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设计_第1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设计_第2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设计_第3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设计_第4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5.草船借箭课型新授课课时2-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10个生字及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教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学过程与方法目标:梳理文章结构,品词析句,感悟作者的叙述特点和刻画

人物的方法,内化、积累课文中的经典语言和表达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阅读名着的兴趣。

重点研读文本语言,从语句的前后联系中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感受诸葛

难点亮“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

学法

小组合作学习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指导

通案个案

一、创设意境、感悟精彩

1.创设意境,渲染气氛。课前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的

片断和主题曲。

2.调动积累。你们熟悉《三国演义》中的哪些主要人物,

哪些主要故事?

3.尝试交流,整体感知。

(1)谈话: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欣赏《三国演义》中

的一个精彩故事。(出示课题:草船借箭)老师相信,许多同

学都熟悉这个故事,谁来介绍一下故事的主要内容?

(2)学生交流。

(3)对学生的交流进行评价。

二、切入中心,领悟“神妙”

1.划出课文的中心句。请同学认真阅读全文,划出课文的

中心句——“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

不上他!’”

2.品读感悟,周瑜临终感叹:“既生瑜,何生亮!”请同学

们自由读课文,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划

出来,再用心体会,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哪里。

3.学生自主学习。边读边画边体会。

4.交流、对话:

以“诸葛亮知天文”为例,教学过程设想如下:

(1)品读句子:“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

清。”

角色换位,对比体会:这场大雾,诸葛亮、鲁肃都看到了。

他们各自心情会怎样?心理会怎么想的?

角色扮读。

(2)联系课文上下文来体会。课文中这些地方能看出诸

葛亮事先算准了这场大雾。

第二自然段的

“诸葛亮说:'只要三天。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

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

百个军士到江边搬箭J”

第四自然段的

“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个军士。

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

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第六自然段的“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

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

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鲁肃问他:'你叫我来做什么?'诸

葛亮说:'请你一起去取箭。

第七自然段的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5.小组自学交流“诸葛亮懂地利”的情节。教学过程设

想如下:

(1)默读课文,圈画相关的句子或重点词语。

(2)交流体会。(课文中的相关句子:

第六自然段的“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

朝北岸开去。”

第八自然段的“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

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本句中“逼

近”一词尤其能反映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理由一:逼得太近,

曹操必能识破秘密;理由二:距离曹军水寨远了,又不能受

到箭或受箭面积不大。“度”的把握全在智慧。)

三、课外延伸

1.阅读《三国演义》第40回、46回、90回。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重点品读“诸葛亮识人心”的课文

内容。

堂1、搜集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故事。

检2、课后继续阅读《三国演义》,了解更多的三国人物。

课题5.草船借箭课型新授课课时2-2

知识与技能目标: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

算。

目过程与方法目标: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周瑜、诸葛亮等人物的特点

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重点了解“草船借箭”一事的起因及经过。扣住课文语言,感受人物形象,体验阅读

难点名著的乐趣。

学法

自主探究学习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指导

通案个案

一、欣赏名著,品读经典

1.课文精彩描述“诸葛亮知人心”这方面的内容,这也是

这节课我们要探究的重点。如果老师让你选择自己最喜欢的

或最能展现自己才华的学习方式来欣赏、探究课文描述“诸

葛亮知人心的内容,你会采用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来探究?

2.学生片刻沉思后汇报,老师梳理、概括出以下几种学习

方式:

(1)读:有感情地朗读。

(2)说:选择故事最精彩的部分,再加上自己的想像,有声

有色地说一说。

(3)演:邀请几个同学或者老师,分角色把这个故事演一演。

(4)评:评说诸葛亮“神机妙算”——知人心。

(5)写:根据看过的电视剧,展开想象,扩充、编写“诸葛

亮知人心”的某些场景。

3.师生互动交流,及时指导,让学生掌握一些学习方式、

学习策略。例

(1)读:“诸葛亮知人心”这方面的课文内容,如果选择的

是“有感情朗读”这种学习方式,请按照自己对人物情感的

理解进行个性化朗读,以求达到声情并茂、人物形象活灵活

现的效果。

(2)说:采用“说一说”的学习方式学习“诸葛亮知人心”

这方面的内容,你准备怎样说?

(3)演:如果选择“演一演”的学习方式学习“诸葛帝知人

心”这方面的内容,该怎样演?

4.请同学各自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根据不同的要求,选

择学习伙伴,欣赏名著,品读“诸葛亮知人心”这方面的课

文内容。

5.小组交流,全班汇报,自由欣赏、品读:引导学生围绕

“神机妙算”—知人心进行汇报,教师参与、互动。

以第七自然段为例——“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

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

去。”

针对这个片段,如果是采用表演探究的学习策略的同学,该

怎样进行教学情境创设:

“《草船借箭》这篇课文中,写诸葛亮说话的地方有11

处之多,但只有这个地方写到了诸葛亮的‘笑你们演演

看,诸葛亮他这时怎么‘笑‘?"(对曹操轻蔑的嘲笑,对

战胜周瑜后,抑制不住的爽朗的笑,自豪、自信的笑。)

二、营造“对话”,塑造人格

1.同学们能不能用恰当的成语或四字词语来概括不同

人物的性格特点?(学生上台板书)

2.用关联词说话训练。

因为……所以如果……就只有……才虽然……但是

...就

3.汇编诗歌,体味经典。

把故事编成了文字:草船借箭不寻常,要论成败有文

章。

嘉督周瑜欲陷害,孔明先生巧应对。妙算天文雾漫天,

通晓地利蒙曹操。洞悉人心妙计成,箭如雨下满载归。

神机妙算诸葛亮,世世代代美名扬。

三、链接名著,拓展文本

请同学们自由畅谈读《三国演义》的原著后的体会

堂1.接龙复述故事。

检2.把文本演绎成课本剧。

课题6.景阳冈课型新授课课时2-1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详细讲述武松打虎部分。

教过程与方法目标:抓住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动作等了解人物的特点,

了解武松豪放、勇敢无畏的性格

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古

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武松的性格和打虎的经过;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

难点的方法,;抓住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动作等了解人物的特点。

学法

小组合作学习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指导

通案个案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出示课件】

1.教师播放《水浒传》电视剧主题歌曲,请同学们欣赏。

2.学生互相交流,说说自己对《水浒传》的了解,可以简

单介绍电视剧中的故事情节,可以说说电视剧中的人物形象,

可以说说自己观看电视剧的感受……教师评议并小结。

3.简介《水浒传》及作者【出示课件】《水浒传》是明代

著名小说,又名《水浒全传》《忠义水浒传》,约成书于元末明

初。《水浒传》长于语言技巧和描写人物的笔法。在描写人物

上,粗笔浓墨,色彩绚烂,酣畅淋漓,神情面貌如见其人。施

耐庵(约1296-约1370),原名彦端,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

庵。泰州兴化人。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学课文生字词、自读课文,借助自己的阅读经验

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的词语。

2.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想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叙述的?是

按照什么顺序将材料串接起来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

的印象?

2.教师总结: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的。

1〜4自然段:武松进店饮酒,不听劝告,执意过冈。

5〜7自然段:武松不听劝告,执意上冈。

8~12自然段:武松赤手空拳打死打虎。

13自然段:武松打虎后下冈。

(板书:喝酒一一上冈一一打虎一一下冈)

四、细读课文,了解喝酒

1.请同学们默读文章第1〜4自然段,标注出人物对话,着重

标注武松的语言,看看从这部分课文能了解到什么。

2.学生小组交流自学结果,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人物对话交

流自己的感受。【出示课件】

(1)从这部分课文中,你了解到什么?(①武松进店饮酒,不

听劝告,执意过冈。②武松豪放、倔强的性格。)

(2)课文是怎样表现武松豪放、倔强性格的?(通过语言描写

来表现人物性格。)

(3)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第1〜4自然段,师生评议教师小

结【出示课件】:这是武松在酒店饮酒时及饮完酒后与酒家说

的一些话。表现其豪放、倔强的性格。后来,当酒家好心劝阻

他不要独自晚上过冈、以防猛虎伤害时,武松更是出语豪壮,

一连两个“不怕”把武松浑身是胆的英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种性格为下文他勇猛打虎的行为做了铺垫。(板书:豪放倔

强)

(4)指导朗读:学生自由组合练习分角色朗读。

五、谈话过渡:从课文第1〜2自然段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武松

进店饮酒,不听劝告,执意过冈。他真的遇到老虎了吗?下节课

我们继续学习。

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堂1.酒家道:“我家的酒()是村里的酒,()比得上老

酒的滋味。”

2.酒家()说()摇着头,走进店里去了。

课题6.景阳冈课型新授课课时2-2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简要地说一说故事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详细讲述武

松打虎的部分。

学过程与方法目标:抓住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动作等了解人物的特点,

目了解武松豪放、勇敢无畏的性格特点。

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

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重点

体会作者通过平凡的事物展示美。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难点

学法

自主探究学习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指导

通案个案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谈话过渡:酒家说冈上有虎,经常出来伤人。真的有

虎吗?武松遇到虎了吗?会不会发生危险?这节课我们

继续学习下文。

二、学习课文3,4自然段。

1.学生默读课文3,4自然段,说说这部分课文主要写

了什么?(武松上冈,见了官府榜文,才知真的有虎,但

决定继续上冈。)

2.从这部分课文中,你又了解到武松的什么性格特

点?(板书:倔强、固执和无畏)

3.作者是怎样表现武松的性格特点的?(作者通过心

理活动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4.找出描写武松心理活动的句子,深入体会。

5.指导朗读,抓住人物的心理活动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三、学习课文5,6自然段。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5,6自然段,标出自己感受最

深的部分反复阅读。

2.讲解5,6自然段【出示课件】

读一读,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说说你从这段话知

道了什么?(学生阅读。)

3.讲解5,6自然段【出示课件】

(1)读一读,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说说你从这段

话知道了什么?(学生阅读。)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师生评议,教师相机引导:

①作者是怎样描写老虎抓人的?

②“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似半天里起了个霹雳,

振得那山冈也动。”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夸张。)你

从中感受到什么?(从老虎的吼声巨大感受到老虎的凶猛。)

③“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一句运用

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把“虎尾”比作“铁棒工)你从

中感受到什么?(从中感受到“虎尾”的有力,老虎具有很

强的攻击力。)

④你还能从哪些地方感受到老虎的凶猛。【出示课件】

⑤面对凶猛的老虎,武松是怎么做的?

⑥面对凶猛的老虎,武松是否胆怯了?你是从哪儿看出来

的?

⑦从武松沉着应战的动作描写中你感受到了武松的什么

特点?(板书:机智灵敏、有勇有谋)【出示课件】

(4)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现出老虎的凶猛,表现出武

松的机智灵敏、有勇有谋。

(5)教师小结:这是写大虫进攻的“三招”及武松沉着

应战的“三闪”。大虫抓人有“三招”:一扑、一掀、一剪。

武松一闪,闪在大虫背后;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只一剪,

武松却又闪在一边。这“三闪”,从这里可以体现出武松的

以退为进、机智灵敏、有勇有谋。

4.讲解5自然段【出示课件】

(1)“武松将半截梢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

皮揪住,一按按将下来。”这句话中的“势”是指什么?“就

势”是什么意思?从这里你又了解到什么?

(2)《景阳冈》一文的重点是“武松打虎”,作者写武松打

虎,生动又传神,虎虎有生气。先是他的“闪、躲”,这是面

临猛虎的锋芒毕露而机智避让的“闪、躲”,说明他有勇有谋、

智勇双全。接着,武松“抡起梢棒,使尽平生力气,从半空劈

下来……”“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只顾乱踢”,“提

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使尽平生力气只顾打”。这里运用了哪

些表示“打”的词语?你能找出这段话中描写武松打虎的动作

的词语吗?从中感受到什么?

(3)指导朗读,读出武松的勇武。

(4)教师小结:这里的“抡、劈、揪、按、踢、提、打”

等几个字,字字千钧,虎虎生风,形象生动地凸现了武松打虎

的英雄气势,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武松勇武过人的高大形象。

5.自由读课文,5,6自然段,了解武松打虎的过程。

四、学习课文第7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在朗读中表现出武松的

筋疲力尽。

2.结合课文说感受。

五、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景阳冈》出自我国著名古典小说《水浒传》,作者运用了

多种表现方法来刻画人物,对表现武松打虎时的惊心动魄的场

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使文章大大增色。

在《水浒传》这部小说中,作者还刻画了许许多多人物,并且这些人物都

堂有表现自己特点的绰号,如及时雨宋江、玉麒麟卢俊义、智多星吴用、黑旋风

李逵、浪里白条张顺等。请你选自己喜欢、熟悉的人物了解他的绰号,感受施

耐庵是如何既传神又真实地塑造人物形象的。

课题7.猴王出世课型新授课课时1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猜测大体意思。

学过程与方法目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石猴是怎么出世的,又是怎么成为猴王的。

感受石猴集猴、人、神于一体的形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

重点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理解古代白话文与现代语言

难点

有区别。

学法

小组合作学习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指导

通案个案

一、激趣交流,导入课题。

1.课件出示,学生仔细观察。引发交流:

2.导入课题:大多数学生都很喜欢神通广大、能力非凡

的孙悟空,那孙悟空最初是怎样的呢?

二、初学课文,读懂词语,理清课文结构。

1.默读课文,遇到不懂的词语,可以猜一猜意思。

2.小组交流。看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组织材料的?分别

描写了哪些内容?再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三、欣赏影视,感受人物。

1.多媒体播放“猴王出世”影视片段,学生欣赏。

2.结合初读课文的感受,试着用一个词语或短语概括自

己心目中石猴的形象,(野性、机灵、顽皮、机警、聪明、

勇敢、天真、活泼……)

(1)课件出示:这真是一个____________的石猴啊!

(2)学生试着给上面的句子加上合适的字词,把句子补充

完整。在朗读中表达自己对石猴的赞叹之情。

四、研读交流,感悟人物形象。

1.学生自由演读课文,并圈画批注。

2.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点拨并小结。1.

神奇不凡。

(1)默读语段,用“____”画出仙石形状及所处的位置;

用“”画出石头变猴的原因;用“______”画出石猴出生的

经过。

(2)互相交流,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石猴?(来历神奇。)

2.自由快乐。

(1)默读语段,说说这是一只怎样的石猴?(快乐。)

(2)你从那里体会到了石猴的自由、快乐?

(3)这段文字是作者对石猴日常生活的描写,你感觉这段文

字具有什么特点?指导朗读,感受石猴的自由自在、快活逍

遥、亲和友善而又顽皮可爱。

3.顽皮率真。

4.勇敢无畏、胆大心细。

(1)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这段文字。通过阅读你了解到这

是一个什么样石猴?(勇敢无畏、胆大心细。)

(3)互相交流:说说你是从哪儿看出这是一只勇敢无畏、胆

大心细的石猴的?

(3)指导朗读:读这段文字,要特别留意石猴的动作,注意

作者对石猴反复的动作描写,感受石猴勇敢无畏、胆大心细

的形象。

六、总结提升,整体把握。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了

一只石猴,这只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

洞,被群猴拜为猴王的故事。感受到石猴活泼可爱,敢作敢

为的特点。

七、拓展延伸,激发学习兴趣。

课文记叙的是孙悟空的出生,节选自古典小说《西游记》第一回,那

你还知道《西游记》中有哪些精彩的故事?

课题8.红楼春趣课型新授课r7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课文中生字,品读重点语句,通过阅读、想象等

学策略,大致读懂课文。

目过程与方法目标:感受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情感

态度价值观目标:品味本文语言,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美好生活向往。

重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组织学生交流,分析鉴赏小说中人物形象。

难点抓住文中细节描写,品味文章准确生动的语言。

学法

小组合作学习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指导

通案个案

一、师生谈话,导入课题。

1.播放《红楼梦》插曲。了解《红楼梦》故事梗概和主要人物。

2.简介《红楼梦》。《红楼梦》又名《石头记》、《金玉缘》。以贾、

王、史、薛四大家族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

通过对这些爱情悲剧产生社会环境描绘,昭示了当时社会世态风貌。

3.简介作者。曹雪芹,名霭,字梦阮,号雪芹,清代著名文学

家,小说家。他出身于一个“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主家庭,因家

庭的衰败饱尝人世辛酸,后以坚韧不拔之毅力,历经多年艰辛创作

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解决字词。

1.自由读文,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把课文读通读顺,有不

懂的问题可以提出来。

2.课文中出现了哪些主要人物?用自己喜欢符号标出来。

(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圈画文中描写的人物,以及人物外貌、语言

的句段,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2.交流资料,说说读对文中人物的了解。

三、了解内容,感受人物。

(一)自主阅读。

1.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在阅读中了解故事内容,感受人物形

象。

2.小组同学互相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言。

(二)了解故事内容。

第一部分(1-2自然段)主要叙述看到了挂在树上的风筝,黛

玉等人决定拿出风筝放晦气。

1.一语未了,……断了绳,拿下他来。”

(1)从对众人的神态变化的描写中感受到众人的注意力集中。)

(2)借用人物语言引出风筝,很自然地引出了下面的故事。)

(3)(挂在树梢上的风筝很漂亮。)

2.宝玉等听了,……我且拿起来。”

(1)(宝玉认出了树梢上的风筝是谁的。)

(2)(紫鹃想把风筝据为己有。)

(3)指导朗读,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好人物语气。

3.探春道:“紫鹃也学小器了。……咱们也放晦气。”

(1)了解到放风筝放晦气是一种风俗。

(2)黛玉寄人篱下,多愁善感,所以提出放风筝放晦气。

第二部分(3-6自然段)主要叙述了贾宝玉和众姐妹、丫头们

放风筝的欢乐场景。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说说自己从放风筝的过程中了解到什么?

感受到什么?

2.全班交流,教师引导。

(1)从对人物的动作描写中感受到众人虽然忙乱,但都很欢乐。

(2)感受到人们的和谐和快乐。

(3)细致的对话描写和神态描写中流露出和谐、欢乐的气氛,也

让人感受到众人盎然的兴致。

(4)从人物的语言描写中感受到小丫头惋惜的心情,探春的上解

人意,宝玉的兴致高涨。

(5)从宝玉动作和神态描写中,感受到众人都高兴地把风筝放了

起来,唯独宝玉的风筝放不起来,怕被人嘲笑而着急的心情;从宝玉

的语言中又让人感受到一个可爱的公子哥的形象。

(6)从黛玉的动作描写中了解到黛玉的娇弱,从众人的语言和动

作描写中感受到人们对黛玉的祝福。

这段描写把放风筝这一场景的描写把故事推向高潮。从对众人的

语言、动作中感受到放风筝给众人带来的无比的快乐。

(三)感受人物形象。

小组交流,文中的哪个人物给我留下的印象深刻?你觉得他是个

什么样的人?教师引导并小结。(板书:贾宝玉、林黛玉、丫头们)

1.读一读,感受贾宝玉的率直纯真。感受贾宝玉借助风筝表达

的自己关爱女性的品质。

2.读一读,感受林黛玉的多愁善感。感受林黛玉的娇弱。

3.读一读,从小丫头们的心理活动描写“巴不得”和动作描写

“手忙脚乱”中感受她们的快乐和活泼。感受众人热爱美好事物的心

情。

(四)指导朗读:在朗读中了解放风筝的过程,感受人物的心情,

了解人物的特点,感悟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课堂总结:通过阅读我们了解了文章中贾宝玉和众姐妹、丫头

们在大观园中放风筝的欢乐情景,感受到了他们对自由生活的热爱和

向往。学会了借助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

法。

2.《红楼梦》中描写“凤辣子”的一个片段,从中看出人物的性

格特点。

堂课下希望同学们从《红楼梦》中选取自己喜欢的部分阅读,读出悠久

检的历史,读出灿烂的文化,读出作者表现人物特点的独到之处。

课题口语交际怎么表演课本剧课型新授课课时1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课文剧的主要特点及改编的要求。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通过表情、动作等肢体语言来反映人物性格,从而加深对

故事中人物的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进一步了解、阅读名著,激发学生对文学名著的喜爱之情

重点

通过表情、动作等肢体语言来反映人物的性格,从而加深对故事中人物的理解。

难点

学法

小组合作学习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指导

通案个案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1.【出示课件】视频:课本剧《滥竽充数》

2.学生认真观看,看后互相交流:

(1)你最喜欢哪个演员的出色表演,为什么?

(2)你认为演出最成功的地方在哪里?

3.谈话揭题【出示课件工

二、明确交际要求。

(一)阅读课本,了解交际要求。

1.小组讨论:怎样准备课本剧活动?(小组长根据学生的

发言进行整理。)

2.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评议相机小结。

【出示课件】准备活动

(1)选课文:学过的课文中,哪一篇适合演课本剧。

(2)分角色:不同身份、性格的角色,适合分配给谁。

(3)怎么演:怎么演好故事中的每个角色。可以从角色的

台词、表情、动作等方面进行计论。

(二)小组讨论,完成以上活动步骤。

1选.文

(1)提出问题:从学过的课文中选取剧本素材,你会选择哪

一篇?教师引导,你为什么要选择这篇呢?

(2)学生回答后,指名总结适宜改编为剧本的课文的特点。

2改.编

(1)确定剧本结构。

(板书:改编(结构)一一时空集中层次分明人物有序)

(2)编写人物台词。

(板书:改编(台词)一一语言通俗突出心理独白旁白)

(3)设计舞台说明。

什么是舞台提示?你的剧本中将用到哪些舞台提示?它们

有什么作用?

小结:舞台说明又叫舞台提示,是剧本里的一些说明性的

语言。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人物的表

情、动作、上下场等。这部分语言要简练、扼要、明确。一般

出现在每一场的开头结尾和对话中间,一般用括号括起来。(板

书:改编(舞台说明)一一时间地点服装道具情绪动作)

3.排练

(1)教师导言:如何排练,排练的是否精当,将直接关系到

舞台演出的效果,也将表达出学生对原作品的理解和感悟,更能

艺术地再现原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使学生的再创造的能力得

到质的升华。

(2)小组交流:怎样设计排练步骤?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

同学的意见。教师评议相机引导并小结:

(板书:排练一一精选演员布景设计安排场次塑造形象改

进细节)

三、自选编写,表演评价,升华形象。

四、教师小结,拓展延伸。

堂今天的表演只是初步的尝试,同学们可以融合大家的合理性建议,尝

检试自己做一回编导,并与同学合作进行创编。

课题习作写读后感课型新授课课时1

教知识与技能目标:帮助学生认识读后感这种文体,初步掌握写读后感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写读后感,提高阅读和作文能力,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养成修改自己习作的习惯,并能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习作。

重点

初步掌握写读后感的写法。在习作中感情要真实具体

难点

学法

小组合作学习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指导

通案个案

一、交流激趣,导入课题。

1.引导回忆:同学们最近在课内或课外读了哪些书籍或者文

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

从交流中可以看出,有人读《红楼梦》会潸然泪下,有人读《武

松打虎》则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这些都是同学们真实感情的流露。

这节习作课我们就根据自己的体会,联系生活实际写一写读后感。

(板书:写读后感)

3.【出示课件】什么是读后感

我们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时往往会产生自己的阅读感受,有时

一些人物会给你留下很深的印象,有时一些情节或细节会让你受到

触动,有时一些精彩的语句还会让你过目不忘.把具体感受或者获

得的启示写下来,就是读后感。写读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和

思考读过的内容

二、阅读范文,了解写法。

1.呈现读后感例文。【出示课件】

2.学生自由朗读范文。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边读边思考每

个段落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

3.小组交流:阅读范文,从写作方面来说,你感受最深的是什

么?

①介绍篇目,点明感受②概括内容,紧扣感受

③围绕感受,详谈体会④联系生活,再谈感受

⑤首尾呼应,总结感受

4.具体写作中要注意什么问题?

①介绍内容时不能过多的重复原文。

②围绕着文章来具体写自己的体会和感想。

三、选择材料,尝试命题。

1.选择材料。【出示课件】

(1)简介文章内容;

(2)选择一两个片段;

(3)写出自己的感想。

2.命题指导。

题目可以是“读《XXX》有感”或“《XXX》读后感”,也可以将它

作为副标题,再自拟主标题。

四、独立习作,教师巡视。

1.明确习作要求。

2.学生独立完成习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提醒学生格式要正

确。

五、全班交际,师生评议。

1.习作完成后自己阅读并修改,保证句子通顺,没有错别字。

2.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同学把自己的习作在小组里读一读,小组

同学互相评议,提出修改意见。选出最好的一篇习作作为小组的代表

作。

3.集体评议,说说习作好在哪里,也可以提出修改意见。

4.根据交流情况学生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并把修改后的习作认

真誉抄在作文本上。

六、教师小结,鼓励积累。

堂读书时,请同学们时常拿起笔,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做一个“不动笔

检墨不读书”的人。

课题语文园地二课型新授课课时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交流平台”的学习,引导学生掌握理解古典名著中与现

学在说法不一样的语言意思的方法。

目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词句段运用”的学习,运用掌握的方法理解古典名著中

标的词语,积累词语;了解古典名著中鲜明的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积累与运用”的学习,理解古诗《鸟鸣涧》

重1.通过“交流平台”的学习,引导学生掌握理解古典名著中与现在说法不一样的

点语言意思的方法。

难2.通过“词句段运用”的学习,运用掌握的方法理解古典名著中的词语,积累词

点语;了解古典名著中鲜明的人物形象。

3掌握理解古典名著中与现在说法不一样的语言意思的方法。

学法指导小组合作学习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通案个案

一、学习“交流平台”。

1.在本单元的学习中,你都积累了哪些阅读古典名著,感

受古代语言和理解古典内容的方法?

2《猴王出世》《红楼春趣》《景阳冈》中片段,说说对这

段话是怎样理解的?

3.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

二、学习”词句段运用”。

(-)你知道下面的词语现在的说法吗?

榜文客官印信驿站伙计

郎中店家客舍货郎墨客

1.小组交流: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用自己的话说说这

些词语的意思。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

(-)读下面的句子,猜测加点部分的意思,再说说是怎么

猜出来的。

1.小组交流:说说加点部分的意思。教师评议,相机小结。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请勿自误”的意思。

3.结合石猴的发现理解“喜不自胜”“瞑目蹲身”的意思。

4.联系自己看过的电视剧理解词语“拱伏无违”和“序齿

排班”的意思。

5.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

(三)下面句子描写的都是本单元课文中的人物,读一读,

猜猜写的是谁,说说你的理由。

1小组交流:猜猜写的是本单元课文中的哪个人物,说说

你的理由。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

①身穿金甲亮堂堂,头戴金冠光映映。手举金箍棒一根,

足踏云鞋皆相称。一双怪眼似明星,两耳过肩查又硬。挺挺身

才变化多,声音响亮如钟磬。(从外貌描写可以猜到是孙悟空。)

②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鳖,漂漂然有神

仙之态。(描写的是诸葛亮,即诸葛孔明。此句出自三国演义

第三十八回刘备三顾茅庐第三次拜访诸葛亮在他的草庐看到

他时的描写。)

③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

漆。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语话轩昂,吐千丈凌云之

志气。(根据人物的外貌描写来可以判断写的是武松。)

三、学习“日积月累”。

1.出示古诗,学习生字。

2.师范读,学生跟读。互相交流识记生字。自由朗读。

3.作者介绍及创作背景:。

王维,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擅画人物、丛竹、

山水。苏轼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

中有诗。”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

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此诗是王维为友人所居的云溪别墅

所写的组诗的第一首,是诗人寓居在今绍兴县东南五云溪(即

若耶溪)的作品。

4.课件出示重点词语的注释。

鸟鸣涧:鸟儿在山涧中鸣叫。

人闲:指没有人事活动相扰。闲:安静、悠闲,含有人声寂静

的意思。

桂花:此指木樨,有春花、秋花等不同品种,这里写的是春天

开花的一种。

春山:春日的山。亦指春日山中。

空:空寂、空空荡荡。空虚。这时形容山中寂静,无声,好像

空无所有。

月出:月亮升起。惊:惊动,扰乱。

山鸟:山中的鸟。

时鸣:偶尔(时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