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COCO2丿第四章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补充:补充:新陈代谢(自我更新)新陈代谢是[同化作用 「摄取外界营养物质,合成自身物质 1(合成代谢){储存能量I能量代谢$异化作用 j释放能量上 r物质代谢(分解代谢)七分解自身物质,排除代谢废物 丄•切生命活动的基础,一旦停止,生命也即结束;其所有反应都需要酶的参与。、合成反应和分解反应1、 合成反应:小分子合成大分子(氨基酸合成蛋白质,单糖合成多糖)2、分解反应:水解反应(淀粉、脂肪、蛋白质的分解) 、氧化分解反应(葡萄糖的氧化)二、 生物催化剂——酶1、 酶:活细胞产生具催化能力的生物大分子,大多为蛋白质,少量为RNA。2、 性质:高效性、专一性3、响酶活性的因素:PH值、温度(最适度前,随条件增加而增强;超过后则逐渐减弱)三、 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一一ATP1、ATP:腺苷三磷酸 简式:A—P〜P〜PA代表腺苷(腺嘌呤核苷),A代表腺苷(腺嘌呤核苷),P代表磷酸基,〜代表高能磷酸键,-代表普通化学键。2、2、ATP一ADP+Pi+能量ADP+Pi+能量一tATP(水解断裂最外侧高能磷酸键,释放能量用于生命活动)(能量来源:动物来自细胞呼吸,植物来自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第二节光合作用一、 光合作用的研究历史(略, P63-65)二、 叶绿体及其色素1、方程式: 光能CO2+2H2O (CH2O)+O2+H2O叶绿体O2来自H20中的[O2-]2、 叶绿体及结构图,课本P66(双层膜、类囊体膜上有色素)3、 叶绿体色素(由上至下):'胡萝卜素(橙黄色)I类胡萝卜素(1/4)吸收蓝紫光*叶黄素 (黄色) 『叶绿素a(蓝绿色)]I叶绿素b(黄绿色) 土叶绿素(3/4)吸收红橙光与蓝紫光三、 光合作用的过程(P68――70)1、光反应:位置:类囊体膜 产物:ATP、NADPH氧气2、暗反应:位置:基质 中间产物:三碳化合物 终产物:(CH2O)注能量变化:光能t叶绿素t中活跃的化学能ATPt(CH2O)中稳定的化学能。3、 影响因素:a、 光照强度一一影响光反应b、 CO2浓度一一影响暗反应c、温度一一影响酶(25—30度最佳)光L光「应暗光L光「应暗1反应实验4.3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步骤:a、碾磨:J加试剂:无水酒精(目的:让色素充分溶解在酒精中,便于提取色素)[固体:石英砂(目的:加快碾磨速度) CaC03(防止叶绿素被破坏)b、 过滤c、 滤纸条上画滤液细线:d、分离:纸层析法(各种色素因随着层析液在滤纸上 扩散的速度不同而分层。)第三节细胞呼吸(生物氧化)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区别: 有无彻底分解有机物)一、糖的有氧呼吸: (P80图4-25)1、 反应方程式:C6H12O6+6O2—酶>6CO2+6H2O+能量2、过程:第一阶段: 细胞质内: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脱下少量[H]和能量一一糖酵解第二阶段:线粒体内:丙酮酸被彻底分解为 CO2,脱下大量[H]和能量一一三羧酸循环所有脱下的[H]与吸进的合成水,并合成大量ATP二、糖的无氧呼吸:(微生物的无氧呼吸为发酵)-1、酒精发酵:酵母菌分解葡萄糖为酒精和 CO2即C6H12O6 酶*C2H5OH(酒精)+2CO2+能量2、孚L酸发酵:乳酸菌分解葡萄糖为乳酸 即C6H12O6T2C3H6O3(乳酸)+能量3、 呼吸熵:单位时间内进行呼吸作用的生物释放二氧化碳的量与吸收氧气的量的比值。一般来说,完全以葡萄糖为底物进行有氧呼吸的呼吸熵是 1,以葡萄糖为底物但含无氧呼吸的呼吸熵大于 1,以脂肪为底物进行有氧呼吸,呼吸熵小于 1,这是脂肪中C、H高而O相对少的缘故。第四节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的变化1、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之间可以转化,概括如下:蛋白质1、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之间可以转化,概括如下:蛋白质表示糖类转变成非必需氨基酸而不能转化为某些必需氨基酸2、糖、脂肪代谢终产物CO2和H2O,蛋白质最终代谢产物: CO2,H2O和尿素第五章生物体对信息的传递和调节第一节动物体对外界信息的获取一、动物体对物理信息的获取1、 皮肤感受器:痛感受器、接触感受器、温度感受器、压力感受器2、 光感受器一一视网膜的视细胞3、 声波感受器:耳蜗(前庭器感 其他:鱼类侧线、蛇的颊窝等二、动物体对化学信息的获取1、鼻腔中的嗅细胞、舌上味细胞第二节神经系统中信息的传递和调节一、信息在神经系统中的传递1、神经元(神经细胞):神经系统功能、结构单位。「树突:短而多,收集信息神经元★细胞体:有细胞核及细胞器,是营养、代谢中心1轴突:长而少,传出信息
2反射: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3反射弧:(完成反射的基础)感受器t 传入神经t神经中枢t传出神经t效应器反射弧5部分缺一不可,前2之一受损,无感觉、无反应;后2受损,有感觉、无反应(一) 神经冲动传导一一信息在神经元内以生物电的形式传导1、 静息电位:内负外正(即膜内负电荷,膜外正电荷)2、 刺激后产生:内正外负(Na+内流)3、一个神经细胞内,传导是双向的 。(二) 突触传递——神经元间以化学物质传递广突触前膜(上一神经元轴突末端,内有线粒体、突触小泡【含神经递质】 )£1、突触突触间隙具有神经递质酶,分解多余递质,控制传递时效突触后膜(下一神经元树突或细胞体膜,上有蛋白质受体可与化学物质结合)(2、单向传导:突触前膜T突触间隙T突触后膜二、 脊髓的调节功能1、脊髓(低级中枢):上连延髓,外围白质(神经纤维集合而成) ,中间灰质(神经元细胞体密集而成)2、 总在脑的控制下调节排泄运动、下肢运动等。三、 脑的高级调节功能一一条件反射1、 脑中的大脑最发达,外层为灰质,称为大脑皮质(分布着较多功能区)2、 反射分类:A、非条件反射(先天具备的能力)B、条件反射(后天培养):会发生改变3、强化:无关刺激(铃声)与非条件刺激(食物)在时间上的结合。 (用于培养条件反射),作用结果相互拮抗。四、自主神经(植物性神经)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作用结果相互拮抗。1分类:交感神经(紧张时占优势)和副交感神经(安静时占优势)第三节内分泌系统中信息的传递和调节一、人体内分泌腺1、 激素:内分泌腺分泌后直接进入血循环到作用器官2、 肾上腺:肾上腺皮质激素一一调解水、盐、糖的代谢肾上腺素一一后者平时分泌少,仅在特殊情况(失血、剧烈运动、紧张等)下分泌增加,使人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呼吸加快、血糖增加。3、 甲状腺:A、分泌甲状腺素,碘(原料),B、 作用:促进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兴奋中枢神经系统C、 表现:成人,过多(甲亢),消瘦易激动;过少,甲状腺肿大婴幼儿时期较少:呆小症4、 胰岛:A、分泌胰岛素、胰高血糖素。两者相互拮抗 B、 饭后,血糖升直,胰岛素分泌,加速血糖分解,促使血糖合成糖原注:胰岛素含量持久不足――糖尿病C、饥饿,血糖低,胰高血糖素分泌,促使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肾上腺素协同作用)5、 生殖腺:雄性激素:睾丸分泌。雌性激素:卵巢分泌「生长素:调解新陈代谢、生长发育6、 垂体(分泌)•生长激素分泌量:婴幼儿期多:巨人症;少:侏儒症I促激素:调节其他内分泌腺的分泌( 女■促甲状腺素、促肾上腺素、促性激素)促激素释放激素促激素注下丘脑 垂体 某些腺体
促激素释放激素促激素6、激素的负反馈调节:(第二册书P20图5-21)负反馈正反馈大多数情况下的控制机制极少数情况下的控制机制定义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作用相反定义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作用相同作用控制信息的纠正与减弱作用控制信息的加强和强化 :举例第二册书P20举例排便、血液凝固、分娩第四节动物体的细胞识别和免疫一、免疫 「免疫器官:胸腺'骨矗脾、亦巴结等1、免疫系统]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細胞等I体菠中的各种抗体和淋巴因子等2、 免疫是建立在细胞识别基础上。3、 免疫类型: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二、 细胞识别1、细胞识别功能与细胞膜表面的 糖蛋白和糖脂有关(血型也与此有关)2、 抗原(如疫苗):被免疫系统排斥的物质,多为外源性的,少数为内源性(自身衰老、损伤或突变细胞)三、 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1、 第一、二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2、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一种淋巴细胞对应一种抗原)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完整的皮肤和黏膜一一阻挡病原体和有毒物质进入, 并分泌杀菌物质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二道:吞噬细胞和溶酶体一一溶解、吞噬和消灭细菌第三道: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一一产生抗体,清除抗原3、体液免疫(B淋巴细胞的免疫)原抗B淋巴细胞记忆B细胞<浆细胞产生(免疫球蛋白)一抗体浆细胞记忆B细胞原抗B淋巴细胞记忆B细胞<浆细胞产生(免疫球蛋白)一抗体浆细胞记忆B细胞相同抗原 抗体T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抗原刺T激二次免疫反应4、细胞免疫(T淋巴细胞的免疫)/致敏T细胞「囂释放淋击抗子杀死抗原 记忆T细胞——”引起二次免疫增殖、分化第五节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1感光部位:胚芽鞘尖端。 发生弯曲的部位:尖端以下部位。2、生长素大多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芽尖、根尖、发育着的种子)。生长素见光分解。运输时有生物极性,人为改变其形态、位置不影响生物学形态。3、 向光弯曲原理:胚芽鞘受单侧光作用,使背光侧生长素多于向光侧,致使背光侧生长比向光侧快而表现向光弯曲。4、 生长素调节作用的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超过最适浓度)抑制、受害或死亡。5、顶端优势:顶芽生长,侧芽因积累顶芽向下输送的生长素而受抑制。 (如:松、杉等。茶叶摘心为去除顶端优势,使枝叶繁茂)6、 天然植物激素的类型及作用-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 促进细胞的伸长和分裂_脱落酸、乙烯:促进器官的成熟、衰老。7、 植物激素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1) 促进扦插枝条生根。2)促进果实的发育。 用生长素处理未受粉的雌蕊的柱头,子房也能正常发育成果实,但没有种子,即得无籽果实。(如无籽番茄、无籽黄瓜)【无籽西瓜不是这样培育的!第三册书 P26图8-27】3) 防止落花落果。4、其他:如催熟、促进种子萌发第六章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第一节遗传信息一、 DNA是遗传物质1、验证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前者为病毒,结构是蛋白质外壳,内含 DNA)原理:运用同位素跟踪法(DNA含P不含S)侵染过程:吸附注入复制组装释放二、 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1、DNA(双链)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磷酸+脱氧核糖+含氮碱基(腺嘌呤A、胸腺嘧啶T、鸟嘌呤G、胞嘧啶C)(第一册P30图2-152配对原则:A与T、G与C (已知其中一条链的碱基顺序,可以推导出互补链)3、DNA分子平行双链的构架_上下由磷酸与脱氧核糖连接成多核苷酸链双链间以碱基配对(氢键)相连三、 蕴藏在DNA分子中的遗传信息1、 DNA的多样性:|排列方式=4n(n为碱基对数)2、基因:携带遗传信息,并具有遗传效应的 DNA区段。 (基因决定蛋白质的合成)3、 遗传信息: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补充:组成关系: 染色体(DNA+蛋白质)〉DNA〉基因〉脱氧核苷酸第二节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一、 DNA复制1、 过程:边解旋边复制2、方式:半保留复制【全部DNA分子中保留原有母链信息:(2/2)n,其中n为复制的次数】二、 遗传信息的转录1、 RNA(单链),(可分为mRNA、tRNA、rRNA)2、基本单位:核苷酸(第一册P30图2-16):磷酸+核糖+含氮碱基(腺嘌呤A、尿嘧啶U、鸟嘌呤G、胞嘧啶C)3、转录:是以DNA为模板合成信使RNA(mRNA)的过程。地点:细胞核内。4、mRNA分子内的碱基排列顺序称为“遗传密码” ,其中可决定氨基酸顺序的每三个相邻碱基称为“密码子”。(tRNA上的三个碱基是“反密码子”)三、翻译1、定义:指以信使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位置在细胞质中。)补充:DNA(基因)、密码子、氨基酸、蛋白质的数值关系: 『设有一条蛋白质多肽链(n肽):』贝1、氨基酸:n个 2、密码子:n个3、mRNA中碱基3n个 4、DNA(双链)中碱基6n个四、中心法则及其发展X图解 (轴门严二?空*」也心翻課*日啟2、 RNA勺自我复制及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合成DNA是对中心法则的补充第三节基因工程与转基因生物一、 基因工程1、 三种必要工具:切割DNA工具一一限制性内切酶;拼接DNA工具一一DNA连接酶;运载体 质粒(双链闭环的DNA分子)2、基因工程的基本步骤: A、获取目的基因; B、目的基因与运载体重组;C、重组DNA分子导入受体细胞; D、筛选含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二、 转基因生物产品的安全性1、 转基因生物本身是否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2、 转基因生物产品是否对人类健康造成损害第七章细胞的分裂和分化第一节生殖和生命的延续一、 无性生殖一一亲子代极其相似1、分类:A、分裂生殖:(单细胞牛物特有)如细菌、草履虫B、 出芽生殖:母体t芽体t新个体,如水螅、酵母菌。C、孢子生殖::母体t孢子t新个体,如青霉、曲霉 (真菌)、蕨类D、 营养繁殖:植物的营养器官(根、茎、叶)发育为新个体。如马铃薯、草莓、蒜运用于扦插、分株、嫁接二、 有性生殖一一遗传性变异的来源1、定义:通过亲本产生生殖细胞,雌雄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 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方式。2、卵式生殖:卵与精子结合的生殖方式。(高等动物和人类唯一的生殖方式)3、受精作用:卵与精子(称为配子)结合成为(受精卵)合子的过程4、 意义:有性生殖所产生的后代往往比亲本有着更强的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第二节有丝分裂一、有丝分裂过程1、 细胞周期:(有增殖能力)细胞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细胞分裂结束所经历的过程。广A、间期:G1期、S期:DNA复制及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G2期前期:染色体(含染色单体)出现,核膜、核仁消失2、 一个周期包括]分{中期: .B、裂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染色 期末期:纺锤体消失,核膜、核仁出现,染色体解螺旋为染色质。
植物细胞中央出现细胞板,两侧有高尔基体动物细胞膜中央凹陷缢缩成两个子细胞。3、意义:先复制、再平均分配,保证亲子代染色体数目形态相似,以及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和连续性。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DNA数2nT4n4n4n4n2n染色体数2n2n2n4n2n染色单体数0t4n4n4n004、动植物有丝分裂区别:在前者有中心体,末期细胞膜凹陷;后者末期产生细胞板间隔;:■、细胞周期1、通常间期较长,为分裂期做物质和能量准备2、细胞分裂后2、细胞分裂后弋
的途径J暂不增殖(Go)细胞:始终持有分裂能力(肝、肾细胞)周期外1不增殖细胞:神经细胞、骨细胞、成熟红细胞等实验7.1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观察1、材料:洋葱根尖(即生长点部位)2、过程:固定一-解离漂洗一-染色一-压片一-镜检20%20%HCL龙胆紫/醋酸洋红 先低后高解离目的:使根尖酥软,组织细胞易于分散; 漂洗目的: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压片:方法是拇指轻按,不能研转。目的是使根尖成均匀的薄层便于观察第三节减数分裂一、减数分裂过程1、 特点:复制一次,分裂二次,结果子代染色体数是亲代的一— (产生的是生殖细胞)2、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 1个四分体中有2条染色体共含4个单体)3、 减数第一次分裂与减数二次分裂的具体过程(表格)时期染色体行为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DNA数间期DNA复制及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n0t4n2at4a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T四分体,部分互换2n4n4a中期同源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面2n4n4a后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2n4n4a末期细胞一分为二,染色体数减半n2n2a间期短暂,无染色体复制(中心体倍增)n2n2a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每条染色体含2条单体,但无同源n2n2a中期非同源染色体排列赤道面n2n2a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成染色体,移向两极2n02a末期细胞分裂,共形成4个子细胞n0a二、 精子和卵子的形成:(第二册书P87图7-19)1、精子的形成:1精原细胞一(间期)t1初级精母细胞一(减数第一次分裂)t2次级精母细胞一(减数第二次分裂)t4精细胞t(变形)4精子2、卵子的形成:1卵原细胞一(间期)t1初级卵母细胞一(减数第一次分裂)t1次级卵母细胞(大)+1第一极体(小)一(减数第二次分裂)t1卵细胞+3第二极体(退化)3、受精卵子(合子)=精子+卵细胞 配子:精子/卵细胞三、 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的意义
1、 生物因为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才保证亲、子代染色体数的恒定,以及生物体遗传性状的相对稳定。2、 有性生殖的意义:保证后代遗传稳定性、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强生物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补充:A、含同源染色体的细胞:体细胞、精(卵)原细胞、初级精(卵)母细胞、受精卵B、 细胞分裂图识别有丝分裂:细胞内有同源染色体、后期着丝粒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有同源染色体、四分体或同源染色体分离(后期细胞有大小为初级卵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后期着丝粒分裂(后期细胞均分为初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第四节细胞分化和植物细胞的全能性一、 细胞分化1、 定义:同一来源的细胞逐渐发生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蛋白质合成上的差异的过程。2、 细胞分化的原因:基因的选择性表达3、 特点:稳定的、不可逆的变化二、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1、细胞全能性:单个细胞经细胞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形成 完整生物体的潜能。2、组织培养的条件: A、无菌条件、控制温度、 pH和光照条件B、含有糖类、无机盐、维生素、 植物激素等物质的人工配制培养基脱分化 再分化3过程: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 >愈伤组织 根、芽 >植物体第五节克隆一、 克隆1、 定义:无需生殖细胞结合,直接由个体的部分组织或一个体细胞分裂分化成新个体。2、动物克隆的方法一般是:供体(被克隆个体)的体细胞 核+去核卵细胞t重组细胞t早期胚胎t克隆个体二、 动物克隆技术的应用1、繁育优良性状的家畜、治疗人类遗传病、抢救濒危物种、保护生物多样性三、 动物克隆技术与社会伦理1、 我国政府的态度:禁止生殖性克隆,不反对治疗性克隆2、 四不原则:不赞成、不允许、不支持、不接受任何生殖性克隆人实验。第八章遗传与变异第一节遗传规律一、 孟德尔及其科学研究的方法1、遗传学奠基人:孟德尔 2、方法:用(自花传粉)豌豆做实验。3、两条基本规律:基因的分离定律、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必须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二、 基因的分离定律1、符号:P:亲本、F仁子一代、F2:子二代、X:杂交、 :自交、早:雌性、父:雄性2、相对性状:同种性状的不同表现。 性状分离:杂种后代呈现不同与亲本的现象3、 测交:未知基因型与隐性亲本杂交。一对相对性状比1:1,两对相对性状比1:1:1:14、 基因型为内在性状基因组成,表现型是基因型的外在表现。5、等位基因:一对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如:Aa)6、一对杂合体(Aa)自交:后代基因型比1:2:1表现型比3:17、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第三册书P7
三、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及应用1、两对杂合体(AaBb)自交:后代表现型比9:3:3:1(其中基因型9种,各种表现型纯合体比1:1:1:1)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实质: P11第二节伴性遗传、性别决定1、染色体类型:常染色体+性染色体3、性染色体类型: A、XY型(较普遍)一一后代性别取决于雄性性染色体中是否含 Y染色体B、ZW型:雌性ZW、雄性ZZ――昆虫、鸟类、某些两栖类和爬行类4、 染色体组成:A、果蝇:早6+XX(配子:3+X)S6+XY(配子:3+X或3+Y)B、人:早44+XX(配子:22+X)S44+XY (配子:22+X或22+Y)二伴性遗传1、控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 伴X染色体遗传、伴Y染色体遗传2、 伴X隐性遗传:如红绿色盲、血友病 (注: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3、 色盲遗传原理:母亲致病基因传儿也传女,父亲的致病基因只传女儿。注:母色盲,儿子必定色盲;父正常,女儿绝对表现正常(有携带可能)第三节变异一、基因重组1、 原因:a、第三节变异一、基因重组1、 原因:a、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b、同源染色体间非姐妹单
体的交叉互换2、 定义: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不不遗传的变异表现型厂(基因型环境条件
(外因)诱因It可遗传的变异 基因重组三个来源 基因突变I染色体畸变同性状的基因间重新组合,使后代出现不同于亲本的类型。二、基因突变(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1、定义:基因内部结构变化,即 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2、 基因突变分类:自然突变+人工诱变(物理或化学因素,如:射线、秋水仙素。太空育种法)3、 基因突变特点:普遍性、自然发生率低、不定向性,可逆性4、 意义:产生新基因的主要来源5、 发生部位:A、发生在体细胞中,则当代表现,突变不遗传给后代B、发生在生殖细胞中,则突变可遗传给后代三、染色体畸变1、 定义: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变异。2、 结构变异:缺失、重复、倒位、易位3、数目变异:A、非整倍化变异:大多有害, 女口:性腺发育不全症(XXY),先天愚型(21-三体综合症)B、整倍化变异:如单倍体、多倍体4、单倍体:生物体细胞染色体数 与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相同的生物。5、 单倍体育种优点;可缩短育种年限(原因:后代不发牛性状分离)注:A、育种方法:花粉离体培养t单倍体t单倍体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使用秋水仙素t稳定遗传的纯合体 (见右图)B、秋水仙素作用:不影响染色体间期复制,因阻碍纺锤体的形成,导致加倍的染色体不分离6、 多倍体育种:可对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使用秋水仙素。7、无籽西瓜的培育过程:(第三册书P26图8-27)第四节人类遗传病和遗传病的预防一、 遗传病的常见类型厂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正常人为隐性纯合体,一般代代相传 (如多指症、并指(趾)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者为隐性纯合体,一般为隔代遗传(如:白化病)1单基因遗传X连锁显性遗传病:后代只要得到一个带有致病基因的 X染色体,不论男女《 都患病(通常女性多于男性) (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X连锁隐性遗传病:患者男性多于女性,隔代遗传,交叉遗传(父传女,母传子和女)<Y连锁遗传病:有血缘关系的男性发病2、 多基因遗传病:(如:唇裂、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精神分裂症)3、染色体遗传病:【如:唐氏综合症 (21三体综合症、先天愚型)、猫叫综合症、性腺发育不良】补充:A、遗传规律推导口诀: 无中生有为隐性,如是女儿定为常。有中生无为显性,如是女儿定为常。B、推论家族遗传图普顺序: 1根据有无性状分离判定显隐性2、假设伴Y遗传,即只有男性发病,(有无矛盾)3、 假设伴X遗传,(有无矛盾)4、 前者皆否定,则为常染色体遗传二、 遗传病的预防1、禁止近亲结婚:(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禁止结婚) 第三册书P35图2、 遗传咨询:做好优生工作,预防遗传病发生的主要手段之一咨询对象:遗传病患者、生育过患儿、家族中有病史或直系生过畸形儿、高龄孕妇、接触放射性物质或感染病毒的孕妇3、 避免遗传病患儿出生(措施产前诊断)4、 其它:倡导婚前体检、提倡“适龄生育”有利于优生第九章生物进化第一节生物进化一、 生物进化的证据1、 胚胎学证据2、 比较解剖学证据:同源器官、痕迹器官(盲肠、阑尾)3、 生物化学证据:生物亲缘关系越近,同种物质含量越相似4、古生物化石证据: A、早期地层:古生物化石越简单,越低等;晚期地层:古生物化石越复杂,越高等B、证明:⑴生物是进化而来的⑵生物进化的顺序是:由简单到复杂(包括从单细胞到多细胞);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二、 生物进化历程1、 (地球上最早出现)原核生物t真核生物t植物和动物2、 陆生植物进化历程:蕨类植物t裸子植物t被子植物3、陆生脊椎动物进化历程:两栖动物t 爬行动物(其中一支进化为鸟类)t哺乳动物t人三、 生物的进化规律
1、 规律——生物界向着多样化和复杂化方向发展A、细胞数量:由单细胞到多细胞B器官结构和生理活动:由简单到复杂发展 C、生活环境:由水生到陆生2、 适应辐射:导致生物多样性大大增加,是生物进化的形式之一3、 生物进化是前进性发展的,是不可逆的。我们必须重视对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第二节生物进化理论一、达尔文:《物种起源》,提出自然选择学说为基础的生物进化学说。 (物竞天择)二、 自然选择学说1、变异和遗传:可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是自然选择发生作用的基础2、 繁殖过剩一->3、生存斗争:A、生物与无机自然环境之间的斗争JB 、种间斗争:不同物种间争夺食物和生存空间4 、适者生存C、种内斗争:同种生物争夺生活场所、食物、配偶或其它生活条件三、自然选择的作用一一形成生物界的多样性和 适应(自然选择的结果)现象四、 现代进化理论1、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2、 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3、 自然选择主导着生物进化的方向4、 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3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 《线随心走》(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苏少版(2024)美术一年级下册
- 202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名著导读《水浒传》 古典小说的阅读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 《第三单元 创建交互动画 第14课 在网站上发布动画 把动画发布成HTML文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信息技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 Unit 3 Animal Friends.Section A(1a-3)课时备课教案 2024-2025学年鲁教版(五四学制)(2024)六年级英语下册
- Starter Unit 2 Section B 1a-2b,Project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上册
- 一年级信息技术上册 生活和学习中的好帮手-信息技术 1教学设计 河大版
- 个人简历-竞聘者自我呈现方案
- 7 健康看电视(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
- Module 8 Story time Unit 2 Goldilocks hurried out of the house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外研版英语七年级下册
- 2025年第三届天扬杯建筑业财税知识竞赛题库附答案(601-700题)
- 华北电力大学丁肇豪:多主体数据中心算力-电力跨域协同优化
- DL-T-1878-2018燃煤电厂储煤场盘点导则
-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23
- 《礼仪培训》PPT课件
- 历代皇帝年号表
- 超星尔雅学习通《时间管理》章节测试含答案
- 110ZM241塔型图
- 二至六年级24点试题与部分答案
- 2016年江苏开放大学-实践性考核作业-建设工程施工管理1课件
- 生产部岗位技能矩阵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