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14篇_第1页
小学语文教案14篇_第2页
小学语文教案14篇_第3页
小学语文教案14篇_第4页
小学语文教案14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语文教案14篇

小学语文教案篇1

【学习目标】

1、认识“俩、摘”等7个生字,正确书写“球、玩”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对话语句的不同语气。

3、感知“地心引力”的科学常识,有探索科学奥秘的愿望。

【课前准备】

1、生字学习课件,牛顿发现苹果落地的故事的动画。

2、“磁石引力实验”“两个地球同时落地”的实验用具。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老师将自己的手贴在黑板上,用粉笔勾勒出手的轮廓。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小手也画在黑板上?”

师指着黑板上画出的小手问:“这些小手都能做什么呢?“(生

自由回答)

2、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一双特殊的手——(师板书:地球爷

爷的手)

“这是一双什么样的手呢?它能做什么呢?我们读了课文就会知

道。”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地球爷爷真有手吗?是什么样的手呢?再读课文,帮小白兔找

找答案。

三、讨论交流,领会内容

1、地球爷爷的手看得见吗?

2、地球爷爷的手指的是什么?

3、借助实验,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地心引力”:

⑴请小朋友用吸铁石来吸一吸铁皮,看看有什么感觉?

像这种吸引其他东西,能把其他东西拉过来的力量就是一种引

力。

⑵演示“牛顿观察苹果落地,发现万有引力”的动画。

⑶在课文里,找出“地心引力”的‘例子。

四、读文记字

1、自读课文,勾画生字,把生字多读几遍,并记下来。

2、检查学生自识生字的情况,并进行正音。提醒易错字音:俩

(li方)、引(yin)。

3、用生字组词扩词。

4、同桌互读互听互纠正。

第二课时

一、趣味朗读,深入领会

1、选择一个你喜欢的角色,自己读一读,注意读出角色的语气。

如:小猴子——欢快、有礼貌、奇怪;

小兔——有礼貌、惊奇;

猴爸爸——慈祥、和蔼;

地球爷爷——稳重、有力。

2、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

3、全班分角色朗读。

二、讨论交流

鼓励学生说说自己了解或感觉到的地心引力。

三、指导书写

1、认读生字。

2、观察要写的字。(本课全是左右结构的字)

3、师范写“球”“刚”,同时提醒:注意区别“王”与"王字

旁”的异同;“足”作偏旁时,“捺”要变“提”;“木”作偏旁时

“捺”要变“点”。

4、学生练写,师巡视辅导。

四、拓展实践

小试验:地球的引力。

想想、做做,小组讨论讨论,举出一些说明地球有“手”的例

子。小学语文教案篇2

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了解一词多义的语言现象。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

字的热爱。

二、读一读,想一想,体会加点词语的作用。

1、读,

2、分组讨论:加点词语的作用。

3、介绍概括具体式的表达手段。

4、小结:阅读时抓住概括性的总起句和总结句,就能很快把握

语段的主要意思,作文时使用概括具体式的表达手段,就能全面,

具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读一读,记一记。

1、学生正确流利地读句子。

2、讨论句子的意思。

四、读一读

1、自主学习:要有自己的见解指的是什么意思?短文是通过什

么例子具体说明的?2、怎样阅读才有自己的见解?

3、合作交流:明白有独到见解的是思维深刻的表现。小学

语文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正确读写“钢铁、繁殖、蔬菜、煤炭、

水蒸气、杀菌、预防、治疗”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了解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人类与太阳

的密切关系,激发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启发谈话,质疑问难。

(1)出示画有太阳的电脑课件或一幅太阳图。

(2)同学们,你们认识它是谁吗?(它是太阳公公)

(3)板书课题

(4)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问它吗?

生:太阳公公,你离我们有多远?

生:太阳公公,你有多大年纪了?

生:太阳公公,你有多热?

生:太阳公公,你为什么每天从东方升起来,从西方落下去,

能不能改变路线呢?

(5)同学们向太阳公公提了许多问题,有些问题我们可以从课

文中找到答案;有些问题同学们可以用课外时间从科普读物中了解;

有些问题现在还没有答案,等同学们长大后去探索。那么这篇课文

告诉了我们哪些有关太阳的知识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要求

(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不认识的生字词多拼读两遍,

把课文读通,不通顺的地方再读一遍。

(2)标出自然段序号,勾画课文介绍了有关太阳的哪些知识。

2.学生按要求自读。

3.汇报交流自读情况:

(1)抽读生字词卡片,纠正学生容易读错的字音,如细菌

(j&n),不要读成j(n等。

(2)抽生轮读课文,生生互相纠正,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

导和评价,对于读得不好的同学要多鼓励。

(3)说一说课文介绍了有关太阳的哪些知识。

(学生自由说,说得不全面的地方,其他同学可作补充,认为

说得不正确的地方,可相互纠正。)

教师:概括起来讲,课文围绕太阳讲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太

阳的特点,二是太阳与我们人类的密切关系。下面我们来深入学习

介绍太阳特点的这部分课文。

三、深究课文(1-3自然段)

1.教师引导:这部分课文,每一个自然段介绍了太阳一个方面

的特点,谁来概括一下课文写了太阳哪几方面的特点?

(远、大、热)

2.默读1—3自然段,思考:课文是用哪些方法把太阳的这些

特点说清楚的?自己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在书上做上标记。

3.小组内讨论、交流,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记下来,准备在

全班交流时向其他小组请求帮助。

4.全班讨论交流,合作解疑,教师适当点拨引导。

(1)讨论交流对第一自然段的理解

①第一自然段为了把太阳离我们很远这一特点说清楚,运用了

哪些方法?

生:“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公里远。”这是用具体数字来

说明太阳离地球很远。

生:“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

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这句话即运用了具体

数字,同时还用了假设的方法来说明太阳离我们很远。

②通过读第1自然段,你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请提出来。

生:第1自然段讲的是太阳离我们很远,可开头却先讲了一个

古代传说,我不明白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师:谁能对这个问题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让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教师点拨:课文开头引用这个神话是为了要引出太阳离地球很

远这个知识,使文章生动有趣,吸引读者往下看。

生:老师,我不明白"其实”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如果学生

提不出这个问题,由教师提问)

(“其实”,表示下面要说的是实际情况。在这里表示转折,

由传说转向事实。)

教师:“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这句话什么意思?(这

么远,箭射不到。)这里为什么不用肯定的语气,而用反问的语调

呢?(用反问句强调它的远。)(让学生在读中体会。)

③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要说出太阳离我们“远”这一特点。

(2)讨论交流第二自然段

①第二自然段讲太阳很大,运用了作比较、列举数字的方法。

“一百三十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这是拿地球与太阳作

比较,用具体数字来说明,突出太阳体积之大。

“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是“因为离地球太远了”。这不仅

说明太阳很大,而且对第一自然段讲的太阳离我们很远,作了补充

说明。

②指导读第二自然段,读出太阳“大”这一特点。

(3)讨论交流第三自然段

①第三自然段讲太阳会发光、发热,温度非常高,运用了比喻

和具体数字的说明方法。

“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用“火球'作比喻,

把太阳的形状及会发光、发热的特点写了出来。

“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六千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

也会变成汽;中心温度估计是表面温度的三千倍。”运用具体数字

来充分说明太阳“温度非常高”这个特点。

②指导朗读,读出太阳热的特点。

5.小结

(1)视频演示《太阳的基本情况》,学生观察体会太阳的远、

大、热的特点。

(2)教师小结

作者在介绍太阳的特点时,运用了数字、假设、比较、比喻等

方法,把太阳远、大、热三个方面的知识说得很具体、通俗,具有

很强的说服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今后在说明事物时要注

意学习运用这些方法。

6.扮演太阳公公,作一番比较详细的自我介绍,练说《太阳的

自述》,把太阳的特点说清楚。

四、布置作业

练习《太阳的自述》。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课文的1—3自然段讲了太阳哪几方面的特点?

二、探究4-8自然段

1.默读4-8自然段,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讲太阳和地

球的关系非常密切的,是怎样进行说明的。

(让学生自读自悟,边读边思考,遇到问题试着自己解决,自

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在书上做上标记。)

2.在四个人的小组内交流、讨论自读情况。

3.全班交流,合作解疑,教师点拨、引导。

(1)课文是从太阳同动植物、同人类生活的关系、太阳同气象

的关系以及太阳同防治疾病的'关系这几方面来讲太阳和人类的关系

非常密切的。

①第四自然段讲太阳和动植物及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太阳与动植物的关系是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说明的:“如果有了

太阳……、如果没有太阳……”

太阳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是从吃的、穿的、烧的三个方面举例进

行说明的。

②第五、六自然段讲太阳和气象的关系,是通过云、雨、雪、

风的形成来说明的。

③第七自然段讲了太阳和防治疾病的关系。

④第八自然段总起来说太阳和人类的关系。是从正反两方面来

说明的。

第一句“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太阳送来的“。这是从正

面说。

第二句“如果没有太阳……自然也不会有人“。这是从反面说。

在从正反两个方面说的基础上,又把上面所有的内容归结为一

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2)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说说你对“没有太阳,就没有

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的理解。

①集体讨论交流。

②视频演示《太阳与人类的关系》,学生感受世界的美丽可爱,

体会所有这一切都与太阳有着密切的关系。

(3)研讨:太阳与地球的密切关系同它本身的特点有何联系?

(太阳大、温度高、距离远的特点,是形成美丽可爱世界的根

本原因,如果这三个条件中缺少任何一个,太阳和地球的关系就不

可能像现在这样密切。)

4.朗读4-8自然段。

5.扮演太阳,练说《太阳的自述》。

(1)教师引导:上节课同学们扮演太阳公公,介绍了太阳的特

点。这节课同学们继续扮演太阳,介绍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为

的是让更多的人知道: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2)小组内练习说。

(3)班上展示说。

三、总结全文

1.指名朗读全文。

2.总结:《太阳》这篇课文集中介绍了有关太阳的知识,是从

它具有的特征和它与地球的关系两方面来具体讲的。通过这一课的

学习,我们还知道了列举数字、作比较、假设、打比方等说明事物

的方法。

四、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1.在四个人的小组内交流,你是怎样记忆本课生字的。

2.教师重点指导"蒸''"蔬”等字的书写。

3.读写词语。

五、拓展延伸

练习写《太阳的自述》,向人们介绍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课外阅读有关太阳的知识,可阅读书籍,也可网上测览。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本课的重点是:读懂课文,了解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体会

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难点是:理解课文中所阐述的有关太阳的知

识,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说明事物的。为很好地解决教学

重难点,教师从启发谈话引入新课,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激发学习

兴趣,引导学生抓住课文重点进行深入的探究,在交流中相机指导,

在学生大致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视频演示,加深对课文语言文

字的理解。布置学生通过书刊和网络搜集、了解有关太阳的知识。

通过自读自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形式对课文进行深入的探究。

探究活动

收集有关太阳的资料,并根据课文某一方面的内容,选好一个

专题。如,“万物生长靠太阳”,出一期手抄报或黑板报、墙报。

小学语文教案篇4

一,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积累本课词语,掌握多

音字“晃”。

2.了解作者在祖父的园子中的生活,感受“我”与祖父的心情

与“我们”之间的亲情。

二,教学重点;

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积累本课词语,掌握多音

字“晃”。

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在祖父的园子中的生活,感受“我”与祖父的心情与

“我们”之间的亲情。

三,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者,引出课题

1.介绍作者,引发兴趣。

师:有这样一位作家,她是中国著名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

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她是谁?她就是萧

红,黑龙江呼兰区人。1940年发表了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2.引出课题,猜测内容。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祖父的园子》就选自《呼兰河

传》。

板书课题、作者,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用自己的方式自学生字词;

(2)读通句子,遇到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2.认读生字词。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认读并组词,利用形声字构

字方法纠正难词发音。

特别注意指导学生根据词语意思辨别多音字“晃”:

[hudng]摇动;摆动:摇头晃脑。

[hudng](光芒)闪耀:明晃晃。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字吗?(日光明晃晃)

识记所有生字并开火车检测。

3.学写生字。

学生自主练习写生字并组词,同桌互阅,教师指导难字书写。

预设:

“蝴、蝶、蚂、蚱”都是什么偏旁的字?为什么?(它们都是

虫字旁的字,因为蝴蝶、蚂蚱都是昆虫)

“拔”可以用什么办法记住?(朋友拔萝卜,出了一点汗)

“承”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中间是“了”,不要多加一

点;注意笔顺先写中间,再写两边)

4.小组读课文。

分小组读课文,比比哪个小组读得最流利,小组互评。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板书:园子里的生活)

(二)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1.“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

(“我”跟随祖父栽花、拔草、种白菜;铲地认谷穗;摘黄瓜,

追蜻蜒、采倭瓜花、捉蚂蚱;浇菜泼水;歇凉睡觉等)

2.其中详写的是哪件事?

(“铲地认谷穗”)

3.自由读这一部分,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①“伏在”“乱勾”,说明“我”的举止天真可爱;把“韭

菜”割掉,把“狗尾草”留着,这样的举止让我想起自己小时候干

的傻事。

②从祖父拔锄头杆给“我”铲地,可以看出祖父对“我”的疼

爱,鼓励“我”尝试,让“我”享受劳动带来的乐趣;从“我”把

韭菜当野草割掉而“祖父”也不生气,可以看出祖父对“我”的宽

容;从祖父耐心地笑着教“我”区别谷穗和狗尾草,可以看出祖父

的慈祥与独特的教育方式,把知识寓于生活,用实践与体验教“我”

生活常识,即使“我并不细看”,也无心“学习”,祖父也不急不

躁,安心等待“我”成长)

(板书:祖父?慈祥、宽容,教育方式独特)

4.分角色读这一部分,体会祖父与“我”浓浓的亲情。(板书:

祖孙情)

5.除了这件事,你还觉得“我”在祖父园子里做的哪一件事情

最有趣?说说你的感受。

①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有时不但没有把菜

种盖上,反而把它踢飞了。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我”爱模仿祖父的行为,举止天真、幼

稚、可爱等。

②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于是丢下黄瓜又去追蜻蜓

To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我”“见异思迁”,对园子里的一切都

充满了好奇心,非常喜爱园中的一切;“我”在园子里的生活无拘

无束、自由自在。

③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我”很天真、顽皮;祖父对“我”十分

宽容、喜爱和呵护;“我”在园子里十分自由快乐等。

(板书:“我”?自由快乐、天真好奇)

6.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样有趣?

在学生充分发表见解的过程中相机归纳:作者把“我”一个小

孩子做的、想的、说的,如实地写了下来,写出了“我”的天真、

顽皮,写出了真情实感。

四、发挥想象,写话训练

如果你也生活在这样的园子里,你想和“祖父”一起做什么?

请写下来吧!注意把动作、语言写具体。小学语文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能独立地认识“寄、冰、封、块、箱、退、扫、久”等8个

生字;认识“两点水”;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描摹并书写汉字“寄、

冰、箱、过、退、久”;能用音序查字法查“封、箱、退”等3个

汉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读出问句

和感叹句的语气。

3、能展开合理想象,并和同学合作用打电话的形式续编故事。

4、初步了解非洲、南极的不同的气候特点。能联系生活经验,

初步了解水的.基本属性。

教学重点、难点1、能展开合理想象,并和同学合作用打电话

的形式续编故事。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读出问句

和感叹句的语气。

课前准备教学图、有关句子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学生质疑。

1、师出示“冰”:小朋友,认识吗?说说怎样记住这个字?你

还知道哪些带有“两点水”的字?借助拼音读准后鼻音。指名交流。

学习“两点水”。书空“冰”。指名交流。(冷、凉、冲……)

2、师出示“寄”:通过邮局可以寄很多东西,你知道能寄些什

么?指名交流。(寄信、寄卡……)

3、补全课题:53寄冰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板演:

谁给谁?结果?为什么?……读题。指名质疑。

二、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1、过渡:谁给谁寄冰?结果又怎样呢?让我们听听录音。交流

出示:洪洪一一企鹅边听录音边思考。指名交流。

2、为什么企鹅要给洪洪寄冰呢?自由读课文,找答案。读课文:

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指名交流。

3、出示课文1——2节。想想:为什么洪洪从没见过冰?轻声

读,交流。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4、出示句子:南极的企鹅给住在火热非洲的狮子寄了块冰,可

是,洪洪却收到了一袋水。分组读,换词理解“火热”。学习

“块”。(用音序查字法理解,和“快”区别;扩词。)

5、过渡:小朋友,我们已经掌握了很多识字方法,文中还有一

些字宝宝,去认识一下。小小组合作学习生字,交流识字好方法。

(1)、交流反馈:“封、箱、退、扫、久”。指名读,齐读。

(2)、“箱”是形声字。介绍声旁、形旁。

(3)、“退”:你能给它换部首吗?板演:眼、很、跟、

根……指名交流。说出异同点。书空。一起边说边描写。

三、深入学习,感受内容。

过渡:企鹅给洪洪寄块冰,洪洪却收到了一袋水,它把箱子退

了回去想想:它们在收到对方寄来的信后,心情怎样?又是怎样做

的?

1、出示第3——4节。随机出示:生气、糊涂。洪洪为什么生

气?它怎样做呢?自由读,思考,交流。找出句子同桌练读。指名

2、它写的话该怎么读呢?师生配合读第三节。

3、从哪里看出:企鹅糊涂了呢?交流,读句子。

4、说说“糊涂”的反义词。指导朗读。指名交流。做做动作读

第四节。男女生读3、4节。

四、训练说话,明白道理。

1、企鹅糊涂了,明明是块冰,洪洪怎么说是水呢?你们知道这

是为什么呢?指名交流。

2、它们之间产生了误会,一个糊涂,一个生气,心里互相责怪

着对方,怎么办?指名交流。(写信、电话……)

3、打电话是最快的方法,可现在它们打电话,肯定会吵崩,谁

来帮忙,给一方打电话,帮另一方解释呢?出示句子:非洲是个炎

热的地方,寄到那儿的冰化成了水,在寒冷的南极,到处结着厚厚

的冰,寄回的水又结成了冰。自己演演打电话。指名和老师合作。

指名读,齐读。换词理解“寒冷”。

4、洪洪和企鹅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么回事呀!我们都错怪

对方了。结果,它们之间互相打起电话道起歉来。同桌演演。指名

演演。

5、小结:小朋友真聪明,不但明白了在寒冷的南极到处结着厚

厚的冰,而非洲是个炎热的地方,寄到那儿的冰自然就化成了水。

还帮洪洪和企鹅之间的误会解除了。

五、复习巩固。

1、看!字宝宝也来考验你们了。比眼力读字连词;齐读生字卡

片反面的词语;齐读词语。

2、课文。齐读。

六、总结小学语文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

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

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内容。

2.引导学生透过人物的言语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准备:1.生字卡片。2.教学挂图。3.多媒体课件。4.搜集

关于列宁的生平、故事等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读通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2•学习课文生字词。

3.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教学流程

一、看图导入,交流资料

1.出示列宁照片,说说他是谁?利用课前预习搜集的资料,谈谈

你对列宁的了解。

2.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简介列宁。

3.板书课题,书空“雀”字笔顺,提示“雀”字是从描摹鸟的

体形而造出的象形字。

二、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

序号。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

重点指导读准“散(sdn)步”、“胸(_i6ng)脯(pi!)"、“白

桦(hud)树”。注意“诚”“病”“蹦”要读后鼻音。

3.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

助别人读得更好。

4.思考: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具体写列宁寻找灰雀、灰雀回到林

中的事的?第1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三、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了解到了什么。

2.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

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借助多媒体动画,相机理解“婉转”、

“来回跳动”、“惹人喜爱”O

3.教师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

朗读第1自然段。

4.巧妙小结: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

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宁和小男孩围绕着这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

事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

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字形的?

3.提醒:本课左右结构的字较多,注意左右比例。独体字

“步”、“者”书写时笔画要舒展。

4.学生练写。

五、作业设计

把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抄下来。小学语文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学生回顾明朝至鸦片战争前西学东渐历史,知道明朝至鸦片

战争前“西学东渐”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阅读分析史料,分析比较

近代西方工业文明传入与以往“西学东渐”的差异。学生获取信息

与分析比较能力。

2、通过阅读教材,撰写人物简介,运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去

分析历史现象、评价历史人物。了解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

的主张及其意义)、容闵(早期留学生的救国梦想及其所提出的具体

措施)、郭嵩煮等三人的主要事迹。结合时代背景,通过合作学习,

分析近代先进思想家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史料,归纳魏源、容闵、郭

嵩素(悲剧人生)三人思想主张的共同之处。

3、通过比较魏源、容闵、郭嵩森三人的遭遇,归纳三人经历的

共同之处,感受近代仁人志士艰辛求索的,苦旅,体会近代中国人走

向世界的艰难和近代中国仁人志士探索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艰辛。

教学重点:

魏源、容闵、郭嵩春三人的主要事迹及主张,近代中国人走向

世界的艰难历程。

教学难点:

思考近代中国的探索之路如此艰难之因。

教学策略:

1、主要结合史料以分析讨论的教学方式进行,在其中贯穿讲授、

阅读、比较、分析归纳、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

2、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选择典型史料。

3、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魏源、容闵、郭嵩森等人的生平

事迹。

教学过程:

1、活动一:史海寻踪展示晚明传教士图片及介绍,展示《坤舆

万国全图》,《几何原本》,自鸣钟模型等史料。

(1)提问:这些人物有哪些相同的身份与经历?

(2)提问:西方传教士来华带来了哪些知识?体现了当时的一个

文化现象是什么?

(3)晚明致力于西学东渐的中国代表人物是谁?这些现象体现了

他怎样的思想主张?观察分析史料,思考作答。

对晚明西学东渐历史教材表述比较简略,教师补充部分典型史

料,有利于学生了解代表人物与主要内容,为与近代西学东渐的历

史比较奠定基础。

2、环节二:开眼看世界一人物篇展示人物简介任务单,简单介

绍要求,要求同桌合作完成。学生阅读教材,完成任务,展示成果。

通过本活动,一是充分利用教材,培养学生阅读与提取信息的能力。

二是提高课堂效率,对魏源、容闵、郭嵩素等人物有全面的了解。

三是熟悉介绍历史人物的一般做法

3、环节三:晚清先行者的思想篇呈现史料,逐一引导学生分析,

突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然后提问:

(1)三人的思想主张有何相同之处?

(2)为何在此时提出?

(3)要求学生列表比较晚明西学东渐与晚清开眼看世界的差异。

学生阅读史料,思考归纳三人思想主张的相同点。并结合近代中国

史实,理解其思想主张提出的背景。并列表比较与晚明西学东渐的

差异。目的是在归纳晚清提倡学习西方的人物的共同思想的基础上

让学生理解鸦片战争前“西学东渐”与晚清西方工业文明输入的不

同点,同时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

4、环节四:晚清先行者——溯因篇引导学生从文化、政治、外

交等方面回顾知识,说明近代学习西方的艰难之因。并结合史料分

析还有哪些原因。学生分析作答。通过本环节,回顾综合探究七的

有关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并引导学生从文化层面思考中国近代化

如何如此艰难。

5、环节五:晚清先行者一启示篇由教师与学生合作对本课进行

总结。思考问题:梳理近代中国人“开眼看世界”的作为,这对我

们走向世界有什么启示?同桌合作回答。通过本环节,培育学生的知

识迁移应用能力,检测重点与难点落成程度。同时培育学生以史鉴

今的意识,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感。小学语文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借助插图、生活实际,结合诗人背景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

人感情。

3、了解诗画特点,领悟本课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歌大意,欣赏诗中景物,领悟诗人情怀,学习表达方法,

感受古诗魅力。

一、以花入画,以画入诗,走进诗文。

1、以花的话题入画

师:在我们的教室窗台上摆满了我们精心养植的花草,它们点

缀了我们的教室,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关于这些花,你了解些什么?

2、学生交流。

师:清代诗人郑燮对兰花情有独钟,他专画兰竹,五十余年,

不画他物。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人郑燮的画作。

CAI显示:《兰竹石轴图》、《兰石图》、《墨兰图轴》、

《山顶妙香图轴》

2、师:郑燮不仅爱画兰花,而且还用写诗的方式表达对兰花的

喜爱。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题于《山顶妙香图轴》上的古诗《题画

兰》。教师范读。

板书课题,学生读题、解题。

二、习文读诗,明了诗意。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

2、指名朗读,集体正音。

3、再读古诗,读出诗的节奏与音韵。

4、全班齐读。

5、了解诗中大意,师配乐讲述

三、精读品诗,感悟诗情。

学习第一句

(一)看兰

学习第一句。

1、指名读第一句,思:兰花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你从哪里

看出来的?(千山顶上头)

2、身边的兰花和这里的兰花进行对比:

3、指导读第一句。

师:是呀,而这里的兰花却是长在“千山顶上头”呀,这么高!

谁能把这种高给读出来呢?

师小结并过渡:兰花,它长在千山之顶,可以俯视群山,仰望

皓月,真正的怡然自得呀!它还有什么特点呢?

学习第二句

(一)闻香

1、生:一一突岩深缝妙香稠(课件显示)

2、师:香吗?闻一闻!(香)哪里看出来?(妙香稠)

(二)品香

1、初步理解“妙香稠”的字面含义。

师:香到什么程度?(稠)读出“稠”的感受。

2、进一步体会花香的“妙”

师:花香本是四溢的呀,为什么这里的花香却这么“稠”?请你

们再读读这句诗。

学生谈。

师:本该四溢的花香在突岩深缝间聚集,竟香浓到令人感到粘

稠,这是多么奇妙的花香啊!

来,再读这句诗,读出又粘稠又奇妙的花香来。

过渡:难道这里的兰花真有那么香吗?带着这个问题听听老师下

面的介绍。

3、进一步理解“妙香稠”的含义。

4、师:听了有关郑燮的介绍,结合郑燮的人生经历,这里的

“妙香稠”还暗指什么呢?

师:兰花啊,只有你高贵纯洁的兰花才能理解郑板桥呀!读第二

句诗。

5、全班齐读一、二句诗。

学习三、四句诗

1、师:你们再轻声读读三、四句诗,读懂了什么?

结合刚才的'介绍,这里的的“喧闹”仅仅是在写兰花和兰花脚

下的浮云吗?

2、师:身处其中的郑燮是什么态度呢?(来不相知去不留)

是呀,这不就是郑燮的志向的表白吗?这里的找花不就是郑燮的

真实写照吗?这就叫“借物言志”。(板书:借物言志)

3、小结。

4、指名读,边读边评价。

5、回归整体

配乐齐度读古诗。小学语文教案篇9

[设计依据与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的阅读目标中指出:能联系上下

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资料,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翠鸟》

一文图文并茂,语言生动优美。文章栩栩如生地描绘了翠鸟颜色鲜

艳,小巧玲珑,叫声清脆,以及捕捉小鱼时动作的迅速、敏捷,使

人读了顿生喜爱之情。所以,在教学本课时,要引导学生在理解课

文关键词句的过程中,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

确读写苇秆、腹部、衬衫、透亮、清脆、一眨眼、逃脱、饲养、石

壁、打消、念头等词语,摘抄描述翠鸟外形和动作特点的句子。(2)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我喜欢的部分。(3)感受作者对翠鸟的

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4)体会作

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述和说明的,以及关键词句在表情达

意上的作用。

[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鸟是人类的朋友,今日,教师要向大家介绍一种长得

十分漂亮的鸟,它的名字叫翠鸟。(板书课题,出示翠鸟的彩色图片)

你想明白翠鸟有什么特点吗?让我们一齐到课文中去看一看吧!

(经过简明生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激发学生急于阅读的欲

望。)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让学生用自我最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得正确、

流利,遇到有困难的地方多读几遍。

2.让学生读给同桌听,听听同桌的意见,让同桌指出自我的不

足,并根据自我的不足再读课文。

3.把自我读得最满意的地方读给小组里的同学听听。

4.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课文主要写了翠鸟

的外形和动作上的特点。)

(以上教学环节,让学生经过多种形式的读,既强化了对课文资

料的感知,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本事。)

三、图文结合,理解课文资料

(一)理解翠鸟的外形特点

1.出示翠鸟的彩图,启发学生思考:你觉得翠鸟长得怎样?(让

学生按羽毛身子眼睛嘴爪子的顺序说说翠鸟的外形特点。)

2.师:是啊,多美的翠鸟啊!那么,课文作者是怎样把翠鸟的

外形美写下来的呢?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在脑海里浮现

翠鸟的样貌。

3.师:翠鸟真美,看到这样美丽的翠鸟简直是一种美的享受,

此刻请大家把自我感受到的翠鸟的美读出来,看谁最能读出翠鸟的

美。学生自读指名读赛读。

4.逻辑引读,指导背诵

师:让我们把翠鸟美丽的外形记在自我的脑海里。教师引,学

生读。

翠鸟真美啊!它有一双,它的颜色。头上的羽毛像,背上的羽

毛像,腹部的羽毛像。它的身子,一双的眼睛下头,长着一张的嘴。

5.同桌互背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以上教学设计,经过观察和美读,让学生从视觉和心灵上感受

翠鸟的形之美,在美读的基础上,趁热打铁,指导学生背诵,把理

解语言与积累语言有机地结合起来。)

△过渡:翠鸟除了外形美外,还有什么特点呢?我们看下头的

课文。

(二)理解翠鸟捕鱼的本领,体现翠鸟的动作特点

1.学生自由读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从哪些

词句能够看出翠鸟捕鱼时的动作真快?把这些词句划出来与同桌交

流一下。

2.师:你能经过朗读让大家感受到翠鸟捕鱼时的动作之快吗?

(学生自读f指名读f赛读)

3.分小组交流。

下头每组中的两个句子,哪一个写得更好,好在哪里?

(以上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在比较中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以

及重点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三)理解课文的第四、五自然段

L学生自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读后分小组讨论:孩子们听

了老渔翁的话,他们的’脸为什么会有些发红?

2.假如你看到了翠鸟,你会怎样想,怎样做?

四、扩展阅读,培养独立阅读的本事

1.默读《鹰》一文,思考:(1)作者是抓住鹰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⑵你从这篇文章中明白了哪些鹰的知识?

要是鹰在你的房间里展开双翅,它足有你的床那么大。别看它

又大又重,仍能在空中飞翔自如。有时它能借着风劲儿在天空滑翔。

鹰的窝是用树枝建在悬崖峭壁上的,那巨大的窝足能够装下一

个人!鹰要年复一年地使用这个窝,所以建得十分结实。

鹰妈妈下蛋后就和鹰爸爸轮流趴在窝里孵小鹰。小鹰出世后,

它们又一齐照料孩子,给孩子抓回老鼠、兔子、鸭子、鱼和蛇,还

有松鼠。可是,鹰并不总是自我去捕食,有时它们会去抢别的鸟的

猎物。它们在空中猛追那些叼着食物的鸟,直追得那些鸟筋疲力尽,

不得不丢下食物逃命。

也许你会觉得鹰的体形很大,它的叫声也大。其实和你想的正

好相反,鹰的叫声很小,还挺像婴儿的哭声。

鹰用它那钩子般的嘴和尖利的爪子来攻击和自卫,它的爪子能

抓破动物最坚韧的皮。

鹰还有一双千里眼,它在高高的天空飞翔,有时我们都看不见

它,而它却能看见地面上的小东西。

鹰的外貌并不都一样。金鹰头上有个金色的羽毛冠子。秃鹰并

非真秃,因为它头上的毛是白的,也比较稀少,所以有这种称呼。

有些鹰穿着羽毛靴子,那些羽毛长过它们的爪子。有的鹰则整条腿

都裸露着。

鹰的图案在许多国家的钱币和徽章上都有,可是活在世上的鹰

却越来越少。此刻不少国家制定了法律,保护这种鸟类。

2.默读下头的短文,完成后面的作业。

小鸟,你回来吧!

有一只小鸟,它的巢在高高的树枝上。它的羽毛还未丰满,不

能远飞,每一天只能在巢里喟啾着,和两只老鸟说着话儿,它们都

觉得十分的欢乐。

一天早晨,它醒了。那两只老鸟都觅食去了。它探出头来一望,

看见了那灿烂的阳光,葱绿的树木,大地上一片好景致。它的小脑

子里忽然充满了新意,抖刷抖刷翎毛,飞到枝子上,放出那赞美自

然的歌声来,它的声音里满含着清脆和柔美,唱的时候,好像自然

也含笑着倾听一般。

树下有许多的孩子,听见了那歌声,都抬起头来望着

这小鸟天天出来歌唱,小孩子们也天天来听它的歌声,最终他

们便想捉住它。

看,它又出来了!正要发声,忽然啪的一声,一个弹子从下头

射来,它一翻身从树上跌了下去。斜刺里两只老鸟箭也似的飞来,

接住了它,衔上巢去。它的血从树隙里一滴一滴落到地上来

小鸟,你回来吧!

(1)那只小鸟之后会怎样样?它还能回来吗?把自我想到的资料

说给大家听听。

(2)假如你是小鸟的妈妈,会怎样控告那位用弹子射小鸟的人?

(3)鸟儿是人类的好朋友。小组讨论,说一说保护鸟儿的好办法。

五、课外延伸,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本事

1.查资料,评选鸟类能手。

2.全班同学一齐办展板,放到学校里让其他同学一齐了解鸟类,

保护鸟类。

[评析]

以上教学设计,主要体现以下三个方面的特色:

第一,重视读的训练,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语言。在本教学设计

中,主要是借助朗读,反复吟诵,感受形象美,品味语言美。留足

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读中揣摩,读中品味,读中有

所感,读中有所悟,读中进行积累。初读阶段,侧重于认读感知。

学生边读边感知语言,在读中了解课文大意,整体感知课文,从而

进入课文所蕴涵着的情感中。精读阶段合情感的积累易于被内化。

在学文的各个环节中,把积累与读中领悟、读中品喙结合起来,有

效地促进了语言的内化。

第二,注重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本事。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本

事是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在本教学设计中,经过扩展阅读,让学

生运用课文中学到的如何抓住特点观察描述动物的方法,自主阅读,

既扩大了阅读量,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又培养了学生独立阅读

的本事。

第三,注重培养学生语文实践的本事。学生语文本事的构成和

发展离不开语文实践活动。在本教学设计中,经过课外延伸,引导

学生搜集资料,评选鸟类能手,办展板,既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本事,

又提高了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环保意识。侧重于揣摩

感悟。让学生反复读重点句子,运用多种感官,潜心体会语言的含

义,与课文的情感产生共鸣,探究和发现语言的规律。熟读成诵阶

段,侧重于积累内化。熟则能悟,悟则能化。小学语文教案篇

10

学习目标

1.会认本课时的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能有感情地朗读第四、五、六自然

段。

3.感悟雷雨前的景物是怎么样变化的。

学习重点

1.会认记本课时的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第四、五、六自然段。

学习难点

感悟雷雨中的景物是怎么样变化的。

审美视点:情景美,创造美

课前准备

1.反映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象的课件。

2.生字词卡片。

3.学生自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直接读课题,雷雨小朋友都见过吧,谁能说说。

2.刚才大家说了很多自己看到的雷雨的景象,作者也把他观察

到的雷雨写进了课文里,让我们一起走进18课,感受感受作者笔下

的雷雨吧。

二、识字

1.作者到底写了雷雨的哪些景象,请小朋友自己读读课文,读

的时候注意生字的字音,不认识的字请教你的同桌。

自读课文

2.出示句子:刚才小朋友读得非常认真,生字这个拦路虎消灭

没有?老师从课文里选了4个句子,看水能字音读准,句子读通。

其他的小朋友可要听仔细了,看他的字音读准没有,句子读通没。

自读——指名读——评议——齐读

3.出示生字:生字在句子中能读准,单独出现还能读好吗?

同桌互读——男女赛读

4.记字形:生字朋友的名字读准了,样子记住了吗?怎么记的?

5.巩固生字:

(1)自读生字卡上的词语,分大组组词

(2)在生活中识字

三、学习课文

1•分大组赛读课文

2.边读边想围绕雷雨,你读的这个部分写的是雷雨什么时候的

景象?

指名回答(板书:前中后)

3.品读课文:想不想欣赏一下雷雨的这三个不同的景象(板

书:?)

雷雨前:

(1)出示课件:你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板书:乌云、大风、闪电)

(2)从你看见的,听见的,感受到的,你认为这是什么时候的

景象?

(3)刚才大家看了,说了雷雨前的'景象,现在我们读一读作

者写的雷雨前的景象,看看你能读懂些什么?体会到什么?

自读课文——指名回答——谈体会——齐读

(4)小结:是呀,雷雨前的天气闷得让人透不过气来,黑沉沉

的乌云像巨石一样压下来,狂风席卷大地,闪电、雷声也不甘示弱,

赶来凑热闹,多可怕的气氛呀,把你感受到的通过朗读来告诉大家,

让老师也感受到。齐读1——3自然段。

雷雨中:

(1)出示课件:不一会,雨下起来了,这时你听见了什么?

(板书:雨)

(2)作者又是怎样描写的,请自读4——6自然段。

(3)读了第二部分,你感受到了什么?

(4)小结:是呀,雷雨由大变小,真是变化莫测!

(5)让我们一边听雨声,一边带着刚才的感受读一读4——6

自然段。

雷雨后:

(1)出示课件:渐渐地,雷声、雨声都小了,一场雷雨很快结

束了,雨后的景象又是怎样的?谁能说一说?(板书:彩虹)

(2)是呀,万物经过大雨的洗刷,一切都变得那么清新,花儿

开了,小鸟,小青蛙欢快地唱着歌,如果你现在就是这个小朋友,

你有什么感受?

(3)带着这种感受读一读7——8自然段,看在能读出雷雨后

那美丽的景致。

(4)小结:雨过天晴,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欣赏着美丽的彩虹,

耳边传来声声蛙鸣,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图画呀。

四、拓展

1.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欣赏了雷雨前、中、后的不同景象,

感受到了它们不同的特点,相信这神奇的大自然一定给你留下了深

刻的印象。雷雨这么神奇,春雨、秋雨、冬雨又是怎样的?谁能说

一说。

2.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是一幅永远也读不完的书。

走进大自然,你一定会得到更多的乐趣,发现更多的秘密。不过,

只有细心的孩子才能感受到,你们愿意做个细心的孩子吗?让我们

一块去观察,把观察到的记录下来,写成观察日记吧。小学语

文教案篇11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表现下雨时大自然的情景和人物动态,培养学生

观察能力。

2、技能目标: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细节,认识生活中的美。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仔细观察雨中的,人与景,注意细节问题。

难点:引导学生认识美术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能够提升人类

生活品质。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音频资料、视频资料、播放器等。学生

准备:课本。

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

(1)教师播放歌曲《雨中》

(2)提问这首歌曲描述了怎样的景象?春天是多雨的季节,江南

是多雨的地方,下雨时的情景是怎样的。学生讨论回答。

2、播放视频。

(1)雨中的自然景象:树干摇动(风向)、电闪雷鸣、雨滴下落。

(2)雨中的人物形象:路上的行人匆匆逃避,撑起雨伞,披上雨

衣;路旁摊贩匆忙收摊;家中的人,收院子里的东西,关门闭户。

3、学生作画。

(1)老师指导画线条表现雨中的情景。(2)对学生作品进行展示

点评。

4、课堂总结。

教育学生留心观察生活认真表现生活中的情景。小学语文

教案篇1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工整地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第一、二节。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诗歌,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诗句的含义,把握

诗歌的主要内容,从中感受新年的新意和生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诗句的含义,把握诗歌的主要内

容,从中感受新年的新意和生机,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珍惜之

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能借助课文理解词语,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意思。

教学难点

从诗歌中感受新年的新意和生机,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珍

惜之情。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欣赏视频谈话引入:

1、欣赏视频《新年好》Q

2、亲爱的孩子们,当新年的脚步向我们走近,当新年的钟声即

将敲响,你是不是也有许多美好的愿望向大家诉说?你是否也有许

多美好的祝福带给大家呢?今天,老师带领大家走进新年,聆听诗

人徐鲁的诗歌《你好!新年》。

3、简介徐鲁。

4、板书课题,齐读题目。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配乐朗读《你好!新年》。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歆。读的时候注意字字入眼,读得不顺的地

方,多读几遍。

3、出示生字。

①、指名读一读。

②、齐读。

③、口头给生字组词。

④、注意“淙”是平舌音,“草垛”的“垛”是四声,“雪橇”

的'“橇”右边是三个毛字。

4、出示词语。

①、自由读一读、齐读、个别读。

②、选择你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

三、品读课文感受新年:

1、学习第一、二、三小节。

①读读第一、二、三小节。说说你读懂了些什么。你从课文的

哪些地方看出新年来了?

抓住“冰河”、“燕子”、“冬末”、“草垛”等词语

②新年美吗?让我从你的声音、表情中感觉出来吧。

③请推荐一位你们心目中读得的同学示范一下。

④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⑤教师范读。

⑥指导学生练习背诵第一、二小节,老师和学生一起背诵。

2、学习第四小节。

①出示第四小节,指名朗读。

②说说你都读懂了些什么。

③同学们让我们共同欢呼新年的到来。多媒体出示:新年钟声

敲响时的片段。

④此时此刻,新年的钟声已经敲响,让我们双手合十,默默地

许下心中的愿望。

⑤都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新的一年,新的希望;新的一年,

新的开始;新的一年里,一切都是新的。孩子,把你刚才在心里默

默盘算的计划或者许下的愿望,写一写,画一画,在小组内交流交

流。(学生分组交流)

⑥汇报。

3、学习最后一节。

①朗读第五小节。出示:

三百六十五片叶子,叶叶青翠,

请你把第一片珍贵的叶子捧在手上;

三百六十五里路,路正漫长,

请你用诚实的脚步去把它丈量。

②你从这段文字中体会到了什么?把你体会到的读出来。

③“三百六十五片叶子”指什么?(三百六十五天)“珍贵”

是什么意思?谁能用“珍贵”说句话?你觉得“第一片珍贵的叶子”

会是什么?

④“诚实”是什么意思?你能用它说句话吗?

⑤你是怎么理解“三百六十五里路,路正漫长,请你用诚实的

脚步去把它丈量”这句话的?

⑥人以诚为本,以信为天。诚实是我们做人的基本原则。请看,

古今中外,有很多有关诚实的名言警句:

诚者,天之道;思诚者,人之道也。一一孟子

没有一种遗产能像诚实那样丰富的了。一一莎士比亚

始终不渝地忠实于自己和别人,就能具备最伟大才华的贵品质。

_一歌德

⑦写一写新年祝福。把它当做新年的礼物,送给你最想送的人,

你也可以制作成新年卡片。

⑧学生汇报。

4、小结全诗,有感情地诵读全诗。

四、课文小结:

今天,在新年到来的时候,我们用最虔诚的心在这里写下自己

的心愿。请将这页纸夹在书中,等新的日历撕下第365页时,回头

再瞧,一年里的努力是否让自己满意,自己双手捧着的是否与今天

的期望相同。孩子,祝愿你们在新的一年里,学习进步,心想事成。

五、配乐朗诵,拓展感悟

1、配乐朗诵全文。

2、试背1、2节诗。

3、说说自己新一年的新打算。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课文生字词。

2、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1、2小节。

3、写一写自己新年的打算。小学语文教案篇13

教学目标

1、会本课生字,理解“识”、“缘”、“真面目”等词语在诗

中的意思。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默写本诗。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以及正确看待问题的

能力。

3、通过对诗句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以及审

美情操。

教学重点

学习古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所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

感悟品味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谈话:我们的祖国山清水秀、风景优美。你去过那些地方?

黄山去过吗?泰山去过吗?庐山去过吗?由古至今,许多文人墨客

都留下了大量的赞颂祖国大好河山的佳作,你们都积累了那些有关

这方面的古诗呢?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2、揭题:著名的北宋诗人苏轼在观赏了庐山后,写下至今仍为

人们称颂的诗篇一一《题西林壁》。今天我们就跟着苏轼去游览庐

山,欣赏一下庐山风景。(板书课题)

二、简介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一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

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人,

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

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

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

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

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

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

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三、破诗体,解诗题

齐读课题。

《题西林壁》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苏轼在1084年游览

庐山时题写在庐山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请同学们看古诗下的注

释,这里的“题”是“题写、书写”的意思;“西林”就是指“西

林寺”;“壁”就是“墙壁”的意思。连起来题目的意思就是“题

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O

好,我们一起来读两遍题目。

三、初读课文,感知美

1、请大家自由读一读古诗,圈画出不会读的字。

2、指名一学生朗读,教师明确难字读音。

3、听录音范读,学生感知朗读语调、停顿、重轻音、快慢等。

4、请学生范读。

5、全班同学跟录音齐读,并默记古诗。

6、全班尝试背诵古诗。

四、分组自学,理解美

根据我们以前学习古诗的经验,大家说说我们该怎样学习这首

诗呢?(学生说出学习方法,课件出示:读诗句一一解诗意一一悟

诗情一一入诗境)

探究诗意(指名学生回答后明确):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

低各不同。

1、从这两句诗看,作者都站在哪些角度看庐山呢?

横看、侧看、远看、近看、高看、低看。(板书)横看是怎么

看呢?(引导是正面看,从山前、山后看的意思)庐山是南北走向,

所以横看就是从东西侧看;侧看就是从山的南端或北端看。

2、作者从这些角度看到的庐山的景色是一样的吗?诗中哪一个

词告诉我们这些景色的不一样?(不一样,“各不同”)

3、好,我们一起大声把这两句诗读一读,把他们不一样的感觉

读出来!(齐读)

4、好!同学们,如果有一天我们也去看庐山,除了可以像作者

这样按照横看、侧看、远看、近看、高看、低看的方位顺序来看庐

山外,我们还可以按照什么顺序去看庐山呢?(讨论,举手回答)

(引导学生从时间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不同等方面展开联想)

5、同学们真的很善于思考!是啊,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季节、不

同的时间、不同的天气,怀着不同的心情,站在不同的地方,看到

的庐山都是不一样的,就像我们诗中所说生接: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作者运用了“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在平时写景作文中可以

试着这种写作方法。我们理解了前面两句的意思,再来看下面两句: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

6、谁能用"之所以……是因为……”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生:

我们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面目,是因为自己身在这庐山之中。

师:谁能反过来说一说?用“因为……所以……”来说说这两

句诗的‘意思。学生练说,指名。因为自己身在在这座山中,所以认

不清庐山的真面目。

五、汇报交流,感悟美

(一)交流第一、二行诗句。

1、学生汇报对这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