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4北京初二(上)期末地理汇编居民与聚落章节综合一、单选题(2024北京延庆初二上期末)下图①—④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传统民居建筑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传统民居特点形成与当地环境特征对应正确的是(
)A.①下沉式窑院-黄土土质疏松 B.②房屋高架-风暴海啸多发C.③墙厚窗小-炎热干燥光照强 D.④顶尖坡陡-森林资源丰富2.据①下沉式窑院建筑格局可推测当地(
)A.气温高 B.温差小 C.降雪多 D.降水少3.不同传统民居形成主要影响因素(
)A.经济水平差异 B.人口密度稀疏C.自然环境差异 D.地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2024北京西城初二上期末)2022年11月15日,联合国宣布世界人口达到80亿。全球人口从70亿增长至80亿用了约11年,据联合国预测,从80亿增长至90亿预计需要15年时间,从90亿增长至100亿预计需要22年时间。图为世界各国和地区人口密度及2022年四个国家人口数量和人口增长率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4.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
)A.南半球回归线附近 B.内陆平原地区 C.中低纬度沿海地区 D.高原高山地区5.据联合国预测,2022年以后世界人口变化的趋势是(
)A.人口数量逐渐下降 B.人口增速逐渐放缓 C.人口数量波动上升 D.人口增速逐渐加快6.亚洲和北美洲北部人口稀疏的主要原因是(
)A.极端干旱 B.过于湿热 C.终年严寒 D.地势高峻7.下列反映四个国家人口变化趋势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A.印度 B.日本C.尼日利亚 D.巴西(2024北京海淀初二上期末)我国人口2022年末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图为1978年—2022年我国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8.图中(
)A.1993年人口死亡率最高 B.2013年人口总数比上一年少C.1998年人口出生率最低 D.2022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9.1978年一2022年间,我国(
)A.人口自然增长率波动上升 B.人口死亡率连续下降C.2022年以前人口持续增加 D.人口出生率持续上升10.为缓解我国人口负增长带来的社会压力,应(
)①积极鼓励生育②完善社会保障③发展养老产业④禁止人口流动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024北京通州初二上期末)2022年11月15日,联合国正式宣布世界人口达到80亿。下表为世界人口增长统计表,图为世界各大洲人口数量(2022年)及人口自然增长率(2010-2015年)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年份人口数/亿人年份人口数/亿人18301019875019302019996019603020117019754020228011.1830—2022年,世界人口(
)A.匀速增长 B.总数减少 C.总数增加 D.增长缓慢12.由图3可知,各大洲中(
)A.亚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大 B.大洋洲人口增长速度最慢C.欧洲比北美洲增长人数少 D.非洲比亚洲人口数量多(2024北京大兴初二上期末)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老龄化程度。下图为世界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变化趋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3.世界6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例总体(
)A.呈上升趋势 B.基本保持不变C.呈下降趋势 D.先下降后上升14.从图中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全球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呈下降趋势B.发展中国家人口老龄化呈下降趋势C.发达国家比发展中国家老龄化程度高D.控制人口增长是所有国家的人口政策15.“银发经济”是以服务老年人为主的新兴产业。“银发经济”崛起将明显带动的行业包括A.医疗保健、养老服务 B.户外运动、网络直播C.汽车销售、服装制造 D.休闲娱乐、仓储物流(2024北京昌平初二上期末)图(a)、图(b)为深圳市深南大道不同时期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6.从图(a)到图(b)(
)①建筑密度增大②自然景观保护力度加强③交通线路增多④基础服务设施更加完善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7.造成两图景观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A.自然环境的变化 B.地域文化的差异C.生产方式的差异 D.交通方式的变化(2024北京昌平初二上期末)2022年11月15日世界人口达到80亿。下图为世界部分地区人口密度分布图和印度、日本的人口数量及变化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8.图中人口密度≥200/平方千米的地区主要分布在(
)①山地地区②北寒带地区③沿海地区④中低纬度地区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19.图中(
)A.印度人口数量持续增多 B.日本人口数量先减少后增多C.两国人口增长率均高于2% D.日本人口增长速度比印度快20.据图推测,现阶段(
)A.印度劳动力不足 B.日本养老负担逐渐加重C.印度就业压力小 D.日本出生率高于死亡率(2024北京朝阳初二上期末)聚落是人类的居住地,随着聚落的发展,其景观也会发生变化。图为德国地形图及埃森市景观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1.埃森市(
)A.位于德国东部 B.位于莱茵河干流沿岸C.地形平坦,起伏小 D.现在工厂烟囱密集22.100多年来,埃森市的景观发生了巨大变化,根本原因是(
)A.生产方式发生变化 B.全球气候逐渐变暖C.人口数量发生改变 D.高楼大厦越来越多23.随着时代的变迁,埃森市一些老工厂已成为工业文化遗产。对待这些工业文化遗产,可采取的措施有(
)①保存特色,留住城市文化记忆②全部拆除,打造现代居民小区③适度改造,形成新的文化景观④重建厂房,延续传统工业生产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2024北京朝阳初二上期末)2022年11月15日,世界人口总数达到80亿。图左为世界人口增长图,图右为世界人口密度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4.世界人口(
)A.2011年达到60亿 B.保持匀速增长 C.整体呈现增长趋势 D.1960年后减少25.人口稠密区主要位于(
)①沿海地区②中低纬度地区③高原地区④中高纬度地区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26.甲地为亚马孙平原,该地(
)A.地势平坦,人口密度大 B.海拔较高,人口密度小C.人口密度大于100人/千米2 D.气候湿热,人口密度小27.多年来,世界人口的空间分布特点无显著变化,说明(
)A.各国人口政策调节作用显著 B.人口分布受自然环境影响大C.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一致 D.各个大洲之间没有人口流动(2024北京石景山初二上期末)下图为某聚落景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8.图中的聚落景观(
)A.低矮房屋居多 B.建筑密度较小 C.交通方式单一 D.用地规模较大29.该聚落(
)A.商业活动多在临时集市 B.自然景观保护程度较高C.几乎没有休闲娱乐场所 D.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2024北京石景山初二上期末)国际上将年龄在15~59岁的人口划定为劳动年龄人口。如图为某国两个年龄段人口数量增长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0.该国劳动年龄人口总量开始减少的时间段为(
)A.1980——1985年 B.1990——1995年C.2000——2005年 D.2010——2015年31.在不久的未来,该国急需(
)①增加服务型机器人的研发②转向以旅游业为主的发展模式③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及设施④寻求国际合作实现向国外移民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2024北京石景山初二上期末)下图为世界人口密度、各大洲人口数及平均人口增长率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2.世界上人口主要分布在(
)A.中低纬度的沿海地区 B.土地广阔的大陆内部C.终年湿热的雨林地区 D.水源充足的河源地区33.人口数量最多和增长最快的大洲分别是(
)A.亚洲欧洲 B.非洲大洋洲 C.亚洲非洲 D.南美洲北美洲(2024北京石景山初二上期末)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是认识某地气候特征的重要工具。如图为四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4.四地中(
)A.甲地——年降水量约1000mm B.乙地——各月降水量较均匀C.丙地——气温年较差大于20°C D.丁地——降水量年际变化小35.与丁地气候相适应的传统民居是(
)A.① B.② C.③ D.④(2024北京延庆初二上期末)下表为“世界每增加10亿人口所需时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人口数/亿人每增加10亿人口所需时间/年0.1-10883010-2010020-303030-401540-501250-601260-701236.表1中数据显示,世界人口(
)A.数量先增后减 B.增长特点:缓慢—快速—趋缓C.数量逐渐减少 D.增长特点:快速—缓慢—快速37.人口增长过快,可能带来的影响有(
)①人均资源占有量减少
②生态环境恶化③医疗条件得到改善
④就业压力减小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二、解答题38.(2024北京延庆初二上期末)某校八年级学生分小组开展以“世界的居民”为主题的探究活动。图1为世界人口密度图,图2为世界人口增长及预测图。回答下列问题。第一小组:活动主题为“探究世界人口分布”。资料1:人口密度是单位面积土地上居住的人口数。它是表示世界各地人口的密集程度的指标。(1)通过读图1可知,世界人口密度较大的地区,从纬度位置看多集中在,从海陆位置看多集中在,如亚洲的和南部。同时,世界还有很多地区人口密度较小,从而可以得出结论:世界人口分布特征。(2)图1中A、B、C、D四地均为人口(稠密/稀疏)地区。第一小组对影响四地人口分布的自然原因进行了讨论和分析,请对应正确连线:A地a炎热干旱B地b气候湿热C地c终年严寒D地d地势高骏A-,B-,C-,D-第二小组:活动主题为“探究世界人口增长”。资料2:《世界人口展望》报告中指出,从各大洲的角度来看,除去南极洲,以发达国家为主的欧洲、大洋洲和北美洲人口自然增长缓慢,全球人口增长主要依赖亚洲、非洲和南美洲。(3)读图2可知,未来,世界人口数量将继续呈现趋势。(4)世界人口随时间增长速度不同,还存在着显著的地区差异,未来三四十年内人口增长较快的国家可能会集中在(非洲/欧洲)。第三小组:活动主题为“探究世界的语言和宗教”。(5)图1中①地区居民的语言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②地区居民多信奉宗教。39.(2024北京西城初二上期末)聚落是人的居住地,是人类为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集聚定居的场所。图为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及伦敦、莫斯科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活动一:点亮城市灯光感知城市景观每年的10月31日是“世界城市日”,它是联合国首个以城市为主题的国际日,也是第一个由中国政府倡议并成功设立的国际日。2023年世界城市日当天,北京某中学开展实践活动。同学们创作刮画,“点亮”了部分城市的夜晚。图为同学们“点亮”的三个城市夜景。(1)同学们“点亮”城市后,看到不同城市各具特色:清迈建有大量佛塔,说明当地主要信奉教;伦敦和莫斯科景观具有、等特点(从建筑、交通等方面描述)。(2)泰晤士河是伦敦的母亲河,莫斯科河是莫斯科的重要水源。比较两条河的特点,完成表。所处环境水文特点通航时间地形气候类型气候特征流速结冰期泰晤士河平原温带海洋性气候②____③____无⑤____莫斯科河①____冬冷夏热,年温差大,年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④____4-10月①②③④⑤活动二:追溯城市历史了解聚落发展(3)同学们梳理阿联酋迪拜的发展历程,撰写了研究报告。图16为1984年及2020年迪拜及周边地区遥感影像图,读图完善这份研究报告。迪拜城市研究报告1799年前后,迪拜开始有村庄出现的记录,根据当地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推测,该村庄主要从事(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生产。19世纪末期,迪拜依靠其西临湾的位置优势,推进自由贸易政策,逐渐成为重要的贸易港口,此时的迪拜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城镇/乡村)。1966年,迪拜附近海底发现了和天然气,随着资源的出口,推动了迪拜经济和城市基础建设的更快发展。1984年,城镇整体沿海呈(条带状/团块状)分布,如今迪拜已成为中东地区贸易和金融的中心地,城市面积逐步。迪拜位于北纬25°,东经55°,是面向波斯湾的一片平坦的沙漠之地,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人口最多的城市。活动三:致敬农业文明助力山村聚落阿者科村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遗产核心区内,这里有完好的森林、村庄、梯田、水系四素同构生态系统,保留了独特的哈尼传统民居和文化特色。但过去这里曾是典型的贫困村,“阿者科计划”的实施为其找到了一条可持续保护发展、增收致富的新路径。同学们查阅资料探究该地是如何实现“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图1为元阳县位置示意图及景观图,图2为阿者科村聚落布局示意图。(4)在图中A、B两处对应选择“森林”或“村庄”,并参考梯田示例说出这样布局的优势。A处布局,优势是。B处布局,优势是。(5)阿者科村通往“金山银山”的正确道路有____。(双项选择)A.全体村民迁出,旅游公司承包B.大力修建现代化钢筋水泥建筑C.继续水田耕作方式,延续哈尼族传统文化D.保留传统建筑外观,内部改造为宜居格局40.(2024北京通州初二上期末)地理课上同学们探究人口、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图为世界人口分布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主题一:人口的空间分布(1)世界人口分布(均衡/不均衡)。人口密度超过每平方千米200人的地区位于亚洲的、地区,欧洲的西部,北美洲的东部;洲没有固定的居民。(2)从半球来看,大部分人口分布在(南/北)半球;从纬度位置来看,人口多分布在(中低/高)纬度地区;从位置来看,人口多分布在沿海地区;从(自然要素)来看,人口多分布在平原。主题二:多彩的民居文化(3)世界各地的民居有着不同的建筑风格。观察下列图片,将各民居图片与其所在的地区及当地自然环境特点进行连线。主题三:聚落的保护与发展萨那古城位于西亚地区,历史悠久,其老城区1986年被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古城的楼堂屋宇用石头垒砌而成,石墙上雕刻着精美图案和花纹,窗户上半部为圆拱形,镶嵌彩色玻璃。清晰可辨的塔楼,掩映在周围的群山中,组合成完美的整体,宛若仙境。图为萨那古城景观及当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4)萨那古城中民居建筑的特点与自然环境特征的对应,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A.平顶房屋——降水较少 B.底层架空——炎热潮湿C.竹木材质——森林广布 D.门窗宽大——光照不足(5)面对别具特色的传统民居,正确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双项选择)A.全部拆除后建设现代化高楼大厦 B.在原有基础上合理维护开发C.加强保护,有效推动其传承发展 D.大力商业化,提高经济收入41.(2024北京大兴初二上期末)自古以来人类不断适应自然环境,择优而居,形成了很多世界文化遗产。随着科技革命和人口增长,世界上出现了人口100万以上的城市。下图为世界主要特大城市和城市密集带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城市密集带主要集中分布在洲、欧洲和北美洲。英国城市密集带的居民主要以人种为主,多信仰教。(2)世界的特大城市和城市密集带主要分布在(南/北)半球。(3)图中欧洲西北部城市密集带人口稠密,主要是因为等;中国长江三角洲城市密集带人口稠密,从纬度位置看,处于五带中的,提供了适宜的气温条件;从海陆位置看,处于地区,提供了较好的降水条件;从地形看,以为主,便于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4)下列景观图片能够反映城市聚落的是,甲、乙两地景观差异主要表现在等方面,造成这些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传统聚落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梦幻之都”的通布图古城属于世界文化遗产,因当地气候干燥少雨,建筑主要用泥土修筑。由于来自北方的风沙侵蚀以及越来越多的游客参观,该古城面临着被损毁的危险。(5)请说出保护通布图古城的措施。42.(2024北京大兴初二上期末)气候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下图为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局部)和两地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①是气候,该气候主要分布在(重要纬线)附近地区,其气候特征是。(2)图中②是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岸,其气候特征是。(3)图中③是气候,与②相比,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4)下图为生活在北极地区因纽特人的传统服饰和传统民居—雪屋。请从服饰和民居中任选其一描述特点,并说明该特点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5)近些年来,由于人类大量排放温室气体,导致北极冰川融化速度加快。为了保护全球气候环境,请结合实际提出两点倡议。43.(2024北京石景山初二上期末)适度的人口数量对可持续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依据资料,回答下列问题。表1:世界人口增长年份183019301960197519871999200620112022人口数/亿人102030405060657080(1)根据表1中的数据,在图中绘制世界人口增长统计图。(要求:准确、美观)(2)统计图显示,1830年前世界人口不足亿人,目前世界总人口已突破亿人,世界人口每增长10亿人所用的时间逐渐。从人口总数和人口增长速度两方面描述世界人口变化总体特点:。表2:日本和印度2022年基本统计数据国家面积/万平方千米人口/亿人出生率/‰死亡率/‰人均GDP/美元日本37.81.258.110.833800印度29814.1222.492379(3)根据表2,将下列词语的对应字母填填在框图中。A.正数
B.减少
C.密集
D.老龄化
E.人口自然增长率①②③④⑤(4)从日本和印度两国中任选其一,指出该国最突出的人口问题及其所带来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人口政策。
参考答案1.C2.D3.C【解析】1.豫西地区的下沉式窑院主要是考虑土地的比热容较大,冬季降温慢,室内温度高;夏季升温慢,室内温度低,达到冬暖夏凉的目的,同时下沉式窑院也便于收集雨水,A错误;东南亚地区气候湿润,地面潮湿且多蚊虫,房屋高架可以降低室内的潮湿度和减少蚊虫进入室内的频率,与风暴海啸关系较小,B错误;北非地区主要为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燥光照强,为了降低室内温度,该地区的建筑墙壁较厚,且窗户较小,C正确;北欧地区降雪量较大,为了防止过重的积雪压塌房屋,建筑多顶尖和陡坡,D错误;故选C。2.下沉式窑院是因黄土直立性强,适宜开凿窑洞,不怕被水淹没,说明当地气候干旱,据①下沉式窑院建筑格局可推测当地降水少,D正确;不能推测出当地气温高、温差小、降雪多,ABC错误;故选D。3.由下沉式窑院、东南亚的水屋、北非碉堡式建筑、北欧木屋分析可知,不同传统民居形成主要影响因素是自然环境差异,自然环境影响聚落的形态、规模、密度等,C正确;经济水平、人口密度、地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不是不同传统民居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ABD错误;故选C。【点睛】世界各地民居的建筑风格有很大的不同,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很大关系,这些民居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联系。4.C5.B6.C7.C【解析】4.由图可知,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沿海地区,人口的分布状况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南半球回归线附近、内陆平原地区及高原高山地区人口较稀疏,C正确,排除ABD;故选C。5.看材料可知,据联合国预测,从80亿增长至90亿预计需要15年时间,从90亿增长至100亿预计需要22年时间,需要的时间逐渐变长,增速逐渐放缓,B正确,排除ACD;故选B。6.亚洲和北美洲北部人口稀疏的主要原因是纬度高,气候严寒,光照少,条件恶劣,C正确,排除ABD;故选C。7.由图可知,印度2022年人口数量14.17亿,人口增长率为0.68%,未来人口继续增加,A错误;日本2022年人口数量1.25亿,人口增长率为-0.44%,未来人口继续减少,B错误;尼日利亚2022年人口数量2.18亿,人口增长率为2.40%,未来人口继续增加,C正确;巴西2022年人口数量2.15亿,人口增长率为0.46%,未来人口继续增加,D错误;故选C。【点睛】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匀,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人口的分布状况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的稠密地区。四大人口稠密地带: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四大人口稀疏地带:干旱的沙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8.D9.C10.A【解析】8.读图,1993年人口死亡率不是最高,A错误;2013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比上一年高,都为正值,人口增加,B错误;1998年人口出生率不是最低,C错误;2022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出现负值,D正确。故选D。9.读图可知,1978年一2022年间,人口自然增长率波动下降,A错误;人口死亡率上升,故B错误。2022年以前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为正值,人口持续增加,C正确;人口出生率波动下降,D错误,故选C。10.为缓解我国人口负增长带来的社会压力,积极鼓励生育、完善社会保障、发展养老产业等,无法禁止人口流动,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人口的自然增长率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人口正增长;出生率小于死亡率,人口负增长;出生率等于死亡率,人口数量不变。11.C12.C【解析】11.据表可知,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人口用的时间越来越短,不是匀速增长,增长速度越来越快;世界总人口在增加。综合所述,C符合题意。ABD错误,故选C。12.非洲平均人口增长率最大,所以A错误。大洋洲人口增长速度快,接近2.00%,排在各大洲的第二位,所以B错误。欧洲人口增长率最低,甚至出现负增长,欧洲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所以C正确。非洲比亚洲人口数量少,所以D错误。故选C。【点睛】世界人口增长速度越来越快,总人口数量在持续增加。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和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13.A14.C15.A【解析】13.结合图例、读图可知:不论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还是世界,6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例总体均呈上升趋势,A正确,BCD错误。故选A。14.图中是世界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变化趋势图,预测不出社会经济发展速度,A错误;发展中国家人口老龄化呈上升趋势,发达国家比发展中国家老龄化程度高,B错误,C正确;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很低,但某些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因此,控制人口数量增长将成为某些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政策,D错误。故选C。15.“银发经济”是以服务老年人为主的新兴产业。“银发经济”的崛起将带动的行业为医疗保健、养老服务,A正确;户外运动、网络直播、汽车销售、服装制造、休闲娱乐和仓储物流与服务老年人之间关系不大,BCD错误。故选A。【点睛】一个地区人口数量过多或过少,人口增长过快或过慢,都会成为人口问题。人口数量过多,增长过快,会给环境、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更大压力,产生就业困难、饥饿贫困、居住条件差、交通压力增大等社会问题;若人口增长过慢,甚至停止增长或出现负增长,会导致劳动力短缺,国防兵力不足,人口老龄化严重,社会抚养老年人负担加重等问题。16.C17.C【解析】16.与图(a)乡村聚落相比,图(b)城市聚落,建筑密度增大,交通线密集,服务设施数量多且齐全,但自然景观被破坏了,故①③④正确,②错误。故选C。17.聚落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场所,根据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不同,可以将聚落划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C正确;自然环境、地域文化和交通方式的变化不是划分聚落的主要原因,ABD错误。故选C。【点睛】聚落是人们长期居住并进行生产、生活的场所,根据生产和生活方式的不同,聚落可划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它们具有不同的景观特色。乡村民居有的集中,有的分散,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山麓或公路分布。许多乡村民居体现了当地的文化习俗和环境特点。18.D19.A20.B【解析】18.图中人口密度≥200/平方千米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从地形看,这些地区多为平原地区;从纬度位置看,这些地区多为中低纬度地区,北寒带地区纬度高,终年寒冷,不适宜人类居住,人口稀疏;从海陆位置看,这些地区多位于交通便利,降水较多的沿海地区,D正确,ABC错误。故选D。19.由图可知,印度人口从1970年的不到6亿,到2020年的约14亿,人口数量持续增多,A正确;日本人口数量先增多后减少,B错误;目前,两国人口增长率均低于2%,且日本目前人口增长率为负增长,C错误;日本人口增长速度比印度慢,D错误。故选A。20.由图可知,印度人口数量持续增多,增长速度快,印度劳动力充足,就业压力大,AC错误;日本目前出生率低于死亡率,人口增长率为负增长,养老负担逐渐加重,B正确,D错误。故选B。【点睛】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匀,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人口的分布状况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21.C22.A23.B【解析】21.读图可知,埃森市位于德国西部,A错误;位于莱茵河支流沿岸,B错误;海拔在200米以下,地形平坦,起伏小,C正确;现在城市高楼林立,没有工厂烟囱密集,D错误。故选C。22.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产方式发生变化,导致埃森市的景观发生了巨大变化,A正确;全球变暖、人口数量变化及高楼大厦增多不是埃森市的景观发生巨大变化的根本原因,BCD错误。故选A。23.对待工业文化遗产,应保存特色,留住城市文化记忆,适度改造,形成新的文化景观,①③正确;全部拆除,打造现代居民小区,不利于文化遗产保存;重建厂房,延续传统工业生产不利于现代社会经济发展,②④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文化遗产记录了当时的历史、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是我们了解当时人们生活情况的一部活的“百科全书”,应注意保护。24.C25.A26.D27.B【解析】24.读图可知,世界人口2011年达到70亿,A错误;总体而言,世界人口增长速度先慢后快,整体呈现增长趋势,B错误,C正确;世界人口1960年后持续增加,D错误。故选C。25.人口稠密区主要位于中低纬度沿海、平原地区,这些地区气温较高,降水丰沛、地形平坦,交通便利,适宜人类居住,①②对应的A正确;中高纬度、高原地区。气温较低,热量不足,交通不便,不适宜人类居住,人口稀疏,③和④所在的BCD错误。故选A。26.甲地为亚马孙平原,位于赤道附近,海拔较低,地势平坦,但由于终年高温多雨,气候过于湿热,不适宜人类居住,人口密度小,人口密度小于100人/平方千米,D正确,ABC错误。故选D。27.多年来,世界人口的空间分布特点无显著变化,说明人口分布受自然环境影响大,不能说明各国人口政策调节作用显著,A错误,B正确;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C错误;多数大洲之间人口流动频繁,D错误。故选B。【点睛】人口增长过快会给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等带来很大压力,增长过慢还会带来劳动力短缺、国防兵力不足、社会养老负担加重等不利影响,所以人口的增长应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28.D29.D【解析】28.图中聚落景观为城市,其特点为房屋建筑高大,建筑密度较大,交通方式多样,用地规模较大。结合题意。故选:D。29.该聚落为城市,商业活动多为固定的购物商场,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休闲、娱乐的场所众多,以人为景观为主,自然景观保护程度较低。结合题意。故选D。【点睛】乡村是指居民以农业活动为基本内容的一类聚落的总称,又称农村;城市指人口集中、工商业发达、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地区,通常是周围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30.B31.B【解析】30.读图可知,图中15~59岁的人口在1980~1985年期间是持续增加的,总量开始减少的时间出现在1993年以后,出现在1990~1995年之间,2000~2005年间是持续减少的,2010~2015年也是减少的。故选B。31.读图可知,该国的60岁以上的人口数量在2036年之前是一直是增加的,而劳动年龄人口在减少,说明人口增长缓慢,会出现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社会抚养老年人的负担加重等由于该地区的人口老年人比重大,劳动年龄人口少,所以①增加服务型机器人的研发、③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及设施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人口政策是一个国家根据本国人口增长过快或人口停止增长乃至出现负增长而采取的相应的政策措施。不同的国家,因本国人口发展的情况不同,采取了不同的人口政策;而且,一个国家的人口政策还会随着本国人口发展的实际情况作适当的调整。32.A33.C【解析】32.由图可以看出,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的近海平原地区,这些地区地形平坦,气候适宜,交通便利,适合人类生存与发展,A正确,B、C、D错误。故选A。33.世界上共有七个大洲,除南极洲无常住人口以外,其余六个大洲都有常住居民,各大洲人口数量差异大,读图可知,人口最多的大洲是亚洲,人口增长最慢的是欧洲,人口增长最快的是非洲,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人口增长既不是越快越好,也不是越慢越好,要与社会、经济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通常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更低,相反则越高,人口增长过快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34.B35.C【解析】34.甲地每月降水都大于100毫米,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左右,A错误;乙地各月降水量较均匀,B正确;丙地气温年较差小于20°C,C错误;丁地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降水量年际变化大,D错误;故选B。35.读图分析,丁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①是炎热干燥地区的建筑,A错误;②为吊脚楼,多分布在热带的湿润地区,B错误;③是江南水乡建筑,主要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屋顶坡度大,便于排水,C正确;④是雪屋,位于高纬度地区,气温低的地区,D错误;故选C。【点睛】传统民居形成深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各地民居也反映出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传统民居的取材、房屋布局、朝向、房屋结构等都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36.B37.A【解析】36.根据材料可知,没有说明世界人口的数量,A错误;根据材料可知,每增加10亿人口所需的时间/年分别为8830、100、30、15、12,所需时间逐渐变短至不变,因此世界人口增长特点为缓慢—快速—趋缓,B正确;根据材料可知,没有说明世界人口的数量,C错误,根据材料可知,世界人口增长特点为缓慢—快速—趋缓,D错误。故选B。37.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人口增长过快,对环境和社会会带来压力。人口增长快导致人口数量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减少,①符合题意;人口增长过快,产生更多垃圾,②导致生态环境恶化,②符合题意;人口增长过快,会导致医疗条件下降,③不符合题意;人口增长过快,会导致就业压力增大,④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点睛】人口过多带来的影响:有利影响(1)劳动力充足(2)带来广阔的消费市场(3)充足的国防兵力;不利影响(1)环境恶化(2)资源短缺(3)就业压力增大(4)人口老龄化等38.(1)中低纬度沿海东部分布不均(2)稀疏bdac(3)增长(4)非洲(5)汉语基督教【分析】本大题以世界人口密度图、世界人口增长及预测图为材料,设置五道小题,涉及世界人口分布及原因、语言、宗教等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详解】(1)读图分析,世界人口的分布很不均衡,从纬度位置看多集中在中低纬度,从海陆位置看多集中在沿海地区,如亚洲的东部和南部,这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气候适宜,交通便利,适合居住。(2)读图分析,A地位于赤道附近,B地位于青藏高原,C地位于非洲北部,D地位于南极地区,四地均为人口稀疏地区,原因是A地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气候湿热,故连b;B地地势高骏,空气稀薄,故连d;C地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旱,故连a;D地位于极地,纬度高,终年严寒,故连c。(3)读图分析,未来,世界人口数量将继续呈现增长趋势,预计2100年到104亿。(4)由资料可知,世界人口增长在不同地区存在差异,未来三四十年内人口增长较快的国家可能会集中在非洲,欧洲人口在减少。(5)读图分析,①地位于亚洲东部的中国,①地区居民的语言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汉语;②地位于欧洲西部,居民多信奉基督教。39.(1)佛建筑高大、密集道路宽阔、数量多等(2)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温和,降水均匀慢有全年(3)渔业波斯城镇石油条带状扩大(4)森林海拔较高,森林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为村庄提供优质水源村庄山腰气候适宜,水源洁净,居住条件好(5)CD【分析】本大题以图文形式为材料,设置五道小题,涉及气候类型的分布,气温曲线图,降水柱状图的判读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图示所知,清迈建有大量佛塔,说明当地主要信奉佛教;伦敦和莫斯科景观具有建筑高大、密集;道路宽阔、数量多等特点。(2)泰晤士河和莫斯科河都处于平原地区,泰晤士河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降水均匀;莫斯科河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年温差大,年降水少并且多集中在夏季;两条河流的流速都偏慢;泰晤士河没有结冰期,莫斯科河有结冰期;泰晤士河全年可以通航,因为没有结冰期;莫斯科河通航时间为4-10月,有结冰期的限制。(3)1799年前后,迪拜开始有村庄出现的记录,根据当地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推测,该村庄主要从事渔业生产。19世纪末期,迪拜依靠其西临波斯湾的位置优势,推进自由贸易政策,逐渐成为重要的贸易港口,此时的迪拜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城镇。1966年,迪拜附近海底发现了石油和天然气,随着资源的出口,推动了迪拜经济和城市基础建设的更快发展。1984年,城镇整体沿海呈条带状分布,如今迪拜已成为中东地区贸易和金融的中心地,城市面积逐步扩大。(4)看图所知,A处应该布局森林,因为该地海拔高,森林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为村庄提供优质水源,带来效益;B处应该布局村庄,因为该地地处山腰处,气候适宜居住,水源也干净,适合饮用,居住条件好。(5)阿者科村通往“金山银山”的正确道路有C.继续水田耕作方式,延续哈尼族传统文化D.保留传统建筑外观,内部改造为宜居格局;全体村民迁出,旅游公司承包和大力修建现代化钢筋水泥建筑都不是该村通往“金山银山”的正确道路,排除;故选CD。40.(1)不均衡东部南部南极(2)北中低海陆地形因素(3)甲—2图—炎热干燥;乙—1图—高温多雨;丙—3图—气候寒冷(4)A(5)BC【分析】本大题以世界人口分布图、西亚传统民居和西亚某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为材料,涉及世界人口分布、西亚自然地理环境及民居等相关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及知识的掌握程度。【详解】(1)从图上可以看出,世界人口分布具有不均匀的特点;人口密度超过每平方千米200人的地区位于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的东部;南极洲没有人定居。(2)由图可知,从半球来看,大部分人口分布北半球;从纬度位置看,都分布在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的中低纬度地区;从海陆位置分析,甲、乙、丙三地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从地形来看,多分布在海拔低于200米的沿海平原。(3)由图可知,甲地是西亚地区(热带沙漠气候)搭配2图-炎热干燥;乙地是东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搭配1图-高温多雨;丙地是寒带气候搭配3图-气候寒冷,如图所示:(4)由图可知,西亚地区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全年炎热干燥,降水少,风沙较大,沙漠广布,树木、野草等地表植被少。传统民居墙体厚,利于隔热;降水少,不需要考虑屋顶排雨水的问题,屋顶为平顶;为防止风沙侵入,窗子较小;就地取材,形成土砖、泥房,平顶房屋,所以A正确。(5)别具特色的传统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从不同角度记录了当时的历史、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是我们了解当时人们生活情况的一部活的“百科全书”,应加强保护,A选项错误。对于别具特色的传统民居,应加强保护与修缮,在原有基础上合理维护开发,B选项正确;对于别具特色的传统民居,应加强保护与修缮,有效推动其传承发展,C选项正确;大力商业化,会破坏传统民居的环境,D选项错误。故选BC。41.(1)亚白色基督(2)北(3)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坦开阔(河流众多,水源充足;地处北温带,气候温和;沿海地区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工业发达、科技发达)北温带沿海平原(4)乙地(乙)房屋类型(房屋密度、房屋数量、道路类型、道路数量、道路密度、自然景观的保护程度、植被覆盖率等)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不同(5)限制游客人数(定期修缮维护古建筑;修建防护带,减少风沙的侵蚀等)【分析】本题以世界主要特大城市和城市密集带分布图为材料,涉及世界人口的分布、三大人种的分布、三大宗教、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地球上的五带、聚落的分类、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等知识点,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详解】(1)读图可知,图中城市密集带主要集中分布在亚洲、欧洲和北美洲,英国位于欧洲西部,根据所学知识,该地的居民主要以白色人种为主,多信仰基督教,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2)由上一题可知,世界的特大城市和城市密集带主要集中分布在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即主要位于北半球。(3)根据所学知识,欧洲西北部城市密集带人口稠密的主要原因是当地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坦开阔,且河流众多,水源充足;地处北温带,气候温和;沿海地区交通便利;该地工业发展较早,经济发达、工业发达、科技发达,中国长江三角洲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属于北温带,且位于沿海地区,交通便利,水分充足,长江三角洲地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门店合伙人激励机制服务合同4篇
- 2025年度二零二五农行个人二手房交易贷款合同2篇
- 2025年度绿色建筑节能改造工程合同(二零二五版)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商业门面租赁合同范本-@-1
- 2025年度绿色生态餐厅档口租赁合同样本4篇
- 2025年度城市轨道交通钢管材料供应与承包合同协议书范本
- 2025版南海区创新创业人才居住就业支持合同4篇
- 2025版门面租赁合同消防安全及责任承担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外卖送餐服务合同书(含增值服务)
- 二零二五年度年薪制工资与员工晋升合同模板
- 卫生服务个人基本信息表
- 医学脂质的构成功能及分析专题课件
- 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策略创新与实践路径
- 广东省湛江市廉江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
- 2024年湖北省知名中小学教联体联盟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 安徽省芜湖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 含解析
- 交叉口同向可变车道动态控制与信号配时优化研究
- 燃气行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 数列练习题(含答案)基础知识点
- 人教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英语期中+期末学业质量测试卷 2套(含答案)
- 通用电子嘉宾礼薄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