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说课稿2.2.2气象万千学校授课教师课时授课班级授课地点教具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第二节“气象万千”,主要包括气候的多样性、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点,以及如何利用气象知识为生活服务。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内容与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到的天气现象密切相关,如气温、降水、风力等。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我国及世界各地的气候类型,掌握气候特点,并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结合,提高对气象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此外,本节课内容还与地理学科的其他章节相联系,如地形、水文等,有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地理知识体系。核心素养目标分析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培养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和创新意识。通过分析气候的多样性,学生将增强对地理环境的认识,提高实践力;在学习不同气候类型及其分布时,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理解人地关系,形成人地协调观;通过探究气候与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思考如何利用气象知识为生活服务。教学难点与重点1.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包括:
-气候的多样性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具体如: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的特点及其在世界各地的分布情况。
-气候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例如:了解不同气候类型对农业生产、居住环境、生活习惯的影响。
举例:
-教学重点之一是让学生掌握热带雨林气候的特点,如全年高温多雨,以及它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如亚马逊雨林、刚果盆地等。
-另一个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气候对生活的影响,如温带海洋性气候适宜农作物生长,而寒带气候则适合发展畜牧业。
2.教学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包括:
-世界气候类型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学生可能难以理解不同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和区别。
-气候变化的动态特征。例如:全球气候变化对各地气候的影响。
-气候与生活实际结合的应用。学生可能难以将气候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举例:
-教学难点之一是让学生理解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区别,这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另一个难点是让学生认识到全球气候变暖对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自然现象的影响,以及这些变化对人类活动的潜在影响。
-最后,如何让学生将气候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如通过气象预报来安排农业生产,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教学资源准备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材,以便于学生跟随教学进度阅读和记录。
2.辅助材料:准备气候类型分布图、气候特点图表、相关气象现象的视频资料,以及气象数据统计表等,以直观展示气候知识。
3.实验器材:无需特殊实验器材,但可准备一些简单的气象观测工具,如温度计、湿度计,用于课堂演示和实践活动。
4.教室布置:将教室分为小组讨论区,以便于学生分组讨论气候类型及特点,同时保持教室整洁,确保教学活动有序进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地理》第二章第二节“气象万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天气变化无常,有时晴空万里,有时风雨交加。那么,这些气象现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
二、自主学习
1.请同学们翻到教材第X页,阅读“气候的多样性”部分,了解气候的定义以及气候与天气的区别。
2.在阅读过程中,请用笔划出你认为重要的句子,并做好笔记。
三、课堂讲解与探究
1.气候的多样性
a.请同学们分享一下你们在自主学习中划出的重点句子,大家一起讨论气候的定义。
b.接下来,我给大家讲解气候的多样性。请大家看教材上的气候类型分布图,我们可以看到,全球气候分为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每种气候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特点。
c.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例,它全年高温多雨,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如亚马逊雨林、刚果盆地等。请大家思考一下,热带雨林气候对人类生活有哪些影响?
2.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a.请同学们看教材上的气候类型分布图,观察不同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
b.接下来,我给大家讲解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区别。这两种气候类型在我国的分布较广,同学们要重点掌握。
c.温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是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干燥,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北、华北地区。而温带海洋性气候则全年温和湿润,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
3.气候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a.请同学们举例说明气候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如农业生产、居住环境、生活习惯等。
b.接下来,我给大家讲解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自然现象,这些变化对人类活动产生了哪些影响?
四、课堂实践
1.请同学们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气候类型,利用教材上的气候类型分布图和气候特点图表,分析该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各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可以参考教材内容,也可以查阅其他资料。讨论结束后,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五、课堂小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气候的多样性、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以及气候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分享一下你们在课堂实践中的收获。
六、课后作业
1.请同学们完成教材第X页的练习题,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2.结合课堂实践,思考如何利用气象知识为生活服务,下节课我们一起分享。
七、课堂延伸
1.邀请气象专家进行讲座,让同学们更深入地了解气象知识。
2.组织同学们参观气象局,了解气象观测和预报的过程。教学资源拓展1.拓展资源
-拓展资源一:关于气候变化的科普书籍,如《气候变化的挑战》、《地球气候演变》等,这些书籍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气候变化的原因、影响以及应对策略。
-拓展资源二:气象纪录片,如《天气的力量》、《气候变化与未来》等,通过视觉影像让学生直观感受气象现象的壮观和气候变化的严峻。
-拓展资源三:气象科普文章,如《气象知识》、《中国国家地理》等杂志上的相关文章,提供最新气象研究成果和趣味性知识。
-拓展资源四:气象数据平台,如中国气象数据网,提供各类气象数据,学生可以亲自查询和分析气象信息。
2.拓展建议
-拓展建议一:阅读科普书籍
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与气候相关的科普书籍,以增强对气候知识的理解。书籍中的案例和图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气候变化的规律和趋势。
-拓展建议二:观看气象纪录片
组织学生在课后观看气象纪录片,通过视觉冲击和深入讲解,让学生对气候变化有更直观的认识,并激发他们对气象科学的兴趣。
-拓展建议三:撰写气象观察日记
建议学生每天记录当地的天气情况,包括气温、湿度、风力等,持续一段时间后,分析天气变化规律,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拓展建议四:参与气象知识竞赛
鼓励学生参加学校或社区的气象知识竞赛,通过竞赛形式检验自己的气象知识,并激发学习兴趣。
-拓展建议五:开展气象小实验
利用简单的实验器材,如温度计、湿度计等,进行气象小实验,如测量室内外的温度和湿度差异,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气象知识。
-拓展建议六:访问气象数据平台
引导学生访问气象数据平台,查询不同地区的历史气象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从而了解不同气候类型的特征和分布规律。
-拓展建议七:组织气象讲座
邀请气象专家到校进行讲座,让学生有机会与专业人士交流,了解气象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未来发展趋势。
-拓展建议八:开展气象主题社会实践
组织学生参观气象站、气象台,或者参与气象科普活动,通过实地考察和社会实践,提高学生对气象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板书设计①气候的多样性
-重点知识点:气候的定义、气候与天气的区别
-重点词:热带、温带、寒带
-重点句:气候是长时间内的大气状态及其变化的总和。
②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初中政治课听评课记录
- 班队听评课记录
- 《瘫痪的类型及病因》课件
- 《语文总复习》课件
- 《消法质量法》课件
- 《病例讨论示例》课件
- 《储量计算》课件
- 【大学课件】劳动关系管理
- 初二物理上学期教学计划方案
- 五月班主任工作计划
- 2024年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人员-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人员(门窗检测)考试近5年真题集锦(频考类试题)带答案
- 人教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英语Unit 7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 2024年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6单元第11课时 数字编码》教学课件
-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计划
- 西藏林芝地区一中2025届高二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
- 2024标准版劳务合同范本下载
- 《昼夜交替》(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册科学苏教版
- DBJ04∕T 325-2024 城市电力电缆隧道工程技术标准
- 2024届九省联考高三新高考适应性测试英语试题及答案
- 2024年冰淇淋品类线上消费与行业洞察分析报告
- 生产部门年度培训计划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