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安全使用规范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B/37/34/wKhkGWcwMUKAT-0JAAK85vv-Qew414.jpg)
![移动支付安全使用规范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B/37/34/wKhkGWcwMUKAT-0JAAK85vv-Qew4142.jpg)
![移动支付安全使用规范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B/37/34/wKhkGWcwMUKAT-0JAAK85vv-Qew4143.jpg)
![移动支付安全使用规范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B/37/34/wKhkGWcwMUKAT-0JAAK85vv-Qew4144.jpg)
![移动支付安全使用规范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B/37/34/wKhkGWcwMUKAT-0JAAK85vv-Qew414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移动支付安全使用规范TOC\o"1-2"\h\u20256第1章移动支付概述 379401.1移动支付的定义与发展 380321.2移动支付的分类与特点 328196第2章移动支付安全风险 4293052.1移动支付面临的安全威胁 4130642.1.1窃取用户信息 4272382.1.2通信数据截获与篡改 4297242.1.3恶意软件攻击 4140052.2移动支付风险类型及案例分析 5169402.2.1风险类型 537602.2.2案例分析 525177第3章安全防范策略 5271183.1技术防范措施 52443.1.1加密技术 5210593.1.2二维码安全 5317733.1.3安全认证 6170083.1.4防病毒和防篡改 631443.1.5安全更新 6243143.2管理防范措施 65483.2.1用户教育 67863.2.2支付限额管理 6195723.2.3风险监控 6106193.2.4安全审计 6199203.2.5应急预案 6147913.2.6法律法规遵循 62419第4章用户安全意识与习惯培养 7175134.1用户安全意识提升 7101154.1.1了解移动支付风险 7195684.1.2学习安全防护知识 752294.1.3定期更新软件和系统 7296604.2培养良好支付习惯 7236284.2.1使用正规渠道支付应用 7184204.2.2设置复杂且唯一的支付密码 7108784.2.3开启支付验证功能 753904.2.4不在公共场合使用不安全的网络 7222154.2.5定期检查支付账户 796194.2.6提高警惕,防范诈骗 7298814.2.7定期备份重要信息 811863第5章支付设备安全 8161905.1移动设备安全防护 8313515.1.1设备锁定与密码设置 8187975.1.2账户登录密码管理 8151955.1.3二维码及NFC支付安全 8263885.1.4设备丢失后的应对措施 8178045.2支付应用安全防护 847745.2.1官方应用商店 824345.2.2支付应用权限管理 88685.2.3支付应用更新维护 8203705.2.4防范钓鱼应用 8322475.2.5支付环境安全 914504第6章网络安全 9314616.1无线网络安全 9208496.1.1无线网络安全概述 9229036.1.2无线网络安全技术 9133346.1.3无线网络安全防护措施 9192176.2数据传输加密技术 9217086.2.1数据传输加密技术概述 9169066.2.2常见数据传输加密技术 9142576.2.3数据传输加密技术在移动支付中的应用 1018566第7章支付认证与授权 107287.1生物识别技术 1017627.1.1概述 10136827.1.2常用生物识别技术 10160447.1.3生物识别技术的应用与安全措施 10218717.2数字证书与身份认证 10261817.2.1数字证书概述 10120547.2.2数字证书的申请与使用 11129527.2.3数字证书的安全措施 11241607.2.4身份认证协议 1119367.2.5身份认证在移动支付中的应用 1122551第8章支付应用安全 11197608.1支付应用的安全设计 1164108.1.1安全架构设计 11221408.1.2安全编码规范 1250828.1.3安全测试与评估 12124328.2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安全保障 12312738.2.1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安全管理 1291208.2.2风险控制与防范 1292588.2.3用户隐私保护 13155338.2.4应急响应与灾难恢复 1312783第9章用户隐私保护 13118319.1隐私保护法律法规 1371419.1.1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1318489.1.2行业自律规范 13215919.2用户隐私保护措施 13315249.2.1信息收集与使用 13271259.2.2信息存储与保护 1327589.2.3信息共享与传输 14234789.2.4用户隐私权益保障 1474759.2.5员工培训与内部监督 1442269.2.6定期审计与评估 1420781第10章应急处置与理赔 141473810.1安全事件应急处理 142115410.1.1事件发觉 152365410.1.2事件报告 15747310.1.3事件处理 152706410.2移动支付理赔流程与规定 15713610.2.1理赔条件 151251410.2.2理赔流程 152236810.2.3理赔规定 161524110.3安全防范与理赔案例分析 161218010.3.1安全防范措施 161524710.3.2理赔案例分析 16第1章移动支付概述1.1移动支付的定义与发展移动支付是指通过移动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进行交易支付的一种新型支付方式。它依赖于移动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以及金融支付技术的创新与发展。移动设备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移动支付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移动支付的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的短信支付,随后经历了WAP支付、近场支付(NFC)以及二维码支付等多个阶段。在我国,移动支付的发展始于21世纪初,经过多年的摸索与实践,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市场格局。金融科技的不断创新,移动支付的应用场景日益丰富,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便捷的支付手段。1.2移动支付的分类与特点移动支付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短信支付:用户通过发送短信指令完成支付,适用于小额支付场景。(2)WAP支付:用户在移动设备上通过浏览器访问支付页面完成支付。(3)近场支付(NFC):用户通过将移动设备靠近支持NFC的POS机完成支付。(4)二维码支付:用户通过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具有较高的便捷性和安全性。(5)声波支付:用户通过声波传输支付信息完成支付,适用于特定场景。移动支付具有以下特点:(1)便捷性: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支付,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2)实时性:支付过程快速,资金到账时间短。(3)安全性:采用加密技术,保证支付信息传输安全。(4)多样性:支持多种支付方式,满足不同场景的支付需求。(5)普及性:移动设备的普及,移动支付用户群体不断扩大。(6)创新性:金融科技不断创新,推动移动支付应用场景的拓展和优化。第2章移动支付安全风险2.1移动支付面临的安全威胁移动支付在我国的广泛应用,用户在享受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安全威胁。以下是移动支付面临的主要安全威胁:2.1.1窃取用户信息(1)恶意应用:攻击者通过开发带有病毒、木马等恶意代码的应用程序,诱导用户安装,进而窃取用户移动设备上的敏感信息。(2)网络钓鱼:攻击者通过伪造官方网站、发送虚假短信等方式,诱骗用户泄露账户名、密码等敏感信息。2.1.2通信数据截获与篡改(1)中间人攻击:攻击者在通信双方之间插入一个代理服务器,截获并篡改通信数据,从而获取用户敏感信息。(2)WiFi劫持:攻击者在公共WiFi环境中,通过伪造热点、劫持DNS等方式,截获用户通信数据。2.1.3恶意软件攻击(1)支付病毒:攻击者开发针对移动支付应用的病毒,窃取用户账户信息、密码等敏感数据。(2)锁屏病毒:攻击者通过锁屏病毒,阻止用户正常使用移动设备,并勒索用户支付赎金。2.2移动支付风险类型及案例分析2.2.1风险类型(1)用户行为风险:用户在操作过程中,因疏忽、缺乏安全意识等原因,导致敏感信息泄露。(2)应用安全风险:移动支付应用自身存在安全漏洞,被攻击者利用进行攻击。(3)网络环境风险:公共WiFi、不安全的网络连接等,可能导致用户数据泄露。(4)系统安全风险:操作系统漏洞、硬件安全缺陷等,可能导致移动支付安全风险。2.2.2案例分析案例一:某用户在了一款名为“支付”的应用后,发觉其账户余额被莫名转走。经调查,该应用为恶意应用,通过窃取用户支付密码等敏感信息,实施盗刷。案例二:某用户在连接一个公共WiFi时,进行移动支付操作。随后,其账户出现异常消费。经查,该WiFi为恶意热点,攻击者通过截获用户通信数据,窃取了支付信息。案例三:某用户收到一条带有的短信,提示其移动支付账户存在风险,需立即进行验证。用户后,进入一个钓鱼网站,泄露了账户名、密码等敏感信息。本章节通过分析移动支付面临的安全风险及案例,旨在提高用户安全意识,防范潜在风险。下章节将针对移动支付安全使用规范,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第3章安全防范策略3.1技术防范措施3.1.1加密技术在移动支付过程中,应采用高强度的加密算法对用户数据进行加密处理,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同时对支付过程中的敏感信息进行脱敏处理,降低信息泄露的风险。3.1.2二维码安全移动支付中广泛使用二维码进行支付,因此,应采取以下措施保障二维码支付安全:(1)采用安全的二维码和识别技术;(2)对支付二维码进行时效性控制,设置合理的有效时间;(3)保证支付二维码的唯一性和不可复制性。3.1.3安全认证引入多因素认证机制,如指纹识别、面部识别、短信验证码等,提高支付过程的安全性。3.1.4防病毒和防篡改加强移动支付客户端和应用市场的安全检测,防止恶意软件对支付过程进行篡改或窃取用户信息。3.1.5安全更新定期对移动支付系统进行安全更新,修补已知的安全漏洞,保证系统安全。3.2管理防范措施3.2.1用户教育加强用户对移动支付安全知识的普及,提高用户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3.2.2支付限额管理根据用户的信用等级和支付行为,合理设置支付限额,降低支付风险。3.2.3风险监控建立完善的风险监控系统,实时监控支付过程中的异常行为,发觉风险及时处理。3.2.4安全审计定期进行安全审计,评估移动支付系统的安全功能,发觉安全隐患及时整改。3.2.5应急预案制定应急预案,对可能发生的移动支付安全事件进行预演和应对,提高应对突发安全事件的能力。3.2.6法律法规遵循严格遵守国家关于移动支付安全的法律法规,加强合规性管理,保证移动支付业务的合法合规运行。第4章用户安全意识与习惯培养4.1用户安全意识提升4.1.1了解移动支付风险用户应充分认识移动支付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如恶意软件、钓鱼网站、信息泄露等,以便在使用过程中保持警惕。4.1.2学习安全防护知识用户应主动学习以下安全防护知识:(1)掌握基本的网络安全知识,如识别正规应用商店、避免不明来源的应用等;(2)了解各种移动支付安全技术,如加密、短信验证码等;(3)熟悉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如《网络安全法》等,以便在权益受损时依法维权。4.1.3定期更新软件和系统用户应养成定期更新移动设备上的软件和系统的习惯,以保证安全漏洞得到及时修复。4.2培养良好支付习惯4.2.1使用正规渠道支付应用用户应从正规应用商店支付应用,避免使用第三方渠道,降低遭受恶意软件侵害的风险。4.2.2设置复杂且唯一的支付密码用户应设置复杂且唯一的支付密码,避免使用简单密码或与其他账户共用密码。4.2.3开启支付验证功能用户应开启支付验证功能,如短信验证码、指纹识别等,提高支付安全性。4.2.4不在公共场合使用不安全的网络用户应避免在公共场合使用不安全的网络进行支付操作,防止信息泄露。4.2.5定期检查支付账户用户应定期检查支付账户的余额和交易记录,发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4.2.6提高警惕,防范诈骗用户应提高警惕,对于陌生电话、短信、等保持谨慎,防范诈骗。4.2.7定期备份重要信息用户应定期备份支付账户、联系方式等重要信息,以便在手机丢失或损坏时能够快速恢复。第5章支付设备安全5.1移动设备安全防护5.1.1设备锁定与密码设置为了保证移动支付的安全性,用户应设置复杂的设备开启密码,如数字、字母及特殊字符的组合,并定期更换。同时避免使用简单的图形开启方式。5.1.2账户登录密码管理用户应保证支付账户的登录密码与设备开启密码不同,且密码设置需满足一定的复杂度要求。避免使用生日、电话号码等易于猜测的信息作为密码。5.1.3二维码及NFC支付安全在使用二维码及NFC支付功能时,用户需保证手机系统及支付应用的实时更新,防止恶意软件攻击。同时避免在公共场合随意扫描未知来源的二维码。5.1.4设备丢失后的应对措施用户应在设备丢失后立即登录支付账户进行冻结或挂失,并通过其他设备远程删除支付账户信息,防止不法分子盗取资金。5.2支付应用安全防护5.2.1官方应用商店用户应从官方应用商店支付应用,避免使用非官方渠道获取的应用,防止含有恶意代码的应用。5.2.2支付应用权限管理用户需关注支付应用申请的权限,对于不合理的权限要求,应予以拒绝。同时定期检查应用权限,防止应用滥用权限。5.2.3支付应用更新维护用户应及时更新支付应用,以修复已知的漏洞,提高支付应用的安全性。同时关注官方发布的更新日志,了解更新内容。5.2.4防范钓鱼应用用户应提高对钓鱼应用的识别能力,不轻信陌生应用发送的支付或二维码。在支付过程中,确认支付页面及应用的官方标识,防止误入钓鱼网站。5.2.5支付环境安全在进行支付操作时,用户应保证网络环境的安全,避免在公共WiFi环境下进行支付。同时使用支付应用时,开启手机杀毒软件,防止恶意软件侵入。第6章网络安全6.1无线网络安全6.1.1无线网络安全概述在移动支付领域,无线网络作为数据传输的重要渠道,其安全性。本节主要介绍无线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威胁及其防护措施。6.1.2无线网络安全技术(1)WiFi安全:介绍WPA、WPA2、WPA3等加密协议,以及如何正确配置无线网络以保障支付数据安全。(2)蓝牙安全:分析蓝牙技术中存在的安全漏洞,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3)移动通信网络安全:探讨4G、5G等移动通信网络的安全性问题,以及应对策略。6.1.3无线网络安全防护措施(1)加强无线网络密码管理,定期更换密码;(2)使用安全的无线网络认证方式,如802.1X认证;(3)部署无线网络安全设备,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4)定期更新无线网络设备固件,修补安全漏洞。6.2数据传输加密技术6.2.1数据传输加密技术概述数据传输加密技术是保障移动支付安全的核心技术之一。本节主要介绍数据传输加密技术的基本原理、分类及其在移动支付中的应用。6.2.2常见数据传输加密技术(1)对称加密:如AES、DES等,分析其在移动支付中的应用场景及优缺点;(2)非对称加密:如RSA、ECC等,探讨其在移动支付中的应用优势及安全性;(3)混合加密:结合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的优点,介绍其在移动支付中的应用。6.2.3数据传输加密技术在移动支付中的应用(1)支付请求加密:保障支付请求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2)支付响应加密:保证支付响应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3)身份认证加密:保护用户身份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4)数据签名:验证数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通过以上内容,本章详细阐述了无线网络安全及数据传输加密技术在移动支付安全使用规范中的应用,为移动支付用户提供了一个安全可靠的网络环境。第7章支付认证与授权7.1生物识别技术7.1.1概述生物识别技术是指利用人体生物特征进行身份认证的技术,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复制性。在移动支付领域,生物识别技术为用户提供了便捷、安全的认证方式。7.1.2常用生物识别技术(1)指纹识别:通过识别用户指纹特征,进行身份认证。(2)人脸识别:利用人脸图像特征进行身份识别。(3)虹膜识别:通过识别眼睛的虹膜特征进行身份认证。(4)声纹识别:依据用户发音特征进行身份识别。(5)静脉识别:通过识别用户手部或指部的静脉分布特征进行身份认证。7.1.3生物识别技术的应用与安全措施(1)应用场景:支付应用、手机开启、登录认证等。(2)安全措施:a.采用加密算法对生物特征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b.防止生物特征伪造和欺骗,如活体检测、防伪膜等;c.保障用户隐私,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合理使用用户生物信息。7.2数字证书与身份认证7.2.1数字证书概述数字证书是一种基于公钥基础设施(PKI)的电子认证手段,用于验证用户身份和保障数据安全。在移动支付中,数字证书可以保证交易双方的真实性和数据的完整性。7.2.2数字证书的申请与使用(1)申请:用户需向认证机构(CA)提交身份证明材料,申请数字证书。(2)使用:在支付过程中,用户通过数字证书进行身份认证和加解密操作。7.2.3数字证书的安全措施(1)采用高强度加密算法,保证证书的安全性;(2)定期更新证书,防止证书过期或泄露;(3)遵循证书管理规范,严格审核证书申请和使用过程;(4)加强对认证机构的监管,保证其可靠性和安全性。7.2.4身份认证协议身份认证协议是数字证书应用中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以下类型:(1)基于密码的身份认证:用户输入正确的密码即可完成身份认证。(2)基于挑战应答的身份认证:系统向用户发送挑战信息,用户根据挑战信息应答信息,完成身份认证。(3)双因素认证:结合密码和生物识别技术等多种认证方式,提高安全性。7.2.5身份认证在移动支付中的应用(1)支付应用登录:采用双因素认证,提高用户账户安全性;(2)支付交易验证:通过数字证书验证用户身份,保障交易安全;(3)敏感操作保护:对于修改密码、绑定银行卡等敏感操作,要求进行身份认证。本章从生物识别技术和数字证书两个方面,详细介绍了支付认证与授权的安全使用规范,为移动支付的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第8章支付应用安全8.1支付应用的安全设计8.1.1安全架构设计支付应用的安全架构设计应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保证支付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分层安全防护:采用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等多层次的安全防护措施,保证支付应用的安全性。(2)权限控制:合理设置用户权限,实现最小权限原则,防止内部和外部攻击。(3)数据加密: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保证数据安全。(4)安全审计:建立安全审计机制,对支付应用的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发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8.1.2安全编码规范支付应用开发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安全编码规范:(1)遵循安全编程原则,避免常见的安全漏洞,如SQL注入、跨站脚本攻击等。(2)使用安全组件,保证支付应用的各个模块具备安全性。(3)定期进行代码审查,及时发觉并修复安全漏洞。8.1.3安全测试与评估支付应用在上线前,应进行以下安全测试与评估:(1)安全功能测试:验证支付应用的安全功能是否符合预期。(2)安全功能测试:评估支付应用在高并发、高压力环境下的安全功能。(3)安全漏洞扫描:利用专业工具对支付应用进行安全漏洞扫描,发觉潜在的安全风险。(4)安全风险评估:结合支付应用的特点,进行安全风险评估,提出针对性的安全改进措施。8.2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安全保障8.2.1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安全管理(1)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保证支付平台的安全运营。(2)对支付平台进行定期的安全审计,发觉安全隐患及时整改。(3)加强对支付平台的技术支持和维护,保证支付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8.2.2风险控制与防范(1)建立风险控制体系,对支付过程中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防范。(2)采用先进的反欺诈技术,实时监控支付交易,预防欺诈行为。(3)与银行、公安机关等相关部门建立合作机制,共同打击网络犯罪。8.2.3用户隐私保护(1)严格遵守国家有关隐私保护法律法规,保护用户个人信息安全。(2)采取加密、脱敏等技术手段,保证用户隐私数据不被泄露。(3)加强对用户隐私数据的访问控制,防止内部泄露和滥用。8.2.4应急响应与灾难恢复(1)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对支付平台的安全事件进行快速处置。(2)制定灾难恢复计划,保证支付平台在遭受严重安全事件时能够快速恢复正常运行。(3)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对安全事件的能力。第9章用户隐私保护9.1隐私保护法律法规9.1.1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在我国,用户隐私保护受到法律的高度重视。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个人信息的收集、使用、存储、传输、删除等环节提出了明确要求。移动支付服务提供商和用户都应严格遵守这些法律法规,保证用户隐私得到有效保护。9.1.2行业自律规范除了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我国移动支付行业也制定了一系列自律规范,旨在加强对用户隐私的保护。这些规范对用户信息的收集、使用、共享等行为进行了详细规定,要求企业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并保护用户隐私。9.2用户隐私保护措施9.2.1信息收集与使用(1)明确收集信息的目的:移动支付服务提供商在收集用户信息时,应明确收集目的,保证收集的信息与提供的服务具有直接关联。(2)最小化信息收集:在满足服务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对用户个人信息的收集。(3)用户同意:收集用户信息前,需获得用户的明确同意,并告知用户收集信息的目的、范围、方式等。9.2.2信息存储与保护(1)数据加密:对存储的用户信息进行加密处理,保证信息安全。(2)安全防护:采取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防止用户信息被非法访问、泄露、篡改等。(3)数据备份:定期对用户信息进行备份,保证数据安全。9.2.3信息共享与传输(1)限制共享范围:对用户信息的共享范围进行严格限制,避免无关第三方获取用户信息。(2)数据脱敏:在共享和传输用户信息时,进行数据脱敏处理,保证用户隐私不受泄露。(3)合规传输: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保证用户信息传输的合规性。9.2.4用户隐私权益保障(1)用户查询与修改:为用户提供查询和修改个人信息的途径,保障用户的知情权和修改权。(2)用户删除权:用户有权要求企业删除其个人信息,企业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删除。(3)用户投诉与反馈:建立用户投诉和反馈机制,及时处理用户关于隐私保护方面的问题。9.2.5员工培训与内部监督(1)员工培训:加强对员工隐私保护意识的培训,提高员工对用户隐私保护的重视程度。(2)内部监督:设立专门部门或岗位,负责监督和检查用户隐私保护措施的落实情况。(3)责任追究:对违反用户隐私保护规定的行为,严肃追究相关责任。9.2.6定期审计与评估(1)定期审计:对用户隐私保护措施进行定期审计,保证措施的有效性。(2)风险评估:开展用户隐私风险评估,及时发觉并整改潜在风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五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钉子板上的多边形》听评课记录
- 八年级数学上册 14.3 因式分解 14.3.1 提公因式法听评课记录 新人教版
-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4《整式》听评课记录
- 青岛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2.1《平方差公式》听评课记录
- 鲁教版地理六年级下册7.4《俄罗斯》听课评课记录1
- 人民版九年级政治全册第三单元第八课依法治国第3-4喜中有忧我们共同的责任听课评课记录
-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下册7.4《巴西》听课评课记录
- 铝合金窗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实施细则
- 小学二年级数学口算练习题
- 一年级英语听评课记录
- 商务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 天津市河西区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 2025年空白离婚协议书
- 校长在行政会上总结讲话结合新课标精神给学校管理提出3点建议
- 北京市北京四中2025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英语试卷含解析
- 2024年快递行业无人机物流运输合同范本及法规遵循3篇
- T-CSUS 69-2024 智慧水务技术标准
- 2025年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计划
- 地下商业街的规划设计
- 2024-2030年全球及中国低密度聚乙烯(LDPE)行业需求动态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 伤残抚恤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