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河南省豫西北教研联盟(许洛平)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一模)历史试题 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河南省豫西北教研联盟(许洛平)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一模)历史试题 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河南省豫西北教研联盟(许洛平)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一模)历史试题 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河南省豫西北教研联盟(许洛平)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一模)历史试题 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河南省豫西北教研联盟(许洛平)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一模)历史试题 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豫西北教研联盟(许洛平)2024-2025学年高三历史第一次质量检测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考古学家在河南永城王庄遗址出土的一处单人墓葬中,发现一组由30多件玉璧、玉珠等组成的面饰,覆盖于墓主人的面部,形似玉覆面。“玉覆面”是此类遗存在国内新石器时代发现的首例。“玉覆面”的出现反映了当时该地区()A.处于中华文明中心地带 B.部落中已出现了权贵阶层C.社会分工更加细致严密 D.玉器制作技术居国内前列【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发现一组由30多件玉璧、玉珠等组成的面饰,覆盖于墓主人的面部,形似玉覆面”可知,墓葬中出土的玉器数量多,且覆盖于墓主人的面部,说明墓主人身份高贵,部落中已经出现了权贵阶层,B项正确;材料内容没有体现河南永城王庄遗址与中华文明中心地带的关系,排除A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当时该地区已出现权贵阶层,没有体现出社会分工的状况,排除C项;材料内容没有涉及国内其他地区玉器制作技术,无法得出“玉器制作技术居国内前列”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2.西周中期格姬簋铭文记载,霸国宗妇格姬欲在母家晋国支持下立其子曶为霸国之君,周王室获悉其以“兄终弟及”承继君位的企图后,立即派员制止并正告格姬牢记先王所定制度。该事件说明了西周中期()A.嫡长子继承制瓦解 B.诸侯势力威胁周王室统治C.母系血缘影响力强 D.宗法分封制得以有效落实【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中期(中国)。据题干“在母家晋国支持下立其子曶为霸国之君……立即派员制止并正告格姬牢记先王所定制度”信息可知,宗法制的核心内容,嫡长子继承制在王位继承上得到贯彻执行,D项正确;嫡长子继承制瓦解与题干表述相反,嫡长子继承制得到落实,排除A项;诸侯势力威胁周王室统治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与题干描述时期不相符,排除B项;母系血缘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到新石器时代前中期影响力强,与题干描述时间不相符,排除C项。故选D项。3.秦统一后,秦郡分为关中郡、关外郡、新地郡、南北边郡(县)四类。反秦活动主要集中在秦统一过程中新兼并的新地郡,而其他三类郡则并不明显。这一现象说明了()A.郡县制不适用于新兼并的地区 B.郡县制强化了国家治理能力C.秦与六国旧地的融合任重道远 D.暴政是导致秦亡的主要原因【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秦朝统一后,反秦活动多在新兼并的地域,反映出其对秦朝不认同,说明秦与六国旧地的融合任重道远,C项正确;材料主要表明新兼并地区对秦朝的不认同,而不是郡县制的适用,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郡县制的作用,排除B项;暴政是导致秦亡的主要原因,但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4.韩愈在《原道》说“君者,出令者也”,认为君主的职能在于以儒家之道为根据来发号施令,以维持政治社会秩序,如果君主不履行其“出令”的职能,或者其所出之“令”并不以“仁义道德”为本,那就“失其所以为君”了。韩愈的这一思想()A.有利于儒学独尊地位的重树 B.加快了儒学思辨化进程C.丰富了程朱理学的哲学体系 D.促进了礼法结合的完成【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时期的中国。据题干“认为君主的职能在于以儒家之道为根据来发号施令,以维持政治社会秩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家主张以“仁义道德”维持社会秩序,韩愈认为君主的职能在于以儒家之道为根据来发号施令,这有利于儒学独尊地位的重树,A项正确;宋明理学加快了儒学思辨化进程,与本题时空不一致,排除B项;韩愈是唐朝时期人,宋朝出现程朱理学,C项与本题时空不一致,排除C项;D项表述中“完成”太绝对,材料不能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5.考古学家在东北地区发现多处金代窖藏铜钱,如沈阳新民市出土一缸铜钱,内有汉、唐、五代、辽、宋、金历代铜钱13.5万余枚;锦州市义县出土一缸铜钱,内有唐、宋、金代铜钱,重65千克。这些窖藏钱币皆以宋铜钱为大宗。这表明金代()A.青铜冶炼工艺较为落后 B.民族交融促进货币流通C.经济发展受制于宋王朝 D.财政收入深受岁贡影响【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东北地区出土的金代窖藏铜钱皆以宋代铜钱为大宗,说明当时民族之间交往促进了货币的流通,B项正确。材料强调宋代铜钱在金朝流通,无法反映青铜冶炼工艺的落后,排除A项;金代经济发展并不受制于宋代,排除C项;材料中属于金代窖藏铜钱,无法判断为财政收入,排除D项。故选B项。6.宋神宗时,王安石用“均输法”管制长途贩运和批发行业,由政府垄断主要生产资源的产销,国营专卖;用“市易法”控制城乡零售行业,“尽收天下之货”由“市易”贩卖,类似于用官办商业公司来替代民间零售业。此类做法()A.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 B.避免了商人对社会的掠夺C.强化了政府经济职能 D.有效维护了经济发展秩序【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据题干“政府垄断主要生产资源的产销,国营专卖”、“官办商业公司来替代民间零售业”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体现了加强国家对社会各领域的干涉和控制,强化了政府的经济职能,C项正确;材料中是王安石变法的富国经济行为,与农民的赋税负担无关,排除A项;避免了商人对社会的掠夺中“避免”一词表述错误绝对,排除B项;王安石变法打压商人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与维持稳定的经济秩序关联不大,且有效维护了经济发展秩序中“有效”一词说法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7.明清时期,江南即有“女工勤者,其家必兴;女工游惰,其家必落”之谚。清代文献载有一贞洁妇女朱氏的事例,其40年所积累的纺织收入四十万有余,并完成了抚养子女成家立业的任务。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江南地区()A.女性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B.民众与市场联系密切C.经济结构发生质的变化 D.出现了新的生产方式【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题目中提到的江南地区妇女通过纺织积累了大量收入,并成功扶养子女成家立业,说明她们的劳动产品具有相当的市场价值,体现江南地区的家庭经济与市场的紧密关系,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妇女劳动产品具有相当的市场价值,这种价值与社会地位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女性的纺织是传统小农经济基础上的发展,并非经济结构发生质的变化,也并非新的生产方式,排除CD项。故选B项。8.1868年,中英双方就修约进行了交涉,清政府认识到条约关系具有双向性。之后中英签订的《新定条约》首次作了认定双方利益的表述,如条约以“中国允”、“英国允”的表述方式。这些变化()A.阻碍了英国进一步扩大侵略权益 B.保障了清政府的最惠国待遇C.保护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利于促进中国的外交近代化【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清政府认识到条约关系具有双向性”“首次作了认定双方利益的表述,如条约以‘中国允’、‘英国允’的表述方式”可知,清政府逐渐注重自身的利益和诉求,这是国家主权意识增强的表现,也意味着近代外交意识的增强,这有利于促进中国的外交近代化,D项正确;虽然清政府主权意识增强,但这并不能阻碍了英国进一步扩大侵略权益,排除A项;保障了清政府的最惠国待遇说法不符合史实,并且“保障了”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所述内容不能保护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而是主要体现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排除C项。故选D项。9.洋务运动时期,冯桂芬作《校邠庐抗议》一书,力倡“中体西用”思想。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谕令将该书印刷1000部,发给京师各衙门,要求群臣签注意见或加以评论并由军机处汇总进呈皇帝,以备采择施行。上述举动表明光绪帝()A.试图营造变法的舆论氛围 B.改变了维新变法的指导思想C.希望弥合新旧派别的冲突 D.坚定地维护传统的政治体制【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9世纪末中国。冯桂芬是早期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他提倡向西方学习。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谕令将该书印刷分发给各衙门和群臣,要求就其中的改革主张进行讨论,试图动员各衙门和广大官员参与变法,营造变法的舆论氛围,A项正确;对《校邠庐抗议》进行讨论,不等于以《校邠庐抗议》中的“中体西用”思想为指导,不能断定改变了维新变法的指导思想,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朝廷中的新旧派别冲突,排除C项;材料未具体提及《校邠庐抗议》对政治体制变革的主张,也不能得出光绪帝对政治体制变革的态度,排除D项。故选A项。10.下面是1933年中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一览表。由此可知,当时中国()A.城市居民消费结构有待优化 B.政局动荡影响居民消费观念C.经济发展呈现出地域不平衡 D.农村居民生活负担相对较轻【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在农村地区与蒙藏地区的居民消费中,仍然是食品占有很大的比例,而城市地区的消费就显得比较均衡,根据恩格尔系数可知,家庭中购买食品的费用占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越大,经济发展水平越低,由此可见,当时的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均衡,C项正确;城市居民消费的结构相对比较均衡,不需要再去优化,排除A项;材料信息并未涉及政局对于民众消费的影响,排除B项;农村居民的主要消费都在食品上,说明吃饭仍然是大问题,可见其生活负担并不轻,排除D项。故选C项。11.1940年,晋察冀边区进行了普选。易县区选公布结果后,一位老婆婆送给区长馒头三个,她讲道:“我送馒头是希望区长埋头苦干……为什么送三个?是让实行革命的三民主义!”另一个老妇说:“我送区长一双鞋,就是让区长不妥协!永远坚持工作!”据此可知,普选的展开()A.密切了国共的合作关系 B.巩固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C.增强了民众的政治认同 D.推动了三民主义在边区的传播【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题干中的场景说明,在普选后,基层民众通过送礼物表达了对选举结果的支持和对区长的期望,反映出他们对新政权的支持和期望,体现了民众对政治的参与与认同感增强,C项正确;材料中体现的是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普选工作,没有涉及国民党方面,排除A项;据所学知识可知,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取消了苏维埃政权,并非执政党,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普选展开推动了民众对于边区政权的认同,且材料中第二则材料与三民主义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12.1963年11月,第一届新兴力量运动会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举行,共有来自亚洲、非洲、欧洲、拉丁美洲的2404名运动员参加。中国对“新运会”非常重视,派出了由229名运动员组成的参赛队伍。中国的参赛()A.拓展了自身国际活动空间 B.打破了西方大国对体育事业的垄断C.打开了中国的外交新局面 D.实现了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世界)。第一届新兴力量运动会是一个强调亚非拉团结和反对殖民主义的国际体育盛会,中国参加这次运动会,主要目的是加强与亚非拉国家的友好交流和合作,参与国际体育活动,增强自身的国际影响力,因此,中国的参赛主要是拓展了自身的国际活动空间,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西方大国是否对体育事业形成了垄断,排除B项;中国参加新兴力量运动会有利于拓展国际空间,但C项过于夸大了参加本次运动会的影响,排除C项;中法建交实现了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排除D项。故选A项。13.1980年初,在全国人民公社经营管理会议上,当安徽省介绍本省包产到户情况时,几乎遭到参会者的围攻。4-5月,广东、广西等10多个省的群众代表纷纷给媒体反映包产到户是“分田单干”、“影响了农业生产”、“破坏了集体财产”。这表明当时()A.“两个凡是”的思想尚未纠正 B.经济体制的改革没有达成共识C.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遭到挫伤 D.土地所有权变更引发群众不满【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80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1980年全国许多地方群众代表反对包产多户、分田单干,这说明当时中国对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全国并没有达成共识,B项正确;“两个凡是”是1977年2月7日,华国锋等中央领导人提出,指“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与题干中“1980年初”不符,排除A项;题干反映的是农民对包产到户的认识,选项C项涉及影响,C项不符题意,排除C项;材料信息不涉及土地所有权变更,材料涉及的是对土地经营方式的变更,排除D项。故选B项。14.罗马共和国时期,执政官在任职期间是不可侵犯的,但在任职结束后,他重新成为普通市民并对其担任执政官职务期间的行为负责,对其所做的侵害私人权利和国家权利的事情负责。这些规定的实行()A.有效限制了贵族的特权 B.体现了罗马的分权制衡体制C.利于民主政治正常运转 D.为国家的稳定统治提供保障【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是:古代罗马。罗马共和国的执政官在任职结束后,需要对其期间的不当行为负责,有利于督促执政官公正合法履职,减少滥用权力现象,有利于政治体制的完善和国家的稳定,D项正确;材料所述规定只针对执政官,而非对众多贵族都有约束力,“有效限制了贵族的特权”说法夸大,排除A项;一般而言分权制衡指的是近现代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特点,且材料只提及执政官权力,看不出多个政府职位或部门的分权,排除B项;共和国时期的罗马实行贵族共和制,而非民主政治,排除C项。故选D项。15.下图历史上某一次人口迁徙事件,该事件()A.增强了希腊文化的影响 B.推动了种姓制度的形成C.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 D.利于佛教印度教的外传【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印度。根据图示可知,公元前1500年,雅利安人进入南亚次大陆,逐渐建立起一系列国家,到公元前6世纪,恒河流域形成一系列国家,在这些国家形成过程中,印度出现了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B项正确;雅利安人侵入印度,并没有增强希腊文化影响,排除A项;雅利安人迁徙和中国没有关系,不能促进中心文化交流,排除C项;印度教形成时间是公元200年左右,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6.古代两河流域的诸多国家虽然制定了多部成文法,但是迄今为止,尚未发现法官依据法典规定断案的案例。各地的风俗习惯、以往的判例以及国王的敕令才是法官判案的主要依据。这反映出古代两河流域()A.文明发展滞后于其它地区 B.奉行因俗而治的治理模式C.缺乏法律实施的经济基础 D.专制王权影响法制的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两河流域)。据题干“迄今为止,尚未发现法官依据法典规定断案的案例。各地的风俗习惯、以往的判例以及国王的敕令才是法官判案的主要依据”可知,古代两河流域虽然制定了多部成文法,但没有发现法官依据法典规定断案的案例,司法活动受到风俗习惯、国王敕令的影响,说明法律成为维护专制王权的工具,D项正确;材料没有其它地区文明发展情况的对比,不能得出“文明发展滞后于其它地区”,排除A项;奉行因俗而治的治理模式不符合“国王的敕令”,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经济方面的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西周分封制下,被封者率本族族人到达封地后,首先要建立一个名为“城”的军事据点。这种城在当时也称为“国”,“国”以外的广大田土则称为“野”,国、野之分由此形成。其居民分别称为国人、野人。国人是以周部族为主体的统治部族成员,其上层即贵族,又称“君子”,他们世代垄断官职、爵禄,辅佐国君统治国家。贵族是国人的核心,所以有“不有君子,其能国乎”的说法。”占国人大多数的下层成员皆属于平民(自由民),他们有自己的经济、职业(如务农、从事工商业等),并对国家承担当兵作战的义务。下层国人与贵族有疏远的血缘关系,被置于宗法制的控制之下。国人当中参与国家日常政务的主要是贵族,但作为国君同族成员的广大下层国人也都拥有干预政治的权力。如遇有重大问题,国君按习惯要征询全体国人的意见。——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材料二从公元前八世纪始,城邦逐渐成为一种具有政治意义的特殊形式的国家组织,即城邦内的居民形成了一个政治共同体,建立政府机构,成为城邦国家。公民是城邦的主人,他们“属于城邦的人”享有广泛的政治生活,在一般城邦中,公民身份往往限于本邦血统的成年男子。但公民身份的确定也有变化,在战争危机或公民人数不足时,往往吸收外邦人或释放奴隶加入公民集团。古希腊的公民社会主要是指享有公民权的这部分人的公共政治生活,但在民主政治时代(约公元前5世纪-前4世纪),公民权有了很大扩展,公民资格及于最贫穷的平民,形成了更加广泛的公民社会。——摘编自赵映诚《古希腊公民社会与公民精神》(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西周时期的国人和古希腊城邦的公民群体的异同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希腊公民社会形成对希腊文明发展的影响。【答案】(1)相同点:都享有政治参与权,能广泛参与公共事务管理;身份都具有一定的限制(血缘、地域、年龄或性别等);都注重血缘关系。(任意两点)不同点:国人和公民内部地位不同,西周国人内部存在不平等,政治权利具有差异性,古希腊城邦公民则一律平等;身份受限制因素不同,国人身份深受宗法血缘的影响,公民身份主要受年龄性别影响;身份变化形式不同,国人身份的变化主要为内部阶层的分化,公民身份则具有扩展性(外邦人、奴隶可以加入公民)。(任意两点)(2)影响:公民社会的形成,使更多人有权参与政治生活,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建立与发展;公民参与度的提高,有助于促进古希腊思想文化的繁荣;公民社会增强了城邦成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升了政治稳定性和社会凝聚力。(任意两点【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国西周和古代希腊。相同点:根据材料一“国人是以周部族为主体的统治部族成员,其上层即贵族,又称“君子”,他们世代垄断官职、爵禄,辅佐国君统治国家”和材料二“公民是城邦的主人,他们“属于城邦的人”享有广泛的政治生活,在一般城邦中,公民身份往往限于本邦血统的成年男子”得出,都享有政治参与权,能广泛参与公共事务管理;根据材料一“这种城在当时也称为“国”,“国”以外的广大田土则称为“野”,国、野之分由此形成。其居民分别称为国人、野人。”和材料二“公民身份往往限于本邦血统的成年男子”得出,身份都具有一定的限制;根据材料一“下层国人与贵族有疏远的血缘关系,被置于宗法制的控制之下”和材料二“公民身份往往限于本邦血统的成年男子”得出,都注重血缘关系。不同点:根据材料一“占国人大多数的下层成员皆属于平民(自由民)”和材料二“公民是城邦的主人,他们“属于城邦的人”享有广泛的政治生活”得出,国人和公民内部地位不同,西周国人内部存在不平等,政治权利具有差异性,古希腊城邦公民则一律平等;根据材料一“下层国人与贵族有疏远的血缘关系,被置于宗法制的控制之下”和材料二“ 公民身份往往限于本邦血统的成年男子”得出,身份受限制的因素不同,国人身份深受宗法血缘的影响,公民身份主要受年龄性别影响;根据材料二“在战争危机或公民人数不足时,往往吸收外邦人或释放奴隶加入公民集团”和所学知识可知,身份变化形式不同,国人身份的变化主要为内部阶层的分化,公民身份则具有扩展性(外邦人、奴隶可以加入公民)。【小问2详解】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希腊。根据材料二“公民是城邦的主人,他们“属于城邦的人”享有广泛的政治生活”得出,公民社会的形成,使更多人有权参与政治生活,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建立与发展;根据材料所学知识得出,公民参与度的提高,有助于促进古希腊思想文化的繁荣;公民社会增强了城邦成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升了政治稳定性和社会凝聚力。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近代“送字下乡”运动始于19世纪末,“有识之士”深感于“无知愚民”几乎招致亡国的惨剧,纷纷通过各种民众学校、识字扫盲班推广识字运动。五四时期,知识分子进一步意识到“只有农村和农民有知识和文化,中国才能发展”,积极投身平民教育运动,推进“送字下乡”。1916年,全国教育会联合会做出“注意贫民教育案”和“失学人民补习教育办法”的决议。北京、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也在1919年分别创办《平民教育》和《少年社会》杂志,宣传平民教育。1923年陶行知、朱其慧等发起组成南京平民教育促进会,此后全国20个省区组成平民教育促进会,办起平民学校、平民读书处和平民问字处,还编印《平民千字课》等读本,推动“送字下乡”的发展。在湖南长沙,从1922年3月到7月,便成立平民学校和平民读书处达1718所。据统计,平民教育促进会出版的平民千字课本,先后发行了300余万册,受教育者达500万人以上。——摘编自潘祥辉《“送字下乡”:晚清及民国时期扫盲运动的传播社会学考察》(1)根据材料,概括近代“送字下乡”运动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送字下乡”运动兴起与发展的原因。【答案】(1)特点:识字与启蒙、救亡相结合;推动力量多元(社团、高校、知识分子);形式多样,措施丰富;规模大,影响广。(任意3点)(2)原因:近代以来内忧外患的加深;“送字下乡”运动与救亡图存密切相关;新文化运动的发展(白话文的推广);新式教育的发展;知识分子的积极推动等(任意3点)【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为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近代中国。特点:根据材料“‘有识之士’深感于‘无知愚民’几乎招致亡国的惨剧,纷纷通过各种民众学校、识字扫盲班推广识字运动”可知识字与启蒙、救亡相结合;根据材料“五四时期,知识分子进一步意识到”“1916年,全国教育会联合会做出”“北京、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也在1919年分别创办《平民教育》和《少年社会》杂志,宣传平民教育”可知推动力量多元(社团、高校、知识分子);形式多样,措施丰富;根据材料“在湖南长沙,从1922年3月到7月,便成立平民学校和平民读书处达1718所。据统计,平民教育促进会出版的平民千字课本,先后发行了300余万册,受教育者达500万人以上”可知规模大,影响广。【小问2详解】本题为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近代中国。原因:根据材料“几乎招致亡国的惨剧”可知近代以来内忧外患的加深;根据材料“‘有识之士’深感于‘无知愚民’几乎招致亡国的惨剧,纷纷通过各种民众学校、识字扫盲班推广识字运动”可知“送字下乡”运动与救亡图存密切相关;根据材料中的1916年、五四时期可知新文化运动的发展(白话文的推广);根据材料“北京、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也在1919年分别创办《平民教育》和《少年社会》杂志,宣传平民教育”可知新式教育的发展;根据材料“五四时期,知识分子进一步意识到……积极投身平民教育运动”可知知识分子的积极推动等。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改革开放以前,东西方两大阵营对峙,冷战思维主导世界格局发展,新中国只有先解决生存问题,然后才能谈得上发展。因此,发展国防科技,确保主权独立自主,便成为首要战略目标。新中国主要向苏联学习,引进苏联的先进技术,移植苏联发展科技的经验和做法,因此有了所谓的“苏联模式”。改革开放后,中国提出“科技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技”的口号。中国向欧美和日本学习的同时,不断扩太对外开放,加强对外科技文化交流,将“请进来”与“走出去”结合起来,在国际合作交往中不断提升我国的科技水平。而时代发展到今天,我们更加强调自主创新的意义和重要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那样,国之重器,一定要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摘编自黄庆桥《科技成就中国》(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前后中国科技发展的主要变化。(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后中国科技快速发展的原因,谈谈你对中国科技发展的认识。【答案】(1)变化:从国防驱动向经济驱动;从学习苏联到学习欧美日等国;从跟踪模仿向自主创新;从“请进来”到“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任意3点)(2)原因:世界局势的变化;党和政府的重视;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国家科技政策的引导;科教兴国、科技强国战略的实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任意3点)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科技要结合国情;要将科技发展纳入国家战略,实施科技规划;要落实科教兴国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展科技,必须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经济是科技发展的基础与动力等。(任意2点)【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关于改革开放前后中国科技发展主要变化,据材料“因此,发展国防科技,确保主权独立自主,便成为首要战略目标。”、“改革开放后,中国提出‘科技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技’的口号。”可知,改革开放前后我国科技发展从国防驱动向经济驱动;据材料“新中国主要向苏联学习,引进苏联的先进技术”、“中国向欧美和日本学习的同时,不断扩太对外开放”可知,改革开放前后我国科技发展从学习苏联到学习欧美日等国;据材料“而时代发展到今天,我们更加强调自主创新的意义和重要性。”并结合所学可知,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科技更多是模仿学习他国,改革开放后我国更加重视科技创新;据材料“将‘请进来’与‘走出去’结合起来”并结合所学可知,改革开放前后我国科技发展从“请进来”到“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小问2详解】本题是背景类、认识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第一小问,关于改革开放后中国科技快速发展的原因,据所学可知,改革开放以后世界局势发生变化,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我国与欧美国家经济以及科技联系加强;党和政府越来越重视科技,并且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科教兴国战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的经济实力尤其是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对科技研发投入增加,政府出台许多利于科技发展的政策。第二小问,关于对中国科技发展的认识,据所学可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世界上有很多科技强国,每个国家发展道路不同,发展科技要结合国情;发展科技应该是持续性的,国家应该将科技发展纳入国家战略;发展科技应该坚持学习与创新相结合;科技发展要投入大量资金,经济是科技发展的基础。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恩格斯曾这样表达唯物史观的三个核心命题:(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每一个个体都是历史的书写者、剧中人,绝不能因为在历史的结果中看不到个人所希望的因素,就否定了个人的作用。(2)历史是合力作用的结果,这个合力既包括经济、政治、文化、法律、道德、宗教的因素,也包括单个个体的意志,历史是所有这些因素所构成的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的合力推动的结果。(3)历史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既不是“机械决定论”,也不是“不可知论”,它总是按照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所指向的合力方向前进,如同自然界发展过程一样。——摘编自牛先锋《“经济决定论”的谬误与“历史合力论”对其的批判》根据材料,选取唯物史观的任意一个核心命题,运用中国近现代史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史实,展开评述。(要求:命题选取明确,史实运用正确,多角度评述,表述清晰,逻辑严谨。)【答案】示例一:命题: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评述: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人民群众在推动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1931-1945年,中华民族取得了14年抗战的伟大胜利,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共同筑成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展的广泛的坚决的斗争。正是由于全民族的抗战,才最终取得了抗战的胜利。解放战争时期,人民群众踊跃参军参战,支援前线,为战争胜利提供了有力保障。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