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铁路安全基础知识
1、了解铁路运输危险有害因素和隐患的分析方法及主要事故类别;
2、熟悉铁路运输事故的主要致因因素及主要事故隐患;
3、掌握铁路运输危险有害因素的类别、辨识及其可能导致的事故;
4、了解铁路运输安全技术措施的类别及作用;
5、熟悉铁路运输安全设备、安全设施的技术要求和主要安全技术措
施;
6、掌握预防重大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
【教材内容】:
二、铁路运输安全影响因素及典型事故隐患分析
(一)铁路运输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铁路运输安全影响因素包括人员影响因素和设备影响因素两大类。
1.人员影响因素分析
由于人在运输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使得人的因素在运输安全中起关键
作用。影响铁路运输安全的人员包括运输系统内人员和运输系统外人
员。
运输系统内人员主要指车务、机务、工务、电务、车辆、安监、客运、
货运等部门的各级领导人员、专职管理人员和基层工作人员,他们是
保证运输安全的最关键因素,应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技术水平及心
理素质。
运输系统外人员主要指旅客、货主以及铁路沿线居民、机动车驾驶人
员等。他们对运输安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旅客携带“三品”上车而
酿成事故;货主托运危险品而不如实申报导致事故;在铁路一公路平
交道口,车辆行人强行过道导致事故;铁路沿线人员拆卸铁路设备以
及在线路上放置障碍物威胁铁路运输安全。
2.设备因素分析
铁路运输设备是影响运输安全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影响运输安全的铁
路运输设备包括运输基础设备和运输安全技术设备两类。
运输基础设备有线路(路基、桥隧建筑物、轨道)、车站、信号设备、
机车、车辆、通信设备等;运输安全技术设备包括安全监控设备、检
测设备、自然灾害预报与防治设备、事故救援设备等。
铁路运输事故按性质及所造成的损失,可分为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
故、大事故、险性事故和一般事故等5个级别。典型的铁路运输事故
有机车车辆冲突脱轨事故、机车车辆伤害事故、电气化铁路触电伤害
事故,以及营业线施工事故等。
(二)几类典型事故主要隐患分析
1.机车车辆冲突事故的主要隐患
机车车辆冲突事故的隐患主要是车务机务两方面:车务方面主要是作
业人员向占用线接入列车,向占用区间发出列车,停留车辆未采取防
溜措施导致车辆溜逸,违章调车作业等;机务方面主要是机车乘务员
运行中擅自关闭“三项设备”盲目行车,作业中不认真确认信号盲目
行车,区间非正常停车后再开时不按规定行车,停留机车不采取防溜
措施。
2.机车车辆脱轨事故的主要隐患
机车车辆脱轨事故的主要隐患有:机车车辆配件脱落,机车车辆走行
部构件、轮对等限度超标,线路及道岔限度超标,线路断轨胀轨,车
辆装载货物超限或坠落,线路上有异物侵限等。
3.机车车辆伤害事故的主要隐患
机车车辆伤害事故的主要隐患有:作业人员安全思想不牢,违章抢道,
走道心、钻车底;自我保护意识不强,违章跳车、爬车,以车代步,
盲目图快,避让不及,下道不及时;作业防护不到位,作业中不加保
护措施,线路上作业不设防护或防护不到位等。
4.电气化铁路接触网触电伤害事故的主要隐患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触电伤害事故的主要隐患有:电化区段作业安全意
识不牢,作业中违章上车顶或超出安全距离接近带电部位;接触网网
下作业带电违章作业;接触网检修作业中安全防护不到位,不按规定
加装地线,或作业防护、绝缘工具失效;电力机车错误进入停电检修
作业区等。
5.营业线施工事故的主要隐患
营业线施工事故的主要隐患有:施工组织缺乏安全意识和防范措施,
施工安全责任制不落实,施工人员缺乏资质;施工前准备工作滞后,
施工中安全防护不到位,施工后线路开通条件不具备,盲目放行列车;
施工监理不严格,施工质量把关不严,施工监护不落实等。
第一节铁路运输安全技术
一、铁路运输安全基础知识
铁路运输安全是铁路运输生产系统运行秩序正常、旅客生命财产平安
无险、货物和运输设备完好无损的综合表现,也是铁路运输生产全过
程中为达到上述目的而进行的全部生产活动协调运作的结果。铁路运
输安全基础知识包括车务安全知识、机务安全知识、车辆安全知识、
电务安全知识、工务安全知识和牵引供电安全知识。
(一)车务安全知识
1.行车工作的基本原则
行车工作必须坚持集中领导、统一指挥、逐级负责的原则。局与局间
由铁道部,一个调度区段内由本区段列车调度员统一指挥。
2.行车基本闭塞法
行车基本闭塞法采用自动闭塞和半自动闭塞两种。电话闭塞法,是当
基本闭塞设备不能使用时,根据列车调度员的命令所采用的代用闭塞
法。
3.列车的分类和等级
列车按运输性质可分为旅客列车、混合列车、行包快运专列、军用列
车、货物列车、路用列车。每类列车又分不同的等级,如旅客列车分
为直达特快旅客列车、快速旅客列车、普通旅客列车等;货物列车分
为五定班列、快运货物列车,以及直达、直通、区段、摘挂、超限、
重载、保温和小运转列车等。
4.编组列车的一般要求
列车应按《铁路技术管理规程》规定及列车编组计划和列车运行图规
定的编挂条件、车组、重量或长度编组。列车重量应根据机车牵引力、
区段内线路状况及其设备条件确定;列车长度应根据运行区段内各站
到发线的有效长,并须预留30m的附加制动距离确定。
5.调车作业的有关规定
车站的调车工作应按车站的技术作业过程及调车作业计划进行,并要
固定作业区域、线路使用、调车机车、人员、班次、交接班时间、交
接班地点、工具数量及存放地点。车站的调车工作由车站值班员(调
度员)统一领导,调车作业由调车长单一指挥。
6.车站接发列车的基本原则和程序
车站应坚持安全、迅速、准确、不间断地接发列车,严格按运行图行
车的基本原则。接发列车时,车站值班员应亲自办理闭塞、布置进路、
开闭信号、交接凭证、接送列车、指示接车或发车。接发列车应在正
线或到发线上办理,并应遵守以下原则:客运列车、挂有超限货物车
辆的列车,应接人固定线路;特快旅客列车应在正线通过,其他通过
列车原则上应在正线通过;原规定为通过的客运列车由正线变更为到
发线,接车及特快旅客列车变更进路时必须经列车调度员准许,并预
告司机。
7.各铁路局《行车组织规则》制定的原则
各铁路局应按《铁路技术管理规程》规定的原则,结合各铁路局行车
设备的实际情况和运营实践经验来制定《行车组织规则》。
(二)机务安全知识
1.机车装设行车安全等设备的规定
电力机车须装设列车运行监控记录装置,其中客运机车还应加装轴温
报警装置;牵引特快旅客列车的机车,应分别向车辆的空气制动装置
和空气弹簧等其他装置提供风源;
2.《机车乘务员一次乘务作业程序标准》的制定原则
《机车乘务员一次乘务作业程序标准》是规定机车乘务员自待乘、出
勤时起,到退勤时止,全过程的程序性作业标准。各铁路局可根据铁
道部的有关规定,并结合各局实际情况进行编制。
3.《列车运行监控记录装置》的机车运行资料分析
监控装置记录的运行信息,实行退勤、日常两级分析和运行干部辅助
分析。退勤分析由退勤调度员,对乘务员趟车文件中所记录的非常信
息进行核对并作好记录;日常分析是按铁道部相关规定,对列车操纵、
行车安全、作业标准化等问题进行分析;运行干部的辅助分析,由车
队、车间和段技术管理等干部,实行逐级复检、抽查的检索分析。
4.机车“三项设备”运用管理的规定
运行机车上必须安装机车信号、列车无线调度电话、列车运行监控记
录装置(简称“三项设备”)。为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各铁路局应根据
实际编制《行车安全装备使用、维修管理实施细则》,并建立铁路局
和基层单位各级干部的定期检查、抽查制度。
5.机车乘务员待乘休息管理的基本要求
担当夜间乘务工作并一次连续工作时间超过6h的乘务员,必须实行
班前待乘休息制度。乘务员待乘卧床休息时间不得少于4h,待乘人
员必须在规定时间持IC卡到达待乘室签到,按指定房间休息;段、
车间值班干部每天必须检查乘务员待乘休息情况,铁路局应对管内各
待乘室的管理工作进行不定期的抽查。
(三)工务安全知识
1.铁路线路类别
铁路线路分为正线、站线、段管线、岔线及特别用途线。
2.线路标准轨距和曲线线路加宽、超高限度
轨距是钢轨头部踏面下16mm范围内两股钢轨工作边之间的最小距
离。直线轨距标准规定为1435mm。曲线线路轨距加宽限度:300m<
半径0350m,加宽5mm;半径S300m,加宽15mm。曲线地段外轨最
大超高,双线地段不得超过150mm,单线地段不得超过125mm.
3.机车车辆上部限界最高、最宽的限度
机车车辆无论空、重状态,均不得超出机车车辆限界,其上部高度自
钢轨顶面的距离不得超过4800mm;其两侧最大宽度不得超过
3400mmo
4.铁路线间距的基本规定
铁路线间距为区间及站内两相邻线路中心线间的标准距离,线间最小
距离的基本规定为:线路允许速度不超过140km/h的区段,区间双
线为4000mm,站内正线、到发线和与其相邻线间为5000mm;线路
允许速度140km/h以上至160km/h的区段,区间双线为4200mm,
站内正线与相邻到发线间为5000mm,牵出线与其相邻线为6500mmo
(四)电务安全知识
1.信号机的基本类型
信号机按类型分为色灯信号机、臂板信号机和机车信号机。信号机按
用途分为进站、出站、通过、进路、预告、遮断、驼峰、驼峰辅助、
复示、调车信号机。
2.连锁设备的基本类型
连锁设备分为集中连锁(继电连锁和计算机连锁)和非集中连锁(臂板
电锁器连锁和色灯电锁器连锁)。
3.信号机的显示距离规定
各种信号机及表示器在正常情况下的显示距离:进站、通过、遮断信
号机,不得少于1000m;高柱出站、高柱进路信号机,不得少于800m;
预告、驼峰、驼峰辅助信号机,不得少于400m;调车、矮型出站、
矮型进路、复示信号机,不得少于200m。
4.集中连锁设备应保证的基本条件
集中连锁设备应保证:当进路建立后,该进路上的道岔不可能转换;
当道岔区段有车占用时,该区段的道岔不可能转换;列车进路向占用
线路上开通时,有关信号机不可能开放(引导信号除外)。同时,集中
连锁设备,在控制台上应能监督线路与道岔区段是否占用,进路开通
及锁闭,复示有关信号机的显示。
5.道口自动信号的技术要求
道口自动信号应在列车接近道口时,向公路方向显示停止通行信号,
并发出音响通知;如附有自动栏杆(门),栏杆(门)应自动关闭。在列
车全部通过道口前,道口信号应始终保持停止通行状态,自动栏杆(门)
应始终保持关闭状态。
(五)车辆安全知识
1.车辆的基本类型
车辆按用途分为客车、货车及特种用途车(如试验车、发电车、轨道
检查车、检衡车、除雪车等)。
2.旅客列车安装轴温报警器的基本规定
编入直达特快旅客列车、特快旅客列车、快速旅客列车、旅客快车的
客车应装有轴温报警装置。
3.车辆轮对基本限度
车辆轮对内侧距离为(1353±3)mm;车轮轮厚度客车N25mm,货车
>23mm;车轮轮缘厚度N23mm;车轮轮缘垂直磨耗高度015mm;车
轮踏面圆周磨耗深度W8mm。
4.列车自动制动机试验的基本规定
列车自动制动机试验主要包括:全部试验,简略试验,持续一定时间
的全部试验。
5.列车中关门车的限制规定
编入货物列车的关门车数不得超过现车总辆数的6%,超过时要计算
每百吨列车重量换算闸瓦压力,不得低于280kN。列车中关门车不得
挂于机车后部3辆之内,在列车中连续连挂不得超过2辆,旅客列车
不准编挂关门车。
6.红外线轴温探测设备设置的基本原则
在干线上,应设红外线轴温探测网,轴温探测站的间距一般按30km
设置。
(六)牵引供电安全知识
1.接触网工作电压的限度值
接触网最高工作电压为27.5kV,瞬时最大值为29kV;最低工作电
压为20kV,非正常情况下,不得低于19kV。
2.接触网导线最大弛度限度
接触网接触线最大弛度距钢轨顶面的高度不超过6500mm;在区间和
中间站,不少于5700mm;编组站和区段站,不少于6200mm;客运
专线为5300〜5500mm。
3.接触网带电部分与固定接地物、机车车辆及货物的距离限度
接触网带电部分至固定接地物的距离不少于300mm;距机车车辆或
装载货物的距离不少于350mm;跨越电气化铁路的各种建筑物与带
电部分最小距离,不少于500mm。
4.电气化铁路道口限界架的高度规定
在电气化铁路上,道口通路两面应设限界架,其通过高度不得超过
4.5m。道口两侧不应设置接触网锚柱。
5.人员与牵引供电设备带电部分的安全距离规定
为保证人身安全,除专业人员执行有关规定外,其他人员(包括所携
带的物件)与牵引供电设备带电部分的距离,不得少于2000mm。
二、道路交通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因素包括人、车、路、环境四大类。
(一)人员因素
人员因素是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最关键因素,包括驾驶员、行人、乘
客等。
1.驾驶员
驾驶员在驾驶车辆过程中,通过感官(主要是眼、耳)从外界接受信息,
产生感觉(主要是视觉和听觉),然后经过大脑一系列综合反映产生知
觉,在此基础上形成所谓“深度知觉”。驾驶员就是凭借这种“深度知
觉''形成判断(如目测距离、估计车速等)。可见,驾驶员的生理、心理
素质及反应特性对保障交通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据统计,大约
90%的道路交通事故与驾驶员有关。
2.行人
行人的遵章意识、交通行为会对道路交通安全产生明显影响。一些交
通事故就是由于行人不遵守交通规则而导致的。加强行人的法律法规
教育,规范他们的行为,将会对保障道路交通安全产生重要作用。
3.乘客
乘客的行为也会对道路交通安全状况产生影响。乘客具备较强的安全
意识,一旦事故发生能够采取必要的自救措施,有助于减少事故发生
或降低事故的损害程度。
(二)车辆因素
车辆具有良好的行驶安全性,是减少交通事故的必要前提。车辆的行
驶安全性包括主动安全性和被动安全性。
(三)道路因素
1.路面
为满足车辆的安全运行要求,路面应具有以下性能:强度和刚度、稳
定性、表面平整度,表面抗滑性、耐久性。路面状况尤其是抗滑性能
与交通事故发生率密切相关,二者的关系见表6-1所示。
表6—1不同路面状况同交通事故率的关系
第一部分安全技术基础知识
一、电气安全技术
1、电气事故的种类
电,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带来了危险。毁坏设备,引发火灾,还会
造成人身伤亡事故。电气事故主要包括电流伤害事故、电磁伤害事故、
雷电事故、静电事故和某些电路故障事故。
(1)电流伤害事故
电流伤害事故俗称触电,电流伤害又分电击和电伤。电流通过人体内
部的触电称为电击,电击会使肌肉发生抽搐,如果不能立刻脱离电源,
电流将伤害到神经中枢,引起呼吸困难,心脏麻痹,以致死亡。由于
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和机械效应引起的对人体的伤害叫做电伤。
电伤包括灼伤皮肤、电烙印和皮肤金属化三种。
(2)电磁场伤害事故
电磁场伤害事故是人体在电磁场能量辐射作用下,受到的伤害。高频
电磁场会严重伤害人体,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主要表现为神
经衰弱症候群,如头痛、头晕、乏力、睡眠失调、记忆力减退等;高
频电磁场还会影响心血管系统的正常工作。电磁场伤害引起的人体功
能性改变,一般具有可复性特征。
(3)雷电事故、静电事故和电路故障事故
雷电事故属自然灾害。雷击可能毁坏建筑设施,伤及人、畜,造成火
灾和爆炸。
静电事故是指因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静电酿成的事故。静电最严重
的危害是引起现场爆炸性混合物发生爆炸。另外,静电会造成不同程
度的电击。
电路故障本是设备事故,但设备事故往往会引发人身事故。例如,电
线短路可能引起火灾,从而造成重大人身事故等等。
2、电流对人体的伤害
电流对人体的伤害是指电流通过人体内部产生的有害作用。电流通过
人体会引起针刺感、痉挛、疼痛,血压升高、昏迷、心律不齐、心室
颤动等症状。电流对人体伤害的程度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1)电流的大小。通过人体的电流越大,人体的生理反应越明显,
危险就越大。
(2)通电时间。通电时间越长,越容易引起心室颤动,危险性也就
越大。另外,由于人体电阻因出汗等原因会降低,通电时间过长,导
致通过人体的电流增加,电击的程度亦随之增加。
(3)电流途径。通过心脏的电流会引起心室颤动,或使心脏停止跳
动,导致触电者死亡。通过中枢神经的电流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强烈
失调致死。通过头部的电流会使人昏迷,若电流太大,还会严重损害
人脑致死。通过脊髓的电流,会引起截瘫。
(4)电流种类。我国目前使用的交流电流称为工频电流,此外,还
有直流电流、高频电流、冲击电流和静电电荷它们都会对人体产生不
同程度的伤害。
(5)人体状况。身体越强健,受电流伤害的程度越轻。
因此,触电时,女性比男性受伤害更重;儿童比成人更危险。患病的
人比健康的人遭受电击的危险性更大。
3、工人安全用电基本知识
(1)不要随便乱动车间内的电气设备。自己使用的设备、工具,如
果电气部分出了故障,应请电工修理。不得擅自修理,更不得带故障
运行。
(2)自己经常接触和使用的配电箱、配电板、闸刀开关、按扭开关、
插座、插销以及导线等,必须保持完好、安全,不得有破损或将带电
部分裸露出来。
(3)在操作闸刀开关、磁力开关时,必须将盖盖好。
(4)电气设备的外壳应按有关安全规程进行防护性接地和接零。对
接地和接零的设施要经常检查,保证连接牢固;接地和接零的导线没
有任何断开的地方。
(5)移动某些非固定安装的电气设备,如电风扇、照明灯、电焊机
等时,必须行切断电源再移动。导线要收拾好,不得在地面上拖来拖
去,以免磨损。导线被物体轧住时,不要硬拉,防止将导线拉断。
(6)使用手电钻、电砂轮等手用电动工具时,必须注意如下事故:
①必须安设漏电保安器,同时工具的金属外壳应进行防护性接地或接
零。
②使用单相的手用电动工具,其导线,插销、插座必须符合单三眼的
要求;使用三相的手用电动工具,其导线、插销、插座必须符合三相
四眼的要求。其中一相用于防护性接零。严禁将导线直接插入插座内
使用。
③操作时应戴好绝缘手套和站在绝缘板上。
④不得将工件等重物压在导线上,防止轧断导线发生触电。
(7)使用的行灯要有良好的绝缘手柄和金属护罩。灯泡的金属灯口
不得外露。引线要采用有护套的双芯软线,并装有“T”型插头,避免
插入高电压的插座上。一般场所,行灯的电压不得超过36伏,在特
别危险的场所,如锅炉、金属容器内、潮湿的地沟处等等,其电压不
得超过12伏。
(8)一般禁止使用临时线。必须使用时,应经过技安部门批准。临
时线应按有关安全规定安装好,不得随便乱拉乱拽,还应在规定时间
内拆除。
(9)进行容易产生静电火灾、爆炸事故的操作时(如使用汽油洗涤
零件、擦试金属板材等等)必须有良好的接地装置,及时导除聚集的
静电。
(10)在雷雨天,不要走近高压电杆、铁塔、避雷针的接地导线周围
20米之内,以免雷击时发生跨步电压触电。
(11)发生电气火灾时,应立即切断电源,用黄砂、二氧化碳、四氯
化碳等灭火器材灭火。切不可用水或泡沫灭火器灭火。因为它们有导
电的危险。救火时应该注意自己身体的任何部分及灭火器具不得与电
线、电器设备接触,以防危险。
(12)打扫卫生、擦拭设备时,严禁用水冲洗或用湿布擦拭电气设施,
以防发生短路和触电事故。
(13)建筑行业用电,必须按照《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安全技术规范》
(JG-88)执行。
4、触电急救方法
触电急救的基本原则是动作迅速、方法正确。
(1)迅速脱离电源
人体触电以后,可能由于痉挛或失去知觉等原因而紧抓带电体,不能
自己摆脱电源。抢救触电者的首要步骤就是使触电者尽快脱离电源。
使触电者脱离电源的方法:
①立即将闸刀打开或将插头拨掉,切断电源。要注意,普通的电灯开
关(如拉线开关)只能关断一根线,有时关断的不是相线,并未真正
切断电源。
②找不到开关或插头时,可用绝缘的物体(如干燥的木棒、竹杆、手
套等)将电线拨开,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③用绝缘工具(如带绝缘的电工钳、木柄斧头以及锄头等)切断电线
来切断电源。
④遇高压触电事故,立即通过有关部门停电。
总之,要因地制宜,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快速切断电源,防止事故扩
大。
(2)现场急救方法
当触电者脱离电源后,应根据触电者的具体情况迅速对症救护,力争
在触电后1分钟内进行救治。(注一)
注一:国内外一些资料表明,触电后在一分钟内进救治的,90%以上
有良好的效果,而超过12分钟再开始救治的,基本无救活的可能。
现场应用的主要方法是口对口人工呼吸和体外心脏挤压法,严禁打强
心针。(注二)
①口对口人工呼吸法:是用人工的方法来代替肺的呼吸活动,使空气
有节律地进入和排出肺脏,供给体内足够的氧气,充分排出二氧化碳,
维持正常的通气功能。
②体外心脏挤压法:是指有节律地对心脏挤压,用人工的方法代替心
脏的自然收缩,使心脏恢复搏动功能,维持血液循环。
注二:触电急救方法
触电病人一般有以下四种症状,可分别给予正确的对症救治:
I、神志尚清醒,但心慌力乏,四肢麻木。
该类病人一般只需将其扶到清凉通风之处休息,让其自然慢慢恢复。
但要派专人照料护理,因为有的病人在几小时后会发生病变而突然死
亡。
II、有心跳,但呼吸停止或极微弱。
该类病人应该采用口对口人工呼吸法进行急救。人工呼吸法可按下述
口诀进行,频率是每分钟约12次:
清理口腔防堵塞,鼻孔朝天头后仰;
贴嘴吹气胸扩张,放开口鼻换气畅。
III、有呼吸,但心跳停止或极微弱。
该类病人应该采用人工胸外心脏挤压法来恢复病人的心跳。一般可以
按下述口诀进行,频率是每分钟约60~80次。
当胸一手掌,中指对凹膛;
掌根用力向下压,压下突然收。
IV、心跳、呼吸均已停止者。
该类病人的危险性最大,抢救的难度也最大。应该把以上两法同时使
用,亦即采用“人工氧合”的方法。最好是两人一起抢救,如果仅有一
人抢救时,应先吹气2〜3次,再挤压心脏15次,如此反复交替进
行。
二、机械安全技术
各行各业使用着各种不同的机械,对机械安全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机
械安全有两层意思,一是指机械设备本身应符合安全要求,另一方面
是指机械设备的操作者在操作时应符合安全要求。机械代替手工操作,
能够改善劳动条件,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但是,因为机
械结构上有缺陷,组织布局不合理,操作时不遵守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就可能发生事故。
1、机械设备造成伤害事故的种类。
机械设备造成的伤害事故,一般有以下几种:
(1)机械设备零、部件作旋转运动时造成的伤害。主要是绞伤和物
体打击伤;
(2)机械设备零、部件作直线运动时造成的伤害。这类事故主要有:
压伤,砸伤,挤伤;
(3)刀具造成的伤害。刀具直接造成的伤害,包括在前两类伤害中,
不再重复。但还应注意,在生产中刀具产生的碎屑也会造成伤害:
①烫伤。刚切下来的碎屑温度很高,可达600-70(TC,容易造成烫伤;
②刺、割伤。各种金属碎屑都有锋利的边缘,会造成刺伤或割伤。飞
起的切屑可能伤害眼睛;
(4)被加工零件固定不牢,甩出机床打伤人;
(5)手用工具使用不当造成伤害。
2、机械设备的基本安全要求。
不同的机械尤其是专业机械有其特殊的安全要求,这里只介绍机械设
备的基本安全要求,包括:
(1)机械设备的布局要合理,应便于操作人员装卸工件,加工观察
和清除杂物;同时也应便于维修人员的检查和维修。
(2)机械设备的零、部件的强度、刚度应符合安全要求,安装应牢
固。
(3)机械设备根据有关安全要求,必须装设合理、可靠,不影响操
作的安全装置。例如:
①对于作旋转运动的零、部件应装设防护罩或防护挡板、防护栏杆等
安全防护装置。
②超压、超载、超温度、超时间、超行程时会发生事故的零、部件,
应装设保险装置,如超负荷限制器、行程限制器、安全阀、温度继电
器、时间断电器等。
③需要对人们进行警告或提醒注意时,应安设信号装置或警告牌等。
如电铃、喇叭、蜂鸣器等声音信号,各种灯光信号,或各种警告标志
牌等。
④对于某些动作顺序不能颠倒的零、部件应装设相互连锁装置。使某
一个动作,必须在前一个动作完成之后,才能进行,否则就不可能动
作。
(4)机械设备的电气装置必须符合电气安全的要求。主要的有以下
几点:
①供电的导线必须正确安装,不得有任何破损或裸露的地方。
②电机绝缘应良好。其接线板应有盖板防护。
③开关、按钮等应完好无损,其带电部分不得裸露在外。
④应有良好的接地或接零装置,连接的导线要牢固,不得有断开的地
方。
⑤局部照明灯应使用36伏的电压,禁止使用110或220伏电压。
(5)机械设备的操纵手柄、及脚踏开关等应符合如下要求:
①重要的手柄应有可靠的定位及锁紧装置。同轴手柄应有明显的长短
差别。
②手轮在机动时应能与转轴脱开。
③脚踏开关应有防护罩或藏入床身的凹入部分内。
(6)机械设备的作业现场要有良好的环境,即照度要适宜,湿度与
温度要适中,噪声和振动要小,零件、工夹具等要摆放整齐。
(7)每台机械设备应根据其性能,操作顺序等制定出安全操作规程
和检查、润滑、维护等制度。
3、机械设备操作者的基本安全守则
要避免工伤事故,不仅要求机械设备要符合安全要求,更要求操作者
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1)正确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
(2)操作前要对机械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先空车运转,确认正常后,
再投入运行。
(3)机械设备在运行中要按规定进行安全检查。
(4)机械设备严禁带故障运行。
(5)机械设备的安全装置必须按规定使用,更不准将其拆除。
(6)机械设备在运转时,严禁用手调整;不得用手测量零部件,或
进行润滑、清扫杂物等。
(8)机械设备运转时,操作者不得离开工作岗位。
(9)工作结束后,应关闭开关,把刀具和工件从工作位置退出,并
清理好工作场地,将零件、工夹具等摆放整齐,打扫好机械设备的卫
生。
三、起重安全技术
在工厂里经常采用各种起重机械进行起重装卸工作,操作时稍有疏忽,
极易发生事故。
1、起重机械的类型
起重机械可分为三类。
(1)轻小型起重设备。如千斤顶、滑车、电葫芦、卷扬机等。
(2)起重机。如桥式起重机、门式起重机、塔式起重机、流动式起
重机等。
(3)升降机。工厂使用最多、最广泛的是桥式起重机。
2、起重事故类型
(1)失落事故:在起重作业中,吊载、吊具等重物从空中坠落所造
成的人身伤亡和设备毁坏的事故;
(2)挤伤事故:在起重作业中,作业人员被挤压在两个物体之间,
造成的挤伤、压伤、击伤等人身伤亡事故;
(3)坠落事故:从事起重作业的人员从起重机机体上高空处发生坠
落造成的伤亡事故;
(4)触电事故:从事起重作业的人员,遭受电击所发生的伤亡事故;
(5)机毁事故:起重机机体因失去整体稳定性而发生倾翻翻倒,造
成重机机体严重损坏以及人员伤亡的事故;
(6)其他事故:包括误操作事故、起重机之间的相互碰撞事故、安
全装置失效事故、野蛮操作事故、偶然事故等。
2、起重事故常见原因:
(1)起重设备质量不好,强度不够;
(2)没有保险装置和联锁装置,或者这些装置失灵;
(3)没有防护装置或防护装置损坏;
(4)过道、扶梯、驾驶室和着陆台安装不合理;
(5)操纵时违反技术操作规程和安全技术规程;
(6)对起重机及基辅助设备的使用状况缺乏认真检查,等等。
3、起重机械的安全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类:
(1)为了保证起重机的安全运行,根据国家标准GB6067-85《起重
机械安全规程》的规定,起重机械必须设有关安全装置:如起重量限
制器、行程限制器,过卷扬限制器、电气防护性接零装置、端部止挡、
缓冲器、联锁装置、夹轨钳、信号装置等。
(2)严格检验和修理起重机机件,如钢丝绳、链条、吊钩、吊环和
滚筒等,不能用的机件要立即更换。
(3)建立和健全维护保养、定期检验、交接班制度和安全规程。每
台起重机都要详细记载它的规格、性能等有关技术资料,记载历次大
修、中修情况,记录起重机的重要性能的变化和重大事故的情况,以
备考查。
(4)起重机运行的时候,禁止任何人上下;也不能在运行中检修;
禁止从一台桥式起重机跨到另一台桥式起重机上去;上下吊车要走专
用梯子。
(5)使用悬臂起重机、桅杆起重机、汽车起重机、履带起重机时,
起重机悬臂能够伸到的区域内不准站人,使用电磁起重机,应当规定
一定的工作区域,在这个区域内,不能有人。
(6)起重机吊运时,应走吊运通道;不能从人头上越过,在吊运的
东西上也不能站人,更不能对挂着的东西进行加工。
(7)起吊的东西不能在空中长时间停留;在特殊情况下,如果需要
停留时,在起吊物品下面要禁止一切人员站立或通过。
4、起重机操作人员安全基本要求
(1)起重机驾驶人员接班时,应对制动器、吊钩、钢丝绳和安全装
置进行检查。发现性能不正常时,应在操作前排除。
(2)开车前,必须鸣铃或报警。操作中接近人时,亦应给予断续铃
声或报警。
(3)按指挥信号操作。对紧急停车信号,不论何人发出,都应立即
执行。
(4)确认起重机上无人时,才可以闭合主电源。如电源断路装置上
加锁或有标牌时,应由有关人员消除后,才可闭合主电源。
(5)闭合主电源前,应将所有控制器手柄置于零位。
(6)工作中突然断电时,应将所有的控制器手柄扳回零位;在重新
工作前,应检查起重机动作是否都正常。
(7)在轨道上露天作业的起重机,当工作结束时,应将起重机锚定
住;当风力大于6级时,一般应停止工作,并将起重机锚定住,对于
门座起重机等在沿海工作的起重机,当风力大于7级时,应停止工作,
并将起重机锚定住。
(8)司机进行维护保养时,应切断主电源,并挂上标志牌或加锁。
如有未消除的故障,应通知接班的司机。
四、厂内运输安全技术
厂内运输是工厂生产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据有关的事故统计,由于
厂内运输而造成的重伤、死亡等工伤事故占工伤事故的30%左右。
从伤亡的人员来看,受伤和死亡的人员,并非都是从事运输工作的人
员。由此看来,厂内运输安全是涉及到每个职工的事。
1、厂内运输事故的类别
(1)运输工具、车辆有缺陷和故障,致使运行过程中发生工伤事故。
(2)道路、道口状况不良或不符合安全标准造成工伤事故。
(3)工作现场不良,如照明度不足、障碍物太多等,引起事故。
(4)运输车辆上放置的货物位置不当或者捆绑不牢固所造成的事故。
(5)从车辆上卸下的货物摆放不整齐,不牢靠或堆放太高,发生倾
倒造成事故。
(6)不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交通规则所造成的事故。
(7)现场工作组织不善,指挥不当,发生事故。
2、铁路运输安全要求
在许多工厂厂区内铺设有铁路专用线。厂内专用铁路在运输中的安全
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职工必须注意以下事项:
(1)铁路专用线及其附属的设施,每个职工都应爱护,不得随便挪
动其位置。
(2)铁路专用线及其安全区域内,严禁堆放任何物品。
(3)通过铁路道口,一定要先了望,看清是否机车车辆通过,不得
超车抢道。
(4)禁止在铁路专用线上行走,更不允许推车行走。
(5)在铁路专用线上停有机车车辆时,严禁人员从两辆车辆中间通
过,更不准从机车车辆的下方爬过铁路。
(6)火车在装卸作业时,无关人员,不得在附近停留。更不得在车
门附近停留。
3、汽车、汽车式铲车运输安全要求
厂内大量的运输工作是由汽车来完成的。因此发生运输事故最多的也
是汽车。对于汽车及汽车式铲车的运输,必须严格遵守以下安全事项:
(1)驾驶汽车及汽车式铲车的人员,必须持有驾驶执照。驾驶电瓶
式铲车的人员,也应经过专门的安全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
(2)汽车、汽车式铲车(含电瓶式铲车,下同)的各种机构零件,
必须符合技术规范和安全要求,严禁带故障运行。
(3)汽车在厂内行驶速度,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例如,在厂内
道路上行驶,每小时不得超过20公里;出入厂区大门,每小时不得
超过5公里。
(4)装卸货物,必须严格遵守规定,不得超载、超高。
(5)汽车装载货物,如果有随车人员,应坐在指定的安全地点,不
得坐在车箱侧板上或驾驶室顶上,也不得站在车门踏板上。
(6)铲车在行驶上,无论是空载还是重载,其车铲距地面不得少于
300毫米,但也不得高于300毫米。
(7)铲车铲货物时,应先将货物垫起,然后起铲。货物放置要平稳,
不得偏重和偏高,起铲后,还应将货物向后倾斜10-15。,以增加稳
定性。
(8)铲车在铲货物时,无关人员不得靠近,特别是当货物升起后,
其下方严禁有人站立和通过。
(9)严禁任何人站在铲车或铲车的货物上随车行驶,也不得站在铲
车车门上随车行驶。
4、电瓶运输安全要求
(1)电瓶车司机必须经过专门安全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的人
员方可独立操作。
(2)电瓶车在厂区内的行驶速度,每小时不得超过10公里,转向
时,出入厂工区和车间大门以及在车间内行驶的速度,每小时不得超
过5公里。
(3)电瓶车不得超负荷装载。装载货物的高度,离地面不得超过2
米,宽度不得超过电瓶车底盘的两侧外廓各200毫米,伸出车身的
长度不得超过500毫米,且不得拖在地面上运走。
(4)电瓶车运送的货物必须放置平稳,必要时应用绳索绑牢。
(5)电瓶车在进入厂房内部,装载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品时严禁
乘人。
(6)乘坐电瓶车人员,一定要坐稳,不得将腿、脚和身躯伸出车箱
外。
(7)电瓶车不允许驶过距机床、管道、炉子和其他设备小于0.5米
处,以及不好的道路或照明度不足的场所。
5、人力车和自行车运输安全要求
工厂内除了采用各种机动车辆运输外,还采用手推车、三轮车等人力
车进行运输。此外许多职工还骑自行车在厂区道路上行驶。因此,必
须注意如下安全事项:
(1)手推车的结构要坚固可靠,车体下部应装有停放叉架,以使装
卸时保持车体平衡,防止降辕撬起打伤人员;无支架的手推车,在装
卸货物时,要有人扶住车把,保持车体平衡。
(2)三轮车的结构应牢固可靠,必须装设刹车机构和车铃;传动的
链条须装设防护罩。三轮车装载货物时不得超载、超重或偏重,应放
置平稳;行驶速度不得过快,更不允许与机动车辆抢道。
(3)自行车一定要有车铃、刹车、链条防护罩等安全装置。
(4)在厂区道路上骑自行车,严禁带人、双撒把,或速度过快。更
不得尾随机动车辆与机动车辆抢道。
(5)在厂房内严禁骑自行车。
6、为减少因厂内机动车辆管理、操作与维修保养不善而引起的伤亡
事故,保障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除应注意以上几方面外,必须
遵照劳动部颁布的[1995]161号文《厂内机动车辆安全管理规定》执
行。
五、防火防爆安全技术
在工厂里,防火防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安全工作,一旦发生火、爆炸
事故,会给职工、工厂带来严重后果。因此不仅要求工厂各级领导和
从事具有火灾、爆炸危险工艺的职工做好防火防爆工作,也要求每个
职工都应做好这项工作。每个职工都必须掌握防火防爆的安全基础知
识。
1、常见的火灾爆炸事故的直接原因
由于行业的性质、引起事故的条件等因素不同,工厂火灾、爆炸事故
的类型也不相同,但常见的火灾、爆炸事故,从直接原因来看,主要
有如下几种:
(1)吸烟引起的事故。
(2)使用、运输、存储易燃易爆气体、液体、粉尘时引起的事故。
(3)使用明火引起的事故。有些工作需要在生产现场云动用明火,
因管理不当引起事故。
(4)静电引起的事故。在生产过程中,有许多工艺会产生静电。例
如,用汽油洗涤、皮带在皮带轮上旋转磨擦、油槽在行走时油类在容
槽内晃动等,都能产生静电。人们穿的化纤服装,在与人体摩擦时也
能产生静电。
(5)电气设施使用、安装、管理不当引起的事故。例如,超负荷使
用电气设施,引起电流过大;电气设施的绝缘破损、老化;电气设施
安装不符合防火防爆的要求等。
(6)物质自燃引起的事故。例如煤堆的自燃,废油布等堆积起来引
来引起的自燃等。
(7)雷击引起的事故。雷击具有很大的破坏力,它能产生高温和高
热,引起火灾爆炸。
(8)压力容器、锅炉等设备及其附件,带故障运行或管理不善,引
起事故。
2、防止火灾的基本措施
燃烧必须同时具有下列三个条件:
①有可燃物质。不论固体、液体或气体,凡能与空气中的氧化剂起剧
烈反应的物质,均称为可燃物质。有些可燃物质是由单一的元素组成
的,如碳、氢、硫、钾等;还有些可燃物质是由若干元素组成的化合
物,如木材、纸张、汽油、酒精、苯、丙酮、乙焕等。
②有助燃物质。凡能帮助和支持燃烧的物质都称为助燃物质。如空气
(氧气)、氢气、及氯酸钾、高镒酸钾等氧化剂。
③有能导致燃烧的能源。指能引起可燃物燃烧的能源。热能、光能、
电能、化学能和机构能等都可起到火源的作用。如明光、撞击、电火
花、炽热物体、自然发热、聚焦的日光、金属钠遇水产生化学能,会
自动燃烧、爆炸等。
上述燃烧的三要素,必须同时具备。即燃烧的发生,除了必须有可燃
物质与助燃物质同时存在之外,还必须要有导致着火的火源。
(2)防火的基本措施
①消除着火源:如安装防爆灯具、禁止烟火、接地、避雷、隔离和控
制温度等;
②控制可燃物:以难燃或不燃材料代替可燃材料;防止可燃物质的跑、
冒、滴、漏;对那些相互作用能产生可燃气体或蒸气的物品,应加以
隔离,分开存放;
③隔绝空气:将可燃物品隔绝空气储存,在设备容器中充装惰性介质
保护。
3、防止爆炸的基本措施
爆炸是物质在瞬间以机构功的形式释放出大量气体和能量的现象。
(1)化学性爆炸必须同时具备以下3个条件:
①存在可燃物质,包括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
②可燃物质与空气(或氧气)混合并且在爆炸极限内,形成爆炸性混
合物。
③爆炸性混合物有火源的作用。对于任何一种可燃气体(蒸气)的爆
炸性混合物有火源的作用。对于任何一种可燃气体(蒸气)的爆炸性
混合物,都有一个最小引燃能量,低于这个能量,混合物就不会发生
爆炸。
(2)防爆的基本措施
防止化学性爆炸3个基本条件的同时存在,是预防可燃物质化学性爆
炸的基本理论。
①通过充入惰性介质,排除容器或设备管道中的可燃物防止开成爆炸
的基本理论。
②防止可燃物的泄漏,特别是大量泄漏。
③严格控制系统的含氧量,使其降到某一临界值(氧限值或极限含氧
量)以下。
④采取监测措施,安装报警装置。
⑤消除火源。
4、消除静电的基本措施
由静电引起火灾、爆炸事故在生产中也是经常发生的,因此静电是火
灾爆炸的重大隐患,应当引起注意。
(1)静电的产生
工业生产和生活中的大多数静电是由于不同物质的接触或分离或相
互摩擦而产生的。例如,生产工艺中的挤压、切割、搅拌、喷溅、过
滤等都会产生静电。
(2)消除静电的基本措施
①静电接地。用来消除导电体上的静电;
②增湿。提高空气的湿度以消除静电荷的积累;
③加抗静电添加剂。采用此方法时,应以不影响性能为原则,还应注
意防止某些添加剂的毒性和腐蚀性。
④使用静电中和器。
⑤工艺控制法。指从工艺上采取适当的措施,限制静电的产生和积累。
5、灭火措施
(1)报警
(2)限制火灾和爆炸蔓延
一旦发生火灾,应防止形成新的燃烧条件,防止火灾蔓延,如设置防
火装置、在车间或仓库里筑防火墙或建筑物之间留防火间距等。
(3)灭火方法
①窒息法:即隔绝空气,使可燃物质无法获得氧气而停止燃烧;
②冷却法:即降低着火物质温度,使之降到燃点以下而停止燃烧;
③隔离法:将正在燃烧的物质,与燃烧的物质隔开,中断可燃物质的
供给,使火源孤立,火势不能蔓延。
灭火过程中,往往需要同时采用上述三种方法,才能将火灾迅速扑灭。
六、锅炉、压力容器安全技术
1、锅炉广泛地应用在工业生产中,给工业生产带来许多好处。但由
于这种设备的特性,极易发生爆炸事故,必须密切注意锅炉安全进行。
(1)锅炉事故的发生主要有以下原因:
①锅炉结构不合理,材质不符合要求,焊接质量不好,受压元件强度
不够,以及其他设计制造方面的原因;
②锅炉使用与管理中违反劳动纪律,违章作业;设备失修、超过检验
周期,没有进行定期检验;操作人员不懂技术;无水质处理设施,或
水质处理不好,其他运行管理不善等方面的原因;
③锅炉安全附件不全不灵;
④锅炉安装、改造、检修质量不好,以及其他方面的原因。
(2)锅炉的安全运行与管理
锅炉性能的好坏,要在运行使用中体现出来。锅炉的各种事故,大都
是在运行使用当中发生的。运行管理的好坏,不但影响锅炉的经济效
率,而且影响锅炉的安全和使用寿命:
①锅炉启动与停炉
锅炉启动:检查准备,上水,烘炉,煮炉点火与升压,暖管与并汽;
点火升压阶段:防止炉膛爆炸,控制升温升压速度,严密监视和调整
指示仪表,保证强制流动受热面的可靠冷却;
停炉:停炉操作应该按规定的次序进行。
②锅炉正常运行中的监督调整
随时进行调节,保证锅炉负荷和蒸发量、蒸汽参数等运行指标;
监督调节锅炉水位,使锅炉水位经常保持在正常水位线处;
通过压力表及压力自动调节装置,严密监视和调节汽压,使压力保持
稳定;
调节汽温,防止汽温过高或过低;
监督调节燃烧,使燃烧情况正常;
及时排污和吹灰;
严格执行锅炉运行管理制度;
搞好锅炉停炉保养。
2、压力容器
(1)压力容器事故发生的原因
造成压力容器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归纳成以下几点:
①设计方面。压力容器设计不符合标准、规范的要求,采用一些不合
理的设计结构;
②制造方面。粗制滥造,焊接质量差:存在气孔、夹渣、未焊透、未
熔合等焊接缺陷,焊缝布置不当等;
③安装方面。现场安装时,由于现场条件较差,焊条未烘干就施焊或
强力组装等;
④使用方面。不按工艺要求的程度开停车。操作人员不懂专业技术等;
⑤检验、修理方面。不按《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要求进行
定期检验,容器超期服役,擅自修理,容器结构和用途等;
⑥安全附件不完善。失去灵、准、稳;
⑦企业管理、技术管理混乱。不重视安全生产、无视国家技术法规、
无严格的规章制度可循、违章指挥等。
(2)压力容器的安全操作
①压力容器操作人员要熟悉本岗位的工艺流程、有关容器的结构、类
别、主要技术参数和技术性能,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掌握处理一般
事故的方法,认真填写有关纪录;
②压力容器操作人员须取得当地劳动部门颁发的《压力容器操作人员
合格证》后方可上岗工作。对工作期间发生的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并
向上级汇报;
③压力容器严禁超温、超压运行。实行压力容器安全操作挂牌制度和
采用机械连锁机构,防止误操作。检查减压阀失灵与否。装料时避免
过急过量,液化气体严禁超量装载,并防止意外受热等。随时检查安
全附件运行情况。
④压力容器要平稳操作。压力容器开始加载时,速度不宜过快,要防
止压力突然上升。高温容器或工作温度低于0℃的容器,加热或冷却
都应缓慢进行。尽量避免操作中压力的频繁和大幅度波动。
七、建筑施工安全技术
1、建筑施工行业的特点:
(1)生产的流动性。
①施工地点的变化。建筑施工队伍随建筑物坐落位置的变化而移动;
②操作场所的变化。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和各种机械、电气设备随施
工部位的不同而移动;
(2)建筑物形式多样。建筑物因其所处的自然条件和用途不同,工
程的结构造型和材料不同,施工方法必将随之变化。
(3)施工技术复杂。使用的物资和设备种类繁多,施工组织和施工
技术管理的要求较高。
(4)露天作业和高处作业多,受自然气候条件的影响较大。
(5)机械化程度低,仍然要依靠大量的手工操作。
以上这些行业特点,使建筑施工行业的不安全因素更多一些,建筑施
工行业的安全生产比其他业更为复杂,因此,必须十分重视建筑施工
中的劳动安全。
2、建筑施工行业常见的事故,主要是:
①高处坠落;
②物体打击;
③土方开挖,模板支撑及墙体等坍塌、塌落等;
④临时设施和机电设备移动频繁,造成倾覆、损坏等;
⑤使用各类机电设备引起人员触电等。
3、按国家有关施工安全法规和行业有关施工安全技术标准要求,施
工现场工人在施工中应遵守以下各项:
(1)施工现场
①参加施工的工人(包括学徒工、实习工、代培人员民工)、要熟知
本工种的安全技术规程。在操作中,应坚守工作岗位,严禁酒后操作;
②架子工、信号工、电工、焊工、司炉工、爆破工、起重机司机、打
桩机司机和各种机动车辆司机,必须经过专门训练,考试合格发给操
作证,方准独立操作,施工现场严禁无证作业;
③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和安全防护措施。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安
全帽,禁止穿拖鞋或光脚。在没有防护设施的高空、悬崖和陡坡施工,
必须系安全带。上下交叉作业有危险的出入口要有防护棚或其它隔离
设施。距地面3米以上作业要有防护栏杆、档板或安全网、安全帽、
安全带。防护栏杆、档板或安全网、安全帽、安全带要定期检查,不
符合要求的,严禁使用;
④施工现场的脚手架、防护设施、安全标志和警告牌,不得擅自拆动。
需要拆动的,要经工地施工负责人同意;
⑤施工现场的洞、坑、沟、升降口、漏斗等危险处,应有防护设施或
明显标志;
⑥施工现场要有交通指示标志。危险地区,要悬挂“危险”或“禁止通行”
牌。夜间设红灯示警;
⑦工地行驶斗车、小平车的轨道坡度不得大于3%。铁轨终点应有车
挡,车辆的制动闸和挂钩要完好可靠;
⑧坑槽施工,应经常检查边壁土质稳固情况,发现有裂缝、疏松或支
撑走动,要随时采取加固措施。根据土质、沟深、水位、机械设备重
量等情况,确定堆放材料和施工机械距坑边距离。往坑槽运材料,应
用信号联系;
⑨调配酸溶液,应先将酸缓慢地注入水中,搅拌均匀。严禁将水倒入
酸中。贮存酸液的容器应加盖和设有标志。
(2)机电设备
①机械操作,要束紧袖口,女工发辫要挽入帽内;
②机械和动力机的机座必须稳固。转动的危险部位要安设防护装置;
③工作前必须检查机械、仪表、工具等,确认完好方准使用;
④电气设备和线路必须绝缘良好,电线不得与金属物绑在一起;各种
电动机具必须按规定按零接地,并设置单一开关;遇有临时停电或停
工休息时,必须拉闸加锁;
⑤施工机械和电气设备不得带病运转和超负荷作业。发现不正常情况
应停机检查,不得在运行中修理;
⑥电气、仪表、管道和设备试运转,应严格按照单项安全技术措施进
行。运转时不准擦洗和修理,严禁将头手伸入机械行程范围内;
⑦施工现场用电必须按照《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JGJ46-88)组织实施。在架空线路下面工作应停电。不能停电时,
应有隔离防护措施。起重机不得在架空输电线路下面工作,通过架空
输电线路时应将起重臂落下。在架空输电线路一侧工作时,不论在任
何情况下,起重臂、钢丝绳或重物等与架空输电线路的最近距离应不
小于下表规定:
输电线路电压
1千伏
以下
1-20
千伏
35~110
千伏
154千伏
220千伏
允许与输电线路的最近距离(米)
1.5
2
4
5
6
⑧行灯电压不得超过36伏,在潮湿场所或金属容器内工作时,行灯电
压不得超过12伏;
⑨受压容器应有安全阀、压力表,并避免暴晒、碰撞;氧气瓶严防沾
染油脂;乙焕发生器、液化石油气,必须有防止回火的安全装置;
⑩非操作人员不准进入X光丫射线探伤作业区;
(1D对从事腐蚀、粉尘、放射性和有毒作业的人员,要有防护措施,并
进行定期体检;
(3)高空作业
①从事高空作业要定期体检。经医生诊断,凡患高血压、心脏病、贫
血病、癫痫病以及其它不适于高空作业的,不得从事高空作业;
②高空作业衣着要灵便,禁止穿硬底和带钉易滑的鞋;
③高空企业所用材料要堆放平稳,工具应随手放入工具袋(套)内。
上下传送物件禁止抛掷;
④遇有恶劣气候(风力在六级以上)影响施工安全时,禁止进行露天
高空、起重和打桩作业;
⑤梯子不得缺档,不得垫高使用。使用时上端要扎牢,下端应采取防
滑措施。单面梯与地面夹角60-70度为宜,禁止二人同时在梯上作业。
如需接长使用,应绑扎牢固。人字梯底脚要拉牢。在通道处使用梯子,
应有监护或设置围栏;
⑥没有安全防护设施,禁止在屋架的上弦、支撑、桁条、挑架的挑梁
和未固定的构件上行走和作业。高空作业与地面联系,应设通讯装置,
并专人负责;
⑦乘人的外用电梯、吊笼,应有可靠的安全装置。除指派的专业人员
外,禁止攀登起重臂、绳索和随同运料的吊蓝、吊装物上下。
(4)季节施工
①暴雨台风前后,要检查工地临时设施、脚手架、机电设备、临时线
路,发现倾斜、变形、下沉、漏雨、漏电等现象,应及时修理加固,
有严重危险的,立即排除;
②高层建筑、烟囱、水塔的脚手架及易燃、易燃仓库和塔吊、打桩机
等机械,应设临时避雷设备,对机电设备的电气开关,要有防雨、防
潮设施;
③现场道路应加强维护。斜道和脚手板应有防滑措施;
④夏季作业应调整作息时间。从事高温工作的场所,应加强通风和降
温措施;
⑤冬季施工使用煤炭取暖,应符合防火要求、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并
有防止一氧化碳中毒的措施。
第二部分劳动卫生基础知识
在生产过程中,某些有毒、有害物质会影响劳动者的健康,扰乱或破
坏人体正常生理功能,造成人体组织器官发生暂时或永久性病变,甚
至危及生命。因此工厂应采取各种措施,改善劳动条件和控制职业危
害。
一、职业危害与职业病
1、职业危害
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劳动者的身体健康状况要能受到劳动过程、生产
环境中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由于长期从事某种职业劳动,对于这些
不良因素未能消除或预防,使这些不良因素对劳动者的健康产生一定
的危害。
这种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对劳动者的健康产生危害的因素,称为职业危
害因素。
(2)职业危害因素的分类
职业危害因素按其来源和性质可分为三大类:
与生产过程有关的职业危害因素;与劳动过程有关职业危害因素;与
作业场业的卫生技术条件不良或生产工艺设备缺陷有关的职业危害
因素。
①与生产过程有关的职业危害因素有:
化学因素:包括生产性毒物(如铅、汞、苯、氯气有机磷农药等);
生产性粉尘(如砂尘、石棉尘、煤尘、水泥尘、棉尘、金属粉尘)等;
化学因素是引起职业性疾病最为多见的生产性有害因素。
物理因素:包括不良的气象条件(如高气温、高气湿、热辐射、高气
压、低气压等);
电离辐射(如X射线及a、B、Y射线等);
非电离辐射(如高频电磁场、微波、红外线、紫外线、激光等);
生产性噪声;
振动等等;
生物因素:某些病原微生物或致病寄生虫,如炭疽杆菌,布氏杆菌、
森林脑炎病毒等。
②与劳动过程有关的职业危害因素有:
劳动组织或制度不合理,如劳动时间过长或劳动休息制度不合理等;
劳动强度过大或劳动安排不当,如安排的作业与劳动者的健康或生理
状态不相适应等;长时间处于某种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个
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
③与作业场所卫生技术条件不良或生产工艺设备缺陷有关的职业危
害因素有:
生产场所设计不符合工业卫生标准和要求,如厂房狭小、车间布置不
合理等;缺乏必要的卫生技术措施,如通风、照明不良等;缺乏防尘、
防毒、防暑降温等设备或设备不完善,其他安全防护或个体防护用品
不足或有缺陷。
职业危害因素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主要是:
有害因素的强度(剂量);
人体接触有害因素的机会和程度;
人体因素和环境因素;
在不同类型的作业及不同的场所里职业危害因素对人体所造成的不
良影响是不同的。
2、职业病
劳动者在生产劳动中,由于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即生产性有害因素)
而引起的疾病,均称为职业病。我国卫生部规定的职业病共分为九大
类,它们是:
①职业中毒:如铅及其化合物中毒、汞及其化合物中毒等。
②尘肺:如矽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炭墨尘肺等。
③物理因素职业病:如中暑、放射性疾病等。
④职业性传染病。
⑤职业性皮肤病。
⑥职业性眼病。
⑦职业性耳鼻喉疾病。
⑧职业性肿瘤。
⑨其他职业病。
职业病是可是预防的。只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就可防止或减少职
业病的发生。
二、在工业生产中对劳动者有害的化学因素包括生产性粉尘和生产性
毒物,被称之为尘毒危害。有害物质危害劳动者健康的途径有三条:
1、通过呼吸道吸入空气中的有害物质;
2、皮肤接触有害物质;
3、由消化道进入人体。
要预防尘毒物质的危害,最根本的措施是从原料、工艺、设备方面减
少尘毒污染源,降低有害物质的空气中的含量以及减少劳动者与尘毒
物质直接接触的机会。控制作业环境中尘毒物质危害的防护措施有:
1、工艺技术措施
(1)采用无毒物质代替有毒物质,或以低毒物质代替高毒物质的工
艺技术措施。
(2)采取改变工艺过程,消除或减少有害物质的散发,保护劳动者
健康。
2、设备技术措施
(1)采用密闭的生产设备可以防止有毒气体和有害粉尘外逸,使人
体免受损害。
(2)增设通风设备可以消除或减少作业环境中有害物质对人体的危
害,在尘毒物质无法完全消除或封闭的情况下,应根据工作场所的条
件分别采取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设备措施。
3、个体防护措施
在生产技术条件有限即对有害物质无法从工艺、设备措施上加以控制
时,为保证工人的身体不受损害,往往要采取人体防护这一辅助性措
施。
所谓人体防护系指工人在劳动场所中佩戴使用各种劳动防护器具,防
止外界有害物质侵入危害人体。
人体防护按其防护部位不同可分为头部、面部、呼吸道、耳朵、躯干
及肢体的防护。
根据有害物质主要通过呼吸道和皮肤侵入人体这一特点,常用的人体
防护器有防尘(毒)口罩、防尘(毒)面具,空(氧)气呼吸器等。
三、物理因素危害及其防护
1、噪声危害及其防护
噪声的来源是多种多样的,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大体上可以分
为三大类:
(1)空气动力性噪声:如鼓风机、空压机、汽轮机、风动工具、汽
笛等产生的噪声。
(2)机械性噪声:如冲床、球磨机、车床、电锯、滚筒、剪板机、
织布机等产生的噪声。
(3)电磁性噪声:如发电机、变压器、电力继电器等电气设备运转
时所产生产的噪声。
噪声对人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常有以下几个方面:
(1)噪声能损伤人体听觉器官;噪声损害听力的程度与人体接触噪
声的时间及其强度有关系。
(2)噪声能引发多种疾病:如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
及对人的正常生活都有影响。其影响程度与噪声强弱、接触时间长短
有关系。
控制和预防噪声的危害首先应从消除或控制噪声源和在噪声传播途
径上降低噪声强度入手。对于从声源及传播途径上无法消除或控制的
噪声,则需要在噪声接收点进行个体防护。
常用的个体防护办法是:让工人在耳孔里塞上防声棉或佩带防噪耳塞、
头盔等防噪声护具,护噪声拒之于人耳之外。
2、电磁辐射的危害及其防护
交流电路向周围空间放射电磁能,形成交流电磁场,交变的电磁场以
一定速度在空间传播的过程称电磁辐射。
电磁辐射包括非电离辐射和电离辐射两大类。
非电离辐射通常指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线、紫外线等;电离辐
射是在通过物质时能引起物质电离的一切辐射的总称,它包括电磁波
中的X射线及a、1丫射线等。
(1)非电离辐射对人体的危害有:
①无线电。较强大的无线电波对人体的主要影响是神经衰弱症候群,
表现为头昏、失眠多梦、记忆力衰退、心悸、乏力、情绪不稳定等症
状。它对人体影响程度取决于磁场场强、频率、作用时间长短以及作
业人员身体状况。人一旦脱离电磁场作用,其症状将会逐渐缓解以至
消除;
②微波。微波对人体危害比中短波严重。其危害程度同样与场强、距
离及照射时间等因素有关。人体各部组织器官对微波的敏感性不同,
其中以眼睛最为敏感,最易受伤害微波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影响
也较大。微波对人体的危害具有累积效应。
③红外线。红外线能引发眼睛白内障、灼伤视网膜。其影响在电气焊、
熔吹玻璃、炼钢等作业工人各多有发生。
④紫外线。紫外线可引起急性角膜炎和引起皮肤红斑反应,电气焊作
业人员因此而患电光性眼炎。
⑤激光能烧伤生物组织,如灼伤视网膜及皮肤等。
(2)电离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人体在短时间内受到人剂量电离辐射会引起急性放射病。长时间受超
剂量照射将引起全身性疾病,出现头昏、乏力、食欲消退、脱发等神
经衰弱症候群。受大剂量照射,不仅当时机体产生病变,而且照射停
止后还会产生远期效应或遗传效应,如诱发癌症、后代患小儿痴呆症
等。
(3)电磁辐射的防护,可以按非电离辐射与电离辐射两大类来考虑。
非电离辐射的防护
①对高频电磁场的防护,可以用铝、铜、铁等金属屏蔽材料来包围源
以吸收或反射场能。
②对微波的防护,通常是敷设微波吸收器。同时,根据微波发射具有
方向性的特点,作业人员的工作位置应尽量避开辐射流的正前方。
③对激光的防护,应将激光束的防光罩与光束制动阀及放大系统截断
器联锁。同时,激光操作间采光照明要好,工作台表面及室内四壁应
用深色材料装饰而成,室内不宜旋转反射、折射光束的设备和物品。
电离辐射的防护
①在保证应用效果前提下,尽量选用危害小的辐射源,提高接受设备
灵敏度,来减少辐射源的用量。
②采取包围屏蔽、加大接触距离、缩短接触时间等技术措施来预防外
照射危害。
③采用封隔放射源和净化作业场所空气等办法,尽量减少或杜绝射性
物质进入人体内造成内照射危害。
个人防护也是必不可少的,主要是穿铜丝网制成的防护服,戴防护眼
罩等。
四、防暑降温
当某作业地点存在有生产性热源,并且该作业地点气温高出该地点夏
季室外气温22或2匕以上时,称该作业为高温作业。
高温作业下人体生理功能的改变主要表现在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及血
液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方面的变化。当高温超过人体调
节的适应范围时,可引起人体生理机能紊乱,发生中暑及各种病患,
甚至于危及生命安全。
中暑是由于高温、日晒等引起的一种急性疾病。
中暑的初期症状,首先是感到头晕、眼花、耳鸣、心慌、乏力,严重
的体温会急速升高,出现突然晕倒或肌肉痉挛等现象。
中暑的发生与高温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时间及身体状况等因素有关。
在闷热及高温环境中工作时间过长、劳动强度过大、休息条件不良、
健康状况不好(特别是年老体弱)、新工人缺乏高温环境锻炼、适应
能力差,都可能成为中暑的原因。
一般情况下,空气湿度大、汗不易蒸发,使体内热量蓄积过多,或者
气温超过34℃,同是存在强烈的热辐射、风速又小时,更容易使人
中暑。
为了防止中暑,要注意做好以下几件事:
1、正确使用劳保防护用品。防护用品能遮挡或反射侵袭体表的辐射
热,使衣服与体表之间空气层的温度低于外界气温,有利于体温的扩
散;
2、及时补充盐分和水分,但不要暴饮;
3、大量出汗后,不要在大风量风扇前久吹或马上用冷不冲洗;
4、夏天出汗多,人容易疲劳,食欲较差及睡眠不足时更易发生中暑。
因此,要注意个人营养,吃好睡足,增强身体抵抗力;
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借款协议模板
- 幼儿园图书角建设订购合同
- 贷款保证金协议书
- 补充合同内容格式
- 购房合同纠纷案件起诉状样本
- 促销装批发销售合同
- 宿州输送机招标指南
- 电子政务应用开发
- 银行抵押权对房屋买卖合同的影响分析
- 乡镇保证书凭证
- 提升学生深度阅读教学设计
- 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
- 《工业工程导论》课件
- 广东省中山市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
- 计算机网络局域网组建与维护
- 个人所得税税额计算
- 京东2023审计报告
- IATF16949-程序文件-15供应商管理程序
- 广东省华南师大附中2024届化学高一上期中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
- 【语文】陕西省西安市高新一小小学一年级上册期末试卷
- 办公场地租赁投标方案(技术标 )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