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9散文阅读(一)(2022·浙江杭州·七年级期末)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金岳霖先生汪曾祺①西南联大有许多很有趣的教授,金岳霖先生是其中的一位。金先生是我的老师沈从文先生的好朋友。沈先生当面和背后都称他为“老金”。大概时常来往的熟朋友都这样称呼他。②关于金先生的事,有一些是沈先生告诉我的。我在《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一文中提到过金先生。有些事情在那篇文章里没有写进,觉得还应该写一写。③金先生的样子有点怪。他常年戴着一顶呢帽,进教室也不脱下。每一学年开始,给新的一班学生上课,他的第一句话总是:“我的眼睛有毛病,不能摘帽子,并不是对你们不尊重,请原谅。”他的眼睛有什么病,我不知道,只知道怕阳光。因此他的呢帽的前檐压得比较低,脑袋总是微微地仰着。他后来配了一副眼镜,这副眼镜的镜片一只是白的,一只是黑的。这就更怪了。后来在美国讲学期间把眼睛治好了,——好一些,眼镜也换了,但那微微仰着脑袋的姿态一直没有改变。④金先生教逻辑。在中学里没有听说有逻辑这门学问,大一的学生对这门课很有兴趣。金先生上课有时要提问,那么多的学生,他不能都叫得上名字来,——联大是没有点名册的,他有时一上课就宣布:“今天,穿红毛衣的女同学回答问题。”于是所有穿红衣的女同学就都有点紧张,又有点兴奋。那时联大女生在蓝阴丹士林旗袍外面套一件红毛衣成了一种风气。——穿蓝毛衣、黄毛衣的极少。问题回答得流利清楚,也是件出风头的事。金先生很注意地听着,完了,说:“Yes!请坐!”⑤学生也可以提出问题,请金先生解答。学生提的问题深浅不一,金先生有问必答,很耐心。有一个华侨同学叫林国达,操广东普通话,最爱提问题,问题大都奇奇怪怪。他大概觉得逻辑这门学问是挺“玄”的,应该提点怪问题。有一次他又站起来提了一个怪问题,金先生想了一想,说:“林国达同学,我问你一个问题:Mr林国达isperpendiculartotheblackboard(林国达君垂直于黑板),这什么意思?”林国达傻了。林国达当然无法垂直于黑板,但这句话在逻辑上没有错误。(批注:金先生幽默的回答,初看有趣,实则智慧满满,体现了他的博学及独特的教学风格:而“林国达傻了”也从侧面反映了金先生的睿智。)⑥林国达游泳淹死了。金先生上课,说:“林国达死了,很不幸。”这一堂课,金先生一直没有笑容。⑦有一个同学,大概是陈蕴珍,即萧珊,曾问过金先生:“您为什么要搞逻辑?”逻辑课的前一半讲三段论,大前提、小前提、结论、周延、不周延、归纳、演绎……还比较有意思。后半部全是符号,简直像高等数学。她的意思是:这种学问多么枯燥!金先生的回答是:“我觉得它很好玩。”⑧金先生是研究哲学的,但是他看了很多小说。从普鲁斯特到福尔摩斯,都看。听说他很爱看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侠传》。有几个联大同学住在金鸡巷,楼上有一间小客厅。沈先生有时拉一个熟人去给少数爱好文学、写写东西的同学讲一点什么。金先生有一次也被拉了去。他讲的题目是《小说和哲学》。题目是沈先生给他出的。大家以为金先生一定会讲出一番道理。不料金先生讲了半天,结论却是:小说和哲学没有关系。有人问:那么《红楼梦》呢?金先生说:“红楼梦里的哲学不是哲学。”他讲着讲着,忽然停下来:“对不起,我这里有个小动物。”他把右手伸进后腔颈,捉出了一个跳蚤,捏在手指里看看,甚为得意。(1)⑨金先生是个单身汉,无儿无女,但是过得自得其乐。他养了一只很大的斗鸡(云南出斗鸡)。这只斗鸡能把脖子伸上来,和金先生一个桌子吃饭。他到处搜罗大梨、大石榴,拿去和别的教授的孩子比赛。比输了,就把梨或石榴送给小朋友,他再去买。⑩金先生晚年深居简出。毛主席曾经对他说:“你要接触接触社会。”金先生已经80岁了,怎么接触社会呢?他就和一个蹬平板三轮车的约好,每天拉着他到王府井一带转一大圈。金先生坐在平板三轮上东张西望,那情景真是有趣极了。王府井人挤人,熙熙攘镶,谁也不会知道这位东张西望的老人是一位一肚子学问、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2)⑪我对金先生所知甚少。希望熟知金先生的人把金先生好好写一写。⑫联大的许多教授都应该有人好好地写一写。1.写人要抓住特点。选文抓住金先生的“有趣”展开叙述,速读全文,概括“有趣”体现在哪几方面,完成下面的示意图。2.写人要抓住细节。生活中细微而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而又细致的描写,运用得当,具有传神的艺术效果。请仿照示例,从两处划线的细节描写中任选一处进行批注。3.有读者认为文章写到第⑩段就可以收尾了,最后两段没必要写。对此,你有什么看法?4.汪曾祺的散文大都是记叙文,他很少写纯粹的抒情散文,我们却能在他的文字中体会到深切的情感。本文是否也有这样的特点?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答案】1.①奇特的行为举止
②独特的专业理解
③不寻常的教学风格2.(1)三个动词准确地描写出了金先生捉跳蚤的过程,写出了金先生捉到跳蚤时得意的神态。这些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生动地刻画出了金先生的不拘小节,可敬里多了一份可爱。(2)运用细节描写,幽默的表达方式,金先生以一颗真挚的心积极投身新社会的形象跃然纸上:“东张西望”这个动作更体现了金先生自由活泼、率真自然的天性。3.最后两段看起来是闲笔,实则表达了作者对金先生率性自然、坦荡真诚的赤子情怀的赞美和怀念,表达了对西南联大不可复制的美好人事的缅怀和追念:与开头的“写一写”遥相呼应,有如诗歌的复沓,使得作者深沉的情感余音袅袅,意味无穷。4.本文也是如此。作者以朴实无华的文字记述原生态的生活细节,本色地记录了金先生的生活点滴,字里行间流露的是作者满满的敬仰和怀念之情。作者以幽默的文字描写了金先生古怪的样子和言行,我们觉得有趣的同时也读到了作者对金先生真诚、率真品质的赞美:作者记叙金先生捉跳蚤,和斗鸡同桌吃饭,和孩子比鸭梨大小,坐三轮车接触社会等生活细节,有趣的背后体现的是对金先生的率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品性的赞美和仰慕;作者还撷取了金先生和林国达上课时的对话以及认为逻辑很好玩等在专业学问上的细节,体现金先生对专业始终保持兴趣,毫无功利之心,表达了作者的仰慕之情。【解析】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第③段主要写了金先生因曾患有眼病而古怪的样子;根据第③段“他的呢帽的前檐压得比较低,脑袋总是微微地仰着。他后来配了一副眼镜,这副眼镜的镜片一只是白的,一只是黑的”,第④段“联大是没有点名册的,他有时一上课就宣布:‘今天,穿红毛衣的女同学回答问题。’”等语句可概括为:奇特的行为举止;根据第⑤段“学生也可以提出问题,请金先生解答。学生提的问题深浅不一,金先生有问必答,很耐心”“有一次他又站起来提了一个怪问题,金先生想了一想,说:‘林国达同学,我问你一个问题:Mr林国达isperpendiculartotheblackboard(林国达君垂直于黑板),这什么意思?’”等语句可概括为:不寻常的教学风格;根据第⑦段“有一个同学,大概是陈蕴珍,即萧珊,曾问过金先生:‘您为什么要搞逻辑?’逻辑课的前一半讲三段论,大前提、小前提、结论、周延、不周延、归纳、演绎……还比较有意思。后半部全是符号,简直像高等数学。她的意思是:这种学问多么枯燥!金先生的回答是:‘我觉得它很好玩。’”可概括为:独特的专业理解。2.本题考查细节描写。(1)“他把右手伸进后腔颈,捉出了一个跳蚤,捏在手指里看看,甚为得意”中的“伸、捉、捏”三个动词可知运用了动作描写,准确细致地描写出金先生捉跳蚤的全过程;“甚为得意”,是对金先生的神态描写,表现了其捉到跳蚤后得意;联系第⑧段“他讲着讲着,忽然停下来:‘对不起,我这里有个小动物。’”可知,金先生在讲课时感觉到后腔颈有跳蚤就停下来,对学生们道歉,称跳蚤为“小动物”,生动地刻画出了金先生的不拘小节,既可敬里又可爱。(2)第⑩段画线句细致的刻画了金先生在三轮车上去王府井东张西望的有趣情景,联系前文“金先生晚年深居简出。毛主席曾经对他说:‘你要接触接触社会。’”可知,这是金先生在毛主席的建议下,接触社会的具体表现,运用细节描写,幽默的表达方式,体现了金先生以一颗真挚的心积极投身新社会的形象,展现其自由活泼、率真自然的天性。3.本题考查句段作用。本文从古怪的样子、奇特的行为举止、独特的专业理解、不寻常的教学风格等方面体现了金先生有趣的一面,通过写爱问问题的林国达游泳淹死了,金先生一节课都没有笑容,毛主席建议金先生多接触接触社会,金先生便坐在三轮车上逛王府井等事,体现了作者对金先生率性自然、坦荡真诚的赤子情怀的赞美和怀念;结尾第⑪段“我对金先生所知甚少。希望熟知金先生的人把金先生好好写一写”,第⑫段“联大的许多教授都应该有人好好地写一写”,写“我”对金先生所知甚少,其实是谦逊之词,言外之意是金先生的事还有很多值得详细的记叙,又写联大的教授很多都值得好好写一写,言外之意是说像金先生这样睿智有涵养,有趣且真诚的教授有很多值得写写,联大是特殊时期的产物,表达了对西南联大不可复制的美好人事的缅怀和追念;尾段照应首段中的“西南联大有许多很有趣的教授,金岳霖先生是其中的一位”,第②段中的“我在《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一文中提到过金先生。有些事情在那篇文章里没有写进,觉得还应该写一写”等内容,表现了作者对其深沉、真挚的情感,意味无穷;可见最后两段有必要写。4.本题考查作者情感。本文也能从文字中体会到作者深切的情感,本文语言质朴,展现了金先生诸多生活细节,流露出作者对金先生的敬仰与怀念;第③段“金先生的样子有点怪。他常年戴着一顶呢帽,进教室也不脱下。每一学年开始,给新的一班学生上课,他的第一句话总是:‘我的眼睛有毛病,不能摘帽子,并不是对你们不尊重,请原谅。’”“他的呢帽的前檐压得比较低,脑袋总是微微地仰着。他后来配了一副眼镜,这副眼镜的镜片一只是白的,一只是黑的。这就更怪了”等语句描写了金先生古怪的样子和言行,表现了作者对金先生真诚、率真品质的赞美;第⑧段“他讲着讲着,忽然停下来:‘对不起,我这里有个小动物。’他把右手伸进后腔颈,捉出了一个跳蚤,捏在手指里看看,甚为得意”,写金先生捉跳蚤;第⑨段“这只斗鸡能把脖子伸上来,和金先生一个桌子吃饭。他到处搜罗大梨、大石榴,拿去和别的教授的孩子比赛。比输了,就把梨或石榴送给小朋友,他再去买”,写金先生和斗鸡同桌吃饭,和孩子比鸭梨大小;第⑩段“金先生晚年深居简出。毛主席曾经对他说:‘你要接触接触社会。’金先生已经80岁了,怎么接触社会呢?他就和一个蹬平板三轮车的约好,每天拉着他到王府井一带转一大圈”,写金先生接触社会坐三轮车逛王府井等生活的细节,体现了金先生的率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品性,表现了作者对金先生赞美和仰慕;第⑤段“有一次他又站起来提了一个怪问题,金先生想了一想,说:‘林国达同学,我问你一个问题:Mr林国达isperpendiculartotheblackboard(林国达君垂直于黑板),这什么意思?’林国达傻了。林国达当然无法垂直于黑板,但这句话在逻辑上没有错误”,第⑦段“她的意思是:这种学问多么枯燥!金先生的回答是:‘我觉得它很好玩。’”等语句可知,写金先生和林国达上课时的对话以及认为逻辑很好玩等在专业学问上的细节,体现金先生对专业始终保持兴趣,没有功利之心,表达了作者的仰慕之情。(二)(2022·浙江绍兴·七年级期末)阅读《不速之客》,完成下面小题。不速之客盛慧①这只白猫,是个不速之客。一天早上,父亲打开门,看到它趴在门槛上,像草结一样缩成一团。它轻轻叫唤一声,眼神可怜极了,父亲动了恻隐之心,喂了它几条小鱼。从此以后,它便把这里当成家,再后来,干脆在粮仓里找了个角落,生下四只小猫。②当了母亲之后,白猫立刻变成一个“女强人”。除了捉老鼠,它还会找些“零食”来补充营养。它特别擅长偷袭,河里的鱼、天上的鸟、沟里的泥鳅,全成了它的食物。由于吃得好,它有了充足的奶水,小猫们个个胖乎乎的,圆得像球。③村里人爱开玩笑,白猫生下小猫后,邻居便跟父亲说:“恭喜你当外公了。”可父亲一点儿当外公的喜悦都没有,他很纠结。家里也曾养过猫,后来,走的走,死的死,想起来都是伤心的往事。最后一次养的是一只黄猫,很爱撒娇,喜欢在父亲的小腿边蹭来蹭去。后来,黄猫失踪了,三天后被发现时已经死在了河滩边,尾巴被人打断了。它的尸体在阳光下晒着,侧着头,眼睛睁得大大的,还是那么明亮,好像没有一丝痛苦。父亲以为它还活着,叫了一声,它没有应,叫了两声,还是没有应……父亲把它装进麻袋,挂到村西小树林里的树上。从那天起,他就暗暗发誓不再养猫。④一天上午,趁着母猫出门觅食,他悄悄走进粮仓。这四个小家伙刚吃完奶,睡得正香,它们咬着粉红的小舌头,一只枕在另一只的小肚子上。听到脚步声,它们很不情愿地睁开眼睛,只睁了一条缝,旋即合上,发出轻得不能再轻的叫声,那声音温柔极了,听得人心都要融化了。父亲轻轻地抚摸它们,又像抱外孙一样,将它们抱起来,放进纸箱。纸箱里垫了一件旧棉衣,它们在里面晃来晃去,像坐上了轿子,很是享受。⑤母猫回家后,发现小猫不见了,立刻叫唤起来。起初是低声短促地叫,充满着母亲的温柔,它以为淘气的孩子躲起来了。可是,声音在空荡荡的房间里消散,没有一点回应。它的叫声马上变了,拉得长长的,带着哭腔。它满屋子找,声音越来越嘶哑,越来越无助。⑥父亲在睡午觉,母猫便跑进父亲的房间,换了一种声调叫唤,好像在责问,又像在哭诉。父亲装作没有听见,它犹豫了一下,跳上床,在父亲的枕头边躺下来,温柔地叫唤着,好像在说:“请问,你有没有见过我的孩子?”任凭它怎么叫唤,父亲始终没有睁开眼睛。⑦见父亲无动于衷,母猫便冲出房子,满村地找,边找边叫唤,声音凄惨至极,让人不忍心听。它仔细搜索着每一个角落,每一间房子,每一个草垛……仍然一无所获。后来,它纵身一跃,跳到村口的草垛上,望着通往镇上的小路,一动不动,眼神呆滞,好像那几个调皮的小家伙偷偷跑到镇上买零食去了。⑧那天晚上,下起了雨。雨势很大,天空和大地好像连在了一起。父亲有些内疚,无法入睡。他放小猫的地方,是旷野里的一片草丛,离我家有足足一里地远。他不知道那四只小猫会不会找地方躲雨,他想起身去看一看,但终究还是没有下床。他安慰自己说,不管怎么说,反正家里不能再养猫了。⑨第二天,雨过天晴,父亲起床后,像往常一样推开粮仓的门,看到了那四只如毛线团般圆乎乎的小东西。母猫抬起头轻轻地“喵”了一声,眼神疲惫而又欣慰。昨天夜里,它竟然找到了它们,又把它们一只一只地叼回来。(10)父亲心头一酸,退出粮仓。掩门的一瞬,他想起逝去多年的母亲。(选自《视野》2021年第15期,有删改)5.阅读文章,梳理父亲的心理变化,将内容补充完整。白猫落魄上门,父亲动了恻隐之心;白猫生下四只小猫,父亲(1)______;白猫出门觅食,父亲狠心丢猫;母猫苦苦寻子,父亲(2)______;母猫寻回小猫,父亲(3)____________。6.声音可以再现画面,可以传情达意。请从语气、节奏、重音、停连等角度为文中画线句做朗读设计,并说明理由。父亲轻轻地抚摸它们,又像抱外孙一样,将它们抱起来,放进纸箱。7.揣摩本文与郑振铎的《猫》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答案】5.
内心非常纠结
无动于衷
感动忆母(或“心头一酸”“感动心酸”等)6.“轻轻地抚摸”“抱”“放”等词可以重音轻读,语速缓慢,语调轻柔,让人联想到父亲小心翼翼,满怀不舍的情感。“抚摸”和“放进”后面可稍作停顿,语调可以延长些,表现出父亲内心的矛盾与纠结。7.郑振铎的《猫》中“我”因为主观臆断造成误会,内心深感愧疚和自责,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自省意识和悲天悯人的宽厚情怀。本文中的父亲既有对自己弃猫行为的愧疚,又被母猫伟大的母爱深深打动,表达了对母亲的深切怀念之情。【解析】5.本题考查情节梳理与概括。(1)根据题干“白猫落魄上门,父亲动了恻隐之心”和“白猫生下四只小猫”的提示,找到选文③段“可父亲一点儿当外公的喜悦都没有,他很纠结。家里也曾养过猫,后来,走的走,死的死,想起来都是伤心的往事”,可概括父亲的心理变化为:内心非常纠结;(2)根据题干“白猫出门觅食,父亲狠心丢猫”和“母猫苦苦寻子”的提示,找到选文⑥段“任凭它怎么叫唤,父亲始终没有睁开眼睛”,可概括父亲的心理变化为:无动于衷;(3)根据题干“母猫寻回小猫”的提示,找到第(10)段“父亲心头一酸,退出粮仓。掩门的一瞬,他想起逝去多年的母亲”,可概括父亲的心理变化为:心头一酸。6.本题考查句子的朗读设计。解答时,先理解句子的意思,结合上下文,体会把握朗读时主人公的感情、心理,在此基础上从语气、节奏、重音、停连等角度来说明如何展现这样的情感、心理。这句话主要写父亲看到小猫非常可爱,小猫声音温柔极了,听得人心都要融化,但几次养猫都是伤心的往事,他发誓不再养猫,此刻内心矛盾纠结。示例:语速稍慢,语调轻柔,表现父亲对小猫怜惜疼爱又因养猫伤心往事不愿养猫的纠结。“轻轻”“抚摸”“抱”“放”可重读,表现父亲对小猫怜惜疼爱之情。“父亲轻轻地抚摸它们”一句“轻轻地”“抚摸”之间停顿,表达对小猫的不舍。7.本题考查主题理解。不同点:根据郑振铎的《猫》文章倒数第5段“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可知,文章启示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不能凭个人的好恶、私心和偏见加以处置;结合文章倒数第2段“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可知,文章表现了一个进步知识分子严以律己的精神和他内心深感愧疚和自责。根据本文⑧段“那天晚上,下起了雨。雨势很大,天空和大地好像连在了一起。父亲有些内疚,无法入睡”可知文章表现了父亲对自己弃猫行为的愧疚;根据本文⑨段“昨天夜里,它竟然找到了它们,又把它们一只一只地叼回来”可知,文章表现了不管是人还是动物,母爱都是无私伟大的。结合第(10)段“掩门的一瞬,他想起逝去多年的母亲”可知,文章还表达了对母亲的深切怀念之情。(三)(2022·浙江宁波·七年级期末)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________汪曾祺①修下水道了。②最初,孩子们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只看见一辆一辆的大汽车开过来,卸下一车一车的石子,鸡蛋大的石子,杏核大的石子,还有沙,温柔的,干净的沙。堆起来,堆起来,堆成一座一座山,把原来的一个空场子变得完全不认得了。(他们曾经在这里踢毽子,放风筝,在草窝里找尖头的绿蚱蜢……)原来挺立在场子中间的一棵小枣树只露出了一个头,像是掉到地底下去了。【A】③最后,来了一个一个巨大的,大得简直可以当做房子住的水泥筒子。这些水泥筒子有多重啊,它是那么滚圆的,可是放在地下一动都不动。孩子最初只是怯生生地,远远地看着。④没有几天,他们就习惯了。后来,从有一天起,他们就跑到这些山上去玩起来。这倒不只是因为在这些山旁边只有一个老是披着一件黄布面子的羊皮大衣的人在那里看着,并且总是很温和地微笑着看着他们,问他姓什么,住在哪一个门里,而是因为他们对这些石子和沙都熟悉了。他们知道这是可以上去玩的,这一点不会有什么妨碍。哦,他们站得多高呀,许多东西看起来都是另外一个样子了。他们看见了许多肩膀和头顶,看见头顶上那些旋。他们看见马拉着车子的时候脖子上的鬃毛怎样一耸一耸地动。他们看见王国俊家的房顶上的瓦楞里嵌着一个皮球。他们隔着墙看见他们的妈妈往绳子上晒衣服,看见妈妈的手,看见……⑤终于,有一天,他们跑到这些大圆筒里来玩了。他们在里面穿来穿去,发现、寻找着各种不同的路径。这是桥孔啊,涵洞啊,隧道啊,是地道战啊……他们有时伸出一个黑黑的脑袋来,喊叫一声,又隐没了。他们从薄暗中爬出来,爬到圆筒的顶上来奔跳。最初,他们从一个圆筒上跳到一个圆筒上,要等两只脚一齐站稳,然后再往另一个上面跳,现在,他们连续地跳着,他们的脚和身体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弧形的坡面,习惯了这样的运动的节拍,他们在上面飞一般地跳跃着……⑥他们跑着,跳着,他们的心开张着。他们也常常跑到那条已经掘得很深的大沟旁边,挨着木栏,看那些奇奇怪怪的木架子,看在黑洞洞的沟底活动着的工人,看他们穿着长过膝盖的胶皮靴子从里面爬上来,看他们吃东西,吃得那样一大口一大口的,吃得那样香。【B】⑦夜晚,他们看见沟边点起一盏一盏斜角形的红灯。他们知道,这些灯要一直在那里亮着,一直到很深很深的夜里,发着红红的光。他们会很久很久都记得这些灯……⑧孩子们跑着,跳着,在圆筒上面,在圆筒里面。忽然,有一个孩子在心里惊呼起来:“我已经顶到筒子顶了,我没有踮脚!”啊,不知不觉的,这些孩子都长高了!真快呀,孩子!而,这些大圆筒子也一个一个地安到深深的沟里去了,孩子们还来得及看到它们的浅灰色的脊背,整整齐齐地,长长地连成了一串,工人叔叔正往沟里填土。⑨现在,场子里又空了,又是一个新的场子,还是那棵小枣树,挺立着,摇动着枝条。【C】⑩不久,沟填平了,又是平平的,宽广的,特别平,特别宽的路。但是,孩子们确定地知道,这下面,是下水道。(选自《汪曾祺散文选集》)【内容·梳理】8.通读全文,梳理孩子们与水泥筒子的“交集”。那堆沙子和那些滚圆的水泥筒子,是孩子们认识世界的起点。彼此的交集,可提炼为:初见过几天有一天忽然间最后(1)望见新风景登上砂砾堆(2)比高水泥筒已达筒子顶见证水泥筒成为下水道【语言细品】9.请从用词角度,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只看见一辆一辆的大汽车开过来,卸下一车一车的石子,鸡蛋大的石子,杏核大的石子,还有沙,温柔的,干净的沙。堆起来,堆起来,堆成一座一座山。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理揣摩】10.心理描写能点活主题,请你根据理解,在文本【A】【B】【C】留白处补充心理。【A】孩子们愁了:这么多沙石,把我们广场都占领了,以后我们还去哪儿嬉戏玩耍呀?【B】孩子们纳闷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孩子们终于明白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标题·释由】11.细读文本,选择标题,并说明你选择的理由。A.下水道和孩子
B.悦历·阅历我选(填字母):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8.(1)初见水泥筒,远望怯生生(2)跑进水泥筒,跑跳着玩耍(意思相近即可)9.【示例】句子用“一辆一辆”“一车一车”“一座一座”这一系列数量词,以特写镜头具体而细致地呈现过程,写出了工程的不断推进和广场的动态变化。10.
【B】这些工人这么辛苦劳动,为什么他们还能吃得这么香,笑得这么开心?
【C】广场和枣树看似没变,但是也变了呢,想想广场底下吧。11.
【示例1】我选A,
理由:因为“下水道和孩子”交代了故事发生的主要场景和对象。下水道的修建过程是全文的线索,而孩子也见证了下水道修建的全过程。(从水泥筒安装为下水道,工程不断进展,孩子们体验玩乐之趣,增长见识,收获成长。)同时,这个题目简洁明了,“下水道和孩子”之间,究竟会发生什么故事?这个话题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示例2】我选B,理由:因为“悦历•阅历”这个标题,巧妙运用谐音手法,也点明了文章的主旨。“悦历”是指快乐地经历,文中写到“他们的心开张着”,跑着跳着玩乐,形象写出了孩子们天真、好奇、愉快的状态。“阅历”是指亲身见过、听过或做过,获得知识和经验的过程。【解析】8.本题考查对文本的概括能力。由文中第③段“这些水泥筒子有多重啊,它是那么滚圆的,可是放在地下一动都不动。孩子最初只是怯生生地,远远地看着”等内容可知,孩子们初见那堆沙子和那些滚圆的水泥筒子时,远望怯生生;由文中第④段“没有几天,他们就习惯了”“他们知道这是可以上去玩的,这一点不会有什么妨碍。哦,他们站得多高呀,许多东西看起来都是另外一个样子了”等内容可知,过几天
孩子们望见了新风景,登上了砂砾堆;由文中第⑤段“终于,有一天,他们跑到这些大圆筒里来玩了。他们在里面穿来穿去,发现、寻找着各种不同的路径”“最初,他们从一个圆筒上跳到一个圆筒上……他们在上面飞一般地跳跃着”等内容可知,有一天孩子们跑进水泥筒,跑跳着玩耍;由文中第⑧段“忽然,有一个孩子在心里惊呼起来:‘我已经顶到筒子顶了,我没有踮脚!’”等内容可知,忽然间孩子们能够比高水泥筒。9.本题考查赏析语句的能力。注意题干要求从用词角度赏析。示例:句子中“鸡蛋大”“杏核大”的石子,“温柔的”“干净的”沙的描绘,将“石子”与“沙”写的具体可感,给人以生动形象,真实亲切的体验,极具美感。10.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分析能力。[B]结合第⑥段语境中“他们跑着,跳着,他们的心开张着”“看那些奇奇怪怪的木架子,看在黑洞洞的沟底活动着的工人,看他们穿着长过膝盖的胶皮靴子从里面爬上来,看他们吃东西,吃得那样一大口一大口的,吃得那样香”等内容可知,孩子们在游戏之余注意到了工人的工作量很大,很辛苦,但他们还能吃得香。他们会纳闷:工人叔叔们劳动这么辛苦,怎么还能吃的那样香?[C]结合第②段“原来挺立在场子中间的一棵小枣树只露出了一个头,像是掉到地底下去了”第⑧段“这些大圆筒子也一个一个地安到深深的沟里去了……工人叔叔正往沟里填土”及第⑨段“还是那棵小枣树,挺立着,摇动着枝条”等内容可知,孩子们终于明白了:广场和枣树看似没变,想想广场底下的下水道,有确实是变了。11.本题考查对文章标题的理解和把握能力。解题时,需在理解文章主旨的基础上作答。通读全文可知,本文讲述的修下水道,空场上运来管子、石头、沙子一类的东西,一起来的还有民工。附近的孩子对这些新事物由陌生到熟识,最终下水道修好了,空场子又恢复了平整,而孩子们对这些管子,石头的记忆也随着下水道一起被珍藏在这片空场下。示例一:我选A。理由:因为“下水道和孩子”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场景和对象,概括了本文的主要内容;同时,下水道的修建过程也是本文的线索。使用这个简洁明了的标题能吸引读者注意力,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示例二:我选B。理由:“悦历•阅历”这个标题,即指快乐地经历,也是亲身见过、听过或做过,获得知识和经验的过程,这个标题的运用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形象地表现了孩子们天真、活泼、好奇、愉快的情状,暗示了文章的主旨,含蓄地传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四)(2022·浙江绍兴·七年级期末)阅读《菱角》,完成题目。菱角金曾豪①要种菱了。三月,水还凉,不要紧,在细细的菱秧根部拴一小片瓦片,往河塘里扔,扑通扑通,扔完拉倒。半个月后,菱头钻出水面来,过几天就成了一盘一盘的样子,浮在水面上。菱头有根的,扎在水底,不会漂走,随着水波一拱一拱地摇晃。②菱头一天天铺展开,慢慢铺满了水面,水面上的菱头疏密得当,分布大致均匀,它们好像是知道彼此避让的。叶是绿的,梗是红的,花是细碎的、紫白的,有种淡雅的香。③采菱是女孩子的事,把菱桶当作小船。一人一只,盘腿坐着,以手作桨,在菱塘里划来划去。所谓菱桶,就是大号的木盆,长圆形。提纲掣领,捉住菱头,提起来,一串菱角就起了水。白的菱不采,还没熟。摘下的菱角就堆在菱桶里。红菱的生硬,更显出女孩子小腿的白嫩,让人生怕尖尖的菱角扎疼了女孩儿呢。④江苏有个民歌叫《采红菱》,邓丽君唱过,水淋淋的,动听。《采红菱》还有一个版本:“七月老,八月落,新娶的媳妇摘菱角,舱里菱角没腰窝。挨着个‘扁子’还好过,挨着‘刺头’扎死我。该死的,光笑不疼我!”⑤这个版本诙谐有趣,充满生活情趣。这样的劳作不仅有物质的收获,还有精神上的享受。⑥大诗人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时,写过一首采菱的诗:“菱池如镜净无波,白点花稀青角多。时唱一声《新水调》,谩人道是《采菱歌》。”⑦菱花大多是白色,也有黄的,细眉细眼的。常熟水北门外有片水域,叫菱塘沿,猜想那儿原本是个菱塘。当年柳如是初访钱谦益,就从那儿弃船登岸。当代诗人曹大铁就住在左近,他的书斋就叫菱花馆。⑧嫩菱宜生食,齿间爽爽脆脆的,一嚼,都是水了,甜得清洁,有一点点青涩,是真正的水乡滋味。老的菱宜煮食,有栗子的风格,面面的,丰厚。卖菱的人家,煮菱不用铁锅,用铜锅。铜锅煮出来的菱外壳基本不变色,卖相好。野菱肉老,生吃没劲,煮熟了倒比红菱青菱香,只是要小心了——那四只凶凶的角有点麻烦。在古书里,这种野菱不叫菱,叫“芰”。⑨熟菱不能往饱里吃,不易消化。小时候,大人就说熟菱吃多了会“吃伤”,不好办,要喝乌龟的尿才能解。说把乌龟放在镜面上,它就会拉尿。这种奇怪秘方大概是没有的,是大人用来吓唬小孩子的——乌龟的尿,多恶心啊。⑩菱入菜肴,与荤与素都能很好配合。任你葱油烹炒、菱肉不变色,白玉似的,亮人眼睛。把菱肉、藕片和鸡头米炒在一起,称“荷塘小炒”,很有江南的风味。⑪“菱”与“灵”同音,大人们都指望孩子们吃了菱会变得聪明灵巧。却不知,哪个孩子不都是有棱有角呢!(选自《蓝调江南》,有改动)12.学校广播站将以《菱角》一文为素材,制作一期介绍江南美食的视频节目。特向全体学生征集视频制作的建议,请你一起参与。整体制作摄制组根据文章把视频分成三个部分拍摄:种菱→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配音建议就文中划线句,视频配音员向大家征集朗读建议。请从“重音”和“停连”两方面写出建议,并说明理由。嫩菱宜生食,齿间爽爽脆脆的,一嚼,都是水了,甜得清洁,有一点点青涩,是真正的水乡滋味。③_____________特写镜头为更好地呈现视频,你觉得文章的哪一部分可以设计成特写镜头?并阐述理由。小贴士:特写镜头是电影艺术的一种手法。用近距离拍摄的方法,把人或物的局部加以放大、强调,以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④______________延伸解读文末,作者跳出对“菱角”的介绍,将笔墨转到对孩子成长的思考。请沿着作者的思路,结合你的理解,在视频结尾写一段结束语。⑤______________【答案】
采菱
食菱或烹菱
示例:重音:“爽爽脆脆”要读重音,这个四字短语叠词的形式呈现,读重音更能够体现嫩菱的嫩和脆的特点。“嚼”字要读重音,搭配“一”字,短句,将嫩菱放在口中的一个简短的动作表现出来,强调这个“嚼”,体现后半句描写菱角的滋味。停连:首句“嫩菱”一词要稍作停顿,表示强调该句要重点介绍嫩菱的特点了。末句“是”字后要停顿,换气准备加重语气读“真正的”一词,表现出嫩菱的滋味是水乡的独有特点。朗读划分:嫩菱ˇ宜生食,齿间ˇ爽爽脆脆的,一嚼,都是ˇ水了,甜得ˇ清洁,有一点点ˇ青涩,是ˇ真正的水乡滋味。
示例1:我认为女孩子采菱部分可以设计成特写镜头。我想作为江南的美食,很多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人,他们都不知道这种食物是怎么采摘的。将女孩子采菱的场景用特写的镜头展现出来,既能告知观看者菱角是长在水里的,又能展现江南水乡女孩子勤劳朴实的劳作画面,一方的水土孕育中国南方特有的生活文化。示例2:我觉得铜锅煮老菱的部分可以设计成特写镜头。该部分充分展现为保持菱角外壳颜色的靓丽,不失本色而用铜锅煮菱的特色,让视频的观看者能够清晰地看到菱角在铜锅内温煮冒着热气的场景,可以使人隔着屏幕会仿佛都能闻到一股清香。可以切实达到美食宣传的作用。
示例:因为“菱”和“灵”谐音,江南的大人们希望自己的孩子吃菱,能够变得灵活、灵巧、聪灵,这是所有父母长辈对孩子的希望。“菱”又叫做“菱角”,孩子在父母的期望下成长,但也不单单活成父母期望的样子,他们应该有属于自己的“角”。认同他们的灵气,尊重他们的个性,我们的少年,必定像这个刚出水的菱角一样,鲜活、爽朗,经过“烹调”,芳香四溢,风味独到。这才是我们独特文化孕育的下一代。【解析】①②处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首段写“在细细的菱秧根部拴一小片瓦片,往河塘里扔”来种菱;根据第③段“采菱是女孩子的事,把菱桶当作小船。一人一只,盘腿坐着,以手作桨,在菱塘里划来划去”“提纲掣领,捉住菱头,提起来,一串菱角就起了水。白的菱不采,还没熟。摘下的菱角就堆在菱桶里”可概括为“采菱”;根据第⑧段“嫩菱宜生食,齿间爽爽脆脆的,一嚼,都是水了,甜得清洁,有一点点青涩,是真正的水乡滋味。老的菱宜煮食,有栗子的风格,面面的,丰厚”可概括为“食菱”。③处考查朗读。“嫩菱宜生食,齿间爽爽脆脆的,一嚼,都是水了,甜得清洁,有一点点青涩,是真正的水乡滋味”,主要体现的是生食嫩菱的场景;从重音的角度上来说:“爽爽脆脆”为四字短语的叠词,体现了菱嫩、脆、爽口的特点,应重读体现其特点;“一嚼”整体读的稍缓,将“嚼”读出重音,体现将嫩菱放在口中品味的过程,进而引出“都是水了,甜得清洁,有一点点青涩”这一品尝的感受。从停连的角度来说:“嫩菱”一词要稍作停顿,体现表现的对象,同时强调后文要展现嫩菱的特点了;“一嚼”后稍作停顿,体现品尝嫩菱的过程;“是”字后要停顿,后文以议论兼抒情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看法,换气加重语气读“真正的”,将自身感受融入其中,体现嫩菱的滋味是水乡的独有特点,表达对其的喜爱。还可以从语速、语调、停顿等角度对其提出“配音建议”。④处考查画面的展现。选择文中能够展现“菱”的特点或其意义的,具有画面感的情节设计成特写镜头,结合内容及主旨表述原因即可。示例:我认为种菱部分可以设计成特写镜头。“菱”是水乡的独有的,很多人不了解“菱”是如何种植、生长的,将种菱部分可以设计成特写镜头,可以展现人们劳作之美,告知观看者菱角是长在水里的,同时联系第②段“菱头一天天铺展开,慢慢铺满了水面,水面上的菱头疏密得当,分布大致均匀,它们好像是知道彼此避让的。叶是绿的,梗是红的,花是细碎的、紫白的,有种淡雅的香”,展现“菱”种植、生长的画面,有色彩搭配极具美感,又能体现其“避让”的特点,给人以思考。⑤处考查拓展延伸。联系结尾段“‘菱’与‘灵’同音,大人们都指望孩子们吃了菱会变得聪明灵巧。却不知,哪个孩子不都是有棱有角呢”可知,“菱”是“灵”的谐音,大人们希望孩子吃了“菱”,能够聪明伶俐,体现了长辈的殷切希望,然而“菱”又叫做“菱角”,每个孩子都是有棱有角的,都是独特的,他们应该有属于自己的特点,正如“菱”是水乡的独有的一样,在写结束语应该兼顾分析中的这两方面内容。示例:“菱”是“灵”的谐音,大人们满怀希望孩子吃了“菱”,变得机灵、灵透。但是孩子们不只活成了父母期望的样子,他们还像“菱角”一样变得独特,与众不同,他们是水乡的独有的“菱”,是经过“烹调”芳香四溢的“菱”,他们优秀且独特,我们欣赏他们的“灵”,也欣赏他们的“棱角”,这才是我们独特文化孕育的下一代。(五)(2022·浙江宁波·七年级期末)【品生活】辣妹处处香张曼娟①几年前毕业的一个学生,各方面表现都很优秀,如愿地考进台北新成立不久的一所初中,担任教职。学校是崭新的,软硬件设备都很顶尖,学生也不是寻常人家的孩子,家长更是大有来头。最辛苦的当然就是做老师的,尝尽了“动辄得咎”的滋味。家长到学校来,常常是不可一世的燕子:“你就看着办吧。如果我有什么意见的话,我会直接跟校长说的!”老师听得目瞪口呆,心里呐喊着:“去跟校长说之前,总可以知会我一下吧!”②学生上课状况百出,老师屡劝无效,终于打给家长,尽量平和,不带情绪地说:“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状况,想跟家长讨论一下……”A家长马上穿上防弹衣,举起炮弹,一阵猛射:“什么‘状况’?我的孩子会有什么状况?你知不知道我和我先生都是高级知识分子?&%¥@!~&>m@……(丰功伟绩的部分省略)你去打听一下,我们都社会精英,我们生的孩子会有什么问题?如果有问题的话,那也是老师的问题,是学校的问题!你们真的应该好好检讨,我们做家长的是因为对你们学校有期待,才会送孩子来念书的,要不然干脆就去念私立的就好了啊!”③叙述着这些故事的年轻老师,我那已经毕业的学生,满脸的无可奈何。我叹了一口气,不知道该说什么。④“也有满客气的家长啦!”年轻老师的语气转为乐观开朗,“有家长打给我说,‘听说你是张曼娟的学生啊?那我应该很放心啰!’”听到这样的“客气话”,我浑身紧绷起来,压力好沉重啊!⑤于是,我们换了一个话题,B谈到这些社会精英下一代的语文程度。⑥年轻老师说,他有一次跟七年级的孩子们搏感情,说自己将会陪伴他们直到毕业;说他们刚进初中时像小孩子一样,老师把屎把尿地把他们带大……突然,台下的孩子们交头接耳,呈现出迷惘的表情,老师不得不停下他的感性宣言,想知道发生了什么事?⑦“老师啊!”学生举手,很认真地发问了,“什么叫做‘把屎把尿’啊?”⑧他们听不懂“把屎把尿”四个字,完全枉费了老师的真情告白。想到满怀热情的老师僵在台上,解释着“把屎把尿”的这段无厘头场面,我笑得差点抽筋,可是,C一边笑着,却也感到从脚底升起的寒意。年轻老师看到我笑得眼泪都快流出来了,立刻加码,再来一则真实案例:学生做生物考卷,看见题目说是一棵树上“结实累累”,学生又迷糊了:“老师!‘结实累累’到底是很多果实,还是没有果实啊?”生物老师赶到语文老师桌上摔考卷,D如同困兽一般地低吼:“救救我们的幼苗吧!这样下去怎么办啊?我好像在教外国人!”⑨“在小学堂里,小朋友的语文能力应该比较好吧?”年轻老师问。⑩老实说,真的有一些挺不错的,可是,大多数还是颇有进步空间的。也有很多时候,是让人啼笑皆非的。⑪我在课堂上教四、五年级的孩子唱“踏雪寻梅”,那是我和孩子们的父母亲小时候一定会学着唱的一首歌:“雪霁天晴朗,腊梅处处香,骑驴灞桥过,钤儿响叮当。响叮当!响叮当!响叮当!响叮当!好花插得瓶供养,伴我书声琴韵,共度好时光。”有画面,有声音,有活泼的情味。我向他们解释了“雪霁”、“腊梅”,带领他们骑着小毛驴走过石桥,驴子身上桂的铃铛,在冷冷的空气中叮当作响,那样好听的声音。⑫然而,真正让他们热烈投入的却是唱到“腊梅处处香”的时候,有个孩子大喊一声“辣妹处处香!哈哈哈!”其他的孩子像同时被撼动了某个按键似的,乐不可支地大声唱:“辣妹处处香!”举一反三的结果,“响叮当”变成了小叮当。那只来自未来的蓝色无尾猫,现在不是已经正名为“多啦A梦”了吗?没想到孩子们仍知道他以前的名字。钤儿小叮当,小叮当,小叮当小叮当,小叮当。“踏雪寻梅”当场改编为“辣妹与小叮当”之歌。批注A:______批注B:文中两次出现“社会精英”,为什么此处要加双引号呢?批注C:老师明明是“笑着”,却感到“寒意”,实在令人费解!批注D:此处用了比喻的修辞,“困兽”写出老师内心的郁闷和急躁,“低吼”写出老师的压抑的不满和愤怒。批注E:文章到此戛然而止,我分明感受到作者对当前的教育现状感慨万千,真不知该如何破解这个困局啊!13.小吟默读文章后,梳理文章内容,形成以下思维导图,请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内容。2分)14.批注D是小吟发现精彩语句后进行的赏析,请模仿批注D,将批注A补充完整。15.批注B、批注C是小吟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疑问,请你联系上下文,帮他解答。批注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批注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批注E是小吟的读后感想,请你联系全文,将此批注内容补充完整。批注E:文章到此戛然而止,我分明感受到作者感慨万千,她在文中反映了这样的教育现状______。该如何破解这个困局呢?或许该这么做:______研读小结:我们读文言,要推测词义、把握文意;读寓言,要穿过情节、探及寓意;读散文,要精品细读、善作批注,最终读懂作者的情感与思考!【答案】13.(1)通话指责(2)“结实累累”14.此句用比喻的修辞,“马上”写出家长反映迅速,“猛射”写出家长说话速度快。写出家长面对老师的沟通态度强硬、反应激烈,极力辩解、不满的状态。15.
批注B:“社会精英”加双引号表示反语,有讽刺之意。表面上这些人是高级知识分子,但其实不懂教育之道,自视甚高、仗势欺人,对老师对他人缺乏尊重,没有良好的品德。
批注C:“笑着”是对孩子连“把屎把尿”这基本常识都不知道感到滑稽可笑。“寒意”是因为老师意识到孩子们的语文程度的低下,感到担忧。16.
教育现状:①部分家长自视甚高,对老师对教育缺乏必要的尊重和信任,粗暴干涉。②部分孩子的语文程度低下,不懂语文之美。③老师不被部分家长尊重信任,处于无力无奈的尴尬境地。
【示例一】家长们应当正视教育、尊重教育,和老师和学校平等信任,达成教育的合力。学生们也应当认真学习,感受语文之美,主动摒弃低俗的玩笑。【示例二】作为教育者的老师们多思考应对之法,寻找和家长沟通合作的途径,注重对孩子的基本语文素养的培养。作为被教育者的学生们也应当端正学习态度,认真学习,感受语文之美,主动摒弃低俗的文化污染。【解析】13.本题考查梳理文章内容。结合提示“至校警告”“家长”和第②段“老师屡劝无效,终于打给家长……你去打听一下,我们都社会精英,我们生的孩子会有什么问题?如果有问题的话,那也是老师的问题,是学校的问题!你们真的应该好好检讨”,用四个字概括为:通话指责;结合提示“把屎把尿”“学生”和第⑧段“再来一则真实案例:学生做生物考卷,看见题目说是一棵树上‘结实累累’,学生又迷糊了:‘老师!结实累累到底是很多果实,还是没有果实啊’”,用四个字概括为“结实累累”。14.本题考查批注。批注D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了语句。A句“家长马上穿上防弹衣”,把家长的指责与狡辩比作“穿上防弹衣”,用比喻的修辞,“马上”表现出家长反映快速,“举起炮弹”写出家长反应激烈,“猛射”写出家长说话速度快。生动形象地写出家长面对老师打沟通时的强硬态度,他们反应激烈,不能和老师真诚交流。15.本题考查理解语句。B处,联系第②段“你去打听一下,我们都社会精英,我们生的孩子会有什么问题?如果有问题的话,那也是老师的问题,是学校的问题”,当老师打与家长沟通时,家长气势汹汹、咄咄逼人,自诩“社会精英”,这里“社会精英”加双引号,表示反语,有讽刺意味。这些家长表面上是精英、知识分子,但其实不懂教育之道,态度强硬、自高自大,对老师对他人不够尊重,傲慢无礼。C处,“寒意”指冷丝丝的感觉,比喻没有热情。联系第⑧段“他们听不懂‘把屎把尿’四个字,完全枉费了老师的真情告白。想到满怀热情的老师僵在台上,解释着‘把屎把尿’的这段无厘头场面”分析,这位老师“笑着”,是对孩子连“把屎把尿”这基本常识都不知道感到幼稚、滑稽、可笑。“寒意”是因为老师感觉到孩子们的语文程度低下,内心忧虑、无奈。16.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并发表意见。第一空:题干中“她在文中反映了这样的教育现状”,要求分析教育现状。结合第②段“学生上课状况百出,老师屡劝无效,终于打给家长……家长马上穿上防弹衣,举起炮弹,一阵猛射”可知,部分家长自视甚高,对老师对教育缺乏必要的尊重和信任,粗暴干涉。结合第⑧段“他们听不懂‘把屎把尿’四个字,完全枉费了老师的真情告白……再来一则真实案例:学生做生物考卷,看见题目说是一棵树上‘结实累累’,学生又迷糊了”和最后一段“‘踏雪寻梅’当场改编为‘辣妹与小叮当’之歌”可知,部分孩子的语文程度低下,不懂语文之美。结合第③段“叙述着这些故事的年轻老师,我那已经毕业的学生,满脸的无可奈何”分析,老师不被部分家长尊重信任,处于无力无奈的尴尬境地。第二空:针对教育现状,可联系生活实际与自己的思考作答,言之有理即可。示例:作为老师,面对问题与矛盾,要冷静思考。当教师与家长发生矛盾与问题时,教师一定要冷静,努力找到症结所在,避免冲动而发生正面冲突。积极主动采取恰当的沟通策略。从多方面了解情况,找出问题症结所在,即使家长有过激行为,也要冷静处理,避免矛盾激化。课堂内外,多关注学生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作为家长,首先要相信老师,不要随意质疑老师。老师本质上是教书育人,承载着极大的责任,对孩子的知识传承更是极为重视。可是很多家长却拿教师的专业知识去质疑,这对老师的伤害是很大的,家长的质疑代表着不认可。其次,跟老师交谈的时候要注意语气得当,既不能一味的奉承,也不能高冷对待口气强硬。要用一种平常心对待老师,老师是孩子的师长,同时也是家长的朋友。平常心对待就可以了,这样可以让沟通更顺利,能够让问题和平解决。(六)(2022·浙江嘉兴·七年级期末)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一)猫(节选)郑振铎①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②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③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④隔了几天,李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⑤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⑥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⑦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⑧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⑨自此,我家永不养猫。(二)不速之客(节选)盛慧①这只白猫,是个不速之客。一天早上,父亲打开门,看到它趴在门槛上,像草结一样缩成一团。它轻轻叫唤一声,眼神可怜极了,父亲动了恻隐之心,喂了它几条小鱼。从此以后,它便把这里当成家,再后来,干脆在粮仓里找了个角落,生下四只小猫。②父亲很纠结。家里也曾经养过猫,后来,走的走,死的死,想起来都是伤心的往事。最后一次养的是一只黄猫,很爱撒娇,喜欢在父亲的小腿边蹭来蹭去。后来,黄猫失踪了,三天后被发现时,已经死在了河滩边,尾巴被人打断了。从那天起,他就暗暗发誓不再养猫。③一天上午,趁着母猫出门觅食,他悄悄走进粮仓。这四个小家伙刚吃完奶,睡得正香,它们咬着粉红的小舌头,一只枕在另一只的小肚子上。听到脚步声,它们很不情愿地睁开眼睛,只睁了一条缝,旋即合上,发出轻得不能再轻的叫声,那声音温柔极了,听得人心都要融化了。父亲轻轻地抚模它们,又像抱外孙一样,将它们抱起来,放进纸箱。纸箱里垫了一件旧棉衣,它们在里面晃来晃去,像坐上了轿子,很是享受。④母猫回家后,发现小猫不见了,立刻叫唤起来。起初是低声短促地叫,充满着母亲的温柔,它以为淘气的孩子躲起来了。可是,声音在空荡荡的房间里消散,没有一点回应。它的叫声马上变了,拉得长长的,带着哭腔。它满屋子找,声音越来越嘶哑,越来越无助。⑤父亲在睡午觉,母猫便跑进父亲的房间,换了一种声调叫唤,好像在责问,又像在哭诉。父亲装作没有听见,它犹豫了一下,跳上床,在父亲的枕头边躺下来,温柔地叫唤着,好像在说:“请问,你有没有见过我的孩子?”任凭它怎么叫唤,父亲始终没有睁开眼睛。⑥见父亲无动于衷,母猫便冲出房子,满村地找,边找边叫唤,声音凄惨至极,让人不忍心听。它仔细搜索着每一个角落,每一间房子,每一个草垛……仍然一无所获。后来,它纵身一跃,跳到村口的草垛上,望着通往镇上的小路,一动不动,眼神呆滞,好像那几个调皮的小家伙偷偷跑到镇上买零食去了。⑦那天晚上,下起了雨。雨势很大,天空和大地好像连在了一起。父亲有些内疚,无法入睡。他放小猫的地方,是旷野里的一片草丛,离我家有足足一里地远。他不知道那四只小猫会不会找地方躲雨,他想起身去看一看,但终究还是没有下床。他安慰自己说,不管怎么说,反正家里不能再养猫了。⑧第二天,雨过天晴,父亲起床后,像往常一样推开粮仓的门,看到了那四只如毛线团般圆乎乎的小东西。母猫抬起头轻轻地“喵”了一声,眼神疲惫而又欣慰。昨天夜里,它竟然找到了它们,又把它们一只一只地叼回来。⑨父亲心头一酸,(A.走B.退)出粮仓。掩门的一瞬,他想起逝去多年的母亲。17.【情节我来理】阅读选文(二),完成下面鱼骨图。18.【猫语我来猜】联系上下文,猜猜下列句子中“猫语”的含义。(1)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2)母猫抬起头轻轻地“喵”了一声,眼神疲惫而又欣慰。19.【心情我来悟】揣摩下列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1)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加点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父亲心头一酸,(A.走B.退)出粮仓。(你觉得哪个选项更能表现父亲当时的心情?请说明理由。)20.【主题我来论】两篇文章都是通过写猫,表达作者的人生体验。请结合你的阅读感悟,简要阐述两文主题的异同。【答案】17.①母猫生了四只小猫②父亲无动于衷(父亲装作没听见、父亲始终没有睁开眼睛)③母猫叼回四只小猫18.(1)主人,你为什么打我呀?我没有吃鸟,你冤枉我啦!(2)主人,你看,孩子们都找到了!19.(1)“永无”是再也没有的意思,表达了“我”极度愧疚(悔恨、自责、难过、痛苦、遗憾等)之情。(2)B“退”比“走”更能体现父亲当时心情。母猫的举动触动了父亲的内心,父亲为之震撼,这使他联想到自己的母亲,对拆散母猫和小猫有了愧疚之感。(意符即可)20.示例:相同点:两篇文章都讲了与猫相处的故事,启发我们如何与动物和谐相处。不同点:《猫》一文中饱含了作者对当时社会人生的感触,表现了一个进步知识分子严以律己的精神;也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不能凭个人的好恶、私心和偏见加以处置。《不速之客》让我们懂得不管是人还是动物,母爱都是无私伟大的。【解析】17.本题考查情节梳理与概括。(1)根据题干“母猫趴在门槛上,父亲动了恻隐之心”和“因养猫经历而纠结”的提示,找到选文(二)①段“从此以后,它便把这里当成家,再后来,干脆在粮仓里找了个角落,生下四只小猫”,可概括为:母猫生了四只小猫;(2)根据题干“母猫不断地叫唤”的提示,找到选文(二)⑤段“任凭它怎么叫唤,父亲始终没有睁开眼睛”,可概括为:父亲无动于衷;(3)根据题干“父亲心头一酸”的提示,找到选文(二)⑧段“昨天夜里,它竟然找到了它们,又把它们一只一只地叼回来”,可概括为:母猫叼回四只小猫。1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1)根据选文(一)②段“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结合本句中“悲楚地叫了一声”和“便逃到屋瓦上了”,揣测,“咪呜”的意思是:主人,你为什么平白无故打我呀?我吃你的鸟,你冤枉我啦!(2)根据选文(二)⑧段“父亲起床后,像往常一样推开粮仓的门,看到了那四只如毛线团般圆乎乎的小东西”和“昨天夜里,它竟然找到了它们,又把它们一只一只地叼回来”,结合⑤段“见父亲无动于衷,母猫便冲出房子,满村地找,边找边叫唤……”,揣测,“喵”的意思是:主人,你看,我找到我的孩子们了!19.(1)本题考查词语理解。“永无”,是永远没有或再也没有的意思,根据下文“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结合⑤段“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可知,此处表达了“我”极度愧疚、自责、痛苦、遗憾等复杂情感。(2)本题考查词语选用。根据⑨段“父亲心头一酸”“掩门的一瞬,他想起逝去多年的母亲”,结合①段“它轻轻叫唤一声,眼神可怜极了,父亲动了恻隐之心”可知,父亲本就善良,此处看到母猫“眼神疲惫而又欣慰”和听到“轻轻地‘喵’了一声”,使父亲内心震撼,想起了“逝去多年的母亲”,对子丢弃小猫,有意拆散他们母子的行为感到羞愧。“走”,人或鸟兽的脚交互向前移动。没有感情色彩。“退”,退出。身体超前,脚步往后移动,能体现父亲不想再打扰母猫一家。因此“退”字更能表现父亲的内心世界。故选B。20.本题考查主题理解。相同点:根据选文(一)⑥段“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和选文(二)②段“家里也曾经养过猫,后来,走的走,死的死,想起来都是伤心的往事”和⑨段“父亲心头一酸,退出粮仓”,可知,两篇文章都写了人与猫相处的故事,告诉人们应该与动物和谐相处;不同点:根据选文(一)⑧段“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可知,表现了一个进步知识分子严以律己的精神;结合⑤段“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可知,文章还启示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不能凭个人的好恶、私心和偏见加以处置;根据选文(二)⑧段“昨天夜里,它竟然找到了它们,又把它们一只一只地叼回来”和⑨段“掩门的一瞬,他想起逝去多年的母亲”可知,文章表现了不管是人还是动物,母爱都是无私伟大的。(七)(2022·浙江丽水·七年级期末)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野孩子不爱白送的春天①雨大不大不要紧,把地面淋湿就行。雨一停,去园子里走走,就会看到苔癣。角落里,藏着苔癣安安静静的小家。②苔癣很恋家。2018年,我在金银花藤下面看到好多苔癣。它们趴在石头上,睡得真香。2020年的春天,世界变了,很多人说,我们再也回不去了。可是,苔癣一点都没变,它们仍在那里。③金银花开花,同一根藤上,白的立几簇,金黄的立几簇,都很香。我弯腰,低头,在花下蜜蜂的嗡嗡声里,“偷”苔癣。小铲子紧贴石头或泥土,把苔癣小心翼翼铲起。其实,我不过想给苔癣一个更美的家。④我在自制盆景。陶盆、紫砂盆、大理石盆、瓦盆,每一个都精挑细选。栽上小松树、柏树、榕树、红枫、文竹,也有认不得的、喊不出名字的小苗,觉得姿色上佳,就请进花盆。再摆几颗东倒西歪的小石子,在盆景里负责营造“在人间”的气氛。余下的,交给苔癣。薄薄的苔癣铺上去,营造出别致的深远意境,让盆景更具生气。⑤早晚喷水,偶尔还会置于水盆里浸润。但遗憾的是,养着养着,苔癣便渐渐地变黄、发黑,枯萎了。于是我把那两个已经看不到苔癣绿的鸡蛋石放回金银花藤下面,可没几天,它俩又长满苔癣,摆出一副生机盎然的样子给我看。精心搭建的玻璃房里,每天测温度、测湿度、喷水、喷雾,花那么多工夫耗那么多精力,恨不能把苔癣养成闺女样。而园子里,啥心也不操,苔癣还总是长得那么好……气我呢?⑥十天半月没雨的夏天,四处都不见苔癣的芳踪。它们难道集体壮烈了吗?其实一点都不用担心,太干旱的日子,苔癣干脆安安心心睡大觉。既然岁月静好,就来一场别来无恙的“旱眠”吧。如果突来一场雨,它们立刻就会醒过来。而醒过来的苔癣,转眼就精神抖擞生机勃勃。⑦那些被我铲回花盆里的苔癣,无论怎样浇水施肥,精心照顾,始终回天无力,是真的不喜欢窝在方寸的盆子里。它们更热爱自己的老家——没有一片瓦遮风挡雨,没有人造的缩微景观,它们只爱这样的日子。自由自在,想怎么活就怎么活。⑧荠菜,还有野菊花,也是这样的脾性。⑨荠菜包饺子好吃,可我家园子里没荠菜,得到野外去找。找到了,我就会连根拔起。摘了叶子包饺子,把根栽在园子里,选最好的半块菜地给它们安家落户。之后,我按时浇水,施肥,荠菜也慢慢长出了新叶。可是,仅一茬后荠菜便偃旗息鼓,再不肯满足我们打牙祭的心愿。原本不过是野地里乱长的荠菜,移民到我们的园子里,多好的福利呀,为什么就不安心好好长呢?我想不明白。⑩野菊花更让人恼。野地里开得那么张扬的野菊花,总是肆无忌惮地绽放,炫耀它们火热的青春。⑪我们开车穿行于中央海岸的农场,会不时撞上被废弃的农场,没有牛羊,漫山遍野都是野菊花的灿烂金黄。大片大片的野菊花,突如其来、铺天盖地冲进你的视野。⑫可一旦我把它们请进园子里,很快就蔫巴了。即便活着,也不肯再好好开花,一副凌乱的丧气样。⑬还有野百合、野桑椹,那些野生野长叫不出名字的花……都一样。只要进了园子,待遇再好,也摆一副丧眉搭眼给你看。于是,我再不去打它们的主意了。野花野草,热爱的,就是它们野性十足的自由世界。那么,轻轻道一声珍重,各自安好吧。(选自《品读》2021年第10期)21.阅读全文,根据提示,完成表格。“野孩子”在野外在家里苔癣茂盛安静②芥菜自由乱长③野菊花①蔫巴凌乱22.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1)结合语境,品味第③自然段画线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我弯腰,低头,在花下蜜蜂的嗡嗡声里,“偷”苔癣。小铲子紧贴石头或泥土,把苔癣小心翼翼铲起。(2)请从修辞角度入手赏析第⑥自然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如果突来一场雨,它们立刻就会醒过来。而醒过来的苔癣,转眼就精神抖擞生机勃勃。23.请你仿照示例,对第⑨自然段中的画线句子进行朗读设计(可从重音,停连等角度进行设计)。示例:精心搭建的玻璃房里,每天测温度、测湿度、喷水、喷雾,花那么多工夫耗那么多精力,恨不能把苔癣养成闺女样。朗读设计:朗读这句话时,“测温度测湿度”“喷水喷雾”可连读,表现出作者打理苔癣的细致用心;可重读“那么多…那么多…”和“恨不得”,适当延长语气,以突出作者对苔癣的精心培育,和想把苔癣养得更好的一种期望。我按时浇水,施肥,荠菜也慢慢长出了新叶。可是,仅一茬后荠菜便偃旗息鼓,再不肯满足我们打牙祭的心愿。24.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作者用“野孩子不爱白送的春天”为题,有什么意蕴?【答案】21.①肆无忌惮
②发黄枯萎
③偃旗息鼓22.(1)“弯腰”“低头”“偷”这些动词写出了“我”移植苔癣的全过程,表现出作者对苔癣的喜爱;“小心翼翼”写出“我”铲苔癣的动作轻柔,体现了作者对苔癣的珍视和喜爱。(2)“醒过来”“精神抖擞”等词用拟人手法生动地写出了苔癣顽强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它的赞赏。23.朗读这句话时,“浇水施肥”可连读,显示出作者对荠菜无微不至的照顾;重音可落在“可是”“再不肯”上,“可是”表转折作用,“再不肯”加强了语气,突出了作者对于荠菜移植到园子里后长势不佳的遗憾,表现出作者的惋惜和失望。24.文中的苔癣、荠菜、野菊花等“野孩子”适合在大自然中自由自在地生长,花盆并不利于这些植物的生长。这说明人类应该尊重自然生命,尊重它们的生存权利和生存环境,不随意根据人类的喜好而破坏自然生态系统;尊重生命,尊重自然,也就是尊重我们自己。联想到我们人类,每一个孩子都是热爱自由的,我们应该尊重孩子,尊重个性,不要为孩子的成长铺垫太多的“捷径”,给予他们自由发展的空间,用欣赏的眼光陪伴孩子的成长。【解析】2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和概括。解题时,要先分析出文章的行文思路(线索),再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或主要人物的活动,理清故事情节,根据题目要求概括作答。答题时要尽可能仿照题目中的示例形式作答。由第十段“野地里开得那么张扬的野菊花,总是肆无忌惮地绽放,炫耀它们火热的青春”可提炼出①“肆无忌惮”;由第五段“但遗憾的是,养着养着,苔癣便渐渐地变黄、发黑,枯萎了”可提炼出②“发黄枯萎”;由第九段“我按时浇水,施肥,荠菜也慢慢长出了新叶。可是,仅一茬后荠菜便偃旗息鼓,再不肯满足我们打牙祭的心愿”可提炼出③“偃旗息鼓”。22.(1)本题考查对重点字词的理解。首先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在具体语境中从表达效果方面分析其含义。这句话描写了“我”想把苔藓搬进室内,在金银花下面挖苔藓的情形。“弯腰”“低头”“偷”这三个动词主要写了“我”移植苔癣的整个过程。“小心翼翼”形容言行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大意,这里写出了“我”铲苔癣的动作轻柔。由第三段“我不过想给苔癣一个更美的家”可知“我”喜爱苔藓,想移植到盆景当中精心照顾,所以“小心翼翼”这个词语,体现了作者对苔癣的珍视和喜爱。(2)本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赏析。我们可以采用的答题模式是:此句运用了(修辞手法、人物描写方法、词语)+表达效果(如生动形象、生动细腻)+写出了的内容+表达的情感。无论运用什么写作方法,在分析效果时,都必须与人物的形象与情感联系起来,同时还要有全局意识,即联系全文来鉴赏要分析的句子。这句话描写了久旱逢雨之后,苔藓焕发生机,蓬勃生长的情景。由第六段“十天半月没雨的夏天,四处都不见苔癣的芳踪”可知,在干旱的夏天苔藓似乎失去了生机,但是一场雨之后,马上变得“精神抖擞生机勃勃”,可见生命力之旺盛,所以“醒过来”“精神抖擞”这些词把苔藓人格化,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苔藓的勃勃生机,赞颂了苔藓顽强旺盛的生命力。结合第七段“没有一片瓦遮风挡雨,没有人造的缩微景观,它们只爱这样的日子。自由自在,想怎么活就怎么活”可知,苔藓这种旺盛的生命力让作者赞叹喜爱。23.本题考查朗读设计能力。要让朗读更有感情,首先就要理解作品,把握作品的情感基调。在诵读的时候就要贴合这个基调来表达。确定了情感基调之后,还要能够通过一些声音表达技巧来帮助自己表达出情绪。比如我们会通过重音、停连、语速快慢、气息强弱、语势高低长短的变化和对比来让诵读更有节奏感,也更有感情。这句话写了作者对荠菜的精心照顾,以及对移栽到菜园的荠菜不能旺盛生长的遗憾和失望之情。由第九段“我就会连根拔起。摘了叶子包饺子,把根栽在园子里,选最好的半块菜地给它们安家落户”可知作者想把荠菜移植到园子里精心照顾,所以写作者照顾荠菜的词语“浇水施肥”可连读,突出照顾的精心周到;“慢慢”突出作者的盼望之情,可放慢语速;由“仅一茬后荠菜便偃旗息鼓”可知,荠菜并未像作者盼望的那样茂盛生长,作者的盼望落空,非常遗憾,所以“可是”需重读,这是情感的转折;而“再不肯满足我们打牙祭的心愿”进一步突出失望和惋惜之情,“再不肯”也需要重读。24.本题考查探究标题的含义。分析标题的含义标题含义一般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个方面来分析。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意义,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题目“野孩子不爱白送的春天”中,“野孩子”指文中写到的苔癣、荠菜、野菊花、野百合、野桑椹和那些野生野长叫不出名字的花等,结合文章内容可知,这些植物和花儿在野外生长的肆无忌惮、充满活力,而到了室内就发黄枯萎、蔫巴凌乱,人类对它们再好,它们也会偃旗息鼓。所以“野孩子不爱白送的春天”指的是那些自然的生命不适应人类所给予的环境,它们适合在大自然中自由自在地生长。由文章最后一段“于是,我再不去打它们的主意了。野花野草,热爱的,就是它们野性十足的自由世界。那么,轻轻道一声珍重,各自安好吧”可知,作者通过这篇文章告诉人们要尊重自然生命,尊重它们的生存权利和生存环境,不随意根据人类的喜好而破坏自然生态系统;尊重生命,尊重自然,也就是尊重我们自己。更深一层理解,由物及人,我们在教育孩子时也要尊重孩子,给他们适当的自由发挥的空间,不要用自己的观念紧紧束缚孩子的成长。据此概括作答即可。(八)(2022·浙江舟山·七年级期末)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马灯里的雨周蓬桦①春天里,有个病男孩原本就睡得迷瞪,面对一场雨的到来没有任何预防,他甚至还以为是在梦境中行走,穿山入林。②推开窗棂,天空很及时地打下一道闪电,它照亮了村庄里的一切:荒凉的土地,苏醒的河流,颓疏的树林,低矮的屋舍,简陋的马槽,一条正在惊恐逃窜的草狗——狗在转过头来朝向他的刹那,他看到了一双琥珀色的泪眼。③而当他睁大的眼睛企图搜索更多的事物时,闪电熄灭了。好在,第二道闪电很快被神灵点燃,雷声也鞭炮一样炸响,雨水倾泻而下。在第二道炬光的照耀下,他看到天空有一块镶着金边的乌云,乌云里有一辆马车。(马车从天而降)飘落到村头那条最宽敞的乡路上,拉马车的是一匹英俊的白马,车厢里是几麻袋棉籽饼。④是的,你猜到了——在时间的深处,黑黝黝的村庄里,这个手扶门框耽于幻想的七岁男孩就是我。⑤一大早,人们照常出工,到田里劳作,春天的农活无非是给麦苗浇水施肥,或者用犁耙翻弄土地,远处的树林里传来阵阵布谷鸟的叫声。⑥这时候,太阳突然隐匿了,屋内比黑夜更黑,散发一股腐烂麦草的气息。雨让天空暗了下来,人们出现了视觉上的错位。雨让整个村庄都笼罩在一片模糊的阴影里,磨坊和蛛网都在轻轻摇摆,像一幅荡开涟漪的水墨画。⑦我还记得在雨的背后,是隐秘的花蕊,枝头的青杏和沟畔柔弱的穗芒,以及房前屋后的荠菜花、紫地丁和车前草。当然,春雨过后,田野里的事物也被随之改变:坟茔被雨水冲刷,有的长满了青草,有的则露出了棺材板和白骨。⑧而我当时正在生病,被爷爷圈在家里不许出门。印象中是比感冒更严重的疾病,具体的名称却忘记了。我只是感觉头比平时大出一倍,像戴上了一顶漏斗,还嗡嗡响,有成千只蜜蜂在我耳边飞翔。因为感觉头大,走路便跌跌撞撞地打趔趄,有几次撞在院子里的梨树上,撞得眼前金星四溅。⑨人生病了便格外嘴馋,什么都想吃却又吃不下,尤其要命的是,再好的食物也变了味道,吃到嘴里根本不香。在生病期间,前街的二婶送来了烙鸡蛋饼,那可是我平时做梦都想吃的食物,但我吃了几口就吐了出来。爷爷和二爷急得团团转,生怕他们的孙子性命不保,那样他们将无法向在外地工作的儿子交代。在那些天,他们整天趴在我耳朵旁边问:“想吃啥?想吃啥就说。”我咳嗽着,小脸蜡黄,只是摇头,他们的眼睛里便流露出恓惶和担忧。⑩有一次,我突然馋一种食物:“燎麦穗”——就是麦子还未成熟时,用火烤熟的青麦粒。⑪两个爷爷一听就傻了眼,因为时令刚过惊蛰,田里的麦子刚刚抽穗,而催熟术当时还没有诞生。⑫另一次,是突然想吃棉籽饼,爷爷们听了都表示不解,齐声说:“有毒呢!”我就说,是去年村里的张二驴吃着一块棉籽饼故意馋我,老远就闻着香。这一次,爷爷们妥协了,连夜冒雨分头去寻找棉籽饼,最终是二爷披着蓑衣进屋,手里拿着半块饼。⑬爷爷看他全身都是泥水,就问:“摔倒了?”⑭二爷咧咧嘴说:“回来路上,雨太大了,一跤跌到水沟里了。”⑮爷爷骂了一句:“笨!马灯呢?”⑯“被水冲走了。”二爷一脸沮丧。⑰当晚,我拿着二爷从生产队仓库保管员处要来的棉籽饼不再吃了。坚硬的棉籽饼实在难以下咽。⑱值得一提的是,第二天,爷爷从水沟里捞出了二爷丢失的那盏马灯。它被我收藏至今,摆放在书房的一角。⑲马灯里有时间和一场雨的较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环保设备采购合同设备质量及交货期限3篇
- 2024年度商务咨询服务定制合同3篇
- 乙方有利租赁合同范本
- 自建房购房合同
- 红砖采购合同完整版
- 租地合同协议书
- 2024年度二手房购房装修改造合同2篇
- 消防合同范本简单版
- 2024年度东莞市新能源项目合作开发合同2篇
- 有关小区保洁的承包合同范文
- 2022年黑龙江哈尔滨中考满分作文《这也是收获》2
- 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推进情况汇报3篇
-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 第四届“长城杯”网络安全大赛(高校组)初赛备赛试题库-上(单选题部分)
- 2024年浙江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数学试题(潮汐卷)(解析版)
- 中职教育一年级上学期英语《We Are Friends》课件
- 专题10 议论文阅读(含答案) 2024年中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上海专用)
- 21 小圣施威降大圣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 业绩对赌协议范文(2024版)
- 宠物医院服务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 中国金属门窗行业分类、市场运行态势及产业链全景图谱分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