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项脊轩志》导学案(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项脊轩志》导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1、体会细节描写来表达真情。2、掌握重点词及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的用法。
过程与方法:体会本文笔墨清淡而情意缠绵动人的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怎样写真情文章
学习重点:重要的古汉语语词知识
学习难点:通过细节描写感悟作者在叙事中营造出来的抒情气氛。
学习方法:诵读点拨、讨论指导
第一课时
自学导航
1、作者简介
归有光,明代散文家,字熙甫,号项脊生。江苏昆山人。九岁能属文,以同邑人魏校为师,通经史,善古文。嘉靖十九年中举人。其后二十余年,八次会试不第。后移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讲学,生徒常达数十百人,被称为震川先生。嘉靖四十四年始中进士,授长兴知县。著有《震川文集》。和王慎中、茅坤、唐顺之合称唐宋派,四人中他的成就最高。
2、资料链接
(1)背景知识
项脊轩是归有光的书斋名。一说其远祖归道隆曾居住在太仓项脊泾,作者以项脊轩来命名自己的书斋,有追念祖先的意思。一说言其窄小,如颈背之间,故名。轩,这里指小屋,即书斋。
清朝姚鼐认为,归有光是唐宋八大家和桐城派之间的桥梁性人物,他承袭了唐宋古文运动,开启了清代的桐城派。他反对一味泥古,提倡唐宋古文。他的基本观点是:以《史记》为代表的秦汉文章虽好,但唐宋间文章未必不佳,所以他主张“变秦汉为欧曾”,属文时应“出于意之所诚……非特求绘藻之工为文章”。当然,他反对拟古,多从形式着眼,并未达到内容上的真正革新。他的散文的特点是:①即事抒情,真切感人;②注重细节,刻画生动;③篇幅短小,言简意赅;④结构精巧,波折多变。代表作品有《项脊轩志》、《思子亭记》、《寒花葬志》。其散文源出于《史记》,取法于唐宋八大家,风格朴实,感情真挚,被誉为“明文第一"(黄宗羲《明文综序》),当时人称他为“今之欧阳修”。
归有光从小勤学,爱读司马迁的《史记》,相传他曾用五种颜色的笔圈点《史记》。他的散文受司马迁和欧阳修的影响很大,但有他自己的特色。他善于用疏淡的笔墨,描写生活中常常接触的事物,以及家人、亲友之间的一些琐碎事情,随笔点染都富于深情,所以感染力很强。《项脊轩志》就是属于这种性质的抒情散文。
(2)古人评价
余读震川文之为女妇者,一往深情,每以一二细事见之,使人欲泣。盖古今来事无巨细,惟此可歌可泣之精神,长留天壤。
——「明」黄宗羲
不俟修饰而能情辞并得,使览者恻然有隐,其气韵盖得之子长(司马迁),故能取法欧、曾,而少更其形貌耳。
——「清」方苞
归震川直接八家,姚惜抱谓其于不要紧之题,说不要紧之语,却自风韵疏淡,是于太史公深有会处,不可不知此旨……有寥寥短章而逼真《史记》者,乃其最高淡之处也。
——「清」吴德旋
第一学时《项脊轩志》文言文字词整理
一、古今异义(黑体字)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____________(_________)
南北为一____________(_________)
室仅方丈____________(_________)
凡再变矣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____________(_________)
久不见若影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过午已昏____________(_________)
或凭几学书____________(_________)
杂植兰桂竹木于庭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去,以手阖门____________(_________)
亦遂增胜____________(_________)
吾妻来归____________(_________)
始为篱,已为墙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五之夜____________(_________)
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_________(_________)
且何谓阁子也____________(_________)
余自束发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一词多义
始
室始洞然()始为篱,已为墙()
过
日过午已昏(___)大母过余曰(___)
置
顾视无可置者(___)内外多置小门(___)
而
余扃牖而居(___)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___)
为
始为篱,已为墙(___)轩东故尝为厨()
庭中通南北为一()吾从板外相为应答(___)
以
以当南日(___)以手阖门(___)
能以足音辨人(___)执此以朝(___)
谓
且何谓阁子也()妪每谓余曰()
一
庭中通南北为一()先妣尝一至()
日
以当南日()不能得日()
先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___)先大母婢也(___)
三、通假字
垣墙周庭,以当南日(___)而母立于兹(___)
四、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
乳二世(___)客逾庖而宴(___)
执此以朝(___)吾家读书久不效(___)
雨泽下注(___)
2.名词用作状语
雨泽下注。使不上漏(___)又北向(_________)
东犬西吠(_________)前辟四窗(_________)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_________)
3.形容词用作名词
多可喜,亦多可悲(___)
4.名词使动用法
垣墙周庭(_________)
五、句式
1.判断句
用“……也"表示判断。如:
1)项脊轩,旧南阁子也2)妪,先大母婢也
2.省略句
下列各句中的括号表示省略了的成分。如:
1)()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2)()借书满架
3)吾儿,()久不见若影4)使()不上漏
5)明月()半墙6)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7)垣墙()周庭
3.倒装句(翻译下列句子)
介词结构后置:
1)杂植兰桂竹木于庭2)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3)室西连于中闺4)鸡栖于厅
5)其制稍异于前
第二学时
※自学导航
1、自我梳理文本结构
2、艺术特色
(1)文气贯通,浑然一体
文章写于不同时期,思念的人有三代,但作者以为线索,把人物、事件串联起来,又把自己的感情灌注其中,使得文章浑然天成,毫无松散凌乱的感觉。
(2)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写出真情实感。
表现大家庭的破败衰落,作者选取了自己感受最深的细节,不言感慨而感慨自见;写祖母,也只是平平常常的几句话和“”“"两个动作,就表现出责备、疼爱和喜悦交织的复杂情感。
※助学资料
1.一个书斋——项脊轩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这是一篇典型的托物言志的散文名作,作者所托之“物”就是“项脊轩"。可以说,项脊轩是全文布局谋篇的一条线索。
文中通过“百年老屋”的几经变迁,将与项脊轩有密切联系的往事连缀成篇,反映家中三世的沧桑。往事如烟,可写可记之事很多,而作者将人物的活动,事件的发生都限制在项脊轩及其庭院中,把人和事用项脊轩紧密联系起来,无论写景、叙事、抒情、议论,无不围绕着“项脊轩"这一中心,条理井然,形散神聚。
2.两种情感——悲和喜。
全文以第二段作为过渡,承上启下,或侧重写喜,或侧重叙悲。
(1)第一段,写项脊轩修葺前后的不同变化,以“喜”贯穿。
修葺前,项脊轩狭小、阴暗、破漏;修葺后,项脊轩明亮、幽雅、安静。在这段,作者意在表现自己青少年时期读书生活过的书斋,可爱、可亲、可美,以表达自己深深的眷恋之情,而作者欲扬先抑,先极力叙述原来的项脊轩的旧、小、漏、暗,为下文写修葺后的项脊轩的优美可爱作铺垫。
修葺后的项脊轩迷人可爱,令人留恋之处,不仅仅表现在修葺后的明亮、不漏和安静等方面,更表现在作者的生活情趣上,与周围环境的自然融合上。
作者笔下修葺后的项脊轩,充满了诗情画意:原来阴暗的小屋变明亮了,是因为阳光照射在新修的围墙上,从新开的四扇窗户反射到室内;原来院前普通的围拦因主人在周围种植了兰花、桂树、修竹而增添了无限美景;白天,在小屋或仰或躺,或长啸或吟唱悠然自得;有时,静静地独自端坐,可以清晰地聆听大自然各种各样美妙的声音;庭院前幽静的环境,吸引着小鸟常来觅食,有人来了也不愿飞走;每当农历十五的晚上,皎洁的月光照亮了院前半截墙壁,桂树的影子交杂错落在墙上,有如一幅清淡优美的水墨画,而且是活的水墨画!——微风吹来,花影摇动,美丽可爱之极。
(2)第三段,叙写项脊轩的变迁,回忆母亲和祖母的往事,用“悲"贯穿。
先回忆“诸父异爨”引起庭院的变化,反映家庭的败落,笔墨中无不浸透着作者无限的“悲"情;通过老妪忆母,再现了慈母的音容笑貌,使作者禁不住潸然泪下(“余泣”);
忆及幼年读书时,祖母来轩看望自己,那真挚感人的情景,那谆谆的嘱咐,那沉甸甸的期望,更是让自己忍不住要大哭一场。
这一段,作者情感由“悲"到“泣”,再到忍不住“大哭一场”,无不紧扣“亦多可悲”来写,回忆中隐含着作者对家庭变迁的悲叹,对亲人的深切怀念,对自己怀才不遇、有负祖母期望的深深感慨。
(3)第四段,叙写自己闭门苦读的情景及小轩多次遭火未焚的事情,是写“悲"的进一步补充,同时,字里行间,又透露出作者埋头苦读,要实现理想的期望。
(4)第五、六段,是补写,通过补叙,表达对亡妻的怀念之情。这一部分意在写悲,却先极力叙写当年两人在轩内唱和相随的欢乐,以“喜”衬“悲”,衬托今日丧妻的悲哀。最后,托物抒情,借亭亭如盖的枇杷树,寄托对亡妻深深的怀念之情。
3.三世变迁——文中作者是怎样描写归家三代变迁的情况的?
本文通过记作者青少年时代的书斋,着重叙述与项脊轩有关的人事变迁,借“百年老屋”的几经兴废,将与项脊轩有密切联系的往事交织成篇,以生活中的一桩桩琐事,尽现了祖母、母亲、妻子三代人与作者的情谊,同时也反映了归家中三世变迁的沧桑。这里,重点从归家家庭衰落的一些表象描写中加以分析。
作者善于抓住富有特征性的细节,来描写一个封建大家庭的四分五裂之状,反映归家家庭的败落。归家原本庭院南北相通,是一个整体。自从“诸父异爨"后,设置了许多小门,墙壁到处都是(四分五裂之状)。先用篱笆相隔,后来更用一堵堵墙壁阻断往来(“始为篱,已为墙”)。尤其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厅’非‘庭’也)”,寥寥几笔,将一个封建大家庭分家后所产生的颓败、衰落、混乱不堪的情状表现得淋漓尽致。
另外,写祖母到项脊轩来,鼓励作者读书求仕,光宗耀祖这件事,同样可透析出归家家道衰落的状况。归有光祖母的祖父曾在宣德年间担任朝廷官员(太常寺卿),而如今,“吾家读书久不效”,儿辈们科举无望,反以分家为能事,闹得个钟鸣鼎食之家四分五裂,乌烟瘴气,只有把希望寄托在孙儿归有光的身上了。
答案《项脊轩志》参考答案:
文言文字词整理
一、古今异义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旧,原来的)
南北为一(一,整体)
室仅方丈(方丈,一丈见方)
凡再变矣(凡,总共;再,两次)
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案,桌子)
久不见若影(若,你)
日过午已昏(昏,暗)
或凭几学书(几,书桌;书,写字)
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杂,交错)
比去,以手阖门(比,等到)
亦遂增胜(胜,佳景,引申为光彩)
吾妻来归(归,旧时指女子出嫁)
始为篱,已为墙(已,后来、不久)
三五之夜(三五,即十五)
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竟,整)
且何谓阁子也(且,那么)
余自束发(束发,表示成年)
二、一词多义
始
室始洞然(才,连词)
始为篱,已为墙(起初、先,副词)
过
日过午已昏(超过,动词)
大母过余曰(到、来,动词)
置
顾视无可置者(放置,动词)
内外多置小门(设置,动词)
而
余扃牖而居(助词,表修饰,无义)
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但,连词)
为
始为篱,已为墙(做,动词)
轩东故尝为厨(作,动词)
庭中通南北为一(成为,动词)
吾从板外相为应答(对,介词)
以
以当南日(用来,动词)
以手阖门(用,介词)
能以足音辨人(凭借、根据,介词)
执此以朝(用如“而”,介词)
谓
且何谓阁子也(叫作,动词)
妪每谓余曰(告诉,动词)
一
庭中通南北为一(整体,名词)
先妣尝一至(常来,副词)
日
以当南日(太阳,名词)
不能得日(阳光,名词)
先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以前,名词)
先大母婢也(去世的,形容词)
三、通假字
垣墙周庭,以当南日(“当”通“挡")
而母立于兹(“而”通“尔")
四、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
乳二世(乳,乳养)
客逾庖而宴(宴,用饭)
执此以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