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学卫生资格考试题库(中医诊断学)_第1页
中医针灸学卫生资格考试题库(中医诊断学)_第2页
中医针灸学卫生资格考试题库(中医诊断学)_第3页
中医针灸学卫生资格考试题库(中医诊断学)_第4页
中医针灸学卫生资格考试题库(中医诊断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针灸学卫生资格考试题库(中医诊断学)

A1型题

1.下列病证出现往来寒热,发有定时的是

A.疟疾

B.少阳病

C阳明病

D.伤寒

E.湿温

答案:A

2.疾病初期,恶寒发热并见多见于

A.外感表证

B.疟疾

C.阴虚证

D.阳虚证

E,寒湿证

答案:A

3.午后热甚,身热不扬者属于

A.阴虚潮热

B.气郁发热

C.阳明潮热

D.气虚发热

E.湿温潮热

答案:E

4.既可以出现自汗,也可以出现盗汗的证是

A.阳气亏虚证

B.瘀血内阻证

C.阴液亏虚证

D.气阴两虚证

E.血液亏血证

答案:D

5.痛处游走不定,或走窜攻痛属于

A.走窜痛

B.绞痛

C.掣痛

D.空痛

E.重痛

答案:A

6.胁痛,患侧肋间饱满,咳唾引痛,多为

A,肝胆湿热

B.瘀血阻滞

C.饮停胸胁

D.肝气郁结

E.肝火炽盛

答案:c

7.皖腹胀痛,暖腐吞酸者属于

A.肝气犯胃

B.食积胃院

C.胃阴不足

D.胃火炽盛

E.寒邪犯胃

答案:B

8.胸闷不适,心悸气短属于

A.痰浊蒙闭心包

B.心血虚

C.心阴虚

D.痰湿内阻,肺气壅滞

E.心气不足,心阳不振

答案:E

9.视物旋转动荡,如在舟车之上属于

A.目眩

B.鸡盲

C.夜盲

D.歧视

E.雀盲

答案:A

10.睡后易醒,不得再睡属于

A.营血亏虚,心神失养

B.阴虚火旺,内扰心神

C.痰热上扰,心神不安

D.痰热上扰,心神不安

E.食滞内停,内扰心神

答案:A

11.渴喜热饮,饮水不多属于

A.中气不足

B.阴虚火旺

C.瘀血内阻

D.热入营血

E.痰湿内停

答案:E

12.口中乏味,舌上味觉减退属于

A.肝胆火旺

B.脾胃虚弱

C.食滞不化

D.肝气郁结

E.湿浊停滞

答案:B

13.腹痛作泻,常与精神紧张或情志抑郁有关属于

A.涛结不调

B.脾气亏虚

C.肝郁犯脾

D.肾虚命门火衰

E.伤食

答案:C

14.大便中经常含有较多未消化的食物属于

A.肝郁脾虚

B.脾不统血

C.大肠湿热

D.肛门瘀血

E.脾胃虚寒

答案:E

15.腹痛窘迫,时时欲便,肛门重坠,便出不爽称为

A.肛门灼热

B.排便不爽

C.滑泻失禁

D.里急后重

E.肛门坠气

答案:D

16.小便清长量多属于

A.肝气犯脾,肠道气滞

B.湿热蕴结,肠道气机传导不畅

C.气虚失运,传送无力

D.肾阳虚衰,气不化津

E.脾虚中气下陷

答案:D

解析:尿次异常包括小便频数和瘙闭,小便清长属于前者。

小便频数即排尿次数增多,时欲小便,一般每昼夜尿次多于10

次。新病小便频数,短赤而急迫,是下焦湿热;若久病小便频

数,量多色清,夜间尤甚,为下焦虚寒,多因肾阳不足,肾气

不固,膀胱失约所致。

17.睡眠中小便自行排出,醒后方知属于

A.肾气不足,膀胱失约

B.脾虚中气下陷

C.气虚失运,传送无力

D.脾肾虚衰,肛门失约

E.热盛伤津

答案:A

18.下列各项,丕属于月经周期经常错后7天以上的病机

A.营血亏损

B.阳气虚衰

C.湿热蕴结

D.寒凝血瘀

E.气滞血瘀

答案:C

19.不在行经期间,阴道大量出血,或持续下血,淋漓不

止者称为

A.经期错乱

B.月经衍期

C.崩漏

D.月经过少

E.月经过多

答案:C

20.失神的表现是

A.面色荣润,含蓄不露

B.面色少华,精神不振

C.面色无华,反应迟钝

D.喃喃自语,哭笑无常

E.突然言语不休,想见亲人,但烦躁不安

答案:C

21.病人表现为少神,可提示

A.精气未伤,属病轻

B.正气不足,神气不旺

C.正气大伤,精气亏虚

D.精气衰竭,阴不敛阳

E.痰迷心窍,精神失常

答案:B

22.“望色十法”中的“技”是指

A.面色沉稳

B.面色浊暗

C.面色浅淡

D.面色壅滞

E.面色枯槁

答案:D

解析:望色十法的内容:浮,是面色浮显于皮肤之表,主

表证;沉,是面色沉隐于皮肤之内,主里证。面色由浮转沉,

是邪由表入里;由沉转浮,是邪自里达表。清,是面色清明,

主阳证;浊,是面色浊暗,主阴证。面色由清转浊,使病从阳

转阴;由浊转清,是病由阴转阳。微,是面色浅淡,主虚证;

甚,是面色深浓,主实证。面色由微转甚,是病因虚致实;由

甚转微,是病由实转虚。散,是面色疏散,主新病,或病邪将解;

推,是面色壅滞,主久病,或病邪渐聚。面色由技转散,是病

虽久而邪将解;由散转拉,是病虽近而邪渐聚。泽,是面色润

泽,主精气未衰,病轻易治;天,是面色枯槁,主精气已衰,

病重难医。面色由泽转天,是病趋重危;由天转泽,是病情好

转。

23.中焦火盛的表现是

A.胖而能食

B.肥而食少

C.形瘦食多

D.形瘦食少

E.胃火亢盛

答案:C

24.发黄干枯,稀疏易落属于

A.精血不足

B.肾虚

C.血虚受风

D.血热化燥

E.肝气郁结

答案:A

25.若见一侧口眼歪斜而无半身瘫痪,患侧面肌弛缓,额

纹消失,眼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向健侧歪斜者

属于

A.温病火邪上攻

B.风邪中络

C.血虚化

D.肝气郁结

E.心阳不足,水气凌心

答案:B

26.昏睡露睛属于

A.脏腑精气将绝

B.脾胃虚衰

C.太阳经绝证

D.寒湿水饮内停

E.肝胆火炽

答案:B

27.乳蛾属于

A.心脾积热

B.肺胃热盛

C.阳明热盛,津液大伤

D.湿热秽浊之气上蒸

E.风热痰火壅滞

答案:B

解析:咽部一侧或两侧喉核红肿疼痛,溃烂有黄白色脓点,

脓汁拭之易去者,为“乳蛾”,

属肺胃热盛,火毒熏蒸所致。

28.喉痈属于

A.心脾积热

B.肺胃热盛

C.阳明热盛,津液大伤

D.湿热秽浊之气上蒸

E.脏腑蕴热,复感外邪

答案:E

解析:咽部一侧或咽后壁明显红肿高突,吞咽困难,身发

寒热者,为“喉痈”,因风热痰火壅滞而成。

29.颈前结喉处有肿块突起,或大或小,或单侧或双侧,可

随吞咽而上下移动者属于

A.肺肾阴虚,虚火内灼,炼液为痰

B.肝郁气结,脾虚痰凝

C.痰火久结,气血凝滞

D.外感风温,痰热壅滞

E.外感疫邪

答案:B

解析:颈前结喉处有肿块突起,或大或小,或单侧或双侧,

可随吞咽而上下移动者,称为“瘦瘤:多因肝郁气结,脾虚痰

凝所致,或因水土失调,痰气搏结所致。

30.小腿青筋怒张,形似蚯蚓属于

A.痰火久结,气血凝滞

B.肝郁气结,脾虚痰凝

C.寒湿内侵,络脉血瘀

D.风湿郁久化热

E.风热痰火壅滞

答案:C

31.疮疡红肿高大,根盘紧束,灼热疼痛,诊

断为

A疗

B.疗

C.痈

D.疽

E.疡

答案:C

32.小儿食指脉络显于气关为

A.邪气入经

B.邪气入络

C.邪人脏腑

D.邪犯皮毛

E.邪入关节

A

解析:小儿食指按指节分为三关。根据络脉在食指三关出

现的部位,以测定邪气的浅深,病情的轻重。指纹显于风关附近,

是邪气人络,邪浅病轻,可见于外感初起;指纹达于气关,是

邪气入经,邪深病重;指纹达于命关,是邪人脏腑,病情严重;

若指纹直达指端,成为“透关射甲”,提示病情凶险,预后不

良。

33.脉动应指的范围超过寸、关、尺三部是指

A.洪脉

B.疾脉

C.长脉

D.数脉

E.大脉

答案:C

34.濡脉的主病是

A.厥证

B.阴寒证

C.气滞血瘀证

D.湿气

E.表证

答案:D

解析:浮而细软,应指少力,如絮浮水,轻手相得,重按

不显,又称软脉。主诸虚或湿困。

35.虚里位于

A.胸部

B.胁下

C.剑突下

D.左乳下稍内侧

E.脐周

答案:D

36.按之可以诊断大肠病的是

A.关元

B.天枢

C.中极

D.气海

E.神阙

答案:B

37.按尺肤凹而不起者多为

A.热证

B.泄泻

C.瘀血

D.鼓胀

E.风水

答案:E

38.疮疡根盘收束隆起者属于

A.实证

B.虚证

C.寒证

D.热证

E.虚寒证

答案:A

39.营分热盛可见

A.舌紫暗

B.舌色淡

C.舌色青

D.舌色绛

E.舌淡紫

答案:D

解析:较正常舌色红,呈鲜红色者,称为红舌;舌色更深

而呈暗红色者,谓之绛舌。红舌和绛舌皆主热证。

40.舌体胖大,淡白而嫩属于

A.气血两虚

B.脾虚水停

C.阴虚火旺

D.阳虚血瘀

E.风热犯肺

答案:B

解析:胖舌指舌体比正常人之舌体大而厚。胖舌主痰饮水

湿或邪恶毒气血壅积。

41.舌尖红而生点刺,往往提示

A.心火炽盛

B肝胆火盛

c.风热犯肺

D.胃肠热盛

E.肾阴虚火旺.

答案:A

解析:点,是舌体上出现较明显的星点,但不刺手者,称

星点舌。刺,是舌体上出现高起软刺,抚之棘手的,称为芒刺

舌。提示脏腑热盛,或营血热盛。

42.舌嫩体胖而有齿痕属于

A气血两虚

B阴虚内热

C.脾虚湿阻

D.邪热入营

E.痰热内阻

答案:C

解析:舌体边缘有牙齿压迫的痕迹,称为齿痕舌。齿痕舌

主脾阳虚衰或气血不足。

43.舌体强硬而苔厚腻属于

A.痰蒙心神

B.湿阻心神

C.风痰阻络

D.心火亢盛

E.邪热炽盛

答案:c

解析:舌体失其柔和,卷伸不利,或板硬强直,不能转动。

多见于热扰心神,或痰蒙心窍,或风痰阻络。

44.吐弄舌的主病是

A.气血两虚

B.热扰心神

C.肝风内动

D.心脾有热

E.阴虚火旺

答案:D

解析:舌伸于口外,不即回缩者,称为吐舌;伸舌即回缩,

称为弄舌。属于心脾有热。

45.舌苔黄厚而腻,多为

A.风寒表证

B.食滞

C.湿热

D.瘀血

E.津液亏虚

答案:C

46.热渐盛而津渐伤在舌象上常有的变化是

A.舌苔由白转黄

B.舌光无苔

C.舌苔由润变燥

D.舌苔由薄变厚

E.舌苔焦黑起裂

答案:C

47.八纲作为辨证的主要内容,实际形成于

A.《内经》

B.《伤寒论》

C《景岳全书》

D.《医宗金鉴》

E.《伤寒质难》

答案:A

48.表证最常见于

A.太阳病证

B.上焦病证

C皮肤浅表部位的病变

D.内伤杂病

E.外感病初期

答案:E

49.有关表里证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病位在皮毛、肌肉、经络、气血、息道者

属表

B.病位在脏腑、精髓者属里

C.病位在经络有表里之分

D.病位在脏腑有表里之分

E.表证多见于外感病的初起阶段

答案:A

50.病人先有恶寒发热,继而恶寒消失,反恶热,伴有口渴

喜饮,舌红苔黄,脉洪数,证属

A.表寒里热

B.风热犯肺

C.表里同病

D.寒证化热

E.表邪入里

答案:E

51.热证的临床表现中不正常的是

A.发热或恶热

B.舌干少津

C.面赤或额红

D.蜷卧喜静

E.大便燥结

答案:D

52,辨寒热的意义是

A.辨病因

B.辨病性

C.辨病位

D.辨邪正关系

E.辨标本缓急

答案:B

53.下列属于寒证常见病因的是

A.阳邪亢盛

B.暑邪亢盛

C.阴液亏损

D.阳气亏损

E.风热袭表

答案:D

54.下列脉象阴证少见的是

A.沉

B.迟

C.细

D.无力

E.滑

答案:E

55.两额潮红,见于

A.虚阳上越

B.阳虚发热

C.阴虚内热

D.阳明实热

E.心火亢盛

答案:0

56.阳虚与气虚的主要区别是

A.有无神疲乏力

B.有无少气懒言

C.寒象是否明显

D.舌质是否淡嫩

E.小便是否清长

答案:C

解析:阳虚常与气虚同时存在,但阳虚则寒,因此必有寒

象且易感寒邪。舌质淡嫩是水湿内停的征兆,临床脾肾阳虚水

湿不化才见。

57.下列各项,丕显壬实证表现的是

A.腹痛拒按

B.畏寒

C.恶寒

D.壮热

E.舌苔厚腻

答案:B

解析:由于感邪性质的差异,致病的病理因素不同,以及

病邪侵袭、停留部位的差异,因而证候表现各不相同,所以很

难以哪几个症状作为实证的代表。临床一般畏寒,得衣近火则

减多属虚证,恶寒添衣加被不减属于实证。

58.“寒包火”证属于

A.表实寒里虚热证

B.表实寒里实热证

C.表虚寒里实热证

D.表虚寒里虚热证

E.表里俱寒证

答案:B

解析:表里同病,虚实性质相同,但寒热性质相反的证候,

如表实寒里实热证,即“寒包火”证。

59.表虚,主要是指

A.风热表虚证

B.伤风表虚证

C.有汗之表证

D.卫表不固证

E.太阳中风证

答案:D

解析:所谓表虚,主要是指卫表(阳)不固证(偏于虚寒),

然而以往常将表证有汗出者,称之为“表虚”,表证无汗者,

称之为“表实”,其实表证的有无汗出,只是在外邪的作用下,

毛窍是否闭塞是邪正相争的不同反应,不等于疾病的本质属虚。

60.某些疾病容易出现证候真假的阶段是

A.初期阶段

B.极期阶段

C.危重阶段

D.传变阶段

E.末期阶段

答案:C

解析:某些疾病在病情的危重阶段,可以出现一些与疾病

本质相反的“假象”,掩盖着病

情的真相。

61.导致真实假虚的病因病机,错送的是

A.热结胃肠

B.痰食壅积

C.湿热内蕴

D.瘀血停蓄

E.气机不畅

答案:E

解析:由于热结胃肠、痰食壅积、湿热内蕴、瘀血停蓄等,

邪气大积大聚,以致经脉阻滞,气血不能畅达,因而表现出神

情默默、倦怠懒言、身体羸瘦、脉象沉细等类似虚证的假象。

62.下列各项,丕属于病性辨证的内容的是

A.辨六淫证候

B.辨津液证候

C.辨情志证候

D.辨卫气营血证

E.辨阴阳虚损证

答案:D

解析:病性辨证的内容有辨六泽证候、辨气血证候、辨津

液证候、辨阴阳虚损证以及辨情志证候。卫气营血辨证不属于

病性辨证的内容。

63.最常见的风淫证候是

A.咳嗽、咽痛

B.鼻塞、流涕

C面浮、肢肿

D.恶风微热汗出、脉浮缓

E.眩晕,抽搐

答案:D

解析:风淫证的辨证依据是,可表现为新起恶风、微热、

汗出、脉浮缓,或突起风团、瘙痒、麻木、肢体关节游走疼痛、

面睑浮肿等症。

64.阳虚可导致的病理变化,丕鱼殖的是

A.气滞

B.血瘀

C.血热

D.水泛

E.痰饮

答案:C

解析:阳气亏损,机体失去温养,推动,蒸腾、气化等作

用,可导致气滞、血瘀、水泛,产生痰饮等病理变化,不会导

致血热。

65,下列疼痛特点丕属血瘀证的是

A刺

B.痛处固定不移

C.夜间疼痛加重

D.面色青紫

E.时轻时重

答案:E

66.患者出现咳嗽气喘,痰多色白质稀,胸闷,证属

A.饮停于心

B.饮停于肺

C.饮停于胸胁

D.饮停于肠胃

E.饮停郁四肢

答案:B

67.与气虚兼并的虚证沙见的是

A.气虚髓亏

B.津气亏虚

C.气阴两虚

D.气血两虚

E.阳气亏虚

答案:A

解析:同时气虚可与血虚、阴虚、阳虚、津亏等兼并为病,

形成气血两虚证、气阴两虚证、阳气亏虚证、津气亏虚证等。

68.属于气滞临床表现的是

A.面色萎黄

B.咽干盗汗

C.神疲乏力

D.舌淡胖

E.头胀痛多随情绪发生变化

答案:E

69.血虚多见的脏腑是

A.心和脾

B.肝和脾

C.心和肾

D.心和肝

E.脾和肾

答案:D

解析:心主血,肝藏血,所以血虚证主要指心血虚证和肝

血虚证。

70.大失血所致的气脱,称为

A.阳气虚脱证

B.气不摄血证

C.亡阳证

D.血虚气脱证

E.气随血脱证

答案:E

71.瘀血疼痛的特点是

A.隐痛

B.窜痛

C.重痛

D.刺痛

E.胀痛

答案:D

72.患者手足冷痛,月经延期,行经时少腹拘急疼痛,月

经色紫暗有血块,脉沉弦迟,证属

A.血瘀证

B.血寒证

C.血虚证

D.气滞血瘀证

E.血热证

答案:B

73.血热证的表现不包括

A.月经量多而色淡

B.身热面赤而发斑

C.肌肤生疮疳疗痈

D.温热病之血分证

E.迫血妄行而出血

答案:A

解析:血热证的主要表现有:身热夜甚,或潮热,口渴,

面赤,心烦,失眠,躁扰不宁;甚或狂乱,神昏谙语,或见各

种出血色深红,或斑疹显露,或为疮痈,舌绛,脉数急等。

74.饮停胸胁,症见胸胁饱满,咳嗽时牵引作痛。此属

A.痰饮

B.支饮

C.悬饮

D.溢饮

E.腹水

答案:C

75.津液亏虚证与燥证的区别是

A.前为津万,后为液脱

B.前属内燥,后属外燥

C.前属阴虚,后属血虚

D.前者伤津轻,后者伤津重

E.前者病势急,后者病势缓

答案:B

解析:外界燥邪耗伤津液所见证候为燥淫证,属于外燥,

体内津液亏虚必见干燥症状,为津液亏虚证,属于内燥。

76.心脉痹阻证中,若以心胸刺痛为特征的属于

A.热郁心脉

B.瘀阻心脉

C.寒凝心脉

D.痰阻心脉

E.气滞心脉

答案:B

77.下列各项,丕属于脾病中常见症状的是

A.腹胀腹痛

B.出血

C.浮肿

D.泄泻

E.恶心暧气

答案:E

78.胃院冷痛喜按,吐清水,口淡不渴,舌淡嫩,脉沉迟无

力,属于

A.胃阳虚证

B.脾阳虚证

C.寒湿困脾证

D.寒滞胃肠证

E.食滞胃院

答案:A

79.但坐不得卧,卧则气逆属于

A.肺胀咳喘或水气凌心

B,气血不足

C.肝风内动

D.肾不纳气

E.中气下陷

答案:A

80.心气虚、心阳虚、心血虚、心阴虚四证的共同临床表

现是

A心痛

B.心烦

C.失眠

D.健忘

E.心悸

答案:E

81.下列各项,丕匿痰蒙心神证表现的是

A.神情痴呆

B.惊悸失眠

C.意识模糊

D.喃喃自语

E.举止失常

答案:B

82.诊断心阴虚证,与心悸同见,最有意义的是

A头晕

B.面白

C.健忘

D.失眠

E.舌红少苔

答案:E

解析:舌红少苔是典型的心阴虚舌象,是虚热的征象。

83.痰火扰神证中,与神昏同见的是

A.澧赤便秘

B.渴喜冷饮

C.舌红苔黄腻

D.高热抽搐

E.脉象细数

答案:C

解析:舌红苔黄腻是痰火之象,舌红主实证,苔黄腻为痰

热之象。

84.心气虚证与心阳虚证最主要的共见症状是

A.面白神疲

B.脉细无力

C.舌质淡白

D.形寒肢冷

E.心悸气短

答案:E

85.鉴别心阳虚证与心阳虚脱证最有意义的是

A.是否面白神疲

B.有无肢厥脉微

C.是否舌质淡白

D.有无心悸怔忡

E.有无形寒肢冷

答案:B

解析:心阳虚脱是在心阳虚的基础上,突然出现四肢厥冷,

脉微欲绝等。

86.一般不会出现失眠的是

A.心阳虚证

B.心血虚证

C.痰火扰神证

D.心阴虚证

E.心火亢盛证

答案:A

解析:失眠最主要的是由于机体阴阳平衡失调,阴虚阳盛,

阳不入阴,神不守舍所致。

87.患者咳嗽胸闷,痰多而稀,色白易咯,苔白

腻,脉滑,辨证为

A.燥邪犯肺

B.热邪壅肺

C.风寒犯肺

D.痰湿阻肺

E.肺气虚证

答案:D

88.燥邪犯肺证与肺阴虚证的共同症状是

A.微恶风寒

B.潮热盗汗

C.两颗潮红

D.干咳少痰

E.脉浮紧

答案:D

89.风寒犯肺证与风热犯肺证的共同特点是

A.咳嗽气喘

B.鼻流清涕

C.身痛无汗

D.咳痰稀白

E.咽喉肿痛

答案:A

90.下列各项,丕属主痰热壅肺表现的是

A.咳痰黄稠

B.鼻流清涕

C.气喘息粗

D.吐脓血痰

E.漫赤便秘

答案:B

91.下列各项,丕是直接导致肺气上逆病因病机的是

A.肾不纳气

B.肺失肃降

C.肺失宣发

D.外邪犯肺

E.痰饮停肺

答案:A

解析:肺气上逆是指肺失宣肃,气机上逆所致的证候,肾

不纳气病位在肾。

92.对于鉴别燥邪犯肺证和肺阴虚证最有意义的是

A.痰量的多少

B.咳痰的难易

C.有无口咽干燥

D.有无五心烦热

E.舌色的红淡

答案:D

解析:五心烦热是阴虚内热的特征。

93.风水相搏证的临床表现丕包括

A.恶寒发热

B.起病急骤

C.头面眼睑先肿

D.形寒肢冷

E.脉象浮数

答案:D

94.根据胁肋胃脱胀痛,暧气易怒,吞酸嘈杂,情绪抑郁,

饮食减少,苔薄黄,脉弦等症,可考虑为

A,肝火上炎证

B.肝脾不调证

c.肝胃不和证

D.胆郁痰扰证

E.肝郁气滞证

答案:B

95.脾气虚、脾阳虚、脾气下陷证的共同症状是

A.便澹肢倦

B.肢体困重

C.皖腹坠胀

D.肢体浮肿

E.舌淡而胖答案:A

96.脾气虚、脾虚气陷、脾不统血的共同症状是

A.纳差乏力

B.久泄不止

C.畏寒肢冷

D.头晕目眩

E.月经过多

答案:A

97.脾病虚证的基础证型是

A.脾虚气陷证

B.脾阳虚证

C.脾胃气虚证

D.脾气虚证

E.脾不统血证

答案:D

98.下列对鉴别寒湿困脾证与湿热蕴脾证最有意义的是

A.有无脱腹痞胀

B.有无纳呆呕恶

C.黄疸鲜明或晦暗

D.是否腹胀便流

E.是否肢体困重

答案:C

解析:寒湿困脾证可见面目发黄晦暗;湿热蕴脾证可见面

目发黄色鲜明。

99.湿热蕴脾证最少见的症状是

A.犯恶欲吐

B.肢体困重

C.皖腹痞胀

D.黄色晦暗

E.身热不扬

答案:B

100.下列各项,丕属于肝火上炎证与肝阳上亢证相同临床

表现的是

A.面红目赤

B.头晕目眩

C.腰膝酸软

D.急躁易怒

E.脉弦

答案:C

101.诊断肝血不足的主要症状依据是

A.舌淡脉细

B.面色淡白

C头晕目眩

D.心悸耳鸣

E.肢麻筋挛

答案:E

102.下列各项,丕典壬肝郁气滞证表现的是

A.胸胁胀痛

B.头痛眩晕

C.胸闷太息

D.月经不调

E.咽部异物感

答案:B

103.下列各项,丕舅王肝阳上亢证表现的是

A.眩晕耳鸣

B.面红目赤

C.急躁易怒

D.口苦口干

E.失眠多梦

答案:D

104.常见手足蠕动症状的证候是

A.肝阳上亢证

B.血虚生风证

C.阴虚动风证

D.热极生风证

E.肝阳化风证

答案:C

105.少腹冷痛,前阴坠胀疼痛,舌淡脉沉紧,其证候是

A.肝胃不和证

B.寒滞肝脉证

C.肾阳虚证

D.寒凝胃肠证

E.胃肠气滞证

答案:B

106.头晕目眩,面白无华,视物模糊,舌淡脉细,其证候

A.肝血虚证

B.心血虚证

C.心肝血虚证

D.心脾气血虚证

E.肝阴虚证

A

107.辨肝病最常见的特征性症状是

A.烦躁易怒

B.胁肋胀痛

C.口苦口干

D.头晕目眩

E.苔白脉弦

答案:B

解析:肝的病变主要反映在疏泄失常,气机逆乱,肝经循

行部位经气受阻。

108.肺肾阴虚证的临床特征是

A.头晕目眩,胸胁胀闷

B.干咳少痰,腰酸遗精

C.阴囊湿疹,外阴瘙痒

D.胁肋冷痛,声音嘶哑E.形寒肢冷,舌淡脉弦

答案:B

109.肝阳上亢证属于

A.虚证

B.实证

C.热证

D.下虚上实证

E.里热证

答案:D

解析:肝阳上亢证属于肝阳亢扰于上,肝肾阴亏于下的上

实下虚证。

110.经闭半年,伴见面色无华,头晕目眩,肌肉蠕动,舌

淡脉细,最宜诊断为

A.肝血虚证

B.心肝血虚证

C.肾精不足证

D.肝肾阴虚证

E.心脾两虚证

答案:A

111.胃院嘈杂,饥不欲食,口燥咽干,便干尿

黄,舌红少津,脉细数,最宜诊断为

A.胃热炽盛证

B.胃阴虚证

C.大肠热结证

D.肝火犯肺证

E.胃肠气滞证

答案:B

112.咳喘,面白无华,乏力气短,纳少腹胀,咯痰清稀,

舌淡脉弱,最宜诊断为

A.寒痰阻肺证

B.脾肺气虚证

C.心肺气虚证

D.肺肾气虚证

E.肺气不足证

答案:B

解析:脾肺气虚证是指脾肺两脏气虚,以咳嗽、气喘、咯

痰、食少、腹胀、便滤为主要表现的虚弱证候。

113.太阳蓄血证的主要临床特征是

A.惊狂,坐卧不安

B.发狂,脐腹满痛

C.惊痫,时痣族

D.如狂,少腹急结

E.身黄,脉沉结

答案:D

114.少阳病不愈,传入厥阴的传变规律是

A.循经传

B.越经传

C.表里传

D.逆经传

E.并经传

答案:B

解析:病邪自外侵入,逐渐向里发展,若是隔一经或两经

以上相传者,称为“越经传”。

115.口苦,咽干,寒热往来,胸胁苦满,脉弦,其症候是

A.太阳经证

B.太阳腑证

C.少阳病证

D.阳明经证

E.阳明腑证

答案:C

116.少阴病人主要病理特征为

A.心气衰弱

B,阴血不足

C.心肾虚衰

D.脾胃阳虚

E.肺肾两虚

答案:C

117.少阴热化证的心烦不寐的病机是

A.邪热内盛

B.肝阳上扰

C.水亏火旺

D.上热下寒

E.热结胃肠

答案:C

118.下焦病症的病理实质是

A.肾阳虚

B.肝阴虚

C.心阴虚

D.肝肾阴虚

E.心肾阳虚

答案:D

119.伤寒两经或三经同时出现病证,称为

A.循经传

B.越经传

C.合病

D.表里传

E.并病

答案:C

120.卫分证的主要辨证依据是

A.头身疼痛,鼻塞

B.咽喉肿痛,咳嗽

C发热,微恶风寒

D.无汗或有汗

E.口微渴而咳嗽

答案:C

解析:卫分证的主要辨证依据是发热,微恶风寒。除头身

疼痛以及鼻塞可能为感受风寒外,咽喉肿痛,咳嗽,无汗或有

汗,口微渴而咳嗽都不是主要辨证依据。

B1型题

(1〜2题共用备选答案)

A.亡阴之汗

B.黄汗

C.战汗

D.自汗

E.盗汗

1.属于绝汗的是

2.在病势沉重之时,先见全身战栗抖动,而后汗出的称为

答案:1.A2.C

(3〜4题共用备选答案)

A.太阳经

B.少阴经

C.阳明经

D.太阴经

E.少阳经

3.两侧头痛属于

4.后头痛连项背属于

答案:3.E4.A

(5—6题共用备选答案)

A.绵绵作痛,酸软无力

B.冷痛沉重,阴雨天加重

C.痛如针刺,固定不移

D.胀满疼痛

E.重痛,活动受限

5.肾虚腰痛的特点为

6.肝气犯胃所致胃腕痛的特点为

答案:5.A6.D

(7—8题共用备选答案)

A.脾胃虚寒

B.饮食停滞

C.肝气郁结

D.肝胆火热

E.湿浊停滞

7.自觉口中有苦味属于

8.自觉口中有酸味属于

答案:7.D8.B

(9〜10题共用备选答案)

A.湿热蕴结

B.热盛伤津

C.肾气虚弱

D.肝郁犯脾

E.气虚失运

9.尿少而短赤,发热口渴属于

10.小便之后点滴不尽属于

答案:9.B1O.C

(11〜12题共用备选答案)

A.表证

B.病轻易治

C.阴证

D.病趋重危

E.阳证

11.“望色十法,,中的“泽”主

12.“望色十法”中的“天”主

答案:11.B12.D

(13〜14题共用备选答案)

A.肝风内动

B.心阳不足,水气凌心

C.虚阳上越

D.肾不纳气

E.气郁化火,痰火扰心

13.坐则昏眩,不耐久坐属于

14.站立不稳,气态似醉,并常见眩晕者属于

答案:13.A14.A

(15〜16题共用备选答案)

A.水轮

B.风轮

C.气轮

D.血轮

E.肉轮

15.脾在五轮学说中为

16.肺在五轮学说中为

答案:15.E16.C

解析:五轮学说即瞳仁属肾,称为“水轮”;黑睛属肝,

称为“风轮”;两眦血络属心,称为“血轮”;白睛属肺,称

为“气轮”;眼睑属脾,称为“肉轮”。

(17〜18题共用备选答案)

A.水肿

B.吐泻伤津

C.痰浊阻肺

D.肝郁化火

E.风热邪毒上攻

17.目胞浮肿属于

18.眼球突出,兼喘满上气者属于

答案:17.A18.C

(19—20题共用备选答案)

A口噤

B.口张

C.口撮

D.口僻

E.口振

19.口角向一侧歪斜为

20.战栗鼓颌,口唇振摇为

答案:19.D20.E

(21-22题共用备选答案)

A.胃阴已伤

B.心脾积热

C.肾阴枯涸,精不上荣

D.阳明热盛,津液大伤

E,气血两虚

21.牙齿干燥属于

22.牙齿光燥如石属于

答案:21.A22.D

解析:观察齿之色泽,若牙齿干燥,为胃阴已伤;牙齿光

燥如石,为阳明热甚,津液大伤;牙齿燥如枯骨,为肾阴枯涸,

精不上荣所致,可见于温热病的晚期,属于病重。

(23—24题共用备选答案)

A.痰火久结,气血凝滞

B.肝郁气结,脾虚痰凝

C.寒湿久留,气血亏虚

D.风湿郁久化热

E.风热痰火壅滞

23.膝部红肿热痛,屈伸不利属于

24.膝部肿大而股胫消瘦,形如鹤膝属于

答案:23.D24.C

解析:膝部肿大而股胫消瘦,形如鹤膝,称为“鹤膝风”,

多因寒湿久留、气血亏虚所致。

(25〜26题共用备选答案)

A.寒证

B.热证

C.实证

D.虚证

E.阴证

25.舌质苍老属于

26.舌质娇嫩属于

答案:25.C26.D

解析:老舌指舌体坚敛苍老,纹理粗糙或皱缩,且舌色较

暗者为老舌。舌质苍老多为实证。舌体浮胖娇嫩,纹理细月贰,

而舌色浅淡者为嫩舌。舌质娇嫩多为虚证。

(27〜28题共用备选答案)

A.心火炽盛

B.肝胆火盛

C.风热犯肺

D.胃肠热盛

E.肾阴虚火旺

27.舌边生点刺,往往提示

28.舌中生点刺,往往提示

答案:27.B28.D

(29—30题共用备选答案)

A.心阳虚证

B.心血虚证

C.心脾两虚证

D.心气虚证

E.心肾不交证

29.患者心悸、失眠、多梦、健忘、头晕目眩、面色淡白、

唇甲淡白,舌淡白脉细无力,辨

证为

30.患者心悸怔忡,胸闷气短,自汗,面色淡白,脉虚,

辨证为

答案:29.B3O.A

(31〜32题共用备选答案)

A.心气虚证

B.脾气虚证

C.肾气虚证

D.肺气虚证

E.燥邪犯肺证

31.患者咳喘无力,咳痰清稀,动则尤甚,畏风自汗,易

于感冒,少气短息,语声低怯,神疲乏力,面色淡白,舌淡苔白,

脉虚,多属于

32.恶风发热,口干咽燥,咳痰少而黏,不易咳出,应辨

证为

答案:31.D32.E

(33〜34题共用备选答案)

A.肺阴亏虚证

B.肺肾气虚证

C.肺肾阴虚证

D.肾阴虚证

E.心阴虚证

33.病人咳嗽痰少,偶见痰中带血,腰膝酸软,遗精,五心

烦热,盗汗额红,舌红少苔,脉细数,辨证为

34.以咳嗽无力,喘息短气,呼多吸少为主要临床表现的

答案:33.C34.B

(35〜36题共用备选答案)

A.卫分证候

B.气分证候

C.营分证候

D.血分证候

E.下焦病证

35.身热夜甚,口渴不甚,心烦不寐,斑疹隐现,舌红绛,

脉细数,其证候是

36.手足蠕动,痣疚,舌绛少苔,脉虚细,其证候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