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论述题答题技巧_第1页
高考历史论述题答题技巧_第2页
高考历史论述题答题技巧_第3页
高考历史论述题答题技巧_第4页
高考历史论述题答题技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历史论述题答题技巧

高考历史论述题答题技巧有:1、亮明观点;2、用史实来论证这个观

点;3、开放题以宏观和开放的视角重新审视历史和历史人物,以前

所未有的从容与平和的心态,公正、客观地分析每一个历史事件和历

史人物。

高考历史论述题答题技巧

1、亮明观点。

用词一定要确定。比如我认为……正确、我认为……错误等。正确、

错误之后一定要用明确的语句把你的观点表述清楚。要对材料进行提

练概括,尽量不要照抄材料原文。

2、用史实来论证这个观点。

史实要注意多角度分析。思路一: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社会生

活。思路二:内因、外因。思路三:国际因素、国内因素。思路四:

与该事件有关联的多个主体(国家或组织)等。思路五:以时间为线

索选取史实论证。不同的问题适用不同的思路,在审题时一定要先整

出思路再写答案,千万不能想一句写一句。史实与观点要紧密结合,

要准确运用所学的知识,表述要准确,层次要清晰。步骤三:结论。

用理论来论证这个观点或写总结性语言或评价性升华。(这个结论一

定要结合这道题目的内容写出,一般不要照搬政治课所学的原理,但

要以政治课上所学原理为思路、为依据,用历史的语言来表达。)

3、提供观点型开放题设问方式?请选择你认同的一种(或两种)观

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以宏观和开放的视角重新审视历史和历史人物,以前所未有的从容与

平和的心态,公正、客观地分析每一个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1)

选择观点,从题目提供的观点中选出自己认为可以有力论证的观点。

(2)遴选史实,从所学的知识中搜寻和遴选可以例证观点的史实。

(3)表述成文,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论证有力。

新高考背景下的历史新题型分析

——历史论述题

近年来,全国各地多省市相继进入新高考模式,在新高考背景下,历

史学科在高考中的考察方式更注重对能力的考察,由此产生了一系列

的新题型。今天,我们来聊聊那些“改头换面”后的论述题。

变形一:中规中矩的普通'三段论"

例题一:洋务运动期间,李鸿章曾说“中国以后若不稍变成法,徒恃

笔舌与人争,正恐长受欺侮”“讲求洋器,中国但有开花大炮、轮船两

样,西人即可敛手”“若火器能与西洋相埒,平中国有余,敌外国亦无

不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艰难的拓荒者”

人物简介

1865年,建成江南

制造总局,同年12

月,核定长江水师永

远章程及营制营规。

1867年,在江南制

曾国藩(1811~1872年)造总局下设造船所试

制船舰,同时拟论章

书馆.1868年,江

南造船厂试制的第一

艘轮船驶至江宁,取

名“恬吉”

1866年,上疏奏请

设局监造轮船,获准

试行,于福州马尾择

址办船厂,派员出国

购买机器、船槽,并

左宗棠(1812T885年)创立船政学堂,传播

造船技术和培养海军

人才.《艺学说帖》

成为其洋务实践的理

论概括,并体现出新

的发展思路

1889年,上奏朝廷

建议修筑一条声汉

铁路,以贯通南

[匕,朝廷准奏,遂

任湖广总音。其

间,先后成立自强

(1837-1909

学堂、武备学堂。

年)

1892年,创办湖北

织布局,1893年,

建成亚洲首创的最

大钢铁厂——汉阳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李鸿章认识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

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显而易见,这种类型的题型比之前老高考所呈现的论述题还要略微简

单一些(此题型为典型的山东卷题型,现在考的较少)。

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采用“照抄”法,步骤如下:

【答案】

示例: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华民族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和变局,救亡

图存、抵御外侮成为时代主要任务。

李鸿章在林则徐等人在开眼看世界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清政府要敢于变革,要在科学技术领域寻求新的突破。李鸿章主张变

“成法”、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这一主张鼓舞了晚清政府部分开明官员,

因此掀起了兴办洋务企业、发展民族工业、“师夷长技以自强”的热潮。

例如,曾国藩作为晚清中兴名臣之一,创办江南制造总局,拟设译书

馆,推动了近代中国科技的发展与转型;左宗棠上疏奏请设局建造轮

船、培养人才、写成《艺学说帖》,提出新的发展思路,为中国近代

化培养了人才;张之洞主持修建芦汉铁路、创建汉阳铁厂,打破了传

统思想的桎梏,进一步促进了近代早期的思想转型和社会转型。虽然

李鸿章的建议有一定局限性,但变更“成法”、发展科技却关乎着民族

的兴衰。

我们应当以近代进步人士为学习榜样,以他们力排众议、力推改革、

力求进步的精神为指引,以实现民族复兴为己任,努力寻求国家进步、

民族振兴的科学路径。

变形二:基于历史年鉴的论述题

这种类型的论述题对大多数师生来说应该是老朋友了,在新高考背景

下,该题型“改头换面”后再出江湖,历久弥新,可谓是经典题型。

例题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棉花历史大事记

十二世纪,欧洲的意大利开始种植棉花;1125年,十字军东侵后原

棉进口到西欧。

十四世纪,棉花已经在中国广泛种植;1375年前后,德意志南部棉

花产业形成。

1497年,达伽马到达印度;1600年,印度东印度公司成立;1607

年,英国建立弗吉尼亚殖民地。

1500-1760年间,大约500万非洲奴隶贩卖到了美洲。

1750年,中国的棉花产量约15亿磅,仅次于印度占世界第二。

1760年,英国出口的棉布占其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到18世纪末比例

增加到三分之二。

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1812年,利物浦出现棉花期货交易,英国成为世界棉花网络中心,

至1815年,约1.5亿英镑的棉纺织品出口。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1856年,英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1r865年,美国南北战争。棉花价格暴跌,引发全球性恐慌。

1920年,日本进口棉花超过10亿磅,主要从印度和美国进口。

20世纪60年代,大多数原棉出自亚洲和苏联。

20世纪末,中国成为世界棉纺织业中心。

——摘编自斯文•贝克特的《棉花帝国》

请阅读上述材料,提取关联信息,自拟论题,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述

(要求观点正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乍一看,此题似乎是一道“无厘头”的怪题,事实上,破题之道很简单。

这种题型属于开放性题目,重在拓展同学们的思维,我们可以在其中

任选3-5个存在关联的历史事件,再套用书中的历史知识补全答案,

即可轻松破解。

解题示范如下:

中国棉花产

量增加

棉花产业与中国的

发展a

由此,我们便可以以“棉花产业与中国的发展”为论题写一篇论述文。

再结合教材及平时总结的知识适当对答案进行完善即可。

变形三:“中西对比”型的论述题

例题三:国家观念伴随的国家的形成而产生,并随历史的演进,涵义

有所扩展。阅读下列材料r回答问题。

中国西方

西方最早的国家形式是古卷腾各

中国古代"家天下"它将

城邦,国家观念也随之出现.随

家和国联结成一个“共同

者基督教的出现,神学国家观逐

体","家长”是独一无

渐形成,认为匡家是上帝的产

二的权威主体。

物.

梁启超认为当务之急是速

启蒙运动时期,洛克强调政府必

养成自己的国家观念urn

须实行法治和分权,卢梭等人则

抗帝国主义的侵略。他强

用社会契约论来阐释自己的国家

调只有兴民权才能强国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全球化没有削•弱其族国家的地

中国梦,坚定不移走中国

位,国家主权的属性和功能在全

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已然

球化时代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增

融入新时代的匡家意识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