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8《列夫-托尔斯泰》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8*.《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把握传主独特的外貌特征,进而探索其精神世界,理解作者的评价。
2.理解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学习本文抓住特征多角度、多层面描写人物的外貌以突出人物精神的方法。
3.揣摩生动精彩的语言,感受课文典雅优美、酣畅淋漓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难点】
1.感受全文形成的前后的反差,理解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的好处。
2.结合背景资料,领悟托尔斯泰的心路历程、精神品质。
【课时安排】
2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字词清单
颊(jiá)黝(yǒu)黑粗糙(cāo)崎(qí)岖(qū)平庸(yōnɡ)滞(zhì)留愚钝(dùn)器(qì)宇蒙昧(mèi)酒肆(sì)缰(jiānɡ)绳轩昂(ánɡ)胆怯(qiè)锃(zènɡ)亮一绺(liǔ)
粲(càn)然肖(xiào)像甲胄(zhòu)
藏(cánɡ)污纳垢(ɡòu)鹤(hè)立鸡群正襟(jīn)危坐
诚惶(huánɡ)诚恐入木三分广袤(mào)无垠(yín)
区分形近字
髭(zī):嘴上边的胡子
鬈(quán):弯曲的头发
髯(rán):两腮的胡子,亦泛指胡子
鬓(bìn):脸旁靠近耳朵的头发
鬃(zōng):一般指马、猪等畜类颈上的长毛
成语积累
入木三分:原形容书法极有笔力,后比喻描写或议论深刻。
诚惶诚恐:非常小心谨慎以至达到害怕不安的程度。
正襟危坐:整理衣襟,端正地坐着,形容人态度庄重严肃。
藏污纳垢:隐藏或包容坏人坏事。文中用来比喻皮肤粗糙。
鹤立鸡群:像仙鹤立在鸡群之中,比喻人的仪表或才能出众。
郁郁寡欢:心情不舒畅、不快乐。郁郁:发愁的样子;寡:少。
一、课前导入
(PPT展示词汇:19世纪、名门贵族、贵族教育、奢侈享乐、伯爵、喀山大学、绅士、上流家庭……)
同学们,看到这些标签词汇,如果它们都是围绕一个人物的关键词,你脑海里会浮现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预设:帅气、风流倜傥、文质彬彬、气宇非凡、谈吐文雅……
(展示符合预设的人物图片及托尔斯泰的照片)那如果老师说,图上这个不修边幅的老头儿,才是这些关键词的主人公,你能相信吗?
今天,让我们认识这位传奇人物——列夫·托尔斯泰。
二、文体知识(复习)
首先明确,本文的文体是一篇:人物传记。
传记是一种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根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忆、调查等相关材料,加以选择性的编排、描写与说明而成的文学体裁。分为“自传"和“他传”。
三、作者及人物介绍
1.作者简介
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小说家、传记作家。代表作有《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人类群星闪耀时》。
他写过许多名人传记,如《三大师》《罗曼·罗兰传》《人类群星闪耀时》等。他的传记小说能深入传主的内心世界,细致入微地展现传主心理的发展与变化。
2.传主介绍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他出身于贵族家庭,自幼接受严格的贵族教育,但一生都致力于寻求和谐的社会秩序。尤其是到了晚年,他坚决地站到农民的立场上来,强烈反对土地私有制,主张博爱。1910年10月,他从家中出走,11月7日病逝于一个小站,享年82岁。
托尔斯泰与陀思妥耶夫斯基、屠格涅夫并称为“俄国文学三巨头"。列宁称托尔斯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播放托尔斯泰人物视频,深入了解这位文豪)
3.创作背景
1928年,茨威格访问俄国,正值列夫·托尔斯泰100周年诞辰。他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参观了托尔斯泰的故居和坟墓,称其坟墓为“世间最美的坟墓"。感受到了托尔斯泰的伟大,回国后,他写成了传记《三作家》。(本文出处)
三、整体感知
浏览课文,思考下列问题,据此划分文章段落。
文章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外貌(肖像)描写。
2.作者刻画了托尔斯泰脸庞上的哪些部位?
头发、胡须、眉毛、鼻子、耳朵、嘴唇、眼睛等。
3.作者重点描绘的是哪个部位?
眼睛。
段落划分:
(1-5):刻画托尔斯泰平庸丑陋的外貌。(“形”)
(6-9):描写托尔斯泰非同寻常的眼睛。(“神")
四、肖像刻画
阅读1-5段,说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托尔斯泰。(思考: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刻画他的脸庞?)
预设①:
第1段中: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鬈发像泡沫一样;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对脸庞进行特写,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托尔斯泰须发浓密、外表邋遢的特点。
预设②:
第2段中:这个出身于名门望族的男子长相粗劣,生就一张乡野村夫的脸孔。天才的灵魂自甘寓居低矮的陋屋小屋,而天才灵魂的工作间,比起吉尔吉斯人搭建的皮帐篷来好不了多少。小屋粗制滥造,出自一个农村木匠之手,而不是由古希腊的能工巧匠建造起来的。
/预设③:小眼睛上方的额头,倒像是用刀胡乱劈成的树柴;一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头打塌了的样子;两只难看的招风耳;凹陷的脸颊中间生着两片厚厚的嘴唇。
运用比喻、夸张,生动幽默地写出托尔斯泰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的外貌形象。
预设④:在他脸上找不到一点儿奋发向上的灵气,找不到精神光彩,找不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眉宇间那种像大理石穹顶一样缓缓隆起的非凡器宇。
这里为什么要提到陀思妥耶夫斯基?
明确:运用对比的手法,同为俄国大文豪,以陀氏的眉宇轩昂衬托出托尔斯泰面部表情的阴沉、“丑陋可憎”,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托尔斯泰的面部特征:
须发繁多、浓密、杂乱
额头像用刀胡乱劈成的树柴
皮肤皱如树皮、脏、缺少光泽、像村舍外墙
鼻子宽、塌、狮子鼻
耳朵难看的招风耳
脸颊凹陷
嘴唇厚
刻画小结:这是一张平庸、丑陋的脸。
五、思考探究
1.见到托尔斯泰的来访者,有怎样的心理落差?这样写有何作用?
来访者的态度心目中的托尔斯泰实际上的托尔斯泰来访者的反应
正襟危坐颔首低眉敬重有加诚惶诚恐威武非凡美髯公尊贵轩昂文坛泰斗身材矮小敦实语言平和随便待客热情主动小巧玲珑(侏儒)疑惑惊讶尴尬失望
明确: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写拜访者的心里预设与现实的落差——客人们越失望,就越能从侧面突出托尔斯泰外貌的平庸、粗鄙。同时也是为下文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蓄势。
2.“所以说,托尔斯泰并没有自己独特的面相,他拥有一张俄国普通大众的脸,因为他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第4段的这句话有什么含义?联系人物的身世经历谈一谈。
明确:这句话是对上文外貌描写的总结与升华。托尔斯泰虽出身贵族,却心系民众。“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说明他具有强烈的平民意识,已经与俄国人民融为一体,是俄国人民的代表。表达了作者对托尔斯泰的敬佩与赞美。
3.课文前半部分对于托尔斯泰的肖像描写,突出了哪两个方面的特点它们分别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何作用
平庸丑陋、长相大众化。
外貌的平庸丑陋,是为了反衬下文写眼睛的精美、灵魂的高贵;长相的大众化,说明托尔斯泰是人民大众的普通一员,与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强调:这种写作手法叫“欲扬先抑"。前半部分的描写非但没有损害托尔斯泰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反而起到调侃性的艺术效果,层层蓄势,使下文写托尔斯泰的眼睛给人留下强烈深刻的印象。
第二课时
六、研读赏析——“眼睛”部分
作者用4个自然段写托尔斯泰外貌的平庸、普通,是为了层层铺陈,突出他眼睛的部分。那托尔斯泰的眼睛有何独特之处?
阅读6-9段,划出你认为写得精彩的句子,说说作者是如何刻画托翁的眼睛的。(要求:分析相应的修辞、写作手法。)
学生发言,教师点评。
预设①:(6)那对浓似灌木丛的眉毛下面,一对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目光……这道目光就像一把成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
预设②:(6)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
赏析: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形象地写出了托尔斯泰目光犀利,是个具有敏锐而深刻的洞察力的人。
预设③:(7)这种穿透心灵的审视仅仅持续了一秒钟,接着便刀剑入鞘,代之以柔和的目光与和蔼的笑容。虽然嘴角紧闭,没有变化,但那对眼睛却能满含粲然笑意,犹如神奇的星光。
预设④:(7)它们可以像村妇那样热泪涟涟;它们可以闪闪发光,转眼又因忧郁而黯然失色;它们可以变得冷酷锐利;不一会儿意趣盎然地涌出好奇的神色……
赏析:运用比喻、夸张、排比,形象地写出了托尔斯泰目光中感情丰富多变,说明他是个情感丰富、内心世界充盈的人。
预设⑤:(7)高尔基对它们恰如其分的描述,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赏析:引用高尔基的话,夸张地道出了托尔斯泰眼神的观察力、敏锐性和蕴含的丰富感情。
预设⑥:(8)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
赏析:课文前半部分写托尔斯泰外貌的平庸甚至丑陋,原来粗鄙的外表是用来保护精美的珠宝(眼睛)的。这是用了欲扬先抑的艺术手法。写他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正是用来反衬他眼睛的非同寻常,反衬他灵魂的高贵。
讲解句①:(8)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如何理解这句话?
明确:“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说明托尔斯泰的文学创作都来自于他对社会生活、人间世态的观察研究;“向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说明同时他又用艺术巨笔把它们准确地表现出来。这是对托翁批判现实主义创作风格的形象概括。
讲解句②:(8)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联系托翁的身世经历,思考:作者为什么要这么说?
明确:托尔斯泰作为清醒的现实主义作家,对现实社会的批判是极其深刻而准确的。当他以这种批判性的目光看待自己时,也将不可避免地发现诸多劣性。但托尔斯泰没有逃避,他勇敢地选择了审视自己、反省自身。
七、思考延伸
1.作者为什么要在文章的后半部分浓墨重彩地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
明确: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托尔斯泰丰富的精神世界通过他的双眼充分以表现了出来。
作者对托尔斯泰的眼睛的描写,已经不再局限于肖像了,而是含蓄地揭示了托尔斯泰作为伟大的文学家,对他所处的时代作出准确、深入、全面的描绘,成为时代的代言人。
2.文章的最后一段一直较难理解。作者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缺少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结合下列材料,谈一谈:你认为托尔斯泰是幸福还是不幸的?
①托尔斯泰早年过着贵族生活,到晚年却放弃了自己的权利、财产和贵族身份,与家庭决裂,离家出走,甘愿做一个农民,最后病死在一个小站上。
②托尔斯泰对19世纪俄国黑暗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批判和反思,控诉了社会的不平等和压迫。他同情农民的不幸遭遇,但想不到办法彻底解救他们,尤其对社会革命持怀疑态度。农民中也只是有人感激他,鲜有人理解他的思想。
③托尔斯泰给后世留下了不朽的文学巨著,给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精神财富。
示例:
托尔斯泰是享誉世界的大文豪,是一个观察敏锐、情感丰富、能够看清世间真相的智者,他无疑是幸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个人转让汽车合同样本
- 冷柜工程合同标准文本
- 2025建筑工程钢材采购合同
- 估价合同样本
- 养殖水管销售合同标准文本
- 住宅自营茶楼出租合同样本
- 素质教育在社团中的应用计划
- 丰县预售房合同样本
- 2025户外广告设计制作的合同模板
- 2025【商业综合体加盟协议】商业合同
- 贵州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试行)
- (中职)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电子信息类)教案
- 评估-说专业-市场营销专业
- 三晶变频器说明书SAJ系列简约
- 七氟丙烷灭火系统安全操作规程(最新)
- 教学成果申报
- 谈谈微电影创作PPT课件.ppt
- 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专项施工方案(140页)
- 空分装置增压机大修方案
- 2021年中国华电集团公司组织架构和部门职能
- 六层框架住宅毕业设计计算书2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