趁机而入,一时四边向里挤,里边向外扛,人的旋涡涌起,如四月的麦田起风,根儿不动,头身一会儿倒西,一会儿倒东,喊声,骂声,哭声一片;有拼命挤将出来的,一出来方觉世界偌大,身体胖肿,但差不多却光了脚,乱了头发。大幕又一挑,站出戏班头儿,大声叫喊要维持秩序;立即就跳出一个两个所谓“二干子"人物来。这类人物多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却十二分忠诚于秦腔,此时便拿了枝条儿,哪里人挤,哪里打去,如凶神恶煞一般。人人恨骂这些人,人人又都盼有这些人,叫他们是秦腔宪兵,宪兵者越发忠于职责,虽然彻夜不得看戏,但大家一夜满足了,他们也就满足了一夜。

(4)终于台上锣鼓停了,大幕拉开,角色出场。但不管男的女的,出来偏不面对观众,一律背身掩面,女的就碎步后移,水上漂一样,台下就叫:瞧那腰身,那肩头,一身的戏哟!是男的就摇那帽翎,一会双摇,一会单摇,一边上下飞闪,一边纹丝不动,台下便叫:绝了,绝了!等到那角色儿猛一转身,头一高扬,一声高叫,声如炸雷豁啷啷直从人们头顶碾过,全场一个冷颤,从头到脚,每一个手指尖儿,每一根头发梢儿都麻酥酥的了。如果是演《救装生》,那慧娘站在台中往下蹲,慢慢地,慢慢地,慧娘蹲下去了,全场人头也矮下去了半尺,等那慧娘往起站,慢慢地,慢慢地,慧娘站起来了,全场人的脖子也全拉长了起来。他们不喜欢看生戏,最欢迎看熟戏,那一腔一调都晓得,哪个演员唱得好,就摇头晃脑跟着唱,哪个演员走了调,台下就有人要纠正。说穿了,看秦腔不为求新鲜,他们只图过过瘾。

(5)在这样的地方,这样的环境,这样的气氛,面对着这样的观众,秦腔是最逞能的,它的艺术的享受,是和拥挤而存在,是有力气而获得的。如果是冬天,那风在刮着,像刀子一样,如果是夏天,人窝里热得如蒸笼一般,但只要不是大雪,冰雹,暴雨,台下的人是不肯撒场的。最可贵的是那些老一辈的秦腔迷,他们没有力气挤在台下,也没有好眼力看清演员,却一溜一排地蹲在戏台两侧的墙根,吸着草烟,慢慢将唱腔品赏。一声叫板,便可以使他们坠入艺术之宫,“听了秦腔,肉酒不香”,他们是体会得最深。那些大一点的,脾性野一点的孩子,却占领了戏场周围所有的高空,杨树上,柳树上,槐树上,一个枝杈一个人。他们常常乐而忘了险境,双手鼓掌时竟从树杈上掉下来,掉下来自不会损伤,因为树下是无数的人头,只是招致一顿臭骂罢了。更有一些爬在了场边的麦秸积上,夏天四面来风,好不凉快,冬日就趴个草洞,将身子缩进去,露一个脑袋,也正是有闲阶级享受不了秦腔吧,他们常就瞌睡了,一觉醒来,月在西在,戏毕人散,只好苦笑一声悄然没声儿地溜下来回家敲门去了。

(6)当然,一次秦腔演出,是一次演员亮相,也是一次演员受村人评论的考场。每每角色一出场,台下就一片嘁嘁喳喳:这是谁的儿子,谁的女子,谁家的媳妇,娘家何处?于是乎,谁有出息,谁没能耐,一下子就有了定论。有好多外村的人来提亲说媒,总是就在这个时候进行。据说有一媒人将一女子引到台下,相亲台上一个男演员,事先夸口这男的如何俊样,如何能干,但戏演了过半,那男的还未出场,后来终于出来,是个国民党的伪兵,还持枪未走到中台,扮游击队长的演员挥枪一指,“叭"地一声,那伪兵就倒地而死,爬着钻进了后幕。那女子当下哼一声,闭了嘴,一场亲事自然了了。这是喜中之悲一例。据说还有一例,一个老头在脖子上架了孙孙去看戏,孙孙吵着要回家,老头好说好劝只是不忍半场而去,便破费买了半斤花生,他眼盯着台上,手在下边剥花生,然后一颗一颗扬手喂到孙孙嘴里,但喂着喂着,竟将一颗塞进孙孙鼻孔,吐不出,咽不下,口鼻出血,连夜送到医院动手术,花去了七十元钱。但是,以秦腔引喜的事却不计其数。每个村里,总会有那么个老汉,夜里看戏,第二天必是头一个起床往戏台下跑。戏台下一片石头、砖头,一堆堆瓜子皮,糖果纸,烟屁股,他掀掀这块石头,踢踢那堆尘土,少不了要捡到一角两角甚至三元四元钱币来,或者一只鞋,或者一条手帕。这是村里钻刁人干的营生,而馋嘴的孩子们有的则夜里趁各家锁门之机,去地里摘那香瓜来吃,去谁家院里将桃杏装在背心兜里回来分红。自然少不了有那些青春妙龄的少男少女,则往往在台下混乱之中眼送秋波,或者就悄悄退出,相依相偎到黑黑的渠畔树林子里去了……

(7)广漠旷远的八百里秦川,只有这秦腔,也只能有这秦腔,八百里秦川的劳作农民只有也只能有这秦腔使他们喜怒哀乐。秦人自古是大苦大乐之民众,他们的家乡交响乐除了大喊大叫的秦腔还能有别的吗?

9.下面对课文相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唱秦腔的农民大都不识字,却出奇地能一本一本整套背诵出剧本,是因为秦腔的剧本语言通俗易懂,内容贴近当地生活。

B.文章写年长的农民认为秦腔、牛肉泡馍等是伟大的共产主义生活必不可少的五大要素,体现了秦腔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C.作者看到十三个朝代帝王的陵墓、荒草中汉唐时期石碑上的残字、土屋等景物,深深感受到了秦腔文化早已厚植在秦地之上。

D.“慢板”多用来表现悲剧,唱“慢板"者借揪心裂肠的腔调宣泄了自己内心的愁苦,而听者也在这有情有味的倾诉中获得美的享受。

10.下列对课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场面描写和细节描写往往在文章中有重要作用,《秦腔》的场面描写可谓出神入化,但细节描写在本文中并没有体现。

B.秦腔生长的地方是苍凉、辽远、空廓和悠长的,这种浓厚的文风作用于《秦腔》便形成了本文大气厚重的艺术特色。

C.文中写秦腔演出时锣鼓喧天,人声鼎沸,目的是渲染气氛,突出秦人对秦腔的热爱,突出秦腔在秦人生命中的分量。

D.作者写作注重点面结合。如写抢位置,整个戏场人山人海,鼓乐喧天,这是“面”。写台下“乱象”,各种特写,这是“点”。

11.作者是如何以“秦腔"为线索组织材料、安排文章结构的?

12.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等到那角色儿猛一转身,头一高扬,一声高叫,声如炸雷豁啷啷直从人们头顶碾过,全场一个冷颤,从头到脚,每一个手指尖儿,每一根头发梢儿都麻酥酥的了。

二、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秦腔,是起源于古代陕西、甘肃一带的汉族民间歌舞,因关中地区曾被称为“秦”而得名。秦腔历史悠久,明万历年间,江南无名氏所做的《钵中莲》传奇抄本中,有一段唱词注明用“西秦腔二犯"的唱腔演唱,说明不但秦腔在那以前形成,而且当时已外传到其他地方了。江南远离陕西,传播需要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秦腔在明中叶当已形成。秦腔艺术源远流长,相传唐玄宗曾专门设立培养演唱子弟的梨园,演唱宫廷乐曲,_演唱民间歌曲。梨园乐师李龟年所作的《秦王破阵乐》被称为秦王腔,这大概就是最早的秦腔乐曲。其后秦腔受到宋词的影响,从内容到形式上完美。明朝嘉靖年间,甘、陕一带的秦腔逐渐演变成为梆子戏。清乾隆时,秦腔名角魏长生自蜀入京,以动人的腔调、通俗的词句、精湛的演技轰动京城,如今京剧的西皮流水唱段就来自秦腔。可以说秦腔是戏曲音乐文化发展的根基,它深刻诠释了汉文化的发展,为研究汉族文化、追踪古老艺术形式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充分体现了它的历史性和现实功能。

1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有一段唱词注明用“西秦腔二犯”的唱腔演唱,说明不但秦腔在当时或那以前已经形成,而且已外传到其他地方了。

B.有一段注明用“西秦腔二犯"的唱腔演唱的唱词,说明秦腔在当时或在那以前不但形成,而且已外传到其他地方了。

C.有一段注明用“西秦腔二犯”的唱腔演唱的唱词,说明秦腔不但在当时已经形成,而且在那以前就外传到其他地方了。

D.有一段唱词注明用“西秦腔二犯"的唱腔演唱,说明秦腔在那以前不但已经形成,而且在当时已经外传到其他地方了。

1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因此不仅还日臻

B.可见不是而是日益

C.因此不是而是日益

D.可见不仅还日臻

15.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承载着广大西部地区人民精神寄托的秦腔,是人们互相交流情感的一种方式

B.作为人们互相交流情感的一种方式,秦腔是广大西部地区人民的精神寄托

C.秦腔承载着广大西部地区人民的精神寄托,是人们互相交流情感的一种方式

D.秦腔作为人们互相交流情感的一种方式,承载着广大西部地区人民的精神寄托

三、整本书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白嘉轩①重新出现在白鹿村的街巷里,村民们差点认不出他来了,那挺直如椽的腰杆儿佝偻下去,从尾骨那儿折成了一个九十度的弯角,屁股高高地撅了起来;他手里拄着一根截短了的拐杖,和人说话的时候就仰起脸来,活像一只狗的形体;抬头仰脸跟人说话时,那双眼睛就尽力往上翻睁,原来鼓出的眼球愈加显得突出,眼白也更加大得耀眼;两个嘴角相反地朝下扯拉,阔大的嘴巴撇成一张弯弓,更显出执着不移近乎执拗的神气。他在街巷里用简短的语言回答着一个个关切问询着的男女,仅短暂的驻足,几乎不停步地移动拐杖,跟着拉牛扛犁的鹿三走出村巷。

已是秋末冬初,白日短促到巧媳妇难做三顿饭的季节。太阳坠入白鹿原西部的原坡,一片羞怯的霞光腾起在西原的上空。白嘉轩双手拄着拐杖站在地头,瞅着鹿三一手握着犁杖一手扬着鞭子悠悠地耕翻留作棉田的地块,黄褐色的泥土在犁铧上翻卷着;鹿三和牛的背影渐渐融入西边的霞光里,又远远地从霞光里迎面奔到他眼前来了。白嘉轩手心痒痒腿脚痒痒喉咙也痒痒了,想攥一攥犁杖光滑的扶把儿,想踩踏踩踏那翻卷着的泥土,想放开喉咙吆喝吆喝牲畜了。当鹿三再犁过一遭在地头回犁勒调犍牛的时候,白嘉轩扔了拐杖,一把抓住犁把儿一手夺过鞭子,说:“三哥,你抽袋烟去。”鹿三嘴里大声憨气地嘀嗒着:“天短得转不了几个来回就黑咧。"最后还是无奈放下了鞭子和犁杖,很不情愿地蹲下来摸烟包。他瞧着嘉轩把犁尖插进垄沟一声吆喝,连忙奔上前抓住犁杖:“嘉轩,你不该犁地,你的腰……”白嘉轩拨开他的手,又一声吆喝:“嘚儿起!"犍牛拖着犁铧朝前走了。白嘉轩转过脸对鹿三大声说:“我想试火一下。”

白嘉轩只顾瞅着犁头前进的地皮,黄褐色的泥土在脚下翻卷,新鲜的湿土气息从犁铧底下泛漫潮溢起来,滋润着空乏焦灼的胸膛,他听见自己胳膊腿上的骨节咯吧咯吧扭响的声音。他悠然吆喝着简洁的调遣犍牛的词令,倒像是一种舒心悦意的抒情。他在棉田的尽头掉过犁头,背着霞光朝东头翻耕过来的时候,吼起了秦腔:“汉苏武在北海……"三个来回犁下来,白嘉轩已经大汗淋漓气喘吁吁,身体毕竟是虚了,可那卧睡坑上三个多月的枯燥郁闷的生活也终于结束了。

晚饭后在厅房东屋老娘的住室里,白嘉轩临时决定召集一次家庭成员的聚会。白嘉轩说:“我的腰好了。”他侧转头瞅着两个儿媳妇说:“我在炕上窝蜷了整整一百零七天,你俩都受了苦尽了孝心都好。"两个儿媳得到了家庭长者的夸奖却感到惶恐,争相说这完全是做晚辈的应尽的孝道等等。白嘉轩摆摆头,打断她俩的话:“你们还不知道我一辈子最怯着啥?我不怯歪人恶人也不怯土匪贼娃子,我不怯吃苦不怯出力也不怯迟睡早起,我最怯最怕的事……就是死僵僵躺在炕上,让人侍候热汤煎药端吃端喝倒屎倒尿。”白嘉轩说到这里停顿一下,然后郑重地说出想告诉每一个家庭成员的话:“我说前头这些话的意思,就是说,从明天开始,你们再也不用围着我转了。你们各人该做啥就去做啥,屋里人该纺线的纺线,该织布的织布,该缝棉衣的缝棉衣,外边人该做的地里活就尽着去做,孝文②你跟你三叔犁完花(棉)田接着翻稻地。牛犊你喂槽上留下的牲口,叼空儿推土晒土,把冬天的垫圈土攒够,小心捂一场雪。地一下冻就赶紧套车送粪。把这些活儿开销利索,轧花机就要响动了。一句话,原先的日子咋过从明日开始还咋过。我嘛——好咧!"

白嘉轩被土匪砸断腰杆以后笼罩在庭院屋室里的悲凄慌乱的气氛已经廓清,劫难发生以前的严谨勤奋的生活和生产秩序完全恢复。整个四合院犹如那架置了一个夏天和秋天的轧花机,到了冬天就咔嗒咔嗒地运转起来了。这时候,一个致命的打击到来,白嘉轩发觉了孝文的隐秘③。这个打击几乎是摧毁性的。

……

惩罚孝文的举动又一次震撼了白鹿原。惩罚的方式和格局如同前次,施刑之前重温乡约族规的程序由孝文的弟弟孝武来执行。

白嘉轩仍然在台阶上安一把椅子坐着,孝武归来及时替代了不争气的孝文的位置,也及时填充了他心中的虚空。孝武领诵完乡约和族规的有关条款,走到父亲跟前请示开始执行族规。白嘉轩从椅子上下来,跷下台阶,从族人让出的夹道里走过去,双手背抄在佝偻着的腰背上。白嘉轩谁也不瞅,端直走到槐树下,从地上抓起扎捆成束的一把酸枣棵子刺刷,这当儿有三四个人在他面前扑通扑通跪倒了。白嘉轩知道他们跪下想弄啥,毫不理睬,转过身就把刺刷扬起来抽过去。孝文一声惨叫接一声惨叫,鲜血顿时漫染了脸颊。这个儿子丢了他的脸亏了他的心辜负了他对他的期望,他为他丧气败兴的程度远远超过了被土匪打断腰杆的劫难,他用刺刷抽击这个孽种是泄恨是真打而不是在族人面前摆摆架式……

(节选自陈忠实小说《白鹿原》第十七章,有删改)

有了秦腔,生活便有了乐趣,高兴了,唱“快板”,高兴得像被烈性炸药炸了一样,要把整个身心粉碎在天空!痛苦了,唱“慢板”,揪心裂肠的唱腔却表现了多么有情有味的美来。美给了别人享受,美也熨平了自己心中愁苦的皱纹。……每每村里过红白丧喜之事,那必是要包一台秦腔的,生儿以秦腔迎接,送葬以秦腔致哀,似乎这个人生的世界,就是秦腔的舞台,人只要在舞台上,生,旦,净,丑,才各显了真性,恶的夸张其丑,善的凸现其美,善的使他们获得了美的教育,恶的也使丑化作了美的艺术。

(节选自贾平凹散文《秦腔》,有删改)

【注】①白嘉轩,白鹿村的族长。②白嘉轩有三个儿子,分别取名为孝文、孝武、孝义。③指已婚的孝文和田小娥在破窑洞私会的事。

1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被劫匪打断腰杆给白嘉轩带来的是身体摧残,而儿子孝文的犯错则给他造成精神的重击。

B.白嘉轩用“孝”“义"给儿子们取名,可视为儒家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在乡土民间的寄寓。

C.当白嘉轩夺犁把和鞭子时,鹿三担心天黑得快完成不了土地翻耕,因而表现得很不情愿。

D.秦腔有“快板”也有“慢板”,体现其唱腔既有豪迈激越的特点,也有凄恻动人的一面。

1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开头对白嘉轩被打断腰杆后的肖像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描写,这是为了突出他可怜可悲的形象,营造悲凄哀伤的氛围。

B.甲文画线处连用三个长句,语言节奏表现得徐缓、沉重,真切地展现出了白嘉轩对孝文的极度失望以及内心的无比沮丧。

C.乙文画线句“高兴得像被烈性炸药炸了一样”,具有声音、画面的质感,传神地表达出人物吼唱秦腔时的爽快、狂喜和激动的心情。

D.两文都有表现秦腔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甲文是通过细节描写来体现的,而乙文是通过抒情、议论的方式直接表达的。

18.小说甲文节选部分写了“孝文被打”,而《红楼梦》也写了“宝玉挨打”,请分别概括宝玉和孝文两人挨打的原因,并简述他们两人挨打背后的共同实质。

19.陈忠实说:“《白鹿原》与秦腔共有同一个灵魂。"请结合两个文本,从语言风格、人物形象、思想三个角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四、小阅读

20.《秦腔》作者是如何表现秦腔演员表演技艺的高超的?

21.贾平凹的《秦腔》向我们展示了八百里广袤的秦川孕育了原始豪放的秦人,狂野朴实的秦人又创造了高亢激昂的秦腔。有人说从中看到了作者对故土人民的深厚情感,但也有人说从中看到了作者一缕淡淡的忧思,你怎么看?

22.“有了秦腔,生活便有了乐趣,高兴了,唱“快板”。高兴得是被烈性炸药爆炸了一样,要把整个身心粉碎在天空;痛苦了,唱“慢板”,揪心裂肠的唱腔却表现了多么有情有味的美来,美给了别人的享受,美也熨平了自己心中愁苦的皱纹。”这句话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各有什么作用?

五、作文

23.根据以下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秦腔,作为秦人创造的艺术瑰宝,它是高亢激昂的。那独特的唱腔,时而如黄河之水奔腾咆哮,汹涌澎湃,能冲破云霄,震撼人心;时而又如旷野中的狂风,呼啸而过,带着无尽的力量和气势。秦腔的剧本内容丰富多样,有讲述历史故事的,展现出秦人对祖先辉煌历史的铭记和传承;有描绘民间生活的,将秦人日常的悲欢离合展现得淋漓尽致。在秦腔的表演中,演员们那夸张的表情、豪放的动作,无不体现出秦人的性格特点。秦腔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戏曲形式,它更是秦人灵魂的寄托,是秦川大地文化的象征。在每一个村落的戏台前,在每一个重大节日的庆典上,秦腔的声音都会响起,它将秦人凝聚在一起,让他们在这高亢的旋律中找到归属感和认同感。它承载着秦川大地的历史、文化和情感,成为这片土地上最耀眼的精神标识,代代相传,永不停息地在八百里秦川上回荡。

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C2.B

3.①改革开放初期,闭塞的西北乡村依旧保持对传统戏剧的热爱;②城市在接触外来文化的同时,对传统文化采取了摒弃的态度;③漂泊海外的游子把秦腔视作自己精神的归宿、乡情的根。

4.①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人的精神寄托,是留住海外游子的精神家园。②传统文化扎根于丰厚的民族土壤,祖国为我们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丰厚滋养,树立民族文化自信。

5.B6.D

7.①第一个“你”,指的是秦川的任何一个外来者;

②第二第三个“你”指的是侮辱秦腔的人;

③三个“你"强烈直接地写出了秦人对秦腔不容置疑的热爱,表现秦腔在秦川大地有着神圣的不可动摇的基础;

④使用第二人称拉近了读者与作品的距离,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8.①秦人将秦腔视为生命的五大要素之一,秦腔是秦人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

②秦人爱看秦腔:在秦腔演出的各个阶段,秦人都全员全程全身心积极投入,体现其痴迷。排演时,秦人殷勤、热切地观看;演出前,秦人满心地期待,急切地等待;演出时,秦人全身心地投入演出。(结合文本分析演出的任意一个阶段即可)

③秦人爱唱秦腔:秦川农民大都不识字却能整套背诵剧本;生活中无论高兴了还是痛苦了,都用秦腔来表达感情;秦腔在秦地普及程度高,村村有戏班,人人会清唱秦腔。

9.A10.A

11.①(1段)介绍秦人的朴实敦厚、粗犷豪放,同时还介绍了秦人与秦腔的关系。②(2-6段)描绘秦腔种种场面和细节。(主体部分,首先以时间为顺序,描绘了秦腔戏排演、演出过程中的种种场面和细节,充分表现出秦川人对秦腔的喜爱与痴迷;然后,笔触向秦腔演出后延伸,饶有兴味地介绍了秦腔所引发的生活中的悲喜剧。)③(7段)对秦腔感悟和思考。(在介绍秦腔在秦川人心中的崇高地位后,写自己对秦腔的感悟和思考,升华了主旨,拓展了文章的内涵。)12.(1)动作描写。秦腔演员的动作连贯,表演到位。(2)比喻修辞。写出了声音之大。(3)拟声词。模拟出了演员的声音。(4)夸张。写出了震撼力。

13.B14.D15.C

16.C17.A18.(1)①孝文被打的原因:白嘉轩发现了孝文和田小娥在破窑洞私会的事;②宝玉挨打的原因:宝玉会见官僚贾雨村时无精打采,令贾政很不满意;宝玉与琪官的交往激怒了忠顺王爷,给贾政无端招来官场纠纷;贾环搬弄是非,污蔑宝玉逼死了金钏儿。(2)两人挨打背后的实质:宝玉和孝文他们的行为和观念触犯了当时传统的秩序和礼义,是封建家长和乡绅势力代表者对叛逆者的一次惩罚和打击。19.(1)语言风格:①风格粗犷豪放激昂。例如《白鹿原》选文中的排比句“想攥一攥犁杖光滑的扶把儿,想踩踏踩踏那翻卷着的泥土,想放开喉咙吆喝吆喝牲畜了”、《秦腔》选文中的“高兴得像被烈性炸药炸了一样";②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富有生活气息。例如《白鹿原》选文中的“得儿起”“试火"窝”“叼空"等地方方言、“秦腔”这一在人们生活中扮演重要地位的陕西特色戏剧。(2)人物形象:①坚强不惧困难,富有顽强生命力。例如《白鹿原》选文中的白嘉轩面对命运劫难时的坚强无畏、《秦腔》选文中吼唱秦腔“快板"来表现生活乐趣时的高兴爽朗;②丰富多彩,各显真性。例如《白鹿原》选文中不顾传统与田小娥相爱的白孝文和不念亲情痛打孝文的白嘉轩、《秦腔》选文中的“生,旦,净,丑……各显了真性”。(3)思想:爱憎分明,惩恶扬善。如《白鹿原》选文中作为乡绅代表的白嘉轩为了维护传统的道德观念,“大义灭亲”,严惩犯错的孝文;《秦腔》选文中的“恶的夸张其丑,善的凸显其美”。

20.作者在此处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有力地表现了秦腔演员表演技艺的高超。其中正面描写包括女演员的步法腰身、肩头,男演员摇帽翎,亮相时声如炸雷、摄人魂魄的高叫。侧面描写包括观众叫好声不绝,观众体验到的震颤、酥爽的感觉,观众随角色的蹲起而缩短或伸长脖子的动作。

21.【示例】

观点一:我看到的是作者对故土人民的深厚情感。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地方音自有一种独特的腔调韵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有一种方音就会有一种地方戏。作者创作《秦腔》不在介绍秦腔的产生、沿革、行当、艺人、剧目等作为一个剧种的诸因素,而写的是秦腔和养育了这一艺术样式的秦川百姓的血肉联系。秦腔来自草野,创造它的是劳碌的普通百姓,能够真正欣赏它的也不会是“有闲阶级”,只能是大苦中求大乐的草根百姓。在秦腔的表演中我们看到了秦地农民的可爱、野性,也看到了他们的吃苦耐劳、质朴真诚。孙犁曾说,贾平凹是在“炎炎烈日下,或细雨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