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1页
河南省南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2页
河南省南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3页
河南省南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4页
河南省南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阳市2024年秋期高中一年级期中质量评估历史试题第I卷(选择题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甘肃、青海一带发现的距今约4000年的马家窑文化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墓葬。这些墓葬中出现了合葬墓24座,其中有数座为夫妻合葬,在一座个人墓葬里,发现的陪葬品仅陶器就有91件。据此可知,马家窑文化A.父权制己取代母权制B.出现阶级分化C.具备国家的初始形态D.萌生出私有制2.在商代王城遗址中,以宗庙为中心的祭祀空间和以宫殿为中心的行政空间均分布于城市的中心。而西周王城的祭祀空间和行政空间呈现疏离状态,且前者无论在空间上还是在体量上都处于从属地位。这反映出西周时期A.民本理念影响城市建设B.国家治理理念出现变化C.神权统治色彩异常浓厚D.高度集中的王权己出现3.公元前720年,周平王死,因为随葬品不足,新继位的周桓王只得派人去普国祈求,史称“求搏”。西周以来“天子不求私财”的传统从此打破,过去诸侯必须朝会天子的礼仪也名存实亡,相反,天子却要向诸侯进行聘问。这说明当时A.政治格局发生变化B.西周社会己礼崩乐坏C.宗法制进一步发展D.周天子失去共主地位4.有学者指出,秦统一以前,“中国”只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并无确切的范围和实际的组织。直到秦统一,“中国”二字才有具体的表现,代表着一个具有明确政治制度的庞大帝国和明确地理区域的广大国土和民众。据此可知,秦的统一A.有利于国家认同的构建B.避免了分裂割据现象C.促进了疆域的不断扩展D.巩固了大一统的体制5.西汉经过文景二帝的治理,至汉式帝即位时,已经是“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这主要得益于A.币制改革的成功B.阶级矛盾的缓和C.休养生息的政策D.商品经济的发展6.魏晋南北朝时期,进入中原的少数民族很多人的衣冠语言与中原无异。同时,少数民族尚武、勇健的气质传入中原地区,使中原呈现出慷慨、激越、豪放的气质。这说明当时A.北方家庭经济农牧互补B.汉族与内迁边疆民族走向交融C.南北文化交流日益频繁D.区域间经济文化不平衡性加重7.学者冯天瑜认为,魏晋南北朝的文化走向是对经学弥漫的两汉一元帝国文化的反动,表现为:经学式微、名教危机、玄风独振、文学自觉、佛教华化、佛道相融、胡汉交会等特色。具有一种开拓性,即在挣脱两汉儒学独尊的文化模式后,不断地创立文化新观念、开辟文化新领域。其意在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A.传统主流思想发生擅变B.中华文化受到外来冲击C.儒释道思想趋于同质化D.文化发展呈多元化趋势8.隋唐以三省六部为政务中枢,并集汉魏以来中枢政制变化之大成,较之秦汉三公九卿制度,无论其组织机构,还是运行机制和行政效率,都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与秦汉体制相比,隋唐三省体制的最显著特征是A.政务程序规范,决策与执行机构分职B.三权分立有利于决策,并限制皇权C.权力相对分散,极大提高了行政效率D.实现了皇权与相权之间的有效制约9.唐后期以来的许多知识分子,有的从儒家经典著作中吸取抽象的义理,有的把佛、道作为异端加以排斥,更有人援法入儒、援佛入儒或援道入儒。这种现象反映了A.学术思想的派别林立B.儒学复兴的文化觉醒C.儒释道三教和谐共存D.程朱理学的道统观念10.宋人钱彦远上书称:“臣闻隋唐之制,有赋、租、庸、调四者之入。自杨炎变两税法,天下称便。’’“天下称便”的主要原因是两税法A.缩小了征税范围B.降低了赋税税率C.加强了人身控制D.简化了税收名目11.“唯本朝之法,上下相维,轻重相制,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藩方守臣,统制列城,付以数千里之地,十万之师,单车之使,尺纸之诏,朝召而夕至,则为匹夫。”材料表明宋朝A.崇文抑武的政策B.行政效率的低下C.中央集权的强化D.民族关系的紧张12.宋代财婚风气盛行,富贵人家置办聘礼,除一般物品外,流行给女方制作一些纯金首饰,常见的是金钏、金锭、金被坠,号称“三金”。经济稍差一点的人家则用白银打制。这反映出A.理学思想影响较大B.社会门第观念逐渐淡化C.民众生活水平提高D.经济发展影响婚俗变迁13.古代中国新统一的王朝通常会编写前朝的历史,既是对前朝的“盖棺论定”,也表明对前朝正统的继承。元朝在修前朝历史时,为确定奉哪个朝代(金、辽、宋)为正朔,引发T激烈的争论,最后元朝统治者将金、辽、宋均奉为正朔。据此推断,该举措A.有助于打破传统中原中心观念B.激化了帝国内部的民族矛盾C.消除了意识形态对政治的影响D.有利于推动元朝的政教合一14.康熙平定内乱后,立即救令“开馆慕修一统志书,适台湾、金门、厦门等处已属内地,设立郡县文武官员,请救礼部,增入通志之内。又广东添设花山县治,通志所未载,亦请照例增修”。这一做法A.推动中国对外关系的转型B.正式确立对台湾的管辖C.有助于塑造疆域一统观念D.强化了对思想全面控制15.以下为某同学学习明清时期经济所作的读书笔记。若再为其补充一条内容,应选择A.冶铁技术和牛耕出现B.江南地区改用短曲辕犁C.棉花在内地开始种植D.玉米、甘薯的推广种植16.明清时期,白银源源不断流入中国,推动白银成为主要货币,促进了商品经济的繁荣。但白银流入越多,中国基层民众往贫困的深渊里陷得就越深。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明清人口的快速增长B.出超引发资源危机C.传统生产方式占主导D.政府赋税制度改革第II卷(非选择题52分)二、非选择题(共52分,其中17题14分,18题12分,19题12分,20题14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历史地图册》材料二汉初,刘邦建都洛阳。姿敬、张良建言,“关中左崎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洛阳虽然“东有成皋,西有晴龟,倍河,向伊洛”,但“其中小,不过数百里,田地薄。四面受敌,此非用武之国也”,他们还认为,“都关中,扼天下之亢而扮其背”,若诸侯有变,则可具百万之众,顺流而下,平定叛乱;即使不能平定叛乱,还可固守关中,“山东虽乱,秦之故地可全而有也”。后刘邦采纳姿敬、张良之策,从洛阳迁都关中。—摘编自司马迁《史记》(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1、图2分别是哪一时期的形势图?与图1相比,图2所示形势发生了哪些变化?(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初关中地位的变迁并分析其原因。(6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下表是部分学者对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评价。根据材料,结合中国古代少数民族政权改革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充分,表述清晰)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浙江乃通江渡海之津道,且如海商之舰,大小不等,大者五千料,可载五六百人;中等二千料至一千料,亦可载二三百人……江岸之船甚移(多),初非一色:海拍、大舰、网艇、大小船只、公私浙江渔捕等渡船、买卖客船,皆泊于江岸。盖杭城众大之区,客贩最多,兼仕官往来,皆聚于此耳。—摘编自【宋】吴自牧《梦梁录·卷十二》材料二“南海I号”南宋古沉船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文物储存最多、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近年来,随着“南海I号”保护发掘项目考古工作的推进,沉船中的瓷器、铜铁器、金银器、漆木器、钱币等大批精品文物出水。“南海I号”沉船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数以万计的稀世珍宝本身,还在于蕴藏着超乎想象的历史信息和非同寻常的学术价值。—摘编自崔勇《中国“南海I号”为何被称为史无前例的水下考古典范?》(1)概括材料一、二所反映的宋代社会经济发展成就,并分析其原因。(8分)(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举一例,简要说明宋代经济发展与文化兴盛的辩证关系。(4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明清之际是诸种矛盾交织、发生翻天覆地巨变的时代。一方面封建专制集权高度膨胀,礼教纲常愈趋苛严;另一方面统治阶级极端腐败,政教失控,危机四伏,正统礼教的腐朽阴暗面暴露得更加充分。……明中后期工商业的发展和近代科学的传入,也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为思想界注入新的时代气息。一些先进知识分子……提出7经世致用的主张,在意识形态领域掀起了一股要求个性解放、平等、自由的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摘编自施建中《中国古代史》材料二黄宗羲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命题,其中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天下不应由君王一人独断;二是君民平等,君的权力来自民,君由民推选出来为天下兴利除害,因此人民共有,非君王私有;三是天下大事应由人民主宰,不应必须尽心尽力为君服务。黄宗羲还借“古先圣王”之口对本末问题作了新论释。他认为圣人所说“崇本息末”,是崇尚礼治,而禁绝巫蛊、佛事、倡优、奇技淫巧之类不切民用的末业,非贬抑工商之类有利民生的本业。“工商皆本”主张是对千百年来“重农抑商”政策的历史性批判,反映了发展商品经济的强烈要求。—摘编自吴光《黄宗羲的思想创新及其当代启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末清初社会思潮出现的历史背景。(6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黄宗羲思想创新的主要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思想的积极意义。(8分)2024年秋期高一期中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5.DBAAC6—10.BDABD11—15.CDACD16.C二、非选择题(共52分,其中第17题14分,18题12分,19题12分,20题14分)(14分)(1)图1战国;图2秦朝。(2分)变化:国家实现统一;北方分段长城得以连接,内地原诸侯国之间的长城被拆除;全国推广郡县制。(6分)(2)变迁:关中成为都城所在地。(1分)原因:关中地区物产丰饶,地理形势优越,易守难攻;有利于制约诸侯,维护统治;洛阳存在建都的诸多不利条件;关中有一定的历史基础;(1点2分,3点5分)18.(12分)示例:论题:少数民族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中华民族在交往的过程中,各民族不断交融,少数民族政权学习中原文化的改革,也推动了这一进程。魏晋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大力推进民族交融。政治上,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加强权力的集中;经济上,实行均田制,推进了封建小农经济的发展;文化习俗方面,以汉族服饰取代鲜卑服饰,朝中禁止鲜卑语,统一说汉语,改鲜卑姓为汉姓,仿照汉族社会的士族阶层,将新改姓的部分鲜卑贵族定为一等高门,鼓励他们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等等。综上所述,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顺应了当时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有利于缓解民族矛盾,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也推动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其他论题如:少数民族政权改革应立足于自身主体性,保持民族特色;孝文帝改革具有两面性等。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19.(12分)(1)成就:造船业发达;海外贸易繁荣,海上丝绸之路兴盛;城市经济繁荣;手工业产品商品化程度较高;商品经济发展等。(1点1分,任答4点4分)原因:宋代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宋代商业政策相对宽松;南方社会环境相对稳定;宋代科技的发展等。(1点2分,任答2点4分)(2)[示例一]城市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宋词、话本等文学新体裁的发展;而新文学也丰富了市井文化,带动了娱乐和印刷业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城市经济的繁荣。[示例二]宋代社会经济发展推动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三大发明走向成熟;而指南针又推动了宋代海上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