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章区域发展战略与区域规划第九章区域发展战略与区域规划主要内容区域分析与规划方法
区域分析与规划方法体系
区域系统分析常用方法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概述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
主体功能区及其开发战略
区域规划
区域规划的概念与特性
区域规划的主要类型
区域规划的系统设计
第一节区域分析与规划方法
根据研究的内容和目的,除了一般的调查、考察和统计分析之外,区域分析与规划方法可以分成五大类,即系统分析、系统预测、策划设计、规划优化和决策与对策。(1)系统分析主要是在确定区域系统边界、明确区域研究目的的基础上,对该系统的技术性能、经济指标、社会效果和生态影响等进行分析评价,对系统的现状进行剖析,从而揭示系统的结构、功能特性,发现系统存在的问题以及各问题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便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2)系统预测主要是根据已掌握的信息,利用科学的预测方法,对系统的未来状态做出推断,为系统的优化控制提供依据;
1、区域分析与规划方法体系
第一节区域分析与规划方法
(3)策划设计就是对区域发展方案的优化设计,即在满足总目标的前提下,运用大系统分解协调原理与数学模型,设计和策划具体的优化方案,并综合生成若干可供选择的总体优化方案,为最终规划和决策提供选择的基础;
(4)规划优化是根据区域发展目的和系统预测结果等,构建总体优化的数学模型,用特定的模型方法,确定具体的规划目标,揭示各约束条件(资源、资金、市场、劳动力、设备等)对区域发展目标的作用,确保区域经济持续良好发展;
(5)决策与对策是从实践的角度实施和评价规划方案,并根据可能出现的情况提出应对措施。
第一节区域分析与规划方法
区域分析中,首先遇到的问题是本区域的功效怎样,包括规模大小、速度快慢、效益好坏、结构是否合理等。要解决这些问题,一是通过比较,特别是与先进、发达地区的比较,找出自己的差距;二是用已有的、经典和公认的标准或方法来衡量,发现自身的特点。前者就是区域比较,后者为区域评价。
2、区域系分析统常用方法
1.功效的比较和评价
第一节区域分析与规划方法
1.区域之间的比较(1)比较内容的确定。如综合实力与总体规模的比较、发展水平的比较、发展速度的比较、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比较、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比较、经济发展条件的比较、生存条件与生存环境的比较、社会秩序的比较等;
(2)比较对象的选择。横向比较对象包括相邻地区,同级行政区的相似、相关地区,上级行政区的平均状况,全国的平均状况等。纵向比较对象包括本区上一年度,上一发展阶段状况;上级区或全国上一年度、上一发展阶段及其平均状况;相关、相似地区相同历史阶段的状况等。
第一节区域分析与规划方法
2.
区域比较中常用的指标
(1)生活质量指数(PQLI)生活质量指数由美国海外发展委员会于1975年提出,用以综合评价社会福利、民众教育、生活水平;
(2)人类发展指数(HDI)。人类发展指数是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出版的《1990年人类发展报告》首次提出的,是衡量人文发展的三个方面平均成就的综合性指标。健康长寿的生命、知识、生活水平,将这三方面的指数进行简单平均,即为人类发展指数,这个指数在0~1之间,该指数越接近1,说明这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程度越高;
(3)现代化国家(地区)的量化指标及其评价方法;(4)区域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
第一节区域分析与规划方法
3.常用比较和评价方法
直观判断法
尺度对应法
多指标综合评价法
合成方法的选择
第一节区域分析与规划方法
区域分析中,结构分析最为重要。此方面比较成熟和先进的方法是投入产出分析。投入产出分析又称部门联系平衡分析、产业关联分析,是美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列昂惕夫首先提出来的一种数量分析方法。投入指的是产品生产所消耗的原料、能源、固定资产和活劳动;产出是指产品生产出来后的分配流向,包括生产的中间消耗、生活消费和积累。简单地说,投入产出分析最初就是根据国民经济各部门相互之间产品交流的数量编制的一个棋盘式投入产出表。表中的各横行反映产品的流向,各纵列反映生产过程中从其他部门得到的产品投入。
2.结构分析方法——投入产出分析
第一节区域分析与规划方法
投入产出表
投入产出模型
经济依存关系分析
经济结构分析成本-收益分析
最优产业结构的确定
第一节区域分析与规划方法
SWOT分析法
所谓SWOT分析,即基于内外部竞争环境和竞争条件下的态势分析,就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S,strengths)、劣势(W,weaknesses)和外部的机会(O,opportunities)、威胁(T,threats),通过调查列举出来,并依照矩阵形式排列,然后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而结论通常带有一定的决策性。
3.决策对策方法
第一节区域分析与规划方法
2.情景分析法
情景分析法又称脚本法或者前景描述法,是假定某种现象或某种趋势将持续到未来的前提下,对预测对象可能出现的情况或引起的后果做出预测的方法。通常用来对预测对象的未来发展做出种种设想或预计,是一种直观的定性预测-对策方法。
情景分析法应用中,最重要的环节是情景设计,既要客观合理,又要把握关键。大体思路是:从主导方面的极端值(极大、极小可能值)出发来设计简单方案,在此基础上综合成复杂方案。
第二节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最早把发展与战略组合起来构成发展战略概念的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赫希曼。他于1958年在《经济发展战略》一书中,首先使用了发展战略的概念,首次把经济发展提到战略地位的高度,并把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重点探讨发展中国家如何利用自己的潜力、资源与环境,谋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策划。此后,西方经济学者对发展中国家的研究形成的发展经济学,以及发展中国家学者就本国、本地区发展中面临问题的研究中,都把发展战略研究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
1、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概述
1.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主要内涵
第二节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一些从事世界经济与地理研究的学者从国外引入了发展战略的概念。80年代初,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提出研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倡议,得到了各方面的响应,于是逐渐掀起了我国发展战略研究的热潮。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就是根据区域发展条件、进一步发展要求和发展目标所做的高层次全局性的宏观谋划。其核心内容是根据区域现实发展条件,进一步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在一定时期的战略目标和为实现战略目标而制定出的战略指导思想、方针、重点、步骤及对策等。它融经济、社会、科技、人口、资源、环境发展于一体,把握全局,成为一门高层次的决策科学。
第二节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一般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都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几方面的内容:
区域经济发展的指导方针
区域经济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战略布局和战略步骤
2.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正确理解协调发展本质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前提。区域协调,首先是区域中人地关系的协调。没有资源与环境的支撑,人的生存和发展无从谈起。其次是区域中人的协调,涉及同代人之间的关系和代际关系。再次是区域内部不同地区之间的协调。改革开放初期提出了两个大局的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思想。第一个
大局就是加快东部沿海地区对外开放,使之先发展起来,中西部地区要顾全这个大局;第二个大局就是当发展到一定时期,即到20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时,就要拿出更多力量帮助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东部沿海地区也要服从这个大局。
1.区域协调发展的本质要求
2、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
第二节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美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政策包括四个方面:制定财政与货币政策促进落后地区经济发展,制定福利政策帮助落后地区的低收入者,制定教育、科研和职业培训政策提高落后地区人口素质,设立开发机构对落后地区进行经济开发。
德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政策的要点是:建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法律体系,制定财政收入平衡政策和财政补贴政策促进国民经济的空间平衡和横向财政平衡,设立专门机构承担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职能,给予投资补贴鼓励企业和地方政府向落后地区投资,对特别落后的地区重点扶持。
日本以地区发展立法作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法律支持,通过规范和大规模的财政转移支付支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设立地区开发金融机构为落后地区企业提供优惠贷款,并通过六次全国综合开发规划促进区域间的协调发展。
2.发达国家统筹区域发展的对策
第二节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区域合作与发展协调机制的设计要从制度安排和市场机制等多方面考虑。市场追求效率,而政府可以也应该更多地关注公平。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方面,完全靠市场不能确保区域之间的协调——公平难以保证,完全靠政府也是欠妥的——效率没有保证。因此,要发挥政府的统筹协调作用,要在效率优先的基础上兼顾公平。
要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构筑区域经济优势互补,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格局,逐步实现不同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科学制定城镇化发展规划,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3.新时代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实践活动
第二节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切实提高政策精准性和有效性。深入实施一批重大生态工程,开展重点区域综合治理。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强化开放大通道建设,构建内陆多层次开放平台。加大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投入,支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集中力量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补齐教育、医疗卫生等民生领域短板。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提升关中平原城市群建设水平,促进西北地区与西南地区合作互动。支持新疆建设国家“三基地一通道”,支持西藏打造面向南亚开放的重要通道。促进400毫米降水线西侧区域保护发展。第二节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2.推动东北振兴取得新突破从维护国家国防、粮食、生态、能源、产业安全的战略高度,加强政策统筹,实现重点突破。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攻坚,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打造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提升哈尔滨对俄合作开放能级。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打造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加大生态资源保护力度,筑牢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改造提升装备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大力发展寒地冰雪、生态旅游等特色产业,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冰雪旅游带,形成新的均衡发展产业结构和竞争优势。实施更具吸引力的人才集聚措施。深化与东部地区对口合作。第二节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3.开创中部地区崛起新局面着力打造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提高关键领域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内陆地区开放高地、巩固生态绿色发展格局,推动中部地区加快崛起。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在长江、京广、陇海、京九等沿线建设一批中高端产业集群,积极承接新兴产业布局和转移。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加快武汉、长株潭都市圈建设,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夯实粮食生产基础,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强生态环境共保联治,着力构筑生态安全屏障。支持淮河、汉江生态经济带上下游合作联动发展。加快对外开放通道建设,高标准高水平建设内陆地区开放平台。提升公共服务保障特别是应对公共卫生等重大突发事件能力。第二节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4.鼓励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发挥创新要素集聚优势,加快在创新引领上实现突破,推动东部地区率先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快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引领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提升要素产出效率,率先实现产业升级。更高层次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打造对外开放新优势,率先建立全方位开放型经济体系。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浦东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深入推进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第二节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5.支持特殊类型地区发展统筹推进革命老区振兴,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传承弘扬红色文化,支持赣闽粤原中央苏区高质量发展示范,推进陕甘宁、大别山、左右、川陕、沂蒙等革命老区绿色创新发展。推进生态退化地区综合治理和生态脆弱地区保护修复,支持毕节试验区建设。推动资源型地区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和转型创新试验区建设,实施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和独立工矿区改造提升工程。推进老工业基地制造业竞争优势重构,建设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改善国有林场林区基础设施。多措并举解决高海拔地区群众生产生活困难。推进兴边富民、稳边固边,大力改善边境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完善沿边城镇体系,支持边境口岸建设,加快抵边村镇和抵边通道建设。推动边境贸易创新发展。加大对重点边境地区发展精准支持力度。第二节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6.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区域战略统筹、市场一体化发展、区域合作互助、区际利益补偿等机制,更好促进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共同发展。提升区域合作层次和水平,支持省际交界地区探索建立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合作共建、利益共享的合作新机制。完善财政转移支付支持欠发达地区的机制,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人才向西部和艰苦边远地区流动。完善区域合作与利益调节机制,支持流域上下游、粮食主产区主销区、资源输出地输入地之间开展多种形式的利益补偿,鼓励探索共建园区、飞地经济等利益共享模式。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大对民族地区发展支持力度,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和创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第二节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主体功能区理论是我国于2006年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简称《“十一五”规划纲要》)中首次提出的,2010年国务院发布了《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主体功能区建设是我国促进区域统筹协调发展的创新举措,主体功能区战略旨在通过划分不同的功能类型区,明确各类区域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规范开发秩序,构建合理有序的国土空间发展格局,促进我国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3、主体功能区及其开发战略
第二节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可以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
优化开发区域是经济比较发达,人口比较密集,开发强度较高,资源环境问题更加突出,从而应该优化进行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城市化地区。
重点开发区域是有一定经济基础、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发展潜力较大、集聚人口和经济的条件较好,从而应该重点进行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城市化地区。优化开发和重点开发区域都属于城市化地区,开发内容总体上相同,但开发强度和开发方式不同。
1.主体功能区类型与功能
第二节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限制开发区域分为两类:一类是农产品主产区,即耕地较多、农业发展条件较好,尽管也适宜工业化、城镇化开发,但从保障国家农产品安全以及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需要出发,必须把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发展的首要任务,从而应该限制进行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地区;另一类是重点生态功能区,即生态系统脆弱或生态功能重要,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低,不具备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条件,必须把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作为首要任务,从而应该限制进行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地区。
禁止开发区域是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自然文化资源保护区域,以及其他禁止进行工业化、城镇化开发,需要特殊保护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层面的禁止开发区域包括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地质公园等。省级层面的禁止开发区域,包括省级及以下各级各类自然文化资源保护区域、重要水源地以及其他省级人民政府根据需要确定的禁止开发区域。
第二节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按开发内容,主体功能区分为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是以提供主体产品的类型为基准划分的。其中城市化地区是以提供工业品和服务产品为主体功能的地区,也提供农产品和生态产品;农产品主产区是以提供农产品为主体功能的地区,也提供生态产品、服务产品和部分工业品;重点生态功能区是以提供生态产品为主体功能的地区,也提供一定的农产品、服务产品和工业品。
各类主体功能区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只是主体功能不同,开发方式不同,保护内容不同,发展首要任务不同,国家支持重点不同。对城市化地区主要支持其集聚人口和经济,对农产品主产区主要支持其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对重点生态功能区主要支持其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
第二节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按照全国经济合理布局的要求,规范开发秩序,控制开发强度,形成高效、协调、可持续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1)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统筹谋划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引导人口和经济向适宜开发的区域集聚,保护农业和生态发展空间,促进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2)实施分类管理的区域政策。建设适应主体功能区要求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完善利益补偿机制;(3)实行各有侧重的绩效评价。在强化对各类地区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评价的基础上,按照不同区域的主体功能定位,实行差别化的评价考核;(4)建立健全衔接协调机制。发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在国土空间开发方面的战略性、基础性和约束性作用。
2.主体功能区开发战略
第三节区域规划
区域规划是为实现一定地区范围的开发和建设目标而进行的总体部署。广义的区域规划指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建设进行总体部署,包括区际规划和区内规划。前者主要解决区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或区际分工协作问题,后者系对一定区域内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建设布局进行全面规划。狭义的区域规划则主要指一定区域内与国土开发整治有关的建设布局总体规划。
区域规划主要是在城市规划和工矿区规划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区域规划的主要任务是:因地制宜地发展区域经济,有效地利用资源,合理配置生产力和城镇居民点,使各项建设在地域分布上综合协调,提高社会经济效益,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顺利地进行地区开发和建设。1、区域规划的概念与特性
1.区域规划的概念
第三节区域规划
区域规划具有3个基本特性,即战略性、综合性和地域性。
1.战略性
区域规划是战略性的规划,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规划时间跨度长;(2)规划关注的问题是宏观的、全局性的、地区与地区之间需要协调的关键性的重大问题;(3)规划指标具有较大的弹性;(4)规划的实施将对区域各方发生深远的影响。
2.区域规划的特性
第三节区域规划
2.综合性
区域规划的综合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规划内容广泛,对区域内各系统、各组成要素进行全面的考虑,对社会经济各部门进行统筹安排,在综合各部门、各行业专业规划的基础上对区域的整体发展做出统一部署;
(2)规划思维方法,着重全面权衡利弊,综合分析论证,强调各部门之间、各地区之间的相互协调,弥补单一部门规划、专项规划论证的不足;
(3)规划方案的决策,是多方向、多目标、多方案比选的结果。区域空间布局方案都不会是唯一的,区域规划应特别注重发挥地区优势,最后规划方案的决策往往是在多方面、多目标、多方案的综合比较中遴选出来的。
第三节区域规划
3.地域性
区域规划工作的地域性,包含以下两方面的含义:
(1)突出地方特色。各地区的资源、经济发展条件、原有基础千差万别,各区域未来的发展方向、目标、地域结构、产业结构和布局、各种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建设也就不会相同。各地区有各自的特殊性,规划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反映出规划区域的特色;
(2)保持完整的规划范围。规划过程中不仅要把规划区域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考虑,同时也要对规划区域内所辖地区全面考虑,体现规划在区域空间上的完整性。
第三节区域规划
从不同角度,或依据不同标准,区域规划有以下几种分类方式。
区域总体规划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是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领域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是根据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要求编制的统领规划期内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
专项规划是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某一特定领域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是总体规划在特定领域的延伸和细化。
2、区域规划的主要类型
1.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
第三节区域规划
按规划本身的目的,区域规划可以分成开发性规划和管控性规划。前者强调开发、建设和发展,追求效率、规模、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后者强调保护、控制,追求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开发性规划指以发展为主题,按照目标导向的思路追求利益极大化的规划,因此也称为发展性规划。我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基本上都是发展性规划。
管控性规划也称为管治型规划。空间管治是一种地域管治的概念,它是将经济、社会、生态等可持续发展要求,与资本、土地、劳动力、技术、信息、知识等生产要素综合包含在内的整体地域管治,以跨行政、跨行业界限的空间资源环境保护与协调发展为主要对象,对跨行政界限空间资源进行统一保护与权益分配,协调中央、地方、非政府组织等多组织的利益,促进各种生产要素的综合融通,以利跨区域的重要工程和决策的实施。目前正实施的主体功能区规划,是最典型、很先进的空间管治型规划。
2.开发性规划与管控性规划
第三节区域规划
各种规划中的总体规划、概念性规划等,属于战略性规划;分区规划、专题规划等,介于战略性规划和操作性规划之间;详细规划,包括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等,则属于操作性规划。
当然,战略性规划与操作性规划的区别是相对的,战略性、操作性本身也是相对的。规划应该看重的是战略上的可操作性。
3.战略性规划和操作性规划
第三节区域规划
跨区域规划是以跨行政区的,以经济联系密切地区为对象的规划,是国家总体规划在特定经济区的战略部署和具体落实,也是政府调控和管理地区经济的重要手段。编制跨区域的规划要针对各地区共同关心、单个地区难以解决的重大问题提前进行研究和规划论证,同时,要突出区域规划编制过程中的协调功能,使各地方对难以单独解决的重大问题达成共识,并做出相应的制度安排。
4.单区域规划与跨区域规划
第三节区域规划
确定区域规划内容的基本思路
(1)区域规划是有限目标的规划;
(2)区域规划内容应具有一定的层次性;
(3)区域规划可规范基本内容,但具体内容要因时、因地而定。一般来说,区域规划的基本内容应包括以下8个方面,即:区域的总体定位与发展目标,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城镇体系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布局,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空间管治,区域政策;(4)区域规划内容要适应政府职能转变。
3、区域规划的系统设计
1.区域规划的内容
第三节区域规划
2.当前区域规划的重点内容
(1)不同层次区域规划的内容重点;
(2)根据政府可调控资源的管理与调控方式调整区域规划内容;(3)要以空间资源配置为重点强化空间的指导和约束功能;
(4)重视政策表述,强化区域政策的精准性和操作性。
第三节区域规划
1.区域重点产业的类别
区域发展过程中的重点一般包括战略产业(先导产业、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和瓶颈产业。
先导产业是区域发展的重点,尤其是政府投资的重点。因为它是区域未来的希望,若不把它作为重点,区域明天就没有主导产业,后天就没有支柱产业,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就难以为继。因此,先导产业在我国政府部门被称作战略性新兴产业。
主导产业是区域发展的重点,因为它发展速度快,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大;技术水平高,代表了区域未来的发展方向;辐射带动作用强,是区域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但是,主导产业不一定是政府扶持的重点,因为它的技术日趋成熟,产品市场占有额正在扩大,规模经济效益已经显现,完全可以依靠社会的力量来发展。在我国政府部门都将其称作战略性支柱产业看待。
2.区域重点产业的选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中小企业发展贷款合同
- 2024年度版权质押合同with标的:影视作品
- 消灭昆虫制剂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婴儿裤内衣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2024年度商业秘密保护合同保密义务与违约
- 烟用香精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淋浴喷头市场发展预测和趋势分析
- 2024年度智能工厂设计与建设定制合同
- 身体用闪光粉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04版学校餐饮与零售服务合同
- 智慧酒店解决方案白皮书
- 绵阳市高中2022级(2025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一诊)历史试卷
- 湖南省湘东十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英语试卷 含答案
- 老年人打球免责协议书范文范本
- (新版)装订技能竞赛理论知识考试题库500题(含答案)
-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8.2坚持国家利益至上(2)教案
- 生物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课件 2024-2025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 高教版(2023)中国历史 第9课 隋唐时期的经济、科技与文化 教案
- 《西游记》导读(12-15回)
- 中国铁路国际有限公司招聘考试试卷2022
- DB34∕T 2290-2022 水利工程质量检测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