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地理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一、单选题(下列各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且仅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请选出后填涂在答卷的相应位置。每小题3分,共45分)。“宽河固堤”和“束水攻沙”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治理黄河中积累的有效经验。近年来,在黄河下游通航改造中运用“束水攻沙”方法:在河道中心挖筑一条二级航道,并利用两边二滩的沙土。向河中心推延、堆高、筑成两条套堤,形成河中河(其剖面图如下图所示)。改造后可使航道加深,通航条件改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在宽阔的河岸加固大堤即“宽河固堤”,其主要作用是()A.增加航道深度 B.减少淤积空间 C.提供宽阔航道 D.防止洪水漫溢2.结合小浪底工程调水调沙,利用套堤“束水攻沙”可()A.约束洪水期水流 B.提供足够的防洪、抗旱能力C.增加洪水期水深 D.增强枯水期输沙、通航能力3.黄河下游枯水期通航将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水陆联运,缓解陆运压力 B.京杭运河复航滞后C.污染加重,生态恢复困难 D.生态旅游项目减少〖答案〗1.D2.D3.A〖解析〗【1题详析】“宽河固堤”主要是为泥沙的淤积留足空间,防止洪水漫溢,但对于如何提高枯水期河道的输沙、通航能力考虑较少,“束水攻沙”法恰好弥补其不足,因此增加航道深度、减少淤积空间、提供宽阔航道是“束水攻沙”法的作用,D正确,ABC错误,故选D。【2题详析】河中堤工程并不改变洪水期径流总量,难以起到防洪、抗旱作用,B错误;河中河(堤)使枯水期水流集中,深度增加,还可通过控制小浪底水库下泄水量来维持流量,从而增强其输沙、通航能力,D正确,AC错误,故选D。【3题详析】水陆联运,可分担陆运压力,助推京杭运河复航,束水排沙能力增强,排除污染的能力也增强,有利于生态恢复和发展生态旅游,A正确,BCD错误,故选A。科罗拉多河干流发源于美国西部落基山脉,向西南流经美国多个州和墨西哥西北部,注入加利福尼亚湾。全长2333千米,流域面积60多万平方千米,流域内80%为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河水混浊。下图为科罗拉多河流域图,M地是水草丰富的地区,降水集中在夏季。20世纪初是美国西部大开发时期,西部土地的不断开发和耕地面积急剧增长,农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1998年开始,科罗拉多河几乎没有径流入海。据此完成下列各题。4.历史上开发M地区导致的环境问题最可能是()A.酸雨 B.土壤板结与酸化 C.光化学烟雾 D.夏季土壤严重盐碱化5.关于科罗拉多河下游断流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河口附近海岸线向海洋推进 B.水环境容量增大,河水的污染减轻C.海湾鱼类失去重要饵料来源 D.下游农业规模缩小,地下水位上升6.为实现流域综合开发和可持续发展,下列做法可行的是()①建设更多大坝,提供充足水源 ②统筹流域管理,促进协调发展③封坡育林育草,减轻土壤侵蚀 ④增建污水管网,集中净化农业污水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4.B5.C6.B〖解析〗【4题详析】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中显示20世纪初是美国西部大开发时期,西部土地的不断开发和耕地面积急剧增长,农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酸雨主要是人为的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所造成的,这些酸性物质需要工业发展较大的区域,故A不选;由于区域内主要开发农业用地,且降水集中于夏季,属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导致蒸发量较大,农民大量使用氮肥等,导致土壤酸化,正常团粒结构被破坏,形成土壤板结,故B正确;光化学烟雾主要是空气中高浓度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的存在,而大气中的氮氧化物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植物体的焚烧,其中主要是汽车尾气的排放,区域内主要发展农业,汽车较少,故C不选;区域内的降水集中在夏季,虽然蒸发量较大,但是降水量较多,不易形成土壤盐碱化,故D不选。〖答案〗选择B。【5题详析】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科罗拉多河下游出现断流,将导致河口水位降低,入海泥沙减少,海水倒灌进入河道,海岸线倒退,故A错误;由于断流导致水量减少,河水污染会加重,故B错误;河流断流,入海泥沙减少,河口处浮游生物减少,导致海湾的鱼类无鱼饵来源,故C正确;断流会促使地下水位降低,且导致农业用水紧张,工业规模减小,故D错误。〖答案〗选择C。【6题详析】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流域的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要协调整个流域的用水,加强协作,由政府统一管理,故②正确;建设更多的大坝拦截蓄水,将导致流域内的河流流量,下游也可能出现断流,鱼饵等很难到达海湾,鱼类很难洄游,故①错误;材料显示,由于大规模的农业种植,本就是山地地形,耕地面积小,开荒导致植被等被破坏,因此封坡育林育草,可以减少对土壤的侵蚀,涵养水源,故③正确;增设污水管网处理,净化农业污水,可以促进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但是农业用水太大,也会导致河流断流,故④错误、正确的是②和③,〖答案〗选择B。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7.日本与新西兰的地理特征的异同点是()A.所处的南北半球不同,但都位于东半球 B.两国的气候都具有海洋性特征C.两国均以平原地形为主 D.日本的面积小于新西兰8.2011年2月22日新西兰发生里氏6.3级地震。3月11日日本东部附近海域发生9.0级地震。两国发生地震的共同原因是()A.均位于太平洋板块的内部 B.均位于亚欧板块东部边界C.均位于地壳活跃地带 D.均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9.日本农业以水稻种植业为主,新西兰以大牧场放牧业和混合农业为主,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气候 B.地形 C.技术 D.人口〖答案〗7.B8.C9.A〖解析〗【7题详析】根据图中经纬度可以看出,日本位于北半球、东半球,新西兰位于南半球、西半球,A错误;两国均为岛国,气候具有明显的海洋性特征,B正确;岛屿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地形以山地为主,C错误;日本所跨的经纬度数值均大于新西兰,国土面积大于新西兰,D错误。故选B。【8题详析】位于板块内部,地壳稳定,火山地震少,A错误;新西兰位于印度洋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B错误;日本与新西兰都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C正确;日本与新西兰均位于板块消亡边界,D错误。故选C。【9题详析】日本为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雨热同期,适合水稻生长,农业地域类型为水稻种植业;新西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多雨,不适合发展种植业,但特别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为大牧场放牧业和混合农业,所以形成两国农业地域类型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气候差异,A正确;两国地形都是以山地为主,B错误;技术和人口属于社会经济因素,C、D错误。故选A。下图为世界某半岛年平均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0.影响图中等温线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A.洋流性质 B.地形因素 C.海陆性质 D.纬度位置11.据图判断正确的是()A.a河径流量小于b河径流量 B.a、b两河汛期均在夏季C.甲地气温年较差小于乙地 D.a河流域植被为常绿阔叶林〖答案〗10.B11.C〖解析〗【10题详析】由图示可知,该岛屿为伊比利亚半岛,岛上年均等温线大致呈闭合状态,中间低、四周高,主要是因为半岛中部以高原、山地丘陵为主,海拔较高,沿海地区多低地平原,海拔较低,因此影响图中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因素,与洋流性质、海陆性质和纬度位置关系不大。故选B。【11题详析】由图示可知,a河流位于西风的迎风坡,径流量大,b河流位于西风的背风坡,降水少,径流量小,A错误;a、b两河流均位于地中海气候区,夏季降水少,径流量少,冬季为汛期,B错误;甲地比乙地受西风的影响强,气候的海洋性更强,气温年较差乙地,C正确;a河流域位于地中海气候区,对应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D错误。故选C。读甲、乙、丙三地大气环流年内控制时长分配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2.缺失丙地水平自然带的大洲是()A.大洋洲 B.非洲 C.北美洲 D.南美洲13.由甲→乙→丙自然景观的变化,体现了()A.由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 B.由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分异规律〖答案〗12.B13.A〖解析〗【12题详析】读图可知,丙地常年受西风带的影响,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其水平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非洲无该自然带分布,B正确。故选B。【13题详析】甲地受东北信风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应为热带沙漠气候,自然带为热带荒漠带;乙地受盛行西风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应为地中海气候,所属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丙地所属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自然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变化,体现了由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A正确。故选A。读世界部分地区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4.关于图中地理现象因果联系的判断,正确的是()A.①地森林被大量砍伐—温室效应增强 B.②地草原过度开垦—水土流失严重C.③地全年温和多雨—灌溉农业发达 D.④地热带季风气候—农业稳产、高产15.关于⑤国与⑥国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两国资源、能源都需要大量进口B.⑥国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以种植水稻为主C.均位于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D.均为环太平洋沿岸的发展中国家〖答案〗14.A15.B〖解析〗【14题详析】①地位于亚马孙平原,该地的热带雨林被大量砍伐,使大气温室效应增强,A正确;②地位于撒哈拉沙漠以南,过度开垦草原,易造成土地沙漠化,B错误;③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农业主要是乳畜业和混合农业,C错误;④地的季风活动不稳定,多旱涝灾害,农业产量不稳定,D错误。故选A。【15题详析】⑤国是澳大利亚,位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资源、能源丰富,A错误;⑥国是日本,受海陆性质差异影响,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以种植水稻为主,B正确;澳大利亚位于板块内部,火山、地震少,C错误;澳大利亚和日本都是发达国家,D错误,故选B。第II卷(非选择题共55分)二、综合题。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甘孜藏族自治州,简称甘孜州,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区,位于四川西部和青藏高原东南部,总面积15.3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约3500m。该地位于我国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山脉之间的过渡地带,包含横断山脉的北段和川西北高原地区的山脉,是青藏高原的一部分。该地农牧业交错分布,地质构造复杂脆弱。近年来,甘孜州积极发展特色生物技术产业(为新兴产业,是随生物技术发展而产生的各类产业,资源依赖性、技术通用性、产品多样性强),实施新型生态城镇化建设,注重与城镇周边环境协调,做到生态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和谐发展。下图示意甘孜州地理位置。(1)分析甘孜州被划定为生态脆弱区的原因。(2)分析甘孜州积极发展特色生物技术产业的合理性。〖答案〗(1)海拔普遍较高,气候条件恶劣,生态系统稳定性相对较差;地势落差大(山高谷深),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易发生自然灾害;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使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问题突出,导致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甘孜州山地冰川加速融化等。(2)甘孜州地势落差大,生物多样化,生物资源丰富,在中草药材、特色农产品等方面有独特优势;发展特色生物技术产业,有助于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还能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开发的特色产品具有高附加值,经济效益高,能够提升甘孜州的市场竞争力。〖解析〗【小问1详析】结合当地自然环境特征,可以从生态系统稳定性、自然灾害、生态问题、气候变暖的影响等方面分析。据图示海拔数值信息可知,当地海拔普遍较高,气温较低,气候条件恶劣,生态系统稳定性相对较差;山峰和河流分布广泛,山高谷深地势落差大,地形地质条件复杂,且靠近板块消亡边界,易发生地质灾害;该地农牧业交错分布,不合理的人类生产活动,尤其是农业活动使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问题突出,导致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导致甘孜州山地冰川加速融化,生态环境发生较大变化。【小问2详析】可以从当地生物资源丰富、产业优势与环境保护及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分析。据上题分析得知,甘孜州地势落差大,气候垂直分异显著,生物多样化,生物资源丰富,所以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基础使得当地在中草药材、特色农产品等方面有独特优势;其次,发展特色生物技术产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减少传统农业生产活动,减少传统农业活动中对区域生态环境的破坏,从而有助于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最后,根据材料可知,特色生物技术产业为新兴产业,是随生物技术发展而产生的各类产业,资源依赖性、技术通用性、产品多样性强,其开发的特色产品具有高附加值,经济效益高,能够提升甘孜州相关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茶树喜湿怕涝,适宜在土质疏松的酸性土壤生长。龙井茶产于浙江杭州西湖龙井村一带,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闻名天下,已有一千二百余年历史。(1)分析西湖产区龙井茶生产的条件。浙江省农业专家为西湖龙井茶树防冻支招。传统的防冻措施有熏烟驱霜、覆盖防寒、灌水保温等。近年来,部分大型茶园安装了6~10米高的大功率的防霜冻风扇,该装置若检测到茶园内温度低于4℃时,就会自动启动风扇,扰动空气,将高空相对较暖的空气吹向茶树,达到防止霜害的效果。(2)与熏烟驱霜相比,评价防霜冻风扇措施的优势和不足。〖答案〗(1)临近钱塘江和西湖,气候湿润;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沛;丘陵地形,坡度较大,排水良好;红壤酸性,适合茶树生长;种植历史悠久,管理经验丰富。山区迎风坡受地形抬升易形成云雾,茶叶品质好。(2)优势:防霜效果稳定、效率高;减少大气污染。不足:风扇前期建设成本较高。〖解析〗【小问1详析】阅读材料可知,西湖龙井村地处浙江杭州,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且位于钱塘江河和西湖边上,水汽较大,契合茶树喜湿特性;龙井村地形属于丘陵地区,坡度较大,排水通畅,避免茶树受涝;该村落土壤属于红壤,酸性强度大,适合茶树生长;浙江杭州龙井茶历史悠久,当地居民种植技术好,经验丰富;龙井村地势较高,水汽丰富,易形成云雾,茶叶品质较好。【小问2详析】阅读材料二可知,防霜冻风扇智能化,可以全天候进行作业,后期不需要过多去监测,且无污染,保护了环境;但是由于技术先进,故造价较高,前期投入大,建设占地,增加了成本。熏烟驱霜投资少,但对环境污染较大。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发源于我国青海省的澜沧江,出境后称湄公河,地跨纬度30°以上,落差达到5060米,沿岸国家在水电开发、农业灌溉、航运开发及捕鱼业等方面各有侧重。湄公河流域天然鱼类多样性十分丰富,以柬埔寨境内洞里萨湖及金边河为盛,其水产品大量远销外地,其中80%以上的已知鱼类为洄游性物种,这些鱼类要到上游(老挝北部)产卵,而幼鱼则需要回到湄公河三角洲和洞里萨湖的大型洪泛区觅食。捕鱼业在柬埔寨尤为重要,内陆渔业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约60%,其捕捞季节性差异明显,近年来捕捞量也在减少。保护渔业资源是保持湄公河流域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关键。下图为下湄公河流域示意图。(1)分析湄公河流域天然鱼类多样性丰富的自然原因。(2)说明柬埔寨淡水鱼类捕捞量的季节性差异及原因。(3)试推测阻碍湄公河流域天然鱼类生长和捕捞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答案〗(1)河段穿梭于高原、山地、丘陵和平原地形,落差大;跨纬度广,自高原气候、亚热带气候到热带气候,南北气候差异大;河流汛期时间长,水体中营养物质丰富,鱼类多样性明显。(2)差异:汛期(5月-9月)捕捞量较少,枯水期(10月一3月)较多。理由:地处季风气候区,5月-9月为雨季,河湖水量丰沛,泥沙中挟带营养物质丰富,处于鱼类繁殖生长阶段;10月-3月降水少,河湖水位较低,鱼肥水浅,易于捕捞。(3)湄公河干流筑坝,破坏水生环境,妨碍鱼类洄游;改变河流的自然水流特征,影响河流流量和营养物质供给;不可持续的捕鱼方式;水旱灾害频繁;陆地水体污染等。〖解析〗【小问1详析】湄公河流域鱼类物种多样性丰富的原因,可以从流域面积广,环境差异大分析,具体来说,从地形上看:河段穿梭于高原、山地、丘陵和平原地形,落差可达5060米;从气候上看:地跨纬度30°以上,自高原气候、亚热带气候到热带气候,南北气候差异大;从河流水文特征上看,河流汛期时间长,水体中营养物质丰富,鱼类多样性明显。【小问2详析】柬埔寨地处季风气候区,5月-9月为雨季,降水多,河湖水量丰沛,泥沙中挟带营养物质丰富,处于鱼类繁殖生长阶段,捕捞量较少;10月-3月为枯水期,降水少,河湖水位较低,鱼肥水浅,易于捕捞,捕捞量较多。【小问3详析】从材料中可知:沿岸国家在水电开发、农业灌溉、航运开发及捕鱼业等方面各有侧重,人为因素湄公河影响较大。水电开发,需要筑坝等水利工程,势必会改变河流的自然水流特征、破坏水生环境,从而影响河流流量和营养物质供给、妨碍鱼类洄游,航运开发等也势必会污染水体,过度捕捞等人为活动都会妨碍天然鱼类正常繁殖生长。从自然因素来讲,地处季风气候区,水旱灾害频繁,也会影响天然鱼类生长和捕捞业发展。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马尔马拉海是亚洲小亚细亚半岛同欧洲巴尔干半岛之间的内海。马尔马拉海是世界上最小的海,这里冬季温和多雨,夏季高温少雨,全年降水量接近1000毫米。下图示意马尔马拉海位置。(1)描述马尔马拉海的地理位置特征。(2)阐述马尔马拉海海水盐度最高的季节及成因。〖答案〗(1)位于北半球中纬度,东半球;连接地中海与黑海,是黑海与地中海的唯一通道;是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战略位置重要。(2)夏季。该地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气流下沉,气候炎热干燥,降水稀少,陆地淡水补给少;夏季气温高,海水蒸发量大;海域较封闭,海水与外海交换作用弱,从而造成盐度出现最高值。〖解析〗【小问1详析】地理位置要从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等方面分析。图中显示,马尔马拉海位于地中海与黑海之间,是黑海与地中海的海上唯一通道,交通位置和战略位置十分重要;马尔马拉海北侧为欧洲,南侧为亚洲,是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图中显示,马尔马拉海位于41°N,27°E附近,位于北半球、东半球,属于中纬度、亚热带地区。【小问2详析】该海域受地中海气候的影响,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据此可得出结论马尔马拉海夏季盐度出现最高值。原因是马尔马拉海夏季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气流下沉,气候炎热干燥,降水稀少,周围陆地地表径流汇入淡水补给少,对该海域的稀释作用较小,海水盐度较高;夏季气温较高,海水蒸发量大,由于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海水盐度上升;海域较封闭,仅有狭窄水道与地中海、黑海相通,海水与外海交换作用弱,从而造成盐度出现最高值。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地理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一、单选题(下列各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且仅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请选出后填涂在答卷的相应位置。每小题3分,共45分)。“宽河固堤”和“束水攻沙”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治理黄河中积累的有效经验。近年来,在黄河下游通航改造中运用“束水攻沙”方法:在河道中心挖筑一条二级航道,并利用两边二滩的沙土。向河中心推延、堆高、筑成两条套堤,形成河中河(其剖面图如下图所示)。改造后可使航道加深,通航条件改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在宽阔的河岸加固大堤即“宽河固堤”,其主要作用是()A.增加航道深度 B.减少淤积空间 C.提供宽阔航道 D.防止洪水漫溢2.结合小浪底工程调水调沙,利用套堤“束水攻沙”可()A.约束洪水期水流 B.提供足够的防洪、抗旱能力C.增加洪水期水深 D.增强枯水期输沙、通航能力3.黄河下游枯水期通航将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水陆联运,缓解陆运压力 B.京杭运河复航滞后C.污染加重,生态恢复困难 D.生态旅游项目减少〖答案〗1.D2.D3.A〖解析〗【1题详析】“宽河固堤”主要是为泥沙的淤积留足空间,防止洪水漫溢,但对于如何提高枯水期河道的输沙、通航能力考虑较少,“束水攻沙”法恰好弥补其不足,因此增加航道深度、减少淤积空间、提供宽阔航道是“束水攻沙”法的作用,D正确,ABC错误,故选D。【2题详析】河中堤工程并不改变洪水期径流总量,难以起到防洪、抗旱作用,B错误;河中河(堤)使枯水期水流集中,深度增加,还可通过控制小浪底水库下泄水量来维持流量,从而增强其输沙、通航能力,D正确,AC错误,故选D。【3题详析】水陆联运,可分担陆运压力,助推京杭运河复航,束水排沙能力增强,排除污染的能力也增强,有利于生态恢复和发展生态旅游,A正确,BCD错误,故选A。科罗拉多河干流发源于美国西部落基山脉,向西南流经美国多个州和墨西哥西北部,注入加利福尼亚湾。全长2333千米,流域面积60多万平方千米,流域内80%为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河水混浊。下图为科罗拉多河流域图,M地是水草丰富的地区,降水集中在夏季。20世纪初是美国西部大开发时期,西部土地的不断开发和耕地面积急剧增长,农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1998年开始,科罗拉多河几乎没有径流入海。据此完成下列各题。4.历史上开发M地区导致的环境问题最可能是()A.酸雨 B.土壤板结与酸化 C.光化学烟雾 D.夏季土壤严重盐碱化5.关于科罗拉多河下游断流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河口附近海岸线向海洋推进 B.水环境容量增大,河水的污染减轻C.海湾鱼类失去重要饵料来源 D.下游农业规模缩小,地下水位上升6.为实现流域综合开发和可持续发展,下列做法可行的是()①建设更多大坝,提供充足水源 ②统筹流域管理,促进协调发展③封坡育林育草,减轻土壤侵蚀 ④增建污水管网,集中净化农业污水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4.B5.C6.B〖解析〗【4题详析】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中显示20世纪初是美国西部大开发时期,西部土地的不断开发和耕地面积急剧增长,农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酸雨主要是人为的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所造成的,这些酸性物质需要工业发展较大的区域,故A不选;由于区域内主要开发农业用地,且降水集中于夏季,属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导致蒸发量较大,农民大量使用氮肥等,导致土壤酸化,正常团粒结构被破坏,形成土壤板结,故B正确;光化学烟雾主要是空气中高浓度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的存在,而大气中的氮氧化物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植物体的焚烧,其中主要是汽车尾气的排放,区域内主要发展农业,汽车较少,故C不选;区域内的降水集中在夏季,虽然蒸发量较大,但是降水量较多,不易形成土壤盐碱化,故D不选。〖答案〗选择B。【5题详析】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科罗拉多河下游出现断流,将导致河口水位降低,入海泥沙减少,海水倒灌进入河道,海岸线倒退,故A错误;由于断流导致水量减少,河水污染会加重,故B错误;河流断流,入海泥沙减少,河口处浮游生物减少,导致海湾的鱼类无鱼饵来源,故C正确;断流会促使地下水位降低,且导致农业用水紧张,工业规模减小,故D错误。〖答案〗选择C。【6题详析】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流域的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要协调整个流域的用水,加强协作,由政府统一管理,故②正确;建设更多的大坝拦截蓄水,将导致流域内的河流流量,下游也可能出现断流,鱼饵等很难到达海湾,鱼类很难洄游,故①错误;材料显示,由于大规模的农业种植,本就是山地地形,耕地面积小,开荒导致植被等被破坏,因此封坡育林育草,可以减少对土壤的侵蚀,涵养水源,故③正确;增设污水管网处理,净化农业污水,可以促进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但是农业用水太大,也会导致河流断流,故④错误、正确的是②和③,〖答案〗选择B。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7.日本与新西兰的地理特征的异同点是()A.所处的南北半球不同,但都位于东半球 B.两国的气候都具有海洋性特征C.两国均以平原地形为主 D.日本的面积小于新西兰8.2011年2月22日新西兰发生里氏6.3级地震。3月11日日本东部附近海域发生9.0级地震。两国发生地震的共同原因是()A.均位于太平洋板块的内部 B.均位于亚欧板块东部边界C.均位于地壳活跃地带 D.均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9.日本农业以水稻种植业为主,新西兰以大牧场放牧业和混合农业为主,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气候 B.地形 C.技术 D.人口〖答案〗7.B8.C9.A〖解析〗【7题详析】根据图中经纬度可以看出,日本位于北半球、东半球,新西兰位于南半球、西半球,A错误;两国均为岛国,气候具有明显的海洋性特征,B正确;岛屿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地形以山地为主,C错误;日本所跨的经纬度数值均大于新西兰,国土面积大于新西兰,D错误。故选B。【8题详析】位于板块内部,地壳稳定,火山地震少,A错误;新西兰位于印度洋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B错误;日本与新西兰都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C正确;日本与新西兰均位于板块消亡边界,D错误。故选C。【9题详析】日本为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雨热同期,适合水稻生长,农业地域类型为水稻种植业;新西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多雨,不适合发展种植业,但特别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为大牧场放牧业和混合农业,所以形成两国农业地域类型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气候差异,A正确;两国地形都是以山地为主,B错误;技术和人口属于社会经济因素,C、D错误。故选A。下图为世界某半岛年平均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0.影响图中等温线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A.洋流性质 B.地形因素 C.海陆性质 D.纬度位置11.据图判断正确的是()A.a河径流量小于b河径流量 B.a、b两河汛期均在夏季C.甲地气温年较差小于乙地 D.a河流域植被为常绿阔叶林〖答案〗10.B11.C〖解析〗【10题详析】由图示可知,该岛屿为伊比利亚半岛,岛上年均等温线大致呈闭合状态,中间低、四周高,主要是因为半岛中部以高原、山地丘陵为主,海拔较高,沿海地区多低地平原,海拔较低,因此影响图中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因素,与洋流性质、海陆性质和纬度位置关系不大。故选B。【11题详析】由图示可知,a河流位于西风的迎风坡,径流量大,b河流位于西风的背风坡,降水少,径流量小,A错误;a、b两河流均位于地中海气候区,夏季降水少,径流量少,冬季为汛期,B错误;甲地比乙地受西风的影响强,气候的海洋性更强,气温年较差乙地,C正确;a河流域位于地中海气候区,对应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D错误。故选C。读甲、乙、丙三地大气环流年内控制时长分配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2.缺失丙地水平自然带的大洲是()A.大洋洲 B.非洲 C.北美洲 D.南美洲13.由甲→乙→丙自然景观的变化,体现了()A.由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 B.由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分异规律〖答案〗12.B13.A〖解析〗【12题详析】读图可知,丙地常年受西风带的影响,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其水平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非洲无该自然带分布,B正确。故选B。【13题详析】甲地受东北信风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应为热带沙漠气候,自然带为热带荒漠带;乙地受盛行西风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应为地中海气候,所属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丙地所属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自然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变化,体现了由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A正确。故选A。读世界部分地区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4.关于图中地理现象因果联系的判断,正确的是()A.①地森林被大量砍伐—温室效应增强 B.②地草原过度开垦—水土流失严重C.③地全年温和多雨—灌溉农业发达 D.④地热带季风气候—农业稳产、高产15.关于⑤国与⑥国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两国资源、能源都需要大量进口B.⑥国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以种植水稻为主C.均位于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D.均为环太平洋沿岸的发展中国家〖答案〗14.A15.B〖解析〗【14题详析】①地位于亚马孙平原,该地的热带雨林被大量砍伐,使大气温室效应增强,A正确;②地位于撒哈拉沙漠以南,过度开垦草原,易造成土地沙漠化,B错误;③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农业主要是乳畜业和混合农业,C错误;④地的季风活动不稳定,多旱涝灾害,农业产量不稳定,D错误。故选A。【15题详析】⑤国是澳大利亚,位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资源、能源丰富,A错误;⑥国是日本,受海陆性质差异影响,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以种植水稻为主,B正确;澳大利亚位于板块内部,火山、地震少,C错误;澳大利亚和日本都是发达国家,D错误,故选B。第II卷(非选择题共55分)二、综合题。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甘孜藏族自治州,简称甘孜州,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区,位于四川西部和青藏高原东南部,总面积15.3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约3500m。该地位于我国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山脉之间的过渡地带,包含横断山脉的北段和川西北高原地区的山脉,是青藏高原的一部分。该地农牧业交错分布,地质构造复杂脆弱。近年来,甘孜州积极发展特色生物技术产业(为新兴产业,是随生物技术发展而产生的各类产业,资源依赖性、技术通用性、产品多样性强),实施新型生态城镇化建设,注重与城镇周边环境协调,做到生态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和谐发展。下图示意甘孜州地理位置。(1)分析甘孜州被划定为生态脆弱区的原因。(2)分析甘孜州积极发展特色生物技术产业的合理性。〖答案〗(1)海拔普遍较高,气候条件恶劣,生态系统稳定性相对较差;地势落差大(山高谷深),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易发生自然灾害;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使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问题突出,导致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甘孜州山地冰川加速融化等。(2)甘孜州地势落差大,生物多样化,生物资源丰富,在中草药材、特色农产品等方面有独特优势;发展特色生物技术产业,有助于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还能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开发的特色产品具有高附加值,经济效益高,能够提升甘孜州的市场竞争力。〖解析〗【小问1详析】结合当地自然环境特征,可以从生态系统稳定性、自然灾害、生态问题、气候变暖的影响等方面分析。据图示海拔数值信息可知,当地海拔普遍较高,气温较低,气候条件恶劣,生态系统稳定性相对较差;山峰和河流分布广泛,山高谷深地势落差大,地形地质条件复杂,且靠近板块消亡边界,易发生地质灾害;该地农牧业交错分布,不合理的人类生产活动,尤其是农业活动使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问题突出,导致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导致甘孜州山地冰川加速融化,生态环境发生较大变化。【小问2详析】可以从当地生物资源丰富、产业优势与环境保护及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分析。据上题分析得知,甘孜州地势落差大,气候垂直分异显著,生物多样化,生物资源丰富,所以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基础使得当地在中草药材、特色农产品等方面有独特优势;其次,发展特色生物技术产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减少传统农业生产活动,减少传统农业活动中对区域生态环境的破坏,从而有助于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最后,根据材料可知,特色生物技术产业为新兴产业,是随生物技术发展而产生的各类产业,资源依赖性、技术通用性、产品多样性强,其开发的特色产品具有高附加值,经济效益高,能够提升甘孜州相关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茶树喜湿怕涝,适宜在土质疏松的酸性土壤生长。龙井茶产于浙江杭州西湖龙井村一带,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闻名天下,已有一千二百余年历史。(1)分析西湖产区龙井茶生产的条件。浙江省农业专家为西湖龙井茶树防冻支招。传统的防冻措施有熏烟驱霜、覆盖防寒、灌水保温等。近年来,部分大型茶园安装了6~10米高的大功率的防霜冻风扇,该装置若检测到茶园内温度低于4℃时,就会自动启动风扇,扰动空气,将高空相对较暖的空气吹向茶树,达到防止霜害的效果。(2)与熏烟驱霜相比,评价防霜冻风扇措施的优势和不足。〖答案〗(1)临近钱塘江和西湖,气候湿润;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沛;丘陵地形,坡度较大,排水良好;红壤酸性,适合茶树生长;种植历史悠久,管理经验丰富。山区迎风坡受地形抬升易形成云雾,茶叶品质好。(2)优势:防霜效果稳定、效率高;减少大气污染。不足:风扇前期建设成本较高。〖解析〗【小问1详析】阅读材料可知,西湖龙井村地处浙江杭州,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且位于钱塘江河和西湖边上,水汽较大,契合茶树喜湿特性;龙井村地形属于丘陵地区,坡度较大,排水通畅,避免茶树受涝;该村落土壤属于红壤,酸性强度大,适合茶树生长;浙江杭州龙井茶历史悠久,当地居民种植技术好,经验丰富;龙井村地势较高,水汽丰富,易形成云雾,茶叶品质较好。【小问2详析】阅读材料二可知,防霜冻风扇智能化,可以全天候进行作业,后期不需要过多去监测,且无污染,保护了环境;但是由于技术先进,故造价较高,前期投入大,建设占地,增加了成本。熏烟驱霜投资少,但对环境污染较大。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发源于我国青海省的澜沧江,出境后称湄公河,地跨纬度30°以上,落差达到5060米,沿岸国家在水电开发、农业灌溉、航运开发及捕鱼业等方面各有侧重。湄公河流域天然鱼类多样性十分丰富,以柬埔寨境内洞里萨湖及金边河为盛,其水产品大量远销外地,其中80%以上的已知鱼类为洄游性物种,这些鱼类要到上游(老挝北部)产卵,而幼鱼则需要回到湄公河三角洲和洞里萨湖的大型洪泛区觅食。捕鱼业在柬埔寨尤为重要,内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