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伴性遗传】分类题型突破_第1页
高中生物【伴性遗传】分类题型突破_第2页
高中生物【伴性遗传】分类题型突破_第3页
高中生物【伴性遗传】分类题型突破_第4页
高中生物【伴性遗传】分类题型突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生物【伴性遗传】分类题型突破

题型一基因位于X、Y染色体同源区段

[重点突破]

X、Y染色体结构分析

染色体

D(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

AW|}C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X染色体TlB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

(1)控制人类红绿色盲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基因只位于B区段,在Y染色体上无

相应的等位基因。

(2)控制人类外耳道多毛症的基因只位于D区段,在X染色体上无相应的等位基

因。

(3)也可能有控制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位于A、C区段。

①可能出现下列基因型:XAYA.XAY\XaYA,XaYa,XAXA^XAX\XaXao

②假设控制某个相对性状的基因A(a)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那么这对性

状在后代男女个体中的表型也与性别有关,如:

4-XaXaXXAYao^

II

XaYAXaXaXAXaXaYa

全为显性)(?全为隐性)(?全为显性)(0全为隐性))

[突破训练]

1.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同源区段(II)和非

同源区段(I、in),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斤HI非同源区段

■n同源区段

!I非同源区段

XY

A.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III)上的致病基因控制的,则患者均为男性

B.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I)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则患病女性的女儿一定

是该病患者

C.若X、Y染色体上存在一对等位基因,则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同源区段(II)上

D.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I)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则男性患者的女儿一定

患该病

解析:选B。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III)上的致病基因控制的,表现为伴Y染

色体遗传,则患者均为男性,A正确;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I)上的隐性基因控

制的,即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患病女性的儿子一定是该病患者,而女儿

可能表现正常,B错误;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若X、Y染色体上存

在一对等位基因,则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同源区段(H)上,C正确;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

源区段(I)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即该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男性患者的女

儿一定患该病,D正确。

2.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同源区段(II)和非

同源区段(I、III)(如下图所示)。由此可以推测()

xL一「

H——n->\

A.n片段上有控制男性性别决定的基因

B.n片段上某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病率与性别有关

c.in片段上某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者全为女性

D.I片段上某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

解析:选Bon片段是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男性性别决定基因位于ni片段

上,A项错误;II片段上某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的患病率与性别有关,B项正确;in片

段位于Y染色体上,该片段上某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者全为男性,c项错误;I片

段上某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女性患病率低于男性,D项错误。

题型二遗传系谱图分析

[重点突破]

1.确定是否为伴Y染色体遗传

(1)若系谱图中女性全正常,患者全为男性且患者的父亲、儿子全为患者,则为伴

Y染色体遗传。如下图所示:

□O

rb~|"oLbq~oOq-c^i

£oi□6c)

(2)若系谱图中,患者有男有女,则不是伴Y染色体遗传。

2.确定是显性遗传还是隐性遗传

(1)“无中生有”是隐性遗传病,如下图1所示。

(2)“有中生无”是显性遗传病,如下图2所示。

图1图2

3.确定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X染色体遗传

(1)在已确定是隐性遗传的系谱图中

①若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都患病,则最可能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如下图1所

Zj\O

②若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中有正常的,则一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如下图2所

zj\O

(2)在已确定是显性遗传的系谱图中

①若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都患病,则最可能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如下图1所

Zj\O

②若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中有正常的,则一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如下图2所

zj\O

图1图2

4.若系谱图中无上述特征,只能从可能性大小推测

(1)若该病在代与代之间呈连续遗传,则最可能为显性遗传病;再根据患者性别比

例进一步确定,如下图所示:

患者性别,患者性别

比例相当常染色体上’比例相当

患者女患者男

染色体上

x多于女

(2)下图最可能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1III0C□o正常男女

6♦,‘T□o患病男女

AiAo6

[突破训练]

3.根据人类遗传病系谱图中各世代个体的表型进行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的遗传方式一定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②的遗传方式一定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C.③的遗传方式可能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D.④的遗传方式可能是伴Y染色体遗传

解析:选Bo①中双亲均正常,但生了一个患病的女儿,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隐

性遗传病,A正确;②中双亲均正常,但生有患病的儿子,说明该病为隐性遗传病,

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错误;根据③无法

确定该病的遗传方式,但男性患者的女儿均患病,该病可能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病,C正确;根据④无法确定该病的遗传方式,该病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

可能是伴Y染色体遗传病等,D正确。

4.如图为四个家系的遗传系谱图(不考虑伴X、Y同源区段遗传),则下列有关叙

述正确的是()

甲乙丙丁

□正常男性。正常女性□患病男性•患病女性

A.肯定不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的家系是甲、丙、丁

B.家系乙中患病男孩的父亲一定是该病基因携带者

C.四图都可能表示隐性遗传的家系

D.家系丁中这对夫妇再生一个正常女儿的概率是1

解析:选A。甲遗传系谱图中双亲正常,生有患病的女儿,因此该病是常染色体

隐性遗传病;丙家系中母方是患者,后代都正常,可能是显性遗传病,也可能是隐性

遗传病,致病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但一定不是伴X染

色体隐性遗传;丁家系中,双亲患病,生有不患病的女儿和儿子,因此该病一定是常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A正确。乙遗传系谱图中若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患病男孩

的父亲是该病基因携带者,若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患病男孩的父亲不是该病

基因的携带者,B错误。丁遗传系谱图表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不可能是隐性遗传

的家系,C错误。丁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设相关基因为A、a,则双亲基因型均

为Aa,该家系中这对夫妇再生一个正常(aa)女儿的概率是D错误。

4Zo

题型三伴性遗传中特殊情况的分析

[重点突破]

1.伴性遗传中的致死问题

(1)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使雄配子(花粉)致死

宽叶?XBXBxX,窄叶b宽叶2XBXbxX/窄叶b

1/1/\/1

XBXbYXBXbXbY

XBY宽叶b'/、

XBYd1XbYd1

宽叶窄叶

1:1

(特点:无雌株)

(2)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使雄性个体致死

XXAY

正常?正常『

XAXAXAXaXAYXaY

正常早正常?正常3死亡④

2.性染色体相关“缺失”下的传递分析

⑴部分基因缺失:可用0代替缺失的基因,然后分析遗传图解,如XAXaXXAY,

若a基因缺失,则变成XAX°XXAY-XAxA、XAY^X0XA>X°Yo

(2)染色体缺失:可用O代替缺失的染色体,然后分析遗传图解,如XAxaXXAY,

若xa所在的染色体缺失,则变成XAOXXAY-XAXA、XAY、OXA^OY。

[突破训练]

5.黑腹果蝇的X染色体存在缺刻现象(染色体缺少某一片段,用"O”表示)。缺

刻红眼雌果蝇(XRX。)与白眼雄果蝇(XY)杂交得Fl,F1雌雄个体杂交得F2。已知F1中雌

雄个体数量比为2:1,雄性全部为红眼,雌性中既有红眼又有白眼。以下分析合理的

是()

A.X。与X「结合形成的子代会死亡

B.Fi中白眼个体的基因型为

C.F2中红眼个体的比例为1/2

D.F2中雌雄个体数量比为4:3

解析:选D。果蝇后代中雌雄理论比应为1:1,根据Fi中雌雄个体数量比为

2:1,雄性全部为红眼,可判断1/2的雄性个体死亡,即X°与Y结合形成的子代会死

亡,A项错误;Fi中白眼个体的基因型为X「X°,B项错误;Fi中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

1/2XRX\l/2XrX°,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XRY,雌雄个体杂交,后代红眼个体的比例

为5/7,C项错误;F2雄性个体中致死比例为(1⑵X(1⑵=1/4,雌雄个体数量比为

4:3,D项正确。

6.家蚕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家蚕的野生性状(B)对突变性状(b)为显性,B、

b均位于Z染色体上,已知基因b为致死基因。某生物兴趣小组欲设计实验探究基因b

的致死类型,选择杂合野生型雄家蚕与突变型雌家蚕杂交,统计后代的表型及比例。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1)若后代中,说明基因b使

雌配子致死。

(2)若后代中,说明基因

b使雄配子致死。

(3)若后代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基因b纯合使雄性个体致死。

解析: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基因b的致死类型,选择杂合野生型雄家蚕(ZBzb)与突

变型雌家蚕(ZbW)杂交,统计后代的表型及比例,根据结果分析基因b的致死类型。(1)

若基因b使雌配子致死,则雌家蚕只产生基因型为W的雌配子,所以没有雄性后代,

即后代只有基因型为ZBW,ZbW的雌性家蚕,且野生性状:突变性状=1:1。(2)若基

因b使雄配子致死,则雄家蚕只产生基因型为Z13的雄配子,后代的基因型为ZBZ\

ZBW,只有野生性状,且雌:雄=1:1。(3)在不考虑致死的情况下,后代的基因型为

ZBZ\ZbZ\ZBW、zbw,若后代中雄性都是野生型,雌性既有野生型又有突变型,

且雌:雄=2:1,说明基因b纯合使雄性个体致死。

答案:(1)只有雌性家蚕,且野生性状:突变性状=1:1(2)只有野生性状,且

雌:雄=1:1(3)雄性都是野生型,雌性既有野生型又有突变型,且雌:雄=2:1

题型四判断基因所在位置的实验设计

[重点突破]

1.判断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

(1)已知性状的显隐性

早隐性[子代孕、田表型一致一基因在常染色体上

一《子代早、/分别表现显性性状、隐性性状f

『显性.基因在X染色体上

(2)未知性状的显隐性

,正反交结果一致一基因在常染色体上

一、正反交结果不一致一基因在X染色体上

2a.判断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已知性状的显

隐性)

(1)亲代:,隐性X©纯合显性

'子代?、©均表现显性性状一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

同源区段上

<

子代,表现显性性状,©表现隐性性状一基因只位于

、X染色体上

(2)亲代:?杂合显性X©纯合显性

U

‘子代?、d均表现显性性状一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

<同源区段上

<子代?全表现显性性状,g中既有显性性状又有隐性性

、状一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

3.判断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已知性状的显

隐性)

亲代:2隐性X©纯合显性一Fi(均表现显性性状)一

注2中?、©表型一致一基因位于常染

色体上

F2中d均表现显性性状,,中既有显

性性状又有隐性性状一基因位于

、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

[突破训练]

7.某XY型性别决定的动物种群中,圆眼和细眼是一对相对性状,已知圆眼对细

眼为显性,该性状受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关于该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

位置,可提出三种假设:①位于常染色体上;②只位于X染色体上;③位于X、Y染

色体的同源区段上。现有纯合圆眼和细眼雌雄个体若干,以此为材料设计杂交实验探

究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1)三种假设中只需一次杂交实验就可确定是否成立的是,此时选择的亲

本组合是,

若成立,则预期的实验结果为

(2)若未出现预期结果,请在上述杂交实验的基础上继续实验,以作出进一步判

断。要求写出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和结论。

答案:(1)假设②纯合细眼雌性X纯合圆眼雄性子代雌性个体均为圆眼,雄性

个体均为细眼(2)实验思路:让上述杂交实验中得到的子代雌雄个体自由交配。预期

结果和结论:若子二代雌雄个体中均既有圆眼又有细眼,则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

体上;若子二代中雄性个体均为圆眼,雌性个体中既有圆眼又有细眼,则该对等位基

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

8.野生型果蝇(纯合体)的眼形是圆眼,某遗传学家在研究中偶然发现一只棒眼雄

果蝇,他想探究果蝇眼形的遗传方式,设计了如下图甲所示的实验。雄果蝇的染色体

的模式图及性染色体放大图如图乙所示。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XYXY

⑴由Fi可知,果蝇眼形的是显性性状。

⑵若F2中圆眼:棒眼心3:1,且雌、雄果蝇个体中均有圆眼、棒眼,则控制圆

眼、棒眼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3)若F2中圆眼:棒眼-3:1,但仅在雄果蝇中有棒眼个体,则控制圆眼、棒眼的

基因有可能位于上,也有可能位于上。

(4)请从野生型、Fi、F2中选择合适的个体,设计方案,对上述⑶中的问题作出判

断。

实验步骤:

①用F2中棒眼雄果蝇与Fi中雌果蝇交配;

②选取子代中的与交配,观察子代中有没有

个体出现。

预期结果与结论:

①若只有雄果蝇中出现棒眼个体,则控制圆眼、棒眼的基因位于上;

②若子代中没有棒眼果蝇出现,则控制圆眼、棒眼的基因位于上。

答案:(1)圆眼(2)常(3)X染色体的n区段X和Y染色体的I区段(顺序可颠倒)

(4)实验步骤:②棒眼雌果蝇野生型雄果蝇棒眼预期结果与结论:①X染色体的

II区段②X、Y染色体的I区段

-—'/国口达标检测、

A基础达标

1.从下列某种哺乳动物的杂交实验结果分析,可以肯定相关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

的是()

A.一头直毛雄性个体与一头卷毛雌性个体杂交,产生一对后代,其中雌性为卷

毛,雄性为直毛

B.一头长毛雄性个体与多头短毛雌性个体杂交,后代3只长毛(一雄二雌),4只

短毛(二雄二雌)

C.一头黑毛雄性个体与多头黑毛雌性个体杂交,后代雄性中黑毛:白毛为

1:L雌性全部为黑毛

D.一头蓝眼雄性个体与一头棕眼雌性个体杂交,后代全部为棕眼雌性

解析:选C。A、D项中一对雌雄个体杂交,后代数量较少,不具有代表性,所以

不能准确作出判断。B项相当于测交,不论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性染色体上,杂交

后代雌、雄个体均出现长毛、短毛,不能判断基因的位置。C项中若基因位于性染色

体上,杂交后代出现雌性全部为黑毛,而雄性中黑毛:白毛为1:1的现象;若基因位

于常染色体上,则雌、雄个体表型与性别无关,所以能判断基因的位置。

2.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状不完全相同,存在着同源区段(II)和非同

源区段(I、HI),如下图所示。若统计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发现女性患者高于男性

患者,则该病的致病基因()

非同源区段

\in非同源区段

n同源区段

A.位于I区段上,为隐性基因

B.位于I区段上,为显性基因

c位于n区段上,为显性基因

D.位于ni区段上,为隐性基因

解析:选B。若致病基因位于n区段,一般情况下发病率男性患者等于女性患

者。若致病基因位于ni区段,则只有男性患病。若致病基因位于I区段,即为伴x染

色体遗传,有两种情况: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特点之一是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

者;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特点之一是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3.小鼠的尾弯曲对尾正常为显性,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现用自然种群中

的一只尾弯曲小鼠和一只尾正常小鼠杂交,子代表型及比例为尾弯曲:尾正常=

2:lo研究表明: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是某种性别的个体为某种基因型时,在胚胎阶

段就会死亡。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控制尾弯曲和尾正常的基因可位于X染色体上

B.控制尾弯曲和尾正常的基因可位于常染色体上

C.这对亲本小鼠的基因型可能为XAXa和XaY

D.分析致死个体的性别和基因型时,可提出合理的假设只有两种

解析:选D。一只尾弯曲小鼠和一只尾正常小鼠杂交,子代表型及比例为尾弯

曲:尾正常=2:1,若位于X染色体上,原因是雌性隐性纯合致死或雄性隐性致死,

若位于常染色体上,原因是雌性隐性纯合致死或雄性隐性纯合致死,所以控制尾弯曲

和尾正常的基因可位于X染色体上也可位于常染色体上,A、B正确;这对亲本小鼠的

基因型可能为XAXa和XaY,C正确;分析致死个体的性别和基因型时,可提出的合理

假设不只有两种,而是有三种,还应考虑基因可能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D

错误。

4.下图是某遗传病的系谱图,6号和7号为同卵双生,8号和9号为异卵双生,如

果6号和9号结婚,则他们生出正常男孩的概率是()

次当患病男女

□O正常男女

11

A.5/12B.5/6

C.3/4D.3/8

解析:选A。假设与该病有关的基因为A、a,由图中3号、4号和10号的性状表

现可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7号、8号和11号的性状表现可知,7号、8

号的基因型均为Aa,由于6号、7号为同卵双生,所以6号的基因型与7号相同;8号

和9号为异卵双生,故8号和9号的基因型无对应关系,9号可能的基因型及比例为

AA:Aa=l:2,所以6号和9号所生后代中正常的概率为1/3+(2/3)X(3/4)=5/6,故

生出正常男孩的概率为(5/6)X(1/2)=5/12o

5.下图是一个家族的某种遗传病的系谱图,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1Q

1O

2

nF

■O

A5-

M34

S

8

A.家系中患者都是男性,但是该遗传病一定不是伴Y染色体遗传病

B.分析系谱图,能够确定的是该病一定是隐性遗传病

C.若n-6不携带该病的致病基因,则该病一定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D.若该病是常染色体遗传病,则ni-7和ni-8婚配后所生男孩患病的概率是1/4

解析:选D。家系中患者都是男性,但是HL9患病而H-6正常,所以该遗传病一

定不是伴Y染色体遗传病,A正确;分析系谱图,儿子患病而其父母正常,所以能够

确定该病一定是隐性遗传病,B正确;若n-6不携带该病的致病基因,说明ni-9的致

病基因只能来自n-5,可判断该病一定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c正确;若该病是常

染色体遗传病,则HI-7和ni-8婚配后所生男孩患病的概率是(2/3)X(l⑵=1/3,D错

、口

7天。

6.根据下列四个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作出的判断,正确的是()

■患病男性

・患病女性

百正常男性

o正常女性

③④

A.图①所示遗传病可能是红绿色盲

B.图②所示遗传病不可能是抗维生素D佝偻病

C.图③所示遗传病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或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D.图④所示遗传病不可能是伴Y染色体遗传病

解析:选Co图①正常的双亲生出患病的女儿,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不可

能是红绿色盲,A错误;图②中患病双亲生出正常的孩子,为显性遗传病,且根据患

病父亲的女儿都患病的倾向,可判断该病极有可能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可能是

抗维生素D佝偻病,B错误;图③中正常双亲生出患病的孩子,为隐性遗传病,根据

患病女性生出的儿子均患病可判断该病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常染

色体隐性遗传病,C正确;图④中男子患病,其儿子和孙子均患病,极有可能是伴Y

染色体遗传病,D错误。

7.在对某种遗传病调查中发现,某女性患者的母亲和儿子是患者,其丈夫、女儿

及父亲、哥哥和妹妹都正常,其哥哥的配偶及一儿一女也都正常。其妹妹与一表型正

常的男性结婚,未生育。下列对该女性及其家系的分析,正确的是()

A.该病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若其丈夫没有该病的致病基因,则该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C.若该女性患者与丈夫再生一个孩子,则孩子患病的概率为1/2

D.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妹妹不可能生患该病的孩子

解析:选C。女性患者的父亲正常,故排除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可能,A错

误;若其丈夫没有该病的致病基因,则该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或常染色体显性

遗传病,B错误;由分析可知,该病可能为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病,也可能为伴

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无论哪种情况子代患病的概率都是1/2,C正确;若该病为常染

色体隐性遗传病,则妹妹为杂合子,若其丈夫是该病致病基因携带者,后代也可能患

病,D错误。

8.某种雌雄异株的植物,其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已知该植物的花色由常染色

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共同控制,当基因A和B同时存在时,植株开红

花,否则开白花;控制该植物宽叶和窄叶的基因用D、d表示。选取两植株作为亲本进

行杂交,结果如表所示(不考虑X、Y染色体同源区段):

类型PFi(单位:株)

红花宽叶:白花宽叶=

雌株白花窄叶

49:148

红花窄叶:白花窄叶=

雄株白花宽叶

51:152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D、d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宽叶为显性性状

B.A、a和B、b这两对等位基因可能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C.若只考虑花色基因,则存在某种白花植株,与其他不同基因型的白花品系杂

交,子代均为白花

D.选取Fi中的白花宽叶雌株和白花窄叶雄株进行随机交配,理论上F2中红花宽

叶植株所占的比例为上

解析:选D。Fi雌株全为宽叶,雄株全为窄叶,说明控制叶形的基因D、d位于X

染色体上,宽叶为显性性状,A正确;单独分析花色,双亲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

双亲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分别是Ab:ab=l:kaB:ab=l:1,杂交后代中红花和

白花的比例为1:3,故A、a和B、b这两对等位基因可能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B

正确;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_bb、aaB_、aabb,其中基因型为aabb的白花植株,与其

他不同基因型的白花品系杂交,子代均为白花,C正确;综上分析可知,两亲本的基

因型为AabbXdX\aaBbXDY或aaBbXdXd,AabbXDY,Fi中白花宽叶雌株的基因型及

比例为^AabbXDxd、|aaBbXDXd,|aabbXDXd,白花窄叶雄株的基因型及比例为:

AabbXdY、|aaBbXdY,|aabbXdY,两者进行随机交配,理论上,F2中红花植株所占的

比例为[x[x[x]><2=上,宽叶植株所占的比例为白,故红花宽叶植株所占的比例为

JZJZ1oZ

昌』,D错误。

9.由常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在表型上受个体性别影响的现象称为从性遗

传。山羊的有角和无角是一对相对性状(有角对无角为显性),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

制。现让一只纯合雌性无角山羊与一只纯合雄性有角山羊杂交多次,得到的Fi(数量足

够多)中雌雄个体各表现一种性状。有人认为这是伴性遗传,B、b基因位于X染色体

上;也有人认为这是从性遗传,基因型为BB的个体无论雌雄均表现为有角,基因型为

bb的个体无论雌雄均表现为无角,基因型为Bb的个体在雄性中表现为有角,在雌性中

表现为无角。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性遗传和伴性遗传的相同点在于性状表现都与性别相关联,不同点主要在于

(2)若山羊的有角和无角为伴性遗传,则Fi中雌性山羊的基因型为0

(3)若山羊的有角和无角为从性遗传,则Fi中雌、雄个体的表型分别

为;在山羊群体中,让雌、雄无角山羊相互交配,后代(填

“会”或“不会”)出现雌性有角山羊,试分析其原因:

解析:(1)结合题干信息“由常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在表型上受个体性别影

响的现象称为从性遗传”分析,从性遗传与伴性遗传的主要区别在于:从性遗传中控

制相应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而伴性遗传中控制相应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

上,即控制相应性状的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不同。(2)若山羊的有角和无角为伴性遗传,

则亲本基因型为XbX%XBY,FI的基因型为XBX%XbYo(3)若山羊的有角和无角为从

性遗传,则亲本的基因型为bb(,)、BB(d),Fi的基因型为Bb,其中雌性表现为无角,

雄性表现为有角。山羊群体中,雌性有角山羊的基因型为BB,雌性无角山羊的基因型

为Bb或bb,雄性无角山羊的基因型为bb,所以雌、雄无角山羊相互交配的后代中不

会出现基因型为BB的山羊。

答案:(1)从性遗传中控制相应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而伴性遗传中控制相

应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或控制相应性状的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不同)(2)XBXb

(3)无角、有角不会雌性有角山羊的基因型为BB,雌性无角山羊的基因型为Bb或

bb,雄性无角山羊的基因型为bb,雌、雄无角山羊相互交配的后代中不会出现基因型

为BB的个体

10.回答下列与遗传有关的问题:

x的差别部分

Y的差别部分

同源部分同源部分

图1

;勿©患甲病男性、

习固®患乙病男性、

(1)图1是人类性染色体的差别部分和同源部分的模式图。有一种遗传病,仅由父

亲传给儿子,不传给女儿,该致病基因位于图中的部分。

(2)图2是某家族系谱图,贝U:

①甲病属于遗传病。

②从理论上讲,II-2和n-3的女儿都患乙病,儿子患乙病的概率是1/2。由此可

见,乙病属于遗传病。

③若n-2和n-3再生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是o

解析:(1)由题中信息可知,该病仅由父亲传给儿子,不传给女儿,可判定该病基

因位于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2)①分析遗传系谱图,1-1、1-2不患甲病,但生出

了患甲病的女孩,故可知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②由题中提供的信息可知男女

患病情况不同,由n-2和n-3都患乙病、女儿都患乙病、儿子患乙病的概率是1/2可

知,该病为X染色体上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③假设控制甲病的基因用a表示,控

制乙病的基因用B表示,据以上分析可以推断H2和H3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X\

1/3AAXBY或2/3AaXBY,二者再生一个同时患两病的孩子(aaXB_)的概率为

(2/3)X(1/2)X(3/4)=1/4o

答案:(1)Y的差别

(2)①常染色体隐性②伴X染色体显性③1/4

B能力提升

11.(不定项)下图是果蝇的性染色体的结构模式图(I表示X、Y染色体的同源区

段,n、in表示非同源区段)。果蝇的刚毛(A)对截毛(a)为显性,这对等位基因位于I

区段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分别表示Y染色体和X染色体

B.果蝇种群中与刚毛和截毛有关的基因型最多有7种

C.两杂合刚毛亲本杂交,后代雄果蝇中既有刚毛,也有截毛

D.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中控制果蝇红眼、白眼的基因位于n区段上

解析:选BD。果蝇的Y染色体比X染色体长,因此,甲、乙分别表示X染色体

和Y染色体,A错误;果蝇种群中雌性个体与刚毛和截毛有关的基因型有3种(XAXA、

XaX\XAXa),雄性个体有4种啰人丫人、XAY\XaYA,XaYa),一共有7种,B正确;两

杂合刚毛亲本杂交的组合类型有两种,即XAXaXXAY\XAXaXXaYA,若是后一种杂

交组合,则后代雄果蝇全为刚毛,C错误;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中控制果蝇红眼、白

眼的基因位于n区段上,D正确。

12.(不定项)某种二倍体高等植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该植物有宽叶和窄叶

两种叶形,宽叶对窄叶为显性。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含有

基因b的花粉不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窄叶性状只能出现在雄株中,不可能出现在雌株中

B.宽叶雌株与宽叶雄株杂交,子代中可能出现窄叶雄株

C.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杂交,子代中既有雌株又有雄株

D.若亲本杂交后子代雄株均为宽叶,则亲本雌株是纯合子

解析:选C。根据题意“含有基因b的花粉不育”可知,花粉(即雄配子)的基因型

只有XB和Y两种,故不能出现窄叶雌株(XbXb),A正确;基因型为XBXb的宽叶雌株

与基因型为XBY的宽叶雄株杂交,子代中可以出现基因型为XbY的窄叶雄株,B正

确;窄叶雄株(XbY)只能产生含Y的花粉,故子代只有雄株,C错误;若子代雄株均为

宽叶(XBY),说明亲代雌株只产生一种X13的卵细胞,即亲代雌株基因型为XBX13,D正

确。

13.(不定项)果蝇的X、Y染色体有同源区段和非同源区段,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

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杂交组合1P刚毛(?)X截毛(d)-Fi全部为刚毛

杂交组合2P截毛6)X刚毛(d)fFi刚毛(?):截毛(6)=1:I

杂交组合3P截毛(?)义刚毛(d)fH截毛(?):刚毛(6)=1:1

A.X、Y染色体同源区段基因控制的性状在子代中也可能出现性别差异

B.通过杂交组合1,可判断刚毛对截毛为显性

C.通过杂交组合2,可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一定位于X、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

D.通过杂交组合3,可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一定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解析:选ABDo假设相关的基因用B和b表示。X、Y染色体同源区段基因控制

的性状在子代中也可能出现性别差异,如当双亲的基因型分别为XbX13与XBY15时,子

代雌性均表现为显性性状,而雄性均表现为隐性性状,A项正确。在杂交组合1中,刚

毛(?)与截毛(6)杂交,Fi全部为刚毛,说明刚毛对截毛为显性,B项正确。通过杂交组

合2,不能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一定位于X、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例如,若基因

位于X、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P中截毛(XbXb)X刚毛(XBY)-Fi中刚毛(XBXb):截毛

(XbY)=l:1;若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P中截毛(XbXb)X刚毛(XByb)-F1

中刚毛(XBXb):截毛(XbYb)=l:1,C项错误。通过杂交组合3,可判断控制该性状的

基因一定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即P中截毛(XbXb)X刚毛(XbyB)-F1截毛

(XbXb):刚毛(XbYB)=l:1,D项正确。

14.某小组用一只无眼雌果蝇与一只有眼雄果蝇杂交,杂交子代雌雄个体中均为

有眼:无眼=1:1,根据杂交结果,(填“能”或“不能”)判断控制果蝇有

眼/无眼性状的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还是常染色体上。若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

X染色体上,根据上述亲本杂交组合和杂交结果判断,显性性状是,判断依

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杂交亲本分别为无眼和有眼,子代雌雄个体中均为有眼:无眼=1:1,与

性别无关联,所以不能判断控制果蝇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还是常染色

体上。若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有眼为显性性状(用基因E表

示),则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xexe和XEY,子代的基因型为XEXe和xey,雌性表现为

有眼,雄性表现为无眼,子代雌雄个体中没有同时出现有眼与无眼的性状,不符合题

意,因此显性性状是无眼。

答案:不能无眼只有当无眼为显性性状时,子代雌雄个体中才都会出现有眼

与无眼性状

15.下图为果蝇的性染色体简图,X和Y染色体上有一部分是同源的(图中I片

段),一部分是非同源的(图中的n、in片段)。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非同源

>区段

I同源区段

修n非同源区段

XY

(1)科学家研究黑腹果蝇时发现,刚毛基因(B)对截毛基因(b)为完全显性。现有各

种纯种果蝇若干,某研究小组欲利用一次杂交实验来推断这对等位基因是位于X、Y

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还是仅位于X染色体上,请补充完成推断过程。

实验方法:选用纯种黑腹果蝇作亲本进行杂交,雌、雄两亲本的表型依次

为。

预期结果及结论:

①若子代雄果蝇表现为,则此对等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