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框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知识目标:了解我国国家性质和人民的范畴,懂得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知道人民和公民的区别,知道公民权利受法律确认,理解我国公民权利得以实现的法律保障体制的主要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主人翁地位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对人民、公民、我国国体等概念的理解、辨别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牢固树立人民是我国国家的主人的观念,增强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和作为国家小主人权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教学重点: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国公民权利的法律保障体制。教学难点:公民和人民的区别与联系。教学方法:情感激励法;讨论法。共和国成立的情景。(毛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教师小结:新中国的成立宣告,倍受压迫剥削的中国人民翻身解放,真正成了国家的主人。新中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一、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板书)1、我国国家性质(板书)情景活动一:从国徽开始了解我们的国家大家了解我们的国家吗?我们先来谈谈我们的国徽。①大家看见哪些地方悬挂国徽的?(见教材P4页)②所有的公共和私人场合都能悬挂吗?为什么?(国家的象征和标志)③请大家观察国徽的图案是怎样的?你知道每个图案和整个图案体现了什么吗?(见教国徽的图案正是体现了我们国家的性质——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2)国家的主人在我国现阶段,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在内的全体人民,都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情景活动二:畅所欲言话主人——想一想: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那么,你感受到或了解到有哪些事物或事例,可以体现出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如各级人代会,信访举报,各种听证会,免征农业税2、人民的构成想一想:人民具体包括哪些人?(教材P4页)我们中学生是人民的一员吗?哪些人不属于人民的范畴?(少数敌对分子)人民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在内的人;我们中学生是人民的一员。3、与极少数敌对分子做斗争,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学生阅读教材P5页第一段)二、法律确认、保障权利说一说:上述情景表明了什么?(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归纳)我国人民享有管理国家的权力,其具体途径是人民选举自己的代表即人大代表,组成各级人代会,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上述情景表现的就是,人民代表在代表人民行使在我国,作为国家主人的人民,享有宪法赋予的管理国家等权利。作为国家的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确认的公民权利。公民的权利是谁赋予的呢?什么是公民权利呢?什么又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呢?1、公民权利谁赋予“本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中国各族人民奋斗成果。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2、公民权利的含义公民权利是指宪法和法律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这种权益受国家法律保护,有物质保障。(举例:受教育的权利、人身自由权利、隐私权、名誉权、财产权等)3、公民基本权利的含义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是公民最主要的、最根本的权利,所以称之为公民的基本权利。(例如:人身自由权利、受教育权利、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4、人民与公民的区别情景活动五:人民公民我来辨(见教材P6页图文材料)辨一辨:①人民与公民是一回事吗?②在押犯人是不是公民?他们能否享有公民权人民是个政治概念,是相对于敌人而言的,公民是个法律概念,是指具有某国国籍并依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公民比人民的范围广泛。在我国,公民既包括人民,也包括具有我国国籍的被剥夺政治权力的人。板书:人民——政治概念,与其相对应是敌人;公民——法律概念,与国籍密不可分;公民的范围大于人民。在押犯人是公民,但不一定享有公民的全部权利,比如,同样享有隐私权,但不享有全部权利如选举权、被选举权,不能履行服兵役义务。4、我国的权利保障体制还必须有权利的保障体制。(2)小寒作为公民里应享有各种权利,可她的权利为什么未能实现?(没有得到家庭教师小结:我们享有的权利,需要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以及他人来保障,否则就要落空。其中,最重要、最有效的是法律保障。我国通过建立以宪法为核心(母法)、以立法保障(制定各部法律)和司法保障(公、检、法)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的权利。(1)立法保障(见教材P7页)(2)司法保障(见教材P7页)情景活动七:当我们的合法权利受到侵害时,该怎么办?(见教材P7页材料)①傅某把6名学生带到治安室强行搜身是否侵犯了学生的权利?(是的)②6名学生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得到当我们的合法权利受到侵害时,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恢复被侵害的权利,赔偿造成的损失,惩罚侵权者,讨回公道。情景活动八:法律与保障我们的权利之间的关系(见教材P7页材料)⊙行政复议法:保障公民不受违法行政行为侵害的权利。⊙未成年人保护法:保障未成年人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的权利。⊙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义务教育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依法接受国家义务教育的权利。⊙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障消费者作为商品和服务的购买者享有的各种权利。⊙婚姻法:保障公民在婚姻家庭关系中的权利。⊙刑法:保障公民人身、财产、民主权利及其他权利不受犯罪行为侵害的权利。⊙民事诉讼法:保障公民在民事案件中行使诉讼的权利。⊙劳动法:保障公民在劳动关系中所享有的合法权益。⊙继承法:保障公民对私有财产依法继承的权利。(三)课堂小结:法律是保障我们权利的法宝,有了法律,我们就有了威权的利剑。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在于人权能够得到尊重和保障。生命之树常青,法律就是那普照的阳光。知识目标:帮助学生认识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了解我国公民的权利涉及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具有广泛性。帮助学生掌握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利。确行使权利的能力,培养学生自觉遵纪守法的意识,学会寻求法律的保护。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形成正确行使公民权利的意识,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合法、有效地行使自己的公民权利。教学重点: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利。教学难点: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利。教学方法:情感激励法;讨论法。一、导入新课二、讲授新课1、公民权利的广泛性案例分析:甜甜成长的经历(学生阅读P8页:材料1,思考回答问题)教师小结: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这些权利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涵盖了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1)我国公民权利具有广泛性特征公民权利:涉及政治、经济、家庭生活、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涵盖学校生活等领域——广泛性(2)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具体包括哪些方面(宪法规定的九个方面)资料卡: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第三十三条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第三十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第三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第三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第三十七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第三十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第三十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第四十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第四十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第四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第四十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第四十四条国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企业事业组织的职工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退休制第四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第四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第四十七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第四十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第四十九条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的保护。第五十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保护华侨的正当的权利和利益,保护归侨和侨眷的合法的权第五十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3)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普通法律规定公民的具体权利宪法是公民权利的确认书和保证书。我国的普通法律则依据宪法进一步规定公民的具体2、正确行使权利我们已经知道我国公民享有的权利是广泛而真实的,但要注意,权力多并不意味着可以滥用权利,我们要正确行使权利,否则,就可能做出违法甚至犯罪的事情。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呢情景活动一:情景1:旅游车上在一辆旅游车上,旅途劳累使绝大多数旅客正在闭目养神,只有张亮等四个小青年喝着啤酒在旁若无人地高声谈笑。旅客们皱起了眉头。旅客甲站起来拍拍张亮的肩膀说道:“小兄弟,请声音轻点,别影响大家休息。”张亮不耐烦地说道:“言论自由是我的权利,我想怎么说,你管得着吗?”想一想:你认为张亮的说法对吗?为什么?(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总结)教师小结:张亮的说法不对!法律所确认的权力是赋予每个公民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每个公民都有同样的权利。公民在行驶权利时,只有尊重他人的权利,承担自己对他人应负的法定义务和道德责任,才能更好地享有自己的权利。因此,公民在行使自己的权(1)公民在行使自己的权利时要尊重他人的权利①在都市生活的冯某有养狗的权利吗?(有。但要依照法律的规定文明养狗。)②冯某不文明养狗侵犯了邻居和其他居民的哪些权利?(休息权、环境权、人身权)(冯某养狗不应该损害他人的休息权、环境权、人身权。这就告诉我们: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他人的权利,对他人权利的侵害,就是对自身权利的侵害。应该在不损害他人合法权利的前提下,行使自己的权利,满足自己的需求。所以,公民在行使自己的权利时情景活动三:情景2:旅游车上旅游车在继续行驶,张亮四人仍在谈笑,兴致勃勃的张亮边喝着啤酒,便拿出记号笔,把刚编的打油诗写在车座背上和车厢上。随行的导游小姐看见了,走过来阻止,张亮说;“今天怎么都和我过不去,我是掏了钱给旅游公司,我爱怎么着就怎么着,汽车又不是你的,你管得着吗?”想一想:你认为张亮的行为对吗?为什么?(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总结归纳)教师小结:我们决不能把享有的自由和权利理解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怎么干就怎么干”“这是我的权利,谁也管不着”。世界上从来不存在为所欲为的权利。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集体的利益与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只有国家、集体的利益得到维护和发展,公民个人的自由和权利才能得到切实保障和充分实行。因此,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时,要维护国家、社会和(2)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情景活动三:情景3:旅游车上旅游汽车在继续行驶,突然张亮捂着口袋大叫起来|:“我的钱包不见了,谁偷了我的钱包?”汽车内一阵骚动,稍许,张亮盯着旅客甲说到:“刚才就你接近过我,肯定是了我的钱包,你那贼眉鼠眼的样子一看就是个小偷,我要搜你的身。”旅客甲急了,红着脸说道:“你别侮辱人,我没偷,你凭啥要搜我的身。”这时有其他旅客附和道:既然你没偷就让他搜一搜,以证明你的清白。教师小结:在我国,公民行使自己的权利,要限制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而不能超越(3)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我国宪法规定,公民享有言论自由。但是,言论自由不是无限制的自由。滥用言论自由板书:言论自由要受到法律两方面的限制:第一,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来侮辱、诽谤他人;第二,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教唆、煽动他人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社会公德、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情景活动四:情景4:旅游车上寻求民警的帮助。没多久,警察就查处了混在游客中的小偷,帮张亮找回了失窃的钱包,在事实面前,张亮为自己的鲁莽而感到羞愧。教师小结:公民行驶自由和权利,并不能随心所欲,必须采用合法的方式,依据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否则,就会损害国家或他人的利益,甚至构成违法犯罪。(板书结论)(4)要以合法的方式行使权力教师讲述: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集会、游行、示威的自由。但是,我国法律还规定,公民的上述自由必须按照集会游行示威法规定的程序进行,而不得随意行使这些权利。如果随意行使行使其权利,不仅会破坏国家和社会的稳定,而且违法行使权力的人还会受到法律②据你所知,取得合法个体经营权要履行什(按照有关方面法律的规定,到工商部门去申请登记,已取得合法的经营权。)三、课堂小结: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但是在行使权利的时候要注意哪些方面?(四个方面,即四个结论)第二课我们应尽的义务知识目标:了解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的含义和内容,懂得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知道公义务重要意义的认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育学生自觉履行义务,增强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提升学生的义务观念。教学重点:公民的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教学难点:在现实生活中如何自觉履行公民的道德义务教学方法:情感激励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一、导入新课导入语:“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一份权利,也有他应尽的义务。如果每个人不仅知道自己的权利,而且知道自己的义务,这将有利于全人类的幸福。”法律的“大厦”是由权利、义务共同构筑的,权利和义务相互依存、不可分离,履行义务是享受权利的需要,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需要,所以我们要忠实地履行义务。1、我们的法定义务教师讲述:我们在社会生活中,不仅享有宪法规定的各项基本权利,还要对他人、对社会履行相应的义务。请同学们看下边的情景材料。说一说填一填付出的根据付出的好处不这样做的后果A家庭亲情融洽父子情感受到良心的谴责B对人承诺赢得别人信任失去别人的信任受到班机舆论谴责受到班机舆论谴责受到法律的制裁受到别人尊重受到法律的保护CD教师讲述:这些义务来自亲情、道德、纪律、法律等各个方面。(1)法定义务的含义法定义务是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在社会生活中,我么不能只获得而不付出,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履行义务。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对于法定义务,我们必须履行。小珊是未成年人,到底该不该纳税?(指导学生分析讨论)(2)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学生阅读教材后,教师讲述)教师讲述:“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公民所拥有的权利,有的以自己履行义务而获得。例如,公民履行纳税义务,享有国家把税款用之于民的福利。有的以他人履行义务而获得。例如,父母履行抚养教育子女的义务,子女才能享有受抚养教育的权利。这种情形要求我们成年后履行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3)什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公民的基本义务——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义务是公民的基本义觉履行公民的基本义务,是我们的“天职”,也是爱国的重要表现。我们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就要以履行法定义务的实际行动,表达我们的爱国之情※“只想享受权利,不想履行义务;想多享受权利,少履行义务”的认识正确吗?为什(不正确。因为,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我们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我们每个人都要以主人翁的责务。自觉履行应尽的义务也是爱国的重要体现。)2、我们的道德义务(1)什么是道德义务(①小龚尽心照顾双目失明的孤身老人的行为体现了中华民族敬老养老的传统美德;②社会对小龚的行为给予高度赞扬,是因为小龚用自己的行动自觉履行了敬老养老的传统道德道德义务——是指社会成员依据社会道德规范,自觉自愿地承担想一想:为什么要自觉履行道的义务?(见教材P17页教材)议一议:单先生的行为为什么能感动失主、受到人们的称赞?(单先生拾金不昧的行为,是在自觉履行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责任,是中华民族传统(2)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内容道德义务的范围十分广泛,履行道德义务,每个公民责无旁贷。为了更好地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共中央印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公民基本道德规范集中概括为二十个字:"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这一基本道德规范着我国公民的道德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板书: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三、课堂小结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的特点。“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同时,我们还要自觉自愿地履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是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知识目标:知道公民忠实履行义务的三个要求,了解法律鼓励、要求和禁止做的事情。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以法律为准绳对公民行为的是非判断能力,提高践行义务的能力,在现实生活中能忠实履行义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明确忠实履行应尽义务的要求,提升学生的义务观念,增强对国家、社会、集体及他人的责任意识,做负责任的公民。教学重点:忠实履行义务的三个要求。教学难点:如何真正提升学生的义务观念,并落实到行动中去。教学方法:情感激励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一、导入新课这两句古训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总结导入本课的教学)教师讲述:做与不做必须以法律为准绳。法律规定的义务我们必须忠实履行。“为以恶小而为之”,但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却不能很好地遵循这一古训。请同学们看下面的情景材料。情景材料一:阿强日记一:阿强对他的朋友阿坚说:“累死人了,天天都是上课,好闷啊,现在老爸老妈又经济封锁,身上一分钱都没有,不能去disco,不能抽烟,不能喝酒,不能打机,人间最悲惨的事情莫过于此啦!”阿坚立刻回答道:“这么惨啊,我有份好活,100元一何况这又不是杀人、放火,只不过卖一二张破碟而已,你不卖,别人也照样卖的啦,少你一个不少,多你一个不多,你不是不够胆做吧,想不到你时这么一个胆小鬼。”想一想:在金钱的诱惑和朋友的游说之下,假如你是阿强,你会怎么做?教师小结:未成年人违法,也一样要受到惩罚。因为在法律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那阿强经不住朋友的一番“好意”刺激和每晚100元的诱惑,不久就加入到了朋友贩卖黄碟的行列。一次,正当他在马路边交易的时候,被公安机关逮个正着。受到了法律的应有惩想一想:阿强为什么会触犯法律,我们从中教师小结:阿坚做出了法律禁止做的事情,触犯了法律,因而受到法律的制裁。这个案例告诉我们: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想一想:你还知道法律禁止做哪些事情?(学生讨论回答)1、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教师讲述:为了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我国法律明确规定禁止公民实施某些行为。因此,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是忠实履行公民义务的重要体现,实施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就是触犯法律,会受到法律的制裁。②他们为什么会触犯法律?我们从中受到什么警示?(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法律不允许我们做的事情是坚决不能做的,那么,法律要求我们去做的事情我们又该怎情景材料二:地理小组践行法律的行动(见教材P19页)教师讲述: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对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保护2、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履行法定义务,有益于促进社会文明和进步,有益于社会主义事业,有益于社会的和谐“勿以善小而不为。”在我们生活中,有些行为法律没有禁止性要求,也没有强制性要求去做,但法律却倡导我们积极去做。情景材料三:献爱心(见教材P18页材料)某中学的1200多名师生,为地震灾区积极捐钱、捐物,奉献爱心。①该校师生支援灾民的行为体现了宪法提倡?(②我国宪法提倡和鼓励公民作的行为还有哪些?(讨论)教师小结:法律提倡、鼓励我们做的道德义务,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公民应积极去做。这是公民忠实履行义务的重要体现。我国法律提倡和鼓励公民实施有益于社会主义文明和进步3、法律所提倡的,我们要积极去做(板书)“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公民忠实履行义务,就应心中常有红绿灯,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只有做到正确行使权利,忠实履行义务,才是一个具有高度法治观念和高尚道德的合格的公民。愿每个同学都能做忠实履行义务的楷模。第三课生命健康权与我同行知识目标:通过教学,帮助学生认识人格权的内涵和特性;引导学生明白公民的生命健能力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生命和健康的权利,增强法律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生命和健康对于每个人的重要意义,体会人格权利在社会交往中的重要作用,自觉尊重生命与健康的权利,增强维护人格权的意识,遵纪守法,加强社会责任感。教学重点:生命健康权是首要的人格权,受法律保护。教学难点:人格权的涵义及特点;法律对未成年人生命健康的特殊保护。教学方法:采用活动式教学、可运用:情景创设、案例分析、主题探究等教学方法。一、导入新课二、讲授新课生命健康权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是我们人格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你们知道什么是人格权吗?人格权中的“人格”和我们平时所说的某人“人格高尚”,“某人有伟大的人教师讲述:我们平时所说的“人格”是指人的“精神品格”,而人格权中的“人格”,是指作为法律所承认的“人”的“资格”。所以,人格权也就是做人的权利,是自然人对自1、生命健康权是首要的人格权?((1)人格权及享有人格权的重要性人格权,是作为民事主体的自然人对自身所享有的权利(人格权就是做人的权利,它是自然人的生命、身体、健康、自由、姓名、肖像、隐私等,是作为一个“人”所不可缺少的“东西”,我们可以称之为“人格利益”。作为民事主体的自然人,对自己的生命、身体、健康、自由、姓名、肖像、名誉、隐私等“人格利益”所享有的权利,称为人格权。人格权,是与民事主体不可分离的权利,因人的出生而当然享有,因人的死亡而当然消灭。(2)生命健康权是人格权的重要组成部分生命健康权是人格权的一种,分为生命权和健康权,生命权是公民作为人的存在,作为权利主体的前提条件,是每个公民行使其他权利的基础,生命的存在和生命权的享有是每个人最高的人身利益。因此保全生命不受非法侵害是第一位重要的人身权利。健康权又称身体健康权,它包括精神和身体两个方面。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受刑法、民法以及行政法等法律的共同保护,故意或过失剥夺他人生一般都要受到刑事制裁,并附带民事赔偿,对于轻微的伤害行为或者依法不予追究刑事责任(3)人格权的内容物质性人格权生命健康权人格权的内容精神性人格权自由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4)人格权的特性人格权作为人权的一部分,它与生命相伴,从出生起就伴随着我们。在我们的生命历程中,它由每个人单独享有,不得转让、抛弃、继承,也不受他人的非法限制,更不可与人身(5)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议一议:上述行为侵害了人的什么权利?(学生讨论回答后,阅读教材正文)想一想:为什么要保护公民的人身自由?法律是如何规定的?2、法律捍卫我们的生命健康权议一议:法律禁止使用童工,对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有什么重要意义?(P27页)(1)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受法律的特殊保护未成年人作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和民族的未来,其生命和健康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议一议:对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我国法律作了哪些特规定的?(2)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是国家法律的一项重要任务(学生阅读教材后讨论如下问题)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健康是连金钱也买不到的。生命健康权是与生俱来的权利,我们更应该懂得保护和珍爱。知识目标:通过教学,帮助学生认识正确行懂得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同时注意自我保护。与侵害生命健康权的行为作斗争,增强法律意识,提高学法用法的能力;让学生明白在关爱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懂得尊重、珍爱生命健康权,不仅是行使权利,也是对自己的关爱和责任,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和人生观;引导学生自觉尊重他人生命与健康权利,关爱他人,助人为乐,增强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提高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感。教学重点:正确、积极地行使生命健康权。教学难点:关爱他人的生命与健康。教学方法:采用活动式教学、可运用:情景创设、案例分析、主题探究等教学方法。一、导入新课导入语:生命健康权是每个公民与生俱来的一项基本权利,不管年龄大小、身份如何都平等地享有这项普通而神圣的权利。那么平时我们应该怎样积极而又正确地行使这项权利呢1、积极行使生命健康权情境活动一见教材P28页材料)议一议、说(1)积极行使生命健康权,是公民对自身所拥有的权利情境活动二:(详见《教参》P37页附录①小楠的——故事情景之一②有人认为“自杀”是个人的事情,个人的权利,你认同吗?为什么?(见《教案》P38页⊿②)情境活动三详见《教参》P37页附录①小楠的——故事情景之二小楠批评了姐姐的这种想法,他觉得自己的生命健康权应该自己来争取。想一想:帮助小楠——如果你是小楠,你会怎样来争取自己的生命健康权呢?展示(《小楠的故事》情景之三—(详见《教参》P37页附录①小楠的故事情景之三小楠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大家的帮助,维护了自己的生命与健康权利,那么,生活中我们又该如何行使我们的生命健康权呢?(见教材P29页)(1)积极行使生命健康权,是公民对自身所拥有的权利(2)积极行使生命健康权,是公民对自己的关爱和责任议一议:当我们的生命健康受到非法侵害时,该怎么办?(见教材P28页)①上述行为中哪些属于合法行为?哪些属于放弃权利的行为?对社会的关爱和责任,但除正当防卫、紧急避险外,不得伤害他人的生命健康权。(3)正确行使生命健康权2、关爱他人的生命与健康②“进一步山穷水尽,退一步海阔天空”“非法侵害生命健康权者受制裁”。结合这两③这个案例给我们怎样的启示?(板书知识点)我们在享有生命健康权的同时,负有不得伤害他人生命健康权的道德义务和法定义务,否则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关爱他人,关爱生灵,远离暴力在生活中,我们不得伤害他人的生命健康,还应尊重、关爱他人的生命健康。①请从道德育法律等方面评价上述三种表现。②如果你遇到类似情况,应该怎么办?(从自护与救人两个角度去考虑)我们在救助他人生命与健康的同时也要懂得自我保护,要学会理智地救人。①在公园树上随便刻字;②大量捕杀藏羚羊③放学路上殴打低年级同学④刘海洋因伤熊而受到法律才制裁教师小结:其实,我们不仅要关爱自己,关爱我们的同类,还应该关爱我们身边的其他生灵,它们也享有自然界赋予的生命健康的权利。让我们做一个既遵纪守法,又懂得关爱,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增强维护人格权的法律意识,懂得珍爱自己的名誉、维护自己的尊严、增强自尊心的同时,自觉承担维护他人人格尊严的义务,提高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公民人格权的意识。能力目标: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是非辨别能力,能正确区分侵犯公民人格尊严权的具体行为表现;使学生关注自身尊严、关注他人人格尊严和名誉,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和他人的人格权利。知识目标: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人格尊严权及具体内容,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明确侵害公民人格尊严和名誉的行为应承担法律责任;增强学生尊重、保护自己人格尊严和名誉的意识,引导学生尊重爱护他人的人格权。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人人享有尊严权,法律维护我们的名誉权。教学难点:我们享有法律规定的名誉权的同时要履行维护他人名誉权的义务。一、导入新课1、导入语:广州白云机场有一个乞丐在行乞时,又一个乘客鄙夷地将施舍的钱物用力地人在乞丐的脸上,该乞丐不满这种施舍态度,认为有伤他的自尊,他说:宁可饿死、冻死也不需要这种施舍,根据这件事,许多网友发表了评论。请你以“乞丐有尊严吗?”参与讨论。教师小结:你可以不去施舍,但你绝不能因为施舍了别人钱物就有权利去侮辱别人的尊严。哪怕他只是一个乞丐,哪怕他在伸出乞讨的双你,作为一个旁人,均无权因此而雪上加霜,去侵犯他仅剩下的一点人格尊严。1、人格尊严不可辱板书:“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它不分地位高低,贫富贵贱,年龄大小。那么,什么是人格尊严权?人格尊严权与人格权有着怎样的关系呢?人格尊严权包括哪些具体内容呢?(1)人格尊严权的平等性人都有人格和尊严。人与动物的区别之一就在于人是有思想、有自尊、有受人尊重的需要的需求的。现代社会,法律赋予每个公民人格尊严权。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2)人格尊严权任何人,无论其年长还是年幼,聪慧还是愚钝,富裕还是贫穷,也无论其是高官还是平民,是自由人还是在押犯,都享有作为“人”的最起码的社会地位和受到他人与社会最起码尊重的权利,这种权利就是人格尊严权。这一权利表现为自尊与他尊两个方面。2、维护名誉是我们的权利①想一想:好的名誉对我们有什么益处?试举例说明。②评一评选一选请你在班级中评选出自己最满意的老师和最受欢迎的同学。说说你对他们的具体评价。填一填:我们在评价一个人的品行时,往往会用哪些词语来描述?诚实、信用、真诚、善良、聪明、正派、公正、廉洁、敬业等奸诈、邪恶、歹毒、卑鄙、无耻、狡猾虚伪、愚蠢、懒惰等优良好(1)名誉的含义:人的名誉是对特定人的品德、才干、信誉等方面的客观的社会评价。名誉集中体现了人格尊严。人们常用诚实或奸诈、善良或邪恶、正派或卑鄙、精干或笨拙、真诚或虚伪等词语对他人做评价,这些社会评价综合起来构成一个人的名誉。每一个人都处在这种评价中,名誉集中体现了人格尊严。客观公正的社会评价可以使我们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有良好名誉不仅可以获得社会的更多尊重,还可以获得经济利益。(2)名誉对个人的作用教师小结:从理论上讲,品行端正是获得客观评价的前提;从现实中讲,品行端正不一定会得到相应的客观评价。(3)我国法律明文规定公民享有名誉权1)什么是名誉权:名誉权,是人们依法享有的对自己所获得的客观社会评价排除他人2)名誉权的表现:名誉利益支配权和名誉维护权我们有权利用自己良好声誉获得更多的利益;有权维护自己的名誉免遭不正当的贬低;有权在自己名誉受到侵害时,依法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相关链接:我国民法通则第101条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3)侵害名誉权的表现形式②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类似的现象?把有关内容填入下表。侵害名誉权侵害名誉权具体表现造成的危害应承担的后果1、侮辱谩骂他人、嘲笑、挖苦等侵权者轻则受到舆论、2、诽谤无中生有、捏造事实等会危害受害人的生理、承担法律责任拘禁等限制自由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引导反思自己在与同学交往中侵犯他人姓名权和肖像权的不良表现,体验给受害者所造成的危害;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姓名权和肖像权的责任意识;加强法制观念,增强依法维权意识。能力目标:通过教学,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能够正确区分哪些行为是侵犯公民姓名权和肖像权的行为;提高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和他人姓名与肖像权的能力,能够器追究侵犯者的法律责任。知识目标:通过教学,帮助学生认识肖像和姓名是一个具体的人的两大外在标志;懂得肖像的内容,侵害肖像权的表现形式与后果。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法律保护公民的肖像权和姓名权;侵害公民肖像和姓名权的行为应承担相应教学难点:公民在依法维护自身权利的同时要履行维护他人肖像和姓名的义务。一、导入新课议一议:①这一件事涉及公民的哪些具体权利;②法院的判决对受害人有什么意义教师讲述:上述事件涉及到公民的肖像权,两家网站的做法侵害了受害人的肖像权;法院的判决制裁了侵权行为,保护了公民的肖像权。同时也告诉我们,在我们的肖像和姓名中包含着公民的权利。情境活动一:集思辩疑呈现材料——寿生渐渐的长大,转眼来到了省城读中学,为了能培养他成材,父母亲倾注了所有的心血。寿生也很懂事,在校非常关心集体,热心助人,成绩优异,在一次省奥数竞赛中还获得了一等奖。可最近他却不想去上学,并且向父亲提出改名换姓。因为他父亲姓秦,所以同学嘲笑他,叫“禽兽生”,但是遭到父亲的拒绝,说他忘恩负义。想一想:你认为寿生可以更改自己的姓名吗?他爸爸有权阻止吗?说说理由。使用、变更姓名,并且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知道法律对年满18周岁的公民和未成年人、精神病患者的具体规定;明确任何人不得干涉他人行使姓名权。同时学会用辨证的全面的观点看待取姓名的现象。)教师讲述:我国民法通则第99条规定,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法律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假冒。(1)姓名与个人人格的关系姓名与每个特定人的基本人格有着密切联系,是每个人的人格基本标志。,((2)姓名权的含义及内容(按教材P43页第二段简述)(3)法律保护公民的姓名权想一想:①张楠的行为是否构成侵权?为什么?②受害人应采用什么方式维护自己的(4)侵害姓名权的表现形式和后果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被侵权者可以通过诉讼等方式维护自己的姓名权。尊重他人的姓名权,依法维护自己的姓名权,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法律素质。2、我有肖像权(1)肖像的含义及作用肖像是以容貌为中心的人体形象的再现。每个人都一张不同的面孔,以此区别于他人。所以,肖像也就成为肖像人的人格标志。(2)肖像权的含义及内容肖像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对自己肖像的支配权,包括肖像制作权、使用权和获酬权。(3)侵害肖像权的表现形式和后果侵权表现:擅自将他人的肖像用作广告或杂志封面,因在挂历上等;恶意毁损、玷污、丑化公民的肖像,利用肖像进行人身攻击等。想一想:①该影楼的行为是否构成侵权?②丽丽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认清隐私和隐私权,树立人格独立观念,培养隐私的意识与观念,强化学生在隐私方面的责任与信誉意识。能力目标:通过教学,阅读教材,理解本课教学的基本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积极地参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从同学和自己的身边去发现和解决一些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生活能力。知识目标: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隐私的内涵,懂得保护隐私的必要性,知道隐私权及其具体内容;澄清隐私即丑事等错误观念;知道法律对公民隐私权的保护;知道个人隐私权受侵害时的法律救助方法及侵权者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教学重点难点:正确认识隐私和隐私权。一、导入新课叙述:小隐和思思是好朋友。一天,小隐看到思思在写什么,就好奇地问:“你在写什么啊?”思思犹豫了一下,说:“你看吧!”……原来上面写的是思思的一个好朋友盼盼的事情。盼盼的爸爸妈妈昨晚又吵架了,还吵得很凶,盼盼只好躲到思思家做作业。思思正在考虑这件事要不要告诉老师。小隐说,这件事一定要告诉老师。思思同意了,于是两个人一起去找老师,老师听了之后,问思思:“盼盼家住哪里?家里有的电话是多她父母联系”……想一想:①如果你是盼盼,你怎么看待小隐、思思和老师的做法?(1)什么是隐私(教材P46页)私人信息:如家庭住址、身体缺陷、婚恋情况、家庭关系、财产状况等;个人私事:如日常生活、社会交往;私人领域:如住宅、个人行李、书包等。情境活动一:叙述1:小隐班来了一位新同学小红,小隐主动和她交谈,并问她家的电话号码,父母工作,家住哪里等,想和他做朋友,也主动告诉了小红自己家的这些情况。可小红说,这是我的隐私,我现在还不想告诉你。于是有些同学给小隐打抱不平地说:“我们这么小,怎么可能有隐私呢?不告诉我们肯定是有些见不得人的丑事不肯跟我们说。”议一议:①隐私就是丑事吗?②如果你是小红,你会怎么处A、小红告诉了同学们想知道的情况。B、小红就是不告诉同学。叙述2:小隐看了美国大片《国家公敌》之后,对影片中涉及隐私的内容有以下几个问①犯罪分子被别人用隐形摄像机拍摄到时,拍摄者是否侵犯别人隐私?是否应该把录像②影片中的主角罗伯特&S226;狄恩在一夜之间成为社会的败类、家庭的破坏者,都是源于现代的信息技术和传播媒体。于是小隐感叹:现代科技让我们的个人隐私越来越没有了。③请你列举现实生活中,有人利用现代科技可能已经侵犯他人隐私的行为。(2)保护隐私的必要性教师小结:在坚持以人为本、崇尚人性与个性的现代社会,必须高度重视对个人隐私的保护,以缓解人们对人格独立的担忧,保证人们自由舒畅地生活。2、让自己心灵有个家的权利叙述:小隐最近在网上看到以下一则消息:某一黑客黑了一家经纪公司的电脑,并把600名明星的电话号码公布在了网络论坛中,造成众多明星纷纷接到不明电话的骚扰,而自称是“黑客高手”的人士说,这一切不过十他们的一场恶作剧游戏。议一议:①该黑客是否构成侵权?他侵犯了明星们的什么权利?②什么是隐私权?(1)隐私权的含义隐私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保密的权利。教师讲述:隐私权赋予公民对其个人秘密的自由决定权,它划定了个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的界限,维护了个人的人格独立和人格自由。那么隐私权都包括哪写内容呢?(2)隐私权的具体内容夜深了,天气很冷,小隐一家人睡得正香。这时,派出所以“扫黄打非”为名,在无搜查证的情况下,对某小区住房进行全面搜查。现在他们要求小隐家开门接受检查……请问:①你认为小隐爸爸要不要开门?说说你的理由。(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互助合作中学会发现、学会探索。通过情景故事的讨论,了解涉及侵犯隐私权的具体内容,引出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的权利,并点明我国宪法和刑法对公民(教师行为:描述故事,引导讨论,帮助学生了解公民的隐私权不受侵犯的具体内容;(学生讨论后教师讲述)教师讲述:隐私权的真谛是私生活的自由与安宁,保护正常生活不受干扰,内心世界不(1)公民的住宅属于公民个人的生活领域,未经本人允许,任何人不得擅自侵入或非法舰艇、监事,执法人员不得无视法定程序非法搜查。(2)公民有权对个人信息保密,如依法不公开自己的身体状况、家庭状况、储蓄密码等,并禁止他人非法搜集、传播和利用自己的私人信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住宅。”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司法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犯前款罪的,从重处罚。议一议:①上述行为是否合法?说说理由。②假如老师或者父母拆看未满10周岁的学生或(3)公民有权对个人通信内容保密,对自己的信件、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禁止他人擅自查看、刺探或公开。(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按教材简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树立隐私的意识与观念,强化学生在隐私方面的责任与信誉意识,找到一些维护自己隐私的有效方法,懂得如何尊重和维护自己及他人初步掌握保护个人隐私的技巧和法律手段,实践中能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隐私权。护隐私的有效方法。提高学生尊重隐私的意识,学会用法律来维护隐私权。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懂得如何尊重和维护隐私权。教学难点:提高学生尊重和保护隐私权的意识。一、导入新课叙述:琳琳最近一段时间,一回家就上QQ跟网友聊天,妈妈看到后,她就马上关掉。开学近一个月来,老师反应琳琳学习不是很认真,成绩退步得很快。妈妈对此很怀疑,坚持要看女儿的QQ聊天记录,要求女儿告诉自己QQ密码。(根据学生的讨论,引出课题)二、讲授新课1、尊重隐私是道德的期盼议一议:父母擅自翻阅儿女的日记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吗?如何如避免这种事情发生?(1)尊重他人隐私,就要树立隐私意识(教师按教材简述并强调——要树立隐私意识)(2)尊重他人隐私,需要强化责任与荣誉意识议一议:①以上行为哪些是尊重他人隐私的行为?哪些不是尊重他人隐私的行为?②选择其中两三项进行剖析。(3)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尊重彼此的隐私辨一辨: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涉及隐私的问题,请你帮忙判断一下,哪些是尊重他人隐私的行为,哪些不是?并选择两项进行剖析。①“你有过男朋友吗?”“体重多少”“身高多少”……越来越多的女大学生在求职②“日记教学”,老师要求学生上交自己的日记用来进行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④警方对犯罪嫌疑人的住宅电话进行了监听。发现了犯罪事实,法院对其进行了公开审(?)2、依法维护隐私权①是什么原因导致小松如此委屈、痛苦?小旺的想法有道理吗?(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讲述)教师讲述:侵扰他人私生活、公开他人隐私的行为,也是违法行为。(1)个人隐私受法律保护(2)侵犯他人隐私权的行为,要受到法律的追究(3)尊重他人隐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给自己的隐私上把锁(学生阅读教材P55页第一段)(4)能够自觉地尊重和维护隐私权,是现代文明的标志,是社会进步的体现尊重隐私,需要树立隐私意识,强化责任和信誉,这更是道德的期盼;维护隐私,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强化自我保护意识。我国法律关于公民受教育权利和义务的规定,知道受教育权利是有条件的,即国家、社会、家庭、学校有义务为公民受教育权利的实现提供必要条件,从而帮助学生树立维权意识。通过对比是否受教育对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所造成的不同结果,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教育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通过对教育作用的分析,为以后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作好铺垫,并由此增强我们热爱学习的意识,以及自觉运用所学的知识在生活中发现、创造的意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教育为人的幸福生活奠基”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我们享有受教育权利”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一、导入新课1、情境导入:偏远山区的放羊娃很简单地安排他的人生——放羊。为什么放羊,放羊娶媳妇呗,娶媳妇干啥呢,娶媳妇生娃呗,生娃干啥呢,生娃放羊呗。设疑:从这个故事里,你们读出了什么?(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教师小结:短短的一段对话,述说了放羊娃的一生,从放羊到放羊的轮回中间只有简单的挣钱、娶媳妇、生娃三个环节。我们不去考究这个轮回在此之前已经轮回了多少个轮回,以后还要轮回多少个轮回,单纯从生存的意义上来讲,这给我们有什么启发?刚刚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一种悲哀,一种对生存的厌倦。难道我们的生活就那么简单?我们不甘心那么简单的轮回,却又无法为自己找到一个更好的轮回。这种轮回对于正处于对人生与未来充满渴望和憧憬的热血沸腾的少年来说,是一种生存的悲哀。那么,我们怎样才能为自己创造一种幸福的生活呢?课本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新思路。二、讲授新课1、教育为人的幸福生活奠基※想一想:这个幽默故事的寓意是什么?(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教师小结:愚昧的人就像驴一样,只是一种劳动工具;而教育可以使人获得知识,脱离(1)教育的含义教育是以促进人的发展、社会进步为目的德,以传授知识、经验为手段,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是人类文化的一种传承活动和催化活动,是连接过去和未来的中介。※结合笛福德信和“阿韦龙野人”的故事,设想一下部受教育对一个人意味着什么?教师讲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起着至关①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接受教育、掌握知识的益处:※学习语文,能使我们※学习数学,能使我们※学习物理,能使我们※学习地理,能使我们※学习思想品德,能使我们※谈谈自己身边学有所成的例子,分析教育对他们成长发展所起的作用。情境活动四:“希望工程第一个受助者张胜利的自述”我的家乡在河北省涞源县桃木疙瘩村,人均改入不到百元。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父亲病故,娘改嫁,家中只剩下弟弟妹妹和近80岁的奶奶。为了生活,我只好离开学校,上山1989年10月,全国开始实施希望工程作为第一批受助生,我重新走进了课堂。那年,我13岁这以后,我不再为学费发愁。3年后,我小学毕业升入上庄中学读书。读到初中毕业,我看到村里因为没老师,孩子没学可上。于是,我当上了桃木疙瘩村的一名代课老师。1995年,中国青年基金会在浙江建立了希望工程全国教师培训基地,我又荣幸地成为第一批学员。在上海举行的开学典礼上,我被上海第一师范学校破格录取。1996年6月,我作为希望工程受助生的代表,赴美国参加了第26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圣火的传递。提问:张胜利从小山村到大上海、到大洋彼岸,是什么改变了他的命运,使他的人生充满了希望?张胜利的经历给我们了哪些启示?(学生回答,希望工程给了张胜利受教育的权利,是教育改变了他的命运,促进了他的个人发展。给我们的启示是作为公民为了自身的发展一定要上学接受教育;作为国家一定要为公民受教育创造必要的机会和物质条件。总之,从公民的自身发展和对国家的要求来说,受教育是公民教师讲述:一方面,教育是每个人生活的准备。它通过向个人传递文化帮助人超越一己之见去掌握前人的经验,分享人类世代积累的知识财富,获得独立的必要前提。另一方面,总之,教育获取知识、知识改变命运。②教育能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能成就我们的未来。教师讲述:幸福,是人的向往和追求。教育能为人们未来的幸福生活奠基。当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类知识迅速增加,社会变化日新月异,社会竞争空前激烈。在这种情况下,只有通过接受教育,唤醒潜能、发展才智,才能摆脱愚昧,增长才干,丰富人生,享受现代文明,在职业活动和其他活动中获得成功。教育对一个人一生的成败至为关键,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获取知识,知识改变命运。因此,对于民族、国家来说,教育成就未来。应当往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以推迟到七周岁入学。这说明我们享有受教育的权利。2、我们享有受教育的权利(1)受教育权的含义所谓受教育权,是指公民有从国家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会,以及获得受教育的物质帮助的现实生活中类似于小丽的事例还很多,比如:因为贫困而中途辍学的、当童工的;因为义务教育法是我国实施义务教育的法律保障。(2)义务教育的含义所谓义务教育,是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教师讲授:从义务教育的含义中可看出义务教育包含两方面: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国家、社会等都有责任,而《义务教育法》对义务教育的保障作用也正体现在这两方面。由此可见,在义务教育上,无论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都有法律义务。(3)义务教育的特征①强制性,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推行和实施;②普遍性,所有适龄儿童、少年都要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③免费性,在义务教育阶段,对学生免收学费。以上就是义务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的显著特征。其中,义务教育的免费性的内涵同以往相比,有些变化。过去只是对学生免收学费,并义务教育走上了一个新的阶段,国家将根据经济发展的情况逐步实行真正意义上的义务教②强制小淘接受义务教育,对他本人及家庭、对国家有什么好处?③这个案例体现了义务教育法的什么特征?(强制性的特征)三、课堂小结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教育为人的幸福生活奠基”,明白了“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我们要珍惜享有的受教育的权利,认真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为国家的振兴,民族的兴旺,为未来的幸福生活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受教育既是法律赋予的义务。知道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履行受教育的义务的法律依据。能力目标:通过典型案例的讨论引导和教学启示,初步培养维护自己受教育合法权益的能力。通过运用所学法律知识解读当前我国相关公民受教育状况,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和创新思维的思辨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懂得受教育不仅关乎个人的前途和利益,更关系国家的命运和利益,从而培养学生的义务意识和责任意识。联系社会上侵犯公民受教育权的事例,增强学生的维权意识。通过对依法施教事例的分析,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一、导入新课1、情境导入:上一框我们学习了每个年满六周岁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都有入学接受教育的权利。但是这些适龄儿童、少年的受教育权都能得到实现吗?情景材料1见教材P62页图文材料)②假如你是小梅,你打算采用什么方式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呢?它告诉我们要懂得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类似小梅的情况在我国还有很多。请同学们再想想,在我们的周围,还有哪些侵犯适龄儿童、少年的受教育权的情形。情境材料2:有一小学,校方一个学期除了向每位学生收取135元的书本费、杂费、报名费以外,还要收报纸费、药费、考试费,并为乡里代收每年50元的“普九费”。100多名学生因缴不起或不愿缴“普九费”而退学。想一想:学校这种做法错在哪里?如果你是该校的一名因缴不起“普九费”而被迫退学有的是个人的受教育权被侵犯、有的是学生群体的受教育权被侵犯。教师讲述:受教育是法律赋予我们的基本权利,是我们成长和发展的基础。我国法律保护公民享有的受教育权。当我们的受教育权被他人剥夺或受到侵犯时,我们可以采用非诉讼方式或诉讼方式予以维护。同时我们要懂得:受教育——作为我们的权利,一我们不得随意放弃;二在它受到侵犯时我们必须尽力维护。同时也告诉我们作为中国小公民,适龄的少年,我们还必须履行受教2、履行受教育义务教师讲述:从国家来说,我国目前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财政还比较紧张,但是国家每年都得拿出几千亿元的资金来发展教育;对于有的家庭来讲,家长每个学期也要拿出成百上千的费用供我们学习,对有的家庭来说,也是相当吃力的。可见,⑴受教育的机会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机会,努力学习,报答国家和父母才对得起国家、对得起父母。作为正在接受义务教育的中学生,我们在义务教育中应该履(学生朗读教材P64页内容,教师强调)由学生思考后回答)假如遇到下面的问题,你打算怎么办?(引导学生回答)①上课走神,遇到老师的批评;②做作业时,遇到疑难问题;④考试成绩不理想……①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积极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注意养成良好的学②我们不仅要现在学、还要将来学。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③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黄金时期,在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我们树立远大的志向,珍惜在校学习的机会,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以勤奋和智慧去撷取成功之果,使自己的生命放射出绚丽夺目的光彩,为祖国的繁荣富第七课拥有财产的权利法律是个人合法财产的守护者。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引导学生正确识别个人财产的合法性,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充分认识到不能占有非法财产,树立正确的财产观和法律维权意识,培养集体主义精神。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财产权。教学难点:对个人财产合法性的认识。教学方式: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教学方式: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一、导入新课材料1:——拾钱捐献失主索还(大屏幕展示)本报讯成都消息:目前,成都市某公司宋女士不慎遗失了一个信封,内装现金一万元。本月3日。信封被宋某的同事王某拾,在找不到失主的情况下,王某以个人名义把拾到一个问:“感谢你拾金不昧,但我的钱你怎能随便捐献?”一个说:“我没贪你一分钱,凭啥叫我还钱?”把钱追回来。王某却说,他拾到钱后曾经到处寻找失主,未果。他不能老把钱放在家里,所以就把钱捐给贫困地区了。在这件事上,他没有任何过错。成都市慈善总会有关人士表示,这种情况他们没有遇到过,但一旦以个人名义填写了认捐书,一般是不能反悔的。也就是说,这笔钱王某是要不回来了。四川华楚律师事务所黄超律师说,王某没有权利支配拾来的钱款,也没有权利擅自捐赠出去。王某以自己的名义将钱捐出,属于越权支配,在失主追讨这笔钱时,理应承担返还义务。受赠部门因为受到的是王某本人的捐款,钱的来源与他们无关,他们不负返还义务。小结:这个案例涉及到个人财产的所有权问题二、讲授新课1、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⑴财产属于谁今天,随着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带来的经济发展,社会财富大幅度增加,我们家中的财产日益丰富。手机、电脑、数码摄像机已经成为我国居民家中的“新三件”。分析判断教师补充展示一些常见的社会财富,让学生判断其归属)①路边的电话亭②学校内的运动设施③学校电教室的电脑④某街道居委会办的的企业⑤某公民买的轿车⑥你家的大屏幕彩电教师赠言:社会财富分别属于国家、集体和个人。情境活动一:探究活动——财产属于谁(教材P68—69页材料大屏幕展示)①建筑工人阿强在一次地下施工中发现两个金元宝,趁人不注意将其裹在衣服里带回家②中学生小运在放学路上捡到一个装有820元人民币的钱包,将之据为己有。③小亮证的父母的同意,用家庭存款的利息购买了一台照相机,自己使用。④小马的父亲是位民营企业家,年终缴纳各种所得税后,获得35万元收入。⑤某市副市长,索要和收受他人贿赂共计人民币372万元、美元2.1万元,将其作为家学生分组讨论:①上述哪些财产属于个人所有?哪些不应该属于个人所有?为什么?2003年1月19日下午,陕西省眉县马家镇杨家村5名农民在本村挖土时,发现一处青铜器窑藏……③我的观点:谈谈你对非法占有财产的看法教师赠言:在我国,施工中发现的所有不明的埋藏物,捡到的遗失物,采用非法手段获得的财产,不属于个人所有。只有公民的合法财产,才属于个人所有。⑵合法的个人财产(学生阅读P69页教材指出我国公民个人合法财产的范围)说一说:在我国,公民的个人合法财产包括哪些呢?(大屏幕展示)下面就请同学们根据你们现有的意识来判断下列选项中的财产哪些属于合法的,哪些属于非法的,并简单阐述自己的判断理由。A、通过从事劳动所得的工资D、公民通过存钱获得的银行利息E、通过贪污、受贿取得的财产F、公民在书店里买的书D、F就是合法财产,而选项中的B、C、E就是非法财产。其中,毒品本身就是非法的,而其它两种则是取得财产的方式和方法违反法律规定,因人财产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文物、图书资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以及其它合法财产。这个规定强调合法性。①公民的合法收入②房屋③储蓄④生活用品⑤文物⑥图书资料⑦林木⑧牲畜⑨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以及其它合法财产等过渡:只有属于公民个人的合法财产,才属于个人所有,也才对其享有财产所有权。那⑶财产所有权请你来分析:以上事例分别体现了对自己合法财产的什么权利?教师小结:以上事例表明小王的父亲分别对自己的合法财产(小轿车)行使了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也就是说小王的父亲对自己的合法财产享有财产所有权。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可见:当公民拥有财产所有权时,才能对财产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也亲身体验:举出一样个人物品,说说你对它拥有哪些2、法律保护合法财产的所有权说一说:①设身处地为小涛想想,家中巨额财产被盗是何心情?⑴法律明确规定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教师赠言: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所有权设问过渡:你知道我国有哪些法律为我们个人的合法财产保驾护航吗?情境或动二:案例分析(大屏幕展示材料)①本案中审判机关依据什么法律、采用什么方式,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②假如范某不执行判决,你认为王某应该怎么做?法院会怎么处理?请你对这种处理发⑵民法是保护公民财产所有权的重要武器案例分析:农民甲于2005年3月2日,在县城农贸市场以600元买了只毛驴。2005年乙对其邻居说这只毛驴是刚从集市上买来的。2005年3月23日,乙赶着这头毛驴到集市上去卖,正好经过甲家门口,当即被甲认出。甲即向其索要。乙拒绝返还,在争执不下的情况下,甲遂向县人民法院起诉。想一想:①如果你是案件中的甲,你怎样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②如果你是法官,你又会做出怎样的处理?(学生讨论,回答问题)教师赠言:民事法律,是保护公民合法财产及其所拥有权的重要武器。想一想:本案中,审判机关依据何种法律、采用何种手段,追究侵犯财产罪犯的法律责想一想:审判机关是如何追究侵犯财产罪犯的法律责任的?有哪些方式?其依据是什?(教师赠言:刑事法律是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的锐利武器⑶刑法是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的锐利武器情境活动四:身临其境(大屏幕展示材料)①如果你放学回家,发现家中被盗,你的反映是什么?(家中被盗了)②看到如此情景,你接下来会做什么?(打电话告诉家长,或直接打110报警)(由同学们对刚才情景所作出的反映,我感到大家还是很有法律意识的。即在自己财产教师赠言:法律是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的最有利的武器。3、依法维护合法财产所有权情境活动五:实践演练(大屏幕展示材料)材料:甲出国留学,临行前将自己价值1080元的DVD机委托乙保管。乙在甲出国后,便要求丙返还原物。丙不给,理由是该机是自己花钱买来的,对其拥有所有权。为此,两人②你认为甲、乙二人应该通过什么途径来确认和维护自己的财产所有权?③假如你是法官,你该依据何种法律,做出什么样的判决?教师赠言:发生财产争议时,确认财产所有权是非常重要的。⑴确认财产所有权的归属极其重要维权体验:连一连(阅读教材P74页第一段后完所有权归属发生争议请求赔偿损失被他人占有拒不返还恢复原状财产损坏或灭失请求确认所有权可修复的争议请求返还原物假如,侵犯我们财产所有权的是政府部门,我们该怎么处理呢?:(①甲县工商局作出的上述处罚法合法吗②请你给赵某献计,使其采取有效方式,保护自己的财产所有权。教师赠言:遇到行政违法时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⑵遇到行政违法时可提起行政诉讼讲述:在现实生活中,侵犯公民财产所有权的事件时有发生。当我们的财产所有权受到①请你为朱某出主意,使其采用合法方式讨回被吕某索要的2000元钱。②假如你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被人拦截并向你要钱,你该如何应对?教师赠言:当我们的财产所有权受到侵犯时,应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⑶及时寻求各种法律救助知识目标:通过案例的分析与讨论及活动的体验与遗产继承的条件、方式、方法和继承人的资格。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引导学生理解继承权,能够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继承权,为以后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正确的遗产继承观,在遗产继承中既要有法律意识,又要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遗产继承的条件、方式、途径和继承人。教学难点:遗嘱继承的法定条件。一、导入新课1、导入语: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得到了不断的改善,公民个人手中的财富也越来越多,像拥有一定数额的储蓄,拥有个人的房屋、拥有私家汽车等,在今天人们的生活中已不足为奇了。伴随着继承,就出现了一项新的权利———继承权。那么,什么遗产、什么是继承权?哪些人能成为继承人享有继承权?法律又是如何保护公民享有这一权利的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二、讲授新课我国宪法第十三条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宪法的规定表明我们享有财产继承权。1、我们享有财产继承权情境材料一:案例探究①晓军之父尚未辞世,其财产能继承吗?(不能,此时其财产还不是遗产)②晓军家的共有财产,能继承吗?(不能继承,共③公民来路不明的财产,能继承吗?(不能继承——不是合法财产)(学生分组讨论,运用课前准备的法律知识以及教材内容,质疑交流、探讨解决问题)教师讲述:公民在世时拥有的个人财产不是遗产,因而不产生继承问题。公民来路不明法律上将遗留财产的死者成为被继承人,被继承人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称为遗产。遗产必须具备的打三个条件:其一,必须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财产;其二,必须是公民个人所有的财产;其三,必须是合法的财产。情境活动2:晓军的父亲去世以后,晓军的母亲、爷爷、奶奶、姑姑为分遗产争得不可开交……:当有人提出晓军也应该分的一份遗产时,大家都说晓军还小,不应分的遗产,晓军也认为有道理。爷爷、奶奶认为遗产应该有由五个人平均分,但母亲不同意,认为晓军的?(相关知识:在此案中,涉及几个概念,继承人、继承权。法律上将依法继承死者遗产的定继承”中规定,被继承人的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为法定继承小结:继承人是根据血缘关系、婚姻关系和抚养关系确立的,只有被继承人的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为法定继承人,享有继承权。未成年人晓军属于法定继承人,享有继承权。但晓军尚未成年,其继承权应有他的法定代理人代为行使,或征得法定代理人同意后行使。在本案中,晓军以及晓军的母亲、爷爷、奶奶、姑姑都属于法定继承人,属于法定继承人的都能够行使继承权吗?继承法虽然规定了六类继承人,但并不是在继承开始后这六类人同时享有继承权,而是存在着继承权的优先适用问题,既存在遗产的继承顺序。因此,在了解继承时我们不仅应知道继承人的范围,还应了解继承人的继承顺序。(3)继承顺序情境活动3:案例分析材料:晓军以为很要好的同学在无意中将此事告诉了自己做律有继承权,在协调不成的情况下,建议晓军诉诸法院。晓军在律师的帮助下向当地人民法院起诉,请求法院维护自己的继承权。法院判决由晓军的爷爷、奶奶、母亲和晓军继承遗产,萧军的姑姑虽然也是继承人,但不继承遗产。晓军的继承权由其母代为行使。①法院为什么判决由晓军的爷爷、奶奶、母亲和晓军继承遗产?而晓军的姑姑却不继承儿女、父母和兄弟姐妹,她们行使继承权的时间是不一样。依据《继承法》如果将六类人排序的话,最先进入继承顺序的人应该是“配偶、儿女、父母”,在这三类继承人都不存在情况下“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方可进入。继承的顺序以法律的形式被确定下来了。教师讲述:继承开始后,由第一继承顺序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或第一顺序继承人放弃继承权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合作探究:是否只要符合继承顺序就可以继承遗产呢?请同学你们看以下的案例。材料:王老太早年与老陈结婚,老陈早逝,后来收养了一个儿子王某,去年王老太不幸中风,生活不能自理王某不但不照料老人,反而以做生意为名躲到外地去。村委会见状,只好派人经常给王老太送吃送喝,但王老太难以忍受养子的不孝,于是割腕自杀,王知道后办理了丧事。在分配王老太的遗产三间房子和400元退休金时,王某和村委会发生了争执。王认为:自己是王老太合法的养子,理所当然应该继承其遗产。而村委会认为:王某没有尽到抚养义务,应剥夺其遗产继承权,为此双方上诉到法庭。②法院判决王某不具有继承权,理由是什么?你有什么感想?教师赠言:权利和义务实对等的,我们要孝敬老人。2、维护财产继承权(1)继承权的实现方式依照我国继承法,继承方式包括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两种。想一想:在上述案例中,晓军继承遗产的方式属于哪种方式?(法定继承)①法定继承法定继承,是指既由法律直接规定继承人的范围和继承顺序,又由法律直接规定遗产份额分配原则的继承方式。案例分析:在晓军继承权案件中,法院判决由晓军的爷爷、奶奶、母亲和晓军共同继承晓军父亲的合法财产,本着平均分配的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建考勤管理软件系统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 地面涂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施工建设)变频电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高压成套电器投资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 新建卫生器具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 电动机项目立项报告
- 体育用品品牌营销策略-洞察分析
- 2024年示范生源地学生信用贷款协议样式一
- DB12T 557-2015 冷链物流 冷库技术规范
- 太阳能发电材料创新-洞察分析
- 2024年公司年会领导演讲稿致辞(5篇)
- 2024北京通州初三(上)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 市场营销习题库(附参考答案)
- 重大事项内部会审制度例文(2篇)
- 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
- 大部分分校:地域文化形考任务二-国开(CQ)-国开期末复习资料
- 2024年马拉松比赛项目合作计划书
- 苗圃购销合同范本
- ICU患者跌倒、坠床应急预案及防范措施
- 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总体方案
- 炉渣炉灰采购合同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