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开远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_第1页
云南省开远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_第2页
云南省开远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_第3页
云南省开远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_第4页
云南省开远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开远市第一中学校2024年春季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第Ⅱ卷请用直径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3.本卷命题范围:鲁教版必修1。现代文阅读(共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人工智能(AI)是指在机器上实现类似乃至超越人类的感知、认知、行为等智能的系统。人工智能分为强人工智能和弱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也称通用人工智能,是指达到或超越人类水平的、能够自适应地应对外界环境挑战的、具有自我意识的人工智能。弱人工智能,也称狭义人工智能,是指人工系统实现专用或特定技能的智能,如人脸识别、机器翻译等。迄今为止大家熟悉的各种人工智能系统,都只实现了特定或专用的人类智能,属于弱人工智能系统。弱人工智能可以在单项上挑战人类,比如下围棋,人类已经不是人工智能的对手了。中国是世界上人工智能研发和产业规模最大的国家之一。虽然我们在人工智能基础理论与算法、核心芯片与元器件、机器学习算法开源框架等方面起步较晚,但在国家人工智能优先发展策略、大数据规模、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与产业规模、青年人才数量等方面具有优势。中国的人工智能发展,挑战与机遇同在,机遇大于挑战。尽管是后来者,但我们市场规模大,青年人多,奋斗精神强,长期来看更有优势。我们可以预见,本世纪中叶前后人工智能可能会带来下一次工业革命,影响百年。当然,现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储备还远没有达到开启智能时代的量级,还需要持续积累和创新。现在的计算机体系结构,还无法满足实现强人工智能的需求。未来可能的突破方向包括人工智能基础理论与算法、类脑计算、生物计算、量子计算等。人工智能把我们从简单重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更有利于人类充分挖掘自己的智能潜力。面对即将到来的智能社会,我们应该以积极态度拥抱变化。与其担忧工作被抢走,不如与机器“共勉”,机器尚在持续学习,我们人类难道不应该更加努力学习、终身学习吗?(摘编自高文、黄铁军《人工智能带领人类——从信息社会迈向智能社会》)材料二:近段时间,人工智能“续写”文学名著的现象受到舆论的广泛关注。在人工智能的“作品”中,“林黛玉大战孙悟空”之类“脑洞大开”的情节纷纷亮相,大大超出了一般人的预料。一时间,围绕着人工智能的“创作能力”,产生了不少讨论。许多人不禁想问:人工智能在创作领域能否取代人类?其实,这已经不是人工智能第一次在世人面前展现“创作能力”。但事实上,人工智能的“创作”基于强大的算法与数据储备,背后是严密的逻辑与计算,与人类的艺术创作有本质不同。当下的人工智能再“智能”,也不具有情感与思想,而文学创作区别于其他事物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它是人类情感与思想的表达,必然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美国文学理论家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中指出:文学是凝聚着个体体验的、沟通着人际情感交流的语言艺术。钱谷融先生也提出过“文学是人学”。说到底,文学创作是一种精神活动,真正有价值的文学作品都具有极强的个人思想与情感表达力,人工智能仅凭数据计算,并不足以使其获得这一能力。中国古人讲:“文章憎命达。”作者特殊的人生经历,造就了许多独特的文学作品。如果没有个体与国家的苦难,杜甫很难写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样的千古名句。同理,《红楼梦》这样伟大的作品也饱含了作者的血泪。情感的抒发、改造与升华,造就了动人心魄的佳作。这些与人紧密相关的东西,很难在人工智能身上得到体现。从这一点来说,人工智能就算写出来的作品再“像样”,也无法取代人类进行真正的文学创作。其最高的上限,也只不过是精巧的“模拟创作”——这些成果看起来像文学作品,但本质上并不是真正的创作。当然,如果我们放宽对“创作”的定义,还是应当承认:人工智能的写作,在很多领域有不小的价值,甚至可以取代一部分人类的工作。此前,有人提出可以在媒体领域引入人工智能,辅助新闻写作。而中国地震台网的人工智能写作机器人,已经可以在短短几秒钟的时间里,发布最新的地震消息。仅就速度而言,动作再快的媒体人也不可能比人工智能更快。不过,即便是在新闻写作上,人工智能也无法彻底取代人类。对新闻价值的判断,对新闻事件的点评与解读,都是超出人工智能能力之外的事。人工智能对人类工作的取代情况,需要针对具体情况加以分析。利用人工智能服务我们的生活,这个思路没有问题。但是,我们也不必过于夸大人工智能的创作能力。即便有一天,科学进步到了地。(摘编自黄西蒙《人工智能真的能“创作”文学作品?》)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人工智能是在机器上实现类似乃至超越人类智能的系统,分为强人工智能与弱人工智能。B.中国在人工智能发展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是基础理论研发最早和产业规模最大的国家。C.人工智能的创作是由严密的逻辑与计算支撑的,创作的过程需要强大的算法与数据储备。D.区别于人工智能的“创作”,文学创作则需要进行情感与思想的表达,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现在的计算机体系结构无法满足实现强人工智能的需求,因此,强人工智能之路任重道远。B.人工智能的发展有利于人类充分挖掘自身智能潜力,所以人类智能永远不会被人工智能赶超。C.当下的人工智能创作只能算“模拟创作”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创作,因而不具备实际的价值。D.媒体人的工作速度不可能快过人工智能,可以预想未来最先被人工智能替代的工作就是传媒。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A.刘慈欣的小说《诗云》中克隆诗人“李白”虽能凭借技术写成出神入化的诗歌,但始终不理解艺术的精妙之处何在。B.当代文学的写作实践中一直存在“人类中心主义”倾向,而人工智能的创作则对这一倾向有着强有力的冲击。C.“微软小冰”出版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并开设“小冰的诗”专栏,出版方称《阳光失了玻璃窗》是历史上第一部由机器人写的诗集。D.诗人衣米一说:“即便机器人写诗了,我也不会取消写诗。我的生活体验和生命记忆,机器人和上帝都不可能替我写出来。”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4分)5.学校辩论社计划近日开展辩论活动,辩题为“人工智能创作会不会取代人类创作”,正方立场为“人工智能创作会取代人类创作”,请你结合材料,站在反方立场撰写辩论要点。(6分)(一)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出征沙汀欢送义勇壮丁出征的前一日。时候是夜间,王童子的破更锣早已响过了。夜在深沉下去。倘是往常,除开瘾哥们和偷儿们,全城的人都已睡觉了,为了节省灯油,以及支持次一日平凡生活的精力的储蓄。然而今晚也并没有例外。所不同的,是他们大都睡不落觉,全都醒着。便是袁开泽也都这样,因为这些人的睡眠经常说来就来,真和做戏一般容易。他们大都在关心着明天的出征。按照各人不同的处境,有的担心着那些将出发的亲友,有的沉浸在由此而来的战争恐怖里,爱钱如命的人则都叹息着,因为保长日间吩咐下来,谁不燃放花炮欢送,谁便是汉奸了。壮丁们自己的兴奋更不必讲。此外老兵王汤元也异样地兴奋着;这汉子本已向后援会报了名,但因为老父的阻拦,却又自己取消了:而这正是一个中国男儿的羞耻。①他不安地辗转着,每翻一次身便要轻击一下床铺。他自觉他的退缩是不应该的。他,一个老兵,一个有着一长串冒险经历的壮年。十五岁时,他便从父亲的烧腊摊边偷跑了。那引诱他的是一个防军头目,有着孩子脾气,常领了年青人在操场边学筋斗,讲述孙悟空反天宫的故事。他的逃跑多半是为了这些愉快,但不到一年,因为当时流行一种对号兵不利的谣言,他把号筒一攒,扛起枪来了。他忽然发觉放枪比吹号痛快。他常为五块钱当敢死队,一气冲锋上龙泉驿的山顶。虽然多少次奖金并不兑现,兑现倒是打击和伤害。一九二一年的淮州大战,几乎弄得他半死。但他也并不永远老实,反省和风气逐渐把狡诈传给了他。他慢慢知道了怎样保护自己,不再当敢死队,却常在枪声里藏在坟凸后打纸牌,利用伤兵掩护自己退却。因为督战官的机关枪是不好向着伤兵放的。一九三四年发生过兵变的事。他便是叛兵中的一个,但他既没有拖上龙背当土匪,也没有投奔去,在迟疑了一阵之后,却把串带一紧,溜回来了。和目前的季节一样,他到家的时候正是秋末冬初,鸭子早登市了。于是两三年来,虽然在气闷的时候,他常常神往于那些轰轰烈烈的往事,喜欢打磨枪支和吹谈战争,但他一直替代着父亲的职务。午后顶了掌盘出去,直到响更再又顶了回来。这也许是烧腊本身把他吸引住了。因为烤鸭也近似一种艺术,在经过多少繁难手续之后,把盐渍好的鸭子取来,逢胸用根短棍撑开,摊在炕灶上,刷上油和红米,于是便成为一种金黄透亮的出色佳品了。那炕灶恰在室外的天井里面,做法很简陋,隔开七八尺远近垒两块土砖,上面是两根木料和一块篾笆,炕内则燃着谷壳。②谷灰还没有灭尽;冒着蒙蒙的轻烟,从月光中望去,好像隆冬夜深时的雾气一样。有慌鸡上的鸣叫,更远些,还听得见狗吠,以及别种加强静夜的声响。叹息了一声,他从床上坐起来了。他伏身向矮柜上摸索火柴,但他老找不着。因为忽然习惯地顾虑到炕里的灰烬,怕再燃起来,随后便又走向窗子边去。等他回上床时,他的头脑忽地冷静了。那些在他脑筋里闪现着的,已经不是战争,而是关于生意的打算。他随即自言自语道:③“好,不要发疯,还是做啥干啥吧!”于是长长地伸个懒腰,缩进被盖去了。他不久便被疲劳拖进浓睡里去。再也想不到壮丁的事,以及好事者的打趣了。那极恶辣的打趣者是田狗熊,这个矮而肥壮的老人,一发现他便要做出滑稽相,长声嚷道:“哼!不晓得给人丢那么多底子做什么啊……”随即又故意做出恰才看见他的神气,正色道:“怎么,你认真要上前线去么——还是烤你的鸭子好些!于是接着便是一长串的哗笑。但现在,这通通给睡眠淹没了。次一日,他也没有再记起它;但他却避免着参加欢送会,虽然他惯常爱看热闹,便是狗打架也不放过。然而这是本城多年未有的壮大场面,题目又新鲜,从一个好动的人讲,要像产妇一样蹬在家里是颇不容易的。所以魁星楼的大钟一响,他终于出街了。他的最后决心,是那些雄壮的歌声和爆竹声帮他打定的。这时候,大队的游行已经终结了。从外南的城门边起,直到那街道尽头的广大河沿,欢送的行列停止下来。这里包含着城内外的各色人等,他们排成火巷子,手持纸旗,每隔几人便有一串鞍炮。义勇壮丁昂然地通过着,于是歌声更嘹亮了:“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在这古老的边城里,人们都从平凡生活的麻木里醒转来了,便是老年也不再是老年,变年青了。他们尽情地欢呼着,破天荒地欢迎着战争。那个靠着六颗骰子吃饭的王五,那出名的老家伙,忽然在一家铺门边的长凳上出现了,他俯身向一个壮丁嚷道:“小胖子!个老子多杀几个日本人转来呀!”于是列子里雄壮地反响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这些壮丁多半是退伍军人,因破产而在市井流荡的青年,庄稼汉和店员。他们得意扬扬地行进着,枪刺在阳光里闪着美丽的反光,这是十分壮丽的,便是一个胆怯的人也可能立刻为它成为一个勇士。可是王汤元却已手脚冰冷了。他,一个老兵,一个经过大串冒险生活的壮汉!田狗熊滑稽地在人丛外拦住他,且打趣道:“息点气好么,息点气好么?”“去你的!”王汤元嚷骂着,把头昂开去了。但他忽然瞥见了他的父亲。老人站在市民的行列中,手提鞭炮,显出惊惶悲哀的面色。了。④歌声正在沸腾起来:“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选自《沙汀小说集》,原载于1937年12月5日成都《战旗》旬刊创刊号,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头第一至五段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安谧沉寂的氛围,点明人们的不同心理,欲扬先抑,设置悬念。B.老兵王汤元十五岁时曾受一个防军头目引诱而偷跑去当了号兵,后来发现放枪比吹号痛快,就扛起枪来。C.王汤元当过敢死队员,冲锋在前,在大战中差点丧命,却从未受奖赏;因此他幡然悔悟不再参加敢死队。D.文中用了不少文字介绍烧腊,解说了烤鸭制作材料、方法、工具等,从中透露出王汤元对烧腊手艺的喜爱。7.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句子①是对王汤元就寝时的动作细节的描写,生动地揭示了他报名出征遭老父阻拦而取消后的自愧自惭。B.句子②描写月光下天井里炕灶中谷灰燃烧冒出的轻烟这一环境,烘托了王汤元内心逐渐趋于平静的心境。C.句子③中“不要发疯”意指不要出征,“做啥干啥”意指做烧腊生意,这表明王汤元在出征前的复杂心理。D.句子④以沸腾的歌声作结,照应上文,“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这句歌词反复出现,揭示了小说主题。8.小说中叙写了田狗熊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同是抗战题材小说,沙汀的《出征》与孙犁的《荷花淀》在选材、结构、人物塑造这三个方面有怎样的不同?请任选两个方面简要分析。(6分)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桓公既得管仲,与鲍叔、隰朋、高傒修齐国政,连五家之兵,设轻重鱼盐之利,以赡贫穷,禄贤能,齐人皆说。二年,伐灭郯,郯子奔莒。初,桓公亡时过郯,郯无礼,故伐之。五年,伐鲁,鲁将师败,鲁庄公请献遂邑以平。桓公许,与鲁会柯而盟。鲁将盟,曹沫以匕首劫桓公于坛上,曰:“反鲁之侵地。”桓公许之。已而,曹沫去匕首,北面就臣位。桓公后悔,欲无与鲁地而杀曹沫。管仲曰:“夫劫许之,而倍信杀之,愈一小快耳,而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可。”于是遂与曹沫三败所亡地于鲁。诸侯闻之,皆信齐而欲附焉。七年,诸侯会桓公于甄,而桓公于是始霸焉。(节选自《史记·齐太公世家》)材料二:奚谓过而不听于忠臣?昔者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五伯长,管仲佐之。管仲老,不能用事,休居于家。桓公从而问之曰:“仲父家居有病,即不幸而不起此病,政安迁之?”管仲曰:“臣老矣,不可问也。虽然,臣闻之,知臣莫若君,知子莫若父。君其试以心决之。”公曰:“然则竖刁何如?”管仲曰:“不可。夫人之情莫不爱其身。公妒而好内,竖刁自豮以为治内。其身不爱,又安能爱君?”公曰:“然则孰可?”管仲曰:“隰朋可其为人也坚中而廉外少欲而多信。夫坚中,则足以为表;廉外,则可以大任;少欲,则能临其众;多信,则能亲邻国。此霸者之佐也,君其用之。”君曰:“诺。”居一年余,管仲死,君遂不用隰朋而与竖刁。刁莅事三年,桓公南游堂阜,竖刁率易牙、卫公子开方及大臣为乱。桓公渴馁而死南门之寝、公守之室,身死三月不收,虫出于户。故桓公之兵横行天下,为五伯长,卒见弑于其臣,而灭高名,为天下笑者,何也?不用管仲之过也。故曰:过而不听于忠臣,独行其意,则灭其高名,为人笑之始也。(节选自《韩非子·十过》)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隰朋A可B其C为人也D坚中E而廉F外G少欲H而多信。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倍:指违背、背叛,与《鸿门宴》中“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的“倍”词义相同。B.世家,《史记》中传记的一种体裁,司马迁以其记诸侯贵族之事。C.迁,指调动官职,与《琵琶行并序》“予左迁九江郡司马”中的“迁”词义相同。D.爱,指爱护、爱惜,与《过秦论》“宽厚而爱人”中的“爱”词义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桓公之所以要讨伐郯国,是因为当初桓公逃亡时路过郯国,郯子对他无礼。B.桓公想杀掉曹沫,管仲认为杀人一事虽可速决,但会因此失去援手,不可取。C.桓公请管仲推荐治国人选,管仲推荐隰朋,认为隰朋品行正直适合辅佐君王。D.桓公不听管仲忠告执意任用竖刁,最后落得死后三月没人收葬的悲惨结局。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鲁将盟,曹沫以匕首劫桓公于坛上,曰:“反鲁之侵地。”(4分)(2)虽然,臣闻之,知臣莫若君,知子莫若父。(4分)14.齐桓公为何得天下?又为何灭亡?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剑州道中见桃李盛开而梅花犹有存者唐庚桃花能红李能白,春深何处无颜色。

不应尚有数枝梅,可是东君①苦留客。

向来开处当严冬,桃李未在交游中。

即今已是丈人行②,肯与年少争春风?[注]①东君:指司春之神。②丈人行:指父辈,长辈。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首句生动描绘了桃李花开之绚烂,第二句又进一步表现桃李花开之盛大。

B.“不应”承接前句“春深”构成语意的转折,“尚有”又强化这种意味。

C.因为一直在寒冷的冬天开放,所以与桃李甚少往来,对此梅花深感遗憾。

D.梅花与桃李象征着不同之人,而诗人对梅花的理解,含有以梅自喻之意。16.罗大经的《鹤林玉露》记载,当朝权贵见此诗,“恶其自尊”,遂将唐庚贬黜。诗中哪些地方体现唐庚“自尊”之意?请结合诗歌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谈到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义利观的句子是:“,”(2)据《石钟山记》所述,唐代李渤在石钟山敲击石头时,“,”两句写出鼓槌停止了敲击,声音还在继续的情形。“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简朴的话语道出了人民在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用比喻句“,”也表达过类似的观点。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孙少平恍惚地立在黄原汽车站外面,愕然地看着这个令人A的世界,一刹那间,他被繁华热闹的城市震慑住了,甚至忘记了自己的存在。这就是我要开始生活的地方吗?他在心里对自己发出了疑问。你,身上带着十几块钱,背着一点烂被褥,几乎B来到这里,你怎样才能生活下去呢?这一切他自己全然不知道。他此刻唯一意识到的是,他已经来到了一个“新大陆”。至于到这里怎么办,他一时的确还难以想象。孙少平发了一会愣,便迈着沉重的脚步,往前走去。到东关大桥的时候,他看见街道两边的人行道上,挤满了衣衫不整或穿戴破烂的人。他们身边都放着一卷像他一样可怜的行李。这些人有的C地走来走去,有的麻木不仁地坐着,有的听天由命,干脆枕着行李睡在人行道上。少平马上知道,这就是他的世界。他将像这些人一样,要在这里等待人来买他的力气。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下面句子中的“发”与文中加点的“发”,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如果一个人会因为一点小事就发愁,说明他经历的事情比较少。B.大年初一早晨,爷爷给孙辈们每人发了一个红包,作为压岁钱。C.这两天老汪的嘴巴老是发苦,不知道是不是身体哪里出了问题。D.杨老师在工作之余勤于写作,最近他又在报纸上发了一篇散文。20.文中第二段叙述时用了“我”“他”“你”三种人称,请分析这样写的表达效果。(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想事情,科学上叫作“思维”,思维有它的一般形式和规律。尽管我们从小就会想,会说,随时随地在运用着思维的某些形式和规律,然而那是不自觉的。要做到想事情想得严密,说话说得严密,必须①,这就要靠学习。逻辑就是讲思维的形式和规律的一门科学。学习逻辑,目的就在于学会确切地、有条理地、没有矛盾地思考问题,表达思想。这对我们进一步学习科学文化,有条有理地处理生活和工作中的种种问题,都有很大的帮助。逻辑分为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形式逻辑所讲的只是②。要掌握思维的高级形式和规律,使我们思维的正确性达到高度的水平,那要靠学习辩证逻辑,单靠形式逻辑是不行的。不过形式逻辑,作为掌握思维的初级形式和规律的科学,还是很有用的,对于我们进一步学习辩证逻辑也大有帮助。我们应当掌握这个有用的工具,学习逻辑这门科学,从而增强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学习效率,以便更好地为祖国做贡献。③。当然,要想轻而易举地学懂一门科学是不切实际的。像学习别的一切科学一样,学习逻辑也要下一番功夫。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四、写作(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一条河流曲折向前,不只是为了抵达大海,也是为了流经更多的土地。这句意蕴丰富的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高二语文期中考答案B(解析:材料一中说“中国是世界上人工智能研发和产业规模最大的国家之一。虽然我们在人工智能基础理论……起步较晚”,可知;①其“基础理论”研究起步较晚,而不是“基础理论研发最早”;②“中国”不是“产业规模最大的国家”,而是“产业规模最大的国家之一”。)A(解析:B项推断绝对。材料一说“人工智能把我们从简单重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更有利于人类充分挖掘自己的智能潜力”,强调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有积极影响,但并不能据此推断“人类智能永远不会被人工智能赶超”。C项因果错误。人工智能创作本质上并不是真正的创作,但并不能说明其“不具备实际的价值”,在某些领域(如新闻传媒),人工智能创作有不小的价值。D项于文无据。在新闻传媒工作中,人工智能的工作效率高,但材料二并没有说传媒工作会被人工智能取代。)D(解析:材料二的主要观点是文学创作是主观情感与思想的表达,不能被人工智能取代。A项描述的情节符合材料二的观点,但小说的情节是虚构的,因此说服力不够强。B项的表述正好与材料二的观点相左,意在说明人工智能创作属于一种颠覆固有认知的创作形式。C项只是介绍了人工智能“微软小冰”的创作,不能用来论证材料二的观点。D项中诗人的表述符合材料二的主要观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的观点。)首先介绍人工智能的定义及分类,简要介绍强人工智能与弱人工智能。(1分)接着介绍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现状与优势,并说明未来的机遇大于挑战。(2分)最后阐述面对人工智能发展的思考——我们应该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工智能的发展。(1分)5.反方立场:人工智能创作不会取代人类创作。①人类创作是情感和思想的表达,当下人工智能再“智能”也无法具备情感与思想,因而人工智能创作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创作,不会取代人类创作。②人工智能创作虽然在效率上胜过人类创作,但无法进行价值评判,只能辅助人类进行创作而不能取代。③人工智能会激发人类挖掘自身发展潜能,对人类的创作起到正向的激励作用,助推人类创作。(每点2分)6.D(解析:A.“渲染安谧沉寂的氛围”“欲扬先抑”错,从开头部分第一至五自然段内容来看,这氛围并非“安谧沉寂”;从开头部分与下文的关联来看,也并非“欲扬先抑”。B.“后来发现放枪比吹号痛快,就打起枪来”这一理解歪曲原文语意,原文是说“因为当时流行一种对号兵不利的谣言”,他才扛起枪来。C.“因此他幡然悔悟,不再参加敢死队”错误,原文是说“反省和风气逐渐把狡诈传给了他”。)7.B(解析:“烘托了王汤元内心逐渐趋于平静的心境”错,从小说文本的整体语境看,应是烘托王汤元辗转反侧难以人眠的心境。)8.①小说叙写田狗熊其人的打趣言行和对王汤元的劝阻,以及王汤元的回应。更加充分、具体地揭示王汤元是否要上前线的激烈的心理斗争过程。②烘托王汤元不甘受奴役、参加抗战的坚定决心,使得主人公形象更丰满、真实。9.①选材:《出征》选取抗战初期国统区义勇壮丁响应号召出征前线的故事,《荷花淀》选取抗战相持阶段白洋淀地区军民协作抗击日寇的故事。②结构:《出征》以主人公王汤元出征前夜是否上前线抗敌的心理态度变化为线索来叙事;《荷花淀》以水生嫂们的成长为线索来组织情节,依次叙述了夫妻话别、探夫遇敌、助夫歼敌的过程。③人物塑造:《出征》以老兵王汤元为主人公,主要展现其出征前线、抗击日寇的思想斗争与觉悟过程,表现其不甘受奴役、奋勇抗争的坚定斗志;《荷花淀》塑造以水生嫂为代表的一群勤劳纯朴、勇敢自信、积极向上的农村劳动妇女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她们的爱国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10.BDG(解析:①根据语境揣摩文意。画波浪线部分的意思是“隰朋可以。他的为人,心地坚贞,行为廉正,少有私欲,多能守信”。②注意句式整齐对应的特点。“坚中而廉外”与“少欲而多信”在结构、句式上形成对应。③注意虚词标志。“也”表停顿,应该断开。因此该句应断为“隰朋可。其为人也,坚中而廉外,少欲而多信”。)11.C(解析:本文中的“迁”指“变动、变更”,“政安迁之”意思是“政事移交给谁呢”。)12.B(解析:管仲认为齐桓公把曹沫杀了,只不过是获得一种小小的快意罢了,而不是认为诛杀曹沫一事可速决。)13.(1)鲁国即将(与齐国)签订盟约时,曹沫拿着匕首在祭台上将齐桓公劫持,说:“归还鲁国被侵占的土地。”(盟,结盟、签订盟约;以,用、拿;反,返还、归还。重点字词各1分,整体句意1分,注意状语后置句式)(2)虽然这样,我听说,没有比君主更了解臣子的,没有比父亲更了解儿子的。(虽然,虽然这样;闻,听说;若,比得上。重点字词各1分,整体句意1分)14.得天下的原因:①得管仲辅佐;②对诸侯讲信用。(2分)灭亡的原因:有过错却不听忠臣劝谏,一意孤行。(1分)C(解析:原文诗意为梅花是在寒冷的冬天开放,桃李花哪里敢和它争春比艳,作者借此来表达自己不合于俗,不与小人来往,而不是指与桃李甚少往来,对此梅花深感遗憾。)16.①梅花在桃李花开之时开放,显得不合时宜,暗示诗人也是一个不合于俗的君子。②向来梅花只在严冬开放,不会与桃花来往,暗示诗人孤芳自赏,不愿与小人交往。③梅花身为长辈,不屑与桃李争艳,暗示自己也不屑与小人争权,对得势小人有轻蔑之意。(答出其中两点即可,6分。)17.(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2)桴止响腾,余韵徐歇(3)载舟覆舟,所宜深慎(每空1分,共6分)18.眼花缭乱

赤手空拳

心慌意乱(每空1分,共3分)19.C(解析:文中加点的“发”指的是身体呈现某种状态。)A.指的是引发。B.指的是发放。C.指的是身体呈现某种状态。D.指的是发表作品。20.①一开始交替使用第一人称“我”和第三人称“他”,更强烈、真实地表达了孙少平初到此地的紧张、困惑与疑问心理。②后面转化为第二人称“你”,增强了对话和审视意味,更容易带动读者的阅读情绪。③最后使用第三人称“他”,更加客观冷静地表现了人物状态。(每空1分,整体1分,共4分)21.①自觉地运用思维的形式和规律;

②思维的初级形式和规律;

③所以很有必要学懂这门科学。(每空2分,共6分)22.我们应当学习逻辑这门科学,掌握这个有用的工具,从而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学习效率,以便更好地为祖国做贡献。(每空2分,共4分)23、作文审题“流经更多土地”指追求目标的过程,也是追梦过程中历经曲折的附属价值体现——既丰富了自己的阅历,也滋养了外界,还可为己积聚更多的力量。“不只是......也是.......”是表递进的关联词,强调了两者并重;同时“不只是”也隐喻当下实际:人们在追梦过程中较常忽略对过程的感知;对达成自己考量过多,对兼济他人考量较少;以快速达成为要,少深厚积當力量等。基于此种隐喻,写作中也可在肯定前者的基础上,突出强调后者。参考立意:1、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目标的指向激励价值,促使自我始终向前;2、我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