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21文言文(七年级上)
《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论语〉十二章》《诫子书》《狼》
咏雪
E文章主旨
本文通过叙述谢太傅在家中与子侄辈咏雪一事,表现了谢道镉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才智,
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家庭生活的雅趣和文化的传承。
V基础知识
【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世说新语》,作者刘义庆(403—444),字季伯,彭城(现在江苏徐州)人,
任荆州刺史。南朝宋文学家。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喜纳文士,著有《世说新语》,志
怪小说《幽明录》。《世说新语》是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课文所选两则分别出自《言语》篇和《方正》篇。
【读准字音】
太便(fu)俄而(6)雪零(zhou)羊(cha)可则(ni)
无笑(yi)谢道银(yun)徽(sa)柳琴(xu)
【朗读节奏】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
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课下注释】
(1)谢太傅:即谢安(320—385),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做
过吴兴太守、侍中、史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死后追赠为太傅。
(2)内集:家庭聚会。
(3)儿女:对子侄辈的统称。
(4)讲论文义:,讲解诗文。(讲:讲解)(论:讨论)
(5)俄而:不久,一会儿
(6)骤:急速
(7)欣然:高兴的样子
.(8)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
(9)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不如,比不上)(因:凭借)
(10)无奕女:指谢道镉(yun),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无奕,指谢奕,
字无奕。
(11)王凝之:字叔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做过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
内史等。
【重点翻译】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在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不久,雪下得更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他哥哥的女儿道镉说:“不如比作柳絮被风吹得满天飞舞。”
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她就是谢太傅的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理解性默写】
1.交代咏一雪背景的句子: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咏雪的直接原因:俄儿雪骤。
3.两个比喻句: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4.谢道银对雪的描述是:未若柳絮因风起。
5.补充点明谢道镉身份的句子(暗示谢太傅对谢道镉才气的赞赏):即公大兄无奕女,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丫精点问答
【内容方面】
1.请写出本文记叙的要素。
时间:寒雪日;地点:内;人物:谢太傅(召集人兼主讲人)、兄子、兄女(听众);事
件:咏雪。
2.对于谢太傅的出题,兄子和兄女分别给出什么答案?
兄子:撒盐空中差可拟,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兄女: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3.两个咏雪句“撒盐空中差可拟”与“未若柳絮因风起”,哪一个更好?请从文中找出
根据,并谈谈你的看法。
“未若柳絮因风起”更好。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道悔的身份,这是一
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犒•的才气。因为柳絮团状,与雪花相似,漫天飞舞给人以想象
和美感,比喻十分传神,而且还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温暖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
【人物方面】
4.谢太傅为什么跟儿女们谈论诗文时,出了一个“白雪纷纷何所似”的咏雪题目?
天气发生了变化:早先也有雪,但不大,而此刻变成了纷纷扬扬的大雪。这使主讲人感
到很高兴,就出了一个“白雪纷纷何所似”的咏雪题目。
5.你认为谢太傅究竟满意谁的答案?为什么?
对兄女的答案满意。因为文章最后一句“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表明
了谢道根的身份,暗示了谢太傅对道悔才气的赞赏。
6.谢太傅为什么“大笑乐”?
①因和睦、融洽、欢快、较松的氛围而乐。②因儿女们的才气而乐。③因能与儿女们共
享天伦而乐。
【写法方面】
7.“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以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和睦、融洽、欢快、轻松。
8.文章最后一句有什么作用?
补充点明了谢道犒•的身份,暗示了谢太傅对道悔才气的赞赏。
【语言鉴赏】
“未若柳絮因风起”“撒盐空中差可拟”各有其妙年,请欣赏。
①柳絮团状与雪花在形态和动态上相似,'给人以想象和美感,比喻十分传神,②预示着
春天即将到来,有深刻的意蕴。
②因为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相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
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
【拓展延伸】
你学过的古诗词中咏雪佳句?请写出一两句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数梨花开。(比喻)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比喻)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夸张)
诡]陈太丘与友期行
K文章主旨
文章讲述了七岁儿童陈元方驳斥父亲的朋友“无信”“无礼”的故事,表现出陈元方小
小年纪就聪慧明理、落落大方,告诫人们做人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
【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世说新语》,作者刘义庆(403—444),字季伯,彭城(现在江苏徐州)人,
任荆州刺史。南朝宋文学家。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喜纳文士,著有《世说新语》,志
怪小说《幽明录》。《世说新语》是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课文所选两则分别出自《言语》篇和《方正》篇。
【读准字音】
惭(cdn)尊君在不(f6u)舍去(sh4)非人哉(zdi)
【朗读节奏】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
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
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课下注释】
1.与友那行(期:约定。)
2.期目中(日中:正午时分。)
3.畲当(舍:舍弃。去:离开。)
4.去后乃至(乃:才。)
5.门外戏(戏:嬉戏,游戏,玩耍。)
6.粤军在不(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不:同“否”。)
7.学季而去(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委:舍弃。)
8.君与枣苕期日中(家君: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9.则是无停(则:就。信:讲信用,守信用。)
10.下车斗之(引:拉,牵拉。)
11.元方入门不顾(顾:回头看。)
【一词多义】
信则是无值(名词,信用)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形容词,真诚,诚实)
不尊君在不(通“否”,表疑问)
待君久不至(表示否定)
【古今异义】
与儿文讲论文义(古义:子女,在本文中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今义:儿子和女儿)
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今义:日期)
太丘舍寺(古义:离开今义:前往)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古义:玩耍今义:戏剧,杂技)
下车引之(古义:拉今义:引导)
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今义:照顾或光顾)
【通假字】
尊君在不(“不”通“否”,用在问句句尾表询问)
【词类活用】
友人惭(意动用法。惭:对……感到惭愧)
【重点翻译】
L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陈太丘丢下(他)而离开,(太丘)走后(那人)才来。
2.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客人问元方:“令尊在不在?”
3.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真不是人哪!跟我约好一起走,却丢下我先离开了。
4.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您跟我父亲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
亲,就是没有礼貌。
5.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朋友对(自己的言行)感到很惭愧,便下车来拉他,元方头也不回地跑进了(自家的)大门。
【理解性默写】
1.交代咏一雪背景的句子: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咏雪的直接原因:俄儿雪骤。
3.两个比喻句: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4.谢道镉对雪的描述是:未若柳絮因风起。
5.补充点明谢道镉身份的句子(暗示谢太傅对谢道镉才气的赞赏):即公大兄无奕女,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精点问答
【内容方面】
1.故事发生的背景是什么?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2.陈太丘舍去的原因是什么?
期日中,过中不至。
3.客人不守信的表现是什么?
期日中,过中不至。
4.客人发怒的原因是什么?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5.元方入门不顾的原因是什么?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人物方面】
6.“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不守信用的人,“友人便怒”,从友人的话中
我们又看到了友人是个粗鲁无礼的人,从“友人惭,下车引之”还可看出友人是个知错能改
的人。陈元方维护了父亲的尊严,显示了聪明才智,体现这一天资的语言是“君与家君期日
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也表现出对客人无信无礼的不满,体现
不满的行动是“元方入门不顾”。
7.通读全文后,可知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
答:元方是一个聪敏过人、率真方正、明白事理、落落大方、能言善辩的孩子。
8.陈太丘的友人的性格特点如何?
答:不守信用、不懂礼貌、知错能改。
9.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什么?
答:意识到自己错了,想博得元方的好感。
【写法方面】
10.文中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法是过适描写。
【主题探究】
11.你如何评价元方的“入门不顾”?
我赞成元方的做法:友人失信于人,不讲诚信,对子骂父粗俗无礼,伤害元方自尊,元方在
愤怒之下“入门不顾”有情可原,更何况他还是一个七岁的孩子,我们不能用成人的道德标
准来要求他。
我不赞成元方的做法:人无完人,友人“下车引之”可见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元方应该给友
人一个机会。更何况他是辈,应该尊重长辈。
12.《陈太丘与友人期》一文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做人做事要讲诚信,懂礼貌。
【拓展延伸】
13.谈谈你对“君”“家君”“尊君”的理解
答:“君”:对别人的尊称,是“您”的意思。“家君”: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14.辨别下列词语哪些属于敬词,哪些属于谦词。
①敝人②卑职③陛下④令尊⑤寡人⑥足下⑦令郎⑧老朽⑨麾下
答:敬词:陛下、令尊、足下、令郎、麾下
谦词:敝人、卑职、寡人、老朽
15.你还知道类似谢道镉、陈元方这样机智聪颖的少年吗?
答: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作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
工’《《论语》十二章》
文章主旨
这十二章语录阐述了求知的态度、学习的方法和做人修身的道理,其意在启迪我们:学
习要有端正的态度和良好的方法;做人要有仁爱之心,要心胸开阔、意志坚强、理想远大。
【文学文化常识】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瞰(zou)邑(今山东曲阜东南)
人。春秋末期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世统治者尊为“至
圣”、“万世师表”,与孟子并称“孔孟”。孔子曾大力宣传“仁”的学说,认为“仁”即“爱
人”,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并有“学而不厌,诲人
不倦”的精神。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的《春秋》加以删修,使
其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语录体就是个人讲话或者两个以上的人对话的辑录。在中国古代,弟子记录老师的言论,
多用口语,故称之为“语录”。现在也指从文学家或思想家的著述中,选录优美警策之文辞
或能裨益身心之名言,编辑而成的作品。作为一种文体,语录体具有亲切、警策、精辟的特
点。《论语》及宋代记载程颖、程颐言行的《二程遗书》,均堪称语录体的典范。
【读准字音】
人不知而不馒(yun)学而不思则怛(wdng)
思而不学则阳Mi)不亦说乎(yu4)
传不习乎(chudn)三省吾身(xing)
一箪食(dan)四十而不弯(hud)
不逾处(yuju)曲%而枕之(gong)
博学而筝志(du)逝者如斯去(fu)
【朗读节奏】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
/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注释: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疑惑。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
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日:“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课下注释】
1.学而町习之(按时)(温习,复习)
2.有朋自远方来(志同道合的人)(从)
3.人不期而不限(了解)(生气,发怒)
4.不亦看子乎(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5.吾耳三省吾身(每天)(泛指多次)(自我检查、反省)
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
7.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
8.三十而宜(独立做事情)9.四十不尊(迷惑,疑惑)
10.不遒更(越过,超过)(规矩,规范)
11.温敢而知新(学过的知识)(新的理解与体会)
12.学画不思则因(却)(迷惑,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13.思而不学则阳(疑惑)
14.可以为师矣(可以)(凭借)(做)
15.人不攀其忧(能忍受)
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的人)
17.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为乐趣)
18.饭瞬像■饮水(吃饭)(粗粮)(冷水)
19.啊即而枕之(弯曲胳膊)
20.不义而富且裳(不正当的手段)(富有)(尊贵)
21.于我如浮云(对于)(好像,如同)
22.二△行必有我师弟(几个人)(在其中,在里面)
23.浮其善者而丛之(选择)(跟从,学习)
24.子在3上日(河,河流)
25.逝者如斯夫(流逝)(这,指河水)
26.不舍昼夜(舍弃,放弃)
27.三军可夺帅也(军队的统称)
28.西去不可夺本也(普通人,男子汉)(志气,志向)
29.博学而筝志(忠实,坚守)
30.叨问而近昼(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
【一词多义】
」可以为师矣(动词,做,当作)
为《,
[为人谋而不忠乎(介词,替)
「(人不知而不愠(动词,了解)
1温故而封新(动词,得到,懂得)
(仁在苏中矣(代词,它的)
其1甚不g者而改之(代词,他人)
,人不知而不愠(转折连词,但是,却)
而<温故通知新(顺承连词,不译)
.博学而笃志(并列连词,不译)
【古今异义】
学而时习之(古义:按时今义:时间)(古义:复习今义:学习)
吾目三省吾身(古义:每天今义:一日)(古义:泛指多次,虚数今义:数词,三)
与朋友交而不值乎(古义:诚信今义:相信)
温故而知新(古义:学过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
择其普者而丛之(古义:好的方面,优点今义:善良)(古义:跟从学习今义:跟从)
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可能、许可)
【通假字】
不亦说乎(通“悦”,愉快)
吾十育五而志于学(通“又”)
【词类活用】
吾耳三省吾身(名词做状语,每天)
温敢而知胡(形容词做名词,旧的知识;形容词做名词,新的知识)
传不习乎(动词做名词,传授的知识)
学而时习之(名词做状语,按时)
择其考者而从之(形容词做名词,好的方面,优点)
【词类活用】
判断句:
是知也(“……也”表判断)
省略句:
可以为师矣(省略宾语“之”,应为“可以之为师矣”)
人不知而不愠(省略宾语“之”,应为“人不知之而不愠”)
【成语】
不亦乐乎:指快乐得无法形容。
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三十而立:三十岁左右会自立于社会,有所成就。
择善而从: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三人行,必有我师:一些人中必定有可以作为我的老师的人。指应该虚心地向一切有长
处的人学习。
三省吾身:省:检查、反省;身:自身。原指每日从多个)方面检查自己,后指多次自
觉地检查自己。
逝者如斯:畤光、事情的消逝如同河水流去般迅速。
【重点句翻译】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5.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博览群书广泛学习,有坚定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救,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
中了。
【理解性默写】
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
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
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表明了既要勤勉学习,还要按时温习,把学习当作一件乐事的是:学而时习之,不
亦说乎?
9、表明了学须有友。志同道合的朋友不远千里而来,研究学问,析疑解惑,有利于学
业进步,自然成为乐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0、含蓄地表明了学习要有不求人知、全在进德修业的正确态度:人不知而不愠,不亦
君子乎?
11、曾参讲治学的人要重视个人的品德修养的句子是: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
不信乎?传不习乎?
12、强调复习过程中独立思考的重要性的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4、《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
焉。
15、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
者而改之
16、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三重境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7、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逝者如斯夫!不
舍昼夜。
18、《论语》中含义深远,金铿玉振,古往今来,不知激励过多少志士仁人在险恶的环
境中中率不替的句子是: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9、《论语》中用简洁朴素的笔致,勾画出一个安贫乐道者的心理状态,平凡而又高洁,
令人向往之至,在今天更显得弥足珍贵的句子是: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0、写出五个在《论语》中出现,现在还使用的成语不亦乐乎温故知新三十而立不
舍昼夜逝者如斯匹夫不可夺志择善而从三人行,必有我师
精点问答
【课文探究】
1.你如何理解孔子眼中的“君子”,现实生活中的君子,你认为是什么样子的?
孔子眼中的君子是指有才德的人,现实生活中的君子应该是谦和、仁爱、胸襟宽阔、有
容人雅量的人。
2.如何理解曾子说的“忠”和“信”?讲“忠"和''信”对现代人有什么样的特殊意
义?
忠:竭尽自己的尽力;信:诚信。
意义:社会越发展越应以诚信之风抵奸邪之气。
3.学习的三个境界是什么?这句话强调人应该有怎样的学习态度?
知之,好之,乐之。乐之是最高境界。
4.孔子说的“温故知新”和现代人说的创新有没有联系?
有联系,创新是指在旧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独立思考发现新知。
5.“学”与“思”是怎样的关系?你能举个例子证明孔子的说法吗?
二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比如学游泳。只一味地去游,而不思考游泳的规范性动作,
可能学不好,还有可能会送命。而只是在岸边空想,是永远想学不会游泳的。
6.孔子借流水暗喻何意?你怎样理解“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
时间一去不返。时间一去不返,我们要珍惜时间,努力做好眼前的事。
7.“人不知而不愠”表现了孔子怎样的人生态度?
谦和、仁爱、胸襟宽广、有容人雅量
8.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都谈了“师”,你认
为什么样的人能当老师?我们向“老师”学习应该有什么样的态度?
能够温习旧知识并能够独立思考创新的人可以当老师
要谦虚地向身边的人学习,随时随地学习
9.子夏心中的“仁”包括哪些内容?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10.曾子让我们从哪三个方面进行反省?
交往、交友、学习。
【拓展延伸】
11.联系实际生活体验,说说你对“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的理解?
无论何人,如果立下志向,就不能轻易放弃理想,
12.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它道出了《论语》在人格修养和国
家治理方面的巨大作用。你通过学习本文,在人格修养方面你懂得了哪些道理?至少谈三点。
选任何一则,谈作者让我们干什么,你是怎么做的,这样做是对还是错,那么应该怎么
做。
13.有些同学埋头做练习,当时会做,以后遇到同样的类型,又束手无策,原因大多在
于他们往往只做当前的题目,不善于思考与总结归纳。请你接合课文的有关章节,并结合自
己的理解,对这些同学进行学习方法上的指导。
亲爱的同学,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们只学习而不思考,那么
他的心中就会迷惑,不知道总结归纳,不知道类型题的规律,只会死学,不会思考,自然不
会好。请大家在以后学习的过程中把“学”与“思”结合起来。
14.”吾日三省吾身”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座右铭,请结合实际谈谈这么做的好处。
人要自我反省,反省我们自己身上是是否有优点,如果有,我们要发扬优点;也要反省
我们身上是否有缺点,如果有,那么就要改正。这样,我们才会进步。
《诫子书》
K文章主旨
本文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惮惰、险、躁。
文章概括了做人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纳为一个“躁”
字,对比鲜明。
丫基础知识
【文学文化常识】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珊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
事家。他躬耕陇亩时“苟全姓名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但注意结交名士,研读古籍,
留心时政,常以管仲、乐毅自励。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做军师之后就提出著名的《隆中对》,
策动孙、刘联盟,大破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蜀汉建立,拜为丞相。为完成统一中原,
兴复汉室的大业,他效忠先主,辅佐后主,外联东吴,内修政理,南征平叛,北抗强魏,先
后五次北伐魏国,终因积劳成疾而逝世,享年54岁。
本文选自《诸葛亮集》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诸葛亮一生
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
下这篇书信告诫诸葛瞻。
【读准字音】
夫(fu)淡泊(danbo)淫(yin)慢遂(sui)庐(lu)
【朗读节奏】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
/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
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课下注释】
本君子之行: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静以修身: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非谈不无以明存: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明确志向。
非宁静无以蒙匹:达到远大目标。
非学无以广才:增长才干。
浮馒则不能励横放纵懈怠。振奋精神。
除牌则不能检隹轻薄浮躁。修养性情。
年与时融:疾行,指迅速逝去。
遂成棺蓄: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多不谈世:接触社会,承担事物。
悲守方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重点翻译】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以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不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没办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的干扰就没办法达成远大目标。
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不学习就没办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无法修养性情。
5.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6.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那时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陋室,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理解性默写】
1.《诫子书》中诸葛亮总结一生经历,对儿子的教诲与期望的千古名句是: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诫子书》中阐述“学、才、志”关系的句子是:
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3.《诫子书》中阐释过度享乐和急躁对人修身养性产生不利影响的句子是: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4.诸葛亮《诫子书》中常被人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的句子是: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5.全文中心论点是: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6.表现躁的危害的反面论证的句子是一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7.文本作者抓住一个“静”字,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找出这
几个句子。
①淡泊: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立志: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③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V精点问答
【课文精点】
1.本文作者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
作者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
字:修身须要静,学习须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把“静”
与“躁”加心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
2.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上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
3.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非澹泊无心明志,非宁静无心致远。
4.诸葛亮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是什么?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立志勤学、惜时
三者之间的关系: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的,
缺一不可的。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但志向的培养又必须修养品德。
5.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人在少年时期应该树立远大的志向,发愤图强,避免老了后悔。
宁静专一才能明志,才能实现志向。
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7.俭与静有什么关系?
俭是不奢侈,不浪费。这就要求人们内心保持宁静,不被物质诱惑。“俭以养德”是建
立在“静”的基础上的美德。
8.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上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
【拓展延伸】
11.联系实际,品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
重要意义。
当今世界,充满诱惑。内心宁静才能避免各种诱惑,培养高尚品德;淡泊名利得失才能
专心志致,坚持目标,实现理想。
12.你最喜欢文中的哪句话。谈谈你的理解和从中受到的启发。由此联想到了哪些名人
名言?推荐给大家。
示例:我喜欢“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是说,如果不能淡泊名利
得失就不能明确志向,不能够宁静专一,就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我的启发是:人只要立下
志向,内心安定,踏踏实实努力向目标进发,不能被干扰、被诱惑。我想到诸葛亮的另外一
句名言:志当存高远。把这句名言推荐给大家的原因是,它告诉我们要立下远大的志向并为
之努力。
U《狼》
【文章主旨
(1)一切像狼一样的恶人都是以害人始,以害己终,最后的下场是自取灭亡。
(2)人有狼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人能够战胜狼,战胜像狼一样的恶势力。
(3)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必须识破假象,并且不存幻想,勇于斗争。
(4)除恶务尽,要像屠户那样并毙两狼,不留后患。
基础知识
【文学文化常识】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号柳泉居士,清代文学家,世称聊斋先生,淄川(今
属山东淄博)人。著有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等。写作背景明末清初时,汉人有两种人生
态度:一方面是抗清反满的遗民态度,另一方面则是高压之下对清朝异族统治者的臣服。蒲
松龄受到这两种态度的影响,所以有了《聊斋志异》一书。蒲松龄醉心科举,一心想求取功
名;他才华横溢,然而屡试不第。强烈的反差使他愤愤不平,这种情绪贯穿他一生,同时也
深刻地影响了他对于社会和人生的态度、取向以及评判。从某种意义上说,《聊斋志异》就
是这一思想的产物。全书491篇,多以鬼狐故事反映现实生活,表露作者情感。
【读准字音】
缀行(zhui)大密(jiong)W(yl)攀(xia)芳蔽(shan)
眈眈(ddn)瞑(ming)尻尾(kao)假寐(m3i)毙(bi)
【朗读节奏】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只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
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占蔽/成丘。屠/乃奔/倚其
下,驰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
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以攻其后/也。身/已半
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
/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课下注释】
1.它有剩骨(仅,只)
2.■行基远(连接,紧跟)(很)
3.一狼得骨堂(停止)
4.羊零如越(一起)(追赶)(原来)
5.屠大簟(处境困迫,为难)
6.戮担持刀(放松、卸下)
7.恐前后受其敢(攻击)
8.跑野有麦场(看,视)
9.逅随成丘(覆盖、遮盖)
10.少町(一会儿)
11.一狼鱼去(径直)
12.目似里.(闭上眼睛)
13.富吸县(态度)(从容,悠闲)(很)
14.屠拳起(突然)
15.又数刀建之(杀死)
16.一狼迪其中(洞穴,这里用作动词,挖洞)
17.止露里尾(屁股)
18.后将瞳入以攻其后也(打算)(通道,这里用作状语,“从通道”的意思。)
19.其一式坐于前(像狗一样)
20.屠自后断其曜(大腿)
21.乃悟前狼假蹇(睡觉)
22.狼亦擎矣(狡猾)
23.块刻两毙(一会儿)
24.久之(过了一会儿)
25.积薪(堆积柴草)
26.几何•哉?(多少)
【一词多义】
止①止有剩骨(仅,只)②一狼得骨止(动词,停止)
意①京暇甚(名词,神情、态度)②章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动词,打算)
敌①恐前后受其改(进攻)②盖以诱敢(敌人)
【古今异义】
一狼径去(古义:离开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屠自后断其眩(古义:大腿今义:屁股)
击以诱敌(古义:大概,原来是今义:覆盖;盖子)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古义:多少,意思是能有多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产权技术合同在产学研合作中的优化路径研究
- 二零二五年度贷款购房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钻机租赁及设备升级改造协议3篇
- 二零二五版二手房买卖合同(含交易纠纷解决)2篇
- 二零二五版国际货运环保项目六租船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劳务派遣服务合同范本3篇
- 2024年项目部治理人员安全培训考试题附参考答案(研优卷)
- 2023-2024年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培训考试题及参考答案【预热题】
- 二零二五年度高速公路扩建项目场地平整施工协议3篇
- 2023年-2024年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教育培训试题带答案(完整版)
- 2023年青海省西宁市中考地理真题含解析
- 酒店人防管理制度
- 古诗词诵读 《锦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 GB/T 24478-2023电梯曳引机
- 食堂经营方案(技术标)
- 代收实收资本三方协议范本
- 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下册全册课件【完整版】
- 乒乓球比赛表格
- 商务接待表格
- 肠梗阻导管治疗
- word小报模板:优美企业报刊报纸排版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