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01家国情怀类选择题1.(2023年江苏苏锡常镇四市一模)《海国图志》刊行之初得到了当时一些文人和官员的赞赏,其中大多数只是为书中展现的万国风土人情所折服,却对该书核心观点“师夷长技以制夷”漠然而视。该现象折射了(
)A.西方的风土研究比技术更有价值 B.学习近代科技不能挽救民族危机C.作者的思想主张危及统治者利益 D.封建传统积习太深难以迅速转向【答案】D【解析】据材料可知,《海国图志》刊行之初得到了当时一些文人和官员的赞赏,但大多数只是为书中展现的“万国风土人情”所折服,却对该书核心观点“师夷长技以制夷”漠然而视,结合所学可知,这体现了当时人们“骄傲自大、天朝上国”的心态,这说明封建传统积习太深,D项正确;材料的主旨是强调“对该书核心观点‘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态度,A项不符题意,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对“师夷长技以制夷”作用的评价,B项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统治,C项说法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2.(2023年江苏徐连宿淮四市一模)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将人民以空前规模组织起来,建立起各级工会、农民协会、青年团、学联、妇联、街道居民委员会等,随时动员民众协助国家完成各项工作。这表明(
)A.新生政权群众基础广泛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C.民族民主革命彻底胜利 D.基层民主制度得以实现【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将人民以空前规模组织起来,建立起各级工会、农民协会、青年团、学联、妇联、街道居民委员会等”,这表明了新生政权群众基础广泛,A项正确;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排除B项;C项表述绝对,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之后还需镇反、剿匪、抗美援朝等,不可说已彻底胜利,排除C项;我国的基层民主制度包括村民委员会制度、居民委员会制度、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材料所述内容不仅仅限于基层民主制度,排除D项。故选A项。3.(2023年江苏南通一模)1922年,胡适在(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一文中写道:虽然自1916年以来就有意主张白话文学但白话文真以“一日千里”之势传播,是1919年以后。各地的学生团体忽然办了约400种白话报刊。胡适的描述反映出(
)A.五四运动促进了青年学生觉醒 B.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性质发生变化C.新文化运动推动白话文学兴起 D.各地报刊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在1916年就有意主张白话文,但白话文传播较慢,白话文真正快速得到传播是在1919年后,结合所学知识在1919年发生五四运动,推动了青年学生觉醒,推动了白话文的快速传播,A项正确;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性质一直是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排除B项;题干认为新文化运动时期已经提倡白话文,但传播较慢,五四运动推动下才快速传播,排除C项;题干中提及白话文,但未涉及报刊具体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A项。4.(2023年江苏南通一模)3月21日,中共《救国时报》发表纪念巴黎公社66周年的评论。评论认为,公社是法国切有民族意识的优秀分子的结合,特别是巴黎工人作为骨干,才能团结巴黎市民“齐起为保卫祖国面奋斗”。“这种为民主共和而奋斗的英勇精神,应当使今日我国为继续孙中山先生遗志”而奋斗的一切爱国的中国人所纪念、奋起。该评论意在(
)A.发动群众完成国民革命 B.号召人民支援土地革命C.效法巴黎工人建立政权 D.动员社会各界抗日救国【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巴黎公社66周年,时间为1937年,中共在评价巴黎公社时强调民族意识、保卫祖国,可知中共在《救国时报》上的评论想要通过巴黎公社唤起中国人的民族意识,动员社会各界抗日救国,D项正确;题干时间为1937年,国民革命失败是在1927年,排除A项;1935年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且题干评论中强调民族主义,所以并非号召支援土地革命,排除B项;题干强调的是巴黎公社的民族意识而非工人政权,排除C项。故选D项。5.(2023年江苏南京盐城一模)近代以来,西方列强纷纷在华设立银行,他们相互挤对,竞相发钞。小国比利时也于1902年成立华比银行,在中国取得钞票发行权力,印出大批钞票,随时发行,替代现金。至1923年,外国在华发钞银行共有汇丰等14家。这种局面导致(
)A.洋商占尽贸易优势 B.中国主权遭受侵损C.崇洋媚外之风盛行 D.法币改革举步维艰【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近代西方列强在华设立银行,发行钞票,侵犯了中国的主权,B项正确;材隶属于金融领域的经济侵略,不属于贸易,排除A项;崇洋媚外强调对国外盲目追风,排除C项;法币改革属于南京国民政府的措施,时间不符合,排除D项。故选B项。6.(2023年江苏南京盐城一模)中国人的“边疆”概念原来泛指“蛮荒之地”。近代以来,“边疆”的语境发生了质的变化,转换成了另一种价值预设,即指的是有明确边界的、在国家领土之内的边疆。“边疆”概念的变化折射出(
)A.中国疆域范围的扩大 B.近代外交理念的成熟C.边疆民族政策的调整 D.西方列强侵略的加剧【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古代“边疆”泛指“蛮荒之地”,近代“边疆”指的是有明确边界的、在国家领土之内的边疆,说明近代中国对主权的理解逐渐加深,主要与西方列强侵略的加剧有关,D项正确;对边疆概念认识的变化不能反映出中国疆域范围的扩大,排除A项;近代外交理念一直在进步,不能说成熟,且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国家对边疆民族的政策,得不出边疆民族政策的调整的结论,排除C项。故选D项。7.(2023年江苏南京盐城一模)20世纪30年代,鹤峰革命根据地各县各类学校均用政府编印的《苏维埃政府宣传提纲》、油印的歌本及教师自编的“工农兵三字经”等作为教材,规定“各县均不定时地办有教师训练班”,强调“以前那些有严重封建思想的‘学究先生’不许再当教员”。这些措施旨在(
)A.促进革命统一战线的形成 B.激发人民大众的民族意识C.推动革命斗争的深入开展 D.动摇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根据地各县各类学校均用政府编印的《苏维埃政府宣传提纲》”“‘工农兵三字经’等作为教材”“各县均不定时地办有教师训练班”“以前那些有严重封建思想的‘学究先生’不许再当教员”等信息可知,革命根据地的教育政策有利于扫除封建思想,宣传革命理论,推动革命斗争的深入开展,C项正确;大国革命时期实行革命统一战线,排除A项;日本侵略不断加剧,激发人民大众的民族意识,排除B项;新文化运动动摇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排除D项。故选C项。8.(2023年江苏崇川区5地一模)毛泽东曾在《新青年》第三卷第2号上发表了著名论文《体育之研究》,文章提出体育目的在于“养生”、“卫国”;体育效用在于强筋骨、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三育之间的关系为“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毛泽东的体育思想(
)A.彰显了党对体育的重视 B.率先提出“全面发展”方针C.折射出深重的民族危机 D.揭开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序幕【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体育效用在于强筋骨、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看到了在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国人思想落后,身体素质较差,民族危机深重,他意识到体育教育的重要性,C项正确;此时是1917年,中国共产党尚未诞生,排除A项;B项材料无从体现,排除B项;此时是1917年,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9.(2023年江苏崇川区5地一模)宣传画一般带有醒目的、号召性的、激情的文字标题,具有深刻的时代气息。与下图所示宣传画匹配的标题是(
)A.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B.组织起来发展生产,建设社会主义C.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D.向科学技术进军,作一个新时代的新农民【答案】C【解析】依据图片信息“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揭示的中国改革开放,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征程,C项正确;“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是毛泽东于1963年发布的一项指示,与图片信息不符,排除A项;“组织起来发展生产,建设社会主义”是在1954年提出的关于农村发展的方向,与图片信息不符,排除B项;“项科学技术进军”是1956年提出,与图片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0.(2023年江苏南通一模B卷)甲午战前,由中国人执笔的《申报》对日本进行全面报道,对于中日实力对比非常乐观,“日人乌足以螳臂相当哉”。战后,《申报》感慨道:“夺我藩属,荡我边疆振动我人民”,不少文章主张中国效法日本变革。由此可知,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
)A.证明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B.推动了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C.激起国民盲目崇外心理 D.增强了国人的民族危机意识【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日人乌足以螳臂相当哉”、“‘夺我藩属,荡我边疆……振动我人民’,不少文章主张中国效法日本变革”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前,国人认为日本不可能战胜中国,而甲午中日战争后,国人要求效法日本进行变革,这主要是由于甲午战争的失败增强了国人的民族危机意识,D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洋务运动的破产,排除A项;B项是在维新变法失败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材料反映的是甲午战争的失败增强了国人的民族危机意识,不是盲目崇外心理的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考点02家国情怀类主观题1.(2023年江苏南京盐城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明清时期,黄河夺淮南侵。自明中期以后,下游淤高,河成悬河,黄、淮、运形势日益严峻。为了应对这种局面,明廷开始设立“总理河道”一职,全权负责黄淮事宜,各地文武官员均受其节制,紧急情况下可调动军队参与治河。明代河防所需费用主要是政府负担,但后期随着河工日繁,也自地方民间摊派筹措,河工民夫多出自徭役,按地亩征发民夫。明代总河由朝廷直接委任,视其治河成效决定升迁去留。总河离任前,可以推荐一批熟悉河务、勤勉能干的官员,使之受到封赏或优先补缺升迁。最迟在明末就有了具体的河防失职官员处罚条例,崇祯年间的总河周鼎被流放,依据的就是“故决河条例”。——摘编自《明清时期黄淮河防管理体系研究》等材料二
治理淮河工程,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全流域、多目标的水利工程。1950年夏季淮河遭到全流域水灾,党和政府直接领导淮河治理,开始启动淮河根本治理工作。同年,政务院发布《政务院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确定了两项重要原则:一方面尽量利用山谷及洼地拦蓄洪水,一方面在照顾中下游的原则下,进行适当的防洪与疏浚。到1957年冬,国家共投入资金13.3亿元。在苏联专家帮助下,中国广大技术人员制定出主动地控制和利用洪水的治淮计划草案。水利部副部长张含英指出,不但要使淮河流域2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永绝水患,同时还要发展5000万亩的农田灌溉,改善2000公里的航道系统,并建造若干水力发电工程。——摘编自王瑞芳等《蓄水还是排水:新中国治水思想的新突破——以淮河治理为例》(1)据材料一,概括明朝为构建黄淮河防管理体系而采取的举措。(2)对比材料一,指出材料二中新中国治淮手段的不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家治淮成功的时代价值。【答案】(1)措施:设立专职官员;军队参与治理;多方筹措治河经费;按赋役制度征调入力;建立考核奖惩机制。(2)不同之处:苏联援助;科技支撑;国家投入;体制优势;拦蓄与疏浚并重;控制与利用。时代价值:显示了中国共产党强大的组织能力;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探索了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解析】(1)措施:根据材料“明廷开始设立‘总理河道’一职,全权负责黄淮事宜”可知设立专职官员;根据材料“紧急情况下可调动军队参与治河”可知军队参与治理;根据材料“明代河防所需费用主要是政府负担,但后期随着河工日繁,也自地方民间摊派筹措,河工民夫多出自徭役”可知多方筹措治河经费;按赋役制度征调入力;根据材料“明代总河由朝廷直接委任,视其治河成效决定升迁去留”可知建立考核奖惩机制。(2)不同之处:根据材料“在苏联专家帮助下,中国广大技术人员制定出主动地控制和利用洪水的治淮计划草案”可知苏联援助;科技支撑;根据材料“党和政府直接领导淮河治理,开始启动淮河根本治理工作”可知国家投入;体制优势;根据材料“不但要使淮河流域2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永绝水患,同时还要发展5000万亩的农田灌溉,改善2000公里的航道系统,并建造若干水力发电工程”可知拦蓄与疏浚并重;控制与利用。时代价值:结合治理淮河的力度、优势和影响可知显示了中国共产党强大的组织能力;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探索了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2.(2023年江苏苏锡常镇四市一模)近代学者梁启超对儒家思想有详尽独到的研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梁启超自幼读经,进入万木草堂后,他紧跟康有为推求孔子微言大义而阐发的治国平天下的学问,认为孔子是托古改制、推行仁政的教主,六经是改订制度以教万世之书,是万世不易的公法,是孔教的真教旨。孔子以后的儒学逐渐变质走样,孔子已失真。这种变质走样始于荀子,再变于刘歆,三变于宋儒,儒者不以教主对待孔子……这些思想观点无疑有着振聋发聩的作用。从这种认识出发,梁启超认为当时的中国急需进行一场重新“发明孔子之真教旨”的“宗教革命”。材料二
1902年春,梁启超发表《保教非所以尊孔论》,认为“孔子者,哲学家、经世家、教育家,而非宗教家也。”“孔子,人也,先圣也,先师也,非天也,非鬼也,非神也”。同年发表的《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更是对孔子进行了指名道姓的批判,称孔子是“思想自由、言论自由之蟊贼”,“儒教之所最缺点者,在专为君说法,而不为民说法。”“其立言之偏,流弊之长,则虽加刀于我颈,我固不得为古人讳也。”认为中国学术思想落后,实从儒学定于一尊开始。——以上均摘编自胡洋、程舒伟《试论梁启超的孔子和儒学观》(1)据材料一,概括戊戌变法前梁启超对孔子和儒学的基本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在当时产生的影响。(2)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初的梁启超对孔子和儒学的新看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氏认识变化的原因。【答案】(1)观点:孔子是托古改制的教主;六经是儒学的本旨;后世的儒学背离了孔子。影响:引发思想界震动;推动维新变法。(2)看法:反对神化孔子;孔子阻碍民主自由;儒学服务君主专制;儒学独尊导致中国学术思想落后。原因:维新变法的失败;民族危机的严重;西学和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民族资本义的发展。【解析】(1)观点:根据材料一“认为孔子是托古改制、推行仁政的教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前梁启超对孔子和儒学的基本观点是孔子是托古改制的教主。根据材料一“六经是改订制度以教万世之书,是万世不易的公法,是孔教的真教旨。”可知六经是儒学的本旨。根据材料一“孔子以后的儒学逐渐变质走样,孔子已失真。”可知后世的儒学背离了孔子。影响:根据材料一“从这种认识出发,梁启超认为当时的中国急需进行一场重新‘发明孔子之真教旨’的‘宗教革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前梁启超对孔子和儒学的基本观点引发思想界震动,推动维新变法。(2)看法:根据材料二“孔子,人也,先圣也,先师也,非天也,非鬼也,非神也”,可知20世纪初的梁启超对孔子和儒学的新看法是反对神化孔子。根据材料二“称孔子是‘思想自由、言论自由之蟊贼’”,可知梁启超认为孔子阻碍民主自由。根据材料二“儒教之所最缺点者,在专为君说法,而不为民说法。”可知梁启超认为儒学服务君主专制。根据材料二“认为中国学术思想落后,实从儒学定于一尊开始。”可知梁启超认为儒学独尊导致中国学术思想落后。原因:根据材料二“1902年春,梁启超发表《保教非所以尊孔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光绪帝被囚,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日本,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杀,历时103天的变法失败。19世纪和20世纪相交的时候,10年间,在中国土地上接连发生了3场帝国主义国家发动的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日俄战争。20世纪初,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辛丑条约》签订以后,它们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政治控制,多方扩展在华经济势力,中外反动势力进一步勾结,列强采取了“以华制华”的侵略政策,即扶植和利用清政府作为它们统治中国的工具,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帝国主义的忠实走狗。19世纪中期以来,西学再次进入中国,从“开眼看世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君主立宪”“民主共和”,再到“民主科学”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近代西学东渐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为挽救民族危亡,先进的知识分子通过翻译西书、著书介绍、兴办新式教育、邀请西方学者来华讲学等,推动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在这一过程中,西方的哲学、天文、物理、化学、医学、生物学、地理、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应用科技、史学、文学、艺术等大量传入中国,对于中国的学术、思想、政治和社会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作为一个新兴的阶级不仅已形成,而且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这个阶级虽然同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同时又遭受他们的压迫和束缚,因而具有不同程度的反帝反封建要求。3.(2023年江苏苏锡常镇四市一模)建国以来,我国一直以苏联为鉴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949年12月6日,新中国党政代表团对苏联进行国事访问,这次访问主要有两项任务:一是向苏联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二是与苏联签订新的友好同盟互
助条约,寻求苏联对新中国经济建设的援助和支持。随后,中苏双方签订了新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关于苏联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等文件,这些文件的签署为新中国经济建设带来了强大助力。——钱津《新中国经济建设70年的道路与成就》材料二
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反对苏联斯大林式的教条主义,强调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邓小平指出:“我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基本精神是解放思想,独立思考,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来制定政策。因为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这样的事,马克思的本本上找不出来,列宁的本本上也找不出来,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情况,各自的经历也不同,所以要独立思考。不但经济问题如此,政治问题也如此。建设一个国家,不要把自己置于封闭状态和孤立地位。过去我们满脑袋框框,现在就突破了。”——摘编自左凤荣《中国改革开放是对斯大—苏联模式的否定》(1)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初期经济建设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评析。(2)据材料二,概括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经济改革的突破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予以说明。【答案】(1)特征:向苏联学习;接受苏联的帮助。评析:促进建国初的经济恢复;有利于打破帝国主义经济封锁;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形成计划经济体制;优先发展重工业。(2)突破:打破苏联模式;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对内改革的同时对外开放。说明: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行城市经济体的改革;设立经济特区和开放沿海港口城市;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析】(1)特征:根据材料“一是向苏联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二是与苏联签订新的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寻求苏联对新中国经济建设的援助和支持”可知向苏联学习;接受苏联的帮助。评析:根据材料“这些文件的签署为新中国经济建设带来了强大助力”可知促进建国初的经济恢复;根据所学《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意义可知有利于打破帝国主义经济封锁;结合学习苏联对新中国的巩固可知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结合所学一五计划可知形成计划经济体制;优先发展重工业。(2)突破:根据材料“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反对苏联斯大林式的教条主义”可知打破苏联模式;根据材料“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情况,各自的经历也不同,所以要独立思考”可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根据所学改革开放相关知识可知对内改革的同时对外开放。说明:结合改革开放的具体措施和进程可知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行城市经济体的改革;设立经济特区和开放沿海港口城市;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2023年江苏徐连宿淮四市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魏源是鸦片战争时期爱国思想的集大成者,其思想显示了中国传统爱国主义的新的历史内容。首先,面对着清王朝当权派对外一味妥协迁就,而内部则腐败不堪的状况,魏源强调不改革就不能抵制外来侵略,根绝烟毒泛滥,他在漕运、盐政、水利等具体经济领域里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其次,魏源编写《海国图志》并提出了著名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口号。他把是否学习西方国家的“长技”,提高到能否战胜外国侵略,维护民族独立的高度来认识。最后,人民群众和清王朝统治集团对侵略势力的不同态度,使他看到人民群众反侵略的力量,从这种认识出发,他还进一步提出人民群众是决定国家存亡的力量的思想。——摘编自唐凯麟《湖湘学术开生面,睁眼世界第一人——试析魏源的爱国主义思想》材料二
海防之道,莫要于知夷情也。知夷情则强弱之势审,而胜败之机决矣;不知夷情则事事乘错,变每出意之外矣。故知夷情与不知夷情,利害之相悬奚啻天渊哉!夷情备采者,采清人魏默深《海国图志》中所辑。其余海外各国之夷情,未有此书之详尽也。因译以刊行,任边疆之责者,熟读之得其情,则战能挫其锐,攻以制其命。国势一张,折冲万里,虽有桀骜之盗,彼恶能惩其伎俩哉!——摘编自[日]大槻祯《重译<海国图志>叙》(1854年)(1)据材料一,概括魏源爱国主义思想的“新”内容,并结合所学加以评析。(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者重译《海国图志》的动机及时代背景。【答案】(1)“新”内容:进行社会改革;学习西方先进技术;重视人民群众力量。评析:积极:继承发展了民本思想,一定程度上突破传统士大夫观念,体现了忧患意识和家国情怀。局限:学习西方仅限于军事科技;未能付诸实践;根本目的仍是维护封建统治。(2)动机:警示日本只有加强海际,才能抵御西方侵略。时代背景:内部:资本主义的发展;幕藩体制衰落;社会矛盾尖锐。外部:西方列强开始侵略日本;中国鸦片战争失败的教训。【解析】(1)“新”内容:根据材料“魏源强调不改革就不能抵制外来侵略,根绝烟毒泛滥,他在漕运、盐政、水利等具体经济领域里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可分析得出进行社会改革;根据材料“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可分析得出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根据材料“人民群众和清王朝统治集团对侵略势力的不同态度,使他看到人民群众反侵略的力量,从这种认识出发,他还进一步提出人民群众是决定国家存亡的力量的思想”可分析得出重视人民群众力量。评析:积极:结合所学可分析得出继承发展了民本思想,一定程度上突破传统士大夫观念,体现了忧患意识和家国情怀。局限:根据材料“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可分析得出学习西方仅限于军事科技;结合所学可分析得出未能付诸实践;结合所学可分析得出根本目的仍是维护封建统治。(2)动机:根据材料“
海防之道,莫要于知夷情也”可分析得出警示日本只有加强海际,才能抵御西方侵略。时代背景:内部:结合所学可分析得出资本主义的发展;结合所学可分析得出幕藩体制衰落;结合所学可分析得出社会矛盾尖锐。外部:结合黑船事件可分析得出西方列强开始侵略日本;结合中国鸦片战争可分析得出中国鸦片战争失败的教训。5.(2023年江苏南通一模B卷)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倭寇从海上进犯,帝(明太祖)惠之,顾谓(汤)和曰:“卿虽老,强为朕一行。”和请与方鸣谦俱,鸣谦,习海事,常访以御倭策。鸣谦曰:“倭海上来,则海上御之耳。请量地远近,置卫所,陆聚步兵,水具战舰,则倭不得入,入亦不得傅岸。近海民四丁籍一以为军,戍守之,可无烦客兵也。”帝以为然。——摘编自《明史》材料二
中国兵船甚少,岂能往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