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防护系统解决方案公司设计方案_第1页
安全防护系统解决方案公司设计方案_第2页
安全防护系统解决方案公司设计方案_第3页
安全防护系统解决方案公司设计方案_第4页
安全防护系统解决方案公司设计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全防护系统解决方案公司设计方案TOC\o"1-2"\h\u12401第1章项目概述 478811.1项目背景 4240721.2设计目标 4319711.3设计原则 422588第2章需求分析 5300532.1安全需求 5193232.1.1物理安全 5202152.1.2网络安全 5184252.1.3数据安全 5216292.2功能需求 56482.2.1实时监控 538602.2.2报警与联动 5125622.2.3系统管理 543852.3系统功能需求 620592.3.1响应速度 6252102.3.2系统容量 6185202.3.3系统兼容性 6243702.3.4系统可靠性 62423第3章系统架构设计 696303.1总体架构 625483.1.1感知层 6218873.1.2传输层 6246823.1.3处理层 6126613.1.4应用层 7311363.2硬件架构 7320463.2.1感知层硬件 7298293.2.2传输层硬件 715183.2.3处理层硬件 7130793.2.4应用层硬件 7287663.3软件架构 7285383.3.1感知层软件 7321933.3.2传输层软件 8242653.3.3处理层软件 8194663.3.4应用层软件 830566第4章硬件系统设计 8285194.1硬件选型 8242764.1.1控制器选型 8310244.1.2传感器选型 9254424.1.3执行器选型 9244254.1.4通信设备选型 9184804.2设备布局 944034.2.1控制器布局 977644.2.2传感器布局 9102064.2.3执行器布局 9317854.3通信接口设计 9249594.3.1传感器与控制器通信接口 9112764.3.2控制器与执行器通信接口 9146394.3.3控制器与远程监控中心通信接口 1030227第5章软件系统设计 10210995.1系统软件架构 1011645.1.1架构概述 10225585.1.2架构详细设计 1085055.2应用软件设计 10136675.2.1应用软件概述 10147585.2.2应用软件详细设计 10320075.3数据库设计 11192225.3.1数据库概述 11159425.3.2数据库详细设计 116861第6章安全防护策略 11144376.1物理安全防护 1114806.1.1设备防护 11112776.1.2环境监控 11192376.1.3视频监控 11165356.1.4人员管理 1237776.2网络安全防护 12257746.2.1边界安全 12322206.2.2访问控制 1233016.2.3安全审计 1235206.2.4安全运维 1221116.3数据安全防护 12196456.3.1数据加密 1286386.3.2数据备份 12163836.3.3数据访问控制 12162236.3.4数据泄露防护 12238106.3.5安全意识培训 1329251第7章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13255187.1身份认证模块 13186427.1.1设计目标 13180267.1.2设计内容 13314987.2访问控制模块 13306257.2.1设计目标 1326677.2.2设计内容 13288127.3安全审计模块 13312597.3.1设计目标 1390307.3.2设计内容 13105437.4报警与联动模块 14231477.4.1设计目标 14266877.4.2设计内容 1423257第8章系统集成与测试 14278318.1系统集成 14748.1.1硬件系统集成 1460118.1.2软件系统集成 1450838.1.3平台集成 15291428.2系统测试策略 15214428.3系统测试方法 1568718.4测试报告 157616第9章系统运维与管理 16287969.1运维策略 16312499.1.1运维团队建设 16233959.1.2运维工具与平台 16294169.1.3运维标准化 1663629.1.4运维培训与考核 16175899.2系统监控 16323809.2.1系统功能监控 1655849.2.2安全事件监控 16193999.2.3日志管理与分析 1762029.2.4可视化监控 173329.3应急响应 17201069.3.1应急预案 17128999.3.2应急演练 17136489.3.3安全事件报告与处理 17116649.3.4信息共享与协同处置 17236589.4系统升级与维护 17309709.4.1系统版本管理 1761769.4.2系统升级计划 17193589.4.3系统维护 17286759.4.4用户培训与支持 1712587第10章项目实施与验收 182505610.1实施步骤 181373410.1.1前期准备 1833710.1.2系统安装与调试 18800910.1.3系统试运行 1816510.1.4系统优化与升级 181234410.2验收标准 182207210.2.1系统功能验收 183046510.2.2系统功能验收 19242510.2.3系统合规性验收 191127010.3验收流程 191975710.3.1提交验收申请 191926110.3.2验收方案评审 193089410.3.3现场验收 192174010.3.4验收报告编制 191643610.3.5验收报告审批 191364110.4培训与售后服务 191957010.4.1培训 19465310.4.2售后服务 20第1章项目概述1.1项目背景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对安全生产的要求日益提高,安全防护系统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为了降低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安全,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保证员工生命财产安全,本项目应运而生。本项目旨在为我国各类企业提供一套科学、先进、实用的安全防护系统解决方案,以满足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的需求。1.2设计目标本项目的设计目标如下:(1)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降低安全发生率;(2)构建一套完善的安全防护体系,保障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3)结合企业实际需求,为企业量身定制安全防护解决方案;(4)提高安全防护设备的智能化、自动化水平,降低人工操作失误;(5)提高企业对安全防护系统的运维能力,保证系统稳定、高效运行。1.3设计原则本项目设计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性原则: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2)实用性原则:设计方案要充分考虑企业实际需求,保证安全防护系统在实际生产中发挥实效;(3)先进性原则:采用国内外先进的安全防护技术和设备,提高系统功能;(4)可靠性原则:保证安全防护系统在各种恶劣环境下稳定运行,降低故障率;(5)扩展性原则:设计方案应具备良好的扩展性,便于企业后期根据需求进行升级改造;(6)经济性原则:在满足安全防护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企业投资成本,提高投资效益。第2章需求分析2.1安全需求为保证我国重要场所和关键基础设施的安全稳定运行,本章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安全需求:2.1.1物理安全(1)防护区域应具备防攀爬、防穿越、防破坏等物理防护措施。(2)重要设备应安装防盗、防毁、防电磁干扰等安全设施。2.1.2网络安全(1)采用国家认可的加密算法,对数据进行加密处理,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2)建立完善的网络防护体系,防止恶意攻击、病毒感染等网络威胁。2.1.3数据安全(1)对用户数据进行分类分级管理,实施权限控制,防止数据泄露。(2)对重要数据进行备份,保证数据在遭受破坏后能够迅速恢复。2.2功能需求根据用户需求及业务场景,本章从以下三个方面描述系统功能需求:2.2.1实时监控(1)对防护区域进行24小时实时监控,保证安全事件及时发觉。(2)对监控图像进行智能分析,提高安全事件预警能力。2.2.2报警与联动(1)当检测到安全事件时,系统应立即触发报警,通知相关人员。(2)实现与第三方系统(如公安、消防等)的联动,提高应急响应能力。2.2.3系统管理(1)提供用户管理、设备管理、权限管理等功能,方便用户对系统进行配置和维护。(2)支持日志记录、查询和统计,便于分析系统运行状况。2.3系统功能需求为保证系统稳定、高效运行,本章从以下几个方面描述系统功能需求:2.3.1响应速度(1)系统在检测到安全事件时,应立即触发报警,响应时间不超过5秒。(2)报警信息推送至用户终端时间不超过1秒。2.3.2系统容量(1)支持大规模防护区域和设备接入,系统容量可扩展。(2)支持大量用户同时在线,保证系统稳定运行。2.3.3系统兼容性(1)支持多种硬件设备、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的兼容性。(2)支持与其他安全防护系统的集成和对接。2.3.4系统可靠性(1)系统具备故障自愈能力,保证在部分组件故障时仍能正常运行。(2)系统具备冗余备份机制,保证关键组件的高可用性。第3章系统架构设计3.1总体架构本章主要阐述安全防护系统解决方案的总体架构设计。该系统遵循模块化、层次化、开放性原则,旨在构建一个高可靠、高功能、易扩展的安全防护体系。总体架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次:感知层、传输层、处理层和应用层。3.1.1感知层感知层主要负责采集各类安全防护相关的信息,包括视频监控、入侵报警、环境监测等数据。感知层设备主要包括摄像头、报警器、传感器等。3.1.2传输层传输层负责将感知层采集的数据实时、可靠地传输至处理层。传输层采用有线和无线相结合的通信方式,保证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3.1.3处理层处理层对传输层的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包括视频分析、报警处理、数据融合等。处理层采用高功能计算设备,保证系统的高效运行。3.1.4应用层应用层为用户提供安全防护相关的业务应用,包括实时监控、历史回放、报警处理、数据分析等。应用层采用人性化的界面设计,方便用户进行操作和管理。3.2硬件架构3.2.1感知层硬件感知层硬件主要包括以下设备:(1)摄像头:高清网络摄像头,具备夜视、红外等功能。(2)报警器:采用无线或有线传输方式,具有防拆、防剪线等功能。(3)传感器:用于监测环境参数,如温度、湿度、烟雾等。3.2.2传输层硬件传输层硬件主要包括以下设备:(1)交换机:具备千兆端口,支持VLAN划分,保证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2)路由器:提供有线和无线的接入方式,实现数据的高速传输。3.2.3处理层硬件处理层硬件主要包括以下设备:(1)服务器:高功能服务器,具备大数据处理能力,用于视频分析、数据融合等。(2)存储设备:大容量存储设备,保证视频数据和报警数据的长期保存。3.2.4应用层硬件应用层硬件主要包括以下设备:(1)客户端计算机:用于运行安全防护系统业务应用,满足用户实时监控、历史回放等需求。(2)移动终端:支持Android和iOS系统,便于用户随时随地查看监控画面和处理报警信息。3.3软件架构3.3.1感知层软件感知层软件主要负责设备驱动、数据采集、协议适配等功能。(1)设备驱动:针对不同类型的感知设备,开发相应的驱动程序,实现设备的接入和管理。(2)数据采集:采集设备的数据,进行初步处理和封装。(3)协议适配:将不同设备的数据转换为统一的格式,便于后续处理层处理。3.3.2传输层软件传输层软件主要负责数据传输、网络安全等功能。(1)数据传输:采用高效的数据传输协议,如TCP、UDP等,保证数据的实时性和可靠性。(2)网络安全:采用加密、认证等技术,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3.3.3处理层软件处理层软件主要负责视频分析、报警处理、数据融合等功能。(1)视频分析:对视频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包括目标检测、跟踪、行为识别等。(2)报警处理:对报警信息进行实时处理,包括报警确认、报警联动等。(3)数据融合:将不同来源的数据进行整合,提高安全防护系统的综合效能。3.3.4应用层软件应用层软件主要负责实时监控、历史回放、报警处理、数据分析等功能。(1)实时监控:展示实时监控画面,支持多画面分割、轮询等模式。(2)历史回放:提供视频数据的查询和回放功能,方便用户查看历史视频。(3)报警处理:接收和处理报警信息,实现报警事件的实时响应。(4)数据分析:对历史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为用户提供决策支持。第4章硬件系统设计4.1硬件选型为了保证安全防护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本章将对系统中所涉及的硬件设备进行详细选型。硬件选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功能指标、成本、兼容性、可扩展性以及后期维护。4.1.1控制器选型控制器作为安全防护系统的核心,负责整个系统的协调与控制。本系统选用具有高功能、低功耗的ARMCortexM系列处理器,具备丰富的外设接口,能够满足系统各种功能需求。4.1.2传感器选型根据系统需求,选用高精度、低功耗的传感器,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烟雾传感器、红外传感器等,用于实时监测防护区域的环境参数。4.1.3执行器选型执行器主要包括报警器、电磁锁、摄像头等设备。根据系统需求,选用响应速度快、可靠性高的执行器,保证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作出响应。4.1.4通信设备选型系统采用无线通信模块,实现远程数据传输和设备控制。通信设备选用具备低功耗、高传输速率、良好抗干扰功能的WiFi和蓝牙模块。4.2设备布局4.2.1控制器布局控制器放置在易于操作和监控的控制室内,负责收集各传感器数据,并控制执行器进行响应。4.2.2传感器布局传感器根据防护区域的具体需求进行布局,如温度、湿度传感器布置在关键设备附近,烟雾传感器布置在易燃易爆区域,红外传感器布置在出入口等。4.2.3执行器布局报警器、电磁锁等执行器根据防护区域的具体需求进行布局,保证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作出响应。4.3通信接口设计为保证系统各部分之间的稳定通信,本节对通信接口进行设计。4.3.1传感器与控制器通信接口传感器与控制器之间采用I2C、SPI等串行通信接口,实现数据的采集和传输。4.3.2控制器与执行器通信接口控制器与执行器之间采用RS485、CAN等通信接口,实现远程控制指令的发送和执行。4.3.3控制器与远程监控中心通信接口控制器与远程监控中心之间采用TCP/IP协议,通过WiFi或蓝牙模块进行无线通信,实现数据的远程传输和设备远程控制。第5章软件系统设计5.1系统软件架构5.1.1架构概述本章节主要阐述安全防护系统解决方案的软件架构设计。系统软件架构采用分层设计思想,分为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此架构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可维护性和高可用性,可满足不同场景下的安全防护需求。5.1.2架构详细设计(1)表示层:负责与用户进行交互,展示系统界面,接收用户操作指令。采用前后端分离的设计模式,前端负责展示和交互,后端负责数据处理。(2)业务逻辑层:负责实现系统的主要业务功能,如数据加密、解密、权限控制、安全审计等。业务逻辑层采用模块化设计,便于后期维护和扩展。(3)数据访问层:负责与数据库进行交互,实现对数据的增、删、改、查等操作。采用DAO(数据访问对象)模式,将数据库操作与业务逻辑分离,降低系统间的耦合度。5.2应用软件设计5.2.1应用软件概述应用软件是安全防护系统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用户管理、权限管理、安全审计、数据加密、报警处理等功能模块。5.2.2应用软件详细设计(1)用户管理模块:负责对系统用户进行管理,包括用户注册、登录、信息修改、注销等功能。(2)权限管理模块:实现对系统资源的访问控制,包括角色管理、权限分配、权限验证等功能。(3)安全审计模块:记录系统操作日志,实现对用户操作行为的审计,便于追踪问题和排查故障。(4)数据加密模块:采用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相结合的方式,对数据进行加密处理,保障数据传输和存储的安全性。(5)报警处理模块:实时监测系统运行状态,发觉异常情况时及时报警,通知相关人员处理。5.3数据库设计5.3.1数据库概述数据库是安全防护系统存储数据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用户信息、角色权限、操作日志、加密密钥等数据表。5.3.2数据库详细设计(1)用户信息表:存储用户的基本信息,如用户名、密码、联系方式等。(2)角色权限表:记录角色与权限的对应关系,实现对用户权限的管理。(3)操作日志表:记录用户的操作行为,包括操作时间、操作类型、操作结果等。(4)加密密钥表:存储数据加密过程中使用的密钥信息,保证数据的安全性。(5)报警记录表:记录系统报警信息,包括报警时间、报警类型、处理状态等。通过以上数据库表的设计,可以实现对安全防护系统各类数据的存储和管理,为系统运行提供有力支持。第6章安全防护策略6.1物理安全防护6.1.1设备防护针对关键设备采取物理防护措施,包括设置专门的设备房间,配备防盗门、密码锁等安全设施。同时对设备进行固定安装,防止非法移动。6.1.2环境监控部署环境监控系统,对设备房间内的温湿度、烟雾、火源等异常情况进行实时监测,保证设备运行在安全可靠的环境中。6.1.3视频监控在关键区域部署高清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对重要场所的实时监控,便于及时发觉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6.1.4人员管理建立严格的出入管理制度,对进入关键区域的人员进行身份验证,保证授权人员才能接触关键设备。6.2网络安全防护6.2.1边界安全采用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IDS)、入侵防御系统(IPS)等设备,对网络边界进行安全防护,阻止非法访问和攻击。6.2.2访问控制实施严格的访问控制策略,包括网络设备、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层面的权限管理,保证授权用户才能访问相关资源。6.2.3安全审计部署安全审计系统,对网络流量、用户行为进行实时监控和记录,以便于分析安全事件,追溯攻击来源。6.2.4安全运维建立安全运维管理制度,对网络设备、安全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保证网络安全防护能力持续有效。6.3数据安全防护6.3.1数据加密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采用国家密码管理局批准的加密算法,保证数据在存储和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6.3.2数据备份制定数据备份策略,定期对关键数据进行备份,保证在数据丢失或损坏时,能够快速恢复。6.3.3数据访问控制建立数据访问权限管理制度,对敏感数据进行分类管理,保证授权人员才能访问相关数据。6.3.4数据泄露防护部署数据泄露防护系统,对内部用户的数据传输行为进行监控,防止敏感数据泄露。6.3.5安全意识培训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意识培训,提高员工对数据安全的认识,降低内部数据泄露风险。第7章系统功能模块设计7.1身份认证模块7.1.1设计目标身份认证模块旨在保证经过授权的用户才能访问安全防护系统,保护系统资源免受未授权访问。7.1.2设计内容(1)用户身份认证:采用多因素认证方式,包括密码、指纹、人脸识别等;(2)认证策略管理:根据用户角色和权限,设置不同的认证策略;(3)认证信息加密:对用户身份信息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保证数据安全;(4)认证失败处理:对连续认证失败的账户进行锁定或报警,防止暴力破解。7.2访问控制模块7.2.1设计目标访问控制模块负责对用户访问系统资源的权限进行控制,保证用户在授权范围内使用系统功能。7.2.2设计内容(1)用户权限管理:根据用户角色分配相应的权限,实现精细化访问控制;(2)资源访问控制:对系统资源进行分类,实现不同资源类型的访问控制;(3)访问策略设置:支持自定义访问策略,满足不同场景的访问控制需求;(4)权限审计:对用户权限进行审计,保证权限分配的合理性和合规性。7.3安全审计模块7.3.1设计目标安全审计模块对系统操作行为进行记录和分析,以便及时发觉和追溯安全事件。7.3.2设计内容(1)审计日志记录:记录用户操作行为、系统事件等信息,为安全审计提供数据支持;(2)审计数据分析:对审计日志进行统计分析,发觉异常行为和潜在风险;(3)审计报告:定期审计报告,为系统安全改进提供依据;(4)审计策略设置:支持自定义审计策略,满足不同审计需求。7.4报警与联动模块7.4.1设计目标报警与联动模块负责对系统中的安全事件进行实时监测和报警,同时与其他安全设备进行联动处理,提高系统安全防护能力。7.4.2设计内容(1)实时报警:对系统中的安全事件进行实时监测,发觉异常情况及时报警;(2)报警方式:支持多种报警方式,如短信、邮件、声光等;(3)报警级别设置:根据安全事件的严重程度,设置不同的报警级别;(4)联动处理:与消防、门禁、视频监控等安全设备进行联动,实现自动化应急响应。第8章系统集成与测试8.1系统集成本节主要阐述安全防护系统解决方案的集成过程,包括硬件、软件及平台间的融合与协调。系统集成是实现整个解决方案的关键环节,保证各部分协同工作,达到预定的安全防护目标。8.1.1硬件系统集成硬件系统集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设备选型:根据项目需求,选择功能稳定、安全可靠的硬件设备。(2)设备安装:按照设计图纸,进行现场设备安装、调试与验收。(3)通信接口:保证各硬件设备之间具备良好的通信接口,满足数据传输需求。8.1.2软件系统集成软件系统集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软件开发:根据需求分析,开发满足安全防护功能的软件系统。(2)系统架构:构建合理的软件架构,保证系统的高效运行和可扩展性。(3)接口设计:设计统一的接口规范,实现不同软件模块间的数据交互。8.1.3平台集成平台集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数据集成:实现各平台间的数据共享与交换,保证数据的实时性和准确性。(2)业务集成:整合各业务系统,实现业务流程的协同和优化。(3)系统管理:实现对整个解决方案的统一管理与监控,保证系统稳定运行。8.2系统测试策略为保证安全防护系统解决方案的功能、可靠性和稳定性,制定以下测试策略:(1)功能测试:验证系统各项功能是否满足设计要求。(2)功能测试:评估系统在高负载、高并发等极端情况下的功能表现。(3)安全测试:检查系统在各种攻击手段下的安全性,保证系统安全可靠。(4)兼容性测试:验证系统在不同操作系统、浏览器等环境下的兼容性。(5)稳定性测试:评估系统在长时间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8.3系统测试方法本节介绍安全防护系统解决方案的测试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黑盒测试:通过输入输出数据,验证系统功能是否正确。(2)白盒测试:通过检查系统内部结构,评估代码质量和安全性。(3)灰盒测试:结合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全面检查系统功能与功能。(4)压力测试:模拟高负载、高并发场景,评估系统功能。(5)安全测试:采用渗透测试、漏洞扫描等方法,检查系统安全性。8.4测试报告测试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1)测试范围:阐述测试涉及的功能、功能、安全等方面。(2)测试环境:描述测试过程中使用的硬件、软件及网络环境。(3)测试用例:列举测试过程中所使用的测试用例。(4)测试结果:详细记录各测试用例的执行结果,包括成功、失败及问题原因。(5)问题跟踪:对测试过程中发觉的问题进行记录、跟踪和解决。本章节对安全防护系统解决方案的集成与测试进行了详细阐述,为后续系统上线和运维提供了重要依据。第9章系统运维与管理9.1运维策略本节主要阐述安全防护系统运维管理的策略制定,以保证系统稳定、可靠、高效运行。9.1.1运维团队建设成立专业的运维团队,明确团队成员职责,制定运维工作流程及管理制度。9.1.2运维工具与平台选用成熟、高效的运维工具与平台,实现自动化、智能化运维,提高运维工作效率。9.1.3运维标准化制定运维标准化文档,包括系统配置、运维流程、应急预案等,保证运维工作的规范性和一致性。9.1.4运维培训与考核定期对运维人员进行技能培训,提高运维团队整体素质,同时实施运维考核制度,保证运维质量。9.2系统监控本节主要介绍系统监控措施,保证实时掌握系统运行状况,及时发觉并处理潜在风险。9.2.1系统功能监控对系统关键功能指标进行实时监控,包括CPU、内存、磁盘空间、网络流量等,保证系统运行稳定。9.2.2安全事件监控通过安全事件管理系统,对各类安全事件进行实时监控、分析与处理,提高安全防护能力。9.2.3日志管理与分析收集、存储、分析系统日志,为故障排查、安全审计提供数据支持。9.2.4可视化监控采用可视化监控工具,实现系统运行状态的直观展示,便于运维人员快速定位问题。9.3应急响应本节主要描述系统在面临安全事件时的应急响应措施,以降低安全风险。9.3.1应急预案制定应急预案,包括应急处理流程、应急联系人、应急资源等,保证在突发情况下迅速响应。9.3.2应急演练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运维团队应对突发安全事件的能力。9.3.3安全事件报告与处理建立安全事件报告与处理流程,保证在发觉安全事件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置。9.3.4信息共享与协同处置与相关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实现安全事件协同处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