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运用阅读过的《乡土中国》理论来分析现实社会中的一些现象,并能
进一步通过探讨思索问题的本质和可能的解决途径。
2、能具体分析《乡土中国》中各个概念含义,能有感而发。
3、通过整体概括和读后感悟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4、追溯乡土社会的特点,探索社会发展的途径,进而引发对现实生活的
思考,对当代文化的关注。
教学重点
把握思路,预备批读;批注示范,总结批读;学以致用,拓展批读。
教学难点
师生互动,展示批注;评价总结,提升批注。
教学时间2课时(指导1课时,学生批注展示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
费孝通(1910—2005),字彝江。祖籍江苏吴江。我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人
类学家、民族学家和社会活动家。4岁起在母亲创办的蒙养院开始接受正规教
育。1936年赴英留学,1938年获伦敦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先后任
云南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49年后历任中央民族大学教授、
副院长,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等职。曾获美国马林诺
夫斯基纪念奖、英国皇家人类学会的赫胥黎奖章、菲律宾“麦格赛”社会领
袖奖等奖项。主要著作有《江村经济》《乡土中国》《生育制度》《民族与社会》
《行行重行行》《乡土重建》等。其中,《乡土中国》及《生育制度》是学术
界公认的中国乡土社会传统文化和社会结构理论研究的代表作。
二、写作背景
《乡土中国》这本书是费孝通先生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后期,根据他所讲“乡
村社会学”的课程讲义内容整理结集而成的,全书主体共十四篇文章,站在
上个世纪四十年代,了解了那时的作为中国基层社会的乡土中国。一个以农
业生产方式为基础而产生的聚居,由于聚居,便会有群体间“熟悉”的关系;
这种“熟悉”再联结血缘和地缘等因素,乡土社会的结构才会是“差序格局”;
因为“熟悉”和“差序格局”,所以维持乡土社会结构的就必然是“礼治秩序”;
乡土社会的本色一一经验性社会决定乡土社会的变迁是很缓慢的。
三、写作目的
《乡土中国》成书缘由正如费孝通先生在《重刊序言》中所说,他是想借
“乡村社会学”这个讲台来追究中国乡村社会的特点。
四、内容简介
《乡土中国》的内容具体的说是费孝通先生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后期在西南
联大和云南大学所讲“乡村社会学”的课程讲义中整理出来的一部分,包括
14篇论文:《乡土本色》《文字下乡》《再论文字下乡》《差序格局》《系维着私
人的道德》《家族》《男女有别》《礼治秩序》《无讼》《无为政治》《长老统治》
《血缘和地缘》《名实的分离》《从欲望到需要》
五、各篇简介
第一章“乡土本色”段意概括
1、中国社会的基层是乡土性的。
2、乡下人、我们民族离不开泥土。
3、“土”是乡下人的命根,在我们的文化里所占的地位重要。
4、不流动是“土”的特性,因之而产生“土气”。
5、以土为生的乡下人黏着在土地上,稳定,少变化,少流动。
6、人口宣泄出去,但老根不常动。
7、农业本身没有聚居的需要,人和人在空间排列关系上是孤立和隔膜。
8、中国乡下大多聚村而居,与美国不同。
9、中国农民聚村而居的四点原因:耕地面积小、水利需要合作、为安全保卫、
为继承。
10、村和村之间是孤立隔膜的,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
11.乡土社会的地方性,形成了熟悉社会。
12、熟悉社会也就是礼俗社会。
13、14、熟悉社会的规矩是礼俗。
15、熟悉是士气的一种特色。
16、从熟悉里的来的认识是个别的,并不是抽象的普遍原则。
17、陌生人组成的社会是无法用乡土社会的风俗来应付的。
这章开宗明义,点明中国社会的乡土性的原因及特点。在这一篇中,作
者从中国社会的“乡土性”切入,探讨了乡下人的“土气”所涉及的“信用”
以及中国乡土社会发展的农业基础。更为重要的是,从社会学的角度提出了
礼俗社会和法理社会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在这里礼俗社会指的是‘‘熟悉人”
的社会,是带有乡土性的;而法理社会则是“陌生人”的社会,是“机械的
团结”。通过这两种社会的比较,赞扬了乡土社会的“本色”一一士气。
第二章“文字下乡”段意概括
1、乡下人的“愚”是知识问题而不是智力问题。
2、乡下人因为不识字而被认为是“愚”我不甘服,因为识不识字并非愚不愚
的标准。
3、教授们的孩子和乡下孩子之比较。
4、乡下人不识字是因为没有需要和没有练习的机会。
5、乡下人“愚”是因为(城市生活所需的)知识不及城里人多。
6、7、乡土社会是面对面(熟悉)的社会。
8、文字是为克服人和人接触的阻碍,在面对面社会中无需。
9、文字所传的情、达的意是不完全的。
10、说话时,可以不完整、不合文法,因为我们有很多辅助表情来补充。
11.文字是间接的不太完整的工具。
12、乡土社会中,面对面直接接触,无需文字。
13、在特殊生活团体里,必有他们的特殊语言。
14、语言只能在一个社群所有相同经验的一层上发生。
15、在一个社群所用的共同语言之外,还有特殊语言。
16、特殊语言是亲密社群中所使用的象征体系的一部分,并总是密切配合于
其他象征原料。
17、特殊语言可以摆脱字句的固定意义。
18、熟人中,抛开比较间接的象征原料,所以乡土社会中文字是多余的,语
言都不是传达情意的惟一象征体系。
19、文字下乡,要考虑文字和语言的基础。
这章从文字的产生与功用的角度说明在乡土社会里,文字语言相比于“特
殊语言”(包括表情、肢体动作等)所天生固有的局限性,从而反思文字下乡运
动的现实可操作性和必要性。
第三章”再论文字下乡”段意概括
1、文字发生在人和人传情达意的过程中时间阻隔上的问题。
2、时间阻隔的两个方面:个人的今昔之隔、社会的世代之隔。
3、4、记忆、概念(词)打破今昔之隔。
5、人靠记忆学习文化(社会共同经验的积累)。
6、词是人的生活和时间关联的最主要桥梁。
7、从时间格局上看,乡土社会是没有文字的社会(有语言无文字)。
8、记忆有选取,为了生活。
9、因为乡土社会是一个生活安定的社会(世代黏着),所需记忆和现代都市
不同。
10、世代经验无需不断积累,只需老是保存。
11、写日记的事,印证乡土生活的重复性。
12、乡土社会不怕忘,因为有着深入生理基础的生活习惯。
13、乡土社会中无需文字这样的象征体系来帮助记忆。
14、乡土社会中的生活如同放映同一影片(生活定型)。
15、在乡土社会中语言足够传递世代间的经验了(无需文字)。
16、在乡土社会,在面对面的亲密接触中,没有用字来帮助他们在社会中生
活的需要。
这章从时间格局中说明乡土社会没有文字发展的土壤,同时为被指作“愚”
的乡下人作辩护。
第四章“差序格局”段意概括
1>中国乡下老最大的毛病是私。
2、因为有权利而无义务,公德心被自私心驱走。
3、私的问题是群己、人我的界限怎样划分的问题。
4、西洋社会是团体格局。
5、西洋家庭是界限分明的团体,而中国则模糊。
6、“家”的伸缩性。
7、我们的格局和西方不同,是由中心(自己)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
8、以“己”为中心的亲属关系所联系的社会关系网格,每个人都是不同的。
9、从地缘关系来看,差序格局具有伸缩能力。
10、西洋社会的团体格局中讲权利,而我们却是攀关系、讲交情。
11、“伦”就是差序。
12、“伦”重在分别,是有等差的次序,是人和人往来所构成的网络中的纲纪。
13、儒家的“推”就是水波浪向外扩张(差序格局)。
14、中国传统思想里有的是“自我主义”,一切价值是以“己”作为中心的主
义。
15、儒家也是自我主义,但注意到了自我主义的相对性和伸缩性。
16、孔子的道德系统里绝不肯离开差序格局的中心,把这种道德范围依着需
要扩大和缩小。
17、私的问题在于这种差序的推浪形式把群己的界限弄成了相对性一一模棱
两可。
18、差序格局里,公和私是相对而言的。
19、在差序格局里,国家观念和西方不同。
20、差序格局中,社会关系是一个一个人推出去的,是私人联系的增加,社
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
这一章阐明了差序格局这一全新的概念,并与西方的团体格局作比较。
介绍了中国乡土社会中“以己为中心”(石子投入水中的波浪式)的深受儒家文
化影响的差序格局。
第五章“系维着私人的道德”段意概括
1、乡土社会采取差序格局的原因一一安居的乡土社会,不需要一个经常的和
广被的团体。
2、道德观念的概念。
3、团体格局的道德观念建立在团体和个人的关系上,象征在神与信徒的关系
上一一裁判赏罚、维持公正、保护。
4、西洋宗教是其道德观念的来源和支持力量。
5、西方团体格局中平等。
6、团体中的代理者和成员的关系。
7、团体格局中由公正而产生权利,而产生宪法。
8、差序格局中的道德体系和团体格局中的道德体系的特点有很多地方是相反
的。
9、从己向外推的两条线路的道德要素:孝悌与忠信。
10、“仁”最难说清楚,孔子多次“欲说还止二
11.孔子用私人间的道德要素来解释仁。
12、因为在中国乡土社会中并不容易具体指出一个笼罩性的道德观念来,所
以凡是要具体说明时一,不得不回到“孝悌忠信”这一类道德要素。
13、我们不容易找到个人对于团体的道德要素。
14、忠君并不是个人与团体之间的道德要素,而依旧是对君私人间的关系。
15、在公私的冲突里,更清楚地反映团体道德的缺乏。
16、传统道德里,所有的价值标准也不能超脱于差序的人伦而存在。
17、中国的道德和法律,都得看所施对象和“自己”的关系而加以程度上的
伸缩。
18、孟子反对“兼善”、“相同”。
这章阐明了在中国差序格局下,缺乏团体道德,指出道德体系中最大的
特点---私。
第六章“家族”段意概括
1、辨清两类社群的概念。
2、辨清概念的意义。
3、提出新概念——小家族。
4、大家庭和小家庭的差别不在人数上,而是在结构上。
5、家庭是暂时性的。
6、由于家庭有生育之外的其他功能,夫妇之间的合作是长期的但受限制,需
要多人合作的事务就由其他社群来经营。
7、西洋家庭主要是生育儿女,其他经营的事务很少;在中国,由于没有严格
的团体界限,可以依需要沿父系方向按亲属差序向外扩大。
8、我们的家是根据单系亲属原则组成的社群,叫氏族(小家族),和大家族
在结构原则上是相同的。
9、家族是从家庭基础上推出来的。
10、家必须是绵续的,就变成了族,和家庭的临时性相对照。
11、中国的家庭是一个事业组织,大小变异可以很大,但结构原则却是一贯
的单系的差序格局。
12、西洋家庭夫妇是主轴,经营生育事务,家庭成了获取生活上的安慰的中
心。
13、乡土社会中家的主轴是父子、婆媳,被事业的需要而排斥了普通的感情。
14、乡土社会中,夫妇感情淡漠,原因是把生育之外的许多功能都拉入所引
起的后果。
这章区别了“家”与“家族”,并具体论述了它们的结构、原则及功能。
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的家族主轴是纵的,而夫妻成了配轴。
第七章“男女有别”段意概括
1、提出中国传统感情定向的基本问题。
2、感情定向是指一个人受着文化的规定来发展他感情的方向。社会学从感情
在人和人的关系上去看它所发生的作用。
3、从心理学的角度解释感情。
4、感情的激动改变原有的关系,而感情的淡漠可以稳定社会关系。
5、了解产生亲密感,了解是稳定社会关系的力量。
6、西方的两种文化模式:古典(阿波罗)一一人接受、安于并维持超于人力
创造的宇宙安排的一个完善的秩序。现代(浮士德)一一冲突是存在的基础,
生命的意义在于克服阻碍,前途就是不断的创造和不断的变。
7、感情定向上,乡土社会是阿波罗式的,现代社会是浮士德式的。
8、在乡土社会,各个人有着高度的了解。
9、两性的生理差别,阻碍着乡土社会中共同生活的充分了解。
10、性别的鸿沟是基本障碍。
11>两性的结合是基于异,是浮士德式的。
12、浮士德式的恋爱,使社会关系不能稳定,是对社会基本事业的破坏。
13、乡土社会中男女有别的原则,认定男女间不必求同,在生活上加以隔离。
14、在乡土社会里,“家庭”受同性组合的影响不易巩固,以同性组合为主,
异性组合为辅的单系组合的家族代替了家庭,这表示同性原则较异性原则为
重要。
15、男女有别的界限,使中国传统的感情定向偏于同性方向去发展。
16、中国乡土社会是实用的现实的,也就是古典的、阿波罗式的,改变自己
去适合于外在的秩序。
17、乡土社会是个男女有别安稳的社会。
这章阐述了中西方两种截然不同的家庭爱情观,探讨了中国传统感情定
向的基本问题,用两种文化模式的对比分析了乡土社会男女隔阂的原因。
第八章“礼治秩序”段意概括
1、“法治”是人“依法而治”,并非没有人的因素。
2、所谓的法治绝不能缺乏人的因素(对上一段的阐释)。
3、“人治”是不可能发生的。
4、人治和法治的区别是在维持秩序时所用的力量,和所根据的规范的性质。
5、都认为“无为而治”的社会是最好的状态。
6、乡土社会是“礼治”社会。
7、礼治社会并不是指文质彬彬,礼不带有“文明”、“慈善”。礼也可以杀人,
也可以很“野蛮”。
8、礼和法都是一种行为规范,法靠国家(政治)的权力来推行,礼靠传统来
维持。
9、传统是社会所累积的经验,帮助人们满足生活的需要。
10、乡土社会里传统的效力(满足生活需要的效力)更大。
11>乡土社会是很少变动的,前人的经验值得信任和保守。
12、用孩子治牙的事来印证前一段的结论。
13、传统,不必知之,只要照办,自然会随之发生一套价值,于是人们对传
统有敬畏。
14、礼就是按照不推究行为和目的之间的关系,带着不这样做就会有不幸的
信念,只按照规定的方法去做的仪式去做。
15、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感,使人主动服礼。
16、礼不同于法律(法律从外限制人)和道德(道德是社会舆论所维持的),
是个人习惯所维持的,这个习惯是合式的路子,是经过教化过程而成为主动
性的服膺于传统的习惯。
17、礼治是人们的行为主动地服于成规。
18、乡土社会满足了传统可以有效地应付生活问题的前提,所以它的秩序可
以礼来维持。
19、礼治社会不能在变迁很快的时代中出现,礼治和个人好恶的统治相差很
远,因为礼是传统,是整个社会历史在维持这种秩序。
这章说明了礼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在乡土社会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礼治
社会中人们是主动的服于成规。
第九章“无讼”段意概括
1、“讼师”在乡土社会是没有地位的,而在都市社会中,律师的地位高。
2、一套名词改变代表着礼治社会变为法治社会。
3、在都市生活中,人们都离不开法律,所以律师很重要。
4、乡土社会中维持礼治秩序的理想手段是教化,而不是诉讼。
5、用球赛来说明礼治秩序的性质。
6、礼治是对传统规则的服膺,长期的教育把外在的规则化成内在的习惯,打
官司是可羞之事,表示教化不够。
7、乡村里的调解,是一种教育过程。
8、用一个乡村评理的案子来证明这一观点。
9、孔子主张“无讼子
10、现代都市的法律不在教化,而在保护个人权利和社会安全,不发生道德
问题。
11、现代社会中法律随时而变,不知道法律不成为“败类”,律师成为现代社
会中重要的职业。
12、原有对诉讼的观念还是很坚固地留存在广大民间,使现代司法不能彻底
推行。
13、现行的司法制度破坏了原有的礼治秩序,但并不能有效地建立起法治秩
序。法治秩序的建立要看怎样去应用法律条文和法庭,在社会结构和思想观
念上也要先有一番改革。
这章点明了中国在从乡土社会蜕变的过程中法治秩序与礼治秩序的矛盾,
现行的司法制度在乡下产生了很多的副作用。
第十章“无为政治”段意概括
1、论权力的两派:社会冲突和社会合作。
2、从社会冲突一方面看,权力是冲突过程的持续,是一种休战状态的临时平
衡,在冲突胜负两方的关系中产生,是维持这种关系的必需手段,是压迫性
质的,是上下之别,这种权力是“横暴权力二
3、从社会合作一方面看,社会分工产生权利和义务,为保障这种权利和义务,
也产生共同授予的权力,它的基础是社会契约和同意,这种权力叫“同意权
力”。
4、在人类社会里,这两种权力都存在。
5、权力的工具性一一得到利益。
6、权力之所以诱人,最主要的应当是经济利益。
7、农业社会中横暴权力的限制:生产量除去消费量之后的农业剩余不多。
8、乡土社会不是一个富于抵抗力的组织,常是皇权的发祥地,但能支配强大
横暴权力的基础不足,皇权并不能滋长壮健,农业帝国是虚弱的。
9、中国历史是“有为”(横暴权力)和“无为”(养民)的循环。
10、在历史经验中,找到了“无为”的生存价值,确立了无为政治的理想。
11>横暴权力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在乡土社会中影响并不显著,在人民实
际生活上,是松弛虚弱的,是挂名的,是无为的。
这章论述了社会冲突中的“横暴权力”与社会合作中的“同意权力”,但
在农业性的乡土社会中“无为”的政治是最现实也是最理想的。
第十一篇《长老统治》
指明在中国传统乡土社会的权力结构中,与“横暴权力”和“同意权力”
并存的还有教化式的权力,中国政治性质用民主或不民主形容都是不合适的,
于是作者使用了“长老统治”一词。
第十二篇《血缘和地缘》
说明了血缘是身份社会的基础,而地缘是契约社会的基础,在亲密的血
缘社会中契约是很难生存的。
第十三篇《名实的分离》
论述了在长老统治下,注释的变动方式可以引起名实之间的极大分离,
虚伪在这种情景下是必须的。承接第十、十一篇,引出第四种权力一一时势权
力。
第十四篇《从欲望到需要》
详细区分了欲望和需要,在乡土社会中自然已经做好选择,人们只需靠经
验按欲望去行事,而城市却不然。
六、写作意义
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是一本运用社会学和文化人类学的比较研究
方法分析中国传统基层社会的著作,其目的是回答“作为中国基层社会的乡
土社会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社会”这个问题。
在著作中,作者从宏观的角度审视整个社会,分析社会的整体架构,同
时运用深刻而又形象鲜明的比喻,深入浅出地对一些现象或理论进行解释,
从多个层面对传统基层社会做了深入的剖析,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概
念和范畴,并从功能主义的视角出发阐释了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和现实的功
能,不仅为我们理解整个中国传统社会的结构和秩序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资源,
而且对我们的文学创作以及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具有
非常丰富的价值。
七、写作特点
1.文章中多次运用比喻。
如在《无讼》一篇中,用足球比赛这个比喻来说明礼治秩序的性质;在《差
序格局》一篇中将西洋社会的团体社会格局比喻成一捆捆扎清楚的柴,而将
中国的差序格局则比喻为一块石头丢在水面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来的波纹。
这些比喻都是形象而具体的,是对抽象概念的很好说明。
2.大量举实例,用以加强说明效果。
如《差序格局》一篇中列举苏州人家后门的河,在《礼治秩序》中提到抗
战时期自己的孩子牙根上生“假牙”哭啼不停又找不到医生而请教房东老太
太,在《无讼》一篇中提及的自己作为教书先生而被请参加乡村里的调解集
会以及因抽大烟父子闹矛盾的案子等。这些真实的事例就会使读者更容易理
解并加强了说明效果,正所谓“事实胜于雄辩”。
3.善于引用历史文献和故事。
如:在《差序格局》一篇中多次引用孔子及其弟子的对话和《大学》里的
话;《系维着私人的道德》中引用的《论语》中孔子及弟子司马牛、孟武伯问
“仁”的事,子张与孔子的对话;《礼治秩序》中颜渊问“仁”的对话等。从
这些引用中可以很好地体现出中国社会的乡土性,同时也可以看出费孝通先
生渊博的学识。
4.大量进行中西对比。
如:《差序格局》一篇中用波纹与柴的不同比喻来对比中西方社会格局的
不同;《家族》一篇中用中西方家庭的对比,来说明团体性的社群与事业社群,
点明中国乡土社会的又一特点。
5.注意各篇的先后联系。
如《文字下乡》与《再论文字下乡》,《差序格局》与《系维着私人的道德》,
四种权力的相互联系,这就使得整部著作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对乡土中国有
一个框架性的了解,给读者以清晰的框架感。
八、【任务设计】
任务一阅读第一至第三篇,完成如下任务。
1.摘抄出各篇的论点句,概括每篇主旨,思考前三篇之间的联系以及在全
书中的地位、作用。
[示例]
第1篇主旨:乡土社会的本色是土气,由此产生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熟悉
的社会模式。
第2篇主旨:乡土社会是熟悉社会、面对面社区,在空间角度看不需要文字。
第3篇主旨:乡土社会是熟悉社会、安定社会,在时间角度看不需要文字。
前3篇的联系:乡土社会士气的本色决定了其不需要文字的文化特点。前3
篇在全书中的地位、作用:前3篇是全书论证的起点、基础。
2.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现第一篇的行文结构。
[示例]第一篇:
\I卜也十唠编te.gty
1I<>HI>>,II>p•«*<»收]
-----------------些.FM攸J
3.在《文字下乡》中,费老说乡土社会是不需要文字的,一方面空间上不
需要,因为总是可以面对面;另一方面是时间上不需要,因为在乡土文化中
有声音就足够了,乡土社会有文化但不需要文字,因为他们没有用文字来帮
助他们生活的需求。你赞同费老的这种观点吗?请展开讨论。
[提示]见仁见智,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1]赞同。费孝通先生认为,乡土社会大体上是没有“文字”的社会。
文化的传承可以以口口相传、言传身教的方式代代延续。在这一层上,有语
言而无文字。所以文字之于定型的乡土社会是没有必要的。
[示例2]不赞同。乡土社会尽管世代相传,很多非物质遗产是由代代相传并非
文字而记录的,但也正是因为这样,产生了很多文化的消亡;除此之外,费
老的《乡土中国》是以上世纪40年代的社会为背景创作的,已经不适于飞速
发展的当代社会。
任务二阅读第四至第十一篇,完成如下任务。
1.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总结出“差序格局”与“团体格局”的概念内涵。
乡土社会的结构阚-西洋社会的结构嬴
(
社
主张自我主义
会
差各团体的人对于团体]
1WJ
的关系是相对的,
序
结
系维着私人的道德体
格
格
构-人人平等,一视同仁,
局
局
群己关系是相对的,模
只有伸缩性,式■(团体界限分明)
)
(依靠法'缗寺这T&M)
2.阅读第四篇至第八篇的内容,思考:按照内容这几篇应如何分类,并说
明理由。
[提示]
第一种分类方式:四、五篇为一组,从群己关系看乡土社会的结构格局
是差序格局,维持私人道德;六、七篇为一组,阐述乡土社会的社群特点是
事业社群;第八篇为一组,阐述乡土社会的道德规范特点是礼治社会。
第二种分类方式:四、五、六、七篇为一组,差序格局的社会结构模式
导致了思想上大家系维着私人的道德,社群上是以家族为单位的事业社群,
情感上男女有别;第八篇为一组,礼治社会有效保障差序格局的社会结构模
式。
第三种分类方式:第四篇为一组,五、六、七、八篇为一组,其中五、
六、七、八篇都是围绕第四篇差序格局展开论证的。
第四种分类方式就是每一篇都单独成为一组。当然,还可以把五篇不分组、
合成一组。
任务三阅读《乡土中国》全书,完成如下任务。
1.联系全书,从对应概念的角度填写下面表格。
指称乡土社会的概念指称其他社会的对应概念
礼俗社会法理社会
借助语言的社会借助文字的社会
差序格局团体格局
系维着私人的道德系维着人民的宪法
小家庭家庭
男女有别男女同求
礼治秩序、道德秩序法治秩序
调解体系司法诉讼体系
无为政治有为政治
教化的权力、横暴的权力、同
同意的权力、横暴的权力
意的权力
血缘社会地缘社会
2.以《“乡土中国”的今天》为题,结合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或自己做过的调
查,分析“乡土中国”一词的变迁,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创建微信群,
共享所有文章。
[提示]写作时既要联系社会现实,结合思想观念、经济模式等去阐述“乡
土中国”在现代社会的留存与变化,也要对相应的文化内涵进行辩证性分析。
要学会理论联系现实,可以关注热点新闻、影视作品等,进而分析其中隐含
的有关“乡土社会”的思想。
际例]
“乡土中国”的今天
我怀着对社会学极大的热情读了这本费老的《乡土中国》,读罢,感触颇
深。正如费老所说,这本书是一种尝试,尝试回答了“作为中国基层社会的
乡土社会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社会”这个问题。这里讲的乡土中国,并不是具
体的中国社会的素描,而是包含在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社会里的一种特具的
体系,支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本书从乡土本色、文字下乡、再论文字
下乡、差序格局、系维着私人的道德、家族、男女有别、礼治秩序、无讼、
无为政治、长老统治、血缘与地缘、名实的分离、从欲望到需要等方面展开
叙述,生动全面地展现了乡土中国的面貌。每一章都有很多感触。
这里将分开阐述关于“土”的思考,“我们说乡下人士气,虽则似乎带
着几分藐视的意味,但这个土字却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
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诚然,当今社
会,城里人习惯用土里土气、土头土脑来藐视乡下人,然而只有靠种地谋生
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土是他们的命根子,是一种高贵的象征、一种质朴
的感觉、一种返璞归真的踏实和厚重。我们的民族与泥土是分不开的,从土
里长出过光荣的历史,土在我们的文化中占有特殊的位置,从这个意义上说,
我们又何尝不该尊重乡土,尊重农民,尊重自己的文化呢?
关于乡土习惯与现代社会。“我们大家都是熟人,打个招呼就是了,还用
的着多说吗?”这类话是我们形成的乡土习惯,但它已成为现代社会的阻碍。
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
乡土社会从熟悉得到。
信任,而现代社会口说无凭,还要签个字,画押,形成法律。乡土社会
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
时的可靠性。我想这点体现得很明显,当我们走出那片乡土来到北京这个大
城市的时候,我们会有诸多的不适应,我们会爽快地答应别人,我们不明白
为什么说好了这样却没有照办,不明白为什么不怎么熟悉还要满脸堆笑,因
而我们会受骗,会受伤,会被别人说成傻,可是,真的是傻吗,只不过我们
的乡土习惯已经不适应这个现代社会罢了。
时间的流逝总是在不停记录历史的进程,越过世纪的门槛,回首总结上
个百年的中国社会学发展,总会有许多名字让人铭刻在心。费孝通先生作为
一代学人的典范,在几十年的学术生涯中孜孜以求,为建立中国化的社会学
倾其一生心力,可谓著作等身,学问深厚;而其代表作《乡土中国》更是影
响深远,堪称经典之作,至今仍嘉惠后辈学人,引领探究中国传统社会的特
质,发掘中华文化的深刻内涵。
九、写作指导如何写好心得式读书笔记?
心得式读书笔记也叫读后感。
就是读书后把自己的体会、感想、收获写出来。这些读书笔记,可以写读
书时的心得体会,也可以针对原文的某些论点进行发挥或提出批评、商榷的
意见。写这种读书笔记,一般是以自己的语言为主,也可适当地引用原文。
要想写好心得式读书笔记,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要挑选自己感触最深的东西去写
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感触肯定很多,如果像开杂货铺一样,一股脑
地写上去,必定使文章平平,不够深透。所以动笔前要认真考虑、剖析,加
以提炼,挑选自己感触最深的去写。可以遵循原作的中心思想去写,也可以
抓住文中感触最深的一个情节、一件事物、一句精彩的语句来写,扣住一点,
深入发掘,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二、要注重联系实际
写心得式读书笔记的关键是联系实际,表达感触。可以联系个人实际,
也可以联系社会现实;可以总结历史教训,也可以评论当下局势;可以回忆
幼年时日,也可以写班级或家庭情况。但最主要的是突出时代精神,要有较
强的时代感。
三、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叙说、评论相结合
心得式读书笔记是议论性较强的读书笔记,要用切身体会、实践经验和生动
的案例来说明从“读”中悟出的道理。因而,读后感中既要写“读”,又要写
“感”,既要叙说,又要说理。叙说是评论的基础,评论是叙说的深化。
四、心得式读书笔记常用“引一议一联一结”四步结构法
L引一一环绕感点,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04年租赁合同(写字间)
- 2024年度市场推广合同:甲方委托乙方在其市场营销和推广
- 内表面磨床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2024年度文化演艺经纪合同
- 蒸汽压路机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用于骨折治疗的药剂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2024年度房产交易过户服务合同
- 2024年度成都市二手住宅买卖合同范本
- 电脑专用包市场发展预测和趋势分析
- 2024年度实验室场地经营管理合同
- 小学一年级20以内数学口算练习题大全
- 2024广东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数学试题真题分类汇编(含答案)
- 水泥预制构件购买合同范本(2024版)
- DB31-T 1487-2024 国际医疗服务规范
- SCIE数据库使用方法课件
- 供电中心变电站考核标准
- 工程劳务作业能力方案
- 上海2023年上海证券交易所社会招聘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附答案解析
- 【贵州茅台公司基于近五年数据的财务报表探析案例(定量论文)7000字】
- 课题论文: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以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研究
- GB/T 43988-2024滑板课程学生运动能力测评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